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漫谈中医之精---与llyyjj 先生商榷

[复制链接]
221
发表于 2018-7-17 06:0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7-16 22:13 编辑

从蓝到青要经过复杂的转变过程

(转)“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在《劝学》中的这句名言流传了几千年,可谓人人皆知,但其中的科学道理却不一定有多少人知晓。青,是指靛青,即靛蓝;蓝是指蓝草——可以用于制做靛蓝染料的数种植物的统称,如菘蓝、蓼蓝、木蓝等(注意要把此处的“蓝”与兰花、兰草的“兰”区分开来)。他的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后世一般把“青出于蓝胜于蓝”用来形容学生胜过老师,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相似。

植物的颜色一般都是绿色的,那是由于含有叶绿素的缘故,各类蓝草也不例外。而靛青的颜色却并不是叶绿素构成、而是由两分子吲哚酚缩合成为的深蓝色的靛蓝分子。因此,“青(靛青)”的颜色自然要比“蓝(蓝草的自然绿色)”要深得多。这就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道理。

早在秦汉之前,人们尚不知道靛蓝染料的还原染色机理。只是在菘蓝收获的季节,将蓝草割下后切碎浸泡出色液之后,尽快将此染液用于染色,以利游离出的色素在布面上缩合生成不溶与水的靛蓝染料,形成蓝色。这个过程一般很短,时间稍长后,染液中的吲哚酚一旦全部缩合,就会变成蓝色的沉淀而不再有利用价值。因此,当时在蓝草收获季节里,染匠们是十分繁忙的,要连天加夜地加紧染色,否则染液就要报废。有一次,一个染坊的两位染匠忙累了一天,还是没有把要染的布染完,而池子里的染液却眼看要全部变成蓝色的泥浆了,二人又气又累,吃饭时多喝了几杯,结果喝得酩酊大醉,其中一人竟然趴在染池边上呕吐起来,吐完之后二人就在池边呼呼大睡。第二天,本打算接受老板惩罚的两位师傅一看:染池上面浮着许多泡沫,用染棒一搅,昨天沉淀的蓝泥不见了!二人十分惊奇,连忙用一块白布放进去浸泡,结果拿出来一看,不是原来的蓝色而是黄褐色,正在失望之际,那黄褐色的布却慢慢地变成了蓝色!嘿!这可是没有料到的好事,有了这种办法,再也用不着担心蓝草染液沉淀了,而且正可以利用它生成沉淀的原理来长期保存这种染料。由于是蓝色染料生成的沉淀,因此这种染料被称为“蓝淀”——后来专门造了一个字供它使用:靛。意为青色(蓝)的沉淀。

当然,后来的染匠师傅们不可能总是往染池中呕吐——那样的话恐怕染出的布就不大好卖了——而是根据这个原理,在这种蓝色沉淀中加入酒糟(其中含有多种还原作用的酶),使不溶于水的靛蓝泥还原成为可溶性的靛白隐色酸,染在布上之后,经空气氧化后再变回不溶性的蓝色染料。现代染料化学工业中把一大类这种类型的染料称为氧化还原染料,简称还原染料。把上述染料的制做和还原染色过程用进程图可表示为:

蓝草→浸泡→菘蓝甙→水解→吲哚酚→吲哚酮→缩合→蓝淀→酒糟→氢化酶→还原→吲哚酚→石灰(提供碱性)→靛白隐色盐→靛蓝

制作方法:将靛叶堆积,经常浇水,使其发酵2~3个月,成为黑色土块状。用臼捣实后称为球靛,含靛蓝色素2%~10%。球靛中拌入木灰、石灰及麸皮,再加水拌和,加热至30~40℃,暴露在空气中,成为蓝色不溶性靛蓝。





点评

长了不少见识,赞。  发表于 2018-7-17 06:37
222
发表于 2018-7-17 06:34: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17 03:15 编辑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16 14:10
要理解《内经》“精”的含义,必须追究在《内经》时代“精”的原始含义。不能拿着我们现在的“精”或者后人 ...

要理解《内经》“精”的含义,必须追究在《内经》时代“精”的原始含义。不能拿着我们现在的“精”或者后人 的阐发去理解古人当时眼中的“精”,不然很容易出偏差。

对“精”这样重要的中医概念,必须进行字源学的考察,咬文嚼字,追根究底。

一一理解巜内经》精的含义,必须追究在巜内经》时代"精"的原始含义,赞成。

对现时代中医药理论中"精"概念的内涵,只能参考字源学的考察,不能等同于字源学的考察。经络的本意是血管,证的本意是症,但经络不能等同于血管,辨证论治也绝不是辨症论治。

点评

经络之所以不等同于血管,辩证论治不是辨症论治,就是因为中医有了营卫学说  发表于 2018-7-17 19:05
我练了几十年的经络,怎么可能血管?  发表于 2018-7-17 06:50
就经络的文字本意也不是血管,经是经过,络通假落,落下,经络就是经过落下。精,精选上等好米。意思就是精确到位,一个一个的达到,这是从文字理解,再看精气神,精气神是道家传承的口诀,在实际操作中 ,就是人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7 06:48
223
发表于 2018-7-17 06:48:35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16 22:34
要理解《内经》“精”的含义,必须追究在《内经》时代“精”的原始含义。不能拿着我们现在的“精”或者后 ...

就经络的文字本意也不是血管,经是经过,络通假落,落下,经络就是经过落下。精,精选上等好米。意思就是精确到位,一个一个的达到,这是从文字理解,再看精气神,精气神是道家传承的口诀,在实际操作中 ,就是人体运动锻炼规律的总结。

点评

不是只3条,是许多条,在古代经字中保留了3条,以表其义  发表于 2018-7-17 19:22
因为人体纵行的经脉较粗,常常是主干道,而横行的络脉较细,络脉常常从经脉发出,这和纺织 的过程有点类似,先排纵线,再络横线,中医经络原始概念和古代的纺织业有关  发表于 2018-7-17 19:18
经,绞丝旁,和古代丝织有关,古代织丝先排3条纵线,然后在此基础上加横线纺织。《内经》借用,代指营卫通行的纵行通路。  发表于 2018-7-17 19:13
精,不是规律,是物质及其能力。  发表于 2018-7-17 08:05
224
发表于 2018-7-17 08:48:54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精,不是规律,是物质及其能力。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请问千总,物质及其能力是不是规律?
225
发表于 2018-7-17 09:05:35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
因此,于人体而言,精、气、神者为阳,血、汗、津者为阴。前者可眼观神会(不能用设备测知),后者能目视手触。
226
发表于 2018-7-17 11:16: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17 03:26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16 22:34
要理解《内经》“精”的含义,必须追究在《内经》时代“精”的原始含义。不能拿着我们现在的“精”或者后 ...

经络的本意是血管,证的本意是症,但经络不能等同于血管,辨证论治也绝不是辨症论治。

——经络指什么,本来是很清楚的。《内经》说:
“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本脏》)
“夫经脉十二者,内属于脏腑,外络肢节。”(《灵枢•海论》)
“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黄帝曰:愿闻脉度。岐伯答曰:……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灵枢•脉度》)”
可见,经络或经脉是人体中无所不至的、运送气血的隧道系统。
据现代医学所知,人体中无所不至而且呈网络分布的隧道只有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其中,运送气血的主要是循环系统。故可断言,经络或经脉的本意就是西医说的循环系统的血管。

……

不过要再强调一遍: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脉就是血管,经脉指大血管,络脉指小血管。无论从今《内经》叙述时的实指来看,还是从文字学看,脉就是那时医学家看到的血管,而且古人确切知道血液是在经络中运行的。

经络的本意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97


点评

脉就是那时医学家看到的血管,而且古人确切知道血液是在经络中运行的。 这是想当然的认为,经络自己振动你见过你?  发表于 2018-7-17 21:04
诊脉诊断的是血管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7 21:02
227
发表于 2018-7-17 11:2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17 03:23 编辑

首先,症状之“症”与证候之“证”,从文字学角度来讲,从古代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二者是可以互相通用的。对此,明代吴有性在《温疫论》中早已明确指出:“病證之‘證’,后人省文作‘証’,嗣后省‘言’加‘疒’为‘症’。”但五版《中医诊断学》教材却说:“‘证’与‘症’,文字学上两者通用。现已严格区分,症是一个一个的症状,而证是证候,是辨证所得的结果。”然而,《辞海》《辞源》《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等却都有这样的记载:“證[证],病况,症候。后多作‘症’”,“証,通‘症’”,“症,證之俗字”之类的“证”与“症”同义。可以通用的义项,怎么能说它们不能通用呢?

    其次,在传统中医学中,“证”是指病人自我感觉到的各种异常变化,并足以证明自身患有疾病的证据——症状,引申于广义时代表病人全部的临床资料;“候”是指医者运用各种诊察手段,经过一定时间对病人进行诊察检查而获得的形体上的各种异常征候——体征,引申于广义时亦代表病人全部的临床资料。故前人或单称“证”,或单称“候”,或“证候”合称。可以说:“中医学在历史上使用的證、候、症和由它们派生而来的證候、症候、病候、病證、病症、病征、病状等,以及现今使用的证候和症状,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可以替换使用的同义词,它们之间没有本质差异。”


辨证论治的由来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502
228
发表于 2018-7-17 20:54:59 | 只看该作者
王不留行
不是只3条,是许多条,在古代经字中保留了3条,以表其义  发表于 1 小时前
经络是从六经来的,六经是周期性运动内的规律,是一周内的频率,是客观规律,你能找出许多条,见鬼了。
229
发表于 2018-7-17 20:59:04 | 只看该作者
从手六经足六经位置看,恰恰是胳膊腿横切面一周内的规律。
230
发表于 2018-7-17 21:02:45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17 03:16
经络的本意是血管,证的本意是症,但经络不能等同于血管,辨证论治也绝不是辨症论治。

——经络指什么 ...

诊脉诊断的是血管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23:00 , Processed in 0.05842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