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中国举办首届中医科学大会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11-25 17:5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25 19:13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11-25 11:30
本报讯  (记者胡 彬)11月23日,由农工党中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医科学大会在京召开。全 ...


        陈竺表示,一是要借助现代学术语言实现对中医药学的解读和发展。如能用现代的、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表达,那么它必将为现代医学提供更多的治疗思想和方法手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老师此转贴非常好。
        原卫生部长陈竺院士目前是分管卫生的人大副委员长。
        拙著《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就是“借助现代学术语言实现对中医药学的解读和发展。如能用现代的、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表达”。我曾于2012年春天将拙著分别赠送卫生部和国家中医局部分有关领导,其中包括陈竺部长。从上面的发言态度上看,间接地表明,他对于拙著这种研究方式,是认可和支持的。



      二是要加快传承与创新步伐,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要始终坚持以临床实践为核心,紧紧围绕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始终遵循中医药原创思维的前提下,通过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中医药学理论与技术的创新。
————————————————————————————————
    “在始终遵循中医药原创思维的前提下,通过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中医药学理论与技术的创新。” 拙著对于中医精、气、阴阳的梳理,就是这么做的。

   
      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果能够通过与现代西方医学的结合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
————————————————-——————————
      这段话,指出了中医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实践证明,两种医学体系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已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事业的显著特征和巨大优势,并为中西医汇聚和系统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中医药学的继承创新逐渐呈现出精准医学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基因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带动,原来的西方医学也出现了重视整体论和系统论的发展态势。目前方兴未艾的系统生物医学,在复杂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若干突破,从而有可能在中西医学之间搭建共通的平台。
——————————————————————————————----
      这段话指明了我国医学的发展方向。


       通过学习上述讲话,可以知道,我和梁院长、千秋雪、陈斌、李老师、杨金峰、仁海、罗鸿声、刘亦之等先生以及具有类似观点的朋友(如最近到论坛的岳毅科、妙之门先生),近一年来在论坛上提出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方面的观点,是符合国家层面对于中医发展战略主导思想的。刘世峰和王树文两位总版,实际上也是支持的。还可能有没提到的,因发言少,就记不得了。

点评

我曾于2012年春天将拙著分别赠送卫生部和国家中医局部分有关领导,其中包括陈竺部长。从上面的发言态度上看,间接地表明,他对于拙著这种研究方式,是认可和支持的。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5 22:03
12
发表于 2014-11-25 21:52:0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22:03:49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25 17:52
陈竺表示,一是要借助现代学术语言实现对中医药学的解读和发展。如能用现代的、大家都能理解的 ...

我曾于2012年春天将拙著分别赠送卫生部和国家中医局部分有关领导,其中包括陈竺部长。从上面的发言态度上看,间接地表明,他对于拙著这种研究方式,是认可和支持的。
--------------------------------------------------
不是间接,是直接。


一是要借助现代学术语言实现对中医药学的解读和发展。如能用现代的、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表达,那么它必将为现代医学提供更多的治疗思想和方法手段。

点评

两年多前,我就发现李老师具有科学求实的精神,是有见识的中医人,这类人在当前的中医学术界,为数不多。事实证明,李老师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6 08:18
14
发表于 2014-11-26 08:18: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26 08:20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11-25 22:03
我曾于2012年春天将拙著分别赠送卫生部和国家中医局部分有关领导,其中包括陈竺部长。从上面的发言态度上 ...

         两年多前,我就发现李老师具有科学求实的精神,是有见识的中医人,这类人在当前的中医学术界,为数不多。事实证明,李老师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15
发表于 2014-11-26 10:03:21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26 08:18
两年多前,我就发现李老师具有科学求实的精神,是有见识的中医人,这类人在当前的中医学术界, ...

有同感
16
发表于 2014-11-26 10:05:05 | 只看该作者
目标其实早就已经定了,就看谁最先到、有没有偷懒走捷径了。
17
发表于 2014-11-26 10:16:3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中医现代化也好科学化也好关键是在一个真字,失真了、假了那这个现代化、科学化就徒有其名没有意义了。所以名称一样、叫法一样并不能保证其实质也一样,一听人家说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也不管他说的那个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是不是真的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就兴奋、就激动,就鼓掌啊、欢呼啊,太浮躁了。
18
发表于 2016-10-9 10:08:0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理论的科学化可能需要比较系统的数学、物理、生物基础知识,如果不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一般中医人士难以能做到。
19
发表于 2016-10-9 13:06:12 | 只看该作者
已经三届了。

点评

这是前年的事。已经三届,就是一年一届,等找到新的放上来,大家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9 20:01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20:01:3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前年的事。已经三届,就是一年一届,等找到新的放上来,大家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0:39 , Processed in 0.05169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