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397|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中药饮片 质量忧思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8 18:1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药饮片 质量忧思录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谈到了
一个现象:近来,中药饮片的使用量已大幅度下降。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中
药饮片的销售占全部中药的70%,而现在还不足20%。从表面上看,中药饮片销
售量减少的原因是汤剂处方减少和服用汤剂的患者人数下降,而实质,则是饮片
质量下降对中医疗效的直接影响所致。
  【隐忧一】道地药材越来越少
  中医历来讲究药材的来路。著名中药学专家、北京中医药学校教授金世元至
今还记得初入行时,老师傅们语重心长地教诲:“药源不明,治活不灵。”
  从古到今,但凡正规的中药店,都会派人到特定的地区去采购道地药材。道
地药材最通俗的理解,就是指特定产区的优质正品药材。例如东北长白山的人参、
宁夏的枸杞、四川的黄连等等。在某种意义上,道地药材代表着药材的优异品质,
也就是药材中的名牌。
  金世元说,由于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复杂,植物种类繁多,为了保证用
药有效、安全,避免错用、误用药物,古代医家经过长期观察、比较和临床实践,
逐渐建立了道地药材这一概念。清代名医吴鞠通在其所著的《吴鞠通医案》中,
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治疗一位水肿病人时他发现,所用的药方非常对证,配
伍恰当,疗效却总是不佳。仔细检查后发现,是由于药方中的桂枝质量不佳。于
是他求购产于岭南的上好桂枝,患者再服此方,病很快就痊愈了。由此可见道地
药材与一般药材的差异。
  日前,药材种植浪潮遍布南疆北国。传统道地药材安徽宣州的太子参落户于
福建、贵州等地,浙白术在河北安国、江苏盐城、安徽亳州、湖南衡阳等地也已
渐成规模。但金世元却在担忧,这种发展的同时将会引发部分道地药材逐渐减少,
甚至灭绝的危机。仅以亳州为例,亳州自古以药都著称,自华佗以来其药材种植
更是久盛不衰,至今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药材面积达百万亩,占
全国药材种植面积的1/10)。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大的生产基地,其种植的道地
药材却屈指可数。据悉,药典上冠以亳字命名的药材有“亳芍、亳桑皮、亳菊花、
亳花粉”。除亳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5%外,其他像亳花粉、亳菊花、亳桑皮
的种植面积都很少,其主要原因是价格低、产量低。金世元教授认为,传统道地
药材亳菊花、亳桑皮、亳花粉如不加以保护,恢复生产,这些道地品种将逐渐萎
缩,甚至有灭绝的可能。
  【隐忧二】炮制工艺标准不统一  
  尽管目前《中国药典》、《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和地方中药材炮制规范共
同形成了中药饮片质量的三级标准,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研究员毛淑杰指出,
这三级标准都有“不完善”的“通病”。
  毛淑杰介绍说,1998年出版的《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收载了500余种常
用中药材的炮制规范。各省市又有各自的饮片炮制规范,其名称、制法及工艺与
全国规范差别较大,有的甚至相互矛盾,质控标准难以统一。而《中国药典》目
前收载的中药炮制方法基本上也还是以传统的经验鉴别为主,靠眼看、口尝、鼻
闻和手摸,鉴别的是性状、色泽、质地和气味等,有明确定性定量炮制标准的药
材,还不到全部药材的10%。《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收录的534种中药材中,
有379种需要切制或炮制后方可入药,对于这些品种均应制定饮片质量标准,但
实际上仅有20种有质量标准单列。《中国药典》2005年版也仅是新增和修订了13
个饮片品种的质量标准。部颁标准、地方标准大多年代已久,内容陈旧。部颁标
准《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是1988年版,《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是1989年版,
地方标准如《北京市中药材炮制规范》是1986年版,《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
是1983年版,《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则是1974年版。实际生产中,绝大部分
中药饮片炮制又是以地方规范为依据,而各地规范对原药、名称、设备、工艺、
制法的描述常常存在差异,使得各地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尺度不一,从而难以实现
饮片质量的统一控制。
  “可以说,当前我国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基本处于半空白状态。”毛淑杰如
此感叹。
  【隐忧三】中药炮制专家不足50人
  王孝涛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资深研究员,历任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
委员。他介绍说,由于地位低、收入少,许多原来从事炮制研究的人员改了行,
年轻一代更不愿干炮制。据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专业委员会统计,全国现有
从事炮制研究的专家已不足50人。有人称中药炮制研究人员是“熊猫”,如果不
对他们的技术加以抢救,未来的炮制人才培养将出现断层。现在在饮片生产一线
的大多是对中药炮制了解不多的初中生、高中生,炮制饮片需要的技术含量得不
到保证,饮片的质量当然就得不到保证。
  一方面是炮制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则是教育系统对饮片炮制人才培养的忽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系副主任李飞教授指出,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
科学,炮制学科需要有文献学、生药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中药药理以及制
药工程学等学科知识的支撑。当前“纸上谈兵”式的教育与实际需要大相径庭,
中药人才的培养与实践严重脱节。现在相关院校对中药专业课的课时一减再减,
中药鉴定、炮制、制剂、调剂等基础课已减了近一半。中药鉴定书上载有300多
种中药,实际只讲100多种,而且只教原药材(生药),不教饮片,更不教药材
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的区别。现在毕业出来的中药专业学生不识药、不懂药的比
比皆是。中医专业的学生对饮片的了解就更少。李飞说,正规的大学培养不了饮
片炮制人才,人才的缺乏可想而知。
  【隐忧四】饮片厂多是小作坊
  “中药饮片市场,主渠道调节能力远非从前,市场混乱问题很难彻底解决,
质量很难保证。”金世元给记者讲了近两年的统计数字:全国主渠道收购的大宗
药材数量仅占货源总量的30%~50%,加上库存减少,过去的主渠道已失去了调
控市场价格的能力。
  从饮片销售看,规定药市不准经营饮片,但药市的药商在药市以外运销饮片
的行为并未杜绝。以次充好、以假当真的现象长期得不到遏制。金世元说,过去,
主渠道经营机制形成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现在已经是变成各自为政,相
互争夺客户,其整体优势不复存在。更为严重的是,市场上伪劣饮片屡禁不绝,
导致正规饮片企业效益下降。全国近600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绝大多数是作坊式
的加工点,生产条件简陋,很难确保质量。
  浙江省宁波市药品检验所曾对该地区的12家饮片企业进行过调查,发现基本
上每个县都有一家饮片厂。由于种类多批量小,导致成本高利润薄,除少数厂家
略有盈利外,多数企业难以为继。调查还发现,这些企业设备简陋,常有烂包或
药材裸露现象,辅料库在阴暗偏僻处,蚊虫、灰尘到处可见。金世元说:“几十
年前的饮片和现在的饮片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由过去的人工切药,变为现在的
机器切药,虽然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但是炮制过程却很不严格。比如鸡血藤、
大黄、炙首乌等药材,药商怕耗损,炮制时切片过厚,水煮不透,不可能不影响
药效。”
  【思路一】严格按照GAP生产
  针对当前我国道地药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金世元认为应该统筹规划、协
调发展。首先必须要使其生产能按照市场需求有计划地稳定发展,要求有一个具
有权威性的组织(最好是中药行业协会)能立足在全行业的高度来加以协调。
  一是对道地药材的生产合理规划;二是制定相应规章,保证道地药材优先发
展,限制道地药材异地引种;三是在道地药材产区组织类似于“药农协会”的组
织,向他们提供产、销等有关情报信息;四是组织制定道地药材定量化的质量标
准;五是对合格的道地药材颁发质量认证书。
  此外,金世元强调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育优良品种。过去对道地药
材品种的选育,因受科技水平限制,长期采用经验判别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的飞速发展,细胞分离、组织培养等现代科技成果已广泛地运用在生物领域,这
对道地药材优良品种的培育无疑是条捷径。金世元指出,GAP标准是世界公认的
农作物栽培标准,用GAP标准规范道地药材的培植,使其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
量均符合国际标准,是道地药材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
  【思路二】在继承和改进中统一炮制标准   
  毛淑杰认为,炮制工艺的研究可分几步同时进行。首先,还应该继续进行中
药炮制规范化研究,这样可将500多种常用中药饮片质量迅速得到初步提高,然
后再不断完善提高。第二,应对炮制工艺相对复杂且认为有不合理之处、目前全
国又不统一的、需进行炮制工艺改进及工艺创新的研究,采用炮制、化学、药理、
甚至结合临床进行综合研究,创立新的最佳炮制方法,使其达到全国统一。这方
面的研究经费投入力度应相对加大。第三,对炮制工艺传统术语进行解读研究。
像传统炮制要求的“炒至变黑”、“炒至变黄”、“炒炭存性”等等传统术语,
如果不经过有经验的老师傅正确操作,而是个人随意进行炮制结果判断,这样的
饮片作为研究所用样品,往往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毛淑杰认为,炮制界能够
正确掌握这些炮制术语涵义,有丰富的经验,独到的技术的老专家已经不多,因
此急需进行抢救工作,依靠有经验的炮制老师傅,组成研究队伍,科学地解读具
体的炮制传统术语,进行规范的描述,制定SOP操作规程。
  鉴于《中国药典》中收载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较少,几位专家建议,炮制规
范的修订应在质量标准中增加对炮制前后饮片鉴别的标准,从有效成分、毒性成
分或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浸出物测定、杂质检查、水分测定、灰分测定、重金
属测定及卫生学检查等方面加以控制,实行多指标综合评价,以全面控制饮片质
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思路三】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炮制人才
  如何培养中药炮制人才?又如何让中药炮制人才留下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
决的问题。在接受采访时,李飞认为,应该通过不同层次培养解决当前中药专业
人才缺乏问题,既要培养研究人员、高级教师、高级技师,也要对初级技术工人
进行培训。大专院校是炮制人才培养的主体,在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重
点突出。
  李飞说,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为例,1994年,北京
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的中药炮制课程是108个学时,制药专业的中药炮制课程是1
30学时,另外还有参观实习;而2006年,中药专业的炮制课程只有72个学时,制
药专业的炮制课程只有54个学时,其中包括24个学时的课堂学习和30个学时的实
验,是10年前的一半,实习也取消了。李飞指出,要培养炮制人才,必须在专业
课程设置上能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炮制知识和技能,必须增加理论课和实验课
的课时。
  一方面要培养炮制人才,另一方面还要有炮制人才生存的环境。李飞介绍说,
近几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只培养了4名炮制专业的研究生,而现在从事与炮制
相关研究的还剩一个,其他人都改行做别的了。原因很简单,做炮制研究,环境
差、待遇低、没有人重视、不容易出成果。培养的人才如何才能留下,也是需要
相关部门关心的问题。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待遇,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生存环
境非常重要。
  【思路四】实施GMP条件下的饮片"品牌"制度
  为 了搞科研,毛淑杰经常到饮片厂去做调查。有一次,毛淑杰看到几辆卡
车往厂外运饮片,但是厂里却没有工人搞生产。经过调查才发现,厂里通过GMP认
证后,生产成本很高,为了节约成本,工厂就从小饮片厂和集贸市场买回饮片,
经过简单的分装后再往外卖。
  据中国中药企业协会保守估计,现在全国80%~90%通过了GMP认证的饮片厂亏
损。“如果‘正规军’都亏损倒闭了,以后中药现代化如何进行?”毛淑杰认为,
在这种情况下,除加大执法力度、堵住终端销售渠道,企业更需要国家相关政策
扶持,应尽快实施饮片“品牌”制度。
  王孝涛说,中成药生产的GMP和中药材栽种的GAP等规范,都可以借鉴国外的
经验,但是中药饮片规范必须我国自己制定。一方面要完善法规,从源头、流通
和使用等环节加大管理力度;另一方面应尽快研究出既符合中药规律、又符合现
代科学规范的饮片质控标准。实施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制度,实行饮片的品牌
化,才能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促进中药饮片产业现代化,促使中药饮片和中药饮
片行业发生显著的变化。
  专家们认为,要实行饮片的品牌战略,除了实行GMP条件下的生产,还需要
在饮片的机械化生产和包装上下工夫。如在不改变炮制规范、服用方法的前提下,
进行中药饮片的包装改进,在饮片出厂前,对每一种炮制好的中药在流水线上进
行规范化的冲淋、烘干、精选、定量紫外照射,再采用电子称量方式,对中药饮
片进行以“克”为单位的标准包装,并标明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产
地、商标等信息等。
  传统中药饮片和汤剂经过几千年发展而未被取代,足以证明它的科学性和独
特性。中药饮片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不懈地努力和
探索,其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知。几位中药炮制专家建议,一定要坚持“实事求
是,稳步发展”的原则,将中药改革与中医临床相结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
中药饮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行验证和比较,让饮片这一最能体现中医
药特色优势的中药得到应有的重视。
2
 楼主| 发表于 2006-5-19 18:27:57 | 只看该作者

[推荐]中药饮片 质量忧思录

加速完善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董丽丽,李野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沈阳市110016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是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中药饮片既可根据处方直接调配入药,又可作为生产中成药的原料,因而处于三大支柱的核心地位。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处方、制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药品(包括中药饮片)质量应该衡量3个方面,即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度。真实性是通过药物来源、性状和鉴别项目来考察;纯度是通过水分、灰分、一般杂质、特殊杂质检查以及物理常数测定来考察;品质优良度是通过浸出物测定和含量测定来考察。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药品监管部门规定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并不完善,对多数品种未作规定,市面上的饮片良莠不齐,质量堪忧,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现象较为普遍。因此,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化已成为我国中药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中药饮片的涵义及其特殊地位
“饮片”一词宋代时即有记载,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一书中的“柴胡”项下,更是明确提出“药肆中俱切为饮片”,此后,“饮片”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中医文献引用,并沿用至今。饮片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饮片是取药物切片做汤饮用之意,就是将药物加工成片、段、丝、块;从广义上讲,凡属调配处方之药物均称饮片。《中药饮片鉴别》一书中指出,经过产地初步加工的中药称为中药材,将中药材进一步加工炮制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称为中药饮片。因此,本文中所说的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
中药饮片属于药品的一种,具有其特殊的法律地位。《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2中药饮片质量及炮制对其影响
中药饮片既可根据中药处方直接调配煎汤服用,又可作为生产中成药的原料药,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中医临床疗效。中药饮片的质量受产地药材的种质、环境(光照、温度、湿度等)、栽培、施肥、田间管理、采收时间、加工储存运输、炮制以及国家标准、监督管理、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按照一定的炮制方法确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尤为重要,它是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保证。
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第2章第10条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必须进行规范炮制是纳入了国家法律范畴的,是全国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必须遵照执行的。
2000年版《中国药典》在药材炮制通则中更明确规定,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或炮炙操作,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材炮制加工对所制成的中药饮片的质量及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炮制加工的作用主要有: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以保证品质纯正;矫味,有利于服用,便于粉碎,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提高方剂的疗效;引药入经;确保药物清洁,利于储藏和保存。中药饮片的炮制加工是具有科学性的一门技术。科学的炮制能减毒增效,而不科学的炮制往往会使药材有效成分丧失,甚至增加毒副作用。炮制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中药饮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存在形式及溶解度等诸多问题。
3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现状
3.1缺少统一的质量标准
目前《中国药典》、《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和省、市、自治区地方炮制规范共同形成了中药饮片质量的三级标准。《中国药典》自1953年出版第1版以来,至今已出版了6版(2000年版)内容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而部颁标准、地方标准大多年代已久,内容比较陈旧。部颁标准如《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是1988年版,《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是1989年版;地方标准如《北京市中药炮制规范》是1986年版,《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是1983年版,《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是1980年版,《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是1974年版。地方标准中记载的炮制方法基本上沿袭了传统,有些技术参数无法做到客观可控。2000年版《中国药典》仅确定了一小部分中药饮片炮制标准,实际应用中,绝大部分中药饮片质量仍以地方标准来控制。由于各地方标准采用的炮制方法不同,提取工艺也不规范,中药饮片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理化性质方面的变化,使其功效产生差异,质量难以控制。
3.2现有标准中收载品种数目少
《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中药材534种,《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收载554种,《中药炮制学》收载552种,《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收载685种,《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719种。以《中国药典》2000年版为例,534种中药材中的379种需要切制或炮制后方可入药,对于这些品种均应制订饮片质量标准或质控项目,而实际上仅有20种炮制品质量标准单列,占5.34%;收载有单个质控项目的炮制品有21种,占5.5%,二者合计不足11%,缺乏质量标准或质控项目的品种占89.2%[1]。因此,现行《中国药典》所收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3.3各地方标准炮制加工方法不统一,质量难以控制
各省、市一般有各自的地方标准,对原药、名称、设备、工艺、制法的描述常常存在差异,使得各地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尺度不一,难以实现质量统一控制。
在药物炮制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一些辅料,如酒、醋、盐、蜂蜜等,与药物一起共制,目的在于减毒增效。而各地方标准对此没有统一的规定,故对同一种中药材炮制可能选用不同的辅料,且浓度也不一致,这也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
3.4质量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落后,缺少量化指标
客观可行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是生产合格的中药饮片的保证。目前,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还不够完善,质量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比较落后,量化指标缺乏,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国内、外公认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标准。《中国药典》2000年版已增加了对中药材的含量测定,但有相关定性、定量规定的中药材占所收载全部品种的比例仅为2.7%。在其收载的534种“药材及其制品”中,绝大多数品种“炮制”项下未规定“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3项检测指标。在170个有含量测定内容的品种(占《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品种的31.8%)中,相应的炮制品只有15个,占8.8%,因而远远不能满足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需要[2]。正是由于长期以来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不完善,中药饮片质量评价的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依据,从而导致中药饮片质量问题普遍存在。
4如何建立完善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4.1技术支持
传统的质量标准只能靠性状描述、外观检测凭经验掌握,在现代工业化生产控制和质量检测中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因此,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充分利用现代实验手段,将传统的质量标准客观化、数据化,使其适应新的需要。应当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对中药饮片的形式、破碎程度、处方剂量及使用方法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利用现代化的分析方法、药效学研究方法及临床医学验证方法,获得准确、可靠、有可比性和国内、外公认的检测数据,最终确定最佳的中药饮片加工、使用标准。在保证中药饮片疗效和易用性的同时,应尽量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以降低方剂量,减少消耗。
4.2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制订统一的炮制标准
在加强对中药饮片炮制加工方法、质量标准和质量系统评价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饮片炮制规范,提高饮片加工水平。制订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全国统一的饮片炮制标准。建立、健全中药饮片生产的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的饮片管理模式。在提高传统饮片质量的基础上发展新型饮片,满足市场需要。鼓励采用浸润、干燥等先进技术,实现饮片生产工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检测手段现代化,促进产业升级。
在制订统一炮制标准时,应规范中药饮片的名称,严格把握中药饮片的药源、药用部位及加工炮制方法等,以扭转目前中药饮片名称混乱的局面。在质量标准中增加对炮制前、后饮片鉴别的标准,从有效成分、毒性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浸出物测定、杂质检查、水分测定、灰分测定、重金属测定及卫生学检查等方面加以控制,实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全面控制饮片质量,完善质量标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4.3确定中药饮片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是一种计量标准,广泛用于需要对物质的成分或特性进行测量的工作中,或校准仪器,评价测量方法,保证测量过程和结果一致[3]。中药饮片标准物质的应用涉及中药的方方面面,如中药饮片的鉴别和品质鉴定等。依据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所制成的标准物质,可以准确地评价中药饮片的真伪、等级,可以研究或评价测量方法,作为直接对比的标准。应加强中药饮片标准物质的研究,建立国家中药饮片标准物质库。
4.4对中药饮片分级管理
净药材类、简易切制片类的饮片可放宽按中药材来管理,视其制作方法与饮片本身的化学成分(即药性是否强烈,化学成分变化是否大)而定。部分饮片是经过炒、烫等锻制品、制炭品、加辅料制品,对这些应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以麻醉药材、毒性药材制作的饮片和部分矿物药(如重金属类),应按特殊药品管理[4]。
4.5加强质量管理科学研究
根据中药饮片的特殊性和生产、流通的现状,建议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按照近代系统工程思维模式研究建立中药质量管理学科,改变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不善的状态,全面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可设置中药炮制科研机构,可在大专院校开设中药炮制专业,还可创办中药炮制方面的刊物。由于中药炮制研究属于基础研究范围,社会效益小,加上从事此方面研究的人员极少,故申报课题时中标比例小。建议国家对中药炮制研究工作给予更多的重视,增大有关课题的比例,将有助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水平提高。应普及中药炮制知识,加强中药炮制专业队伍的建设,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
我国应尽快完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改进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技术,使中药饮片在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进而确保人民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吉炎,陈黎,安志斌,等.中药饮片质控乏力的原因与对策[J].中药材,2003,26(1):43.
[2]张志国,殷剑.中药饮片质量的现状与思考[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3,5(8):13.
[3]刘军,于亚东,曹文祺,等.采用测量溯源理论和方法建立中药质量保证体系[J].中草药,2003,34(8):673.
[4]董嘉德,李永福.试论中药饮片的分类分级管理[J].中草药,2003,34(7):附15.
3
发表于 2006-5-23 00:23:40 | 只看该作者

[推荐]中药饮片 质量忧思录

中药片的质量问题十分重要,伪劣药材不但埙害中医疗效,更危害病人生命,非同小可,但是,在市场经济利润的驱使下,重利润轻质量比比皆是,奈其何也,我建议,如果每个县市的药材公司供销货真价实的优质中药材,以优攻劣,再加上药管部门严加整管个体药贩的质量监管,何愁伪劣药材不统统完蛋..可是,令人可叹的是,有些贪官受收贿赂,不加严管,有些药材公司干脆将中药材经营权变相承包给个体者经营,一个贪字,什么天地良心都不要了,我真希望贪官们多生病,让他们尝一尝服用伪劣药的滋味.
4
发表于 2006-6-3 21:27:31 | 只看该作者

[推荐]中药饮片 质量忧思录

中药片的质量问题十分重要
5
发表于 2006-6-9 11:39:28 | 只看该作者

[推荐]中药饮片 质量忧思录

深有同感
6
发表于 2006-8-28 19:48:50 | 只看该作者

[推荐]中药饮片 质量忧思录

中药饮片统一问题,要重视地方标准,那是地道货的由来.要快抓好地到药材的种植基地建设.抢救老药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6:22:42 | 只看该作者

[推荐]中药饮片 质量忧思录

东北野生五味子在呼救——吉林省部分产区五味子“双抢”扫描
  野生北五味子为东北三省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以其果实粒大丰满、皮肉厚、有油性,色紫红,光泽好,药用成分高,疗效显著而蜚声国内外市场,颇受药商和药厂的青睐,成为抢手俏货。北五味子的药用价值高,应用范围广,市场需求呈逐年增长之势,但由于连年无序的滥采滥砍,导致资源日渐枯竭,总产量已大幅下滑,据有关部门估算,2004~2005年东北三省总产量已下降50%以上,其中黑龙江减产75%、吉林减产60%,辽宁减产50%。由于产量缺口逐年加大和市场需求逐年升温,导致2005年产新后价格一路攀升,尤其是进入2006年后,价格逐月迈上新台阶,一级品由去年8月的55元(公斤价,下同),飚升到了今年7月份的150元,涨幅为上年同期的2倍。价格涨幅之大,涨期持续之长,涉及范围之广,为历年所少见。
  今年北五味子价格一路飙升,极大地刺激了东北三省主产区群众采摘的积极性,其中部分主产区的农民和药商“捷足先登”,在今年7月份,距正常收获期还有三个月的时候,便开始超前“抢青”和“抢购”了。
  先说“抢青”  在“先下手为强”的思想指导下,今年7月初吉林省部分产区的群众“超前”三个月开始抢摘尚未成熟的青果。笔者得知后,向该地区的几位药界同仁了解情况。他们介绍说,今年以来,国内多家媒体(网站)连续不断地报道北五味子价格上涨的信息,在利益的驱动下,产区大批人马便于7月上旬浩浩荡荡地大举进山对青果五味子进行“扫荡”,见果就摘,一个不剩,而且采药者之间还互相争抢。产地附近采光了,他们便深入远山区和深山区,不分昼夜地采取地毯式拉网式采摘;低处采光了,他们就将攀附至大树上的青果枝藤拦腰砍断,甚至将大树砍倒,摘取攀附的青果。其严重后果用农民自己的话说是:“一枪两个眼”,即砍断的藤枝几年内难以开花结果;毁倒的林木,十年难以成材。当笔者问到采回去的青果怎样处理时,业界一位朋友告诉说:“采药人将青果采回家铺在地上,喷上一种药水(药名不详),盖上塑料薄膜,捂上几天,青果慢慢变成红果,然后去掉薄膜,在阳光在暴晒成干品,就能以假乱真,当做纯熟品卖给药贩子了。
  再说“抢购”  深入到吉林北五味子产区的一些药材贩子,见药市价格上涨,涨幅很大,有利可图,便纷纷“抢购”。其中有随同药农进山采药,一边采一边收购的,还有走乡串户收购的,也有在集市上设立收购点的,还有资金雄厚的大户在产地租房屋、仓库大量收购的。由于多商“抢购”,拉升收购价格不断上涨,7月初青果收购价为2元,7月中旬上涨至2.5~3元,7月下旬又上涨至3~3.4元。10kg青果可以加工成1kg的干品,干品收购价先是15~17元,后来陆续上涨至30元,到笔者发稿时已上涨至40~50元。
  由于收购价上涨,又刺激了多个产区大面积采摘,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双抢”的后果是:农民和药商受益,国有林木和药材资源受损。
  据悉,“双抢”已引起吉林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派人深入产区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了许多相应措施制止“双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双抢”持续下去,明年、后年乃至若干年之后,还能有野生五味子吗?此外,东北其他野生药材是否也将重蹈覆辙?(丁立威)
8
发表于 2006-9-1 22:47:19 | 只看该作者

[推荐]中药饮片 质量忧思录

中药?拿方子,然后自己到药农家买~~
9
发表于 2006-10-7 18:37:05 | 只看该作者

[推荐]中药饮片 质量忧思录

中医必然毁在中药上,中药商图利润以假药劣药出售,现在又没有真正的管理中药饮片者。就说现在的药名就不统一,植物的名称有几十种,东西南北称呼都不同。这样不出事才奇怪呢!
10
发表于 2006-11-4 08:37:26 | 只看该作者

[推荐]中药饮片 质量忧思录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担心中药要吃掉中医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9 15:00 , Processed in 0.1156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