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不留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代医家关于营卫的认识

[复制链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0 21:03:09 | 只看该作者
“营者血也ب卫者气也ب血守于内ب如兵家之要营ب故曰营ب气卫于外ب如兵家之护卫ب 故曰卫
3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0 20:48: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9-1-10 14:19 编辑

东垣十书【 元 李杲】

论荣卫色脉参应之法
夫天地之道,曰阴与阳。阴阳在人,曰血与气。盖血者荣也,气者卫也。荣者荣于中,卫者卫于外。所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脉者,血气之先也。血非脉则焉能荣于中?气非脉则焉能卫于外?二者相资而行,内则通于五臟六腑十二经络,外则濡于九窍四肢百节毫毛。昼夜循行,如环无端,以成其度,会于寸口,变见于脉。故曰:气血者,人之神也;脉者,气血之神也。
3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0 20:45:29 | 只看该作者
脉诀【南宋】崔嘉彦  著
人身之脉 本乎荣卫 荣者阴血 卫者阳气 荣行脉中 卫行脉外 脉不自行 随气而至 气动脉应 阴阳之义
35
发表于 2019-1-10 17:43:40 | 只看该作者
营气周流十二经脉,有始,有终,有端,营气周流十二经脉,不是环流,是迭行相贯,终而复始,
34
发表于 2019-1-10 17:37:27 | 只看该作者
其十二经脉之次,则一阴一阳,一表一里,迭行相贯,终而复始,故曰“如环无端
33
发表于 2019-1-10 17:37:03 | 只看该作者
。(营气之行,周流不休,凡一昼一夜,五十周于身而复为大会。其十二经脉之次,则一阴一阳,一表一里,迭行相贯,终而复始,故曰“如环无端”也。
32
发表于 2019-1-10 17:35:56 | 只看该作者
卫气属阳,乃出于下焦,下者必升,故其气自下而上,亦犹地气上为云也
31
 楼主| 发表于 2019-1-10 15:15:42 | 只看该作者
书名: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唐容川
章节:        下卷 诊脉精要
内容:        近说肺朝百脉为华盖。五脏六腑之气。皆上薰于肺。故即肺寸口之脉。可以诊知各脏。其说亦通。而究不知营卫相会为五脏所终始。故独取寸口越人立法甚精矣。卫气之行。西医不知。营血之行。西医知之。西医云。血出心管。行于周身。转回则为紫色。受炭气故也。回血入心路经肺管。呼出之气吹之紫色。乃散复入于心此即内经营周于身之义矣。无一息不有血出于心之左房。即无一息。不有血回入心之右房。然计所出之血待其回入。亦须一日一夜特营血之行。与卫不同。营血则息息皆有出有入。卫气之行。则须行。度一周。乃复于肺。而与营血相会。此小会也。盖卫气昼行于阳则寤。夜行于阴则寐。必昼夜各行二十五度。乃复于肺而与营气大会故营言周于身卫则言复会于手太阴。文义显别。不可混也。营气周行脏腑内外。而皆会于肺故独取寸脉可以诊脏腑内外诸病矣。按灵枢云。人经脉前后上下左右。周身十六丈二尺。一周于身。为一度。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度。其经脉长短之数。气行传递之路皆详于内经。脉度营气篇。兹不具论观其脉动。与气行分言则知脉是营血气附脉行昼则行。营外为行阳。二十五度夜则行营内为行阴二十五度内经云老人夜不寐。营血虚。卫阳不得入于阴也。观此则知营卫相附之理。营周而复始。故无一息不返于肺以入心。卫行必一度。乃返于肺也。其五十度。则阴阳之。数已行尽而返于肺则名。曰大会脏腑之所终始也。以其会于肺。故即肺脉。便可诊脏腑诸病。西医不知营卫相会之处。而但知脉是血管。辨中国诊脉之非只自形其粗浅耳。
3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0 14:56:13 | 只看该作者
存存斋医话稿

〔十六〕营卫之气.出入脏腑.流布经络.本生于谷.复消磨其谷.营卫非谷不能充.谷非营卫不能化.是营卫者.生身之大关键.不特营卫自病当注意.即脏腑有病.亦当顾及营卫也.内经谓“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生.是故守经隧焉.”夫所谓经隧者.非营卫所行之道路乎.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者.是由内而外行于营卫.血气不和.百病乃生者.是由内而外行之血气.或行之不及.或行之太过.或偏于营.或偏于卫.皆为不和也.行之不及.则内不化而外不充.行之太过.则枝强而干弱.偏于营则阴胜.偏于卫则阳胜.百病乃生.自然之理也.是则营卫岂不为生身之大关键哉.医者治病.遵内经守经隧之训加意于营卫可也.读金匮要略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益见荣卫之足重矣.即如痢疾一证.有寒热表证者.咸知有关于营卫.此外则以病轻在腑.病重在脏.罔不谓内病也.而孰知王肯堂证治准绳论痢之旧积新积.归重于营卫.内经守经隧之一语.此其一端欤.取其明白易晓.特拈出以印证之.其言曰.“积有新旧之分.旧积者.气血食痰所化也.新积者.旧积已去.未几而复生也.然旧积宜下.新积禁下.其故何也.盖肠胃之熟腐水谷.转输糟粕者.皆营卫洒陈于六腑之功.今肠胃有邪.则营卫营运之度.为之阻滞.不能施化.故卫气郁而不舒.营气涩而不行.于是饮食积痰停于胃.糟粕留于肠.与气郁血涩之积.相挟而成滞下矣.必当下之.以通其壅塞.既下之后.升降仍不得行.清浊仍不能分.则卫气复郁.营气复涩.又复成新积.乌可复下之乎.但理其卫气.并和其营血.以调顺阴阳.则升降合节.积亦不滞而自化矣.”
29
 楼主| 发表于 2019-1-10 14:48: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9-1-10 14:18 编辑

疡医大全

论荣卫色脉参应之法
夫天地之道,曰阴与阳,阴阳在人,曰血与气。盖血者,荣也;气者,卫也。荣者,荣于中;卫者,卫于外。所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脉者,血气之先也。血非脉则焉能荣于中,气非脉则焉能卫于外,二者相资而行,内则通于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外则濡于九窍四肢、百节、万毛,昼夜循行,如环无端,以成其度,会于寸口,变见于脉。故气血者,人之神也。脉者,气血之神也。所以治病之始,五决为纪。盖五决者,五脏之色脉也。脉应于内,色应于外,其色之与脉,当相参应,故曰能合色脉,可以万全也。凡为医先须调明色脉,况为疮科,若于此不精,虽聪慧辩博,亦不足委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6:52 , Processed in 0.05490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