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梁常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赵洪钧先生获颁学位证书想到的

[复制链接]
43
发表于 2017-10-7 15:58:21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10-2 17:44
几十年来,中医学术、中医临床、中医队伍凋敝如此,谁之过?
首要因素是中医人的固步自封。
现代科学发展 ...

2012年,我以拙著为研究基础,上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最后没有给通过,我就知道中医评委中无有真才实学者。最近我又上报一项著作评奖,也是有意再一次试一试他们的学识水平,谁知道还是不长进,几位评委中竟然无有一位专家能够看得懂拙著。
----------------------------
  申请多少资金呀?贡喜发财,也得请客吧。中医不批,找西医呀,唐僧肉不会哪么容易吃到的。

点评

没通过就对了。你浪费了大家时间  发表于 2018-5-4 21:47
你能明白呀!  发表于 2017-10-7 21:50
42
发表于 2017-10-6 23:34:30 | 只看该作者
不就是个学位呀,不就是个中学水平吗?十年文革,看看这帮不可一世的中医人才,方知何为花瓶。

点评

论坛大众欢喜之日,正是抄书吐难受之时,此之谓也。不过,话又说回来,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七八九,难受的时间可能占了人生的大部分,只不过,古人难受之时,常激起发奋之心,如屈原作离骚,司马迁著史记;但你抄书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7 17:30
41
发表于 2017-10-5 16:52:42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7-10-5 11:35
中西医结合,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临床大夫应该怎么做,谁的心里都很有数。
就我的体会,诊断尽量先 ...

中医的辨证论治,现在是在西医辨病的框架内进行的。
如果脱离了西医辨病,单纯辨证论治,恐怕只有治疗头痛脑发、跑肚子拉稀,再有个别怪病,西医不能明确诊断的,只好辨证论治,也有取得好疗效的。

点评

中医的辨证论治,现在是在西医辨病的框架内进行的。 -------------------------------- 先生懂的不多,胆子不小。伤寒六经辨病是在【西医辨病的框架内进行的】吗?当面撒谎呀,误人子弟呀。中医望闻问切是取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7 16:25
40
发表于 2017-10-5 13:06: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10-5 13:09 编辑
梁常兵 发表于 2017-10-5 11:35
中西医结合,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临床大夫应该怎么做,谁的心里都很有数。
就我的体会,诊断尽量先 ...

        梁院长对于中西医结合的实用价值,认识得非常深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要亲口尝一尝。从现实来看,凡是尝试过中西医结合的,都知道中西医结合的好处。相反,那些反对中西医结合,大都是不懂西医,不知道怎样结合,也从没有见过中西医结合的纯中医人。比如说,王昆文先生、王世保先生就是这种没见过中西医结合的中医人。他们反对中西医结合的口号最响,甚至震天动地。这究竟是为什么?实际上他们自己很清楚。就是害怕中医理论的原理一旦被揭开,中医水平有了提高之后,而纯中医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这碗饭就不好端了。因为患者去找疗效好的高手去了,谁还找纯中医?
       说到底,还是有个人的小算盘,把中医看成自己家的私货了。但他们忘记了科学发展的规律,医学的认识永远都是在逐步提高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某个人的阻止而停滞不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11:35:2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0-4 23:43
1980年3月,卫生部召开了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总结了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了中医、西医、中 ...

中西医结合,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临床大夫应该怎么做,谁的心里都很有数。
就我的体会,诊断尽量先用西医来明确,即便不能明确诊断的,也要尽可能的排除一些特殊情况,否则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再就是西医诊断可以提示病情的预后,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再就是无证可辨者,辨病也是一个选择。我认为辨病是辨证的延伸。。。
譬如,血红蛋白尿患者,可能什么感觉都没有,但你能说他没有病?
好多问题哈还是要参考西医的相关项目的,以后再聊哈

点评

再就是无证可辨者,辨病也是一个选择。我认为辨病是辨证的延伸。。。 譬如,血红蛋白尿患者,可能什么感觉都没有,但你能说他没有病? --------------------------梁总版别来无恙,你的帖子我不敢跟,一跟都是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7 16:14
中医的辨证论治,现在是在西医辨病的框架内进行的。 如果脱离了西医辨病,单纯辨证论治,恐怕只有治疗头痛脑发、跑肚子拉稀,再有个别怪病,西医不能明确诊断的,只好辨证论治,也有取得好疗效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5 16:5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7-10-4 23:43:10 | 只看该作者
1980年3月,卫生部召开了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总结了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这对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赵先生因为研究中西医结合史的论文,被扣下了毕业证书,而这个时间,正是国家“三支力量并存”的方针提出来不久,同时,攻击、否定中西医结合的言论和行动,这三十多年似乎有增无减,近几年,否定中西医结合的人里面,又增加了张功耀、方舟子等新援军。

点评

中西医结合,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临床大夫应该怎么做,谁的心里都很有数。 就我的体会,诊断尽量先用西医来明确,即便不能明确诊断的,也要尽可能的排除一些特殊情况,否则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再就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5 11:35
37
发表于 2017-10-4 23:35:42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7-10-3 15:06
中西医结合的基础是中医理论现代化和科学化,没有基础基础不牢一切都是扯淡。

看看历史和事实就知道了 ...

关于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在2006年国家制定的中医创新发展规划了,任务和目标,讲的很明确:

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效的中医药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传承方法,初步完成中医药理论和经典文献的系统整理和诠释;开展民族医学及民间医药的系统整理和评价研究;多学科结合,深入认识和挖掘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建立中医药知识库;在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同时,丰富发展医学和生命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



我理解,这里面就强调了中西医结合、现代科学对中医的研究的重要性。
我对您说的“中医理论现代化”的理解,和您的看法有区别。您认为在理论现代化的完成以后才能进行中西医结合。
我认为,中西医结合是实践,从最早的中西医合用到现在,也快一百年了,现代科学对中医、中药的研究,也七八十年了,结合的标准还没有明确提出来,也不应该明确提出来,因为要在结合的过程中发现、制定结合的标准。这些实践过程,其实既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过程,也是探索中西医结合标准的过程。


中西医结合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科学化的过程。
36
发表于 2017-10-4 18:01:20 | 只看该作者
谢千总版评分。
35
发表于 2017-10-4 07:14: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10-4 07:18 编辑
溪流 发表于 2017-10-3 06:49
中西医结合很复杂,确实不是个简单的事,不然,解放以来这么长的时间也不能无甚效果。
首先,创新是需要基 ...

其实,我也同意先生这段论述。我认为,中西医结合需首先在思维方式上取得一致。毕竟,思维方式就像车头。为同一病人治疗时,不可能同时采用药性(天人合一观)和药理即物质成分(天人相分))两种思维方式相反方法。所以,中西医结合应该以天人合一观,以中西医临床和学术。这样,既避免了西化,也不束缚中西医结合的手脚。正如陈欣老师所说利用现代声光电化技术诊断作为中医四诊信息的补充,以中医“道层次"的天人合一、整体阴阳制化调控理论为指导,分析病情、把握病因及发展规律,制定出正确的整体调控方案并准确落实到临床上。在临床"术层次"的治疗中,必要时可使用同属术层次的西医技术予以辅助。我把这个方法称为:以中医理论主导全局,在充分发挥中医技术的前提下包容西医技术的新的医学体系
34
发表于 2017-10-4 07:02:0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0-3 14:53
天人合一观、天人合一,我这也让您给搅糊涂了。要不这样吧,您专门写一篇文章,介绍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观 ...

您一定承认华佗是中医吧!华佗创造了五禽戏。人们练习五禽戏时达到忘我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再如;练习太极拳和武术也可以达到天人合一境界。若承认中医重视养生,就不应该否定中医有天人合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4 03:56 , Processed in 0.05613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