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灵异怪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骨伤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09:3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症状缓解后练习头颈的俯仰、旋转动作。
    第三节  落枕
    又称失枕。多因睡眠姿势不良,睡起后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似身虽起而颈尚留落于
    枕,故名落枕。
    一、病因病机
    睡眠时姿势不良,头颈过度偏转,或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或过硬,均可使局部肌肉处
    于过度紧张状态,持续牵拉而发生损伤,发为落枕。
    严冬受寒,盛夏贪凉,风寒外邪侵袭使颈背部某些肌肉气血凝滞,僵凝疼痛,功能障
    碍,发为落枕。
    一、辨证论治
    (一)辨证
    一般无外伤史,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后所致。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
    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疼痛加剧,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检查
    患侧常有颈肌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
    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改变。    ;
    瘀滞型:晨起颈项疼痛,活动不利,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头部歪向病侧,局部有明显
    压痛点,有时可见筋结。舌紫暗,脉弦紧。
    -    风寒型:颈项背部强痛,拘紧麻木。可兼有淅浙恶风,微发热,头痛等表证。舌淡,苔
    薄白,脉弦紧。
    (二)论治    ·
    1.理筋手法
    可用点按、拿、捏、拔伸牵引、旋转等手法治疗。手法部位可扩展至上背部痛点。拔伸
    牵引、旋转等手法对年老体弱者慎用。
    2.药物治疗
    瘀滞型:宜活血舒筋,常用舒筋汤加减。风寒型:疏风祛寒,宜宣痹通络,常用葛根
    汤、桂枝汤或羌活胜湿汤加减。
    3.针灸治疗
    瘀滞型:取悬钟、阿是穴、后溪等穴,用泻法。风寒型:取悬钟、风门、阿是穴、外
    关、后溪等穴,用泻法。
    4.牵引
    用枕颌布托牵引,以坐位牵引为主,牵引重量为2—5KG,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
    5.练功活动
    症状相对缓解后可作头颈的俯仰、旋转动作,以活血和营,舒筋和络。
132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09:5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第四节  颈椎病
    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和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者,
    临床上统称为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祖国医学中虽然没有颈椎病的提法,但其相关症状可见于痹证、
    痿证、项强、眩晕等方面的论述。由于颈项部日常活动频繁,因而中年以后颈部常易发生劳
    损,包括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退化等改变,当此类劳损性改变影响到颈
    部神经根,或颈部脊髓,或颈部主要血管时,即可发生一系列相关症状和体征。颈椎病常见
    的类型有痹痛型、瘫痪型、眩晕型等,其中最为多见的是痹痛型以及同痹痛型相关的混合
    型。
    一、病因病机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壮年患者,长期低头工作,如誊写、缝纫、刺绣等职业者较易
    发生。或由于年高肝肾不足,筋骨懈惰,引起椎间盘退化、颈部韧带肥厚钙化、骨赘增生等
    病变,致椎间孔变窄、神经根受压、脊髓和主要血管受压,逐渐出现颈椎病的各种症状。颈
    椎病常采用症状学分类的方法分类。
    (一)局部型
    局部型颈椎病也称颈型颈椎病。局部型颈椎病症状和体征都局限于颈部。多数患者发病
    是由于生活和工作中长时间低头所致。主要表现为枕颈部疼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或反
    复出现落枕情况(本型的辨证论治可参考“落枕”)。
    (二)痹痛型
    痹痛型颈椎病也称神经根型颈椎病。痹痛型颈椎病是临床最为多见的——种,主要表现为
    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变化。
    神经根症状的产生同髓核的突出与脱出、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后纵韧带的局限性肥厚等
    因素有关。但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赘形成,以及相邻三个关节的松动和移
    位刺激并压迫脊神经根是引起症状和体征的重要因素。此外,根袖处蛛网膜粘连也同神经根
    症状有关。
    (三)瘫痪型
    瘫痪型颈椎病也称脊髓型颈椎病。瘫痪型颈椎病比较多见,且症状严重,一旦延误诊
    治,常发展成为不可逆性神经损害。由于主要损害脊髓,且病程多慢性进展,遇诱因后加
    重,临床上表现为损害平面以下的感觉减退及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症状。损害平面以下多表现
    为麻木、肌力下降、肌张力增加等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多有根管狭窄,加之前后方的压迫因素而发病。突出的椎间·盘、骨
    赘、后纵韧带钙化及黄韧带肥厚可造成椎管的继发性狭窄,若合并椎节不稳,更增加了对脊
    髓的刺激或压迫。
    (四)眩晕型
    眩晕型颈椎病也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第2段通过颈椎横突孔,在椎体旁走行。当
    钩椎关节增生时,可对椎动脉造成挤压和刺激,引起脑供血不足,产生头晕头痛等症状。当
133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0:1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颈椎退变,椎节不稳时,横突孔之间的相对位移加大,穿行其间的椎动脉受刺激机会较多,
    椎动脉本身可以发生扭曲,以引起脑供血不同程度障碍。    ;
    (五)混合型
    颈椎病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者称为混合型。临床上经常发现有些患者早期为颈
    型,以后发展成神经根型或其他型颈椎病。神经根型与脊髓型并存者亦不少见。单独出现食
    管压迫型相当少。混合型的患者病程一般较长,年龄较大,大多数超过50岁。
    另外,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交感神经而引起相关症候群者被称为交
    感神经型颈椎病,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压迫食道而引起吞咽困难者被称为食
    道型颈椎病。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1.痹痛型
    多数无明显外伤史。很多患者渐渐感到一侧肩、臂、手的麻木疼痛,颈痛伴上肢放射
    痛,颈后伸时加重。检查时,颈活动受限,下段颈椎棘突或患侧肩胛骨内上部常有压痛点,
    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力减退。神经根牵拉试验多为阳性
    (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的患侧,另一手握患侧上肢,将其外展90。,两手作反方向牵拉,若
    有放射痛或麻木则为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多为阳性(患者坐位,颈后伸,偏向患侧,
    检查者以左手托其下颌,右手从头顶逐渐下压,若出现颈部痛或放射性痛则为压头试验阳
    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
    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痹痛型颈椎病应与尺神经炎、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等鉴别。
    2.瘫痪型
    早期自觉颈部无不适,但下肢发紧,胸部可有束带感,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易跌倒,
    不能跨越障碍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
    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X线显示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
    生。Cr、IVlRI检查示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lVlRI可显示受压节段脊髓有信号改变。
    瘫痪型颈椎病应与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等鉴别。
    3.眩晕型
    颈性眩晕,头痛(即椎—基底动脉缺血征)和猝倒史,且能除外眼源性及耳源性眩晕。
    旋颈诱发试验阳性。可有视力障碍但持续数分钟后逐渐恢复视力,可有面部感觉异常,偶有
    幻听或幻嗅。
    X线片显示椎节不稳及钩椎关节增生。椎动脉血流检测及椎动脉造影可协助诊断。
    头颈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最大特点。旋颈诱发试验阳性是指头颈旋转时引起眩    、
    晕发作。如头向右旋时,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减少,左侧椎动脉血流量增加以代偿供血量。若
    一侧椎动脉受挤压,血流量已经减少无代偿能力,当头转向健侧时,可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产
    生眩晕。
    头痛部位主要是枕部及顶枕部,也可放射至两侧颞部深处,以跳痛和胀痛多见,常伴有
    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134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0:3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猝倒是本病的一个特殊症状。发作前并无预兆,多发生于行走或站立时,头颈部过度旋
    转或伸屈时可诱发,反向活动后症状消失。
    眩晕型颈椎病必须与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鉴别。此外,眩晕型颈椎病还应与颅内肿
    瘤、内耳药物中毒、神经官能症、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等鉴别。
    (二)论治
    理筋手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治法,能使部分患者较快缓解症状,再配合药物等疗法,
    可进一步提高疗效。严重的瘫痪型颈椎病患者一般不采用理筋手法而多采用手术治疗。
    1,理筋手法
    (1)痹痛型:可应用颈肩部及上肢按摩、拿捏、点穴,动作缓和的拔伸及前届位斜扳旋
    转等手法治疗,达到疏经通络、缓痉止痛的作用。拔伸及前屈位斜扳旋转等手法使用不当有
    一定危险,故切忌粗暴,宜慎用。
    (2)眩晕型:可应用颈肩部按摩、拿捏、点穴,动作缓和的拔伸端提手法牵引。忌用斜
    扳旋转等手法。    ·
    2.枕颌牵引法
    此法适用于大部分痹痛型及部分眩晕型患者。可作坐位牵引或卧位牵引。牵引姿势以头
    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2—5kg,每次牵引时间约30分钟,每日l一2次。枕颌牵引可
    以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流畅气血,缓解症状,且很少有不适。牵引重量的大小、时
    间的长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而灵活掌握。
    3.药物治疗
    (1)痹痛型颈椎病:治宜祛风通络止痛为主,可内服桂枝加葛根汤或蠲痹汤,年老体弱
    肝肾不足者合补肾壮筋丸。麻木明显者,可内服全蝎粉,早晚各服1.5g,开水调服。
    (2)瘫痪型颈椎病:治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可内服补阳还五汤加减;肝肾不足
    者合补肾壮筋丸。
    (3)眩晕型颈椎病:属气血不足者治宜补益气血,可内服八珍汤加减;属中气虚损者治
    宜补中益气,内服补中益气汤加减;痰湿瘀阻者治宜化痰祛湿、散瘀通络为主,可内服温胆
    汤加减。
    4.针灸治疗
    选风池、大椎、风门、外关、夹脊、曲池、合谷、手三里或阿是等穴,用泻法。
    5.练功活动
    缓解期可作头颈的俯仰、旋转动作,以舒筋和络。眩晕型旋转动作应慢速进行。
    第五节  肩部担挫伤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扭捩跌仆易于引起肩部扭挫伤。肩部扭挫伤可并发
    于脱位或骨折。
    一、病因病机
    肩关节被动活动过度,可引起关节囊、筋膜的损伤或撕裂。重物打击肩部,可引起肌肉
    或脉络的损伤,导致气血瘀滞,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如伤筋严重,瘀肿难以消除,可
135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0:5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形成继发性漏肩风等。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有明显外伤史,并以闭合伤为其特点。局部疼痛、肿胀、活动
    功能障碍。如肩部肿痛范围较大者,可根据压痛最敏感的部位,判定受伤的准确位置。
    冈上肌断裂时,会出现典型的肌力消失,无力外展上臂。如果帮助患肢外展至90。以上
    后,渐能自动抬举上臂。   
    应鉴别是否合并肌腱断裂或骨折,必要时X线摄片排除骨折。
    气血瘀滞型:局部肿胀,疼痛拒按,功能受限,或见瘀血斑。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或
    薄黄,脉弦或细涩。
    风寒湿型:多见于后期,以肩部酸胀痛为主,有沉重感,遇风寒则疼痛加重,得温则疼
    痛减轻。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紧。
    (二)论治
    1.理筋手法
    主要作自肩部向下至肘部的抚摩,重复五六次。接着缓缓被动外展关节,可重复数次。
    最后作抖法,连续不断的抖动半分钟左右,可使伤处有轻快感。
    2.药物治疗
    初期及中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内服舒筋活血汤,外敷三色敷药;后期以活血
    舒筋为主,可内服舒筋丸,并配合四肢洗方熏洗。
    3.针灸治疗
    取穴有肩盂、肩撩、肩外俞、巨骨、蠕俞、阿是穴等,用泻法。
    3.固定和练功活动
    伤筋较重者,应限制患肩活动。但制动时间不宜太长,要早期练功,2—3周后肿痛减
    轻,作肩关节功能锻炼,争取及早恢复功能。
    第六节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者包括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所有的无菌性炎症(如冈
    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喙肱冲击症等)。狭义者指因睡眠时肩部受
    凉引起冻结肩。临床上肩关节周围炎指狭义者。狭义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或“露肩
    风”,因多发于50岁以上患者而又称“五十肩”。此外,还称“肩凝风”、“肩凝症”等。
    一、病因病机
    1.内因:气血虚弱、血不荣筋。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  “……(女子)七七,任脉
    虚,太冲脉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
    肾脏衰……,,七七之人,肝肾渐衰,气血渐亏,气血虚弱,血不荣筋,发为本病o
    2,外因:劳损、风寒湿邪侵袭。长期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凝滞,筋脉失养,或
    因肩部露卧,风寒湿邪侵袭,筋挛膜凝发为本病。
136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1:1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少数患者可因外伤而固定时间太长,或在固定期间不注意肩关节功能锻炼均可发生。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多为慢性发病。初时肩周微有疼痛,以夜间为甚,多因天气变
  化及劳累而诱发,常不引起注意;1—2周后,疼痛渐增,肩关节外展受限明显,肩关节其
  他方向活动功能可受限。检查肩部并不肿胀,肩前、后、外侧均可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
  显,出现典型的“耸肩”现象。肩征阳性(肩外展功能受限,被动继续外展时,可感到肩胛
  骨随之向外上转动,肩部随之高耸)。病程长者可见肩臂肌肉萎缩,尤以三角肌为明显。X
  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    1.气血虚型
    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质淡,
  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2.风寒湿型    ;
    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质淡,苔薄白或
  腻,脉弦滑或弦紧。
    3.瘀滞型   
    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肩周炎要注意与颈椎病相区别。颈椎病虽有肩臂放射痛,但在肩臂部往往无明显压痛
  点,有颈部疼痛和活动障碍,但肩部活动尚可。必要时还可加摄X线片鉴别。
    (二)论治
    因肩关节周围炎病程长、疗效慢,因此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加强练功活
  动,增进疗效。
    1.理筋手法
    急性疼痛期宜作柔和的按摩手法,不宜作肩关节被动活动手法。粘连期宜作局部按摩手
  法,不宜作肩关节各运动轴方向上的被动活动手法。
    施行手法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2.药物治疗
    (1)气血虚型:宜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常用独活寄生汤或三痹汤等加减。
    (2)风寒湿型: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常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3)瘀滞型:宜活血祛瘀,舒筋通络,常用舒筋活血汤加减。
    中药外敷可选祛风温经通络的膏药或药膏,如温经敷药、宝珍膏、狗皮膏等。
    3.针灸治疗
    (1)气血虚型:取肩盂、肩撩、手三里、足三里等穴,均用补法。
    (2)风寒湿型:取肩盂、肩撩、巨骨、合谷、曲池等穴,均用泻法。
    (3)瘀滞型:取肩盂、肩撩、肩外、闹俞、阿是穴等,用泻法。
    4.练功活动
    鼓励患者作肩外展、前屈、后伸、旋后等练功活动,如做“手拉滑车”、“蝎子爬墙”等
  动作。练功活动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137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1:2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第七节  冈上肌腱炎   
    冈上肌起于肩胛骨冈上窝,肌腱在喙突肩峰韧带和肩峰下滑囊下面、肩关节囊上面通
    过,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上方。冈上肌有协同外展肩关节的作用。临床上以冈上肌腱炎较常
    见。
    一、病因病机
    当肩外展时冈上肌腱必然受到喙突肩峰韧带和肩峰的挤压和摩擦,日久形成劳损。中年
    以后肝肾渐亏,气血不足,血不荣筋,冈上肌退行性变更易发生,成为本病。少数患者的冈
    上肌腱可渐趋粗糙、钙化或部分断裂。
    肩部急性伤筋,或感受风寒湿邪,局部气血凝滞不化,筋膜粘连,肌腱受挤压和摩擦更
    甚,也可发为冈上肌腱炎。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单纯冈上肌腱炎发病缓慢,肩部外侧渐进性疼痛,上臂外展60。一120。时肩部疼痛剧烈。
    检查时压痛点在肱骨大结节部或肩后冈上部,“疼痛弧”征阳性。冈上肌腱钙化时,X线片
    可见局部有钙化影。
    所谓“疼痛弧”是指冈上肌腱炎患肩外展未到60。时疼痛较轻,被动外展至60。一120。范
    围内时,疼痛较重,当上举超过120。时,疼痛又减轻,且可自动继续上举。因而对60。一
    120。这个范围称为“疼痛弧”。
    肩峰下滑囊炎又称三角肌下滑囊炎。肩峰下滑囊炎主要表现为肩峰下疼痛、压痛,但当
    肩外展至90。时原肩峰下压痛处压痛不明显或消失。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压痛以肱骨结节间沟为主,肱二头肌抗阻力屈肘时疼痛加重。
    喙肱冲击症是由于肩胛喙突与肱骨头间隙先天相对狭窄,因肩关节活动频繁,喙肱韧带
    及附近软组织易受反复冲击而劳损,局部呈无菌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肩前外疼痛、胛喙突与
    肱骨头间隙即喙肱韧带部压痛点明显。肩关节外旋与后伸受限,而外展、上举无明显受限。
    患肩下压侧卧疼痛加剧,有时因此而痛醒。
    根据临床表现,冈上肌腱炎可与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及喙肱冲击症相鉴
    别。
    冈上肌腱完全断裂时,会出现无力外展上臂,如果帮助患肢外展至90。以上后,就渐能
    自动抬举上臂。    ·    ·
    (二)论治
    1.理筋手法
    先用拿捏法拿捏冈上部、肩部、上臂部,自上而下,疏松筋络。然后以冈上及肩部为重
    点,自上而下揉摩,以舒筋活血。再拨动并点按冈上及肩部,以理顺筋络。最后采用旋转摇
    晃法将肩部摇转并尽量外展。   
    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及喙肱冲击症理筋手法大致相似,但揉摩部位各有
138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1:4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侧重。
    2.药物治疗
    急性期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用活血舒筋汤加减,慢性期可服小活络丸、大活络
    丸。气血虚弱者可内服独活寄生汤加减。,
    急性期可外敷消瘀止痛膏或三色敷药。后期风寒砂热熨患处。
    3.针炎治疗
    取天宗、肩盂、肩撩、臂闹、曲池等穴,用泻法。
    4.固定和练功活动
    急性期肿痛难忍者可作短期三角巾悬吊制动,肿痛缓解后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肩臂活
    动功能。
    第八节  肘部扭挫伤
    肘关节是屈戌关节,伸屈在0。一140。之间。虽肘关节有内、外侧韧带及屈肌群、伸肌群
    的肌肉、肌腱所裹附,但由于肘关节活动较多,所以伤筋较常见。
    一、病因病机
    跌仆手掌着地,间接暴力使肘关节处于过度外展、伸直时,均可致肘关节扭伤。直接暴
    力的打击可造成肘关节挫伤。临床以侧副韧带、环状韧带、关节囊和肌腱等损伤多见。
    二、辨证论治    .
    (一)辨证
    肘部扭挫伤均有明显外伤史。肘关节疼痛,弥漫性肿胀,有的出现青紫瘀斑,肘关节屈
    伸功能明显受限。压痛点往往在肘关节的内后方和内侧副韧带附着部。
    X线摄片易确定有无合并骨折。严重的肘部扭挫伤,肘关节错缝后有可能已自动复位,
    只有关节明显肿胀,脱位征象不明显,易误认为单纯扭伤。
    (二)论治
    1.理筋手法
    伤后即来诊治者,宜将肘关节作一次0。一140。的被动伸屈,这对于微细的关节错位可起
    到整复作用。然后以两手掌环握肘部,轻轻按压1—2分钟,然后用轻按摩拿捏手法,以患
    者有舒适感为度。
    2.药物治疗    ;
    早期治宜化瘀消肿,可内服活血舒筋汤加三七粉,外敷消瘀止痛膏或三色敷药。后期治
    宜和营通络,可内服活血散,并配合熏洗。
    3.固定和练功活动
    早期肘关节置于功能位,限制肘关节的伸屈活动。7—10天肿痛减轻后,可逐步练习肘
    关节的伸屈功能,使粘连逐步松解以恢复正常。肘部损伤后功能的恢复不能操之过急,如作
    被动伸屈活动,必须是轻柔的,尤其在恢复期,更不能作猛烈的被动伸屈,这样虽能部分拉
    开粘连,但同时又引起创伤血肿,以后粘连可能更厉害,甚至引起骨化性肌炎。
139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2:0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第九节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亦称肱骨外髁骨膜炎,因网球运动员较常见,故又称网球肘。
    一、病因病机
    人体肘、腕关节活动频繁,前臂伸腕肌起点可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引起局部筋膜劳损,
    发为本病。气血虚亏,血不荣筋为发病内因。多见于特殊工种,如砖瓦工、木工、网球运动
    员等。
    二、辨证论治    ;
    (一)辨证
    肱骨外上髁炎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肘
    外侧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作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
    前臂无力,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检查肱骨外上髁部多不红肿,肘外
    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肱骨内上髁炎,肿痛和压痛在肘内侧,抗阻力屈腕时疼痛较明显。
    (二)论治
    1.理筋手法    .
    理筋手法多在肘外侧采用按揉、拿捏手法数分钟,缓解疼痛,然后快速届伸肘关节,同
    时旋转前臂数次,可松解粘连,减缓疼痛。
    2.药物治疗
    治宜宣痹通络、养血荣筋,内服小活络丹合舒筋汤加减。外敷三色敷药或用海桐皮汤熏
    洗。
    3.针灸和水针疗法
    取阿是穴、曲池及手三里、手五里等穴,或用温针,或用刺络拔罐。
    亦可选用确炎舒松15mg加1%普鲁卡因2nd,每周1次,3—4次为1疗程。
    第十节  腕部扭挫伤
    腕部结构复杂,掌骨、腕骨、尺骨、桡骨由诸多韧带、关节囊、筋膜连缀成掌腕关节、
    桡腕关节、下桡尺关节。由于腕部结构复杂,活动频繁,伤筋较多发生。
    一、病因病机
    跌仆或用力过猛,间接暴力迫使腕部过度背伸、掌屈及旋转和各方向过度活动,均可引
    起韧带、筋膜、关节囊的扭伤或撕裂。直接暴力可致腕部挫伤。
140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2:2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有腕关节扭挫伤史。伤后腕部疼痛、肿胀,重者局部瘀斑,腕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桡骨
    茎突疼痛及压痛多为桡侧副韧带损伤,尺骨茎突疼痛及压痛多为尺侧副韧带损伤,下尺桡关
    节韧带损伤时,可有腕部酸痛无力,尺骨小头异常突起,按之有松动感,X线腕关节正位片
    显示下尺、桡关节处尺桡骨间隙明显增宽,必要时须与健侧腕关节X线正位片比较。X线
    腕关节摄片可鉴别无移位或移位不明显的腕部骨折。
    (二)论治
    1.理筋手法    ·
    在腕部伤处先作按揉、拿捏等手法,然后拔伸摇晃腕关节数次,再将腕关节背伸、掌
    屈、尺偏、桡偏,以理顺筋络。
    2.药物治疗
    初期治宜活血通络止痛,可外敷消瘀止痛膏、三色敷药,后期治宜和营通络,内服补筋
    丸,并配合海桐皮汤熏洗。
    3.固定
    一般损伤敷消瘀止痛膏、三色敷药后无需特殊固定。下尺桡关节韧带损伤关节半脱位
    时,可用弹力绷带将腕固定于功能位4周。去除固定后,用护腕保护。
    第十一节  桡骨茎突腱鞘炎
    桡骨茎突部有外展拇长肌腱和伸拇短肌腱的共同腱鞘。由于手活动频繁,造成该腱鞘纤
    维管的充血、水肿、肥厚、管腔变窄,肌腱在鞘管内滑动困难而产生相应的症状,被称为桡
    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一、病因病机
    手腕部长期过度劳累,积劳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气血虚弱,血不荣筋者更易发生本病。
    如家庭妇女、文字誊写员等工作,由于手活动频繁,使拇指的外展肌腱和伸肌腱在狭窄而坚
    硬的隧道内不断收缩摩擦,日久劳损,可发生损伤性炎症,以致造成该部位发生狭窄性腱鞘
    炎。    ·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多数缓慢发病。腕部桡侧疼痛,用力时疼痛加重,如作提热水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
    剧。桡骨茎突和第1掌骨基底部之间有压痛,握拳尺偏试验阳性。部分患者桡骨茎突处有微
    肿,可有隆起结节。
    握拳尺偏试验阳性,即检查时将拇指屈曲握于掌心,同时将腕关节被动尺偏,可引起患
    处剧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5:47 , Processed in 0.06595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