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灵异怪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推小百科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0:42:46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12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0:44:57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0:46:10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巧用点穴法让食欲减退
当食欲突袭你的时候,怎样击退它们?来试试这些简单的点穴方法吧。
  方法1:将食指按在人中穴的部位,在10秒钟之内,迅速按30下。这种方法可以让胃部立刻就不再有饥饿的感觉。但如果不想引人注目,最好不要在公共场所做。
  方法2:当你想吃零食时,用食指与中指的前端按压手腕内侧,然后沿着拇指下方的部位慢慢按压到小指。
  方法3:当你忍不住想要大吃一顿的时候,不妨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按压胸部肋骨和肚脐之间的中心点,在 10秒内做 30下。此法可使胃部产生饱胀感,有效减少饥饿感。
  方法4:遇到紧张或压力的时候,你可能会食欲大增,这时两手掌心相对互压,从食指下方一直压到肘关节部位,可消除紧张情绪,减缓压力。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0:51:06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足底按摩缓解颈椎问题
人的颈椎就像机器里面的螺丝钉,也会磨损退化的。
  如果不注意保养,它会提早衰老。
  颈肩的保养应该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结合简单有效的按摩,运动,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会有神奇的效果哦。
  用拇指指尖或指腹,以数毫米幅度移动,力度从轻到重,以稍有痛感为宜。
  我们的脚底集合了身体全部器官的反射区。
  这套由中医专家编制的简单按摩方法,通过按摩刺激颈部和肩部在足底的反射区,缓解和治疗颈肩问题。
  按摩最好是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30分钟,坚持两周,就会出现神奇效果。


-=-=-=-=- 以下内容由 灵异怪医2006年08月09日 10:51am 时添加 -=-=-=-=-
颈肩在足部的反射区:双足拇指指腹根部横纹处,和双足外侧第五趾骨中部(足外侧最突出点中部)。
  颈肩肌肉反射区:双足底肢趾后方2厘米宽区域。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0:51:57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16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0:53:31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关节痛,针灸加热敷

关节炎是老百姓对关节疾病的笼统说法,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痛风、肩周炎等疾病,常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关节肿胀等等,严重者关节僵直,无法活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关节炎属于痹症
  北京中医医院中医特色科副主任医师吴春节大夫告诉记者,中医把关节炎归于“痹症”范围。
  “痹”音同“闭”,有阻塞不通的含义,“不通则痛”,所以会有关节疼痛、僵直、麻木等症状。从外因讲,关节炎是受风邪、寒邪、湿邪侵袭人体,顺着经络,驻留在关节部位,造成气血痹阻而发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被凉风吹着了;被冷水冻着了;出汗之后不及时保暖;居住的地方潮湿阴暗等等,这些都容易导致关节炎。
  针灸讲究以巧取胜
  西医讲究用药“以力取胜”,药力强过病菌;针灸则讲究用术,“以巧破千斤”。因此,针灸师轻扎几个看似和病灶相干或不相干的穴位,患者的病就好了。
  治疗关节炎也一样。针灸师治疗的时候,会依据患者不同类型的“痹症”,选取不同的穴位。比如治疗膝部痛痹,患者膝关节疼痛剧烈,可以选取膝部的犊鼻、鹤顶,同时还可以选取肾俞、关元等配穴。犊鼻、鹤顶为局部取穴,肾俞、关元不在关节部位,中医叫远端取穴。其中关元穴,在脐下丹田的位置,中医认为它是人体真气、元气发生之地,经络之本。看似和膝部关节炎毫无关系,但针刺此穴可以振奋阳气,从而达到祛寒邪、强身体,从根本上治好关节炎。
  可用中药外敷
  吴大夫说:关节炎还可以采用艾灸、盐疗和拔罐等方法治疗,比如可以用热盐熨敷关节,方法是,将粗盐炒热后,用纱布包裹,敷在患病的关节,或在患病的关节部位来回推熨。关节炎也可以用拔罐的方法治疗,方法是用玻璃罐、竹罐或陶罐,将里面放入燃烧的纸条,或将点燃的火把在罐内燃烧后,把罐子扣在肌肉丰满的患病部位;还可以采用温热灸的方法,用艾草或蜡烛熏烤患病部位。
  吴大夫介绍了一个外敷药毛巾治疗关节炎的方子:鸡血藤30克、附子1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海风藤10克、生薏米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苍朮10克、丝瓜络10克、牛膝10克。将上述中药煮沸后,将毛巾浸透中药,放在患处热敷,一日数次。此可以药祛除关节炎的病邪,效果也不错。
117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0:54:06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中风的按摩治疗处方
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脑血管痉挛;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中风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当中。在发病前患者常有头晕、身体乏力、手脚麻痹等症状,或者有多年的颈椎病、高血压病等。
  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病时常有突然昏倒或口吐泡沫、口眼歪斜、肢体抽搐或软瘫,当日或数日后出现一侧手脚瘫痪——即偏瘫症状。
  按摩治疗中风具有双向调节(包括溶栓、止血)作用,可解除颈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等。许多人在为中风患者按摩时重点只是放在手脚上,故收效较差。以下介绍中风的按摩方法——
  按摩步骤:先按摩患者肩颈部和头脸部,再按背腰部,最后按上下肢和胸腹部。按摩力度先轻后重,循序渐进。
  按摩次数:每天可按摩1次,每次按1小时。
  按摩方法:发病1个星期内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按摩,头部和上身比下肢稍高;以后可取仰卧、侧卧、坐位。
  按摩头颈部时,⑴可用手指拿捏患者肩颈部的斜方肌和相关的督脉、膀胱经、大肠经、三焦经等;⑵用手指按摩患者肩颈部的肌肉和天柱、哑门、风池、肩井、廉泉等穴;⑶用手指按揉患者头脸部的肌肉和百会、囟会、印堂、太阳、人中等穴。
  按摩背腰部时,用手指或掌跟揉按患者背腰部的竖脊肌、腰方肌、脊柱和相关的督脉、膀胱经等。
  按摩上肢时,用手指拿捏、揉按患者患侧上肢的肌肉和天府、曲泽、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等穴。
  按摩下肢时,用手指拿捏揉按患者患侧下肢的肌肉和血海、足三里、委中、涌泉等穴。
  按摩胸部时,揉按患者胸腹部的肌肉和华盖、玉堂、膻中、中脘、天枢、气海等穴。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0:54:52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咳嗽的针灸疗法
咳嗽为呼吸系统疾患的主要症状,根据其发病原因,概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是由外邪侵袭而引起;内伤咳嗽则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
  咳嗽的病因病机
  
  本证之发生,其原因有二:一为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肺卫受邪,于是肺气雍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一为它脏病变,累及肺脏而致咳嗽者,加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上渍于肺,肺气不得下降;或因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火盛烁肺,气失清肃,均可导致咳嗽。
  
  中医辨证
  
  1.外感
  
  (1)风热:咳嗽咯痰色黄,身热头痛,脉象浮数,舌苔薄黄。
  
  (2)风寒:咳嗽喉痒,痰液稀薄色白,头痛发热,形寒无汗,脉浮紧,苔薄白。
  
  2.内伤
  
  (l)痰湿侵肺:咳嗽粘痰,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肝火烁肺:咳嗽胸胁引痛,气逆作咳,痰少而稠,面赤咽干,苔黄少津,脉象弦数。
  
  治疗方法
  
  1.针灸
  
  (l)外感:
  
  治法: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疾刺,风寒留针或针后在背部肺俞等穴拔罐。
  
  处方:肺俞列缺合谷
  
  随证配穴 咽喉肿痛:少商尺泽;
  
  发热:大椎外关
  
  方义 肺主皮毛,司一身之表,故宜浅刺。手太阴与手阳明相为表里,取其络穴列缺,原穴合谷,配以肺俞,三穴合取,能加强宣肺解表的作用,使肺气通调,清肃有权,肺之功能得以恢复。凡风热咽喉肿痛者,取少商点刺出血,泻尺泽,可清泄肺热以消肿利咽。发热者取大椎、外关用泻法,以疏泄热邪,使邪从外泄而热自解。
  
  (2)内伤:
  
  ①痰湿侵肺:
  
  治法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
  
  处方:肺俞太渊章门太白丰隆
  
  方义:原穴为本脏真气所输注,故取肺原太渊与脾原太白,配合肺俞、章门,健运脾土而利肺气,因脾为生痰之源,故脾肺同取,为标本合治之法,丰隆为足阳明经的络穴,取其推动中焦脾胃之气,使气行津布,痰湿得化。
  
  ②肝火烁肺:
  
  治法:取手太阴、足厥阴经穴为主。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太阴经穴,不灸。
  
  处方: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
  
  方义:肺俞调肺气,尺泽为肺经合穴,泻之以清肺热;阳陵泉、太冲清泄肝胆二经邪热。以免肺阴受灼。
  
  2.水针
  选穴:定喘大杼风门肺俞
  
  方法:采用维生素B1100毫克注射液,或胎盘注射液选注背部肺俞等穴,每次取穴一对,注射0.5毫升,由上而下,依次轮换取穴。隔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本法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3.灸法
  
  选穴:大椎肺俞(或风门)膏肓
  
  方法:采用麦粒灸,3—5天治疗一次,五次为一疗程。或予艾条灸。每天治疗一次,每次约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可和针刺配合应用。本法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119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0:55:39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推拿也要讲究手法
 推拿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流派众多,各流派又有其特色手法。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选用一些合适手法。现仅将治疗各阶段用手法介绍如下:
  急性期:处于急性发作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以炎性渗出为主,治疗时推拿手法不宜太重。常用的手法有滚法、揉法、推法、按法等。主要目的在于援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症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炎症吸收。治疗后应尽量卧床休息,减少刺激,以免病情加重。发病1~2周后,是治疗的主要阶段,除选用滚法、揉法、点法等一般手法放松腰背部组织,舒筋通络,缓解疼痛外,还应多配合徒手牵引及各种扳法等特殊治疗手法,以促进突出物回纳,纠正后关节紊乱,松懈粘连,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
  慢性期:对于患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间较长,病情相对稳定,无明显马尾神经受压症状患者,如适当选用滚、法、点、按及腰部斜扳等手法,能起到治疗疾病与预防疾病复发的作用。
120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4:56:03 | 只看该作者

针推小百科

治疗便秘的运动和按摩方法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加强腹肌收缩力,促进胃肠蠕动和增加排便动力。因此早上起来可以散步、慢跑、做体操,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可在办公室里多做半蹲动作,也可以锻炼腹肌张力,弥补运动不足。
  采用按摩的方法, 每天花费10分钟,效果也不错。
  揉腹:睡在床上,全身放松,将两手手心叠放按于肚脐上,先按顺时针方向揉100次,然后按逆时针方向揉100次,揉时用力适度,动作轻柔,呼吸自然。
  腹部按摩:睡在床上,双腿弯起来,腹肌放松,将一手掌放在肚脐正上方,用拇指以外的四指指腹,从右到左沿结肠走向按摩。当按摩至左下腹时,应适当加强指的压力,以不感疼痛为度,按压时呼气,放松时吸气,每次10分钟左右。揉腹和腹部按摩可随时进行,但一般选择晚上入睡前或晨起时,揉腹前应排空小便,不宜过饱或过于饥饿的情况下进行。
  指压相关穴位:大便未出时,两手重叠在神阙穴(即肚脐)周围,按顺逆时钟各按摩15次,然后轻拍肚子15次。大便将出不出时,用右手示指压迫会阴穴(二阴之间中点),便可助大便缓缓排出,心情要轻松,千万不可焦急。此外,坐在马桶上,静神,深呼吸,引意念于肠,做提肛运动15次,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排便效果。
  其他的一些重要的穴位还有:气海穴(脐下1.5寸),关元穴(脐下三寸),曲骨穴(小腹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长强穴(尾骨尖下0.5寸,于尾骨端与肛门中点取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7 04:53 , Processed in 0.05312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