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梁常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擂台赛(一):老年泌尿系感染重症

[复制链接]
2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8:09:53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2-16 16:20
各位讨论得挺热火啊!

我已写好了个人的辨证施治意见,只等各位谈过之后就贴上来。

很期待王教授的系统分析啊
212
发表于 2014-12-16 20:03:20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2-16 17:20
您说呢?直言无妨。

“同样的一个病例却可以辨出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这应该不是中医的神奇吧?”这毫无疑问是一个误解!是不懂中医的人,只看到表面现象,所发出的外行的感叹!因为同一个病人不可能辨出完全迥异的两种结果,但看法有所差异是应该允许的。如果对同一个病例出现了完全相反的诊断,那肯定是有一方的认识是错误的!
-----------------------------------
我理解千总版这段话有两个意思:

1.“同样的一个病例却可以辨出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这应该不是中医的神奇吧?”这毫无疑问是一个误解!是不懂中医的人,只看到表面现象,所发出的外行的感叹!因为同一个病人不可能辨出完全迥异的两种结果,但看法有所差异是应该允许的。

2.如果对同一个病例出现了完全相反的诊断,那肯定是有一方的认识是错误的!

这两个意思,一个是“同一个病人不可能辨出完全迥异的两种结果”,一个是“如果对同一个病例出现了完全相反的诊断,那肯定是有一方的认识是错误的!”,似有矛盾。说的不对请批评。

需要说明的是,我说的“不同的结果”并不仅仅是指“完全迥异的两种结果”,“同样的一个病例却可以辨出不同的结果”,这应该是中医临床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不知道千总版为什么要加以否认?
213
发表于 2014-12-16 21:11:45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4-12-16 12:03
“同样的一个病例却可以辨出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这应该不是中医的神奇吧?”这毫无疑问是一个误解 ...

谢谢101先生的回复。
“同样的一个病例却可以辨出不同的结果”,而且都正确,那是不可能的。比如白虎汤症,如果有人认为是大承气汤证,或者四逆汤证,那可能都是正确的吗?但是如有人认为是白虎加人参汤证,或甘露饮证,或生脉饮证,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214
发表于 2014-12-16 21:30:54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2-16 21:11
谢谢101先生的回复。
“同样的一个病例却可以辨出不同的结果”,而且都正确,那是不可能的。比如白虎汤 ...

同意。中医辨证论治要判断正确或者错误有的时候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因为大家很可能走的就根本不是一个套路。
215
发表于 2014-12-17 09:31: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岳毅科 于 2014-12-17 09:37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2-16 21:11
谢谢101先生的回复。
“同样的一个病例却可以辨出不同的结果”,而且都正确,那是不可能的。比如白虎汤 ...

谢谢101先生的回复。
“同样的一个病例却可以辨出不同的结果”,而且都正确,那是不可能的。比如白虎汤症,如果有人认为是大承气汤证,或者四逆汤证,那可能都是正确的吗?但是如有人认为是白虎加人参汤证,或甘露饮证,或生脉饮证,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
千先生英明!“同样的一个病例却可以辨出不同的结果,而且都正确,那是不可能的。”
中医靠感官来辨证,出入会很大,这是无法避免的。虽说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但还是会取得一定疗效的。这是为什么呢?

前一阵我读了一本书,上面写道:
1、中药材有正反双向功效。这就说明了为什么药用反了,也能见效;
2、根据系统自组织功能,人体有自选择药物成分的功能。这就说明,医生用的处方不对,人体自身可以从内在重新修正。人体能够把有利于治病的药物成分吸收了,把没有用的药物成分排出去。
这样一来,无论辨证是否正确,或药物用的是否恰当,都会取得疗效。从而大大降低了辨证论治的难度。
我估计当今大处方盛行,就是以第2条理论为依据。
不知千先生是否认可这一观点?




216
发表于 2014-12-17 09:41:07 | 只看该作者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2-17 09:31
谢谢101先生的回复。
“同样的一个病例却可以辨出不同的结果”,而且都正确,那是不可能的。比如白虎汤 ...

前一阵我读了一本书,上面写道:
1、中药材有正反双向功效。这就说明了为什么药用反了,也能见效;
2、根据系统自组织功能,人体有自选择药物成分的功能。这就说明,医生用的处方不对,人体自身可以从内在重新调整。人体能够把有利于治病的药物成分吸收了,把没有用的药物成分排出去。
这样一来,无论辨证是否正确,或药物用的是否恰当,都会取得疗效。从而大大降低了辨证论治的难度。
----------------------------------------
奇书奇文,写这本书的必是奇人。
217
发表于 2014-12-17 09:58:27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2-16 18:09
很期待王教授的系统分析啊

好!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但字数太多,发在这里不易被看到。因以往也有人说过我是西化思维,所以,我同时另单发一话题,让大家看一看我的辨证思路,算中医思维还是西化思维。
218
发表于 2014-12-17 09:58: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2-22 14:44 编辑

               我对“老年泌尿系感染重症”的辨证施治

      侯xx、女、81岁、苍山县神山人、2014年10月24日初诊。
       主诉:尿频、尿灼热、疼痛半年余。
      初于当地诊所用抗生素,症状有所缓解,但停药即加重。后到某市医院,也是以抗生素为主,没有明显疗效。某泌尿科老大夫建议插导尿管,患者觉得又不是尿储留,何必导尿呢?老大夫解释说:插导尿管是为了让膀胱、尿道休息一段时间!
      十日后回医院拔导尿管,症状依旧,甚至益发严重了。老医无语,让患者再用几天抗生素以观疗效。而患者反反复复用消炎药,已经失去信心,遂转求中医治疗。
       刻诊尿频、尿灼热、尿疼痛等症状依然如前,详询之下得知,患者尿无力,而且在咳嗽或者颠簸时会遗尿,这个遗尿的症状是在拔导尿管以后才较为明显的;时觉心下悸动、体力较差;口干口苦而不欲饮水;纳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舌苔白厚少津而中后部淡黄;脉寸关弦滑、尺部偏弱。
=====================================================
        病情分析如下:
      一、先从西医治疗角度谈:
      老年女性,体质虚弱,免疫力自然低下,因而,大肠杆菌逆行感染导致尿道炎、膀胱炎、输尿管炎和肾盂肾炎都是常见现象。此例患者为81岁老年女性,所患主要是易反复发作的慢性尿道炎、膀胱炎。
      在其初患感染时,抗菌素治疗肯定有效。若反复感染,同一种抗菌素就可能会因抗药性而无效。这时就需要进行细菌培养,看一看到底是什么细菌感染,同时要做药敏实验来确定哪种抗菌素有效。此例患者已确定细菌培养阴性,但膀胱炎、尿道炎症状仍持续不减,这一是说明抗菌素是有抗菌作用的,并没有产生抗药性;二是说明尿频、尿痛、尿灼热不是细菌来的,而是局部慢性无菌性炎症来的。没有细菌的炎症属于无菌性慢性炎症。这种炎症虽然目前无菌,但却是细菌的长时期作用所导致的。
      这类无菌性慢性炎症使尿路经常处于炎症反应状态,局部组织细胞已发生变性、坏死,故不易于恢复。
      为什么不易恢复呢?是因为这种慢性炎症与急性炎症不一样。
      急性炎症的特点,只不过是局部组织细胞一时炎症性水肿,发生细胞变性和坏死的机会较小,局部供血系统没有遭到明显破坏,所以,一旦去除病因,炎症组织会很快恢复。而慢性炎症是在长期的外因刺激下,组织细胞已发生了质的改变,不仅细胞出现变性和坏死,重要的是局部供血系统也发生的破坏,所以,要想使这种慢性炎症消退,就必须改变局部血供障碍,使变性或坏死的细胞得到有效修复和再生,逆转为正常细胞,才能达到治愈。所以,治疗花费时间要比急性炎症相对慢一些。
      该患者“尿频、尿灼热、尿疼痛”,主要病变应是慢性膀胱炎和外尿道慢性炎症。膀胱有炎症,贮尿量的可塑性就小,当尿量增加刺激膀胱扩张时,但因膀胱壁有炎症,受到牵拉时就会产生尿意,出现尿频、尿急症状。当尿液路经尿道时,由于尿道粘膜有炎性溃烂或裂口,就会产生灼热感或疼痛感。
      该患者到医院就诊,膀胱和尿道这几个症状作为主诉症状,是患者就医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所在。而改变这些症状的有效方法已不是抗细菌的问题,而是在于支配膀胱和尿道局部的神经和血管功能障碍,以消除慢性炎症,但可惜西医泌尿科医生没有相应药物,所以,也就无能为力了。
      这样的患者应用西药不能治愈的情况下,就只有改用中药或其他方法来求得治愈了。
      除中药疗法有效处,采用西医物理疗法及中医系列的手法治疗也可治愈,当然,也需治疗得法才能达到目的,不明其理时,此两法效果也不会好。另据罗先生说,他用针灸也能治愈此病。

       二、再从中医药治疗角度谈
       刻诊尿频、尿灼热、尿疼痛等症状依然如前,详询之下得知,患者尿无力,而且在咳嗽或者颠簸时会遗尿,这个遗尿的症状是在拔导尿管以后才较为明显的;时觉心下悸动、体力较差;口干口苦而不欲饮水;纳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舌苔白厚少津而中后部淡黄;脉寸关弦滑、尺部偏弱。
   --------------------------------------------------------
      (一)病情及辨证施治分析:
       此病例资料较为完整,只缺腹部症状。据现资料分析判断。
       1、四逆汤证: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伤寒论》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此方功用是透邪解郁,疏肝理气。原用于少阴病阳郁不伸所致热厥四逆证而设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之通剂。现代中医常用于肝胆气郁而致的四逆,或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
      足厥阴肝经抵少腹,少腹为肝经循行之处,肝藏血,主疏泄,肝经受损,肝失疏泄也会影响气血运行。现代中医常用四逆散治疗以小腹或少腹痛为主症的相关疾病。例如,可用于治疗与四逆证相符的泌尿系感染膀胱炎等,妇科可用于治疗盆腔炎等症。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全靠气机调畅,升降出入,各行其道,各守其法,才能有条不紊。如气机逆乱,不利于上,则气逆为咳、为悸;不利于中,则腹痛、腹胀、下重;不利于下则水气不行,为癃、为闭、为小便不利、为少腹痛。
      何为小便不利?是指以尿少而频、尿急、尿闭、尿灼、尿痛、尿浊或血尿等为主症的症候群。
      仲景四逆散具有疏肝理气达到气机畅通之效,故可治咳、治悸、治小便不利。
      该患有咳嗽、心下悸动、纳差、小便不利,大便偏干、脉弦等症,符合四逆散证的病情,故可用此方疏肝理气。
       2、小柴胡汤证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伤寒论》96条“默默不欲饮食…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为半表半里,枢机所在。胆郁化火,枢机失灵,气机障碍,于是上述诸症并作。小柴胡汤则为和解少阳方剂。
      伤寒名家刘绍武先生指出,“水湿在枢部积聚,则出现动悸不安,小便不利,口中不仁。”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擅治少阳胆郁化火之证。
      此病人有口干口苦、纳差、心下悸动、小便不利、咳嗽、脉弦等多项少阳胆火表现,以及湿聚枢部表现,故符合小柴胡汤证要求。
      3、肝郁克脾致脾不运化
      此病人纳差,为脾不运化水谷精微的表现;口干不欲饮水、舌苔白厚少津而中部淡黄、大便偏干,舌中部主脾胃,故为脾不能运化水湿,导致内有湿而不能外布,并有微热。脉滑可印证体内有痰湿。据刘绍武先生“水湿在枢部积聚,则出现动悸不安,小便不利,口中不仁。”也可认为,确有水湿内蕴存在。
      此证已在前述四逆散治疗范围之内,不再赘述。
        4、膀胱湿热证  
      猪苓汤:猪苓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  加味黄柏
      ①尿频、尿灼热、尿疼痛,为膀胱湿热的典型局部症状。虽无细菌,但中医以症状定证,不管有无细菌,均可辨为膀胱湿热。有热也有湿,为水热互结之象。
      ②舌苔白厚少津后部淡黄。舌苔白厚少津表明气血障碍,津液不布之燥;舌后部淡黄主肾与膀胱所主部位正气不足,防卫能力减弱,有热邪侵入。而肾正气不足,是由于整体元气虚弱所致。
      从尿频、尿灼热、尿疼痛、舌质暗红、舌苔后部淡黄来看,表明膀胱内壁和尿道粘膜局部组织变性,发生溃烂,气血障碍。
      猪苓汤滋阴清热利水,主治水热互结,不便不利,适于治膀胱湿热。
      伤寒之邪,传入少阴化为热,与水搏结,会致水气不化,小便不利,故以猪苓清热利水为主药。水为湿邪,湿者渗之,故用茯苓利水渗湿作为辅药。另用猪苓 泽泻、滑石清热利水通淋,能利水而又不伤阴,又可疏泄热邪,使水热不致互结,再以阿胶滋阴润燥,滋养内亏之阴液。诸药合用,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恋邪,使水气去,邪热清,阴液复而诸症自除。
      黄柏苦寒,归肾经、膀胱经、大肠经。功用为清热解毒、清热燥湿。
        5、肾气不足
      尿无力,尺部偏弱为年老体弱肾气不足的表现。
      肾司二便。小便不利源于肾气本虚。本病湿热之邪正是在肾气不足的前提下外侵入内。
      对于肾气不足的治疗,当在和解、祛邪的基础上,至第二阶段再行补虚。脾肾双补,以求巩固。
      (二)病机分析
      此病病机起于两途径:
      1、年老元气虚衰,导致正气不足,尿路抗邪防卫能力下降,湿热之邪外侵,故易患膀胱湿热证,且反复发作。故投以猪苓汤加味黄柏。
      2、据患者症状,知该患具有肝郁气滞证存在。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直接调节情志、胆汁排泄、脾的运化等功能。此外,由于肝经路经小腹,直接影响肾司二便及生殖功能。因而,一旦肝郁气滞,上述功能都要受到影响。例如:
      肝郁克脾,导致脾不运化水谷精微,故出现纳差;脾不运化水湿,造成水湿内蕴不能敷布于外,于是出现口干、不欲饮水、舌苔白厚少津而中部淡黄、大便偏干、脉滑诸症状,故投以四逆散,脾不运化可解。
      肝郁及肾,可出现尿频、尿灼热、尿疼痛等小便不利的膀胱湿热证,也可投以四逆散解郁通达。
      肝气若郁,肝胆相表里,可直接导致胆郁化火,枢机失灵,升降出入失调,出现口干口苦、纳差、心下悸动、小便不利、咳嗽、脉弦等多项符合小柴胡证病机的症状。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擅治少阳胆郁化火之证,故投之。
     总之,此病机涉及肝郁气滞、少阳胆火、脾不运化、膀胱湿热、湿邪内蕴、肾气不足等多证并存,一派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象。
     此病人的膀胱湿热证久治不愈,根源不在膀胱、尿道局部的慢性炎症,而在于肝郁、胆火所导致气机不畅,以致于气血障碍,故而迁延不愈。肝胆证候一解,气血得和,便可去根也。
     (三)治则治法
      中药治病如同用兵之道。用兵之道,在于知已知彼,行军布阵,把握全局,兼顾局部,战略与战术有机结合。
      第一步:以和解、祛邪二法为主
      舒肝解郁、调畅枢机、清除下焦湿热:四逆散、小柴胡汤、猪苓汤合方,加味黄柏,以治愈或去除现病证为目的。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黄柏。
      第二步:以扶正补虚为主。实为善后处理。
      金匮肾气丸合四君子汤加陈皮,同补先天、后天之本,增强体质,可防复发。
      
      以上浅见,请各位批评指正。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19
发表于 2014-12-17 11:16:40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2-17 09:58
我对“老年泌尿系感染重症”的辨证施治
侯xx、女、81岁、苍山县神山人、2014年10月24日初诊。主诉:尿 ...

总之,此病机涉及肝郁气滞、少阳胆火、脾不运化、膀胱湿热、湿邪内蕴、肾气不足等多证并存,一派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象。
-----------------------------------
病机就这么多?这是病理还是病机?
220
发表于 2014-12-17 11:36:38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12-11 21:50
回仁海中西医,我不知你是什么专业,中医?西医?或者都不是。你想当总版主就拿去当,我实在太忙,每天看三 ...

感谢梁老师分享精彩医案。感谢刘老师开办国医入门传承中医网络学校。给初学中医的朋友创建一个学习中医的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0:55 , Processed in 0.0729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