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吐了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敬邀天下同道论道 求索阴阳五行真諦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5-9-5 23:1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5-9-5 23:38 编辑

这个帖子说是打擂帖,我看不适合,要讨论倒是有许多值得讨论的东西。
武林中打擂,擂主站台上,谁要挑战,上去开打。挑战者决不可能不知道要和谁打,也不可能把旁边的观众打了。
论坛的打擂,不是打人,是打观点,赞同或反对。可是赞同或反对,先得把观点理解清楚,要理解清楚,擂主得把观点讲解明白,我现在不敢说我赞成也不敢说我反对,就是学习,先把擂主的观点学习明白了再说。


先只说阴阳:
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经典的基础理论。然,观时医之论,或曰哲学,或曰科学,或曰属性,或曰五材,
-----------------------------
我的理解,哲学、科学是学术划分,擂主说现在人有说阴阳是哲学的,有说阴阳是科学的。那么,楼主的意思,这里的阴阳,是指阴阳学说,是指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应该归于哲学还是科学,楼主还没说,咱们也不管,反正知道,楼主要讲这种理论。我理解的没错吧?


或曰属性,或曰五材,-------------------阴阳学说是一套理论,属性、五材,是应用阴阳学说对事物的认识。
擂主是想讨论阴阳学说理论的归类还是讨论阴阳学说的具体内容,好像是都要讨论。既然都要讨论,先提个建议,请大家在讨论中使用阴阳一词时,注意说明"阴阳“一词的具体所指。因为咱们讨论问题,一个词汇出来,各自赋予的含义不同,时时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最后吵了起来,讨论不出来个结果。

比如。从字义上讲,阴阳是有太阳与没太阳。从人体部位上讲,阴阳是表里……等等。从学术上讲,阴阳是一种理论。阴阳还表示一种职业,表示从事这种职业的人。还表示许许多多东西。
所以建议大家在表述中,把”阴阳“指什么先说清楚。

本论坛有一个问题常引起争论,一位说,阴阳在地球上没有人的时候就存在。另一位说,没有人哪来的阴阳,外国人就没有阴阳。这个争论,是因为二位使用了阴阳的不同含义。前者说的是阴阳规律,有人没人都存在。后者说的是中国人的阴阳理论,只有中国人的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二位鸡对鸭讲,吵不清楚。

点评

不要混淆视听了,先生认为阴阳五行是不是正确,不要拉扯哲学、科学的不了了之之事!  发表于 2015-9-5 23:3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2
发表于 2015-9-5 23:20:45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5-9-5 14:43
  希望各位通过此辩论能重新认识五行理论,
------------------------------------------------------ ...

        我认为,还是要分胜负,有一个监督小组,分正反双方。免得我们说阴阳五行,他说南半球……;我们说生克制化,他说大炼钢铁;我们说肝气郁结,他们说胆汁淤积;我们说内经中的阴阳五行是一个学说,他说不存在阴阳五行学说,而且阴阳是正确的,五行是错误的……诸如此类,争争吵吵,不了了之!
     看看论坛中,我们辩论了这么长时间,还是不了了之,哪个人改变了自己固有的看法?没有一个人承认错误!明明辩论不过,胡拉乱扯,或者避而不谈,甚至于……。
     实际上,现在胜负已定,不敢报名应战者,胡拉乱扯,说些中性、含糊的话,那些支持废除五行,而又不敢表态者,已经是输了!接下来,他们就该登场了,说些含含糊糊、不明不白、不中不西的话,拿出自己也不明白的现代科学、西方理论的大棒、标准批评内经、阴阳五行了!因为他们既不学习内经,西医、西方科学一知半解,只能够胡拉乱扯。

点评

先生说的正确,有人只会搅局,不讲事实。  发表于 2015-9-5 23:28
哎呀,这发言,欠火候。打擂尚未开始,就输赢已判。  发表于 2015-9-5 23:25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3
发表于 2015-9-5 23:22:56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5-9-5 23:13
是呀,是人为的定义,但,是对实践的思维定义,是有根据的理论定义。请问,有非人为的定义?是上帝的定义 ...

一吐,你不要和他浪费时间和费口舌,他愿意参与辩论,他就去报名,他不愿意参与辩论,也不勉强。既然已经发出诚邀其参与辩论,其所问,你没有义务答了。要想问,他报名后,在辩论场上,在辩论场在主题的框架内尽情的问。所以这里问,以后一概不预回答。

点评

同意  发表于 2015-9-6 00:05
84
发表于 2015-9-5 23:29:08 | 只看该作者
         我先发言。
         阴阳五行学说在《内经》中是一个完整的学说,是藏象经络的基础。根据就是下面的经文。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板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腹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法阻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股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水为明,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干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儒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阻必阳,重阳必阴。故日:冬伤于寒,春必湿病;春伤于风,复生飧泄;夏伤于身,秋必疾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裂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对日: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 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 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微,在声为笑,在变动 为优,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股热;苦 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 湿,在地为主,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吉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 为吵,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 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 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 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优,热伤皮毛,寒 股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威,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 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威,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故日: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政日: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股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展,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日: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家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酒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惧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理,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法阻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隘,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接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现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点评

你也不要“我先发言”了,你不要和他浪费时间和费口舌,他愿意参与辩论,他就去报名,他不愿意参与辩论,也不勉强。既然已经发出诚邀其参与辩论,其所问,你没有义务答了。要想问,他报名后,在辩论场上,在辩论场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6 00:23
85
发表于 2015-9-5 23:30:29 | 只看该作者
俺说嘛,就不要辩论了,徒伤和气啦。


第一回合:“正方”败。

点评

请问先生:中医中有没有阴阳五行这个学说?  发表于 2015-9-5 23:42
86
发表于 2015-9-5 23:39:32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9-5 15:18
这个帖子说是打擂帖,我看不行,要讨论倒是有许多值得讨论的东西。
武林中打擂,擂主站台上,谁要挑战, ...

       不要拉扯那些不明不白的事,先生基本上是支持废除五行的,不要拉扯其他问题,先表态,再说理由。不要转移视线,把我们拉回到科学、哲学的旋涡里。今天只说阴阳五行学说!其他免谈。

点评

没有拉扯其他问题,先学习擂主的阴阳概念,然后再学习五行。要废除或支持五行,都得把擂主的观点学习清楚才好讨论。 首贴才学了一半,后面的还多着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5 23:47
87
发表于 2015-9-5 23:44:50 | 只看该作者
致中西医融合观、仁海二位先生:

我刚才帖子发出去以后,觉得缺了一部分,重新编辑时,二位的点评意见已经出来,感谢二位的关注!

我絮絮叨叨讲了那麽多,决无搅局之意。咱们也是论坛上老朋友了,应该了解。我看擂主的首帖,觉得有含糊不明白之处,所以想先学习,把擂主的观点整理一下,我能理解得了,然后才可以参与讨论。

点评

李老师,看看我发的98楼续帖方法。  发表于 2015-9-6 00:40
88
发表于 2015-9-5 23:47:12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帖子里,只讨论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其他免谈,不要转移视线!
     一谈正题,明明白白知道自己输定了,就胡拉乱扯,转移视线!不要上当!我上的当太多了。

点评

这次不是上当,而是上套了。  发表于 2015-9-5 23:58
89
发表于 2015-9-5 23:47:2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9-5 23:39
不要拉扯那些不明不白的事,先生基本上是支持废除五行的,不要拉扯其他问题,先表态,再说理由。 ...

没有拉扯其他问题,先学习擂主的阴阳概念,然后再学习五行。要废除或支持五行,都得把擂主的观点学习清楚才好讨论。
首贴才学了一半,后面的还多着呢。
90
发表于 2015-9-5 23:56: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5 16:00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5-9-5 15:44
致中西医融合观、仁海二位先生:

我刚才帖子发出去以后,觉得缺了一部分,重新编辑时,二位的点评意见 ...


   我们已经接触这么长时间了,彼此都非常了解。尽管观点不同,我对先生,包括仁海先生都是尊重的,的确下了功夫,认真学习了,只是方向不对(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确)。辩论时,对事不对人,请谅解。
       看个开头,就知道你的内心想要说什么,十有八九不会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5:10 , Processed in 0.1443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