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坛中医资深专家太白侠揭示中医本质

[复制链接]
441
发表于 2014-11-7 17:05:05 | 只看该作者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注释:建言,谏言、荐言、建议、意见语义相近。

类,类比。类,篆文(米,代庄稼、植物)、(犬,代猛兽、动物)、(页,人头,表示思考),本义:观察万象,联想推理。《说文》:類,种类相似。

偷,懒散。《说文》:偷,苟且也。

渝,浑浊。《说文》:渝。变污也。

隅,角。(阜,土山,用于建筑)、(禺),本义:山水弯曲边角处。《诗·邶风·静女》:俟我于城隅。义:角,角落。《管子》:昏将举火,,执烛隅坐,错总之法,横子坐所,义:边,旁。

希,没有。《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贷,给予。《说文》:贷,施也。

翻译:上士闻道,勤勉付诸实践;中士闻道,不甚理解,感觉道似乎存在,似乎又不存在;下士闻道,对此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因此有人总结:明白道的,似乎变愚昧了;学道进步了,现实中似乎退步了;不明白道的,似乎觉得道是什么物件。上等的德像空空山谷,大白的德像染有污渍,广大的德像有不足之处,有建树的德像懒散懈怠,品质纯真的德像浑浊的颗粒。大方就没了边角,大器一定是晚成,大音无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啊,唯有道,善于给予并且成全万物。

解析:这一章还是属于自然哲学范畴,为什么这么说呢?慢慢分析一下,《老子》是最讲逻辑的,通篇不存在悖论,也就是任何一段话都得经得起推敲。先以大方无隅讲起,在隶书之前,方有三个含义:流放,并船,方形。方,甲骨文在人的颈部位置加枷械,表示披枷的罪人。有的甲骨文在披枷罪人的头部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剔发刺字的罪犯;并加“水”(河,流放)写成“汸”,突出将罪犯“流放边疆”的含义。义:将罪犯剔发刺字,流放边疆。《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墨子·法仪》: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

流放到大到没有边角的地方,逻辑上不成立;并船大到没有边角,逻辑上也不成立。假定是一个正方形,如城池,无限延伸会怎样?那就证明了地是圆球,所以啊,天圆地方仅仅是个模型,而不是中国古代人就那么认识世界的。以观察者为参考系,会更好地把握地理方位和天体运行规律。

大音,无数的音,五音,八音、百音、千音…… 大象,五色,七色、百色、千色…… 象,《老子》有好像的象,形象的象,卦象的象,此处用哪个都无法形成全文逻辑自洽,只有这样推比较合理。

前面有个孔德的概念,极小的有形的事物。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上德就是太阳系,除了占有极小空间的星体以外,空空如野如山谷。大白就是太阳,望着它白中总感觉有污渍。广德就是银河系乃至宇宙,总有不充实的地方。这些德们构成了天地,谁看见它们勤劳耕耘了?构成这个世界的最小的德,是不是就像一个污点。大方无隅,是不是证明地是个圆球?大器晚成,是不是越大的星体寿命越大?大音希声,所有的声波谱都列出来你能听到几个?大象无形,所有的光电磁波谱列出来你能看到多少?道隐无名,道是时间的一个属性,谁能弄清到底它留下了什么功名?谁能证明,目前宇宙所用的事物不是这个具有时间属性的根本所创造出来的?

哲学的思维是彻底的思维,哲学的逻辑是不存在悖论的逻辑,绝不会像科学一样,能解释和预测的,就解释和预测,不能解释和预测的,就弃之不顾。看看现代的地学的大陆漂移和版块学说,漏洞百出,还在那儿科学科学地。再看看《老子》之后的篇章,是怎么解释的地壳运动的,存在不存在悖论?


《第四十二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42
发表于 2014-11-8 22:38:12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1-7 17:05
《第四十二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443
发表于 2014-11-9 22:19:54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1-8 22:38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注释:阴阳,向阳和背阴。“侌”是“陰”的本字。侌,(今,即“含”,包含)(云层),表示天空多云。本义:天空多云,没有阳光。引申:《说文》:陰,誾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阳,甲骨文(阜,山地)、(昜,日光照射),本义:山地受光的南坡。《说文》:阳,高明也。

负,背着。负,金文(人)、(贝),驮贝。贝是远古货币,拾贝者驮贝而归,远行者驮贝而行。本义:用肩背驮贝而行。引申:依靠。《说文》: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

冲气,道冲。冲茶倒水的冲,一股水流冲进山谷。气,虚词,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益,甲骨文(盛器)、(水),字形像水从盛器的开口处溢出。金文、篆文 将“水”变形,强调“水横溢”。本义:盛器水满而溢出。《说文》:益,饶也。引申义:增加。《易 • 杂卦传》:损益,盛衰之始也。再引申:好处。

教,上行下效,教育。教父,上行下效,上行的榜样。以为教父,以此为鉴。

强梁,强和盗。抢劫和偷窃。强,是跨界武力夺取。梁,通过水桥(后世才为房梁)行窃。

死,好死。死,甲骨文(跪着的人)、(口,哭)、(歹,尸骨),本义:生命结束,他人对遗体痛哭哀悼。

翻译:道形成一,一形成二,二形成三,三形成万物。万物都是背着阴抱着阳的,冲力让它们和在一起。

人所厌恶的,唯有孤、寡、吃不上饭为最,而王公以此称呼自己。是因为事物不是损失反而增加它,就是增加反而损失它。有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教导他人。强盗不得好死,我将以此为鉴。

解析:有的版本,没有后半段。后半段通俗易懂,也就不解析了,仅解析前半段,并且不得不借用现代科学概念。

第一种解释,道形成冲力,冲力形成能,能形成物质,物质形成万物。万物都像太阳系,抱着太阳背着行星。

第二种解释,道形成冲力,冲力形成能,能形成物质,物质形成万物。万物受阴阳两方面势力掌控。那么这个阴阳就是熵与负熵。

第三种解释,道形成能,能形成两种相反电荷的基本粒子,这两种粒子,形成包含一定空间的物质,这种物质形成万物。万物都像太阳系,抱着太阳背着行星。

第四种解释,道形成能,能形成两种相反电荷的基本粒子,这两种粒子,形成包含一定空间的物质,这种物质形成万物。万物受阴阳两方面势力掌控。那么这个阴阳就是熵与负熵。

根据前后章节的逻辑分析,冲力形成旋涡,旋涡形成的大小不同的可见可摸的形象就是玄德。冲力来自于小到原子、大到恒星、星系、及崩解的恒星,对自己空间内或外的普朗克尺度的空间施以震荡。这个普朗克尺度的空间,很有“以太”的味道。

最为奇妙的是,万物都是像太阳系一样,抱着太阳背着行星,此为“三”之一;这个宇宙内,不外乎力、能、物质,信息呢?包含在它们的结构中,此为“三”之二;任何离子,不会超过三个元素,此为“三”之三;夸克都是三胞胎,此为“三”之四。不妨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老子“三”定律。

为了便于理解熵与负熵,在《百度百科》选择性摘录一段: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但是它并未涉及能量转换的过程能否自发地进行以及可进行到何种程度。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判断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定律,它有不同的表述方法: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量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发生其他变化;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它不能从其他更普遍的定律推导出来,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实验事实与之相违背,它是基本的自然法则之一。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熵增趋势与熵减趋势

19世纪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发展观,一种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依据推演出的退化观念体系,它认为,由于能量的耗散,世界万物趋于衰弱,宇宙趋于“热寂”,结构趋于消亡,无序度趋于极大值,整个世界随着时间的进程而走向死亡;另一种是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础的进化观念体系,它指出,社会进化的结果是种类不断分化、演变而增多,结构不断复杂而有序,功能不断进化而强化,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向着更为高级、更为有序的组织结构发展。显然,物理学与生物学、社会学中的这两种观点至少表面上在发展观上是根本对立的。难道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之间真的有着完全不同的运动规律吗?为此,物理学家普利戈金创立了“耗散结构论”,他认为,无论是生命物质还是非生命物质,应该遵循同样的自然规律,生命的过程必然遵循某种复杂的物理定律。

耗散结构论把热力学定律与生命现象联系起来。耗散结构论把宏观系统区分为三种:
①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孤立系;
②与外界有能量交换但无物质交换的封闭系;
③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开放系。

它指出,孤立系统永远不可能自发地形成有序状态,其发展的趋势是“平衡无序态”;封闭系统在温度充分低时,可以形成“稳定有序的平衡结构”;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并存在“负熵流”时,可能形成“稳定有序的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在远离平衡区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中所产生的一种稳定的自组织结构,由于存在非线性的正反馈相互作用,能够使系统的各要素之间产生协调动作和相干效应,使系统从杂乱无章变为井然有序。

生物机体是一种远离平衡态的有序结构,它只有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因而是一种典型的耗散结构。人类是一种高度发达的耗散结构,具有最为复杂而精密的有序化结构和严谨协调的有序化功能。因此,所有生命系统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有序化的不断增长过程。

耗散结构论认为,人类社会的有序化发展过程(即耗散结构的有序化过程)往往需要以环境更大的无序化为代价,因此从整体上讲,由人类社会本身与周围环境所组成的更大范围的物质系统,仍然是不断朝无序化的方向发展,仍然服从热力第二定律。因此,达尔文的进化论所反映的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以及克劳修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反映的系统从有序走向无序,都只是宇宙演化序列中的一个环节。

《第四十三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44
发表于 2014-11-10 06:40:15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1-9 22:19
《第四十三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

 
445
发表于 2014-11-10 12:22:56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1-10 06:40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注释:希及,没有什么能赶上它的,如,无人能及。希,没有。《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翻译:天下之无比柔弱的水,可以驰骋于天下之无比坚硬的石缝中;无形的力量和有形的物质,进入一种没有间隙的状态,我是以此知道“无为”益处的。不言之教,以身作则,好处在于无为而无不为,天下无甚能及。

解析:《国语·鲁语》中的一个故事,说季文子虽官居鲁国宰相,但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也只喂青草不喂粟米。孟献子的儿子仲孙责问:“你身为鲁国的宰相,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来喂,难道你不怕朝廷上百官耻笑你吝啬吗?难道你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季文子答曰:“我当然也愿意穿绸衣、骑良马,可是看到国内老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我不敢让全国父老姐妹粗饭破衣,而我家里的妻子儿女却过分讲究衣着饮食。而且我只听说人们具有高尚品德才是国家最大的荣誉,没听说过用炫耀自己的美妾良马会给国家争光。”孟献子闻知,怒而将仲孙幽禁了七天。受到管教的仲孙,亦仿而效之。消息不胫而走,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俭朴的风气。《政工研究动态》(畅言)

其实,不言之教,仅仅是举个例子,前面的无为与有为亲密无间的思想层次更深,应用会更广泛。

《第四十四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我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46
发表于 2014-11-10 12:3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4-11-10 12:34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1-10 12:22
《第四十四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我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先生译的好!中华文化复兴了,中医才能复兴。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447
发表于 2014-11-11 15:06:42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1-10 12:33
先生译的好!中华文化复兴了,中医才能复兴。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 ...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我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注释:货,财富。《说文》:货,财也。

多,甲骨字形,本义:独占双份肉食。《说文》:多,重也。从重夕,会义。重夕为多,重日为叠。引申义:富有。

亡,失去。亡,甲骨文是指事字,在“人”的手部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手持盾、甲之类的护具作掩护。本义:战败的士兵手举盾甲逃命。引申义:失去。亡羊补牢。再引申:灭亡,消失。

病,有害。病,篆文(疒,疾患)、(“柄”,表示抓握),表示遭遇疾患。本义:比喻健康不佳,遭遇疾患。外伤为“疾”,内患为“病”。

费,破费。《说文》:费,散财用也。

辱,羞耻。《说文》:辱,耻也。

翻译:名望与身体,哪个让人感到亲切?自身与财富,哪个数量更多?获得哪个与失去哪个更有害?因为,钟爱的越多必然会破费越多,我聚敛的越多会失去的越多,所以,只有知足,才不会自取其辱;适可而止,才不会出现危机,反而会长久。

解析:这是《老子》辩证地阐述。名望与身体,自身与财富之间的关系。《老子》是帝王之术,管理之术,而非常人养生修心之术。

讲一段《战国策》贪得无厌的故事:智伯,有一次联合韩、赵、魏三国,把中行氏给灭掉,侵占了中行氏的领土。过了几年,他又派人向韩国要求割地,韩国惧怕,就给了他一块有万户人家的土地。智伯食髓知味,又向魏国要求割地,魏国本来不想给,但是也怕围攻,只好和韩国一样,也给了他一块土地。智伯心中更高兴了,向赵国索取蔡和皋狼这两个地方;但是赵襄王拒绝了,智伯便结合韩国和魏国要攻打赵国。赵襄王采用谋士的计策,迁都晋阳,准备了充足的粮食来抵抗智伯。这样经过了三年,智伯始终没有办法攻下晋阳。但是,赵国的粮食快要用完了,派人去游说魏和韩,教他们联合起来,倒戈攻打智伯。因为智伯的野心太大了,魏国、韩国就答应了。于是,赵国连夜出兵,韩、魏两国跟着响应,把智伯击败,并瓜分他的土地。当时,天下的人不但不同情智伯,反而讥笑他“贪得无厌”,得到报应。

智氏,即智伯。是春秋末期晋国涌现出来的一位才干出众,智谋过人的领袖,是智氏家族第三位,是荀氏家族第五位(荀林父,荀罃,荀偃,荀跞之后)正卿。在其执政期间,热衷于扩大智氏家族势力,使晋国朝政呈现出智氏一家独大,力压三卿的局面,已具备独代晋宗的一切物质条件,却最终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第四十五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48
发表于 2014-11-11 15:12:51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1-11 15:06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我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科学化新中医学出现,神医治疗疾病的科学原理出现!
449
发表于 2014-11-11 22:50:26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1-11 15:06
《第四十五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

最完美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450
发表于 2014-11-12 08:20:45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1-11 22:50
最完美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 ...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注释:若,《说文》:若,择菜也。本章取选择之义。

敝,《说文》:敝,一曰败衣。引申:坏的,破的,腐败,疲惫,衰败。

清静,清澈安静。指政策透明,社会安定。

翻译:要想取得伟大成功,要选择有所不足,让人不断完善,发展才会永不衰败。满了就要选择冲掉,让其新陈代谢,作用才会永不穷尽。要想树直,就得先歪,不然怎么树得直。要想巧夺天工,就得承认自己笨拙,让能人有所发挥。要想辩倒对手,就得自己先木讷,让对手暴露所有谬误。静克制躁,寒克制热,清静为天下正途。

解析:这是《老子》的发展观,一是,自组织,做到这一点就要市场化;二是,各尽所能,做到这一点就要不尚贤;三是,新陈代谢,做到这一点就要打破体制束缚。总而言之,清净,用“清静”作为治国的理念。静胜躁,寒胜热,就是矛盾相互转化,就是控制论。清就是无为之治,静就是不言之教。无为之治就是民心安宁,不言之教就是不发号施令。两者相辅相成,这样就可以消除狂热和浮躁,使人心思定,政通人和,这才是人间正道。

《第四十六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5:51 , Processed in 0.0994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