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医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道生一,一生二,二化三,三化万物

[复制链接]
302
发表于 2007-6-1 20:13: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道生一,一生二,二化三,三化万物

下面引用由医源2007/06/01 07:44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谈了“三”的生成,但对于其更深的理念还没有展示出来!
期待中。。。。
301
 楼主| 发表于 2007-6-1 19:44: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道生一,一生二,二化三,三化万物


    呵呵,谈了“三”的生成,但对于其更深的理念还没有展示出来!
300
发表于 2007-1-10 12:38:1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道生一,一生二,二化三,三化万物

谢谢
299
发表于 2007-1-10 10:42:1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道生一,一生二,二化三,三化万物

老子之学?
298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1 22:52: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道生一,一生二,二化三,三化万物

怎么将谈理的帖子挪到这儿了?郁闷
297
 楼主| 发表于 2006-9-21 21:57: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道生一,一生二,二化三,三化万物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6/09/21 10:04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杏林观秋2006/09/21 02:09pm 发表的内容:
1、"万道归一"——万法归一?
万道归一不晓得是咋个归法?——不过万法当归于一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析四时阴阳转化,以求其“道”而人顺应之。非此阴阳转化,那么四时变化的最根本变化是什么?请教医源 先生。
2、前面杏林观秋指出——先生犯了一个根本性的哲学错误,即“存在即被感知”——实际上——不被感知,事物本身依然存在。
3、今天杏林观秋再提出一个疑问——“一生二”在先生的观点中“二”是“进入大气层,……地球……分为上下两层”的“上下两层”,一为大气,一为大地形成的球体。然而先生观点中的“二生三”之“二”,却一为大地形成的球体,一为“地球的引力空间”!也就是说此“二生三”之“二”非“一生二”之“二”——不知先生作何解释?
...

   回复:
     1、道遍万物,道以物显。物之变化之规律就是大道。从多种物体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来的理论成为总道。这就是万道归一!另外,至于“四时变化”等有时间医源会将解读《内经》的四季。
     2、“‘存在即被感知’——实际上——不被感知,事物本身依然存在”这句话很好,医源也是以这种理念研究问题的。先生说医源犯了哲学错误,是先生没有好好的理解医源的帖子。具体的解释也就是——
     3、“一”是整体,指地球,这里的地球包括了大地与大地引力范围内的空间;“二”是立足于大地,将地球分为引力空间(注意:是空间而非大气)与大地(注意:大地的范围)。这个概念在一楼就已经阐述清楚。此二者生成的“三”才是大气。 医源在这个帖子中就是将人们没有感知到的引力空间以一定的形态结构规划出来,先生怎能说犯了哲学错误呢?
      先生可能是受到“但当进入大气层”这句话的影响。但是,大气层的形成是先有引力空间和实体大地,然后才有大气层的,有时间先后的问题。如同鸡卵,未孵化之前,蛋青与卵黄界限比较清楚,但在孵化时两层之间就相互交融,演化生命结构。


-=-=-=-=- 以下内容由 医源2006年09月21日 10:08pm 时添加 -=-=-=-=-
这是一楼的原文:
在地球形成之前,地球的周围还没有大气层的环绕,但是,地球的引力却形成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有一定的范围大小(有计算公式),他限制地球内分子的外释,同时,闯入该领域的个体被吸引进来,成为大地的组成。这个空间就是天,大气层下面的地球即为地。
296
发表于 2006-9-21 14:09: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道生一,一生二,二化三,三化万物

[这个贴子最后由杏林观秋在 2006/09/21 02:18pm 第 1 次编辑]

"万道归一"——万法归一?
万道归一不晓得是咋个归法?——不过万法当归于一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析四时阴阳转化,以求其“道”而人顺应之。非此阴阳转化,那么四时变化的最根本变化是什么?请教医源 先生。
下面引用由医源 2006/08/26 01:25pm 发表的内容:
……地球如同一个鸡蛋,被厚厚的大气层环绕包裹着。其是一个整体,故名无极。名无极。但当进入大气层,站立于地表后,地球就有了极化,分为上下两层,名为太极。此时,无极生太极,一变为二。二已生成……
……地球的引力空间传递能量的作用下,大地接受了其转化的能量,升腾起水汽与其他分子,因此,这些分子是天地的合力所生。故名二生三……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使能量有了周期的变化,形成了春夏秋冬,使天地之间的填充物——水汽为主的分子有了升降变化,正是这个变化孕育了万物……

概括而言,先生之——“天地辩证之一立足点”——亦即先生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空间演谈——就是:
——地球及地球的大气层,在没有被感知上下的时候是“无极”——被感知有上下的时候是“太极”,地球之上下既被感知,也就是“一生二”,然后地球在“引力空间传递能量的作用下,接受了其转化的能量,升腾起水汽与其他分子”这就是“二生三”,地球自转与公转导致的能量周期变化,引起的“水汽为主的分子有了升降变化”而导致“三生万物”
[color=#0000FF]前面杏林观秋指出——先生犯了一个根本性的哲学错误,即“存在即被感知”——实际上——不被感知,事物本身依然存在。
今天杏林观秋再提出一个疑问——“一生二”在先生的观点中“二”是“进入大气层,……地球……分为上下两层”的“上下两层”,一为大气,一为大地形成的球体。然而先生观点中的“二生三”之“二”,却一为大地形成的球体,一为“地球的引力空间”!也就是说此“二生三”之“二”非“一生二”之“二”——不知先生作何解释?
今天就请教医源先生这个问题吧。余下的疑问,下次继续。
29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20:33: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道生一,一生二,二化三,三化万物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6/09/20 08:37pm 第 1 次编辑]

‘先生看来是知道“天有六元”,但在读《内经》的时候怎么没有运用呢?’——如果不需要这个道理来解释就可以把问题弄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道理来解释?

     因为万道归一!用事物最根本的变化解释变化中的每一个现象(四季中的每一季),才能在变化中知道他们的内涵。
294
发表于 2006-9-20 17:49:1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道生一,一生二,二化三,三化万物

哦,大道如水……
先生
执一端而知全貌……
论一末而演大道……
佩服中……

‘先生看来是知道“天有六元”,但在读《内经》的时候怎么没有运用呢?’——如果不需要这个道理来解释就可以把问题弄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道理来解释?
‘浅显的表面理解’——如果已可窥事物的内在机理,愚恐画蛇添足。愚认为所论内经之两篇,在四季调神大论的后部分方需涉及此之类……
293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15:25:4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道生一,一生二,二化三,三化万物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6/09/20 03:33pm 第 1 次编辑]


    1、大道如水。
    2、“四季分明地方的生物与赤道附近的生物(包括人)只不过是各禀其性罢了”,这句话很好。
     不同地域,同种生命之间的智慧还是有高低之别的。
    3、先生看来是知道“天有六元”,但在读《内经》的时候怎么没有运用呢?只是进行浅显的表面理解呢?只有用“天有六元”的理论解释这些现象,才能理解到《内经》的实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9 10:24 , Processed in 0.05952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