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推荐]当归止血之效用
[打印本页]
作者:
茶余饭后
时间:
2005-12-2 22:48
标题:
[推荐]当归止血之效用
LBSALE[200]LBSALE
当归素为血病要药,临床用之多取其补血、活血之功,而古今典籍又时见止血之说,亦有对此持异议者,见解多歧。笔者试考析诸说,欲以释疑。
当归始载于《本经》,而最早提出可止血者,当推《炮炙论》。该书“序”及“当归”条中云:“当归止血、破血,头尾效各不同”; “若用止痛、止血,即用尾。”后世诸如张洁古《珍珠囊》、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王好古《汤液本草》等均有止血之论,近世张锡纯亦言其“活血兼能止血”。持异议者如张景岳、张山雷等,均对其止血有质疑。 《景岳全书》云当归“惟其气辛而动,故欲静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联系该书《血证》所谓“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之语,显见景岳以为当归之性不宜止血。
欲论止血,尚应注意到,传统使用当归多分头、身、尾诸部以施,但止血究用何部,则众说不一。 《炮炙论》、《珍珠囊》等用尾,而李东垣、王好古以及明代李中梓等则又改用头,迄今仍以头止血、尾破血之论盛行。《本草正义》对此质疑云: “归头秉上行之性,……若吐衄之气火升浮者,助之以温升,岂不为虎傅翼?”按药物发挥作用,总以其所含有效成分为基础,而据现代研究,当归头、身、尾各部化学成分一致,药理作用亦相同。故可认为:传统时而以尾止血,时而以头止血,自相矛盾,又无科学证实,确难持以为凭。
观当归之为药,甘温润补,而又辛香走散为其性能特点,补血而又活血为其作用两端,正所谓“补中有动,动中有补”。出血之证,古今多责之血热、气虚,则止血之法,当以凉血、益气入手。而当归性温,有助火之嫌,临床时见因过服本品而致虚火上炎者即其明证;欲其益气,则“其气轻而辛”,亦属强其所难;或使姑且不论病因,径欲敛血,更以其行有余、守不足而适得其反。据药理研究分析,中医常用止血药,其作用不外促凝血、收缩血管、抑制纤溶诸种,即使药性辛香温散的温经止血、化瘀止血药亦难脱其窠臼。当归的药理作用,则表现为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扩张血管等,此结果恰为前人所谓“动血”提供了依据。
还须看到,古今以当归止血,多须经醋炒或炒炭,据炮制学理论,如此可使药物产生成增强止血作用。但同时还应认识到:炒炭、醋炒均系对药物加热,甚至是高热的过程,就当归所含成分而言,其中所含挥发油会减少或丧失,而可抗凝血的阿魏酸等水溶性成分则不受影响,因而很难断定炮制会使当归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止血作用。不过值得正视的是,其中挥发油类主要抑制子宫,水溶性成分则是兴奋子宫,提示我们:炮制后的当归会因水溶性成分占居相对优势,而使收缩子宫的作用凸显,从而在某些妇科出血证上具生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归本身只会动血,不能止血,凡出血之属血热、气虚者不宜用之。从理论上讲,藉其化瘀作用,瘀血阻络而出血者,应能获效,但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用之亦当有选择:即本品只宜于妇科崩漏下血及产后恶露不尽等出血而属瘀者,炒炭或醋炒后亦是宜于此种出血;此外,在使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药时,为避免留瘀,可以之反佐。但均须注意,宜“少少用之,多则反能动血”(《本草述钩元》)。总之,当归无止血之功,但可有选择地用于出血证,是以活血为止血耳!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