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讨论]读马垂宪 先生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7-23 19:54
标题:
[讨论]读马垂宪 先生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有感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3237&start=0#5
说得何等好呵!
这才是一个真正中医对如何处理中、西医理论辨证关系的客观态度。那些不敢与西医抗衡的、反而固步自封、自我陶醉的所谓“中医”们,充其量,要么是年令过大,跟不上医学发展的步伐;要么,就是目光短浅;要么就是别有用心之徒,想让中医沉浸在赞美声中慢慢地自杀。
任何有生命力的学科,都是要及时地、主动地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营养,否则就是自寻死路,中医同样也不例外。
中医理所当然地应该积极主动地吸收西医之长、现代科技可为我所用者,这已经无需再做无谓的无休止的争论了。中医界的精力应该用在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去同西医一起解除患者的病痛。
中医与西医的关系是兄弟加战友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共同提高,如此将在有利于中、西医双方的同时,最大受益者应该是患者。可以毫不避讳地说,任何挑拨中、西医不团结的行为,都不是一个真正中医人的行为,那只是假以中医人的名义,而行破坏中医之实。在中医论坛中,应该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决不能无休止地自残式地大量浪费中医群体的宝贵时间。中医论坛应该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其中可以纯而又纯,但也可以“杂交”。应该将西医理论看成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是否学习,任中医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酌情处理。任何人可以独自坚持纯中医的思想,但不得在论坛中恶意攻击西医。
建议管委会给本篇文章加精。同时郑重提议将该文章做为进入中医论坛会员的必读,以期统一中医会员的思想,减少不必要的纷争,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发展中医事业上来。
作者:
caoxibai
时间:
2009-7-24 05:10
标题:
[讨论]读马垂宪 先生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有感
仁海中西医 先生说得很好,人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在目前的中国,中西医并存是客观事实,中西医双方谁也不能忽视谁,谁也不要排斥谁。应该相互学习,扬长避短,以更好的治病救人。
所谓“纯中医”,完全忽视和排斥西医以及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是愚蠢的,也是不现实的。是不是好中医,是不是真中医,不是看你用不用血压计、听诊器、X光、CT等现代医疗技术,而是看你的诊断和治疗理念。在临床上,只要你坚持中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你就是好中医。
作者:
溪流
时间:
2009-7-24 05:26
标题:
[讨论]读马垂宪 先生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有感
传统中医懂些西医的知识,当今十分重要。
譬如我在治疗肝硬化病时发现,蛋白倒置到一定的严重程度,纵有回天之力也难以治愈了。
作者:
kangle
时间:
2009-7-25 21:01
标题:
[讨论]读马垂宪 先生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有感
中西医是两门学科,不矛盾,中医的理论是以完整的生物体在自然运动过程中对立矛盾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的,分阴阳,寒热,虚实。表里,气血等就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现代科学里是能量与物质的交换,涉及到很多边缘学科。如系统论,生物控制理论,他的学识已超出当前学科了解的范畴,不是中医古老,是现代科学认识不了中医,研究中医的 方法论不对,就用现代西医理论来研究中医,削足适履,没有多大成果,动物实验研究等等很机械的,和中医的灵活辩证是没多大成果的,然而中药的研究很有发展,中医的最后治病是中药,西医也是西药,中药的药理优势比西药的优势大的多,所以研究中医要从中药药理着手,在中医辩证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中药组合成的方剂作用于人体的药理效果,可探讨出中医的科学性来源,将来的医学发展最完善的时候必须是整体去研究,探讨人体,使西医和中医最终达到一个结合点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7-25 22:27
标题:
[讨论]读马垂宪 先生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有感
下面引用由
kangle
在
2009/07/25 09:01pm
发表的内容:
将来的医学发展最完善的时候必须是整体去研究,探讨人体,使西医和中医最终达到一个结合点
说得好!
在医学上,中医的宏观优势与西医的微观优势,二者进行有机地结合,就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无论中医,抑或西医,最终都要向这一方向迈进,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新医学。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09-7-26 09:24
标题:
[讨论]读马垂宪 先生 《不是中医之西化,而是中医之必须》有感
在当今要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好中医是很难的。
中、西医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体系,由于中医理论与现代人的思维尚未接轨,现代中医人在学用中医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现曲解,或多或少的用西思维于学用之中,象马垂宪医师这样中、西均佳,是少之又少。
要大多数中医真正学好,关键在于明确中医的学术定位,以此解决中医与西医的关系,两者的各自优势。
1982年底,笔者获中医学士学位,但对中医无信心,常以西医思维看中医,其结果可想而知。今天,在『状态应对医学』的新思维之上,本人已是名符其实的中医。
请各位注意:证候-状态不需要(不可能)用现代病因病理-西医来解释,中、西医必须用两个体系来操作,因而决定了中、西医学的长久并立。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