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第四节,治疗的“胃气胀”和“胸胁背痛”的探索与发现①: [打印本页]

作者: 杨正礼1933    时间: 2005-4-10 13:30
标题: [原创]第四节,治疗的“胃气胀”和“胸胁背痛”的探索与发现①:
[这个贴子最后由杨正礼1933在 2005/04/12 07:31am 第 1 次编辑]

自我补泻按摩经四十余年探索与发现(166)
第四节,治疗的“胃气胀”和“胸胁背痛”的探索与发现:
  
早在1970年前后,我就有“胃气胀症”,那时自认为,是“胃病”;最近才知道,与肺,大肠,肝,胆,心包,三焦,心,小肠等脏腑的盛衰有直接关系;与颈椎,前胸,腰背痛,四肢痛,脐心和脐心两侧穴也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胃气胀,前胸痛,后背痛,四肢痛四者互相影响互相致病;是老年人的衰退症。
㈠,发现肝胆失衡症能引起胃气胀:
2004-06-28日早晨起床,我发现前胸左边疼痛,胃气胀满,我采用“泻脾补胃”,“泻肝补胆”的幕穴,每穴揉摩50下,有较好的效果。
2004-07-29 日,本来我的“胃气胀症”基本消失,但因为晚饭吃“炸茄子”的太多;半夜我正在睡觉中,我突然惑觉头晕,恶心,满身大汗,胃气胀症大发作;起来大便后,我用手按摩咽喉部“引吐”,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折腾,病情才得到较大的缓解。
2004-07-31肝病位穴有“隐痛惑”,晚饭时我突然惑觉有点头晕,恶心,我采用“泻脾补胃”病位穴(幕穴)各揉摩100下,又“泻肝补胆”病位穴(幕穴)各揉摩100下,当时没有多大缓解(因为只重视右侧肝病位穴,而忽视左侧病位穴),我睡有一小觉,起来后仍然有胃气胀满,头晕,恶心,我用手“引吐”效果也不佳。睡觉前,我发现左侧肝病位穴有点痛,用手泻法揉摩肝病位穴时,又发现肝的病位穴“章门穴”有极强的被动反应,用手泻法揉摩肝左右两侧“章门穴”各100下,又补法揉摩左右两侧胆病位穴100下,又“泻肝补胆”和“泻脾补胃”的指趾穴,每穴推刮10下,病情才得到较大的缓解。
2004-0-,05因昨天晚上又因吃两口“炸茄子”,立即引起“胃气胀症”的大发作;我采用“泻脾补胃”,“泻肝补胆”的幕穴,每穴揉摩100下没有起作用;我又用锤捶打两胁病位穴,病情有较好缓解,接着又“泻脾补胃”和“泻肝补胆”趾穴,每穴推刮15下,而后又“泻脾补胃”幕穴,每穴揉摩100下,病情才得到根本性缓解。
2004-08-08日,我的肝胆与脾胃失调的“胃气胀症”是好是坏,反复无常。我发现与胸椎,和它的两侧病位穴疼痛有关(肝胆脾胃的俞穴),我用锤捶打胸椎和胸椎周围病位穴,有极好效果。
2004-08-21日,最近“胃气胀症”有很大的好转,今天又犯了,我又采用“补胃泻脾”,“补胆泻肝”的病位穴和指趾穴,和捶打胸椎和它们两侧的病位穴,取得很好的效果。
2004-08-27日,经过几天的治疗,肝胆与脾胃失调的胃气胀症,基本消失;充分证明,胃气胀症,确实是胸椎的并发症。
2004-11-03日,自从我用重锤捶击胸椎和两侧病位穴30~50下,和用拳敲打肝幕穴50~100下以后,我的胃气胀越来越轻,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消失,于是我开始停止补泻按摩肝胆和脾胃的幕穴。
2004-11-10日,因前些日子停止补泻按摩“脾胃和肝胆”的幕穴,而引起我的“胃气胀病”昨天晚间又犯病;我用“泻脾补胃”和“泻肝补胆”的幕穴,每穴揉50下;敲打两侧肝幕穴50下;捶打胸椎和两侧病位穴(脾胃肝胆的俞穴)50下,治好;充分说明治“胃气胀症”,想停止补泻按摩“脾胃肝胆”的幕穴,那是不可以的。
㈡,发现“胸胁背”的疼痛也能引起胃气胀:
2005-1-23日发现,前胸痛,后背疼痛,胃气胀,都是互相相关,互相影响,互相破坏,特别是老年病;都是多因素的综合症:只能缓解病情和控制症状,而不能治愈和去根。例如:
㈠ 前胸疼痛:① 与心包和三焦失衡有主要的直接关系;②与肺与大肠,心与小肠的失衡症有次要的直接;③ 与胃气胀症,也有直接关系;④ 与胸椎,胸椎两侧的疼痛,也有直接关系;⑤与肚脐周围病位穴也有一定的直接关系。
㈡ 胃气胀症:①与肝和胆不和有关;②与肺和大肠不和有关;③与心包和三焦不和有关;④与心和小肠不和有关;⑤与胸椎和两侧病位穴的疼痛,也有直接关系;⑥与肚脐周围病位穴也有直接关系。
㈢ 后背疼痛:① 与前胸疼痛有直接关系;② 与胃气胀症有直接关系:③ 与胸椎和两侧病位的疼痛,有直接关系。
2005-1-27日:最近一些日子,我的胃气胀,前胸和后背痛很厉害,特别是心包幕穴痛更加厉害,当我“泻心包补三焦”指趾穴时,我的左侧上肢有堵塞痛的感觉,当我用手去按摩时发现,肘湾处的曲泽穴周围有淤积硬块,肘湾处的尺泽穴周围也有淤积的硬块,我采用“泻揉曲泽和补采尺泽”50下左右,上肢的疼痛立即减产和消失;接着我又按摩右侧上肢的曲泽和尺泽两穴时,也有淤积的硬块,我也采用“泻揉曲泽和补采尺泽”50下;然后,我的胃气胀,前胸和后背痛才有一些缓解。
㈢,发现足部心包和三焦也有治疗胃气胀的作用:
2005-1-28日,我的胃气胀,前胸和后背痛,仍然是反复无常,正在我无可奈何的时候,我发现右足部三焦区(在肝胆区的下边)刺痛感,我用手使劲补刮三焦区10下,接着我又使劲泻刮足部心胞区10下,这时我听到肚子大声的呜呼十几声。然后我又连作一遍,各种疼痛立即缓解和消失。就是说用指趾穴不行,用病位穴;用病位穴不行,用足区穴;或三管齐辖。更进一步说明,是因为多次错误的“泻揉脐心两侧穴”,而引的“心包与三焦”失衡症的结果。另外也说明,足部的脏腑区穴治疗老年病还有相当好的效果。
㈣,“泻揉脐心两侧穴”是“胸胁背”和胃气胀反复发作的根源:
2005-1-29日,我发现我的胃气胀,前胸和后背痛,反复无常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泻揉脐心两侧穴(肓俞穴)”的结果。最近一个时期我的大便干燥仍然没有多大好转;我错误的认为,是因为“泻揉脐心穴(神阙穴)”的结果;于是我在昨天下午采用“补揉脐心穴”100下,结果很快引起“心包与三焦”失衡症的发作,但我当时确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反而我错误的认为这是引起的“副作用”的结果;于是我采用“泻揉心包病位穴”和“补揉三焦病位穴”没有多大效果,我又用锤敲打,也不见效。到这时我才明白,根本不是什么副作用,而是“气乱妄行”和“走偏”的结果。于是我马上将“补揉脐心穴”改为“泻揉脐心穴”100下,一切症状很快消失。但,确不知道为什么?在按摩后一两个小时时,又出现“气短”和“干咳”的副作用。
从以上事实来看,充分说明,“补揉脐心穴”有“补心包泻三焦”的反正两个作用力。这一次事件不能不使我想起,前一些日子,我的胃气胀,前胸和后背痛,反复无常丁原因,与我经常“泻揉脐心两侧穴”有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泻揉脐心两侧穴”有“补心包泻三焦”和“补脾泻胃”的反正两个作用力;是引起胃气胀和引起前胸痛,后背痛,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现在来看,脐心(神阙穴)可能是六脏的共同穴;脐心两侧穴(肓俞穴)可能六腑的共同穴。错误的补泻按摩,即能引起手三阴阳的失衡;又能引起足三阴阳的失衡。脐心穴和两侧穴与其它脏腑病位穴不同,它是一个多脏腑的共同穴;而其它脏腑病位穴则是单一脏腑穴。
2005-1-31日,经过几天实践证明,“泻揉脐心两侧穴”确实是一个错误。我的胃气胀,前胸和后背痛,确实有极大的缓解和好转。不过第4,5,6,胸椎还痛,胃气有时还有。为了证实“泻揉脐心两侧穴”确实是一个错误,我今天又采用“泻揉脐心穴50下”和“补揉脐心两侧穴50下”;然后又“泻刮足区心包10下和补刮足区三焦区10下”;我的胃气胀,前胸和后背痛等症状,又有很大程度缓解和减轻。但不知为什么?当按摩后仍然出现“气短”和“干咳”的现象。(现在看来是过重补泻按摩脐心穴和两侧穴的结果)。
2005-2-1日,我的第4,5,6,胸椎还痛,胃气有时还有;我先采用“泻刮足区心包10下和补刮足区三焦区10下”;然后我为了进一步证实,泻揉脐心左右两侧穴是一错误。我又采用“补揉脐心两侧穴”(肓俞穴)“100下,和“泻揉脐心穴”50下,我的感觉十分良好,但不知为什么?仍然出现一种“气短”和“干咳”的现象。(现在看来是因为两穴按摩次数不相等的原故)
我为了找到泻揉脐心两侧穴的原因,我查看一下我的日记,我在2004-08-16日记中这样写道:最近几天我正在为“大小便”失控症发愁和烦恼,我在补泻按摩的过程中发现,按压肚脐两侧的“盲俞穴”时有极强的坚硬感,特别是左侧病位穴有明显的脉动感。同时我还发现,“泻法”揉摩脐部两侧“盲俞穴”和补法揉摩“归来穴”和“子宫穴”还有治疗“放屁困难症”和“大便困难症”的功能。我算了一下,从2004-8-16日到今天,已有近半年的时间。看来错误这个东西,人人都有,并不是因为人们喜欢它,而是因为错误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人们常常不能及时的发现它。
2005-2-2日,我的第3,4,5,,胸椎还痛,胃气有时还有;我先采用“泻刮足区心包10下和补刮足区三焦区10下”;然后我为了进一步证实,泻揉脐心左右两侧穴是一个错误;今天早晨我又“补揉脐心左侧穴”(肓俞穴)100下,接着又“泻揉脐心穴”(神阙穴)100下,感觉良好。同时为了证明“泻脾补胃”的病位穴和指趾穴也是一个错误;我又采用“补脾补胃”幕穴,各穴补揉50下,“补脾补胃”指趾穴,各穴补推10下;反应也是很良好。是说明我的脾胃盛衰关系确实转化为“脾胃双盛”关系。
2005-2-3日,我的第3,4,5,,胸椎还痛,胃气有时还有;我先采用“泻刮足区心包10下和补刮足区三焦区10下”;然后我为了进一步证实,泻揉脐心左右两侧穴是一个错误;最近几天我一直在想,每次按摩后都能引起我“气短”和“干咳”,到底是为什么?我想,是不是因为“肺与大肠”的盛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于是我将“泻肺补大肠”指趾穴的手法,改为“补肺补大肠”的手法,对“气短”和“干咳”有一定作用,但仍然有不舒坦的感觉。
㈤,反复证明“补揉脐心两侧穴”是正确之举:
2005-2-4日,我的第3,4,5,,胸椎还痛,有时还有胃气;我先采用“泻刮足区心包10下和补刮足区三焦区10下”;然后我为了进一步找出“补揉脐心两侧穴”而引起的“气短”和“干咳”的原因。我又采用“平法揉摩脐心两侧穴”的手法。即采用“泻揉5下,再补揉50下”;如此的“反复揉摩脐心两侧穴”100下。实践证明,平法揉摩脐心两侧穴,即没有引起前胸和后背痛,又没有引起气短和干咳,但又当有一点“气逆”的感觉。(当时因为症状很轻没有引起我的注意)
2005-2-5日,我的胃气胀,后背痛和前胸痛,互相影响,互相致病的恶化期已经基本结束,现在只有3,4,5节胸椎还痛,还有一点胃气胀;
2005-2-6日,我的胃气胀,后背痛和前胸痛及其大小便等症,都有有极大的缓解和好转。脊椎4,5,6,节还有一点痛,胃部还有一点胀。因而我今天只“平揉脐心两侧穴”各50下;和“补法揉摩脾胃幕穴”各50下;其它一律停止按摩。但是,仍然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平法揉脐心穴”能引的上肢肌肉总觉得有微动的感觉。
2005-2-7日,我的上肢肌肉总觉得有微动的感觉,越演越烈;我又将“平法揉摩脐心两侧穴”的手法改为“补法揉摩脐心两侧穴”的手法。我的耳鸣,喉干和上肢肌肉总觉得有微动的感觉,立即消失。看来脐心两侧穴对补与泻的手法,有极大的敏感性,揉摩的强度不可过重,揉摩的次数可过多。过多和过重是产生副作用的根源。
2005-2-6日,最近一个时期,颈椎增生症和它的并发症越来越轻,于是我将各个病位穴的按摩次数大大减少,而重点放在治疗胃气胀,后背痛和前胸痛上。因为已经证实,泻揉脐心两侧的肓俞穴是一错误,同时还证明“泻脾”和“泻肺”也是一个错误。于是我采用以下手法治疗:
2005-2-6日,我的胃气胀,后背痛和前胸痛及其大小便等症,都有有极大的缓解和好转。脊椎4,5,6,节还有一点痛,胃部还有一点胀。因而我今天只“平揉脐心两侧穴”各50下;和“补法揉摩脾胃幕穴”各50下;其它一律停止按摩。但是,仍然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平法揉脐心穴”能引起上肢肌肉总觉得有微动的感觉。
2005-2-7日,我的耳鸣,喉干和上肢肌肉总觉得有微动的感觉,越演越烈;我又将“平法揉摩脐心两侧穴”的手法改为“补法揉摩脐心两侧穴”的手法。我的上肢肌肉总觉得有微动的感觉,立即消失。
2005-2-8我的上肢肌肉总觉得有微动的感觉,十分微弱;“泻法揉摩脐心穴”和“补法揉摩脐心两侧穴”有极好的治疗效果。效不更方,因而我仍然采用“泻法揉摩脐心穴和补法揉摩脐心两侧穴”各20下的手法;确实有极好治疗的效果。
㈥,敲打上肢病位穴有治疗“胸胁背”和胃气胀的功能:
2005-2-9日,最近我的左踝关节和上下病位穴疼痛特别厉害;行走十分困难。当我敲打踝关节病位穴之后,我又敲打两个上肢病位穴。虽然在敲打时疼痛难忍,但当我敲打之后我的前胸痛,后背痛,胃气胀和上肢气逆的感觉也立即减轻和缓解。于是我停止肚脐和两侧穴的补泻按摩。
2005-2-13日,几天来,我只敲打四肢病位穴,没有补泻肚脐和两侧穴;我的前胸痛,后背痛,胃气胀和上肢气逆没有反复和复发。由此看来四肢的疼痛,是一切疾病的病因,病根和钥匙;也就是四肢的皮肉筋骨的气血淤积和停滞,是各种医难杂症的病因,病根和钥匙;或者说四肢经络气血的淤积和停滞,经络病和脏腑病的病因,病根和钥匙。
2005-3-18日,自从我在2005-1-29日,发现我的胃气胀,前胸和后背痛,反复无常,是“泻揉脐心两侧穴”错误的结果,我改用“补揉脐心两侧穴”,已有五十多天了,再加上敲打上肢病位穴,各种症状基本消失,特别是大便困难症也基本消失。但不知为什么,从昨晚半夜开始出现三焦上幕穴(少廊穴)和胆幕穴,隐隐若若痒痛的感觉,我采用“泻心包补三焦”和“泻肝补胆”指趾穴,各10下,又敲打心包和肝幕穴,各30下;又补法揉摩上三焦幕穴和胆幕穴,各30下。三焦和胆幕穴的隐痛很快得到缓解。
㈦,颈椎病位穴的疼痛是“胸胁背”和胃气胀的根源:
2005-3-19日,昨晚半夜右侧的三焦幕穴(步廊穴)和胆幕穴又出现隐隐若若痒痛的症状;我又采用“泻心包补三焦”和“泻肝补胆”指趾穴,各10下,又敲打心包和肝幕穴,各30下;又补法揉摩上三焦幕穴和胆幕穴,各30下。但病情并没有得到缓解,而且还将疼痛区域向“肩背和胁背”的交界处蔓延,延伸和扩大(这个区域正是胆经和三焦经行走的线路); 于是我用重锤延着疼痛的线路重捶重打,每穴敲打30~50下,而后“胁胸和肩胸”交界处又出现疼痛(这个区域正是肝经和心包经行走的线路);于是我又用重锤延着疼痛的线路轻敲轻打,各穴敲打30~50下。各种症状很快得到缓解和消失。为什么,我的胆与三焦,肝与心包的幕穴会有隐痛感,而且采用“泻心包补三焦”和“泻肝补胆”的指趾穴和病位穴揉摩的治疗效果都不佳,原因何在?经过分析认为是“胆与三焦”和“肝与心包”经络在躯干部行走的线路被气血阻塞的结果,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不得而知;(直到相隔20多天(2005-4-12日)才知道是颈椎增生两侧病位穴疼痛影响的结果)。
2005-3-21日,从前天开始我的右眼痛,采用揉眼球的手法无效,而后用小锤敲打眼部和聂部的病位穴,有较好的效果。昨晚半夜我的右侧耳孔奇痒,我用牙签揉摩,而用锤敲打耳部发现有两条疼线分别向胸胁交界线和背胁交界线延伸;一条痛线从耳前部到咽部,到喉部,到肩前部,延着胸与胁交界的心包经和肝经,分别向心包幕穴和肝幕穴延伸;另一条从耳后部到肩井,延着背与胁交界的三焦经和胆经,分别向三焦幕穴和胆幕穴延伸。根据两条线病位穴病情的需要分别采用重锤重捶或重锤轻敲的手法,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从而知道,胆与三焦幕穴和心包与肝幕穴的疼痛的原因,是颈椎增生再作怪。
2005-3-22日,昨天中午,睡完午觉后,身体很不舒适,接着发现胃气特多,连打几个喀,症状仍然没有缓解,我的胃气连续不断的增强,并且感到右侧的胸,胁,背部,有疼痛感。我用锤敲打后症状有些缓解,但时间不长,我的胃气又连续不断的增多,这是为什么,我找不到原因。经过前思后想,我认为可能与心衰有关;于是我用推刮法“补心和补小肠”两侧的指趾穴,各10下,症状立即有些缓解;接着我又用推刮法“补心和补小肠”两侧的肱穴各10下。即延着“心和小肠”的经脉,从手指“向心”推刮到腋窝为止,症状又得到进一步缓解,为了提高疗效,我又补刮“足心区穴”10下,一切症状基本消失。现在我就纳闷,我的“心”为什么会“虚”到这样成度?难到也是颈椎增生吗?
2005-3-24日,我为了证明 “向心为补,离心为泻”是真理;为了捡验“顺经为补,逆经为泻”是谬论。我停止“泻脾补胃”,“泻肺补大肠”,“泻肝补胆”,“泻肾补膀胱”,“补心补小肠”等“指趾穴”的补泻按摩,而是采用“泻脾补胃”,“泻肺补大肠”,“泻肝补胆”,“泻肾补膀胱”,“补心补小肠”等“肱穴”(在经络线上)的补泻按摩,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我的胸胁交界处和背胁交界这的疼痛基本消失。进一步证明,在脏腑经络线上进行补泻按摩,“向心为补,离心为泻”是真理;而“顺经为补,逆经为泻”是谬论。
多年实践证明:“胃气胀”和“胸胁背”痛,的症状,原因和治疗:
㈠  胃气胀和“胸胁背痛”的发病症状:
①胃气胀:胃胀,胃气上逆,打喀,或顶步廊穴,或顶膻中穴,或顶玉堂穴痛,及其它们的上下,左右和周围痛。
②  前胸痛:⑴步廊穴痛及其它的上下,左右和周围痛;⑵膻中穴痛及其它的上下,左右和周围痛,⑶ 玉堂穴痛及其它的上下,左右和周围痛
③后背痛:⑴ 2,3,4,5,节胸椎痛,及其它的上下,左右和周围痛;⑵ 8,9,10,11节胸椎痛,及其它的上下,左右和周围痛。
④  两胁痛:⑴“胁胸和肩胸” 交界处的上下,左右和周围痛;⑵“胁胸和肩胸”交界处的上下,左右和周围痛;
㈡  胃气胀和“胸胁背痛”的发病原因:
①胃气胀:⑴脾与胃的失衡症;⑵肝与胆失衡症,⑶肺与大肠失衡症;⑷,心包与三焦失衡症;⑸颈椎增生症。⑹,8,9,10,11节胸椎痛,及其它的上下,左右和周围痛;⑺,脐心和脐心两侧穴的功能失调症,
②前胸痛:⑴脾与胃的失衡症;⑵肝与胆失衡症,⑶肺与大肠失衡症;⑷,心包与三焦失衡症;⑸,颈椎增生症。⑹,2,3,4,5,节胸椎痛,及其它的上下,左右和周围痛;⑺,8,9,10,11节胸椎痛,及其它的上下,左右和周围痛;⑻,脐心和脐心两侧穴的功能失调症。
③后背痛:⑴,颈椎增生症。⑵,2,3,4,5,节胸椎痛,及其它的上下,左右和周围痛;⑶,8,9,10,11节胸椎痛,及其它的上下,左右和周围痛;⑷,胃气胀;⑸,前胸痛;⑹,脐心和脐心两侧穴的功能失调症。
④  两胁痛:⑴肝与胆失衡症,⑵心包与三焦失衡症;⑶2,3,4,5,节胸椎痛,及其它的上下,左右和周围痛;⑷前胸痛;⑸,颈椎增生症。
㈢  胃气胀和“胸胁背痛”的治疗的穴位和手法:
①胃气胀:⑴根据脾胃的盛衰,补泻脾胃的指趾穴,幕穴;和捶打俞穴和肱穴;⑵,根据肝胆的盛衰补泻肝胆的指趾穴,幕穴;和捶打俞穴和肱穴;⑶,补法揉摩脐心两侧穴(肓俞穴);⑷,根据肺与大肠,心包与三焦的盛衰补泻按摩 它们的指趾穴和幕穴。⑸,敲打颈椎病位穴和周围病位穴。
②前胸痛:⑴ “泻心包补三焦”的指趾穴,幕穴;和捶打俞穴和肱穴;⑵,“泻肺补大肠”的指趾穴,幕穴;和捶打俞穴和肱穴;⑶,治疗胃气胀;⑷ 补法揉摩脐心两侧穴。⑸,敲打颈椎病位穴和周围病位穴。
③后背痛:⑴,捶打2,3,4,5,节的俞穴;⑵,“泻心包补三焦”的指趾穴,幕穴。⑷,“泻肺补大肠”的指趾穴,幕穴;⑸,敲打颈椎病位穴和周围病位穴。
④两胁痛:⑴ “泻心包补三焦”和“肝与胆”的指趾穴,幕穴和和捶打俞穴和肱穴;⑵捶打“胁胸和肩胸”和“胁胸和肩胸” 交界处的上下,左右和周围的病位穴。⑶,敲打颈椎病位穴和周围病位穴。

作者: 杨正礼1933    时间: 2005-4-12 07:34
标题: [原创]第四节,治疗的“胃气胀”和“胸胁背痛”的探索与发现①:
为了,更能说明问题,特修改此段文章,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