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第十章 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探索与发现:第一节 [打印本页]

作者: 杨正礼1933    时间: 2005-3-22 08:11
标题: [原创]第十章 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探索与发现:第一节
我补泻按摩经四十余年探索与发现(125)
第十章 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探索与发现:
                                             
第一节 中医阴阳论是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指南:
中医的阴阳论,是我国中医早在几千年以前发明和创造的杰作;是现代的辩证唯物论,矛盾论和实践论的祖先;是在人体和医学领域上应用,实施的典范;是经络学,气血学,脏腑学等及其中草药,针炙,按摩等治疗疾病的等基础,根据,指南和真理。是反应人体生理和病理等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医学科学。是博大精深的医学科学,是揭示人体“体表与内脏”,“功能与物质”,“气与血”,“脏与腑”,“手经与足经”等阴阳的“生理与病理”,“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医学科学。但是祖先不一定比后辈高明,原创不一定比改写的完善。再说,我国中医在出台“阴阳论”的时候,因为历史和科学等原因;因而缺乏“从概念到内容”;“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论述和分析,缺乏“从深入到浅出”;“从坚难到容易”;“从文言到白话”的讲解和说明。因而,即不好推广和普及,又不好提高和发展;这正是中医阴阳论的最大的缺点和毛病;正是我国中医停止不前,发展和进步很慢的根本原因。为此我建议我们中医全体成员和学生,要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和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作为必读课和必修课。否则我们中医的落后面貌将很难改变。
阴阳就是矛盾,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是客观事物的存在;阴阳的概念,是事物现象概括的抽象;阴阳的属性是阴静阳燥。因而,中医认为温热属阳寒冷属阴,兴奋属阳抑制属阴,活动属阳静止属阴,明面属阳暗面属阴,向上属阳向下属阴,就人体具体而论,体表属阳内脏属阴,头部属阳脚部属阴,腑属阳脏属阴,气属阳血属阴,腑经属阳脏经属阴,手经属阳足经属阴,功能属阳气血属阴,气血属阳脏腑属阴,上脏属阳下脏属阴,上腑属阳体腑属阴等等。

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虽然极其复杂,但从阴阳的角度来看,就很容易解释,人体健康时总是阴阳处于相对平衡;人体发生疾病时总是阴阳发生了偏盛偏衰,或者说阴阳失去了相对平衡,或者说阴阳发生了失衡的结果。阴阳偏盛偏舆和阴阳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人体“正气不足”或者人体“邪气有余”的结果。“正气不足”是指人体内部维护健康的“气血不足”。“邪气有余”是指人的体内外的破坏健康的阳邪和阴邪有余。“气血”是指人体的内气,血液,内分泌,淋巴等营养物质;是指气体的,液体的,固体的,及其电,磁,热等“递质”和“物质”的总称。“阳邪”指体内外能激发人体功能亢奋的物质和条件;“阴邪”是指体内外能抑制人体功能衰退的物质和条件。正邪相斗必有一伤,正胜邪就健康;邪胜正就生病;正邪相争是贯穿于人体健康与疾病互相转化过程中的始终;正邪胜败有三种情况:㈠正气十足,邪不侵正,阴阳平衡,身体健康;㈡正气不足,正不压邪,阴阳失衡,发生疾病;㈢两强相遇,必有一伤,也可能“正不抵邪”而发病,也有可能“邪不抵正”而健康。
疾病有虚症,实症和虚实夹杂症三种。㈠ 虚症是阴阳皆衰症;㈡ 实症的阴阳皆盛症;㈢ 虚实夹杂症是阴阳盛哀夹杂症。阴阳盛哀夹杂症又分为:① 阴盛阳哀症,② 阴衰阳盛症,③ 阴平阳盛症,④ 阴平阳衰症,⑤ 阳平阴盛症,⑥ 阳平阴衰症;阴虚及阳,阳虚及阴,终止阴阳俱虚。阴阳皆虚,必有阴阳失衡病理出现。治疗阴阳失衡症,要看阴阳盛衰而补泻之,补要“补其不足”,泻要“泻其有余”,补泻要“以平为期,适可而止”。若阴盛则要泻阴或补阳,若阴衰则要补阴或泻阳;若阳盛则要泻阳或补阴,若阳衰则要补阳或泻阴;若阴阳俱盛则要阴阳皆泻,若阴阳俱衰则要阴阳皆补;若阴盛阳衰则要泻阴补阳;若阴衰阳盛则要补阴泻阳。
阴阳是中医的工具;就本身来看,我们确看不见也摸不着它,只能在实践中去认识和理解它。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和认真的研究研究,我们就会察觉到,阴阳在人的身体上,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就能清清楚楚的看到人体的“体表与内脏”,“功能与物质”,“气与血”,“脏与腑”,“手经与足经”等阴阳关系。我们就能看到,阴阳的“平衡与失衡”,阴阳的“盛与衰”,阴阳的“量变与质变”,确实是人的生死存亡,人的生老病死,人的“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体的体表与内脏,功能与物质,阴经与阳经,气与血,脏与腑等诸多阴阳和矛盾,它们的生死存亡,生老病死,健康与疾病,无一例外的不与阴阳发生直接关系。阴阳的“平衡与失衡”,“虚实与盛衰”,“量变与质变”是人的“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根,是人的“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决定性因素。是治疗一切疾病的根据和指南。
阴阳的“平衡与失衡”,“盛与衰”,“量变与质变”之间“既有统一又有对立”,“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性”,“既有相关性,又有无关性”;是“三种说法一个原理”,“三个标题一个内容”,都是揭示“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根,基本规律,基本原理。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