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胆经
[打印本页]
作者:
等觉
时间:
2024-1-29 15: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等觉
时间:
2024-1-29 15: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等觉
时间:
2024-1-31 20: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等觉
时间:
2024-1-31 20: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4-2-2 11:12
胆经的误区。
1)胆经是双线结构(胆经前线和胆经后线)。
2)如果把两条线的穴位连成一条线的话就是胆经经穴图的状况。
3)胆经的起点有两个(足大趾外侧端和足四趾外侧端)。
4)到胆囊的经脉是胆经后线。
5)从阳白穴绕外眼角,到四白穴的胆经是并行的双线。
6)肩部腋前线和腋后线分别是胆经前线和胆经后线。
7)膈肌的前1/3是胆经前线,后1/3是胆经后线。
8)腓骨前缘是胆经前线,腓骨后缘是胆经后线。
9)胆经前线在大腿的外侧中线上,胆经后线在大腿外侧与后侧的分界线上。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4-2-16 10:42
胆经的某些穴位位置有争议(例如光明穴、阳辅穴和悬钟穴)。争议的焦点是腓骨前或腓骨后。实际上腓骨前和腓骨后都对,只不过这些穴位是胆经前线和胆经后线的差别。分股是经脉如环无端的一个普遍现象。长分股如肾经、膀胱经和胆经。短分股鉴于手足部分。例如肺经、大肠经、心包经、三焦经、心经、小肠经、脾经、胃经和肝经。把不同分股上的同名经穴位连成一线是穴位绘图连线一大弊端。这样的经脉线与实际相差甚远。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4-2-28 02:00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4-2-28 02:45 编辑
我最近胃部不适。一开始以为是胃经虚寒,就针补足三里穴。开始有点效果,后来就基本上无效了。于是我怀疑是肝经虚寒。改针蠡沟穴和章门穴。开始也有些效果,后来也不好使了。差那里了呢?细品了一下,我的胃脘痛并不在左上腹而是在剑突下缘和肝脏的下缘。今天因为环跳穴酸痛就针了双侧的环跳穴。结果发现:下行的感传线到足四趾外侧端,上行线到内臑俞穴。纵线是走的胆经后线。其中有三条横行的分支或主线:1)在京门穴后方约一寸处有一条分支。右侧进入到胆囊,然后横行经过剑突下到左侧的胆经后线分支点;左侧从胃后面到剑突下,经胆囊再到右侧胆经后线的分支点。2)在第七肋间隙发出分支沿第七肋间隙到第七胸椎棘突下。3)从内臑俞穴向内上方到大椎穴和风池穴。后者绕头经阳白穴绕外眼角,经四白穴到鼻下部。针刺留针约20分钟,用提插补法。针后胃脘痛和肝区痛消失,患病区域有通畅的感觉。希望不再复发。观察几天再说了。谚云:医不自治。自治的医生却肯定获得最直接的经验。我深有体会。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4-2-28 02:27
胆经前线的分布参考:
胆经前线起于足大趾外侧远端趾甲角旁,经过背大敦穴到丘墟穴,沿胫骨前缘上行,沿大腿外侧中线上行,经过居髎穴(不经过环跳穴),经过髂嵴前缘上行到京门穴,上行经辄筋穴(不经过渊腋穴),经过腋前线,绕到大椎穴和完骨穴再绕头,过阳白穴,绕外眼角,经四白穴到鼻子的中上部分。在第十肋间隙有分枝到胆俞穴和日月穴。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