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医易同源于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22-11-23 03:52
标题: 【原创】医易同源于什么?
医易同源于什么?

金栋按:“医易同源”一词,见于张介宾《类经附翼·卷一·医易义》说:“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

(1)据张氏所说“医易同源”,应是二者同源于《内经》时代“阴阳变化”之说。此“医”指《内经》,“易”则指《周易》。然以今本《周易》(分经、传)而言“阴阳”者,《周易古经》无阴阳连用之词而《易传》大倡之,是《易传》大讲阴阳、以阴阳说阐释《经》旨。故所说之“易”,既非指成书于西周时《周易古经》,亦非汉代以后之“易”学,当指战国秦汉间《易传》(据帛书《易传》,今本《易传》成书于西汉宣元之时)之“阴阳”说。而《易传》之“阴阳”说,乃孔门后儒吸收了战国秦汉时期道家及阴阳家之天道阴阳观而成,是《易传》作者借《古经》之壳,用阴阳说阐释发挥自己之义理。

即说《周易》之“传”——《易传》和《内经》有些微妙关系,是指由于它们成书或成编于大体相同的时代,在哲学思想方面有略同的渊源。这就是阴阳五行学说和象数之说等,曾经被两家采用。只是《易传》主要采用了阴阳学说和象数之说,《内经》则阴阳、五行学说并重,并且把二者合流。象数之说,在《内经》中运用很少。此并不意味着“医源于易”,更不意味着中医学是《易》学的一个分支!(赵洪钧著、金栋补注《正说内经》)即二者之间却无直接的启承、承继关系。《易》只不过是阴阳说的一个载体而已,《内经》理论体系与《易经》无关!

(2)或有认为二者同源于“五行”说。殊不知,《易》只讲六十四卦,不讲五行。《易》讲五行,确切地说以五行阐释发挥推演《古经》蕴旨,乃汉代“易”学之卦气说,见于西汉元帝时京房《京氏易传》。

五行说是汉代之思想律,先秦阴阳家的学术思想,至汉则被汉儒五行化了,五行说亦即阴阳五行说,且是汉代官家统治哲学。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说:“及至秦汉,阴阳家之言,几完全混入儒家。西汉经师,皆采阴阳家之言以说经。所谓今文家之经学,此其特色也。”又说:“欲明西汉人之思想,须先略知阴阳家之学说。欲略知阴阳家之学说,须先略明阴阳家思想中之宇宙间架。阴阳家以五行、四方、四时、五音、十二月、十二律、天干、地支及数目等互相配合,以立一宇宙间架。又以阴阳流行于其间,使此间架活动变化,而生万物。……此时之时代精神,此时人之思想,董仲舒可充分代表之。”作为汉代官家统治哲学,源于西汉武帝时大儒董仲舒,见《春秋繁露》,其《贤良对策》见《汉书·董仲舒传》。《汉书·五行志》说“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而大倡五行说,后其说大显。而董氏治学非治《易》者,乃治《公羊春秋》,倡“天人感应”之神学天道宇宙观,说《春秋》之灾异等。此时《易》之八卦必须迁就五行了。京房以《说卦传》上的八卦——以乾、兑合为金,坤、艮合为土,震、巽合为木,再加上坎离(水火),也只算是五个了,完成了这个相配。

读《内经》则会发现,阴阳五行说为其核心理论体系推演之工具,天人相应观为其哲学指导思想,此等明显受董氏“天道阴阳五行说”“天人感应说”思想之影响。而董氏乃儒家,非治《易》者。说医易同源于“五行”说,应是《内经》与汉代“易”学同源于《内经》时代之“五行”说。京氏《易》学以五行八卦(宫)卦气说,阐释发挥推演《古经》蕴旨,其后《易纬》吸收之并加以神话推演,从而走向了迷信谶纬术数之学。而《内经》以五行生克说推演人体之生理与病理,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故屡遭诟病!

(3)或说医易同源于“巫”。因毉者从巫而《易》乃占筮迷信之巫术,故有同源之说。“如果此话指一切科学和术数,在人类文明早起,都以鬼神迷信的形式出现,它的意思是对的。比如我国的甲骨文,都是关于占卜的记载。不过,‘医易同源’不是说医学应该再回到甲骨文时代去,而是为了强调‘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显然,即便承认医学和易学在思想渊源上有一定的关系,也不能由此得出‘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的结论。何况,说‘医易同源’,也就同时承认了‘医易异流’。摆脱了鬼神迷信和术数的医学,不应该再回头和迷信、术数靠拢,更不可能再借助它们求发展。总之,这个问题本来很容易说清,却因为不少人受到张景岳的误导,几乎成为流行的常识……但是,医学和易学研究的对象基本上不同,想解决的问题不同,研究和实施的方法尤其不同,所以,对医学家来说,研究《周易》主要是探求中医基本理论中有什么思想和‘易’是同源的,或者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思想文化背景。这显然主要是医学史家和研究早期经典的人需要的。”(赵洪钧《内经时代》)

说张氏误导,指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经查孙氏原著并未有之,实乃张氏妄改!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23 07:31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11-22 23:32 编辑

         耳濡目染,口传心授,文字记载,文化传承……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或者无意之中完成实现的。概念的形成比起文字记载要遥远的多得多!人类有了思维,就有了概念,理论构架、理论,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具有思维能力,能够认识自我,而动物只具有本能,它不具备抽象、由此即彼的思维推理能力。尽管现代许多研究证明黑猩猩具有使用工具、学习、推理判断能力,人与动物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人的思维能力也是由动物的本能进化而来的。阴阳、五行的概念形成,是早期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经过无数次反复实践抽象出来的,远远早于文字的出现。阴阳五行联合起来使用,在邹衍已经完成了。
        邹衍,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 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著有《邹子》一书。
        提倡的主要学说是五行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23 07:54
        一个概念的形成,往往是社会行为。到了阶级社会强调了个人的作用,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的功劳应该肯定,他只是把秦汉之前的医药成果总结起来并且理论化了。112方,绝对不是他一个人发明的,甚至于他本人也未必都使用过。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11-23 09:43
金栋按:“医易同源”一词,见于张介宾《类经附翼·卷一·医易义》说:“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
运动变化具有极限性,无限大规律贯穿于古代任何领域。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22-11-23 10:5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2-11-23 07:54
一个概念的形成,往往是社会行为。到了阶级社会强调了个人的作用,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张仲 ...

符合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逻辑。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22-11-23 12:43
本帖最后由 喻家言 于 2022-11-23 14:45 编辑

        “医易同源”于什么?
        答:医易同原于阴阳。仅就“易”字而言,上为“日”字,其意为太阳,下为“月”字,其意为太阴,因此,“易”字原来的本意就是“阴阳”。
作者: 戈壁沙漠    时间: 2022-11-23 12: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22-11-23 14:35
本帖最后由 喻家言 于 2022-11-23 14:42 编辑

      “医易同源”,疑误?      
       原文应为“医易同原”,“源”与“原”字有別。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22-11-23 18:39
         金栋先生:误读、误解了吧!
        “说张氏误导,指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经查孙氏原著并未有之,实乃张氏妄改!”
        孙真人:《论大医习业第一》“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作者: 萧铁    时间: 2022-11-23 22:48
(2)或有认为二者同源于“五行”说。殊不知,《易》只讲六十四卦,不讲五行。《易》讲五行,确切地说以五行阐释发挥推演《古经》蕴旨,乃汉代“易”学之卦气说,见于西汉元帝时京房《京氏易传》。

京房之卦气说也叫纳甲,意思是把十天干(甲…癸)的五行符号收纳到卦爻中来。这本身说明1)原来筮卦与五行是两个不同的决疑手段;2)战国后期,邹衍以五行解释天道,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潮。在此背景下,易经要继续生存就必须与时俱进,就像按摩师也想挂个现代医学招牌一样。京房可说是个追上时代发展的弄潮儿,但太自以为是,结果落得个弃市下场。影响所及,京房易在易学中无法成为主流。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11-24 07:48
纳甲就是来回错落交替循环。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2-12-3 06:07
我赞成医易同源源于巫的观点。具体地讲就是源于北方的萨满教。大约在六千年以前萨满教向南漫延到黄河流域。萨满医术同时也传播到黄河流域。易源于河图洛书。河洛均指黄河流域。
作者: 山城巷    时间: 2023-1-26 07:05
喻家言 发表于 2022-11-23 18:39
金栋先生:误读、误解了吧!
        “说张氏误导,指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 ...

有理有据,赞同!
作者: 山城巷    时间: 2023-1-26 07:06
喻家言 发表于 2022-11-23 18:39
金栋先生:误读、误解了吧!
        “说张氏误导,指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 ...

有理有据,赞同!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