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象数不以中外而异,中医经验不疑象数
[打印本页]
作者:
yanshoufeng
时间:
2022-11-8 21:14
标题:
象数不以中外而异,中医经验不疑象数
象数不以中外而异,中医经验不疑象数
中医博大精深,孔子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学者不能会其全。生命之道,圣人罕言,学者少聞,高人方及。
如数学之概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皆确实而无本体,睹不可见、嗅不可闻、触不可得,然世间事物无一能离乎数?则数蕴涵於物之中,而数非物无以象,物象非数不能计。
所以世间有目所不能睹,耳所不能聞之数理,包括乎天地,已甚明顯。陰陽亦即此類,數目可加之物物,陰陽亦可加之物物,而其本能均爲無有。
凡本體無有而分寓於各物者,其占處地位更大,是爲一種道理,並非物質。
此所以無古今中外之美也。
數理全世界人皆能共识公理,
陰陽爲吾國獨有之發明,從古聖人不以教人,在吾國難普及,何論世界?
西方为哲學,
中国为玄學,亦由於少人啓迪之故。若有研究發揮,則無玄而不白。
當數學未發明待,何嘗不玄?今顯然在科學之列,則非玄矣。
陰陽亦何獨不然?
就其應用,可以範圍人事,曲成萬物。
於医學論,生理、病理、剖解、診斷、治療、药物。
凡今世所發明者,無不精於古百倍,獨少此陰陽五行道理,以爲網紀。彼以爲無,則亦自處於百姓日用而不知之列。若能尋求之,局睿不赫然在目乎?盖陰陽五行仍在其生理病形治家莫物中,非另有他處也。吾察謂阴阳五行如薄得明白,用得確實,又何嘗不可爲科辱?
科學以系統爲節,若陰陽五行整理到有系統, 即與科學無异。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22-11-8 21:34
版主所言极为有理!
自从新冠肺炎流行全国全世界以来,国际国内到处的核酸检查结果,尤其是我国十四亿人多次全民核酸检测结果的阴性阳性,就使全民获得了多次阴阳概念能广泛应用的普及教育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11-9 04:42
凡今世所發明者,無不精於古百倍,獨少此陰陽五行道理,以爲網紀。彼以爲無,則亦自處於百姓日用而不知之列。若能尋求之,局睿不赫然在目乎?盖陰陽五行仍在其生理病形治家莫物中,非另有他處也。吾察謂阴阳五行如薄得明白,用得確實,又何嘗不可爲科辱?
科學以系統爲節,若陰陽五行整理到有系統, 即與科學無异。
一一阴阳五行属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哲学与科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各自研究对象与范围的不同。哲学一般是研究世界万事万物的普遍性的特征与规律,而科学通常是针对具体对象具体事物的。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11-9 06:17
本帖最后由 董建军 于 2022-11-8 22:56 编辑
阴阳可以数推,阴数(2,4,6,8),阳数(1,3,5,7,9);五行可以规矩,规矩就是几何,勾股法,河图洛书
4 9 2
3 5 7
8 1 6
五行的函数常数九分之四,勾四,股九;八分之三,勾三,股八;六分之一,勾一,股六;七分之二,勾二,股七;十分之五,勾五,股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9 06:55
科學以系統爲節,若陰陽五行整理到有系統, 即與科學無异。
=================================================
阴阳五行学说、唯物辩证法、系统论三者都是研究宇宙、自然、社会、生命、思维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及其关联的学说、理论。相互融合形成统一的理论是必要的、完全可能的。
系统中有系统,矛盾中有矛盾,阴阳中有阴阳,太极之内有太极,都是“相似”的意思。系统之外有系统、矛盾之外有矛盾,阴阳之外有阴阳,太极之外有太极。
系统至少具有两个要素,就是阴、阳,矛、盾这两个要素,即事物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都可以看做为一个系统。阴阳矛盾是同一个系统中的阴阳矛盾,而不是没有任何联系的任意两个事物之间的阴阳矛盾。阴阳矛盾的前提是“一”,一分为二才能够成为阴阳矛盾两个方面,即道生一,一生二……,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阴阳五行、矛盾论、系统论的精髓是整体论,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是一个整体;系统与环境是一个整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是整体论;复杂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是整体论。阴阳矛盾之外还有阴阳矛盾,这就构成了阴阳矛盾系统之外的外环境,这样阴阳矛盾、系统论又取得了一致。
系统论中的目的性;辩证唯物主义的螺旋式上升,量变到质变的进化过程;阴阳转化,物极必反,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也是说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就是阴阳矛盾系统的目的性。
阴阳学说与矛盾论的不同在于:1 阴阳具有各自的规定,矛盾没有,但是矛盾有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是阳,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是阴 ;2 矛盾强调斗争性,阴阳强调平衡,可以融合,取长补短,在量变过程中强调平衡;在质变的时候强调斗争。
系统论强调关系,系统内的要素、子系统不止两个(阴阳矛盾)而是更多的的要素例如三才、五行等等复杂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系统的属性,阴阳的属性,矛盾的属性,三者融合为太极图。
矛盾论强调了系统进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系统内部的矛盾斗争,内因是根据;强调了系统进化是由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弥补了系统论、阴阳五行学说的不足。系统论把阴阳矛盾作为系统的两个基本要素,完善了矛盾论与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强调阴阳平衡、五行生克制化模型的复杂系统,弥补了系统论、矛盾论的不足。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9 07:10
中西医融合分为三个层次:哲学层次、基本理论层次、临床层次。
哲学层次的融合是指:阴阳五行、矛盾论(辩证唯物论)、系统论三者的融合。融合之后成为:太极-系统观,其代表符号是:太极-黄金螺旋图。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22-11-11 10:51
阴阳五行存于自然界,人日用而不知,西洋人不懂阴阳五行,以为是虚无谬论,实际是无知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14 06:28
千秋雪 发表于 2022-11-11 02:51
阴阳五行存于自然界,人日用而不知,西洋人不懂阴阳五行,以为是虚无谬论,实际是无知也。
黑格尔学习过“易经”,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与阴阳学说有没有传承关系,恐怕还要仔细研究。我认为,黑格尔辩证法来源于“易经”。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22-11-14 06:42
当思想(不可证伪)改变你的思想,那就是哲学。
当事实(可证伪)改变你的思想,那就应该是自然科学。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不可证伪与可证伪!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14 06:43
黑格尔:“《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学透《易经》。(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中国哲学”的“易经哲学”部分)。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22-11-14 06:47
阴阳的概念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概念,同时也是包括了自然科学的概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14 06:47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11-13 22:5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之三 融合观》71页
(四)易经与现代科学家
爱因斯坦:“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黑格尔:“《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学透《易经》。(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中国哲学”的“易经哲学”部分)。
瑞士哲学家荣格在为英文版的《易经》撰写的序言中说: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易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协同论创始人哈肯在《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的序言中说:“协同学含有中国基本思维的一些特点。事实上,对自然的整体理解是中国道家哲学的一个核心部分。”
突变理论的创始人托姆在《转折点》一文中说:“在老子的理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突变理论的启蒙论述。我相信今天中国许多喜欢这个学说的科学天才,会了解突变理论是如何证实这些发源于中国的古老学说的。”
自发秩序理论创始人,奥地利社会经济学家哈耶克(1899-1992),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说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他又认为:“道家是其自发秩序理论的经典表述。”
互补理论创始人,丹麦大物理学家玻尔(1885-1962),在被丹麦王室授以勋章时说:“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得道者” “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
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与爱因斯坦并称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双雄”。玻尔在1937年访问中国时发现了道家的太极图,为互补原理找到了哲学上的基础。因为道家的太极图中的阴阳,就是处在对立的统一的关系之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进一步探索更让他震惊万分,他煞费苦心对光到底是什么所作的阐述,老子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即阴阳互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概念的相对性)、“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等互补思想。1947年,玻尔设计了他的哥本哈根学派研究所图徽,其中心是伏羲黄老的“太极图”,同时还加上了“对立即互补”的铭文。1949年,当他被丹麦王室授以勋章时,他说:“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得道者,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而且要求把太极图作为荣誉证书的背景图。
李约瑟自称名誉道家
李约瑟(1900-1995年),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聘任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教授。
李约瑟晚年自称“名誉道家”,他自取译名,李姓源于老子,取字“丹耀”,号“十宿道人”和“胜冗子”,道味十足!李约瑟历经30多年时间,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呕心沥血,从1956年到1983年已出版五卷《中国科学技术史》,该书一出版便闻名于世,1968年在巴黎被第十二届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家联合会授予“乔治•萨顿奖章”。
李约瑟在研究中确定了道家在中国科技史上的主要地位,发现了道家思想的世界意义,他在第二卷和第五卷高度赞扬道家思想,极力宣扬道家的科学民主精神,对道家文化的世界传播意义重大。
普里高津迷上了道家自组织思想
普利高津(1917-2003),比利时化学家、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认为中国的道家“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中具有“自组织”和“自发运动”的思想,这与西方传统结合起来,也许能导致一种面向未来的自然模型。普利高津指出:“耗散结构理论"对自然界的描述非常接近中国道家关于自然界中的自组织与和谐的传统观点。” “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性质。”
普利高津的著作有《从存在到演化》、《从混沌到有序》、《探索复杂性》、《确定性的终结》等,他在著作中喜欢引用老子、庄子的原作,如《老子》的“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为其大,故能成其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天运》中的“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
汤川秀树,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人。
汤川粒子物理学上的“混沌”说的产生,是受到《庄子•应帝王》中关于“混沌”的一则寓言的启发。他说:“最近我又发现了庄子寓言的一种新的魅力。我通过把倏和忽看成某种类似基本粒子的东西而自得其乐。只要他们还在自由地乱窜,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直到他们从南到北相遇于混沌之地,这时就会发生像基本粒子碰撞那样的一个事件。按照这一蕴涵着某种二元论得方式来看,就可以把混沌的无序状态看成把基本粒子包裹起来得时间和空间。在我看来,这样一种诠释是可能的。”
他还说:“更可能的是万物中最基本的东西并没有固定的形式,而且和我们今天所知的任何基本粒子都不相应。”“它可能是有着分化为一切种类基本粒子的可能性,但事实上还未分化的某种东西。用所惯用的话来说,这种东西也许就是一种‘混沌’。正是当我按这样的思路思考问题时,我想起了庄子的寓言。”
李政道,杨振宁等华裔诺贝尔得奖者也多次公开表示,自己的科学思想受《周易》影响很大.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22-11-14 06:49
哲学与科学,就是一块硬币的两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14 06:54
如果黑格尔的辩证法来源于“易经”,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的渊源与阴阳五行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毛泽东思想也就顺理成章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11-14 08:25
黑格尔的最大功绩在于阐述了运动、变化、发展的思想,提出了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并运用于他所研究的各个领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12-5 10:30
象数怎么计算测量?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22-12-5 10:32
现代科技知识的几何函数刘亦之之流是不会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