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370-375条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医小陈
时间:
2022-5-17 21:18
标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370-375条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方十一。[370]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评注:这条“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是因为太阴病下利,引起了太阴并少阴病了,应该用四逆汤治疗。在脉微欲绝时,才是通脉四逆汤证;在下利断时,才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方十二。[371]
白头翁二两 黄柏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评注:这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热利,是少阳阳明合病了;下重,是病人大肠部有下坠的感觉;一般多为细菌性痢疾,可用白头翁汤治疗或加减治疗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十三。四逆汤,用前第五方。[372]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
评注:这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根据“先温其里,乃攻其表”;应该是太阴并少阴病了。“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其实,完全可以合方或再加减治疗。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十四。用前第十二方。[373]
评注:这条仅凭“下利,欲饮水者”;就认为“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明显有问题!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方十五。[374]
大黄四两,酒洗 枳实三枚,炙 厚朴二两,去皮,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二服,初一服,谵语止,若更衣者,停后服,不尔,尽服之。
评注:这条“下利,谵语者”;有多种情况急,但是只有在少阳阳明合病时,才可能有燥屎,而且用大柴胡汤治疗远较小承气汤问题!条文明显歧义。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方十六。[375]
肥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内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再服,一服得吐,止后服。
评注:这条明显是将栀子豉汤证,断章取义!
作者:
无雨叶
时间:
2022-5-17 21:30
炙附子大者一枚?不太明白意思!!?
作者:
中医小陈
时间:
2022-5-17 21:51
无雨叶 发表于 2022-5-17 21:30
炙附子大者一枚?不太明白意思!!?
甘草二两,炙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5-18 07:01
370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提示】
见317条。
371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二两 黄孽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解读】
白头翁汤是治疗热利的著名方剂,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药理研究】
白头翁汤对志贺氏、施氏等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连、秦皮作用最强,全方反较黄连、秦皮为弱;白头翁对阿米巴原虫抑制作用较强,因此在治疗阿米巴痢疾时宜加大白头翁的用量,治疗细菌性痢疾时加大黄连、秦皮的用量,减少白头翁的用量。全方还有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又有抗炎、抗毒、止泻、镇静、镇痛和抑制肠运动等功能,所以能够治疗各种肠道炎症。
373 下利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372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后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74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375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376 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378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379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提示】
以上诸条可参考相应方剂的适应症。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