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针灸学】足少阳胆经 常用腧穴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医小陈
时间:
2021-9-9 23:19
标题:
【针灸学】足少阳胆经 常用腧穴
1.瞳子髎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②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内障、目翳等目疾。
【操作】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上关
【定位】在面部,颧弓上缘中央凹陷中。
【主治】①耳鸣、耳聋、聒耳等耳疾;②齿痛、面痛、口眼歪斜、口噤等面口病证。
【操作】直刺0.3-0.5寸。
3.率谷
【定位】在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小儿急、慢惊风。
【操作】平刺0.5-0.8寸。
4.阳白
【定位】在头部,眉上1寸,瞳孔直上。
【主治】①前头痛;②眼睑下垂,口眼歪斜;③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眼睑瞤动等目疾。
【操作】平刺0.5-0.8寸。
5.头临泣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
【主治】①头痛;②目痛、目眩、流泪、目翳等目疾;③鼻塞,鼻渊;④小儿惊痫。
【操作】平刺0.5-0.8寸。
6.风池
【定位】在颈后区,枕骨趾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证;②感冒、鼻塞、鼻鼽、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③颈项强痛。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进针的角度与深度。
7.肩井
【定位】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主治】①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②难产、乳痈、乳汁不下、乳癖等妇产科及乳房疾患;③瘰疬。
【操作】直刺0.5-0.8寸。内有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8.日月
【定位】在胸部,第7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黄疸、胁肋疼痛等肝胆病证;②呕吐、吞酸、呃逆等肝胆犯胃病证。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脏器。
9.京门
【定位】在上腹部,当地12肋骨游离端的下际。
【主治】①小便不利、水肿等水液代谢失调的病证;②腹胀、肠鸣、腹泻等胃肠病证;③腰痛、肋痛。
【操作】直刺0.5-1寸。
10.环跳
【定位】在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出。
【主治】①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②风疹。
【操作】直刺2-3寸。
11.阳陵泉
【定位】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②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③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1-1.5寸。
12.光明 络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主治】①目痛、夜盲、近视、目花等目疾;②胸乳胀痛;③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0.8寸。
14.悬钟 八会穴之髓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①痴呆、中风等髓海不足疾患;②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0.8寸。
15.丘墟 胆之原穴
【定位】在踝区,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翳等目疾;②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外踝肿痛等痛证;③足内翻,足下垂。
【操作】直刺0.5-0.8寸。
16.足临泣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
【定位】在足背,第4、5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主治】①偏头痛、目赤肿痛、胁肋疼痛、足附疼痛等痛证;②月经不调,乳痈;③瘰疬。
【操作】直刺0.5-0.8寸。
17.地五会
【定位】在足背,第4、5跖骨间,第4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胁痛、足附肿痛等痛证;②耳鸣,耳聋;③乳痈。
【操作】直刺0.3-0.5寸。
18.侠溪 荥穴
【定位】在足背,第4、5趾兼,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惊悸;②头痛、眩晕、颊肿、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③胁肋疼痛、膝股痛、足附肿痛等痛证;④乳痈;⑤热病。
【操作】直刺0.3-0.5寸。
19.足窍阴 井穴
【定位】在足趾,第4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病证;②胸胁痛,足附肿痛。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21-9-25 10:55
因为胆经是双线并行结构,所以很多胆经上的穴位都是双经脉并行的。例如:前后绝骨穴、光明穴、阳白穴、完骨穴等。有的并行穴位具有不同的名称例如:辄筋穴和渊腋穴渊,阳陵泉穴和陵后穴,外丘和阳交穴。这些并行的穴位分属于不同的经脉(胆经前线和胆经后线)治疗不同的疾病。可千万别搞混了啊!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