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第59-61条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医小陈 时间: 2021-9-6 13:19
标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第59-61条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59]
评文:这条没有始发症状,只是“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解释为“亡津液故也”;应该是太阳病桂枝汤证,误认为阳明病就先大下之,不解又复发汗。但“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明显也是医经家的言论,如果是经方家就要随证治之。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60]
评文:这条也没有始发症状,只是“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解释为“以内外俱虚故也”。也是太阳病桂枝汤证,误认为阳明病就先下之,不解又复发汗;导致病人振寒,脉微细,这明显是个阴证了!从41条开始到这儿共20个条文,可能与张仲景无关,应是王叔和搜采而来与即兴所为!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方二十四。[61]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评文:这条“下之后,复发汗”;也是太阳病桂枝汤证,误认为阳明病,先下之不解、又复发汗,导致病人津血骤虚,即使白天也只想卧床休息;但白天气温度较高,人体代谢的热量除了维持体温外还有剩余,需要排出体外;但病人津血虚,不能将剩余的热量发散出去,而是郁滞于体内,导致病人心烦体躁、难以入眠。但是,夜晚气温较低,人体代谢的热量不足或勉强维持体温,没有多余的热量需要发散,所以病人反而可以安然入睡了;于是就出现了“昼日烦躁不得睡眠,夜而安静 ”的现象。 “不呕、不渴 ”,说明胃肠道还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津液损伤也不太严重;“脉沉而微”,是病人外周津血流动量不足的表现;“身无大热 ”,说明病人有微热,是人体热代谢异常所致的虚热,所以有人就赘以“无表证”了;这就是个少阴厥阴合病,用干姜附子汤温通人体津血即可。方中附子一枚生用,干姜一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附子生用有效成分较多,主要是振奋心脏的功能、温通血脉,干姜温中散寒,让病人尽快恢复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即可!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9-7 10:18
58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59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解读】
这两条与49条一样,都是在休克的代偿期,机体的代偿功能还正常(阴阳自和者),只要等待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发挥作用,恢复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血容量状态,病人就会自动痊愈。判断痊愈的标志是,原来小便不利(少)的,现在小便利(多)了;感冒的病人现在也出汗了;原来有的症状现在没有了。在古代没有输液技术,只好等待机体自动恢复,现代有了输液技术不必等待了。
温病最怕伤阴,《伤寒论》中一再强调发汗的副作用,大都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在《伤寒论》中有许多方剂和一整套理论来预防、治疗水电解质紊乱,在以后的章节中将逐一讨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9-7 10:20
60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解读】
“振寒”是振栗恶寒的意思,比寒战轻,因为下之后,机体已经处于失盐失水状态,再经发汗,机体可能进入低血容量状态,其标志是脉微细,低血容量状态本身就能引起恶寒,再经发汗,体温急剧下降,可能出现轻度的寒战。这是休克代偿期的表现。
61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一两 附子生用,去皮,切八片,一枚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服一升。
【解读】
下之后,复发汗,这是休克代偿期表现的另外一种情况,当机体处于低血容量状态时,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发挥作用,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和大量儿茶酚胺释放,由于机体在白天交感神经兴奋,晚上副交感神经兴奋,所以在休克代偿期机体在白天交感神经就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出现“昼日烦躁不得眠”;到了晚上由于副交感神经兴奋,抵消了交感神经兴奋状态,所以“夜而安静”。“脉沉微”是低血容量状态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病人不呕,不渴,无表证,身无大热,应当用干姜附子汤。附子具有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抵消了白天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状态,干姜附子合用具有抗休克的作用(详见四逆汤),与本证的病理状态相吻合。30条“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的道理与本条病机相同。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