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温热论.申景旺评》第20、21条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医小陈
时间:
2021-8-11 20:53
标题:
《温热论.申景旺评》第20、21条
(20)又不拘何色,舌上生芒刺者,皆是上焦热极也,当用青布拭冷薄荷水揩之,即去者轻,旋即生者险矣。
评文:舌上生芒刺者,这是邪热郁于血分所致;应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对应的处方辛凉散热、清热凉血进行治疗。“用青布拭冷薄荷水揩之”,只是个治标法;而“旋即生者”,说明邪热较盛。
(21)舌苔不燥,自觉闷极者,属脾湿盛也。或有伤痕血迹者,必问曾经搔挖否?不可以有血便为枯证,仍从湿治可也。再有神情清爽,舌胀大不能出口者,此脾湿胃热,郁极化风而毒延口也。用大黄磨入当用剂内,则舌胀自消矣。
评文:“舌苔不燥,自觉闷极者,属脾湿盛也”;其实与脾湿没有关系。这有两种可能:一是三阳合病,表气不通,外散邪热即可;一是少阳阳明合病,湿热郁滞于胃肠之中,可外散邪热、内下积滞。“或有伤痕血迹者,必问曾经搔挖否?不可以有血便为枯证,仍从湿治可也”;这是湿热郁于体表,病人搔挖出现了伤痕血迹,只要正确发汗即可;单从湿治疗,明显不当。“再有神情清爽,舌胀大不能出口者,此脾湿胃热,郁极化风而毒延口也”;这也是少阳阳明合病了,应辛凉散热、滋阴凉血;单“用大黄磨入当用剂内”,如果大便硬或不爽时亦可加入方中!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12 07:05
湿温,以脾胃为中心,以脾胃症状为主,伤寒阳明病也出现脾胃症状,这些相类似的临床表现,正是温病与伤寒需要鉴别、区分的,因为治疗方法完全不同。舌象是一个重要的鉴别点。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12 07:40
伤寒阳明病舌象:白虎加人参汤,苔多黄而干;调味承气汤,舌苔黄燥;小承气汤,舌苔黄厚干燥;大承气汤,舌苔老黄甚或焦躁起刺。
湿温:舌苔腻,黏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12 07:42
只有把湿温与伤寒阳明病鉴别开来,治疗方剂才能正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12 07:55
【白苔】
(21) 舌苔不燥,自觉闷极者,属脾湿盛也。或有伤痕血迹者,必问曾经搔挖否?不可以有血便为枯证,仍从湿治可也。再有神情清爽,舌胀大不能出口者,此脾湿胃热,郁极化风而毒延口也。用大黄磨入当用剂内,则舌胀自消矣。在“白苔”项下。
(20)又不拘何色,舌上生芒刺者,皆是上焦热极也,当用青布拭冷薄荷水揩之,即去者轻,旋即生者险矣。在 “芒刺”项下。
============================
申先生,你把互不相干的条文拉扯到一起,有意误导读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8-12 08:01
请读者注意,申先生自己编的条文号码,与温热论的原文出入甚大!误导读者。看文章要结合上下文,秩序、排列顺序乱了,就不能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