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齐鲁医派”淄博司氏中医流派家藏古籍及个人诊疗经验介绍之咳嗽病 [打印本页]

作者: 极度深蓝    时间: 2021-6-22 17:33
标题: “齐鲁医派”淄博司氏中医流派家藏古籍及个人诊疗经验介绍之咳嗽病
气上呛 咳嗽生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不独肺也。然肺为气之市,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

个人经验:咳嗽一证,临床多见,但是有颇有不同,证见繁杂,治疗起来反而颇有挑战性,但总的来看还是气机不畅,气机上逆所致,这也就是咳嗽病的大的原则。

肺最重 胃非轻 《内经》虽分五脏诸咳,但是胃的因素举足轻重,盖胃中水谷之气,不能如雾上蒸于肺,只是留积于胃中,随热气而化为痰,随寒气而化为饮。胃中既为痰饮所滞,则输肺之气亦必不清,而为诸咳之患矣。

个人经验:内经记载虽分五脏之咳,但是胃(气)的因素举足轻重,多数书籍论述为胃不能升清转而化为痰饮致病,个人认为不完全,胃气以降为顺,咳嗽时胃气不得降而被肝气所挟,上冲犯肺而致病,个人在临床上见咳甚则呕病症多用枇杷叶、旋覆花等清降之品;用天麻、钩藤之属平肝气而咳嗽可平;姜半夏、生姜化痰和胃而痰饮可退。

肺如钟 撞则鸣 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肺体属金,譬若钟然,一外一内,皆所以撞之使鸣也。

个人经验:患有肺气雍塞、肺气不宣之证多用泻白散加减,而且不仅用于风寒束肺之表证,亦可用于肺癌、慢阻肺等应证患者。

风寒入 外撞鸣 经云∶微寒微咳。可见咳嗽多因于风寒也。风从皮毛而入于肺,寒从背俞而入于肺,皆主乎外也。后注虽言热、言湿、言燥,令不自行,亦必假风寒以为之帅也。

个人经验:风寒咳嗽临床常见,宜宣散解表为主,需要注意的是中病即止,不可过于宣散,及时调理脾胃而善后。

痨损积 内撞鸣 痨伤、咳嗽,主乎内也。二者不治,至于咳嗽失音,是金破不鸣矣。

个人经验:咳嗽也可由内伤而起,如久咳伤肺(咳嗽一个月以上者,难治),小儿伤食咳嗽(现在倒是常见),久病入络之咳嗽(老人慢阻肺)等等,需要辩证施治,个人多用金水六君煎,补肺丸,归芍地黄汤等平衡各脏腑功能为切入点,多采用膏方等做好长期服药准备。


谁治外 六安行 六安煎虽无深义,却亦平稳。

个人经验:六安煎个人常用,止嗽散亦常用,外感风寒根据适应症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桂枝二麻黄一汤等均可用之。

谁治内 虚痨程 宜于《虚痨门》择其对症之方。审是房痨伤精,则补精;审是思郁伤脾,则养神。

个人经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宜细细辩证,回想临证中膀胱咳不在少数,用缩泉丸合并应证药物多可收效于晨暮之间也;心咳一证用归脾汤月余收效;肾咳用六味右归而境全功等等。

挟水气 小龙平 柯韵伯治咳嗽,不论冬夏,不拘浅深,但是寒嗽,俱用小青龙汤多效。方中驱风散寒,解肌逐水,利肺暖肾,除痰定喘,攘外安内,各尽其妙。盖以肺家沉寒痼冷,非麻黄大将不能捣其巢穴,群药安能奏效哉。

个人经验:凡述有清稀泡沫痰者,基本均可放胆用之,但是用量要把握好,中病即止,万不可过于宣散,切记切记!

兼郁火 小柴清 寒热往来咳嗽者,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治之。

个人经验:首先要抓住“郁火”主证,治疗外邪郁于少阳,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化火伤肺,肺气失宣。治宜宣畅气机,解郁散火,可与小柴胡汤。



姜细味 一齐烹 《金匮》治痰饮咳嗽,不外小青龙汤加减。方中诸味,皆可去取,唯细辛、干姜、五味不肯轻去。即面热如醉,加大黄以清胃热,及加石膏、杏仁之类,总不去此三味,学人不可不深思其故也。徐忠可《金匮辨注》有论。

个人经验:中医治病重在理法,治痰饮咳嗽,不外小青龙之理法,姜细味则为理法之骨。

引用方药中先生在《医学三字经浅说》中对此句的解析清晰易懂,特摘选分享如下:任何疾病影响到肺,都可以发生咳嗽,所以《伤寒论》所描述各种疾病中,许多兼证都提到了“咳”。由于咳嗽只是一个症状,所以在治疗上,原则是治疗疾病的本身,原发病好转,则咳嗽也自然随之好转。至于咳嗽的对症处理,原则上不外二者。所以在对咳嗽症状作对症处理时,张仲景总是以干姜、细辛、五味子合用,或以五味子与干姜合用,其目的即在于此。

长沙法 细而精 《金匮》痰饮咳嗽治法,宜熟读之。

   《金匮要略》列痰饮咳嗽于专篇,把咳嗽列于痰饮之后,因为咳嗽发生的原因,多系痰液的刺激所引起。不过痰的产生,原因很多,急慢性炎症都可以生痰。痰的本身只是炎症的结果,而并不一定是炎症的原因。因此祛痰镇咳,亦只能认为是治标而不是治本,是对症治疗而不是病因治疗。

图片

       个人医案:

        案一:

      患者于6天前因“感寒”出现发热,汗出,甚则动则汗出,后出现咳嗽、咳痰,咳吐黄痰,后逐渐转为白色粘痰,晨起为著,晨起咳嗽,呈阵咳,咳甚则呕,二便可,纳眠可,口淡无味,口苦。

【切诊】脉象滑细,舌暗苔白腻微罩黄苔。

【治疗】中药处方:

荆芥穗   9g     陈皮     10g    桔梗     5g     白前     10g

百部     10g    紫苑     10g    黄芩     5g     炒枳实   9g

姜半夏   12g    胆南星   10g    杏仁     10g    茯苓     15g

竹茹     10g    炙甘草   6g     前胡     10g    地龙     30g

藿香     12g    紫苏叶(后下)15g    苍朮     10g    厚朴     12g

瓜蒌     12克   焦三仙各 10g

配7付 每日一剂 水煎服 每日两次

        二诊:

前证减轻,汗出减轻,仅余晨起略咳、咳少量黄色粘痰,二便可,纳眠可,略口苦。

【切诊】脉象滑细,舌暗苔白腻

【治疗】中药处方:

陈皮     10g    桔梗     5g     白前     10g    百部     10g

紫苑     10g    黄芩     5g     姜半夏   12g    胆南星   10g

杏仁     10g    茯苓     15g    竹茹     10g    炙甘草   6g

前胡     10g    地龙     30g    紫苏叶(后下)15g    厚朴     12g

瓜蒌     12克   焦三仙各 10g    苍朮     10g    桑白皮   12g

地骨皮   10g

配7付 每日一剂 水煎服 每日两次

【按语】患者因外感而起,汗出而痰多,晨起咳甚,阵咳而咳甚则呕,重用地龙化痰清络,化痰而通利肺络而收功。

    案二:患者久咳,日间咳嗽,咳甚则溺,咽痒而咳,大便正常,纳眠可。

【切诊】脉象滑细,舌暗苔薄腻。

【治疗】中药处方:

荆芥穗   6g     陈皮     10g    桔梗     5g     白前     10g

百部     6g     紫苑     12g    杏仁     9g     制桑白皮 12g

地骨皮   12g    白芥子   10g    葶苈子   9g     炒苏子   10g

炒莱菔子 12g    炒枳实   9g     厚朴     12g    地龙     15g

防风     6g     海浮石(先煎)15g    浙贝     12g    焦三仙各 10g

炙枇杷叶 15g    炙甘草   5g

配7付 每日一剂 水煎服 每日两次

【按语】患者咳嗽20余天,咳甚则溺,咽痒有风邪不除,治以止嗽散和三子养亲汤以及化痰理气之品,平胃气以平上呛之气,则咳嗽可平,症状解除而愈。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2 18:11
《金匮要略》列痰饮咳嗽于专篇,把咳嗽列于痰饮之后,因为咳嗽发生的原因,多系痰液的刺激所引起。不过痰的产生,原因很多,急慢性炎症都可以生痰。痰的本身只是炎症的结果,而并不一定是炎症的原因。因此祛痰镇咳,亦只能认为是治标而不是治本,是对症治疗而不是病因治疗。

中药治的咳嗽症状是很重要的一个病因。
而中药治的痰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病因。
中药治的痰不只是有形的痰。
中药治的咳嗽症状与中药治的痰症状在人体中都有相应结构变化,物质变化及成为病因部分。
中药治的咳嗽痰症状可以成为炎症的原因。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2 18:18
患者于6天前因“感寒”出现发热,汗出,甚则动则汗出,后出现咳嗽、咳痰,咳吐黄痰,后逐渐转为白色粘痰,晨起为著,晨起咳嗽,呈阵咳,咳甚则呕,二便可,纳眠可,口淡无味,口苦。

【切诊】脉象滑细,舌暗苔白腻微罩黄苔。

肺脉细咳嗽是虚咳症状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2 19:33
止嗽散
方中桔梗苦辛微温,能宣通肺气,泻火散寒,治痰壅喘促,鼻塞咽痛。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散风湿,清头目,利咽喉,善治伤风头痛咳嗽。紫菀辛温润肺,苦温下气,补虚调中,消痰止渴,治寒热结气,咳逆上气。百部甘苦微温,能润肺,治肺热咳呛。白前辛甘微寒,长于下痰止嗽,治肺气盛实之咳嗽。陈皮调中快膈,导滞消痰。甘草炒用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
作者: 极度深蓝    时间: 2021-6-22 21:52
武极 发表于 2021-6-22 10:11
《金匮要略》列痰饮咳嗽于专篇,把咳嗽列于痰饮之后,因为咳嗽发生的原因,多系痰液的刺激所引起。不过痰的 ...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范畴“痰饮”与“痰液刺激”之痰液不同,“急慢性炎症都可以生痰”之痰以及“痰的本身只是炎症的结果”之痰的含义与中医学范畴“痰饮”不同,请注意区别。另祛痰镇咳也是西医治疗方法,并不排除可以使用包括氨溴索、右美沙芬、氯化铵等祛痰镇咳药的同时,使用中医辨证来治疗咳嗽病,病案为个人自有医案,抛砖引玉,还请斧正!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3 12:43
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主要抑制延脑的咳嗽中枢而发挥作用。
本品为吗啡类左吗喃甲基醚的右旋异构体,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中枢性镇咳作用。其镇咳强度与可待因相等或略强。无镇痛作用,长期应用未见耐受性和成瘾性。治疗剂量不抑制呼吸。口服吸收好,15~30分钟起效,作用可维持3~6小时,血浆中原型药物浓度很低。
其主要活性代谢产物3-甲氧吗啡烷在血浆中浓度高,t1/2为5小时。主要用于干咳,适用于感冒、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咽喉炎、肺结核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时的咳嗽。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3 12:44
氨溴索,为溴己新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为黏液溶解药,可用于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手术后的咳嗽困难等。注射给药可用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本品高剂量(每次250~500mg,一日2次)有降低血浆尿酸浓度和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痛风。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3 12:56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6-23 12:59 编辑

另祛痰镇咳也是西医治疗方法,并不排除可以使用包括氨溴索、右美沙芬、氯化铵等祛痰镇咳药的同时,使用中医辨证来治疗咳嗽病,病案为个人自有医案,抛砖引玉,还请斧正!

如果痰咳不是中药治的症状而是炎症的结果。
炎症产生的原因就一定与其它中药症状相关,如脾虚肾虚或心热等中药症状就是炎症的原因。
用中药治愈了这些脾虚肾虚或心热等中药症状炎症也就应被治愈了。
当然痰咳也就被治愈了。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3 14:09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6-23 14:14 编辑

并不排除可以使用包括氨溴索、右美沙芬、氯化铵等祛痰镇咳药的同时,使用中医辨证来治疗咳嗽病,

中药中有没有氨溴索、右美沙芬这些现代药的药理成分不太清 楚。
可能有可能没有。
但是中药中应一定有能恢复痰咳症状结构的现代药理不清楚的化学分子。
而中药有能恢复痰咳症状结构这一部分成分化学分子的应用治痰咳症状,就一定是要辨证的。



作者: 极度深蓝    时间: 2021-6-24 09:04
个人观点是在中言中,在西言西,中医和西医只是两种不同的医学工具而已,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适宜在各自不同的理论基础环境中各自论述,因为理论体系不同,宜相互协作而不宜在理论层面上融合甚至是混合。(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4 13:12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6-24 13:18 编辑

不如说现代药中药治疗同一症状的药理不同,现代药中药药物作用结合人体分子不同。
现代药中药药物效果不同。
现代药有效与中药治愈不同。

在同一疾病反应中,中药也还是只在症状方面有直接的结合治疗作用,但是却能治愈疾病。
现代药药物是在疾病产生的信号方面的作用,现代药一般不能治愈疾病。
说明中药与现代药有不同的药理学理论。
但是关于中药相关的药理学病理反应,当今科学病理学并没有丝毫的研究发现。
当然古代更不可能有中药相关的药理学病理反应科学的研究发现,及科学的病理学药理学理论建立。
古代有的只是简单治症状经验及治症状简单猜测假说。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4 17:13
如果痰咳症状没有相应人体结构变化,治痰咳中药中也没有现代药的氨溴索、右美沙芬的成分 。
用治痰咳中药治痰咳症状就是盲目用药。
很多用中药的人就是不知中药药理药性的盲目用药。
作者: 极度深蓝    时间: 2021-6-25 15:00
是的,中药和西药的区别是在哪一种基础理论指导下的使用,阿司匹林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就是中药,青蒿素按照西医理论的药理来使用当然就是西药,与谁发明的无关,与是什么药物也无关。所以说现代中医丢失的是中医基础理论,而不是中药上了化肥,也不是中药药力不如从前了,丢失的是中医的灵魂...(中国文化称之为“神”)。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5 15:38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6-25 15:42 编辑

阿司匹林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就是中药,

很多人都这样说阿司匹林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就是中药。
但却并未说明阿司匹林是有何种中药药性。
阿司匹林当做中药用。
阿司匹林是能解表能清热还是能化湿痰能补虚。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5 15:48
青蒿素按照西医理论的药理来使用当然就是西药,与谁发明的无关,与是什么药物也无关。

中药一定要以中药技术经验指导才能应用。
如果以现代药理用中药肯定无效。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5 15:54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6-25 16:08 编辑
武极 发表于 2021-6-25 15:48
青蒿素按照西医理论的药理来使用当然就是西药,与谁发明的无关,与是什么药物也无关。

中药一定要以中药 ...

就像种棉花有种棉花技术,种白菜有种白菜技术。
技术是为物质应用服务发明的。

作者: 极度深蓝    时间: 2021-6-26 07:37
大家只是拿“阿司匹林”来说这个事,而不是来汇报阿司匹林按中医理论来研究的结果,这个是要有区别的,最早的来源是张锡纯的阿司匹林石膏汤,也有一些关于西药中用的理论探讨,目前为止对于西药中医理论研究还停留在张锡纯时期,甚于低于张氏。
作者: 极度深蓝    时间: 2021-6-26 07:39
武极 发表于 2021-6-25 07:54
就像种棉花有种棉花技术,种白菜有种白菜技术。
技术是为物质应用服务发明的。

您的观点犀利,确实是这样,关键是现在的时人们是拿养猪的技术种大白菜,反而觉得是大白菜不靠谱,你说这事闹的?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6 16:31
关键是现在的时人们是拿养猪的技术种大白菜,反而觉得是大白菜不靠谱,



主要还是没有研究清楚白菜是什么,以为白菜与猪是相同的。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6 16:35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6-26 16:36 编辑

以为中药药理现代药药理是相同的。
实际中药药理现代药药理相差太远。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6 16:41
阿司匹林石膏汤是张锡纯自拟方方名。
张锡纯是中西汇通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30卷。本方见于是书。张氏称“石膏之性,又最宜与西药阿司匹林并用。盖石膏清热之力虽大,而发表之力稍轻。阿司匹林味酸性凉,最善达表,使内郁之热由表解散,与石膏相助为理,实有相得益彰之妙”。张氏用本方治疗外感邪热入阳明胃府,证见头痛苔白者;斑疹之毒,郁而未发,其人表里俱热,大便不滑泻者等。
阿司匹林石膏汤反映了中西汇通派并用中西药物的思路和实践。


如果阿司匹林确有解表中药药性,中药有很多解表药何必用阿司匹林。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6 16:49
如果化学合成药物或现代药学能合成有中药药性药理的药物,将是人类医学的重要进步,是里程碑划时代的人类医学进步。
作者: 极度深蓝    时间: 2021-6-26 23:04
本人试过布洛芬,用正常用量的1/4加生石膏,即有退热之功又无过汗之弊,可供参考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7 12:22
布洛芬(Ibuprofen)为解热镇痛类,非甾体抗炎药。本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镇痛、抗炎作用;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解热作用。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7 13:13
即有退热之功又无过汗之弊



人有汗是降体温的,而体温增加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布洛芬就是拮抗性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增加反应。

体温降正常当然就没有汗。

中药清热与人体的体温热并不是相同的热。
作者: 极度深蓝    时间: 2021-6-27 20:36
但是阿司匹林石膏汤用的是阿司匹林发汗的作用,我用布洛芬亦然,在这里是说明按照中医的发汗作用而达到解表退热的作用,在这个时候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就是中药而不是西药了;“布洛芬就是拮抗性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增加反应”这是西药的用法还是西药,并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7 22:15
布洛芬就是拮抗性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增加反应



这是布洛芬的固定不变的药理作用。

布洛芬拮抗性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增加反应,目地不是发汗。

正相反应人体有汗,是因为人体温度增加,汗可以散热。

而用布洛芬将体温降下来,人体不热,当然也就不发汗了。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7 22:43
实际中药解表治感冒并不是以发汗有治疗作用。

人感冒体温增加发热与表的结构变化有关。

中药解表是恢复表结构降体温或将体温调节中枢下调恢复正常。

在这方面中药解表与布洛芬是相同的作用。

但是现代药布洛芬是拮抗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信号结合增加作用。

而中药是消除因产生物质扩散对体温调节中枢信号增加作用。

中药解表与布洛芬都能恢复体温正常,中药解表与布洛芬都能恢复体温调节中枢正常,但实际药理相当不同。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8 02:25
阿司匹林〔Aspirin,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名乙酰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溶于乙醚、氯仿,水溶液呈酸性。本品为水杨酸的衍生物,经近百年的临床应用,证明对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酸痛及痛经效果较好,亦用于感冒、流感等发热疾病的退热,治疗风湿痛等。
作者: 极度深蓝    时间: 2021-6-28 09:46
武极 发表于 2021-6-27 14:43
实际中药解表治感冒并不是以发汗有治疗作用。

人感冒体温增加发热与表的结构变化有关。

这就跑题了吧?中医治疗发热病,无外乎就是外感或者内伤,使用的是中医理论基础,发汗是中医范畴的“汗”法,而使用阿司匹林或者布洛芬用的也是这两个西药的“发汗”作用,至于控制出汗的量也是根据桂枝汤项下之“遍身漐漐(zhezhe)微似汗者益佳,汗出如水流离者必不愈”来控制发汗,此为中医之发汗之法也。在这里不宜与西医药理或西医理论相混淆,这也是我主张中西医协作而不是结合的论点之一。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8 11:20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6-28 12:00 编辑

而使用阿司匹林或者布洛芬用的也是这两个西药的“发汗”作用,

张锡纯以为阿司匹林是解表。
你说阿司匹林布洛芬是“发汗”。
但实际这2个药理中都没有解表“发汗”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8 12:05
张锡纯以为阿司匹林是解表。
你说阿司匹林布洛芬是“发汗”。

阿司匹林解表,阿司匹林布洛芬是“发汗”,不知根据是什么,有什么实验能证明。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8 12:24
阿司匹林解表只是张锡纯以为的。

并没有其它中药相关实验可证明,阿司匹林也是解表药。

用中药的也没有以阿司匹林为解表药应用。

中药常用药中,解表药中也没有加入阿司匹林。

就只能说明阿司匹林解表只是张锡纯个人认识。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8 14:39
阿司匹林石膏汤是张锡纯自拟方方名。

只能说这种混合药方药性不明药理不明。
作者: 极度深蓝    时间: 2021-6-29 06:40
本帖最后由 极度深蓝 于 2021-6-28 22:41 编辑
武极 发表于 2021-6-28 04:24
阿司匹林解表只是张锡纯以为的。

并没有其它中药相关实验可证明,阿司匹林也是解表药。

是的没有相关西医临床的证明和药理研究证据,您要表达的含义是可以理解为:没有经过西医验证,就不能在中医临床上使用吗?
作者: 极度深蓝    时间: 2021-6-29 06:40
武极 发表于 2021-6-28 06:39
阿司匹林石膏汤是张锡纯自拟方方名。

只能说这种混合药方药性不明药理不明。

您说的对!
作者: 极度深蓝    时间: 2021-6-29 06:44
武极 发表于 2021-6-28 04:05
张锡纯以为阿司匹林是解表。
你说阿司匹林布洛芬是“发汗”。

但是事实是用了阿司匹林或布洛芬都会出现“出汗”这种现象,是不存在吗?请帮忙解答一下,谢谢!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9 18:23
是的没有相关西医临床的证明和药理研究证据,您要表达的含义是可以理解为:没有经过西医验证,就不能在中医临床上使用吗?

现有中药应都有相应的中药药性实验。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9 18:27
但是事实是用了阿司匹林或布洛芬都会出现“出汗”这种现象,是不存在吗?

不用布洛芬就不“出汗”吗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9 18:30
阿司匹林味酸性凉,最善达表,使内郁之热由表解散,

由表解散就是“出汗”??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9 18:33
阿司匹林或布洛芬中药药性什么是?阿司匹林或布洛芬中药药性是解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中药药性是出汗?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9 18:35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6-29 19:12 编辑

中药解表就是出汗?中药出汗就是解表?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9 19:14
中药解表就是出汗?中药出汗就是解表?
喝热水也出汗热水是不是解表药?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9 19:19
极度深蓝 发表于 2021-6-25 15:00
是的,中药和西药的区别是在哪一种基础理论指导下的使用,阿司匹林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就是中药,青蒿素按 ...

阿司匹林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就是中药



中药技术是不能指导阿司匹林现代药的应用。

中药技术药性中并没有关于的阿司匹林现代药药理药性的说明。

中药技术也根本不可能改变阿司匹林现代药药理药性的性质。

当然阿司匹林现代药也不可能当成中药用。

阿司匹林现代药中并无中药的药性药理。

如果现代药中有中药的药性药理的药物成分,用现代药治病中应能治愈一些中药症状。

但是用现代药治病中并没有发现,现代药有这种治愈一些中药症状药理作用实现。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6-29 19:21
是的,中药和西药的区别是在哪一种基础理论指导下的使用,阿司匹林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就是中药,青蒿素按照西医理论的药理来使用当然就是西药,与谁发明的无关,与是什么药物也无关。



药物的应用当然首先与药物的组成药理药性有关。

不同药理药性的药物应用技术不同。
作者: 极度深蓝    时间: 2021-6-29 19:46
好吧,您说的对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