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这些论述是中药应用经验还是理论或假说或只是简单猜测 [打印本页]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3-13 12:49
标题: 这些论述是中药应用经验还是理论或假说或只是简单猜测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3-13 12:52 编辑

阳虚水泛病证名。水液正常代谢,依赖阳气温运气化。如脾阳不足,则运化水湿功能 失职;如肾阳不足,则蒸腾气化功能减退,导致水液运行障碍,蓄积体内,泛滥于脏腑与躯体之间成为水肿、痰饮等证。《医宗必读》:“水虽制于脾,实则统于肾,肾本水脏,而元阳寓焉。命门火衰,既不能自制阴寒,又不能温养脾土,则阴不以阳而精化为水,故水肿之证多属火衰也。”常见于慢性肾炎、肾变性、心性水肿等。治宜通阳利水或温肾行水。方中熟附子辛热,归心、肾、脾经,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用于阳虚证。党参味甘性平,归肺、脾经,可补中益气,用于气虚证。两者配伍,具有温补心脾肾阳之功,兼可益气。葶苈子辛苦性寒,可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苦葶苈多用于标实证,“肺之水气满急,非此不能除”,泻水既可从大便而去,又能制约附子等药的热性,使之温而不过,以“和”为原则。苏子辛温,归大肠经,可止咳平喘,为三子养亲汤之主药,有化痰保肺固本之效。两者配伍可起降气化痰平喘、行肺内水饮之效。车前子健脾固肾,具有泻水从小便而去的作用。丹参活血化瘀,用以治疗血瘀证候。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3-13 12:49
这些论述是中药应用经验还是理论或假说或只是简单猜测。
一定会有不少人认为以为这就是中药应用技术理论或假说了,因确实用这些中药时会有治愈症状或相关疾病的
实例。
不少人就以为是中药理论的作用。
但是实际分析却可以知道这根本算不上是科学生理病理药理理论或理论假说,只能算作中药古代假说或准确说只是简单猜测,或只是一种经验基础上的简单猜测。

水液正常代谢,依赖阳气温运气化
------------------------------------------
这是关于组织液生理的其及原始的说明解释。
如脾阳不足,则运化水湿功能 失职;
----------------------
这又是关于组织液过多的产生水肿的病理性说明。
首先分析古代关于组织液生理说明。
关于组织液及原尿生成及关系生理学已经有相当清楚的科学研究发现。
组织液及原尿生成从开始的信号系统物质如醛固酮等的作用到相关组织细胞的作用,有很清楚的研究发现。
并不是古代以为的水在人体中能化气等。
组织液及原尿生成也没有阳气作用。
然后是病理方面古代猜测。
就是肾阳脾阳的作用不足形成水肿。
实际就是古代归纳组织液生理反应和病理反应都与肾阳脾阳相关。
但是中药应用中的脾阳虚或及肾阳虚实际是一些症状或功能弱化反应。
脾阳虚是消化功能方面的,肾阳虚是人体产热生理减弱怕冷是主要症状表现。
但是以生理学研究不论是人体消化或人体产热生理反应与组液生理是没有直接联系,或不能证明这类直接生理联系的存在。
显见古代这种肾阳人体产热脾阳消化功能生理组织液及原尿生成有直接联系作用假说或猜测是没有价值,也一定不会被生理学接受肯定的。
然后是这种肾阳人体产热脾阳消化功能病理方面论述有无道理。
就是水肿与阳虚有无联系。
对于现有病理学也同样不认为水肿与阳虚存在联系。
但是以中药治疗阳虚的药物确实可以治疗一定比率的水肿病。
或这种以中药治疗阳虚的药物治疗水肿病病理实验现像是在中药应用存在,且仅仅是在应用中药才有的实验现像。
正因为这种实际存的中药病理实验现像才有了古代中国人对于中药病理实验的逻辑分析及假说建立。
但是这种古代中国人对于中药病理实验的逻辑分析及假说建立,只是基于简单的人体病理表现及对于人体生理病理基本不清楚没有科学研究发现条件下做的分析,完全不能与真正的科学假说相提并论,完全不能与生理病理科学假说相提并论,不能与生理病理科学理论相提并论。
对于中药病理实验方面古代猜测可也不是毫无价值没有根据的妄测。
就是以中药治疗阳虚的药物治疗水肿病病理实验现像,确实说明阳虚症状与水肿之间一定是有联系,但是这种关系发现本质还是经验性的,完全没有形成变成真正的科学理论或假 说。
而这种以中药治疗阳虚的药物治疗水肿病病理实验经验的发现,却又实际超过病理学的实验经验,因为病理学关于水肿与阳虚之间的联系并没有相关实验发现,也更不可能建立相关病理反应理论假说。
且在治疗方面病理学药物也不能与中药的效果相比。
中药应用只有超前的简单经验技术并无超前的科学理论技术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3-14 21:41
实际在用中药治病或治阳虚水肿时并不用知道这些古代的并不是科学的简单猜测或假说,只要知道水肿与阳虚是有联系的,一方面用中药治水肿同时也要用治阳虚的药才能治愈阳虚水肿,就能治好阳虚水肿病。
阳虚水泛这些古代的并不是科学的简单猜测假说有无及正确与否,并不重要无关紧要,不会在治阳虚水肿中有实际指导作用。
古代各种简单技术,用中药简单技术治疗各种症状疾病,其实都是这种道理,古代各种简单技术没有相应理论假说也能应用,中药简单技术,没有理论假说也能治病。
就像为什么冷了多穿衣,饿了吃饭等经验作用一样,根本不用什么理论指导,当然这些经验实验其实也一定有相应科学原理存在。
真正实际有用的方法是知道阳虚水肿的症状相应脉像及舌像和清楚应用的中药,就能治阳虚水肿病没有古代阳虚水肿理论假说也能治病。
但是如果不知道阳虚水肿的症状相应脉像及舌像和清楚应用的中药,就不能正确用中药治阳虚水肿病,古代阳虚水肿假说理论根本无用。
一些中医以为是中药理论的作用治病,其实是主要是中药方法技术的作用,就是这些脉像及舌像简单技术应用和用的中药正确与否。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3-16 14:20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667&p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3-17 19:36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3-17 19:40 编辑

茯苓是中药治水肿的药物现代中药研究认为其中分子组成结构与醛固酮拮抗药类同,也是一种治水肿的拮药物。
但是如果中药茯苓真是这种醛固酮拮抗药理,单用中药茯苓也应对水肿有治疗作用,而不必同时用温阳的中药药物。
如果单用中药茯苓也应对水肿有治疗作用,果真是这样古代水肿阳虚有关的经验假说是如何而来的。
或者这种关系是如何总结发现的就很难说明了。
就像现代病理研究因为用醛固酮拮抗药能治疗水肿就不会将阳虚与相联系分析建立科学理论或相关假说
古代一定有水肿同时有阳虚症状只用中药茯水肿没有用温阳药水肿没有效果的病例用中药茯水肿又同时用温阳药且用温阳药后水肿治疗有效治愈的病例古代了这种阳虚水肿联系的认识及假说猜测。
实际现代也确实有阳虚症状水肿用茯没有加温阳药水肿治疗无效的中药实验。
为什么用醛固酮拮抗药疗水肿可以不用温阳药也有能有效而用中药茯水肿不用温阳药水肿就没有效果。
中药疗水肿显示了阳虚与水肿的联系。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3-19 00:43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3-19 00:48 编辑

根据有病理学药理学应用,已知水肿与醛固酮合成增多有关,但是醛固酮非生理性合成增加的原因病理学药理学并不清楚,却可以肯定是在醛固酮合成反前一级有某种人体化学物质与醛固酮合成受体部分结合,从而非生理性增加了醛固酮的合成,形成组织液的信号物质醛固酮合成增多,加强了原尿的回收,及组织液的增多形成水肿。
又根据中药治水肿的实验中有温阳的药物可以假定猜测这种能增加,与醛固酮合成前一级信号物质来源,应与中药阳虚反中的生理系中的化学物质扩散有关。
在阳虚这种功能反应中不仅只是人体产热功能减弱了,还有人体化学物质在产热功能减弱的过程中从产热系统向人体其它生理系扩散,其中在醛固酮的信号受体反应中,从人体产热系统扩散来的物质形成病理信号,病理信号结合于醛固酮合成受体,病理性加强了醛固酮的合成反应,加强了原尿的回收,及组织液的增多形成水肿。
这种根据中药温阳药治水肿产生的,又根据现代病理学醛固酮药治水肿的分析产生的物质扩散假设,可以较为合理的说明水肿病产生的根源及中药治水肿为何还要同时用治阳虚的药物才有能治疗水肿作用的中药药理。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4-3 14:35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除。
组成
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
用量
猪苓(去皮)、茯苓、白术各9g,泽泻15g,桂枝(去皮)6g。
用法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l0g;汤剂,水煎服,多饮热水,取微汗,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方义
本方主治病症虽多,但其病机均为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在《伤寒论》中原治蓄水证,乃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太阳表邪未解,故头痛微热;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水蓄不化,郁遏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欲饮水;其人本有水蓄下焦,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致水入即吐,故此又称“水逆证";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为水肿;水湿之邪,下注大肠,则为泄泻;水湿稽留肠胃,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则为霍乱吐泻;水饮停于下焦,水气内动,则脐下动悸;水饮上犯,阻遏清阳,则吐涎沫而头眩;水饮凌肺,肺气不利,则短气而咳。治宜利水渗湿为主,兼以温阳化气之法。方中重用泽泻为君,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白术、茯苓相须,佐以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故方中又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伤寒论》示人服后当饮暖水,以助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
配伍特点
诸药相伍,甘淡渗利为主,佐以温阳化气,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
运用
本方为利水化气之剂。临床应用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可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4-3 14:37
水蓄不化,郁遏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欲饮水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4-3 14:39
72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3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4-3 14:40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4-3 14:42 编辑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除。
组成
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
用量
猪苓(去皮)、茯苓、白术各9g,泽泻15g,桂枝(去皮)6g。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4-3 14:41
茯苓甘草汤
【方名】茯苓甘草汤(利湿之剂,水饮悸厥《仲景》)
【组成】茯苓、桂枝二两,甘草一两, 生姜三两。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4-3 14:50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4-3 14:53 编辑

泽泻
1、性味:甘,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咸,无毒。
⑨《药性论》:味苦。
④《医学启源》:气平,味甘。
⑤《本草蒙筌》:甘酸,气寒。
2、归经:入肾、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经。
②《本草衍义补遗》:入足太阳、少阴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膀胱、肾、三焦、小肠四经。
④《本草经巯》:入肾、脾。
3、功效: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②《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③《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4-3 14:56
武极 发表于 2021-4-3 14:39
72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3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

泽泻②《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4-3 22:50
实际五苓散茯苓甘草汤都是温阳并治气虚的水肿的药方。
茯苓、白术、甘草是补气药,桂枝是温阳药。
就是有气虚相应症状的的水肿选不同的补气药。
但是五苓散茯苓甘草汤却并无相关说明,学习中药的人不知根据什么用中药。
至于口渴只是其中一个症状用泽泻可能是针对口渴症状。
但是治口渴症状的中药还有其它的如党参黄芩麦冬。
却又先知道是哪种口渴。
是气虚口渴,还是阴虚口渴,或热的口渴才能用中药治愈口渴症状。
党参治气虚口渴,黄芩治热的口渴,麦冬治阴虚口渴。
五苓散茯苓甘草汤是治哪种口渴,《伤寒论》张仲景并没有加以说明。
现代中药技术应用也没有说明。
让学习中药技术的人无所适从,不能学会中药用药技术。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4-6 21:31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4-6 21:37 编辑

已有的关于中药研究实际是将中药症状部分的实验与病理学的实验,这2种在同一病理反应中不同的实验部分却当成是同一种实验来说明的。
如肾炎中有症状脾虚,而以中药治虚脾虚症状或脾虚症状反应与炎症是同一病理反应中的不同部分,他们的反应原理明显是不相同的。
炎症病理反应有炎症病理反应原理病理,虚脾虚症状虚有脾虚症状反应原理病理。
如果用炎症病原理说明脾虚反应原理显然是不正确的。
或相反用脾虚反应原理说明炎症病原理也是不正确的。
中药症状与疾病的关系就像母猪与小猪的关系,母猪与小猪关系密切却并不是同一动物。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