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中医内科临床分科方案探讨
[打印本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6 15:02
标题:
中医内科临床分科方案探讨
焦一鸣,王 放,蒋玲霞
【摘 要】 辨证论治是中医工作的核心,所有的辨证方法最终都要落实到方与证的相关性中,为了遵循这个程序,再次提出“以证分科”。为此设定了命名原则,讨论了分科方案。这有利于今后研究方证的相关性和证的疗效,并进行方剂的新陈代谢研究,以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及推动中医疗效的提高。
临床分科设置目地:一是方便病友快捷地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专业医师;二是方便临床医生对自己熟悉的病证进行长期而又系统的专业研究,以推动学科发展。因此科室设置的合理及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其学科的发展及病友的就医需求。
当前各级中医院临床内科设置的命名,早期多仿照现代医学的命名方式:消化科、呼吸科、神经科等。后来为了突出中医特色,多数中医院,已将消化科改为脾胃病科,将呼吸科改为肺系病科,神经科改为脑病科。我们认为[1-4]此种分科方法破坏了中医证的系统性,不科学,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以至于原属于中医的优势病种,被现代医学所超越,为此提出了“以证分科”的观点。
1.必要性 辨证是中医认识病证的工具,也是辨别人体生态失衡(正邪的多寡、气血津精和阴阳的偏差)原因的手段,更是决定治疗病证的依据。所以其临床分科命名必须有“证”的含义,要“以证分科”、“以证统病”进行研究,这种分类研究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它符合中医药学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助于中医学的发展[4-5]。
2.命名原则 我们认为中医内科的命名要遵循六个原则:1、有中医特色;2、临床使用便利(简洁、尽可能减少重复);3、有助于中医学术发展;4、有群众基础,并且民众易懂易接受;5、注重中医学的科学性;6、可操作性;7、灵活性。按照上述七个原则,遵循回归中医自我的特点,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我们试提出中医内科的命名方案。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6 15:02
3.以证分科的群众基础 任何事物的运用都应当有群众基础,才便于推广运用。我们在临床中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病友主动使用类似的中医病证名称,如:有火(热)、有寒气、有湿气、火体质、寒体质、身体虚(弱)以及“心火”、“肝火”、“肾虚”等,虽然其述说的证,与其实际患有的证不一定准确,但最少说明了中医的病证名称在民间还是有使用基础的,这就为我们推广使用中医的病证名称命名科室创造了条件。当然今后的中医分科(类)的科普知识还应该加强。
4.命名思路
中医证候的分类主要有:八纲辨证分类,气血精津液辨证分类,病因辨证分类,六经辨证分类,三焦辨证分类,卫气营血辨证分类,脏腑辨证分类等等。我们认为,以八纲辨证为主体进行增减为好。其理由有:八纲辨证简洁,方便临床使用,但内容过于简单,难于满足临床需要;有的过于笼统,如阴阳辨证,因此有必要增减。气血精津液辨证难于概括临床全部内容。病因辨证分类,不利于研究证的转化,并且目前临床也很少单独使用。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多为外感病,无法全面概括内伤杂病。脏腑辨证又太复杂且繁琐。
以证分科(类)的框架刚开始证的分类宜粗,不宜细。太细了,科室太多,难以管理,病友也难于分辨,由于相兼证、相杂证,也会产生一些重复的工作。并且中医界的老前辈也提倡简化辨证,删繁就简[6]。有的通过对:六经、脏腑、八纲、经络、气血津液、病因、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方法的剖析,并结合临床创立了“病位病性辨证”法,涵盖了传统辨证,起到了删繁就简的效果[7]。至于相兼证、相杂证的处理我们已有论述[4]。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6 15:03
5.命名方案:
我们建议分为如下八个证候类型:
5.1表证科;
5.2寒证科;
5.3热(燥)证科,热证与燥证,两者有相似之处,故合而为一;
5.4虚证科;
5.5痰证科,痰与饮常同时发病,可合为一;
5.6血瘀证科;
5.7水(湿)证科;
5.8血证科。
实证可不必单独设科,因为很多证都已经含有实证的意思,如:痰证,血瘀证,水湿证等。同样里证也可不必单独设科。
这种分类简洁,便于操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随着研究的成熟,今后还可进行亚专科分类,也就是更进一步的细分类。
6.意义
尊重中医药学科自身的临床及学术规律,充分保持其特色优势,是继承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因为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干预人体病变成熟的手段,是中医临床工作的核心。而且中医所有的辨证方法和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方与证的相对应中,也就是方与证的相关性研究中,辨别证候,确立治则,从而选方用药,并观察证的演变。因此就应该尊重其规律,按照中医的思维及工作程序进行临床病证分科(类),而不应按照目前通用的仿照西医的模式以病进行临床分科,哪种分类是错误的,他破坏了中医的系统性,是不科学的[1]。
我们提出的[ 4]:“以证分科”可以方便地研究方证相关性。以证分科研究方证相关性应包括:单方方证相关性和复方(两方或以上合用)方证相关性;宏观方证相关性及微观(理化实验室检查)方证相关性,这种研究方法,顺应了中医传统的临床工作思路,符合中医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原则。
“以证分科”可以方便地研究证的疗效。因为方证相关性是中医相对成熟的诊治方法。方和证之间有着相关性,作为中医方证关系的逻辑表述实现了由经验现象向科学问题的转化[8-9 ]。方证相关性是研究方对证的干预情况,即研究方与证的疗效关系及证的转化关系。而且临床用于某证的方常有多首,即“同证异方”;同一方又可用于数个证,即“同方异证”,提示了方证不同的关联性[10],但是疗效会有差异,通过研究我们就是在找出这个差异,进行方剂的新陈代谢研究[11],以此推动中医疗效的提高。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6 15:03
7.展望 传统中医判断疗效的标准是以人体宏观的阴阳平衡为准绳,从中西医结合角度(现代中医)还应包括微观(理化实验室检查)的阴阳平衡。至于微观的辨证论治,目前探讨的文献较多,但未见有系统而又完善的,并得到中医界公认的微观辨证诊治系统,这也是我们下一步想要探索的课题。宏观的辨证和微观的辨证相结合,可使“以证分科”更趋完善,也可解决辨证论治的不足[12][13]。我们建议先从成立学术研究组织做起,成立以“证”为命名的学术组织,待取得经验后,再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7 07:59
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7 08:17
疾病分类: 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系。
外感系: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我已经把这三个辨证与西医的感染病融为一体,称之为:外感染证态学。《伤寒论现代解读》72页 附 外感染热病证态体系。
内伤系:参考《金匮要略》的分类,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辩证融为一体,以脏腑辨证为代表。《融合观》180页~324页。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