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这个春天,迎接中医药发展的明媚春光 [打印本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2 12:02
标题: 这个春天,迎接中医药发展的明媚春光
【聊健康】

中医药有奇效,一次次被证明。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全程深度介入,以其特色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筛选出的“三药三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方药,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形成覆盖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的中医药诊疗方案。

中医药有阻点,发展恐受限。比如人才总量不足、中医药服务体系有待完善、高质量供给不够、创新体系不完善等。这些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梗阻,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生活的独特价值。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聚焦破解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包括人才、产业、发展动力和环境等在内的28条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本版在光明日报官方微博推出小调查#你对中医怎么看#,敬请关注。

■5年时间形成10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

■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旗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2 12:03
1.方便看中医——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诊所组建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

●“宜中则中、宜西则西”,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

■网友关注:

“老家有亲戚得了某种病,通过西医治疗后一直不见好转。她就希望到北京来找个好大夫看中医,通过中药调理身体,但是北京好的中医大夫的号特别难挂。”

■记者提问:

当前,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科研体系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难以适应百姓对健康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为了更加方便老百姓看中医,将采取哪些措施?

■政策要点:

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所纳入医联体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诊所组建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鼓励街道社区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中医诊所无偿提供诊疗场所。推动省域、市域优质中医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建设优势病种特色鲜明的中医医院和科室。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旗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权威解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将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加快提升中医医疗服务、科研基础设施硬件条件,全方位提高中医医疗和中医药科研水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完善的服务体系是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基础。中医药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优势和特色,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要鼓励中医药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中央和地方财政要持续加大对高水平中医医疗机构的资源投入,加强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补齐中医药应对重大传染病的短板。

■网友关注:

“武汉抗击疫情期间,中西医结合让不少病人康复。为什么现在中西医结合的医院并不多?”

■记者提问:

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如何更好发展?

■政策要点:

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宜中则中、宜西则西”,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建立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2021级起,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逐步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遴选形成优势病种目录,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10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权威解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为我国抗疫方案的亮点,为成功战胜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原创科学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优势。《政策措施》把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作为制度措施单列,是中医药制度建设的一大突破。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是解决十四亿中国人健康保障的中国方案。《政策措施》第十二条提出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就是希望中西医联合在医疗领域有所突破,共克医学难题,为人类健康作出新贡献。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2 12:03
2.看上好中医——夯实人才基础

●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

●布局建设100个左右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符合条件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以医古文代替外语作为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考试科目

■网友关注:

“去中医院看病,有很多都是靠西药打辅助,不会把脉,只会看化验单的所谓中医,真正用中医方法看病的医生不多。”

■记者提问:

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战略资源。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人才总量不足、中医教育西化等问题比较突出,导致中医药传承存在一些问题,也对群众看中医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一问题如何破局?

■政策要点:

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增设中医疫病课程。加强“双一流”建设对中医药院校和学科的支持。布局建设100个左右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增加多层次的师承教育项目,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

■权威解读:

张伯礼:作为一名中医药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政策措施》的制度要求将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临床实践及教师队伍建设更加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特点、更加符合中医药教育特征,并对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院校具有现实意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肖臻: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中医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要持续推进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作用,推荐学生进入工作室跟师学习。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强调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绩效工资分配对承担带徒任务的中医医师适当倾斜,有利于调动名老中医药专家的积极性。

■网友关注:

“高明的中医,历代都不多,现代更少。现代的教育制度与方式,已与传统的相离太远了,学中医,要学医古文,这与学外语的难度相似,连古人的精华(典籍)心得都要花这么大的气力,还掌握得这么艰难,中医有几个人能学好呢?”

中医药特色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短缺等问题怎样解决?

■政策要点:

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依托现有资源和资金渠道,用5—10年时间,评选表彰300名左右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培育500名左右岐黄学者、3000名左右中医药优秀人才、10万名左右中医药骨干人才。开展中医药卓越师资培养,重点加强中医基础、经典、临床师资培训。支持建设一批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和中药炮制类、鉴定类高水平学科。

■权威解读:

方祝元:不仅要增加中医药人才的数量,更要提升质量。同时,要投入更多资源,设计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特别要创新青年人才的培养、选拔、激励机制,构建高层次人才梯队。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苏庆民:《政策措施》细化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特色政策。长期以来,中医药人才总量不足一直是群众看中医的突出问题,而实现高质量服务的核心在人才。文件提出了“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全面细化了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表彰、岐黄学者、优秀人才、骨干人才培育的时间与数量,提出了“支持建设一批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和中药炮制类、鉴定类高水平学科”,对加强中医药薄弱学科的建设,政策明确、措施有力,并将有效促进中医药特色人才的培养、成长与发展。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2 12:03
3.吃上好中药——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制定中药材采收、产地初加工、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技术规范,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建立中药新药进入快速审评审批通道的有效机制

●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

■网友关注:

“西药有个特点,就是纯度高,利于鉴定,纯药十分钟能打出结构。中药的劣质药、假药怎么控制?虽然有中药材鉴定学这门课,但是每个药房的药材如何确保质量到位?若是方子配伍精美,医师妙手仁心,药材不过关,奈何,奈何?”

■记者提问:

中医药素有“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并得到群众喜爱。但“道地药材不‘地道’”等现象频出,不仅让治疗疗效大打折扣,更影响了整个中药产业的口碑。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作为临床疗效的保障,道地药材如何走出不“地道”的困局?

■政策要点:

实施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制定中药材采收、产地初加工、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技术规范,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鼓励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引导医疗机构、制药企业、中药饮片厂采购有质量保证、可溯源的中药材。深入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

■权威解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加强中药材生产管理,要重点把握药材道地性,以道地药材基地建设为抓手,引导资源要素向道地产区汇集,从种子种苗源头开始,推动中药材绿色生态种植,严格规范采收及初加工、运输、贮存等,推进追溯体系建设,从全过程加强中药材生产管理,不断提升中药材质量,为中医临床疗效提供有效保障。

■网友关注: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路数。中药很多方子都经过了岁月的积淀才流传到现在,有些药方甚至不外传,感觉挺神秘的。”

■记者提问:

为了促进中药新药研发,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将采取哪些措施?

■政策要点:

建立科技、医疗、中医药等部门推荐符合条件的中药新药进入快速审评审批通道的有效机制。尊重中药研发规律,完善中药注册分类和申报要求。优化具有人用经验的中药新药审评审批,对符合条件的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同名同方药等,研究依法依规实施豁免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及部分临床试验的管理机制。优化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注册审批。

■权威解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政策措施》通过调整中药注册分类,开辟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注册申报路径,构建“三结合”(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的审评证据体系等创新举措,在保持中药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中药创新研制力度,激发创新要素向传统中医药领域聚集,为中药产业优化结构、转换动能注入新的活力。

黄璐琦:《政策措施》提出尊重中药研发规律,完善中药注册分类和申报要求,优化具有人用经验的中药审评审批,将在传承中医药的基础上极大地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徐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2 15:58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为我国抗疫方案的亮点,为成功战胜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原创科学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优势。《政策措施》把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作为制度措施单列,是中医药制度建设的一大突破。
===============================
      为什么: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是中医药制度建设的一大突破。一语道破天机,用中西医结合替代中医!!中医药发展计划所给与的财政中西医结合全部照收!中医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国医大师、名师,都是中西医结合的,没有一个真正懂得四诊八钢的?诊断依靠西医的化验、影像数据!
读经典、跟名师,名师给学生讲的经典是:气是物质,脑主神明、心主血液循环……

     我们一定要把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区别开来!国家提出的的是: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三个医学!挂着中医的羊头,卖着中西医结合的狗肉。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2 16:04
        这个春天,迎接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明媚春光。中医被进一步边缘化、碎片化、污名化。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3 09:25
        中西医结合向两个方向发展:1   中医西化;2   吸纳西医为中医发展服务。
        关键在于概念与理论构架,中医理论的概念、理论构架与经典保持一致,把西医解构,按照中医的理论构架重新组合,属于后者。中医西化则相反,他把中医概念改造为西医概念,例如:脑主神明,心主血液循环,脾主消化,肾主泌尿……气是物质,精是精子,神是封建迷信,经络是脉管或者经络分为经脉与血脉……。
       明清以后中西医汇通,也是这两个方向。
       解放后,毛泽东提出中西医结合 ,中医界认真学习矛盾论、实践论,吸纳西方科学的精神实质,完成了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精气神等系统理论构架;完善了辨证论治系统: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辩证、八纲辨证系统;提出中医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哲学层次、基础理论层次、临床层次,以阴阳五行(中国哲学基础)统贯基础理论与辨证论治,使得中医理论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由哲学统贯基础理论、具体应用理论的完整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中国化、医学中国化、东西方文化融合树立了典范与榜样。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3 09:47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西方科学涌入中国,不可避免的是西方机械唯物论的意识形态在中国极速扩张。首先是哲学家把中国古代的哲学发展归结于:气一元论、理一元论、神一元论,为了迎合西方科学的机械唯物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顾历史事实把“气一元论”说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导,完全违背了历史唯物论,并把“气一元论”强加于中医基础理论,为中医理疗全盘西化安插好了哲学基础。在此基础上才出现了:脑主神明,心主血液循环,脾主消化,肾主泌尿……气是物质,精是精子,神是封建迷信,经络是脉管或者经络分为经脉与血脉……。这种中医概念混乱完全是中西医结合西化学派造成的,与经典中医理论无关,都是他们戴着中医的帽子,西方、外界、中国官方以为是:中医理论概念混乱。中医污名化这一盆污水泼到了中医头上!!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3 09:56
    经典中医理论概念清晰、不混乱!上世纪80年代之后出现了大混乱!关键就是“气一元论”,气一元论就是给中医挖的一个坑,掉进去就是机械唯物论。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3 10:23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1-2-23 02:24 编辑

中西医结合向两个方向发展:1   中医西化;2   吸纳西医为中医发展服务。


一一中西医结合不是单纯为发展中医而服务的。中西医结合也可以是发展西医,发展现代医学,发展世界医学的一个途径。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3 10:25
    “中西医结合”这个问题的提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到祖国医学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关系到世界医学的发展和提高。这一重大使命的完成,将把我国医学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将对人类保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638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3 10:34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1-2-23 02:37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23 01:56
经典中医理论概念清晰、不混乱!上世纪80年代之后出现了大混乱!关键就是“气一元论”,气一元论就是给 ...

经典中医理论概念清晰、不混乱!上世纪80年代之后出现了大混乱!关键就是“气一元论”,气一元论就是给中医挖的一个坑,掉进去就是机械唯物论。

一一任何一门现代学科的发展,都应当是,也必须是和哲学剥离的(哲学是指导具体学科发展而不是替代具体学科发展)。气一元论的提出,不但没有向"医哲分开"的道路上迈进,反而进一步加剧了中医理论的混乱不堪。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3 16:45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2-23 08:48 编辑

         任何一门现代学科的发展,都应当是,也必须是和哲学剥离的
==================================================
         这是西方机械唯物论!实际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不同的哲学指导下形成的,只是有些人不知道,或者不愿意承认而已。
         具体的学科理论,属于上层建筑,其发生发展必须依赖于不同形式的生产力基础,同时受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医的发展过程,出现不同的学派与当时的哲学思想、社会形态密切相关。而且是不可能剥离的。西方科学的指导思想、哲学基础是机械唯物论,机械唯物论统治着西方所有的科学学科。包括牛顿力学、相对论等等,也不可能剥离。之所以西方科学家不承认,那是他们不敢承认唯物辩证论与历史唯物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3 16:56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2-23 09:02 编辑

        说的直白一点: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科学、工业化、机械唯物论是同时发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共同衰落、边缘化、消亡或者进化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

          谢谢先生参与讨论,并且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是你一个人的观点,而是代表了一大批精英们的观点。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3 18:29
         “中西医结合”,它不仅关系到祖国医学的发展和提高,这一重大使命的完成,将把我国医学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
       恰恰相反!中西医结合只有不断地学习中医经典,提高自己的中医经典理论水平,才能正确使用中医方剂。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3 18:38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23 10:29
“中西医结合”,它不仅关系到祖国医学的发展和提高,这一重大使命的完成,将把我国医学水平推向 ...

恰恰相反!中西医结合只有不断地学习中医经典,提高自己的中医经典理论水平,才能正确使用中医方剂。

一一也要学会在现代医学观点,现代医学环境下去正确使用中医方剂。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4 07:54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2-24 00:25 编辑

         辨证论治与现代西医无关!何谓现代医学!西医等于现代医学?正确使用中医方剂必须依靠准确地辨证论治,用中医思维进行方剂的加减变化,根本不需要西医的各种检查报告,这些报告反而影响了准确地辨证论治,甚至于造成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
        中西医结合的最大特点就是:打擦边球。在中医经典理论与西方医学之间蹭饭吃,忽悠出许许多多模棱两可的概念,诸如:现代医学、脑主神明、心主血液循环、络是微动脉……。中医不承认,西医不认可。
        中西医结合,没有自己的原基概念与理论构架,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4 08:02
     中西医结合认为:现在的西医等于现代医学,中医等于中国古代医学,把中医提升到现代医学(现在的西医)是中西医结合的伟大使命。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的科学迷信。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4 08:4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23 23:54
辨证论治与现代西医无关!何谓现代医学!西医等于现代医学?正确使用中医方剂必须依靠准确地辨证 ...

辨证论治与现代西医无关!何谓现代医学!西医等于现代医学?正确使用中医方剂必须依靠准确地辨证论治,用中医思维进行方剂的加减变化,根本不需要西医的各种检查报告,这些报告反而影响了准确地辨证论治,甚至于造成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

一一辨证论治不能做出明确的病因病原体诊断(何种细菌何种病毒),不能做出明确的病理学诊断(比方胃炎还是胃癌)。这种情况下盲目的而不是审慎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极易造成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4 15:30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2-24 07:32 编辑

      辨证论治不能做出明确的病因病原体诊断(何种细菌何种病毒),不能做出明确的病理学诊断(比方胃炎还是胃癌)。这种情况下盲目的而不是审慎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极易造成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
========================================================
      2000年来,中医都不知道病原体,也不知道炎症、癌症,靠的是有是证用是方,辨脉证并治,与病原体、病理学没有任何关系,2000多年没有发生医疗纠纷!
       现今的医疗纠纷绝大多数发生在西医,中医是少数。
       中医方剂治疗新冠肺炎,没有一个方剂针对的是新冠病毒!

       提出这样的问题,令人不解。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4 17:2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24 07:30
辨证论治不能做出明确的病因病原体诊断(何种细菌何种病毒),不能做出明确的病理学诊断(比方胃炎还是 ...

2000年来,中医都不知道病原体,也不知道炎症、癌症,靠的是有是证用是方,辨脉证并治,与病原体、病理学没有任何关系,2000多年没有发生医疗纠纷!


一一时代背景不同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5 07:49
        时代背景不同了,2000年前的麻杏石甘汤加减,还能够治疗新冠肺炎!岂非咄咄怪事!这是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可见张仲景的伟大!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5 08:0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24 23:49
时代背景不同了,2000年前的麻杏石甘汤加减,还能够治疗新冠肺炎!岂非咄咄怪事!这是一个基本的客 ...

呵呵,讲的不在一个频道上。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5 08:0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24 23:49
时代背景不同了,2000年前的麻杏石甘汤加减,还能够治疗新冠肺炎!岂非咄咄怪事!这是一个基本的客 ...

2000年前的麻杏石甘汤加减能够治疗新冠肺炎,前提是要能够明确诊断新冠肺炎吧?不然谁知道你治好的是什么病呢?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5 08:11
还有,麻杏石甘汤加减,可以治疗治好多数早期轻症的新冠肺炎,不是所有的新冠肺炎患者,靠麻杏石甘汤,靠中药,靠中医理论与方法,即可解决问题痊愈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5 16:38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2-25 08:43 编辑

    先生还是不明白中医的辨证论治是咋回事!先生开中药方剂的根据是什么?是西医的病原体诊断?化验单、影像学……?还是辨证论治??
     恐怕我们谈不到一个频道上!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5 16:4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25 08:38
先生还是不明白中医的辨证论治是咋回事!先生开中药方剂的根据是什么?

宜中则中,宜西则西,宜合则合。治疗是中医的,诊断(病因病原体)是西医的。这有什么可以纠结的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5 16:47
          西医病原体与中医方剂不在一个频道上!
          肺炎双球菌感染、伤寒杆菌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各用什么方剂治疗?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5 16:52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25 08:47
西医病原体与中医方剂不在一个频道上!
          肺炎双球菌感染、伤寒杆菌感染、柯萨奇病毒感 ...

    西医病原体与中医方剂不在一个频道上!
          肺炎双球菌感染、伤寒杆菌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各用什么方剂治疗?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一一这个是思路问题。

中医,方剂可以治疗"肺炎双球菌感染、伤寒杆菌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性疾病",但中医与方剂作用的目标与对象,不在于病因病原体本身,而在于证,在于机体的病理过程或状态,在于机体的"反应性"。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5 16:54
根据上述论述,中西两种医学是由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人体疾病的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临床实践证明,凡是以全身表现为主,以机体反应性改变为焦点的疾病,中医中药的疗效,往往较西医西药的疗效好,如神经衰弱、月经不调。关节炎、结缔组织病、慢性肾炎、慢性肝炎等。凡是以局部表现为主,以病原的致病性改变为焦点的疾患,西医西药的疗效,往往较中医中药的疗效好,如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患、某脏器或局部损坏等。

一一西医强调"病原的致病性",中医强调"机体的反应性改变",裴老先生的观点,还是比较深刻正确的。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638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5 17:00
   请教先生,请具体的说说:用什么方剂治疗柯萨奇病毒感染?治疗柯萨奇病毒感染的方剂具体的作用到什么病理过程或状态?
    具体的说说。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5 17:04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1-2-25 09:07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25 09:00
请教先生,请具体的说说:用什么方剂治疗柯萨奇病毒感染?治疗柯萨奇病毒感染的方剂具体的作用到什么病 ...

可以以新冠肺炎为例,这个病我们在论坛上已经讨论与认识的较充分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5 17:10
    换一个新的讨论讨论,看看中西医结合有没有妙招?!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5 17:12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1-2-25 09:15 编辑

换一个新的讨论讨论!

一一举一返三即可。总之,核心在于,用中医与方剂治疗类似的疾病时,思路不能针对着病因(病原体),而是证,是机体的病理过程或状态,是机体的反应性。

针对病因(病原体),那是西医思路与方法的强项。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5 17:19
中西医结合做不到举一反三!换一个新的,就不知道了!

一一可以反证嘛。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5 17:20
        中西医结合做不到举一反三!换一个新的,就不知道了!怎么反三!柯萨奇病毒感染用什么方剂治疗?用什么方剂针对机体的什么反应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5 17:24
      请先生具体的反证一下!请先生不吝赐教。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5 17:2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25 09:20
中西医结合做不到举一反三!换一个新的,就不知道了!怎么反三!柯萨奇病毒感染用什么方剂治疗?用 ...

都是可以的。只是具体的讨论比较费时费神,待有空闲时,可以敞开深入探讨之。在这之前,欢迎李先生先反证之。如果反证成功,作用与效果是相同的(否定中医与方剂的思路)。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5 17:38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2-25 09:53 编辑

     我等待先生举一反三!看看柯萨奇病毒感染用什么方剂治疗?理论根据是什么?
     我可以现在就告诉你,柯萨奇病毒感染的辨证论治,或者先生任选一个病原体感染,我都可以马上告诉您辨证论治的方剂。先生有兴趣吗?
       任何一个网友都可以提出任何病原体感染的辨证论治,考考我。谢谢大家。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5 17:5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25 09:38
我等待先生举一反三!看看柯萨奇病毒感染用什么方剂治疗?理论根据是什么?
     我可以现在就告诉你 ...

或者先生任选一个病原体感染,我都可以马上告诉您辨证论治的方剂。先生有兴趣吗?
       如何一个网友都可以提出病原体感染的辨证论治,考考我。谢谢大家。

一一那么我选两个吧: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5 17:56
       结核杆菌感染。
      我们先百度一下结核杆菌的临床类型与临床表现。这样做是为了方便,节约时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5 18:05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

临床表现
侵入不同部位表现不一。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

多在午后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患者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1.肺部结核

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

2.胃部结核

临床表现很不一致,有些无症状或很轻微,有些类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数似溃疡病,患者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腹痛与进食无关。幽门梗阻所表现的呕吐多以下午、晚间为重,呕吐物为所进之食物,不含胆汁,潜血可为阴性,呕吐后腹胀减轻。除胃症状外还可伴全身结核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下午发烧、夜间盗汗等。体格检查上腹有时可触及不规则的包块,有幽门梗阻时,在上腹部可见胃型、蠕动波及震水音。

3.肝结核

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热多在午后,有时伴畏寒和夜间盗汗;有低热者也有弛张型者,高热可达39~41℃。身患结核病者可长期反复发热。

4.肠结核

临床表现在早期多不明显,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与肠外结核并存,其临床表现可被遮盖而被忽略。因此,活动性肠外结核病例如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5  骨结核与冷脓疡
6 淋巴结结核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5 18:31


临床表现   简化一下,转换为中医的证


多在午后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患者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中医的阴虚证)

1.肺部结核

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中医的肺阴虚)

2.胃部结核

临床表现很不一致,有些无症状或很轻微,有些类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数似溃疡病,患者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腹痛与进食无关。(中医的胃阴虚)
幽门梗阻所表现的呕吐多以下午、晚间为重,呕吐物为所进之食物,不含胆汁,潜血可为阴性,呕吐后腹胀减轻。除胃症状外还可伴全身结核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下午发烧、夜间盗汗等。体格检查上腹有时可触及不规则的包块,有幽门梗阻时,在上腹部可见胃型、蠕动波及震水音。(金匮要略中的胃反)

3.肝结核

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热多在午后,有时伴畏寒和夜间盗汗;有低热者也有弛张型者,高热可达39~41℃。身患结核病者可长期反复发热。

4.肠结核

临床表现在早期多不明显,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与肠外结核并存,其临床表现可被遮盖而被忽略。因此,活动性肠外结核病例如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包括肠系膜淋巴结结核。(金匮要略中的伏梁)

5  骨结核与冷脓疡
6 淋巴结核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6~10条
第6条【原文】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第7条【原文】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第8【原文】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第9条【原文】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第10条【原文】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夹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以上诸条就是结核病的不同临床类型:
马刀侠瘿:结核生于腋下名马刀,生于颈旁名侠瘿,二者常相联系,或称为瘰疬。 这是一个直观的、十分确定的参照物。腋下与颈旁淋巴结肿大、粘连形成瘰疬者,常见的情况有淋巴结核与淋巴瘤。淋巴瘤也可以与结核同时存在,他们的晚期均可以发展为营养不良甚至于恶液质。
      痹夹背行:腰椎结核俗称“龟背炎”,发病率较高,为全身骨关节结核的第一位,约占骨关节结核总数的一半,其中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生最多。所有脊柱均可受累,以往以腰椎结核最多,近年来以胸椎多见,腰椎次之,其次是骶椎和颈椎等。椎体结核占绝大多数,单纯附件结核少见。腰椎结核脓肿常至盆腔,形成腰肌脓肿,沿髂腰肌向下蔓延到腹股沟或股内侧,从股骨后达大粗隆,沿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至股外侧下部,或向后蔓延到腰三角区,形成所谓寒性脓肿。
           
痹夹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如果同时发生在一个病人身上,全身性的结核病不能排除在外,此时应该与伏梁(见五脏积聚篇)相联系。伏梁是全身性结核病以肠结核、肠系膜结核为主要表现;肺痨以肺结核为主要表现;马刀侠瘿以淋巴结核为主要表现。
       与第9条之盗汗相联系,该第10条应该是指全身性的结核病,包括:淋巴结核、腰椎结核与肠结核。所以,此处的“劳”实际上是指痨病,即全身性结核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5 18:36
   根据以上的证型,方证对应,就能够找到相应的方剂,而且不违背、脱离中医经典。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5 18:42
  在《融合观》这本书里,294页~297页:肺痨-肺结核证态,肺阴虚-肺结核、肺纤维化证态,对于不同的临床类型(证型)还有具体的对应方剂,一查便知。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2-25 21:03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2-25 21:09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25 17:38
我等待先生举一反三!看看柯萨奇病毒感染用什么方剂治疗?理论根据是什么?
     我可以现在就告诉你 ...

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HIV),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的辨证论治?用什么中药方剂治疗?理论根据是什么?考考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6 08:36
      谢谢先生出的题目。一个一个说。
      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的辨证论治?用什么中药方剂治疗?理论根据是什么?
      答卷:非典(SARS)与新冠肺炎的关系

SARS与新型冠状病毒都是冠状病毒成员,因为其外壳形状像皇冠样突出,因而得名。目前被分为α、β、γ、δ四属。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次检出的新型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并已获得完整的基因序列。它与非典(SARS)都属于β属,但二者之间存在基因差异,所以二者的感染力、导致的病症以及预后等方面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差异的地方。
1、        症状。、
非典的潜伏期1~16天,常见为3~5天。起病急,传染性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有畏寒,体温常超过38℃,呈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稽留热等,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泻。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每天排稀便10余次,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水样便,极少数情况下也引起神经系统综合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一般存在1-14天的潜伏期。潜伏期内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表现为发烧,乏力,干咳,纳差等等呼吸道症状。少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可以伴发鼻塞,流涕,咽痛以及腹泻,结膜炎等等临床表现。
2、传染性。
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比SARS强很多,传染系数可以达到3.5,也就是说,1个传3个半,而SARS顶多是1个传2个,所以现在有些国家每天增加上万名确诊病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6 08:37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2-26 00:40 编辑

非典(SARS)

病因
      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包括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加拿大、美国在内的11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实验室通力合作研究的结果,宣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因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称为SARS冠状病毒。

临床表现
     潜伏期1~16天,常见为3~5天。起病急,传染性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有畏寒,体温常超过38℃,呈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稽留热等,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泻。起病3~7天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肺部体征不明显。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略有活动则气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这个时期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病程进入2~3周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肺部炎症改变的吸收和恢复则较为缓慢,体温正常后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复正常。轻型患者临床症状轻。重症患者病情重,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综合征即MODS危重型。

        儿童患者的病情似较成人轻。有少数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根据临床表现与疾病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病理阶段与几种临床类型:

       1 非典前驱期   多为初起。症状:起病急骤发热、微恶寒、头痛、全身酸痛无汗或少汗、咳嗽、胸痛等。中医邪犯肺卫证,用银翘散加减。《中西医融合观》226页

      2  非典发热  症状:呈弛张热、胃肠道不适,法热午后较甚入暮尤剧,天明得汗诸症俱减,肢体困倦。中医邪阻少阳半表半里证:用蒿芩清胆汤。小柴胡汤加减。《中西医融合观》305页

      3  非典  胃肠型消化道症状加重,体温起伏不定,或高热不退,全身症状加重,身痛,肢体沉重。胃肠型淋巴组织感染。中医:湿热遏阻膜原  达原饮《中西医融合观》283页

       4 肺炎期  起病3~7天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肺部体征不明显。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略有活动则气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中医:邪热壅肺  :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中西医融合观》254页

        5    非典单纯胃肠型  症状:身热咳嗽、口渴、下利黄臭、肛门灼热腹不硬痛,苔黄脉数。肺热移肠证,用葛根芩连汤加味。

         6  MODS早期症状:高热、咳嗽、身热夜甚、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如果口唇发绀,面色白或衄血,齿龈出血,等,进入MODS合并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医热人营分,方药:用清营汤加味。热入血分即MODS合并DIC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或者清瘟败毒饮、大承气汤等辨证论治《中西医融合观》366页,375页,383页

          7.  休克期即多器官功能衰竭  体温骤降,血压下降,颜面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表情淡漠或神昏不语,呼吸急促,喉间痰鸣,,脉微欲绝等。中医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方药: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合生脉散加味。

        8. 恢复期   病程进入2~3周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肺部炎症改变的吸收和恢复则较为缓慢,体温正常后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复正常。中医:后期伤阴,余热未尽,方药:用沙参、麦冬汤加味。《中西医融合观》384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6 08:40
   还有吗?请提问。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6 09:20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1-2-26 01:22 编辑

   根据以上的证型,方证对应,就能够找到相应的方剂,而且不违背、脱离中医经典。

在《融合观》这本书里,294页~297页:肺痨-肺结核证态,肺阴虚-肺结核、肺纤维化证态,对于不同的临床类型(证型)还有具体的对应方剂,一查便知。

一一从整体上来讲,中医辨证论治结核病,是失败的(有部分个别成功的案例)。对结核病的诊治而言,核心在于诊断结核杆菌(病因病原体),治疗结核杆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6 09:47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2-26 01:53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1-2-26 01:20
根据以上的证型,方证对应,就能够找到相应的方剂,而且不违背、脱离中医经典。

在《融合观》这本书 ...

       中医没有针对病原体的药物,但是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中医都能够治疗而且都治疗过。抗菌素有效的疾病,效果不如西医;抗菌素无效的感染病,中医的疗效远远超过西医,例如:新冠肺炎、非典等病毒感染。
         结核病,从张仲景开始就有了治疗方法,西医抗结核药20世纪才出现,在此之前中医有许许多多治疗方剂,欧洲没有治疗方法,相比之下中医还是伟大多了。今天抗结核药耐药性以及毒副作用的难题,还需要中医辨证论治救助抗结核药物。
        不要低估中国古人的智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6 09:51
    我们讨论的重点:中医不知道病原体,能不能治疗感染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6 09:52
       注意辩题。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6 10:1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26 01:47
中医没有针对病原体的药物,但是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中医都能够治疗而且都治疗过。抗菌素有效的疾 ...

中医没有针对病原体的药物,但是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中医都能够治疗而且都治疗过。


一一能够治疗,治疗过,与治好,治愈是两个概念。以病因病原体为诊治核心的疾病,中医中药的效果整体上言,是不够理想的。以机体反应性为诊治核心的疾病,中医中药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与效果。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2-26 16:24
        抗菌素有效的疾病,中医不如西医。抗菌素无效的疾病,中医超过西医。现在,中医都会使用抗菌素,西医不会辨证论治用中药!中医医生既会辨证论治用中药,又会用西药,高于西医,也挺好。
       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基本上不会辨证论治,用中医方剂靠经验!不会方剂加减,治疗效果堪忧!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2-26 16:3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26 08:24
抗菌素有效的疾病,中医不如西医。抗菌素无效的疾病,中医超过西医。现在,中医都会使用抗菌素,西 ...

中医医生既会辨证论治用中药,又会用西药,高于西医,也挺好。
       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基本上不会辨证论治,用中医方剂靠经验!不会方剂加减,治疗效果堪忧!

一一这是人的问题,不是学术本身的问题。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2-26 19:23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2-26 20:14 编辑

疟疾疟原虫感染的辨证论治?用什么中药方剂治疗?理论根据是什么?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2-27 04:38
银翘散功能主治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2-27 04:41
1 非典前驱期   多为初起。症状:起病急骤发热、微恶寒、头痛、全身酸痛无汗或少汗、咳嗽、胸痛等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2-27 04:43
武极 发表于 2021-2-27 04:38
银翘散功能主治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3.风寒感冒 ...

风热感冒(common cold with wind-heat syndrome)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风热感冒多见于春季,外感风热所致。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是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的表证。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2-27 04:45
武极 发表于 2021-2-27 04:38
银翘散功能主治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3.风寒感冒 ...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作者: 武极    时间: 2021-2-27 17:15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2-27 17:18 编辑

风寒感冒无汗,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风热感冒有汗,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