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也谈心脏的生理功能 [打印本页]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21-1-22 08:10
标题: 也谈心脏的生理功能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21-1-22 00:34 编辑

心脏为五脏六腑之主,对人体至关重要,但是对心脏的功能及其生理特性,颇有争议,现转载一文章,此文叙述比较周详,特此介绍如下:

心的生理功能(转)

1.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所以说:“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是心主血也”(《医学入门·脏腑》)。由此可见,心脏、脉和血液所构成的这个相对独立系统的生理功能,·都属于心所主,都有赖于心脏的正常搏动。

心脏有规律的跳动,与心脏相通的脉管亦随之产生有规律的搏动,称之为“脉搏”。中医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来了解全身气血的盛衰,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称之为“脉诊”。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心脏的功能正常,气血运行通畅,全身的机能正常,则脉搏节律调匀,和缓有力。否则,脉搏便会出现异常改变。

心要完成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心之形质无损与心之阳气充沛。心气与心血、心阳与心阴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心脏自身的矛盾运动,以维持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之阳气作用。心阳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地运行。
其二,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于血液本身的充盈和脉道的滑利通畅。所以,心阳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是血液运行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异常,都可改变血液循行状态。

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有二:一是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心气推动血液在脉内循环运行,血液运载着营养物质以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整个身体都获得充分的营养,藉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二是生血,使血液不断地得到补充。胃肠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通过脾主运化、升清散精的作用,上输给心肺,在肺部吐故纳新之后,贯注心脉变化而赤成为血液,故有“心生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生于心”(《质疑录》)之说。

心脏功能正常,则心脏搏动如常,脉象和缓有力,节律调匀,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通过心脏搏动、脉搏、面色等方面反映出来。如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则血液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等,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

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

(1)神的含义:在中医学中,神的含义主要有三:
其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素问·天元纪大论》)。
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无不包含于神的范围。换言之,凡是机体表现于外的“形征”,都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反映。
其三,是指人们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心所主之神志,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

(2)神的生成:神是人体形体的机能或功用。由精气构成的形体是人身的根本。“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神随着个体的发生、发育、成长、消亡而发生、发展和消亡。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当胚胎形成之际,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出生之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神还必须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所以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

神并不是超物质的东西,它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精气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形具而神生,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总’之,神是物质自然界的产物,是天地间的一种自然现象。

(3)心主神志的生理作用:心藏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其生理作用有二: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这种作用称之为“任物”。任,是接受、担任、负载之意,即是心具有接受和处理外来信息的作用。有了这种“任物”的作用,才会产生精神和思维活动,对外界事物作出判断。其二,主宰生命活动。“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膳正要·序》)。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4)心主神志与五脏藏神的关系: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映。故把神分成五个方面,并分属于五脏,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五脏各有所属,但主要还是归属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故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意志”(《类经·疾病类》)。

心主神志与主血脉的关系:气、血、津液、精等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神志是心脏生理功能之一,心脏运送血液以营养全身,也包括为自身提供生命活动必要的物质,所以就这个意义讲,又说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故曰“血气者,人之神”(《素问·八正神明论》,“血者,神气也”(《灵枢·营卫生会》)。因此,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亦必然出现神志的改变。

(5)心主神志与脑为元神之府的关系:脑为髓海,髓由精生,精源于五脏六腑之气血。

所以,脑的功能与五脏相关。人之灵机记性、思维语言、视、听、嗅等均为脑所主,故称脑为元神之府,脑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神明之心实质就是脑。心主血,上供于脑。故心脑相系,常心脑并称,心脑同治。

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属于大脑的生理功能,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这在中医文献中早已有明确的论述。但脏象学说,则将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所以,心主神志的实质是指大脑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因为脏象学说中脏腑的概念虽然包含着若干解剖学成分,但从主要方面看,却是一个标示各种功能联系的符号系统,是人体的整体功能模型。中医学将思维活动归之于心,是依据心血充盈与否与精神健旺程度有密切关系而提出来的。心是中国古代哲学心性论的重要范畴。“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古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心这个器官是用来思考的。心之为心,只有在人之“思”的实际活动中才有意义。血肉之心是指心之本体,神明之心则是从心之本体所产生的主体意识,实为大脑的功能。因此,中医学心的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性哲学的鲜明特色。中医学的心神论长期以来一直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价值。

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和正常。如果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不仅可以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如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谵狂,或反应迟纯、精神萎靡,甚则昏迷、不省人事等,而且还可以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甚至危及整个生命。所以说“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素问·灵兰秘典论》),“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口问》)。清心静神可以祛病延年,防止早衰。

3,心的生理特性

1.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为阳中之太阳,以阳气为用。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医学实在易》)。心脏阳热之气,不仅维持了心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又有温养作用。“心为火脏,烛照万物”(《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心阳皆起着重要作用。

2.心气与夏气相通应:心应夏气,“通”即相互通应之意。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系统是通应联系着的。心与夏季、南方、热、火、苦味、赤色等有着内在联系。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天人相应,自然界中在夏季以火热为主,在人体则与阳中之太阳的心相通应,了解心的这一生理特性,有助理解心的生理病理,特别是病理与季节气候的关系。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附]心包络

(一)形态部位

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的外围组织,其上附有脉络,是通行气血的经络,合称心包络。

(二)生理功能

由于心包络是心的外围组织,故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脏象学说认为,心为君主之官,邪不能犯,所以外邪侵袭于心时,首先侵犯心包络,故曰“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灵枢·邪客》)。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心藏神的功能异常,如在外感热病中,因温热之邪内陷,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妄言等心神受扰的病态,称之为“热人心包”。由痰浊引起的神志异常,表现为神昏模糊、意识障碍等心神昏乱的病态,称之为“痰浊蒙蔽心包”。实际上,心包受邪所出现的病变与心是一致的,故在辨证和治疗上也大体相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2 16:07
   请问:何谓生理功能?四大经典著作中怎么定义“生理功能”的?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21-1-22 16:2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2 08:07
请问:何谓生理功能?四大经典著作中怎么定义“生理功能”的?

我们学习经典理论,既要固守本义,又要灵活应用,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随机应变。不能顽固不化,死守教条!
四大经典著作中,确实没有“生理功能”这个字眼,但是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年代了,为什么还要那么严防死守的按原版文字和语言写文章,说事情呢?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21-1-22 16:35
“生理功能”一词,确实不属于古代语言,但是现代人学习知识,互相交流,为什么非要固守像古人一样的语言呢?请问先生,你的“证态”一词,在四大经典中,还是在现代的西医著作中很普及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2 17:02
       血脉的名称叫什么?
     心脏和血脉怎么连接起来的?证据是什么?哪个人看到过?
     “  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这个密闭的系统的名称叫什么?这个密闭的系统里流动的是西医的血液?还是中医的气血?是怎么样证明的??
       血脉是不是经络?针刺穴位,是扎到血脉上还是经络上?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2 17:08
     心主神明还是心脏主神明?心和心脏是不是一回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2 17:12
        刀耕火种,结绳记事,改为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用拖拉机耕地,用汽油开荒,用收割机收麦子!结绳记事改为量子计算机写书!行不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2 17:18
       “ 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请问:心脏的阴气干什么?心脏的血气干什么?心脏的气干什么?气,又是什么?气、血、阴、阳是什么?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2 17:5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2 08:07
请问:何谓生理功能?四大经典著作中怎么定义“生理功能”的?

转:人体生理功能的概述


人体生理功能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生命功能活动的规律,包括正常人体生命功能活动的过程、机理、意义以及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一一个人理解,机体或脏腑的生理功能,就是机体或脏腑正常的、健康的功能活动,而不是异常的、病变的功能活动。这个概念,没有过多的歧义,完全可以在中西医理论中通用。事实上中医理论与教材中已经在广泛的应用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2 18:18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1-22 10:20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1-1-22 09:57
转:人体生理功能的概述

请问:君主之官是什么生理功能?是不是错误的?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2 18:2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2 10:18
请问:君主之官是什么生理功能?是不是错误的?

您先谈谈您的看法?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2 19:00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1-1-22 10:24
您先谈谈您的看法?

         君主之官的生理功能,我的确不知道。
         还有“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等等的生理功能,我的确不知道。
         请先生赐教。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2 19:04
   中医有生理学吗?没有生理学,生理功能从何谈起??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2 19:06
中医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两个:心主血脉,心主神明。

是不是错误?如果把五脏理解为五个脏器或器官,把心理解为心脏,那么,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可能就不是那么正确了。如果把五脏理解为五个(功能)系统,把心理解为心系统,那么,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则是可以成立的。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2 19:09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2 11:04
中医有生理学吗?没有生理学,生理功能从何谈起??

机体与脏腑有生理功能吗?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2 19:18
中医的脏腑学说里,没与生理功能,也不可能有生理功能


一一呵呵,个人未敢苟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2 19:21
         中医的脏腑学说里,没与生理功能,也不可能有生理功能,因为《内经》时代生理学还没有到娘肚子里呢!
        中医理论中的机体是: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精气神等等,没有生理功能之说。
        西医理论中的机体是:原子、分子、蛋白质、细胞、组织、器官等等。才可能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都是相对真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2 19:28
中医理论中的机体是: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精气神等等,没有生理功能之说。

一一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与范畴。中医基础理论是: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证候(辨证论治)。个人认为,脏象经络气血津液学说,即中医的生理(生化)学。证候是中医的病理学。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2 19:37
请问:气血津液之间发生了什么生物化学反应?有三羧酸循环吗?有酶化学反应吗?有什么根据?  


一一气血津液学说——中医的生化学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363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2 19:38
西医的生化学,是从分子水平出发,描述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问。
      
西医的生化学认识到哪些东西的呢?它认识到机体的组织结构是有物质基础的,是葡萄糖、脂肪、氨基酸;它认识到机体的生命活动,即能量代谢是有物质基础的,是ATP、三羧酸循环;它认识到机体的遗传是有物质基础的,是核酸;它认识到机体新陈代谢的调节也是有物质基础的,是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反过来,它从物质基础出发,从葡萄糖、脂肪、氨基酸、ATP、三羧酸循环、核酸、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出发,一一谈及它们的生理功能及过程。
      
我们是否只有这一种方式、这一种角度去描述机体在分子水平的生命活动规律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中医的气血津液学说就是用另一种方式、另一种角度去描述了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生命活动规律。
      
中医产生于二千多年前,囿于当时的条件,它不可能深入的阐述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结构、过程的具体化学步骤。但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生命活动规律是必然要反映出来,也必然会被人类认识到。中医在对活体的深刻观察中,认识到了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生命活动的某些特征,某些规律,及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把这种相互关系认识得很完整、很深刻。如气与血的关系,中医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在气血津液与脏腑的关系上,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气血津液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提供了能量,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又维持了气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而西医的生化学尚未认识到此地步、此高度。比如能量代谢、三羧酸循环与血液、血液中的营养生化物质之关系(即气与血之关系);生化学与生理学之关系(机体分子水平生命活动与器官组织水平生命活动之关系,即气血津液与脏腑之关系),西医根本未曾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或者说还未曾达到中医在整体上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未来的思路,我们应当在中医气血津液学说的指导下,去重建西医的生化学,而将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3 07:37
        中医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在气血津液与脏腑的关系上,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气血津液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提供了能量,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又维持了气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而西医的生化学尚未认识到此地步、此高度。比如能量代谢、三羧酸循环与血液、血液中的营养生化物质之关系(即气与血之关系);生化学与生理学之关系(机体分子水平生命活动与器官组织水平生命活动之关系,即气血津液与脏腑之关系),西医根本未曾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或者说还未曾达到中医在整体上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
         【气血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请问:气血津液是什么物质???气为心脏跳动提供了什么物质?血为脾脏提供了说明我指出?余类推!
         表述理论,不是写小说,更不是编撰科幻大片。理论中的概念是清晰明确的,不能偷换概念,不能凭想象,看起来好像一样,就认为是理论表述。【三羧酸循环与血液、血液中的营养生化物质之关系(即气与血之关系)】请问:中医的气怎么样进入三羧酸循环的?气在三羧酸循环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西医血液中的的营养物质:脂肪、糖、蛋白质等等与气血津液是什么关系?请具体说明。
         西医的钾钠氯钙与心肌、骨骼肌的收缩、舒张相关,请问:钾钠氯钙与气血津液是什么关系?中医脾主肉,钾钠氯钙怎么引起脾主肉的变化的?钾钠氯钙怎么样调节心主神明的?心主血脉的?请具体说明,不能够龙龙统统、含含糊糊的说说。低血钙、低血钾引起腓肠肌、腹直肌痉挛,这是西医的研究结论,这个结论与脾主肉什么关系?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3 08:01
附:
中医部分精、气之实质
先天之精——内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等;
后天之精——营养物质和氧气,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脂肪、氨基酸、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元气——ATP ,三羧酸循环而产生;
宗气——氧气 ;
营气——血液中营养生化物质,包括血糖、血脂肪酸、血氨基酸等 ;
卫气——血液中白细胞及其它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抗体、淋巴因子等免疫功能,可能还有交感神经的支配功能;
      
气为血之帅——意为推动血液运行的是“气”。推动血液运行的在西医上究竟是什么呢?应当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周围血管的博动,而这一切又依赖于能量ATP的推动;
      
血为气之母——心脏与血管的博动的能量ATP又是哪里来的呢?自然是从血液中来的,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生化物质和氧气,故曰血为气之母;
      
气能摄血——应是指的血液中的血小板、凝血因子、尚包括在交感神经支配下的血管收缩功能,共同构成了血液的止血、凝血功能;
      
心气——可以把它理解为心的生理功能;
肝气——似乎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的情绪系统和植物神经调节系统的功能;
脾气——可以把它理解为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肺气——可以把它理解为肺的生理功能;
肾气——可以把它理解为肾的分泌排泄和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363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3 08:07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1-1-23 00:12 编辑

请问:气血津液是什么物质???气为心脏跳动提供了什么物质?

一一心脏跳动,总是需要一些物质(或能量)吧?而这个物质(或能量),是应当从生理生化领域中去研究寻找,还是从哲学思辨领域中去研究寻找?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3 08:14
   中医理论中的气血津液是什么意思,搞清楚了没有?气、血、津、液的各自原义是什么?各自与中医理论中的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没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概念不是孤零零的,而是与其他概念有着复杂的关联,与西医概念比较的时候必须对之相关联的概念进行比对,看看能不能相互对应。
     例如:血与血液比较,不能仅仅看到从血管里流出来的红色液体是一致的,就说:血等于血液。在中医理论中血与气密不可分,气血在十二经脉里运动;气、血、津、液是互相区别的概念,即血与液没有构成血液的概念;气滞血瘀等等,血与这些概念的关联在西医理论中的血液找不到相应的关联,甚至于是完全错误的。例如:游离气体(气)在西医的心血管系统不存在!在航天医学、深潜医学中必须预防的问题,所以要建密闭舱。诸如此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3 08:28
      心气——可以把它理解为心的生理功能;
肝气——似乎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的情绪系统和植物神经调节系统的功能;
脾气——可以把它理解为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肺气——可以把它理解为肺的生理功能;
肾气——可以把它理解为肾的分泌排泄和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
================================
       走马观花,大概一看,忽忽悠悠,【可以理解为】这不是科学精神!根据是什么?中医理论体系是严谨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是写小说、科幻大片!不能忽忽悠悠【可以理解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3 08:35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1-1-23 00:07
请问:气血津液是什么物质???气为心脏跳动提供了什么物质?

一一心脏跳动,总是需要一些物质(或能量) ...

       中医的脉象表现出来的是神!或者说精气神。与物质、能量没有关系,那时候根本没有物质、能量的概念,不要强加于古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3 08:37
    不要把初中生理常识强加于中医理论。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3 08:39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3 00:28
心气——可以把它理解为心的生理功能;
肝气——似乎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的情绪系统和植物神经调节系统 ...

走马观花,大概一看,忽忽悠悠,【可以理解为】这不是科学精神!根据是什么?中医理论体系是严谨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是写小说、科幻大片!不能忽忽悠悠【可以理解为】

一一您认为心气肝气……是怎么理解的呢?心气是心气,肝气是肝气……?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3 08:4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3 00:35
中医的脉象表现出来的是神!或者说精气神。与物质、能量没有关系,那时候根本没有物质、能量的概 ...

中医的脉象表现出来的是神!或者说精气神。与物质、能量没有关系,那时候根本没有物质、能量的概念,不要强加于古人。

一一您不会认为,心脏的跳动不需要"物质"或"能量"吧?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21-1-23 10:19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3 00:37
不要把初中生理常识强加于中医理论。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要一厢情愿,都不要违背生理常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21-1-23 10:29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3 00:35
中医的脉象表现出来的是神!或者说精气神。与物质、能量没有关系,那时候根本没有物质、能量的概 ...

“    中医的脉象表现出来的是神!或者说精气神。与物质、能量没有关系,那时候根本没有物质、能量的概念,不要强加于古人。”

——一个自称教授的人,竟然说出如此低级的话来,真是令人吃惊!就算是古人没有“物质、能量的概念”,难道那时候就不存在物质和能量吗?就算古人没有物质和能量这些现代词汇,但是相应的表达方式还是有的。例如古人所说的“气”,就包含了某些物质和能量含义。比如,古代没有国家主席、县委书记、总统、总理这样的名词,但是类似的名词还是有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3 16:01
    回到原点:
       血脉的名称叫什么?
     心脏和血脉怎么连接起来的?证据是什么?哪个人看到过?
     “  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这个密闭的系统的名称叫什么?这个密闭的系统里流动的是西医的血液?还是中医的气血?是怎么样证明的??
       血脉是不是经络?针刺穴位,是扎到血脉上还是经络上?
      心主神明还是心脏主神明?心与心脏是不是一回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4 07:56
           “  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
          “  心脏和脉管相连,“请问:脉管的名称叫什么?
          ”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请问:这个密闭的系统的名称叫什么?
          经不起推敲!忽悠!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4 08:59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3 23:56
“  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
          “  心脏和脉管 ...

您认为“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是客观存在的,"禁得起推敲的"吗?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4 09:03
转:
心气推动血液循环,在血管里流动,血管的名称叫什么?主动脉?心经?心脉?营管?中医教材始终都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清代:黄元御《营卫解》   营起于气口,卫起于睛明,营气之行,阴阳相间,卫气之行,夜阴昼阳。起止不同,道路各异,非同行于一经也。
        营是沿着经络运行的,一日运行五十周,营养五脏六腑。卫气起于睛明,也是沿着经络运行,一日五十周。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中医教材中说:心气推动血液循环,在血管里流动,血管的名称叫什么?主动脉?心经?心脉?营管?中医教材始终都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中医经典理论中有:卫气循环路径,营气循环路径,气血沿着经脉循环路径;西医有:血液循环(大循环、小循环)淋巴循环。教材中的循环是什么?怎么循环的?始终没有交代。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556&extra=&page=5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4 09:1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3 08:01
回到原点:
       血脉的名称叫什么?
     心脏和血脉怎么连接起来的?证据是什么?哪个人看到过? ...

回到原点:
       血脉的名称叫什么?

一一参阅赵洪钧先生的文章巜经络的原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998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4 09:11
一 经络的本意
经络指什么,本来是很清楚的。《内经》说:
“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本脏》)
“夫经脉十二者,内属于脏腑,外络肢节。”(《灵枢•海论》)
“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黄帝曰:愿闻脉度。岐伯答曰:……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灵枢•脉度》)”
可见,经络或经脉是人体中无所不至的、运送气血的隧道系统。
据现代医学所知,人体中无所不至而且呈网络分布的隧道只有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其中,运送气血的主要是循环系统。故可断言,经络或经脉的本意就是西医说的循环系统的血管。
经典中支持经脉或经络指血管的论述还很多。如:
《内经》把脉分为经脉、络脉和孙脉。说:
“经脉者,常不可见,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灵枢•经脉》)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灵枢•脉度》)
气口指血管是无疑的,脉的逐步分枝也和血管完全相同。
《内经》更有动脉之说。
“动脉”在《灵枢》中约17见,《素问》中约9见。
《灵枢•本腧》所述确且无疑的动脉有:肘动脉(肱动脉下端)、胫后动脉、腋动脉等。《内经》其它各篇提到的还有耳前动脉、颞动脉、足背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等,不一一注明出处。总之,凡可以触及的表浅动脉和深部动脉,古人都知道。
  民国初年,统一医学名词时,把英文的artery译为“动脉”,就是根据中医概念的准确意译。
  至于静脉,中医无此术语,《内经》只说过有些脉是不动的。如“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素问•病能论篇》)。不过,按阴阳原理,有动脉就有静脉。故静脉之说充实了经脉或经络学说。
  比如,西医说的“大隐静脉”就是对中医的补充。
《内经》原文是: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灵枢•经脉》)
古人云:大隐隐朝市。即大隐是不隐的。无所隐,故称大隐。
  《内经》还多次明确说经络是如环无端的,即血液在脉内是循环的。如:
“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类似说法在《灵枢》共8处。《素问》中2处。
《内经》还比较明确地说过气血运行的动力来源于心脏跳动。如:
“心主脉”(《灵枢•九针论》)
“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
“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五藏生成篇》)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脉宗气”——脉运行的主要动力,显然指可以看到的心尖搏动。
气血怎样在脉中运行呢?
《素问•调经论》说:“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
由上述引文可知,所谓经络,只能是西医所说的循环系统,特别是其中的血管。
然而,至今有人认为,经络的本意是独立于循环之外的东西。甚至否认脉的本意就是血管。那么,请看《素问•刺禁论篇》怎么说。
“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澑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瘖。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郗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刺脊间中髓,为伛。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膝髌出液,为跛。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踹肠内陷为肿。刺眶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今敢断言,经文中没有一个字是虚言。而且不知道是经过多少人反复实践才总结出来的。
文中有好几个地方提到中脉出血致死或仆脱色(休克也),其中两处是股动脉或髂内动脉。
凡是大动脉出血都可以致死,故文中还有。但第一句所指,不是动脉,而是静脉——大隐静脉。为什么刺中大静脉也会致死呢?一是古人用的针很粗钝(没有不锈钢不可能造出现在的毫针)。二是出血后不知道如何止血。有西医知识是不会死的。三是古人针刺放血时要刺中脉再“开其空”,(《素问•刺虐论》)于是,血就更难止了。
显然,引文中提到的“脉”,就是血管。经脉就是大血管,络脉是小血管。“脉”既包括动脉,也包括静脉。故经络的本意就是指大小血管。
从文字学角度看脉字,它的繁体字是“脈”。字形即指肉体中运送液体的、分枝很多的渠道。这样的渠道最明显的是血管,故古今字典中,脉的第一义就是血管。如果参看繁体脈字的两个异体,一个是由派字的右旁加血字构成,另一个由血字加永字构成,则脉指血管毫无疑问。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4 09:13
不过,笔者还是觉得有必要就“经络”一词略作探讨。
查今本《素问》,“经脉”出现约33次,“经络”只出现约26次。今本《灵枢》,“经脉”共出现约52次,“经络”出现约31次。(按:出现次数,是从“中药网-医药典籍-中医”《素问》、《灵枢》全文,通过微机自动计数的。)
据此可知,经络一词应该相当晚出,它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此前更多用“经脉”一词。
经脉怎么变成了经络呢?
这是由于后来《内经》将“脉”分作三级。经脉是主干,主干分为支络,支络再分为孙络,见上文。
现有早于《内经》的医学文献,是著名的出土文物马王堆医书。其中的两种灸经,还只有脉的概念,而且只有十一脉。故此说发展的轨迹是,从“脉”到“经脉”、“络脉”再到“经络”。《内经》总提时,仍多称“经脉”,分述时,称经脉、络脉。
总之,“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这一简称很容易使人忘记它是定语,是形容词,它限定的东西是“脉”,也就是血管。
因此,经络学说这一术语不准确,它是迁就汉语习惯的说法。按其本意,经络学应改称“脉学”。
然而,早在《内经》成书之前,中医就有诊法上的脉学,即切脉之学,而且被普遍接受。现存最早的诊脉专书名为《脉经》,再想把经络学改成脉学就不大可能了。
可否使用更早的术语,改称“经脉学”呢?也不好,因为经脉后来特指血管主干。于是,只好迁就至今惯用的术语,把指导针灸的学说称作经络学说。
  不过要再强调一遍: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脉就是血管,经脉指大血管,络脉指小血管。无论从今《内经》叙述时的实指来看,还是从文字学看,脉就是那时医学家看到的血管,而且古人确切知道血液是在经络中运行的。
  关于经络的本义就是血管的上述考证非常严密,相信大多数读者不会再有异议。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21-1-24 12:52
人体的气血循环系统能解释一切。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4 15:40
        因此,经络学说这一术语不准确,它是迁就汉语习惯的说法。按其本意,经络学应改称“脉学”。
=========================================
        先生认为赵洪钧的说法正确吗?既就是现在的教材也不敢说:经络学应改称“脉学”。穴位都在经络上,针刺穴位,都扎在脉上!那不每个穴位都出血!《素问•刺禁论篇》只有少数穴位针刺容易出血!
         【关于经络的本义就是血管的上述考证非常严密,相信大多数读者不会再有异议。】只能忽悠具有初中生理常识之人!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4 15:5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4 07:40
因此,经络学说这一术语不准确,它是迁就汉语习惯的说法。按其本意,经络学应改称“脉学”。
==== ...

【关于经络的本义就是血管的上述考证非常严密,相信大多数读者不会再有异议。】只能忽悠具有初中生理常识之人!

一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个人同样尊重李先生的个人见解,虽然不能全部认同或赞同。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4 16:02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4 07:40
因此,经络学说这一术语不准确,它是迁就汉语习惯的说法。按其本意,经络学应改称“脉学”。
==== ...

先生认为赵洪钧的说法正确吗?既就是现在的教材也不敢说:经络学应改称“脉学”。穴位都在经络上,针刺穴位,都扎在脉上!那不每个穴位都出血!《素问•刺禁论篇》只有少数穴位针刺容易出血!

一一赵先生的观点,认为经络的本意是血管,或血脉,并没有说,经络的今意(仍然)是血管,或血脉。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4 16:24
如上所说,经络的本意就是血管。运行气血的经络只能是西医所说的循环和淋巴系统。为什么会形成与血管、淋巴实际分布差异很大的经络系统呢?
简言之,经络学说是在相当有限的解剖知识基础上,主要靠阴阳、五行、天人相应思想推演出来的体系。其中,天人相应思想的影响尤其明显。

……总之,经络的本意虽然是血管,最后形成的经络分布体系却是出自天人相应的推理。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998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4 16:31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1-1-24 08:40 编辑

总之,经络的本意虽然是血管,最后形成的经络分布体系却是出自天人相应的推理。

一一个人认为,不仅"最后形成的经络分布是出自天人相应的推理",而且,在建构完善经络概念与学说的同时,也把周围神经的功能(传达信息、联络调控)渐渐的纳入或归结到经络的概念与体系里。


经络是生理学的概念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183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5 06:32
      穴位,是不是【出自天人相应的推理。】!!
      经络这个概念及其经络理论的形成,是基于针刺穴位的临床实践,上升为理论的。不是依靠自天人相应推理出来的!!来源于临床实践而不是推理!!
       针刺穴位,得气,气感酸胀麻能够上下传递,才产生了经络的概念。据考古研究,针刺穴位大约距今5000年~10000年的新石器时期,砭石存在于10000年之前的旧石器时代,那时候哪里有天人相应之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5 06:51
         把已经证实了的临床实践经验,以阴阳五行为参考系,归类于阴阳五行,成就了中医经典理论。中医理疗的基础是临床实践,而不是用阴阳五行推论出来的!!
        一切科学主义者,或者潜在的机械唯物论,都把理论的来源归咎于大脑的产物,归咎于天才的大脑,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否认一切知识、理论来源于亿万普通老百姓的社会实践。现在的科学主义者把科学实验当做认识世界的唯一正确方法,形成了科学迷信、科学八股、科学教条!科学推翻了封建社会的迷信,却树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迷信!这就是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5 07:1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4 22:32
穴位,是不是【出自天人相应的推理。】!!
      经络这个概念及其经络理论的形成,是基于针刺穴位 ...

    穴位,是不是【出自天人相应的推理。】!!

一一偷换概念。经络是经络,穴位是穴位。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5 07:36
      经络是由穴位连接起来的!刺激穴位,得气,沿着经络传递,这是每一个病人都能够感觉到的客观实际,经络与穴位是不可分离的,穴位是存在于经络上的,没有经络,刺激穴位怎么能够传导到内脏,治疗疾病呢!如果经络是推理出来的,那么经络上的穴位也是推理出来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5 08:07
          思想交流,近在咫尺,远隔万里。壁垒存在于自己的头脑中。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我的帖子仅供参考。交流交流而已,不必在意。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5 08:5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4 23:36
经络是由穴位连接起来的!刺激穴位,得气,沿着经络传递,这是每一个病人都能够感觉到的客观实际,经 ...

如果经络是推理出来的,那么经络上的穴位也是推理出来的!

一一这个与事实不合。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5 09:11
穴位是实践中寻找出来的。经络(路线或体系)是人们整理出来的,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5 10:36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1-25 02:38 编辑

   针刺穴位,得气,酸胀麻的感觉沿着一定的路线传递,是不是具有主观性?
    发现穴位,有没有主观性?同一个人体,欧洲人怎么没有发现穴位?
     经络,就不是实践中寻找出来的?
   
循环系统有没有主观性?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5 10:5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5 02:36
针刺穴位,得气,酸胀麻的感觉沿着一定的路线传递,是不是具有主观性?
    发现穴位,有没有主观性? ...

  针刺穴位,得气,酸胀麻的感觉沿着一定的路线传递,是不是具有主观性?

一一怎么解释阿是穴的存在?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5 11:09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5 02:36
针刺穴位,得气,酸胀麻的感觉沿着一定的路线传递,是不是具有主观性?
    发现穴位,有没有主观性? ...

针刺穴位,得气,酸胀麻的感觉沿着一定的路线传递,是不是具有主观性?

一一"得气,酸胀麻约感觉沿着一定的路线传递",也可以解释为:是机体"血管、神经"的部分功能表现。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5 11:2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5 02:36
针刺穴位,得气,酸胀麻的感觉沿着一定的路线传递,是不是具有主观性?
    发现穴位,有没有主观性? ...

循环系统有没有主观性?

一一循环系统可以解剖出来,陈列出来。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可以吗?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21-1-25 11:47
黄中正 发表于 2021-1-24 04:52
人体的气血循环系统能解释一切。

黄先生好久不见来到论坛了,又次见到甚为高兴。
欢迎先生常来发言,先生的发言常常出人意外,发人深省,给人许多感悟。谢谢!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21-1-25 11:52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3 08:01
回到原点:
       血脉的名称叫什么?
     心脏和血脉怎么连接起来的?证据是什么?哪个人看到过? ...

“ 心主神明还是心脏主神明?心与心脏是不是一回事?”先生看问题常常是别具只眼,请问心和心脏难道是两回事吗?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21-1-25 16:34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21-1-25 08:35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心与心脏,是大大的不同!”
-----请问,心,不是五脏之一吗?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5 16:37
解剖学没有看到的,就不是客观存在吗?

一一您如何证明"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是客观存在的呢?用"经文"来证明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5 16:45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1-1-25 08:51 编辑

        循环系统可以解剖出来,陈列出来。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可以吗?
=================================================
        穴位,解剖出来了吗??穴位是不是客观存在?解剖学没有看到的,就不是客观存在吗?解剖学没有找到经络,那是西方科学、解剖学的无能!
        穴位、经络经过几千年、甚至于上万年的实践证明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针刺足三里可以治疗肚子痛,针刺合谷不能治疗肚子痛!几千年临床实践证实了的客观事实,这是西方没有发现,西方科学不能证实的客观真理!把全身的皮肤与内脏各个器官联系起来,而且穴位与内脏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特异性,这是西方医学不知道的人体功能,这么大的一个特异性功能,西方科学、西医居然一无所知!对于西方科学而言经络不比火星探索、宇宙黑洞逊色。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5 16:5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5 08:45
循环系统可以解剖出来,陈列出来。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可以吗?
== ...

不要偷换概念。现在讨论的是"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客观存在的证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5 17:03
           花大钱把中医药打扮成西药的丫环,还吹成是里程碑式的典范,真是可恶!
========================================
       赵洪钧就是把经络打扮成西医心血管的丫鬟!吴以岭把经络打扮成西医微血管的丫鬟!中医现代教材把心主血脉打扮成血液循环的丫鬟……还吹成是里程碑式的典范,真是可恶!他们的共同目的、愿望就是否定《内经》,修正《内经》。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7 07:15
        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蛋白质、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等),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体内各种内分泌的激素和一些其它体液因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此外,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而血液的循环是由于心脏"泵"的作用实现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7 07:22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1-1-25 08:53
不要偷换概念。现在讨论的是"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客观存在的证据。

        没有西方科学所谓的证据!只有客观事实:针刺穴位,得气,沿着经络传感。这个客观事实,西方科学没有办法证实!即西方科学找不到证据,找不到证据并不代表这个客观事实不存在!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7 07:4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6 23:22
没有西方科学所谓的证据!只有客观事实:针刺穴位,得气,沿着经络传感。这个客观事实,西方科学 ...

只有客观事实:针刺穴位,得气,沿着经络传感。这个客观事实,西方科学没有办法证实!即西方科学找不到证据,找不到证据并不代表这个客观事实不存在!


一一得气,传感,这个客观事实,可以证明经络现象的存在,而不是证明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的存在。事实上,得气传感,也可以用"机体血管与神经的部分生理功能活动表现"来解释。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7 07:57
有个问题,请教李先生。如果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是客观存在的,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可以观察到还是不可以观察到的?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7 08:01
李先生说:解剖学没有看到,就不是客观存在了吗?

李先生认为,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应当是一种怎样的"客观存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7 09:46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1-27 01:48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1-1-27 00:01
李先生说:解剖学没有看到,就不是客观存在了吗?

李先生认为,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 ...

       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应当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也是我们头脑中的客观存在,也是运用文字符号表示出来的客观存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7 09:57
       客观存在包括:客观真实的存在、头脑中的客观存在,以文字符号表示出来的客观存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7 10:07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1-27 02:12 编辑

          有个问题,请教李先生。如果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是客观存在的,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可以观察到还是不可以观察到的?
===============================================
          客观存在,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既可以观察到,也可以观察不到!这是辩证唯物论!
           客观存在是必须有形的,必须是可以观察到的,这是机械唯物论。只适用于简单的物理运动与化学运动以及人工系统。不适用于复杂的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生命系统。

         和先生讨论问题,受益匪浅。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7 10:1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7 01:46
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应当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也是 ...

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应当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

一一是不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应当通过客观证据,而不是经文或嘴炮来证明。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7 10:11
    如果先生有兴趣继续追问这个问题,请看《融合观》上篇    第一章    一元论与3个“客观世界”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7 10:1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7 01:46
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应当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也是 ...

至少到目前为止,李先生只是认为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应当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而不是通过客观证据证明了其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7 10:20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1-1-27 02:10
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应当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

一一是不是"实实在 ...

       是不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应当通过客观证据,而不是经文或嘴炮来证明。
====================================
       针灸足三里,得气能够治疗肚子痛,不得气就不能治疗肚子痛!这是客观事实,没有西方科学证据,西方科学也拿不出证据!针灸足三里,得气能够治疗肚子痛,是靠着医生的手感和病人的感受证明的,【而不是经文或嘴炮来证明。】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7 10:22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7 02:07
有个问题,请教李先生。如果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是客观存在的,是 ...

客观存在,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既可以观察到,也可以观察不到!这是辩证唯物论!

一一客观存在的确"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比方信息、能量,比方功能、生理,相对于物质,相对于结构、解剖而言,是无形的,但也是客观存在的。

但我们讨论经络体系(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时,这个应当属于实体,属于形态结构,属于解剖学层面的内容。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7 10:2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7 02:20
是不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应当通过客观证据,而不是经文或嘴炮来证明。
=================== ...

针灸足三里,得气能够治疗肚子痛,不得气就不能治疗肚子痛!这是客观事实,没有西方科学证据,西方科学也拿不出证据!针灸足三里,得气能够治疗肚子痛,是靠着医生的手感和病人的感受证明的,【而不是经文或嘴炮来证明。】

一一前面已答复过,这个只能证明经络概念,经络现象的存在。而不是经络体系(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的存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7 10:29
         针刺足三里,肚子不疼了!是不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这就是证据!没有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电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学……证据。手到病除,先生还要什么证据??至于西方科学找不到证据,只能说明西方科学无能!!科学只能够解释已经发生了的事实,不能否定它!这是唯物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1-1-27 10:56
          
科学只能够解释已经发生了的事实,不能否定它!这是唯物论。

         科学是发现客观规律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方法。科学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建造一个人为的人工系统,不能建造出自然系统,哪怕是一个单细胞。
          科学迷信、科学八股、科学教条是社会发展的桎梏。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1-1-27 11:12
已经证明经络概念,经络现象的存在,难道“经络体系”不翼而飞,不存在了?还要再次证明“经络体系”的客观存在??

一一经络概念(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与经络体系(具体的形态结构)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21-1-27 12:2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27 02:07
有个问题,请教李先生。如果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循环,营气五十营循环,卫气循环)是客观存在的,是 ...

“客观存在,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既可以观察到,也可以观察不到!这是辩证唯物论!

融合观先生这一段话说得好,赞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并不一定都是人为可见的,可以觉察的,因为人的感知能力和范围是有限的,而物质存在的形式是无限的。人们一时不能感知的事物是很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