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关于针对武汉肺炎的辨治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逸农    时间: 2020-2-2 14:03
标题: 关于针对武汉肺炎的辨治思考
关于针对武汉肺炎的辨治思考
傅瑞年/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里简称“武汉肺炎。”本文旨在探讨清晰地辨治思路,抓住共性,把握规律,尤期能平和中医业内之龃龉。至于在方药的选择上,本文对诊疗方案第三版、第四版的评估,含金量都是很高的。
一、  直击病因
《瘟疫论》提出:“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种异气被吴氏命名为“戾气。”看似戾气说已脱离了六淫致病说。但是此说仍然没有脱离“天地,”没有脱离“气(异气)”。戾气究竟是什么气?适时的寒热燥湿是天地之正气,太过的寒热燥湿就是邪气,程度更强烈的邪气是不是就应该是戾气呢?尽管戾气致病,发病暴烈,传染快速,流行广泛,但是,戾气也是由寒热燥湿所化生,戾气是多种的。脱离了六淫,中医就失去了最根本的依据!
那么,当前正在流行的武汉肺炎是哪种戾气作祟呢?根据新华社对仝小林院士的专访,仝院士说的非常清楚:“我们除夕那天晚上到武汉时就是阴雨连绵,查资料发现武汉12月份也是阴雨绵绵,一月份以来差不多连续16天都是小雨,湿气非常重。我们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医院对患者发病情况、发病时的症状情况以及病情演变、舌苔和脉象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诊察,发现无论是住在ICU的危重症病人,还是普通病房的轻症患者,不管舌苔偏黄还是偏白,总的呈现厚腻腐苔,湿浊之象非常重。”没有疑问,是湿邪引发的大疫!按照《素问刺法论》的说法,是“黄尸(湿)鬼”在作祟。
二、    四纲辨治(附图)
注意,我这里所说的湿邪,不要先入为主,先给取个名字。先厘清湿邪致病的路径、传变和转归,病性就会不言而喻,应对策略才能更加优化。
(一)湿犯太阴:《素问  至真要大论》: “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饮发于中。”此段经文的关键词是“湿变,”其更大的意义是指出了湿邪来犯的路径。先是“饮发于中(太阴位),”而后才是“阴气上厥,胸中不便,”就表现出了痰饮。湿邪先犯中焦,再逆传于上焦肺。这一点也正符合当前疫情的临床表现。
当此湿犯太阴之际,偏热者,三仁汤;偏寒者,藿香正气散和平胃散;重症邪入膜原者,达原饮。
(二)湿(饮)邪干肺:《素问  至真要大论》: “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因知湿为土邪。五行之中,木火为阳,金水为阴,唯独土为中性,土具有阴阳两重性。地球之载,隶属于土,白天属阳,夜晚属阴。张介宾就曾认为阴阳化寒热。所以湿邪会有寒热之化。寒化则为寒湿;热化则为湿热。湿在太阴阶段,寒热之化,虽各有偏,但不会太明显。一旦上传胸肺,则寒热立判!
1、湿邪热化:第三版之2、3,邪热壅肺、邪毒闭肺。
另备方:黛蛤散,千金苇茎汤(冬瓜仁改为瓜蒌子),越婢加半夏汤(肺胀)。
2,湿邪寒化:第四版之1、2,寒湿郁肺、疫毒闭肺。
另备方:麻黄加术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肺胀),甘草干姜汤(肺痿)。
(三)燥邪伤肺:任何事物都有不变、变易和物极必反三种情形。湿犯太阴阶段,湿邪尚未传变,是为不变;湿(饮)邪干肺,化寒化热,是为传变;湿与燥,本当势不两立,但当物极必反之时,湿可化燥,燥邪伤肺。
燥邪伤肺者,温燥用桑杏汤,桑菊饮;凉燥用杏苏散。
三、    全面认识
来自网上冯全生氏的文章:“瘟疫是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急性传染病。瘟疫一般包括温疫、湿疫、寒疫、燥疫、杂疫等等”。此对瘟疫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当前正在流行的武汉肺炎就是“湿疫。”
不当之处,敬请批判!
                      2020、02、01



作者: 逸农    时间: 2020-2-2 14:41
全国全民最关心的,没人回???
作者: 何九公    时间: 2020-2-2 15:35
逸农 发表于 2020-2-2 14:41
全国全民最关心的,没人回???

傅先生甚有见地,所见略同,大家都在忙着,应该都有看到的。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2 15:46
武汉肺炎就是“湿疫。”?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2 15:47
湿犯太阴阶段,湿邪尚未传变,是为不变;湿(饮)邪干肺,化寒化热,是为传变?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2 15:51
湿是湿,热是热,邪生湿,邪生热,湿,热生肺炎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2 15:53
太过的寒热燥湿就是邪气,程度更强烈的邪气是不是就应该是戾气呢?尽管戾气致病,发病暴烈,传染快速,流行广泛,但是,戾气也是由寒热燥湿所化生,?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2 15:55
新型冠状病毒不是气不是戾气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0-2-2 16:21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0-2-2 08:24 编辑

那么,当前正在流行的武汉肺炎是哪种戾气作祟呢?根据新华社对仝小林院士的专访,仝院士说的非常清楚:“我们除夕那天晚上到武汉时就是阴雨连绵,查资料发现武汉12月份也是阴雨绵绵,一月份以来差不多连续16天都是小雨,湿气非常重。我们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医院对患者发病情况、发病时的症状情况以及病情演变、舌苔和脉象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诊察,发现无论是住在ICU的危重症病人,还是普通病房的轻症患者,不管舌苔偏黄还是偏白,总的呈现厚腻腐苔,湿浊之象非常重。”没有疑问,是湿邪引发的大疫!

一一
一、判断证型,宜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二、"湿浊"之象非常重,当指湿证,不是湿邪。此处的湿,是机体在病理过程或状态上的性质表现,不是病因、病原体、病毒的性质表现。是新冠病毒引发机体产生的病理过程或状态,在性质上具有"湿"的特性。

三、机体的病理过程或状态,在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新冠单纯性感染、新冠肺炎),或同一类型(新冠肺炎)的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表现在中医辨证论治上,其具体的证型及证型的发展演变过程,亦是不同的。

个人意见,仅供大家讨论参考。






作者: 逸农    时间: 2020-2-2 16:29
感谢总版主的支持与厚爱!


补充内容 (2020-2-3 09:06):
也感谢铁版主的支持与厚爱!
作者: 逸农    时间: 2020-2-2 16:33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0-2-2 16:21
那么,当前正在流行的武汉肺炎是哪种戾气作祟呢?根据新华社对仝小林院士的专访,仝院士说的非常清楚:“我 ...

湿邪一是从运气化寒热,二是从人体化寒热!


补充内容 (2020-2-2 18:00):
客观的气象条件,与舌象高度一致!!!
作者: 逸农    时间: 2020-2-2 16:39
何九公 发表于 2020-2-2 15:35
傅先生甚有见地,所见略同,大家都在忙着,应该都有看到的。

何先生好!幸会!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2 16:55
湿是新冠病毒引发机体的生理免疫中产生的一种症状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2 16:56
不当之处,敬请批判!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2 17:01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20-2-2 17:05 编辑

湿症状是免疫病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原因病因的一部分,且是病因的上级部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2-3 05:28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2-2 22:07 编辑

         以下是 2020,1,26发的帖子。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武汉归来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
      通过问诊及当地专家介绍,患者有以发热前来就诊的,但体温不高,还有一部分患者没有发热症状,而更多的表现为乏力、倦怠、食欲不好,甚至出现一些恶心、胸闷、脘痞、大便溏泻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都有咽干、咽痛的表现,有些病人还伴随干咳无痰。这个过程一般持续5~7天,期间患者不发热或仅有低热,体温多在37℃多一点,很少超过38.5℃。
==========================================
          不要在冠状病毒感染上打转转,一定要辨证论治,不要以为冠状病毒感染的病机一定是“湿温”,是湿邪!!这是中西医结合学派的通病,以为西医的疾病只可能是中医的一种病机,这种思路不符合辨证论治的原则,冠状病毒感染既可能有湿,也可能有燥,还可能有寒,一定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乙脑的经验可以证明,石家庄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暑热,白虎汤有效,第二年北京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虎汤无效,加苍术祛湿有效。
       【绝大部分患者都有咽干、咽痛的表现,有些病人还伴随干咳无痰。】这是风燥的表现,
      【 乏力、倦怠、食欲不好,甚至出现一些恶心、胸闷、脘痞、大便溏泻等症状;】这是湿温的表现。

       同一个冠状病毒感染,不同的病人,分属于中医的两种甚至于三种证型是完全正确的,不能够一个方剂管到底,或者全部都管用!!千万不要用西医的思维套中医的辨证论治。

【总归 “湿毒”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核心。】千万不可一锤定音!!正确的说法是:一部分患者属于湿温。
  属于燥邪的应该使用银翘散加桑菊饮、桑杏汤、沙参麦冬汤之类。这是轻型、卫分证的治法。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2-3 05:38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2-2 22:08 编辑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有两组临床表现:
         【绝大部分患者都有咽干、咽痛的表现,有些病人还伴随干咳无痰。】这是风燥的表现,
      【 乏力、倦怠、食欲不好,甚至出现一些恶心、胸闷、脘痞、大便溏泻等症状;】这是湿温的表现。
          有没有寒?有没有两组临床表现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病人身上?这些问题一定要在临床实践中,在病人身上寻找证据!不能拿气候作为证据进行推论,一定要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以下是 2020,1,29的帖子
  没要到第一线,不敢胡说,仅供参考。
      冠状病毒具有胃肠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嗜性。
       文献报告冠状病毒的感染可以产生以下临床症状:
(1)呼吸系统感染,包括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
(2)肠道感染(婴儿偶尔发生);
(3)神经系统症状(很少)。
   据此,这次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出现不同的临床类型:1  冠状病毒侵犯呼吸道;2 侵犯胃肠道;3 同时侵犯呼吸的与消化道。这是病位。病程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
        病性:侵犯消化道者,临床表现与湿温一致;侵犯呼吸道这与风燥一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2-3 05:53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2-2 21:57 编辑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两组临床表现与以往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是完全符合的!区别仅仅是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强大的传染性,造成了大流行;而以往的冠状病毒感染没有传染性,与普通感冒一样只有散发,不具有流行性、传染性。
       现在已经证明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通过粪-口传染,确证了胃肠道感染(钟南山昨天宣布的),而湖北最早的中医治疗方案以湿温为主,方药为达原饮、甘露消毒丹等湿温方剂为主,也就是说中医在钟南山之前,已经从临床的角度确证了胃肠道感染的存在!是不是比钟南山至少早了10天?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2-3 06:06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2-2 22:25 编辑

          2020124发的帖子



预防七味汤:黄芪15克,炒白术9克,防风9克,贯众6克,银花9克,陈皮6克,佩兰9克。、

            武汉肺炎治疗

1     轻型:(1)银翘散合清瘟败毒饮(热毒袭肺证)

   ......       (2)三仁汤和升降散或者藿朴夏苓汤(湿毒阻遏证)

2     重症:(1)甘露消毒丹合达原饮

                 (2)白虎汤合清营汤合清瘟败毒饮

=========================================================
       以方测证,轻型即用清瘟败毒饮、升降散,病情一定十分严重。达原饮、甘露消毒丹皆为邪伏膜原、湿热侵及肝胆的方剂,与武汉肺炎的临床表现好像不符。另外,清瘟败毒饮本身就包含了:白虎汤、犀角地黄汤、清营汤等。
       如果湖北、武汉的中医辨证论治,运用以上方剂是正确的,那么,武汉肺炎的临床表现就十分严重了,而绝对不是普通感冒那么简单!死亡病例也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患有严重基础病的病人。
        冠状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一种病毒,变异之后,全世界的人都没有特异免疫力,人人都可能感染,但是病情未必都很严重。从17例死亡者看,都具有严重的基础病,或者老年人,这符合感冒是万病之源的一般规律。
         总之,医学界还没有把完整的病例介绍出来,特别是临床表现的完整表述,没有完全发布出来,特别是中医的舌像脉象。


     也就是说,湖北中医治疗方案是在2020,1,24日之前发出的!今天是2,3日,钟南山昨天宣布证实粪-口传播,至少相差10天!

      湖北省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中医药防治方案 2020,1,23发布。
           2020123发布。2020,1,21印发。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文件,鄂卫通【20206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0-2-3 06:2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0-2-2 21:38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有两组临床表现:
         【绝大部分患者都有咽干、咽痛的表现,有 ...

不能拿气候作为证据进行推论,一定要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一一正解。

症状是病理过程或状态(证)的外在表现,病理过程或状态(证)是症状的内在本质。确定证型的依据,在于临床症状表现(包括舌脉象)。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0-2-3 06:28
指南第四版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0-2-3 06:31
医学观察期有两个不同的类型,一个是肠胃型感冒类型(消化道感染),用藿香正气水。一个是上呼吸道感染型(呼吸道感染),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0-2-3 06:35
所谓医学观察期患者,究竟是什么意思?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什么关系?是新型冠状病毒单纯性感染?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无症状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这个问题首先应当弄清楚。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0-2-3 06:41
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无症状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这个问题首先应当弄清楚。


一一如果认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无症状者,似不成立,患者已有症状表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
如果认为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个人认为,亦存在逻辑上的问题。潜伏期应当是指已感染病毒,但尚未发病,尚无临床症状表现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2-3 06:41
      如果钟南山懂中医,懂温病学,湿温的特点是:缠绵难愈,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好发于长夏以及南方潮湿地区,他应该知道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粪口传播的可能性,而不会得到昨天才宣布。预防措施早就应该采取了!
       当然,我们也是事后诸葛亮。不能怪罪钟南山。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0-2-3 06:52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0-2-2 22:53 编辑

如果认为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个人认为,亦存在逻辑上的问题。潜伏期应当是指已感染病毒,但尚未发病,尚无临床症状表现者。

一一可不可以认为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临床表现呢?似亦不成立,指南里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治疗期,已提及早期(寒湿郁肺,是否有待商榷可另议)。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0-2-3 06:57
密切接触者,无症状,可以看做潜伏期……


一一两个条件,一个是密切接触(或直接病毒检测阳性),一个是无症状。应当是无症状,而不是已有症状。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2-3 07:13
       《中西医融合观》186页


(六)湿温-亚急性肠道传染病综合征
1.湿温综合征
湿温是感受湿热病邪所致,发生于夏末秋初,且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的急性外感热病。其发病较缓,病势缠绵,病程较长;初期以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腻脉缓为主要表现;虽一般具有卫气营血浅深层次的病理演变,但常以脾胃为病变中心而稽留气分;后期可有湿热化燥伤阴或湿盛伤阳两种不同转归。

     湿温的辨证论治。                 

(1)湿重于热证治

     ①湿遏卫气  三仁汤、藿朴夏苓汤

     ②湿阻膜原  达原饮、雷氏宣透膜原法

     ③湿困中焦

     ④湿邪上蒙,小便闭阻

     ⑤湿阻肠道  宣清导浊汤

(2)湿热并重证治

     ①湿热困阻中焦  王氏连朴饮

     ②湿热蕴毒  甘露消毒丹

     ③湿热酿痰,蒙蔽心窍  菖蒲郁金汤、苏合香丸,至宝丹

     ④湿热发阅立意阅(锫)  薏苡竹叶散

     ⑤湿热蕴阻经络  宣痹汤

(3)热重于湿证治

     ①阳明热盛兼湿  白虎加苍术汤

     ②阳明热结兼湿  小承气汤等方

(4)后期余湿未尽证治  薛氏五叶芦根汤

(5)湿邪化燥证治

     ① 闭阻心包  加减清宫汤、紫雪丹、至宝丹

     ② 伤络便血  犀角地黄汤、独参汤、黄土汤

(6)湿邪寒化伤阳证治  真武汤、薛氏扶阳逐湿汤

余邪未尽  薛氏五叶芦根汤,肺胃阴伤  沙参麦冬汤

根据湿温病的发病季节和临床特点,西医学中的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某些肠道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痢疾、恙虫热等疾病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或某些临床类型都属于湿温的范畴。中医认为湿温是一个单独的病,它是由湿温病邪引起的,按照西医的看法,湿温是具有湿温病特点的一大类疾病。这一大类疾病的临床过程是各自不同的,而且各自具有许多临床类型,但是这些疾病的某个阶段或者某个类型与伤寒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在古代没有办法鉴别,故而作为一个病进行讨论,所以在湿温中分为许多证,用来针对各种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临床类型。在进行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融合时,湿温中的各个证可以与西医中以上疾病的不同病理状态相融合。在这一大类疾病中,伤寒病的发病过程、临床类型与湿温有更多的吻合,可以作为湿温的代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2-3 07:17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道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温病学中的湿温。《中西医融合观》2007年出版,出书前2年书稿的内容已经基本确定。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0-2-3 08:0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0-2-2 23:17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道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温病学中的湿温。《中西医融合观》2007年出版 ...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道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温病学中的湿温。

一一应当强调,湿温证主要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道感染型。其它类型或不同的阶段,是什么证型及如何演变发展,应根据具体临床症状表现来分析。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2-3 08:27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2-3 00:31 编辑



转载自:《中西医融合观》168页






(二)秋燥综合征与秋季呼吸系统感染综合征

中医认为 从农历立秋至立冬期间称为秋三月,秋季燥气当令。燥盛则干,故人常见咽燥声嘶、干咳无痰、口唇干裂、心烦口渴、皮肤干燥、大便秘结,或头痛、鼻燥、关节疼痛、气喘等。中医学将这些症状称为秋燥,或者“秋燥综合征”。

  外燥多因秋季感受燥邪而成,有凉温之分。“秋燥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凉燥……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

凉燥是指深秋风寒之邪侵袭肺卫,见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咽干口燥,或咳嗽痰稀、无汗、苔白、脉弦。治宜辛散温润、宣肺化痰,方选杏苏散:

温燥是指秋季感燥热之邪,症见发热头痛、干咳少痰、心烦口渴,或气逆而喘,舌淡红脉浮数。治宜辛宣凉润、利气化痰,方选桑杏汤:

西医认为:夏秋季节除了肠道杆菌科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病外,比较多见的还有病毒性的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性的肠道感染。例如,夏秋季节流行的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3和7型引起,腺病毒8型可以引起流行性角-结膜炎;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A组6、8、10和22型病毒引起;埃可病毒与柯萨奇病毒二者非常相似,经呼吸道及粪-口传播,感染的高峰时期为夏秋季,以5~9月为多,也可在冬、春季发病。病毒经呼吸道及口腔进入体内,主要在咽部、扁桃体的淋巴组织内繁殖,少量病毒在肠道繁殖,自呼吸道分泌物及粪便中排出。病毒自上述部位经血液或淋巴进入肝、脾及其它网状内皮系统,再随血流到达其它器官,主要的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脏,除了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脏的病变之外,还可以可以引起腹泻、发热及呼吸道感染。柯萨奇病毒还可以引起夏季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中医认为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引起的、以肺病变为中心、以津气干燥为基本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其临床特点是以口、鼻、眼、咽、唇以及皮肤干燥为主要表现,严重时也可以引起肺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医还认为秋燥与风温初期的临床表现相近,皆有发热恶寒,咳嗽口渴,脉浮数等肺卫见证。它们的区别在于:秋燥发于秋季,初期必出现口、鼻、咽、唇以及皮肤干燥的表现,病情一般较风温轻;风温发于冬春二季,病情比较严重。风温与秋燥的异同点是因为他们的病原体是同一大类,由于季节气候的不同,易感病毒的种类不同造成的。流行性感冒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好发在冬、春季;而腺病毒、埃可病毒与柯萨奇病毒在夏秋季容易造成感染流行,他们都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但是侧重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这些病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就是间质性肺炎(非典型肺炎,其发展就是肺纤维化,中医称为肺痿)。参考《中西医融合观续)

    因此可以看出,夏秋季节由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支原体以及其它病毒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称为秋燥,这些病原体就是燥热病邪的载体。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2-3 08:29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两个临床类型,一个属于湿温,一个属于温燥(参考秋燥)。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20-2-3 08:29
具有发人深醒的指导大义,比那些没有深入一线临诊者胜于万倍。
作者: 逸农    时间: 2020-2-3 09:13
抛砖引玉,各位大家都腹藏锦绣!特别是观版主更是字字珠玑!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3 09:21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道临床表现是湿阻中焦,不是胃肠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作者: 逸农    时间: 2020-2-3 09:24
周现强 发表于 2020-2-3 08:29
具有发人深醒的指导大义,比那些没有深入一线临诊者胜于万倍。

周老师,过誉了!
作者: 逸农    时间: 2020-2-3 09:26
本帖最后由 逸农 于 2020-2-3 09:29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20-2-3 09:21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道临床表现是湿阻中焦,不是胃肠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对!就是湿阻中焦!本文称作“湿犯太阴!”
作者: 逸农    时间: 2020-2-3 11:52
[attach]15639[/attach]

作者: 何九公    时间: 2020-2-3 12:11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0-2-3 08:07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道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温病学中的湿温。

一一应当强调,湿温证主要是针 ...


我们或者可以这样思考,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的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就不同,如从上呼吸道侵入肺,就表现为肺炎,若从口进入消化道,就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这其中可能还与人体的体质偏差有关,哪个方面是薄弱环节,那个器官就容易受邪。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3 12:31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20-2-3 12:35 编辑

胃肠道感染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应是胃炎,是肠炎表现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3 12:39
中医湿,热症状表现不是胃炎,肠炎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0-2-3 12:40
何九公 发表于 2020-2-3 04:11
我们或者可以这样思考,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的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就不同,如从上呼吸道侵入肺,就 ...

我们或者可以这样思考,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的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就不同……这其中可能还与人体的体质偏差有关,哪个方面是薄弱环节,那个器官就容易受邪。

一一这个与中医理论较契合了。机体感受病邪后,如何发展演变,与机体的体质禀赋密切相关。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0-2-3 12:4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0-2-3 00:29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两个临床类型,一个属于湿温,一个属于温燥(参考秋燥)。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两个临床类型,一个属于湿温,一个属于温燥(参考秋燥)。

一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指南第五版已出来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0-2-3 12:46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0-2-3 04:47 编辑

重点是"轻型"和"普通型"。前者无肺炎影像学表现,应当是相当于新型冠状病毒单纯性感染(肠胃型感冒或上感)。后者则有肺炎影像学改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作者: 何九公    时间: 2020-2-3 14:15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前驱及其他各期治疗,中医方案不应仅局限在内服方药上,针对以寒湿为主要表现的特点,辨证属寒湿证型者,姜艾热水泡脚,以取微汗为度,另外艾炙足三里,肺俞等都会有好的预防与治疗效果,拨罐对宣发肺气,祛除湿毒也应该有一定效果,大凡只要有效,可以不择手段,综合应用,以救人为主要宗旨。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3 14:21
dffaaoo 发表于 2020-2-3 12:39
中医湿,热症状表现不是胃炎,肠炎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10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3 14:22
dffaaoo 发表于 2020-2-3 14:21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611&extra=&page=10

对于肾结核引起,主要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因为结核分枝杆菌定植在肾脏部位,那么就会引起肾结核。定植在肺,就会引起肺结核,定植在腰椎和肠道,那么就会引起腰椎结核和肠结核。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3 14:27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20-2-3 14:28 编辑

新型冠状病毒定植在肺,就会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定植在肠道,就会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肠炎,新型冠状病毒定植在胃,就会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胃炎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3 14:33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定植在肺,引起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肠炎,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胃炎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3 14:38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page%3D1&page=5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3 14:39
(一)吸附(adsorption):病毒表面接触蛋白 ---- 细胞表面受体
吸附(Adsorption)是指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它是感染的起始期。细胞与病毒相互作用最初是偶然碰撞和静电作用,这是可逆的联结。随后的特异性吸附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这一点可确定许多病毒的宿主范围,不吸附就不能引起感染。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非灵长类细胞上没有发现此受体,而猴肾细胞、 Hela细胞和人二倍体纤维母细胞上有它的受体,故脊髓来质炎病毒能感染人体鼻、咽、肠和脊髓前角细胞,引起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水磨石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是含唾液酸(N-乙酰神经氨酸)的糖蛋白,它与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剌突(受体连结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如用神经氨酸酶破坏该受体,则流感病毒不再吸附这种细胞。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3 14:41
吸附(Adsorption)是指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它是感染的起始期。细胞与病毒相互作用最初是偶然碰撞和静电作用,这是可逆的联结。随后的特异性吸附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这一点可确定许多病毒的宿主范围,不吸附就不能引起感染。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20-2-3 14:45
拜读了!先生此文针对当前武汉新冠肺炎疫病的病情演变,既引经据典辨析病机证候,又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四纲辨治,体现了传承精华,创新守正的精神,值得学习并临床参考。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20-2-3 16:20
细胞表面受体是含唾液酸(N-乙酰神经氨酸)的糖蛋白,它与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剌突(受体连结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
作者: 逸农    时间: 2020-2-3 16:26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20-2-3 14:45
拜读了!先生此文针对当前武汉新冠肺炎疫病的病情演变,既引经据典辨析病机证候,又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 ...

感谢版主的支持与厚爱!

作者: 逸农    时间: 2020-2-3 16:33
逸农 发表于 2020-2-3 11:52

此即附图,抱歉,笔者不会做图,不会编辑。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20-2-3 19:37
逸农 发表于 2020-2-3 08:33
此即附图,抱歉,笔者不会做图,不会编辑。

38楼的图片就是图,主帖左下侧边沿有个“编辑”钮,点击后就进入了编辑界面,再点开上沿“表情旁的”图片“就会跳出上传图片的窗口,点击”选择文件上传“后找到您那张照片的存放处,再点击右下角的‘”打开“图片就进入上传图片的窗口了。这时您再在主帖上放图片的地方(”二、    四纲辨治(附图)’整段之后惑全文之后都行)点击一下,然后再点击一下上传图片窗口中的照片,照片就会出现在主帖中的位置了。也可尝试把38楼的图片复制粘贴到主帖中来。最后点击左下角的“保存”,就完成了编辑。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2-4 07:27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2-3 23:38 编辑

    学习了。



作者: 逸农    时间: 2020-2-4 11:02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20-2-3 19:37
38楼的图片就是图,主帖左下侧边沿有个“编辑”钮,点击后就进入了编辑界面,再点开上沿“表情旁的”图片 ...

尴尬

作者: 逸农    时间: 2020-2-4 11:07
东风一吹,尽扫阴霾!风可胜湿,何忧戚戚。四纲辨治,纲举目张,一网打尽,病毒猖狂!!!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20-2-4 12:32
逸农 发表于 2020-2-4 03:02
尴尬

没关系!不用编辑也可。当作交流一下发帖方法,方便先生下次发更好的图文并茂的帖子!
作者: 苏亮个体中医    时间: 2020-2-4 15:07
武汉的气候环境湿冷,是否为以湿冷为载体,蕴含阳毒,对于不同体质的人表现的证候各一。湿为太阴,先入中焦,阳虚者胃肠证状表现多,内热盛者肺部证状表现多,尤其肺的宣发肃降失调,有可能逆传心胞,使病情危重。危重期护心为首务,其次护肝肾,其次攻邪。所以对于初期肺的感染,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尤其重要,而对于阳虚者除湿健脾,解毒宣透同样重要。供参考
作者: 逸农    时间: 2020-2-4 15:58
苏亮个体中医 发表于 2020-2-4 15:07
武汉的气候环境湿冷,是否为以湿冷为载体,蕴含阳毒,对于不同体质的人表现的证候各一。湿为太阴,先入中焦 ...

很有见地!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20-2-5 07:14
dffaaoo 发表于 2020-2-3 12:39
中医湿,热症状表现不是胃炎,肠炎

       肺卫寒湿所束、不得宣发肃降,故而从大肠而泄毒、宣畅气机,因肺与大肠相表里也,皮毛寒束去不了,只有从大肠而走毒,是一种正常自身调节降低【免疫位点】自杀伤的免疫反应,往往这样的病人表现乏力的虚弱现象,但到中后期的痰湿壅肺【肺实变与纤维化】病情表现相比要轻许多,其胸闷弊喘、发热也较轻微【三度大的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或中毒性菌痢与脑炎等、用通下之法后、其闭气高热、有时惊厥、立马解决】,此证符合人参败毒散方治疗,往往一至三剂而解。
作者: 草木沉香    时间: 2020-2-5 10:23
至今没面见过此病人,不好发表辨治意见。
作者: 逸农    时间: 2020-2-5 10:24
周现强 发表于 2020-2-5 07:14
肺卫寒湿所束、不得宣发肃降,故而从大肠而泄毒、宣畅气机,因肺与大肠相表里也,皮毛寒束去不了 ...

很有见地!

作者: 逸农    时间: 2020-2-5 10:26
苏亮个体中医 发表于 2020-2-4 15:07
武汉的气候环境湿冷,是否为以湿冷为载体,蕴含阳毒,对于不同体质的人表现的证候各一。湿为太阴,先入中焦 ...

很有见地!
作者: 苏亮个体中医    时间: 2020-2-5 20:46
从湖北的湿冷环境来看,人处于中肌肤易受湿邪,加上寒冷,腠理紧闭,不利宣发,故易患风湿、咳嗽等病证。人一旦受外邪侵袭,内热者就容易出现乏力、咳嗽、发热等症状,阳虚者腹泻等胃肠症状也容易出现。此次疫毒传播迅速,其他地区也有感梁传播,不仅限于武汉,所以国家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进行全面防控。中医是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环境采取不同施治,具体状况,精确辨证,没有固定的成方通用。以上只是依据网上的信息来推断,没有亲为,不当之处敬请凉解指正。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