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第3条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1-10 06:55
标题: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第3条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9 23:07 编辑
第3条
【原文】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仁 十分(30克) 附子二分(6克) 败酱五分(15)克
上三味,杵为粗末。用水二升(400毫升),煎减半(200毫升),顿服。小便当下。
【词解】
身无热:阳气不足,正不盛邪之证。
【释义】
由于湿热火毒,聚于肠内,气血凝涩,血燥于外,不荣肌肤,肌肤失养,故其身甲错。气血郁滞于肠,胃肠痞胀,腹皮紧张拘急;病邪腐肉化脓,则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一语,以资鉴别腹内有症瘕积聚不同。肠中痈脓内积,阻碍气血运行,阳气不足,正不胜邪,而身无热,脉数。因此,根据上述见证,可以确诊为痈脓已成,正气亦伤,故治以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消痈,助阳护正。
方中薏苡仁泄热除湿,排脓利尿;败酱草清热解毒,破瘀化脓;附子辛温,振奋阳气,散结消肿。清药相合,气化畅利,则脓血从大便排出。
【参考】
[按语] 方后云:“顿服,小便当下”,是指服药之后,小便下者,气化则通,痈肿郁结可开,热毒瘀滞可行。痈肿可愈。顿服者,取其药力快捷,速下湿热火毒之意。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1-10 07:07
肠痈应该是肠间脓肿,而不单指阑尾炎。在古代没有抗菌素及外科手术,急性腹膜炎是经常见到的疾病,急性腹膜炎的后遗症是膈下脓肿、肠间脓肿、盆腔脓肿。阑尾炎可以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急性腹膜炎、盆腔脓肿等等。这些病理状态长期存在,所以才能够出现【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等等慢性症状。现在,这些长期慢性临床表现由于外科手术以及抗菌素的广泛应用已经不存在了,或者很少存在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1-10 07:12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9 23:16 编辑
肠间脓肿
脓液在腹腔内积聚,由肠袢、内脏、肠壁、网膜或肠系膜等粘连包围,与游离腹腔隔离,形成腹腔脓肿。腹腔脓肿可分为膈下脓肿、盆腔脓肿、肠间隙脓肿。一般均继发于急性腹膜炎或腹腔内手术,原发性感染少见。
病因
脓液被包围在肠管,肠系膜与网膜之间,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之脓肿,由于脓肿周围有较广泛之粘连,常伴发不同程度的粘连性肠梗阻,如脓肿穿入肠管或膀胱,则形成内瘘,脓液即随大小便排出。
临床表现
临床上可表现有驰张热、腹张或不完全性肠梗阻,有时可扪及压痛之包块。
1.腹痛持续性隐痛,或有阵发性加重。
2.消瘦病程多较久,日渐消瘦、衰弱、伴高热或低热。
3.体检腹部有压痛,但无固定某一点,压痛部位多为脓肿所在部位,无肌紧张,肠鸣音亢进或减弱。
肠间脓肿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特点可两种类型:
(1)轻症型主要为感染症状,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和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腹部可触及有压痛的包块,X线可见小肠积气和肠壁间距增宽。B超检查或穿刺对诊断具有决定意义。
(2)重症型主要表现为恶寒、战栗,皮肤苍白,谵妄,呼吸急促,脉速,体温高达39℃以上,全腹胀满,局限性压痛明显,多为麻痹性肠梗阻体征。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病程较久或衰弱者可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2.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腹部有多个液性暗区可助诊断。
(2)X线检查发现肠壁间距增宽及局部肠襻积气。
(3)CT检查腹部可探到多个大小不等的脓肿。
诊断
1.病史
多数患者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或腹部外伤史。
2.临床特征
除腹膜炎症体征外,尚有不全性肠梗阻症状,浅表或较大脓肿于腹壁可触及压痛性包块。
3.辅助检查
支持有肠间脓肿的存在,如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多;X线检查见肠间距增宽,局部积气积液;B超检查发现单个或多个脓腔。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0-1-11 15:36
重复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