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鲁迅与中医面面观(系列文章转载) [打印本页]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8 13:53
标题: 鲁迅与中医面面观(系列文章转载)
按:这里转载几篇有关鲁迅与中医的系列文章,可从多方面看看鲁迅与中医有些什么关联,鲁迅对中医究竟是怎样的态度。
其一、中医深入剖析鲁迅父亲之死的谜团(作者qq87761357
        鲁迅为什么说“中医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鲁迅为什么赴日本留学学习西医,以及鲁迅至死相信西医不用中药,其主要原因就是鲁迅的父亲死在中医手里。鲁迅的父亲周伯宜于1893年冬一病不起,至1895年秋冬病势日加严重,直至1896年10月12日(农历9月6日)去世,终年三十七岁,中道夭亡,他到底死于什么病?
      第一:鲁迅父亲死于肝硬化

      根据分析主要死于肝硬化,俗称膨胀病,中医称单腹胀。期间邀请中医治疗。事后,鲁迅非但不感谢中医延长了他父亲的寿命,减轻了他的痛苦,反而尽尖酸刻薄之能事,讽刺挖苦攻击中医。这种类似于今天医闹的做法,确实诋毁了中医,流毒至今。其实也害了鲁迅他自己。这是后话。100多年后,江南才子大富豪陈逸飞因为同样的病死在上海最现代化的医院里面,我没听见有人说过西医一句不是,大家都认为他得了该死的病。
        殖民地的思维已经深深印在奴才们的骨子里,只要是中医治好的病,都是个案,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只要是服用中药出现了问题,那就不是个案,就要借此摧毁中医学体系。何祚庥,自称是百分之百的马列主义者,现在又在借某明星之死攻击中医,这又是现代鲁迅的翻版。没关系,恶人自有恶人磨。祝愿反中医人士和鲁迅、梁启超一样,宁要科学的草,不要中医的苗。身体力行,死得其所!
       第二:分析一下鲁迅父亲的发病治疗经过,功过得失,自在其中。

       病因一:郁怒成积:1893年秋鲁迅祖父周介孚科场贿赂案发,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在杭州乡试,与案情有涉,故被拘捕审讯,又革去秀才,在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忧郁恼怒,肝失疏泄.失其条达,日久郁怒成积。
      病因二:酒精中毒:忧愁无处发泄,借酒浇愁,酒后常甩筷扔碗,大怒伤肝,酒精对肝脏损害更大,日久肝郁血液。周伯宜爱用水果作下酒物,鲁迅常去上街买鸭梨、苹果、花红之类给父亲下酒;根据绍兴人饮洒习惯,凡用水果作下酒物者多饮的是白酒(烧酒),白酒含酒精浓度大,因此对肝脏损害更为严重,而其父在生病期间照样喝酒.从不忌口.故造成病况每下。
       第三:肝硬化症状表现

        一,牙龈出血。鲁迅还在一篇叫做《从胡须说到牙齿》的文中讲到自己"牙齿也很坏,……终于牙龈上出血了,无法收拾,"并说"这是我的父亲赏给我的一份遗产。因为他的牙齿也很坏。"由此猜测鲁迅父亲也有牙龈出血症状,此亦是肝硬化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兴许他的肝硬化尚伴有"脾功能亢进"的病况,也说不准。中医认为是肝火克脾,是酒毒的表现。

       二,口吐鲜血:周伯宜由最初的慢性牙龈渗血逐渐发展到了突然大口吐血,当时鲁迅母亲用墨汁止血毫无效验。对于创伤出血,用草木灰和墨汁都能有效的止血。而鲁迅父亲是在呕血,血从胃中涌出。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造成胃底静脉曲张,郁怒或酒的刺激,而致胃底血管破裂所致。这时用墨汁止血,根本无济于事,只有请医生急救结扎血管止血,但也只能缓解一时。有的病人会因食道静脉破裂,吐血而死。
       三,浮肿腹水:吐血量大,造成贫血,血浆浓度低可出现水肿;更主要的是门脉高压,下腔静脉受阻,造成下肢浮肿,后逐渐加重,腹水压迫,漫肿到了胸腔,连呼吸也感到困难,用他父亲感受说,好象一匹小布紧裹身体一样难受。有的肝硬化腹水病人会出现肚脐膨出,医学上叫做脐疝。
       四,疼痛不止:肝硬化日久不愈,可致肝癌,肝硬化本身加上严重腹水也可造成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由于疼痛不止,起初他服鸦片救急,渐渐地有些非此不能止痛了。这已经是毒品依赖。
      第四:鲁迅父亲肝硬化中医治疗
     
       当时在鲁迅居住的绍兴城里,一位颇有名望的中医隔日一次为他父亲诊治水肿,维持患者生命长达两年。随着疾病的发展,加之患者依然酗酒,病情逐日加重,令人担忧。鲁迅在《父亲的病》中写道:"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有一天那名医来诊,问过征状,自感江郎才尽,便极诚恳地说自己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再也无计可施,遂荐本领又胜一筹的何廉臣来高治。鲁迅故居
      这位何廉臣先生当时在医界是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他对鲁迅父亲的治疗,常常开有奇特的药引子,如同巢的蟋蟀一对、结了子的平地木十株以及经霜三年的甘蔗等。鲁迅曾不以为然,因之小视,进行过讽刺,这是后话。但从医学讲无论如何,这前两味均是目前治疗腹水的良药。蟋蟀利尿消肿作用明显,尤适用于体弱气虚者水肿,有攻补兼施之妙;平地木主产于华东,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的,普通都称为'佛老大"',有清热利水、活血退黄功能。如今已广泛应用于肝病临床。陈先生即何廉臣,也确是当时名医,虽治疗偏于古怪,但用药相信不会没有道理。
      何廉臣在用汤药的同时,有一种特别的丸药--即败鼓皮丸。这药丸"就是用打破的鼓皮做成;水肿一名臌胀……。"从鲁迅的这些记述中,父亲得病是"臌胀"无疑。臌胀病名,中医专有,多因情志郁结,饮酒过多,或感染虫毒以及黄疸积聚而发病,现代医学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形成的水钟,均属于"臌胀"范围。
       那种神奇的"败鼓皮丸"服用了一百余:天,"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鲁迅笔下除反复写了父亲的水肿外,气喘也多次提及:"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又在另一篇题叫《自言自语》的文中说:"我的父亲躺在床上,喘着气,脸上很瘦很黄,我有点怕看他了"。儿子因父亲的病而恐惧,又无可奈何。这种气喘,概为大量腹水,使膈肌抬高致呼吸困难所致,"喘气颇长久",是由于长期利水低钾而致的代谢性碱中毒的呼吸浅慢,属于中医的呼多吸少,肾不纳气。
      父亲气虚至重,连说话也觉不支,试看鲁迅对父亲的描述:"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由于二、三年的病苦缠绕,父亲很想平静一下儿子的,但却总显得烦躁易怒,合乎肝病易怒之特点。
       末了,何廉臣先生治疗,"仍旧泰然地开了一和方,但已经置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奇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这说明父亲的腹水病已极其顽固深重,肝病导致的脾胃失职,已不能受纳水谷,后天不养,若非紧急"实脾"无以保全。
      综上病因病史、临床表现和治疗预后情况,我们可以初步诊断鲁迅的父亲所患为(酒精性)肝硬化腹水--臌胀,
       第五:总结死因


       膨胀病本是难治之症,即“风、痨、膨、脆”为内科四大证;膨胀一证,索来棘手,有谚云“神仙难医膨胀病”就是这个意思。二是即便在今天的医疗下,也将最后成为成为不治之证而病故。鲁迅由于对父亲的死“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但怕也夹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
      病重不避酒,神仙也难医。年少无知,却怪医生。不反省其父酗酒伤肝,反而怪怨中医耽误,请问即便在今天对已经肝硬化的病人,如何治疗才叫不耽误。鲁迅的人品之低劣,可见一斑。

补充:
1)牛皮,本草纲目云:主治水气浮肿、小便涩少。以皮蒸熟,切入鼓汁食之。




(原文网址http://www.baicao99.com/threads/431601/#post-1462311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8 13:58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9-11-18 13:14 编辑

其二、鲁迅:我是说过“中医是骗子”,但是...... 2018-10-04 11:22  作者:阅读中医
反中医人士抬出鲁迅攻击中医由来已久,常喜引其所言:“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那么,鲁迅究竟是如何对待中医的呢?不妨纵向探究一下他的所言所行。鲁迅对中医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既猛烈抨击亦研究应用
在鲁迅著作中,最早出现的中医形象是1918年4月《狂人日记》里的何先生 ,被描写为吃人的“刽子手”:“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
1920年6月的小说《明天》里也有一个中医的形象:“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他并不关心劳动妇女单四嫂子小儿子“宝儿”的病情,只是懒懒地“伸开两个指头按脉”,“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了。然后,轻易地将单四嫂子“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夺走了 。结果, “宝儿”的命并没保住!
1922年12月鲁迅在《呐喊·自序》说了一段被反对中医者引用较多的话: “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
大致在1925年之前,鲁迅作品中出现的中医都是反面人物,都是被讽刺挖苦的对象。
从时代背景来看,鲁迅是当时反对传统封建文化的先锋,从反封建的原则立场出发,对旧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势必给予批判和否定。1925年,他曾经在《忽然想到》里说过:“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中医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当然也不例外地要被“打倒”。这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在反封建文化,倡导科学、民主的潮流中,一些文化名人如胡适、陈独秀、梁启超、陈寅恪等都反对中医,梁启超甚至被西医割错肾脏亦无悔无怨。从个人生活经历来看,鲁迅的父亲曾因当地中医治疗无效而亡,“不但自己被弄得狼狈不堪,而且家庭也由小康而坠入困顿”。这些惨痛的记忆和沉重的负担,在幼年鲁迅的心里,曾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鲁迅在1925年写的《坟·从胡须说到牙齿》也谈到自己先前对中医的不满:“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很挟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心存怨恨,在作品中对其鞭挞讽刺也就不奇怪了。
尽管鲁迅早期对中医进行抨击,但他并没有与中医绝缘,反之还有所应用与研究。从《鲁迅日记》中可以看到,他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时不时地用中医方法疗病。如日记载:1912年11月10日“饮姜汁以治胃痛,竟小愈”;1912年11月23日“下午腹痛,造姜汁饮服之”;1916年1月22日“晚因肩痛而饮五加皮酒”。
从1912年起,在《鲁迅日记》中,多处可见这种活动的记录。这与鲁迅身体多病有关,许广平回忆:“以三十三岁的青壮年时代的鲁迅,就因‘五日不处于忧患中’,折磨得他‘胃痛’‘神经亢奋’‘头脑岑岑然’‘齿痛’‘头痛身热’‘咳嗽’,仅以1913年为例,这一年的1月、2月、3月、5月、8月、10月、11月、12月各月中都有害病的记载。”可见,鲁迅因身体多病,亦不断在中医里寻找办法,表明他并没有否定整个中医学。
鲁迅虽然有嘲讽中医的言论,但同时也在读一些中医古籍,做过一些研究。如《鲁迅日记》载:1914年9月12日“买《备急灸方附针灸择日》共二册”,;1915年2月21日“至书肆买《毛诗稽古编》一部八册,景宋王叔和《脉经》一部四本”,;1923年2月2日“午后往留黎厂买景元本《本草衍义》一部二册,二元八角”,;1923年2月26日“下午其中堂书店寄到《巢氏诸病源候论》一部十册”,;1923年4月27日“上午往高师校讲。往直隶书局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部二本,一元四角”,;1927年8月2日“买《六醴斋医书》一部二十二本”,此套医学丛书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十药神书》《加减灵秘十八方》《韩氏医通》《痘疹传心录》《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
鲁迅不仅多次去书局购买中医书,而且还自己修补中医书籍。如1927年8月12日的日记中写到“下午修补《六醴斋医书》”;同年8月17日“下午修补《六醴斋医书》讫”。鲁迅还将中医古籍与其弟分享,如1915年7月29日记:“上午寄二弟信并本月家用百元(五十二),又《脉经》四本。”
由上可见,鲁迅对中医的病因学、脉学、针灸学、方药学都有涉猎,购买这些中医古籍恐怕不是为了批判而下此功夫的。
观念渐变,评价客观
1930年以后,几乎未再见鲁迅对中医的批评,更多的是以平实的态度对待中医:在生活中利用中医药为家人治病,将有效的方法向亲友推荐,对中医给予客观的评价。
1930年8月30日~9月6日的日记里,有4次鲁迅写到为儿子周海婴往仁济堂买药。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谈到鲁迅为其治病的往事。鲁迅用带有“薄荷味”的“安福消炎膏”及芥末糊热敷背部治疗儿子的哮喘病,芥末糊更是他的一张“王牌”,往往“经过这一番热敷,感到呼吸大为通畅”,其效颇佳。
许广平在《追忆萧红》一文中记载,1932年,她背着鲁迅用乌鸡白凤丸治好自己患了几个月的带下病,使“鲁迅先生对于中国的经验药品也打破成见,而且拿我这回的经验告诉一些朋友,他们的太太如法炮制,身体也好起来了。像讲故事似的把前后经过告诉了萧红先生”。
许广平在《略谈鲁迅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一、二事》中还回忆:鲁迅与周建人兄弟俩在茶余饭后,总有谈话,常涉及《本草纲目》或中医以生草药治急病见效等。“鲁迅非常称赞《验方新编》上的一些药方,曾经亲自介绍一位朋友用它治疗孩子的疝病。他自己曾经生过‘抱腰龙’的病,在乡间也用一种简单的药物治疗好了。”“有时还把中医中药治病有效的点滴经验,向医学刊物写出介绍。
他常常向周围的人称谈过一种叫‘草头郎中’的医生,以为他们用几样简单的生草药治病,往往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这些医药,因为没有得到重视,所以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或者因为年久失传因而湮没无闻,对这一点他曾深表惋惜,以为没有人来对它加以整理研究,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鲁迅在写作时也常运用中医之理来阐释问题。如1930年发表的《好政府主义》:“因为自三民主义以至无政府主义,无论它性质的寒温如何,所开的究竟还是药名,如石膏,肉桂之类——至于服后的利弊,那是另一个问题。”鲁迅对中医学的兴趣和研究也一直没有断过,1933年4月25日还买了日本出版的《支那中世医学史》。
随着年龄与阅历增加,鲁迅对中医药的认识逐渐变得较为冷静和全面,对中医药也有较为客观的评价。1930年鲁迅翻译了《药用植物》,《药用植物》系《中学生自然研究丛书》的一种,读者是以青少年为主的中学生。此书的翻译可以说是鲁迅晚年给予青少年的珍贵馈赠,与其对中医的观念的转变直接相关。
他在发表于1933年的《经验》中说:“古人所传授下来的经验,有些实在是极可宝贵的,因为它曾经费去许多牺牲,而留给后人很大的益处。偶然翻翻《本草纲目》,不禁想起了这一点。这一部书,是很普通的书,但里面却含有丰富的宝藏……大部分的药品的功用,却由历久的经验,这才能够知道到这程度……人们大抵已经知道一切文物,都是历来的无名氏所逐渐的造成。建筑,烹饪,渔猎,耕种,无不如此;医药也如此。”1933年他在《伪自由书·推背图》里说道:“本草家提起笔来,写道:砒霜,大毒。宇不过四个,但他却确切知道了这东西曾经毒死过若干生命的了。”
由上可见,鲁迅早期确曾抨击过中医,但主要是批评中医的某些缺点、某些不良的医者和行医之风,不是否定整个中医。正如周海婴所说,鲁迅对于其父亲的病,对于中医药的看法,仅仅是他个人所接触的范围,并不是对全国的中医状况进行判断,他在文章中提到给父亲治病的中医用的药是“败鼓皮丸”,开的药引有“原配的蟋蟀一对”等,治不好了就推给别人,或者推给鬼魂“冤愆”,鲁迅对此十分反感。
他所反感、反对的是他所经历的庸医。引用鲁迅的话反对中医,这是断章取义。并说:“我们家里从来没有拒绝过中医中药,对中医一直都很相信。”值得一提的是,鲁迅文章中一些批评中医的言论很是辛辣,这与他的写作风格有关,许广平曾说“鲁迅为了说明问题,有时在自己的文章中往往对事情的某一方面特别强调得厉害。”
随着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和进步,鲁迅对中医的认识和评价越来越实事求是。正如许广平在回答一位读者所问“为什么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对待中医中药的态度和《南腔北调集·经验》一文中的态度有很大的不同”时所说:“我认为这一点也是由于鲁迅思想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呐喊·自序》写于1922年,这是鲁迅思想的前期阶段,那时鲁迅还只是一个民主革命者,而《经验》一文,写于1933年,这是鲁迅思想的后期阶段,到那时候,鲁迅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看问题已经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武器了。所以得出来的结论也就比以前更深刻,更全面了。”
通过纵向梳理相关资料,可以看出,1925年之前,鲁迅之所以批评中医,一者因其父生病求治中医未效,且耗费大量家财,致家道衰落而产生了“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二者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下,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势必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主将的批判对象。
不过,有学者指出,虽然“鲁迅是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者,但他并不是全盘反传统主义者,并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鲁迅反对的是传统文化的负面性”。鲁迅即使在批评中医的年代里,仍在读中医之书,用中医之法,感受中医之效。
可见,鲁迅对中医学并非全盘否定,而只是抨击其中的糟粕。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鲁迅的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在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武器后,能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从而也看到了中医药的真正价值和贡献。1930年以后,鲁迅对中医的评价已相当客观,且意有褒扬。
纵观鲁迅的所言所行,其对中医学的真实态度不亦明乎?
(原文网址https://www.sohu.com/a/257648542_154763

注:因原帖文字颜色灰暗,今重新做了编辑,以便阅读。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8 14:04
其三、鲁迅先生对中医态度变化,代表精英阶层对待国学文化的心理历程
作者:隐士申子源
发布时间:18-06-0909:50研究员



说起中医,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是不认可的,这种反对中医的传统,其实从清朝后期,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之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轰然倒塌之后。

全盘西化的结果,曾经在前面的几十年时间,知识分子,精英阶层,大多数是信奉西医反对中医的,甚至有一段时间的大学校园,举办一个科普大会,其实很多大学里面的院系,也不是做什么科学研究的,有什么英语系,艺术系,中文系,体育系,等等,科普教育怎么办?一个大三大四的秘书长会长就真正懂科学了吗?

未必!但是既然横幅打出来了,宣传科普,既然不能宣传什么,那么我们就来反对什么吧,负负得正,反对不科学的,打倒不科学的,就等于我们是科学的,这逻辑简单粗暴。


不能创造什么,不能理解什么,我们就去毁坏一些其他的什么,多直接啊。

于是乎,就打倒封建迷信,反对中医,最现实,抗生素多先进啊,中医就是封建糟粕,迷信思想,只要从心里深处认识到中医的迷信色彩,不科学的大帽子扣上去,童鞋,你就是懂科学的精英知识分子了,好好干吧,口号喊大声点,还要给身边的人宣传科学。

可是,学长,我不会啊,我不懂科学啊,我才大一呢!微积分还没有弄懂,我怎么懂科学啊?

不要紧,凶碟,只要你勇敢的去反中医,你就是科学精英了,不需要你懂!

大概就是这样的过程吧。

孔子,中医,四书五经,易经,于是就轮流的风吹雨打,梦断风雨中。

插播一下,现在的国学教育,易经,黄帝内经,已经进入大学的课程了,非中医类院校多是作为选修 ,热了一把,估计周文王早就估计到这一过程了。

很多人,在反对中医的过程中会把胡适、鲁迅抬出来。

鲁迅先生的医学笔记

以鲁迅、胡适、郭沫若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大家在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建构中国新的文化和文明、推动社会前进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剧烈的变革和阵痛中,这些大家们都曾对中医提出过置疑。他们曾经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成为近来少数废止中医论人士常用的证据。然而五四新文化大家真的反对中医吗?我们透过历史的迷雾,全面分析他们的一生,探寻他们身上挥之不去的“中医”情结,认识五四新文化大家所对中医的认识转变过程。

我们就说说鲁迅吧,早年的鲁迅是反对中医的,最著名的那句话是:“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鲁迅先生1922年和1926年写的《呐喊.自序》、《父亲的病》中对中医进行严厉的批评批评,用辛辣的笔墨嘲讽了中医存在的弊病:故作神秘和玄虚、拼命捞钱、草菅人命的恶劣职业道德。并发誓“决不看中医”。


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鲁迅先生是一个会思考,独立思考的人,比现在很多张开一喷的人更加的独立上千百倍。

其实,鲁迅先生一生对中医的态度,是从“中医是骗子”到晚年的收藏中医典籍。

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坛的泰斗。对于中医,他起先是认可的,以其少年时多次请中医大夫为父亲诊疗即可看出。其后由于父亲不幸病故,他开始反对中医,个中原因比较复杂。他曾在《坟·从胡须说到牙齿》中,写到自己早先对中医不满的特殊因由,“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很携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


鲁迅曾经在他的《呐喊自序》中明确地表达了对中医的不满:“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也正是由于基于对中医的失望,鲁迅萌生了到日本学习西医的想法,于1902年赴日本在仙台学医。

纵观鲁迅的一生,他对于中医的态度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其人生前后期发生过很大的思想转变。从日本回国后,鲁迅先生改变了自己对于中医的态度,逐渐扭转了自己偏激的观念。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鲁迅先生不断整理收集中国古代的医药典籍;

二是他在日记中不断记录自己利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的经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中医的全方位了解,鲁迅先生对于中医的态度变得较为科学和实事求是。


鲁迅先生后期非常重视中医药古籍,他一生中购买收藏了很多中医药典籍,这些从《鲁迅日记》中都可以看出:如1914年9月12日记录了“买《备急灸方附针灸择日》共二册”;1915年2月21日“买景宋《王叔和脉经》一部四本”等。

此外,鲁迅先生不仅亲自选购和收集中医典籍,而且还自己动手修补中医书籍。他在1927年8月12日的日记中写到:“下午修补《六醴斋医书》”;8月17日“下午修补《六醴斋医书》讫”。由此不难看出鲁迅在对中医学大加指斥的愤激之余,对中医药学成就是持肯定和赞赏态度的,希望它能够进一步发展和更新。


也许,又有人说鲁迅先生的笔记作假,关于这一点,就得看看许广平先生同意不同意了。

在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

1968年3月,受“四-人-帮”逼害,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百度百科)

在动荡年代里,那些没有读完高中的人,烧笔记就比较厉害,伪造笔记,估计还是很困难的事情。

关注名人对待中医的态度,关注隐士申子源更多文章!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9-11-8 16:15
看了第一篇。
值得中医人一读。
谢谢杏林先生分享!
“覆水难收”。鲁迅说: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说出去的话,是收不回来了,对中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还被当今反中医者利用。验了古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知心”之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1-8 17:19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哪里有没有错误的人?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
       在历史的大潮流中,身不由己,在五四运动反封建的历史潮流中,难免过头,把中医否定了,鲁迅毕竟不是神!矫枉过正,“覆水难收”,鲁迅毕竟没有系统学习中医,中医不是他的职业。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错误,无损其伟人本质。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8 19:38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11-8 09:19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哪里有没有错误的人?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
       在历史的大潮 ...

谢谢李先生评分、点评!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8 19:39
柴胡汤 发表于 2019-11-8 08:15
看了第一篇。
值得中医人一读。
谢谢杏林先生分享!

谢谢朋友关注、点评!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8 19:46
后两篇头另一侧揭示了鲁迅先生后来对于中医的态度变得较为科学和实事求是,也值得一读!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9-11-8 22:23
术业有专攻。鲁迅先生是文学家,文化大师,对于中医及医学的认识与评论,从医学专业角度出发,只能做为参考而已。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9-11-9 06:30
鲁迅的父亲患了肝硬化腹水,本来就属于绝症,已经是死路一条,再说,天下哪有不死的人呢?作为一名留学日本的西医,面对身患绝症的父亲,他自己就束手无策,不去客观地对待,反而甩锅于中医,实在是令人不齿!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9 07:15
千秋雪 发表于 2019-11-8 22:30
鲁迅的父亲患了肝硬化腹水,本来就属于绝症,已经是死路一条,再说,天下哪有不死的人呢?作为一名留学日本 ...

谢谢千总版主评分、点评支持!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10 17:53
尽管鲁迅早期对中医进行抨击,但他并没有与中医绝缘,反之还有所应用与研究。从《鲁迅日记》中可以看到,他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时不时地用中医方法疗病。如日记载:1912年11月10日“饮姜汁以治胃痛,竟小愈”;1912年11月23日“下午腹痛,造姜汁饮服之”;1916年1月22日“晚因肩痛而饮五加皮酒”。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10 18:36
从1912年起,在《鲁迅日记》中,多处可见这种活动的记录。这与鲁迅身体多病有关,许广平回忆:“以三十三岁的青壮年时代的鲁迅,就因‘五日不处于忧患中’,折磨得他‘胃痛’‘神经亢奋’‘头脑岑岑然’‘齿痛’‘头痛身热’‘咳嗽’,仅以1913年为例,这一年的1月、2月、3月、5月、8月、10月、11月、12月各月中都有害病的记载。”可见,鲁迅因身体多病,亦不断在中医里寻找办法,表明他并没有否定整个中医学。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10 18:38
鲁迅虽然有嘲讽中医的言论,但同时也在读一些中医古籍,做过一些研究。如《鲁迅日记》载:1914年9月12日“买《备急灸方附针灸择日》共二册”,;1915年2月21日“至书肆买《毛诗稽古编》一部八册,景宋王叔和《脉经》一部四本”,;1923年2月2日“午后往留黎厂买景元本《本草衍义》一部二册,二元八角”,;1923年2月26日“下午其中堂书店寄到《巢氏诸病源候论》一部十册”,;1923年4月27日“上午往高师校讲。往直隶书局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部二本,一元四角”,;1927年8月2日“买《六醴斋医书》一部二十二本”,此套医学丛书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十药神书》《加减灵秘十八方》《韩氏医通》《痘疹传心录》《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10 18:42
鲁迅不仅多次去书局购买中医书,而且还自己修补中医书籍。如1927年8月12日的日记中写到“下午修补《六醴斋医书》”;同年8月17日“下午修补《六醴斋医书》讫”。鲁迅还将中医古籍与其弟分享,如1915年7月29日记:“上午寄二弟信并本月家用百元(五十二),又《脉经》四本。”
由上可见,鲁迅对中医的病因学、脉学、针灸学、方药学都有涉猎,购买这些中医古籍恐怕不是为了批判而下此功夫的。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10 18:44
1930年以后,几乎未再见鲁迅对中医的批评,更多的是以平实的态度对待中医:在生活中利用中医药为家人治病,将有效的方法向亲友推荐,对中医给予客观的评价。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9-11-10 21:52
学习了!
鲁迅连汉字都要废,他的文字,某个时代是有价值的,现在课本里淡化他,也是合理的。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1 07: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1-11 08:29
          你不懂,就是人家的错!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9-11-11 09:38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11-8 17:19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哪里有没有错误的人?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
       在历史的大潮 ...

不能否定鲁迅的文学地位,从历史、客观的角度看,对其偏激思想、行为,是值得讨论的。历代儒家,对中医药是有正确认识且做了有益的宣传工作的。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9-11-11 09:43
如今,很有必要反思“新文化运动”,纠正在极左思想指导下的错误结论,得出一个合理的历史定位。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18 21:17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9-11-18 13:19 编辑

鲁迅与中医面面观:
由以上资料可见,鲁迅早期确曾抨击过中医,但主要是批评中医的某些缺点、某些不良的医者和行医之风,不是否定整个中医。正如周海婴所说,鲁迅对于其父亲的病,对于中医药的看法,仅仅是他个人所接触的范围,并不是对全国的中医状况进行判断,他在文章中提到给父亲治病的中医用的药是“败鼓皮丸”,开的药引有“原配的蟋蟀一对”等,治不好了就推给别人,或者推给鬼魂“冤愆”,鲁迅对此十分反感。
他所反感、反对的是他所经历的庸医。引用鲁迅的话反对中医,这是断章取义。并说:“我们家里从来没有拒绝过中医中药,对中医一直都很相信。”值得一提的是,鲁迅文章中一些批评中医的言论很是辛辣,这与他的写作风格有关,许广平曾说“鲁迅为了说明问题,有时在自己的文章中往往对事情的某一方面特别强调得厉害。”
他所反感、反对的是他所经历的庸医。引用鲁迅的话反对中医,这是断章取义。并说:“我们家里从来没有拒绝过中医中药,对中医一直都很相信。”值得一提的是,鲁迅文章中一些批评中医的言论很是辛辣,这与他的写作风格有关,许广平曾说“鲁迅为了说明问题,有时在自己的文章中往往对事情的某一方面特别强调得厉害。”
随着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和进步,鲁迅对中医的认识和评价越来越实事求是。正如许广平在回答一位读者所问“为什么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对待中医中药的态度和《南腔北调集·经验》一文中的态度有很大的不同”时所说:“我认为这一点也是由于鲁迅思想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呐喊·自序》写于1922年,这是鲁迅思想的前期阶段,那时鲁迅还只是一个民主革命者,而《经验》一文,写于1933年,这是鲁迅思想的后期阶段,到那时候,鲁迅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看问题已经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武器了。所以得出来的结论也就比以前更深刻,更全面了。”
通过纵向梳理相关资料,可以看出,1925年之前,鲁迅之所以批评中医,一者因其父生病求治中医未效,且耗费大量家财,致家道衰落而产生了“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二者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下,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势必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主将的批判对象。
不过,有学者指出,虽然“鲁迅是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者,但他并不是全盘反传统主义者,并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鲁迅反对的是传统文化的负面性”。鲁迅即使在批评中医的年代里,仍在读中医之书,用中医之法,感受中医之效。
可见,鲁迅对中医学并非全盘否定,而只是抨击其中的糟粕。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鲁迅的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在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武器后,能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从而也看到了中医药的真正价值和贡献。1930年以后,鲁迅对中医的评价已相当客观,且意有褒扬。
纵观鲁迅的所言所行,其对中医学的真实态度不亦明乎?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9-11-19 05:22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9-11-18 13:17
鲁迅与中医面面观:
由以上资料可见,鲁迅早期确曾抨击过中医,但主要是批评中医的某些缺点、某些不良的医 ...


鲁迅虽然后来对中医的认识有所改观,但是他对中医的污蔑终究是难辞其咎!他自己留学日本专门学医,学成归来,作为“先进”的西医医生,他对他父亲的病一筹莫展,他父亲死了,却迁怒和怀恨于家乡的一些中医,而且对中医口出恶言,实在是太顽劣了!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19 08:06
千秋雪 发表于 2019-11-19 05:22
鲁迅虽然后来对中医的认识有所改观,但是他对中医的污蔑终究是难辞其咎!他自己留学日本专门学医,学成 ...

鲁迅父亲去世于1898年,鲁迅留学日本是1902年。鲁迅学医并未学成,半途改变思想学文了!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9 08: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9 08: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9 08: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9 08: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9 08: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9 08: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19 10:56
[attach]15455[/attach]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9 11: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9 11:23
已经有研究实验证明,针灸神经治病的方法效果疗效与针灸经络的方法效果疗效非常不同。
说明针灸经络治病不是针灸神经治病如果明知道针灸经络治病不是针灸神经治病
如果还继续坚持说针灸经络治病是针灸神经治病,只能是一种伪科学的表现。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9 11:36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19 11:39 编辑

传统的阴阳五行、经络理论、精气理论、脏腑理论、运气学说、四气五味、性味归经等中医理论都是建立在简单实验简单猜测基础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19 13:17
常人不与精神错乱的人争辩,否则就分不清难是精神错乱了!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9 13: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9 14:13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1-19 13:33
中医脉诊是传统中医集体参与的学术谎言,是看不见的皇帝的新装!!

你就作吧,等到你的这些谎言被戳破的时候,估计你都找不到角落哭!!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9-11-19 14:38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9-11-19 13:17
常人不与精神错乱的人争辩,否则就分不清难是精神错乱了!


是啊,要看对象,否则就是对牛弹琴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9-11-19 18:11
柳之心 发表于 2019-11-19 00:06
鲁迅父亲去世于1898年,鲁迅留学日本是1902年。鲁迅学医并未学成,半途改变思想学文了!

鲁迅说:“中医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是在他写的《朝花夕拾》中说的。而该书创作于1926年。1926年时他已经学医归来。虽然他弃医从文了,但他也应该谨守道德,不应该昧着良心诋毁中医!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19 19:31
柴胡汤 发表于 2019-11-19 06:38
是啊,要看对象,否则就是对牛弹琴了。

对!谢谢!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9 20:07
昧着良心诋毁中医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9 20:10
dffaaoo 发表于 2019-11-19 20:07
昧着良心诋毁中医

那种神奇的"败鼓皮丸"服用了一百余:天,"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鲁迅笔下除反复写了父亲的水肿外,气喘也多次提及:"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又在另一篇题叫《自言自语》的文中说:"我的父亲躺在床上,喘着气,脸上很瘦很黄,我有点怕看他了"。儿子因父亲的病而恐惧,又无可奈何。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9 20:13
那种神奇的"败鼓皮丸"服用了一百余:天,"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是"昧着良心诋毁中医?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9-11-20 00:09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1-19 00:35
中医脉学是地道的伪科学,中医学利用伪科学进行诊病,说它是有意无意的骗子恰如其分。

传统中医如果不知 ...

从脉搏的异常来诊断疾病,无论中西医都有此项内容,只不过中医比西医更深入和细致罢了。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20 00:54
通过阅读楼主分析鲁迅反对中医,让我看到了一个问题。不能把鲁迅反对中医,归咎于他父亲被中医治死。这样认知是不全面的。张功耀父亲没有被中医治死,而且他爱人就是学中医的,他不是照常反对中医?
中医的问题不在于谁反对。而在于它本身的缺陷,导致了这个行业更容易窝藏骗子。
相比之下,西医就很难。

中医的缺陷是什么?其实就是它的理论体系。
中医这一套理论,让从业者都可以不懂装懂,从“无意”发展成“有意”。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20 01:16
那些原本胸怀“救死扶伤”壮志的青年,起初肯定是“无意”行骗的。为什么最终还是沦为“有意”的骗子?那是因为在长期的医疗生涯中。他们不是参悟到了中医的真谛,而是参悟到了用中医骗人,成功率更高,而是隐蔽性更强。
如果一个中医从业者,数十年都参悟不出中医真谛,那么他身居中医行业之内,本身就已经成为“无意的骗子”。
如果他处于生计,还要夸夸其谈《黄帝内经》,给广大患者养生保健治未病,难道还够不上一个“有意的骗子”?

鲁迅虽是文豪,思维仍然有缺陷。他竟然把中医和中医里混杂骗子混为一谈。
中医是一门技术,技术怎么会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骗子,只能是那些不掌握技术而行医的人。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9-11-20 01:25
中医新思维 发表于 2019-11-19 16:54
通过阅读楼主分析鲁迅反对中医,让我看到了一个问题。不能把鲁迅反对中医,归咎于他父亲被中医治死。这样认 ...

中医的缺陷是什么?其实就是它的理论体系。
----------------------------------------------------------
其实,这句话说的还是比较中肯的。中医的理论体系确实比较晦涩难懂,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是由于中医的理论体系是以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理论和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而现代人大部分恰恰这方面比较缺乏。另一方面许多人思想里已经被现代理化知识和生物知识所武装,常常先入为主,把看不懂的中医基础理论视为异类。
鲁迅之所以步入歧途,百无聊赖地歧视中医,就是因为他已经具备了西医的思想和眼光,加上对中医的不理解,就顺理成章地诋毁起中医来了。历史的事实谁也不能改变,不管现在人怎么粉饰鲁迅的言行,也改变不了他的偏见和丑陋!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20 01:30
其实大家留心一下就可以从生活中或电视上看到,那些真正的临床高手,一般很少谈论《黄帝内经》,只是就病治病。
那些不会看病还要打广告的人,肯定要举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本身不是骗子,但骗子绝对不会放过《黄帝内经》。

为什么?
因为黄帝内经是骗子们最佳的行骗道具。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20 01:56
千秋雪 发表于 2019-11-20 01:25
中医的缺陷是什么?其实就是它的理论体系。
-------------------------------------------------------- ...

千先生好!多谢关照!
中医作为一门历史旧文化旧技术,本身就是新文化运动的靶子。鲁迅他爹即便让中医把病治好了,也挡不住鲁迅反对中医。他绝不会因私废公。

反中医的历史已经过去百年,反对中医的人一批批死去,中医却还活着!
表面上看是一个幸运的事,仔细分析就没有那么庆幸了。
鲁迅,梁启超生的英名,死的壮烈。
而中医苟延残喘,想死却难。

改变这一状况的办法不是没有,而是广大从业者已经习惯成自然的自欺欺人。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0 01:59
中医是一门技术,技术怎么会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中医技术是中医技术,中医技术不是中医,中医不是中医技术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0 02:06
鲁迅现代人不理解中医就是因为中医理论不是科学理论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0 02:09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20 02:13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9-11-20 02:06
鲁迅现代人不理解中医就是因为中医理论不是科学理论


实际上很多中医也试图以中医药方面说明疾病及产生原因,但是由于中医药本身只是一种简单原始技术应用,人类医学根本没有中医药方面科学原理药理的研究,他们在解释说明方面也非常原始简单,也根本不是科学的说明。
现有人类医学研究也听不懂讲的是些什么。
当然中医药应用部分也是人体病理反应病因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如果想将这部分病理病因药理以科学说明是很困难的的,必须要建立相应假说部分,或有新的研究发现。
而在这方面几乎却并没有人能做到。
或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做,或实际想做也不可能做到。
没有灵性灵觉,没有相应实验有实验也不会分析实验。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0 03:02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20 03:16 编辑

如果不能在中医药应用方面建立相关理论假说,中医药永远是一种简单技术,不会被科学接受理解。
中医药也不会发展成真正的科学技术,中医药永远是一种治愈率很有限的简单技术。
将来人也很难学习学会或不学习中药技术,中医药永远改变不了是一种替代医学地位。

古代中医并没有相关理论只是中药技术实验简单猜测说明基本不正确也不可能正确。
到现在也并没关于中医方面的科学理论的研究发现建立
包括中药药理原理中药最基本药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9-11-20 05:39
中医新思维 发表于 2019-11-19 17:56
千先生好!多谢关照!
中医作为一门历史旧文化旧技术,本身就是新文化运动的靶子。鲁迅他爹即便让中医把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医药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在对其文化抱有强烈信任和发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发展创新的活力。那些对中医药毫无自信心的人,就是中华民族的另类!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0 05:51
鲁迅他爹即便让中医把病治好了,也挡不住鲁迅反对中医。?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0 05:53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20 06:06 编辑

中医作为一门历史旧文化旧技术,本身就是新文化运动的靶子?中医药是技术不是文化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0 05:58
凭心而论,鲁迅对这些具体问题批评的都是对的,点到了某些中医的痛处,当然也难免有些偏颇。后来鲁迅坦诚地说:“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很夹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坟 "从胡须说到牙齿》)。由此看来,鲁迅并不是在反对中医,而是批判庸医。只是响箭过处,不小心击中了医林中的几片黄叶而已。鲁迅后来对《本草纲目》和民间医药的评价(《二心集"经验》),公允而且深刻,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我们再来翻一翻周海婴先生写的《鲁迅与我七十年》,我们可以通过此书,通过大先生其亲子之亲历,来看看鲁迅先生对待中医的态度。海婴先生在书中回忆说:“母亲(许广平)当时因过度劳累,白带颇多,西医让用冲洗方法,没有见效。她遂买‘乌鸡白凤丸’服了,见效很快,连西医也感到吃惊。这种中药丸,后来父母亲还介绍给萧红服用,因她也是体弱劳累,生活不安定,以至患了妇女的月经不调症,结果也治愈了。”海婴据此评论说:“曾有人著文,说鲁迅反对中药,更不信中医,实际似乎并不如此。”书中海婴先生还提到,他幼年患严重哮喘,各种药都不灵。经人介绍,鲁迅在脸盆内用开水调芥末二两,浸入一条毛巾。然后将毛巾拧干,热敷于患儿背部,疗效大好。这显然是一种民间的中医疗法。鲁迅亲自操作,屡试不爽,这也应该说是大先生对中医中药的一种态度吧!    展开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0 05:59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20 06:10 编辑

鲁迅并不是在反对中医,而是批判庸医。本文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神医”的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骄子,生活好得很。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就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
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鲁迅似乎就是在呐喊着,对当时封建、腐败的社会的批判。
对于当前社会上坑蒙拐骗的游医,我们要与他们斗争到底。辨明是非,广泛宣传、共同促进精神文明的时代进步。

鲁迅还说过: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罢了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0 06:03
新中国建立后,曾经在60年代和70年代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中医验药,但两次的结果都非常尴尬,简单点说就是:没法证明有用。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20 06: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11-20 10:51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9-11-20 10:54 编辑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寸口脉沉而弱点,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水中,如水伤心,历节痛,黄汗出,故曰 历节。
尤在泾注:此为肝肾先虚,而心阳复郁,为历节黄汗之本也。心气化液为汗,汗出入水中,水寒之气,从汗水孔入侵心脏,外水内火,郁为湿热,汗液则黄;浸淫筋骨,历节乃痛。历节者,遇节皆痛也。盖非肝肾先虚,则虽得水气,未必便入筋骨;非水湿内侵,则肝肾虽虚,未必便成历节。仲景欲举其标而先究其本,以为历节多从虚得之也。(按)后水气篇中,“黄汗之病,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合观二条,知黄汗,历节,为同源异流之病。其瘀郁上焦者则为黄汗,其并伤筋骨者,则为历节。”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20 11: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11-20 11:35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9-11-20 11:49 编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13:28
标题: 毛泽东称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自认是其“学生”
毛泽东称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自认是其“学生”
2015年10月13日17: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湘潮》发表文章《毛泽东引领抗战文艺:“从此天下太平矣”》。文中记述,毛泽东与鲁迅虽然未曾谋面,但在公开评价鲁迅时,称他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并自称“贤人”,“是圣人的学生”。对鲁迅评价之高,在古今文化人当中,无出其右。现对该文摘编如下:

1938年4月,毛泽东亲自参加创建了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鲁艺汇集了包括茅盾、冼星海、艾青、何其芳、华君武、孙犁在内的当时延安一多半的文艺家,培养了穆青、贺敬之、王昆、于蓝等一大批杰出学员,堪称群英荟萃,为抗战文艺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作报告

学院以鲁迅命名,本身就包含着毛泽东对抗战文艺发展的期望。毛泽东与鲁迅素未谋面,但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文艺战士极为崇敬。他称鲁迅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现代中国的圣人”,自认“我算贤人,是圣人的学生”。在与周恩来领衔发出的《创立缘起》中,毛泽东说:“在抗战时期中,我们不仅要为了抗日动员与利用一切现有的力量,而且应该去寻求和准备新的力量,这就是说:我们应注意抗战急需的干部培养问题。”“艺术——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这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我们决定创立这所艺术学院,并且以已故的中国最大的文豪鲁迅先生为名,这不仅是为了纪念我们这位伟大的导师,并且表示我们要向着他所开辟的道路大踏步前进。”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13:30
学院以鲁迅命名,本身就包含着毛泽东对抗战文艺发展的期望。毛泽东与鲁迅素未谋面,但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文艺战士极为崇敬。他称鲁迅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现代中国的圣人”,自认“我算贤人,是圣人的学生”。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13:32
毛泽东是熟读并仔细研究过前人的政论文的,汲取了他们的营养,也学习了他们的技法。毛最佩服贾谊,说他是两汉最好的政论家。毛还推崇范仲淹、曾国藩,说他们既能做事,又会写文章。他又曾有一段时间模仿梁启超的文章,说梁是他写作的老师。他最推崇鲁迅,说:“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他说朱自清的文章也好,但不如鲁迅有战斗性。毛泽东是仔细研究过怎样把大家的事情写得更文学一些的。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13:32
他最推崇鲁迅,说:“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13:33
内容简介
毛泽东与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两位伟人。他们都出生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毛泽东比鲁迅小12岁,他们终生缘悭一面,却心心相印。毛泽东是政界领袖,他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鲁迅是文坛泰斗,他率先冲向封建专制思想堡垒,对中国民众进行文化启蒙,两人虽在不同领域,但其思想却殊途同归。作者从毛泽东与鲁迅是两个真懂中国的人,是两个被挤被逼的人,是两个可以很好对话的人,是两个心相通的人,是两个文学共识很多的人,是两个最恨党八股的人,是两个文章第一神气的人,是两个互相尊重、信赖的人等八个篇章探讨论述了两位伟人精神上的高度契合、心灵上的相通。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13:34
鲁迅是文坛泰斗,他率先冲向封建专制思想堡垒,对中国民众进行文化启蒙,两人虽在不同领域,但其思想却殊途同归。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13:35
下篇 毛泽东与鲁迅

一、"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二、在毛泽东和鲁迅之间架起桥梁

三、诗心相通

四、与鲁迅书长相随

五、对"阿Q"的独特理解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21 13:41

[size=15.9996px]而更为人们所关注的,则是如果新中国成立后,鲁迅还活着,他会怎样?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鲁迅和毛泽东对此都有一些相关言论。

[size=15.9996px]如前所言,鲁迅对毛泽东及其著作的了解其实很有限,但是作为一个敏锐的时代观察者,鲁迅对其非常关注的共产党及其所进行的革命如果胜利后自己的处境,还是有些思考的。他在1934年4月30日致曹聚仁信中,他预测说:“倘当崩溃之际,竟尚幸存,当乞红背心扫上海马路耳。”旧社会崩溃,新社会来临,鲁迅预测他要穿着红背心在上海扫马路。

[size=15.9996px]下面再看毛泽东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1957年3月8日,当时毛正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他在《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中说:“鲁迅不是共产党员,他是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我看鲁迅在世还会写杂文,小说恐怕写不动了,大概是文联主席,开会的时候讲一讲。他一定有话讲,他一定会讲的,而且是很勇敢的。”1957年3月10日,毛泽东在接见新闻出版界代表时又谈道:“鲁迅的文章就不太软,但也不太硬,不难看。有人说杂文难写,难就难在这里。有人问,鲁迅现在活着会怎么样?我看鲁迅活着,他敢写也不敢写。在不正常的空气下面,他也会不写的,但是更多的可能是会写。俗话说得好:‘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鲁迅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论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唯物论者,是无所畏惧的,所以他会写。现在有些作家不敢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们没有为他们创造敢写的环境,他们怕挨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们本身唯物论没有学通。是彻底的唯物论者就敢写。鲁迅的时代,挨整就是坐班房和杀头,但是鲁迅也不怕。”

[size=15.9996px]但不久,毛泽东对形势发展有了新的判断,他对鲁迅的评价也微妙起来。1957年7月7日,毛泽东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接见上海科学、教育、艺术和工商界的代表人士。席间罗稷南问了毛泽东一个问题,

[size=15.9996px]“要是鲁迅今天还活着,他会怎么样?”

[size=15.9996px]毛泽东的回答语惊四座,“要么被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一句话也不说。”

[size=15.9996px]毛泽东与罗稷南的对话最早由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中披露的。其后,罗稷南的侄子陈焜也发表文章说自己也曾经亲耳听见伯父讲过他这次设问求答的情况。

[size=15.9996px]熟读鲁迅的毛泽东无疑是非常理解鲁迅的,如果鲁迅还活着,他“对共和国的成立是持欢迎态度的,因为有可能实践他的理想”(钱理群《鲁迅眼中的真实毛泽东》),但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批判怀疑精神的独立知识分子,正如当时的环境一样,他也要被“限制和改造”。其实,对鲁迅的改造早在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时期就开始了,在这篇讲话里,毛就提到,鲁迅的冷嘲热讽的杂文笔法只适合“黑暗的国统区”,而不适合“光明的陕甘宁边区和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size=15.9996px]对于被毛推上神坛的鲁迅,毛的这个说法确实让听过这种说法的人感到吃惊,不过这也许是毛泽东当时是在借鲁迅奉劝“右派”知识分子,不要做“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的”人。

[size=15.9996px]但是其后,毛对鲁迅的评价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高,1971年11月在武汉的谈话中,他进一步说:鲁迅是中国的第一个圣人,中国的第一个圣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是圣人的学生。就在毛逝世前半年多的时候,还郑重地发布指示:我建议,在一二年内,读点哲学,读点鲁迅。(文/黄金生)

[size=15.9996px]转自“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gjrwls),腾讯文化合作媒体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13:46
不朽的鲁迅先生
梁 柱

2016年10月09日08:22    来源:红旗文稿

今年是鲁迅诞辰135周年,也是先生离开人世80周年。在人世间,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依然活着。诚哉斯言!鲁迅就是一位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的伟大的历史人物。

在20世纪中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艰难困苦、不懈奋斗磨炼出无数杰出人物,毛泽东和鲁迅就是其中两位空前的民族英雄。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一位文学家像鲁迅那样,在他生前身后直到今天,受到那么多的误解、攻击和亵渎;也没有一位文学家像鲁迅那样,受到那么多革命者、进步人士和人民大众发自内心的景仰和爱戴,一直绵延到今天。 鲁迅作为“民族魂”是当之无愧的。

毛泽东真切而深刻地理解鲁迅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他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经典著作中,有两处直接涉及对鲁迅的评价。他在论述五四以来中国锻造了一支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时说:“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他在论述国民党的文化“围剿”遭到失败时说:“而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却正在这一‘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同上书,第702页)在文化战线,甚至在整个革命营垒,获得毛泽东如此崇高评价的,唯有鲁迅一人。这是毛泽东对鲁迅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文化反“围剿”中的主将作用及其著作的思想价值的高度认同和赞扬。他们两人从未谋面,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毛泽东爱读鲁迅的书,1938年1月,他在给艾思奇的信中写道:“我没有《鲁迅全集》,有几本零的,《朝花夕拾》也在内,遍寻都不见了。”上海地下党为他买来了一套20卷本的《鲁迅全集》,他一直把它放在自己的办公室,忙中找闲,认真阅读。这套全集一直伴随他进了中南海,1949年底他出访苏联时,还亲手挑选了几本鲁迅的著作带在途中阅读。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鲁迅诗集》《鲁迅手稿选集三编》以及许多单行本,他都读过。晚年他刚做了白内障切除手术,视力稍有恢复就要读新印的大字线装的《鲁迅全集》,并写下批注。毛泽东说过,鲁迅翻译了《死魂灵》《毁灭》,等等,但是他的光彩主要不在这方面,是在创作。是的,鲁迅的作品(包括小说、杂文、诗歌和政论等)是不朽的。

今日之中国,仍然需要鲁迅,呼唤鲁迅的精神,对鲁迅精神的任何淡化、矮化和曲解都是站不住脚的。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13:47
青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剪掉了辫子,他在“断发照”上题诗一首:“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13:53
毛泽东真切而深刻地理解鲁迅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他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经典著作中,有两处直接涉及对鲁迅的评价。他在论述五四以来中国锻造了一支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时说:“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他在论述国民党的文化“围剿”遭到失败时说:“而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却正在这一‘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同上书,第702页)在文化战线,甚至在整个革命营垒,获得毛泽东如此崇高评价的,唯有鲁迅一人。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13:57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21 13:58 编辑

他说:“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地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 这就是鲁迅的精神!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21 22:22
dffaaoo 发表于 2019-11-21 13:57
他说:“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地用了公理正 ...

说了这么多,鲁迅反对中医的态度对不对?你却只字未提。
鲁迅反对中医,反的对不对?
什么鲁圣人,孔圣人?
仲景是圣人,也要过时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鲁迅原本是文坛圣人,跨行业反对中医,
必然导致失败下场。
结果鲁迅死了,中医依旧笑春风!
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21 22:25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9-11-21 22:28 编辑

文坛圣人跳到医坛来反对中医,不觉得是个奇怪的现象?
还有一个奇怪现象就是,鲁迅一边攻击中医,一边收集验方。
文坛圣人又是民间草药医。
怎么解释?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27
中医新思维 发表于 2019-11-21 22:25
文坛圣人跳到医坛来反对中医,不觉得是个奇怪的现象?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page%3D1&page=8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内的八所纯中医药大学被世界医学名录除名绝不是偶然事件,也绝不是政*--*治事件,而是中医学坚持用伪科学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导致的必然结果!!中医学拒绝接受现代医学科学理论取代伪科学的中医理论,传统中医不得不吞下自己酿造的这个苦果!!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30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21 22:32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9-11-21 22:27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510&extra=page%3D1&page=8


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中医依旧笑春风!?中医依旧笑春风!?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21 22:32
文坛圣人跳到医坛来反对中医,不觉得是个奇怪的现象?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34
草药是草药,中医是中医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38
标题: 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作的诗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21 22:40 编辑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41
中医新思维 发表于 2019-11-21 22:22
说了这么多,鲁迅反对中医的态度对不对?你却只字未提。
鲁迅反对中医,反的对不对?
什么鲁圣人,孔圣 ...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21 22:42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9-11-21 22:44 编辑

医坛圣人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出来应战文坛圣人?
普通人只会跳出来骂骂咧咧,那是没有用的!
我不认为文坛圣人做得对,鲁迅虽然早年学医,却当不上一个好医生,结果被医学界淘汰。不知算有意的骗子?还是无意的骗子?
当然,被医学界淘汰之后,退出了医学界,就不再是骗子了。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45
中医新思维 发表于 2019-11-21 22:32
文坛圣人跳到医坛来反对中医,不觉得是个奇怪的现象?

点评:这里是鲁迅先生关于中医最经典,也是最广为人知的评价——“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鲁迅先生东渡扶桑,选修的是医学,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父亲被中医贻误病情害死,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
最后也提出一个观点:明治维新发端于西方医学,有推广现代医学以刷新大家的事情的想法。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47
鲁迅虽然早年学医,却当不上一个好医生,结果被医学界淘汰。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49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八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编者注:鲁迅的母亲)哭了,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而况伊又看不见自己的儿子了。然而我也顾不得这些事,终于到N去进了K学堂了,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生理学并不教,但我们却看到些木版的《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之类了。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21 22:49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9-11-21 23:01 编辑

自然法则永远都高于医疗法则!
意思是,没有哪一个医生可以包治百病。
治不好病,就成骗子?
那么,弃医从文,不干实事,挥笔杆子,耍嘴皮子,损人挖苦人,肯定够不上“骗子”了?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50
我后来也看看中国的医药书,忽而发现触目惊心的学说了。它说,齿是属于肾的,“牙损”的原因是“阴亏”。我这才顿然悟出先前的所以得到申诉的原因来,原来是他们在这里这样诬陷我。到现在,即使有人说中医怎样可靠,单方怎样灵,我还都不信。自然,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很挟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53
华盖集续编(1926年):马上日记
点评:梁启超先生在协和医院做手术治疗血尿,切除了一侧肾脏,但血尿没有完全好转,于是一帮原来“对于腰子不很有研究得文学家”,纷纷跳将起来,谴责西医割错腰子、赞扬“中医不得了”,鲁迅讽刺了这帮“文学家”,看来还是黄耆、鹿茸好。那么真相到底如何?请看 梁启超与协和医院的“百年公案” | 李昕 。
鲁迅先生后文继续提到,中医不靠谱,学起中医、背起江湖经的西医同样不靠谱。
自从西医割掉了梁启超的一个腰子以后,责难之声就风起云涌了,连对于腰子不很有研究的文学家也都“仗义执言”。同时,“中医了不得论”也就应运而起;腰子有病,何不服黄蓍欤?什么有病,何不吃鹿茸欤?但西医的病院里确也常有死尸抬出。我曾经忠告过G先生:你要开医院,万不可收留些看来无法挽回的病人;治好了走出,没有人知道,死掉了抬出,就哄动一时了,尤其是死掉的如果是“名流”。我的本意是在设法推行新医学,但G先生却似乎以为我良心坏。这也未始不可以那么想,——由他去罢。

但据我看来,实行我所说的方法的医院可很有,只是他们的本意却并不在要使新医学通行。新的本国的西医又大抵模模胡胡,一出手便先学了中医一样的江湖诀,和水的龙胆丁几两日份八角;漱口的淡硼酸水每瓶一元。至于诊断学呢,我似的门外汉可不得而知。总之,西方的医学在中国还未萌芽,便已近于腐败。我虽然只相信西医,近来也颇有些望而却步了。

前几天和季:谈起这些事,并且说,我的病,只要有熟人开一个方就好,用不着向什么博士化冤钱。第二天,他就给我请了正在继续研究的Dr.H.来了。开了一个方,自然要用稀盐酸,还有两样这里无须说;我所最感谢的是又加些Sirup Simpel使我喝得甜甜的,不为难。向药房去配药,可又成为问题了,因为药房也不免有模模胡胡的,他所没有的药品,也许就替换,或者竟删除。结果是托Fraeulein H. 远远地跑到较大的药房去。

这样一办,加上车钱,也还要比医院的药价便宜到四分之三。

胃酸得了外来的生力军,强盛起来,一瓶药还未喝完,痛就停止了。我决定多喝它几天。但是,第二瓶却奇怪,同一的药房,同一的药方,药味可是不同一了;不像前一回的甜,也不酸。我检查我自己,并不发热,舌苔也不厚,这分明是药水有些蹊跷。喝了两回,坏处倒也没有;幸而不是急病,不大要紧,便照例将它喝完。去买第三瓶时,却附带了严重的质问;那回答是:也许糖分少了一点罢。这意思就是说紧要的药品没有错。中国的事情真是稀奇,糖分少一点,不但不甜,连酸也不酸了,的确是“特别国情”。

现在多攻击大医院对于病人的冷漠,我想,这些医院,将病人当作研究品,大概是有的,还有在院里的“高等华人”,将病人看作下等研究品,大概也是有的。不愿意的,只好上私人所开的医院去,可是诊金药价都很贵。请熟人开了方去买药呢,药水也会先后不同起来。

这是人的问题。做事不切实,便什么都可疑。吕端大事不胡涂,犹言小事不妨胡涂点,这自然很足以显示我们中国人的雅量,然而我的胃痛却因此延长了。在宇宙的森罗万象中,我的胃痛当然不过是小事,或者简直不算事。

质问之后的第三瓶药水,药味就同第一瓶一样了。先前的闷胡卢,到此就很容易打破,就是那第二瓶里,是只有一日分的药,却加了两日分的水的,所以药味比正当的要薄一半。

虽然连吃药也那么蹭蹬,病却也居然好起来了。病略见好,H就攻击我头发长,说为什么不赶快去剪发。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58
华盖集续编(1926年):马上日记
点评:梁启超先生在协和医院做手术治疗血尿,切除了一侧肾脏,但血尿没有完全好转,于是一帮原来“对于腰子不很有研究得文学家”,纷纷跳将起来,谴责西医割错腰子、赞扬“中医不得了”,鲁迅讽刺了这帮“文学家”,看来还是黄耆、鹿茸好。那么真相到底如何?请看 梁启超与协和医院的“百年公案” | 李昕 。
鲁迅先生后文继续提到,中医不靠谱,学起中医、背起江湖经的西医同样不靠谱。
自从西医割掉了梁启超的一个腰子以后,责难之声就风起云涌了,连对于腰子不很有研究的文学家也都“仗义执言”。同时,“中医了不得论”也就应运而起;腰子有病,何不服黄蓍欤?什么有病,何不吃鹿茸欤?但西医的病院里确也常有死尸抬出。我曾经忠告过G先生:你要开医院,万不可收留些看来无法挽回的病人;治好了走出,没有人知道,死掉了抬出,就哄动一时了,尤其是死掉的如果是“名流”。我的本意是在设法推行新医学,但G先生却似乎以为我良心坏。这也未始不可以那么想,——由他去罢。

但据我看来,实行我所说的方法的医院可很有,只是他们的本意却并不在要使新医学通行。新的本国的西医又大抵模模胡胡,一出手便先学了中医一样的江湖诀,和水的龙胆丁几两日份八角;漱口的淡硼酸水每瓶一元。至于诊断学呢,我似的门外汉可不得而知。总之,西方的医学在中国还未萌芽,便已近于腐败。我虽然只相信西医,近来也颇有些望而却步了。

前几天和季:谈起这些事,并且说,我的病,只要有熟人开一个方就好,用不着向什么博士化冤钱。第二天,他就给我请了正在继续研究的Dr.H.来了。开了一个方,自然要用稀盐酸,还有两样这里无须说;我所最感谢的是又加些Sirup Simpel使我喝得甜甜的,不为难。向药房去配药,可又成为问题了,因为药房也不免有模模胡胡的,他所没有的药品,也许就替换,或者竟删除。结果是托Fraeulein H. 远远地跑到较大的药房去。

这样一办,加上车钱,也还要比医院的药价便宜到四分之三。

胃酸得了外来的生力军,强盛起来,一瓶药还未喝完,痛就停止了。我决定多喝它几天。但是,第二瓶却奇怪,同一的药房,同一的药方,药味可是不同一了;不像前一回的甜,也不酸。我检查我自己,并不发热,舌苔也不厚,这分明是药水有些蹊跷。喝了两回,坏处倒也没有;幸而不是急病,不大要紧,便照例将它喝完。去买第三瓶时,却附带了严重的质问;那回答是:也许糖分少了一点罢。这意思就是说紧要的药品没有错。中国的事情真是稀奇,糖分少一点,不但不甜,连酸也不酸了,的确是“特别国情”。

现在多攻击大医院对于病人的冷漠,我想,这些医院,将病人当作研究品,大概是有的,还有在院里的“高等华人”,将病人看作下等研究品,大概也是有的。不愿意的,只好上私人所开的医院去,可是诊金药价都很贵。请熟人开了方去买药呢,药水也会先后不同起来。

这是人的问题。做事不切实,便什么都可疑。吕端大事不胡涂,犹言小事不妨胡涂点,这自然很足以显示我们中国人的雅量,然而我的胃痛却因此延长了。在宇宙的森罗万象中,我的胃痛当然不过是小事,或者简直不算事。

质问之后的第三瓶药水,药味就同第一瓶一样了。先前的闷胡卢,到此就很容易打破,就是那第二瓶里,是只有一日分的药,却加了两日分的水的,所以药味比正当的要薄一半。

虽然连吃药也那么蹭蹬,病却也居然好起来了。病略见好,H就攻击我头发长,说为什么不赶快去剪发。

朝花夕拾(1928年):父亲的病
点评:鲁迅先生详细交代了父亲生病被中医耽误而去世的过程。“原配的蟋蟀”、“经霜三年的甘蔗”、“败鼓皮丸”等等神药,成为中医骗子的经典笑话。最后花了很多钱不说,还耽误病情,中医居然把没治好鲁迅父亲的病归罪为什么前世的“ 冤愆 ”,暴露巫医本质。
大约十多年前吧,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据舆论说,神妙就在这地方。先前有一个病人,百药无效;待到遇见了什么叶天士先生,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医者,意也。”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今以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我虽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灵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于还要拼了性命,跑进深山里去采呢。

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

“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象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现在是让步一点了,连医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但是S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辕岐伯的嫡派门徒包办。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心之灵苗”。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

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59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3:01
dffaaoo 发表于 2019-11-21 22:59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

英洋,读音yīng yáng,是汉语词汇,旧时来自墨西哥的一种银元。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3:01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3:03
点评:可笑的中医广告,一个当官的退休后搞起中医,当官经历竟然成为中医医术高明的宣传资本了,看来中医并不需要什么门槛。 古人云: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为什么古人会把当官和当医生当成一回事?当官需要的是权术,高端一点就是什么管理学啊、大家的事情学啊,而当医生需要了解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懂得药理,这两者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只要看看中医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就清楚了。阴阳五行学说,刚开始并不是医学理论,也不是医学家发明的,而是战国的阴阳家邹衍编造发明出来的大家的事情玄说,用来忽悠君王的,变相推销自己“仁义节俭”的大家的事情理念。到了汉朝,已经这套玄说已经没有君王相信了,结果被中医拿来废物利用,指导起医疗实践了,真所谓“圣人治国”,用了这理论,中医也能成为圣人,也能“圣人治病”了。具体可参考 科技部要求公民“知阴阳五行”,你怎么看? | 短史记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3:03
其一

熊仲卿榜名文蔚。历任民国县长,所长,处长,局长,厅长。通儒,显宦,兼作良医,尤擅女科。住本港跑马地黄泥涌道门牌五十五号一楼中医熊寓,每日下午应诊及出诊。电话总局五二七零。

(右一则见九月二十一日香港《循环日报》。)

谨案:以吾所闻,向来或称世医,以其数代为医也;或称儒医,以其曾做八股也;或称官医,以其亦为官家所雇也;或称御医,以其曾经走进(?)太医院也。若夫“县长,所长,处长,局长,厅长。通儒,显宦”,而又“兼作良医”,则诚旷古未有者矣。而五“长”做全,尤为难得云。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3:04
彷徨(1926年):弟兄
点评:中医不懂装懂,故弄玄虚,把麻疹诊断为猩红热,差点害死弟兄。还胡扯治好病靠家运,巫医本质再次暴露。
沛君不但坐不稳,这时连立也不稳了;但他在焦急中,却忽而碰着了一条生路:也许并不是猩红热。然而普大夫没有找到,……同寓的白问山虽然是中医,或者于病名倒还能断定的,但是他曾经对他说过好几回攻击中医的话:况且追请普大夫的电话,他也许已经听到了……。

然而他终于去请白问山。

白问山却毫不介意,立刻戴起玳瑁边墨晶眼镜,同到靖甫的房里来。他诊过脉,在脸上端详一回,又翻开衣服看了胸部,便从从容容地告辞。沛君跟在后面,一直到他的房里。

他请沛君坐下,却是不开口。

"问山兄,舍弟究竟是……?"他忍不住发问了。

"红斑痧。你看他已经见点了。"

"那么,不是猩红热?"沛君有些高兴起来。

"他们西医叫猩红热,我们中医叫红斑痧。"

这立刻使他手脚觉得发冷。

"可以医么?"他愁苦地问。

"可以。不过这也要看你们府上的家运。"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3:08
学森(1911年~2009年)

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著名科学家。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观点一:“21世纪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医”

观点二:“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医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医,而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说和五行说,中医理论的脏腑论和经络学说,中医理论的六淫、七情,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这些都强调了人体的整体观以及人和环境、人和工作的整体现。应该说,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医理论的缺点是它和现代科 学技术接不上钩,语言、概念是两套。”



观点三:“中医的处境现在很困难,有的同志甚至说中医现在已濒于消亡。我想,问题的症结是:中医不是现代科学,是经验。中医治病确实有疗效,但是怎么回事,恐怕连老中医自己也说不清楚,中医书上也说不清楚,无非是阴阳二气,木、火、土、金、水,这些不是现代科学的道理。中医上的东西是知识,但不是科学。也可以用恩格斯的话说,中医是经典意义上的自然哲学,而不是现代科学。自然哲学里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包括了很多猜想的因素,因此不是科学。但是我觉得,说它不是科学并不等于就不重要。”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21 23:11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9-11-21 23:13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9-11-21 22:50
我后来也看看中国的医药书,忽而发现触目惊心的学说了。它说,齿是属于肾的,“牙损”的原因是“阴亏”。我 ...

在旧社会,耽误病有没有鉴别标准?
怪不得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没有医生敢接手!
治好了不说,
治不好,人死了,患者肯定认为医生是骗子,把病耽误了。
当今的“医闹”就是这种思维!
文坛圣人的思维水平,怎么跟医闹们有着惊人的相似?
还倒是梁启超的思维水平高!
虽然被西医生割去右肾,仍然要维护科学!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