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帖]80岁老中医自传《老中医欺骗病人50年》 [打印本页]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1-5 22:56
标题: [转帖]80岁老中医自传《老中医欺骗病人50年》
老中医欺骗病人五十年
https://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2402060&boardid=1&page=1&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三指诊断,小欺大骗,光华的表面,痛苦的内心

    徐济仁中医师

    从我第一天行医开始,就让我痛苦的对病人欺骗,至今已是五十寒暑。

    今天的任何一位中医师,在为病人诊断时,都是以望、闻、问、切之“切”为主(也就是我所谓的三指诊断术)。每一个中医师为病人一面切脉,同时就会对病人说一些病人听不懂的中医术语。当然我也不例外。

    所谓三指诊断,就是中医师用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按在病人手腕上一节大约两吋长的桡动脉。然后就对病人说:病人是风,是痰,是水等等不一而足。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病的原因,只有内因,外因与不内外因三种。内因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七情)。外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六淫),而不内外因包括:饥饱,劳倦,跌扑,以及虫兽伤害等。

    以上这十余种病因,在一千余年前宋朝时代,医师把人类各种病情,如此分类。确实令人敬佩。也非常之科学。只是,现在二十一世纪,绝大部份中医师,依然应用骑驴,骑马时代的诊断方法,诊断出:脂肪肝。心血管堵塞等现代医学名词。若非欺骗,又能如何解释?

    我一辈子痛恨朋友欺骗我,而我绝不欺骗任何人。(我在法庭中,就因为不会欺骗,所以每每皆输。而欺骗的对方,往往是一篇美丽的谎言,当然就会胜诉)。可是当我为病人诊断时,若不使用三指诊断术,病人会认为我的医术不够,于是我就只能昧着良心,对我的病人欺骗了五十年。午夜思维,情何以堪!

    中国的医学--中医学,一说是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一说是大约两千多年。不问是四五千年也好,或两千余年也好。在那么久远的时代里,能够有"医"这个字,不管是玄医或是巫医。能为病人治病,能为病人止痛,已经太难能可贵了。今天的人们,不能认为当时医师所使用的诊断方或所使用的药物,为不科学,没有实验性等等的贬抑字眼,来攻击古代中医学。

    但是,请看一下中国近代几位有影响力的大文学家,对中医学是如何地看待,是如何不留余地的驳斥。

    文学大师余云岫先生,因在日本学习现代医学,他痛恨中医学的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你死我活的地步。他说"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为民族进化计,为民生改善计,不可不取断然手段,以废止旧医,此乃国家大计。(余先生何以如此痛恨中医?)

    鲁迅大师说: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胡适大师说:......回头想起我们家里的阴阳五行的"国医学",在这个科学的医学史上能够占一个甚么地位。胡适于协合医院宣布不治时,虽然仍认为中医不科学,但在家中却请陆仲安中医,治疗他的糖尿病与肾炎,使他多活数年。

    汪精卫于二十年代倡导取消中医时,适值其岳母患痢。由中医施今墨只开一方,痢疾痊愈。汪精卫赠匾“美意延年”。另一位文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宁愿让西医治死,也不愿让中医看病!(他是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不相信中医)。

    梁启超先生说:"我的病,虽然诊察结果,不如西医所预期。也许不过是"偶然例外"......。但绝不像中国旧医,那些阴阳五行的瞎猜"。(据说:梁先生在协和医院,由刘瑞恒医师割掉了没病的右肾。令京城舆论大哗。即便如此,梁先生还说:如果西医将我治死了,因为它是科学,我相信它。中医即使将我治好了,因为它不科学。所以我不相信它。听了这一番话,著名中医邓铁涛先生说:梁先生在原谅西医错误的同时,还不忘踢中医一脚!对西医如此宽宏大量。对中医则"例外"也不行,那瞎猜就更不用提了)。

    国父孙中山先生不相信中医,蒋梦麟先生描述国父的病情时说:"孙中山先生患肝癌。协和医院宣告束手无策时,仍然不愿服中药。鲁迅对此十分感动。写道:那时新闻上有一条琐载。不下于他一生革命事业地感动我。据说:当西医已经束手的时候,有人主张服中国药了。但中山先生不赞成。以为中国的药品,固然也有有效的,诊断的知识却阙如。不能诊断,如何用药?勿须服。(国父在一百年前,已经道出了中医的最大缺点。可惜中医师们,至今天仍然抱残守缺,不知改进。羞耻!羞耻!)

    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2月18日,因西医诊断为肝癌末期。全肝坚硬如木,无法治疗。于出院后,由三位中医师陆仲安,唐尧钦,周树芬治疗,情况好转。2月26日停止服用中药,继续西医治疗,3月12日病逝。

    下面这段文字,很难想象竟是出自积极倡导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儒家梁漱溟的笔下。

    中国人虽然在医药上用过一番心,讲医药的书,比讲别的书都多。而其间,可认为确实知识的,依旧很少,很少。用心用差了路,即是方法不对。中医无论讲甚么,总喜欢拿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去说。拿金木水火土,来与五脏相配属。譬如,这个人面色白润,就说他肺没病。因为肺属金。金应当是白色......。西医处方,一定的病,有一定的药。没有多大出入。可是中医的专家,他们运才施巧的地方,都在开方用药上。十个医生,为同样的病。能开出十种不同的药方。有的医生会说,病人有痰;另外一个医生,会说他有火。也许会说,病人有风,有湿。千变万化,不一而足。想说甚么就是甚么。(这就是中医的致命伤,为有识之士所唾弃!)傅斯年先生说: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中国现在最可耻,最可恨,最让人短气的事。不是内乱,不是外患。而是中医,西医之争。真把中国人的劣根性,暴露的无所不至。受过新式教育的人,还在那里听中医的五行六气的胡说。

    严复先生说: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应将中医药,归为风水,星像,算命一类的方术。并且告诫其甥女说:听中医之言,十有九误,切记。切记。

    曾国籓先生对其子纪泽患病,身体虚弱,十分焦虑。但叮嘱其千万不要服乡医所开之方药因为凡目所见者,皆庸医也。(庸医确是不少)。

    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说:中医和我没缘,我敢说,我一直到死,决不会麻烦中国郎中。(祝您身体健康)

    巴金先生说:干净,澈底,消灭旧医,平生所愿。活得长些,再长些,一定要亲眼看到它的死亡;亲眼看到人人都清楚认识到旧医,就是巫术。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中医再不革命,已经无法生存了)。

    综观以上的几位文学大师,(很奇怪,为何都是文学家在反对中医,其他各科学家,何以未听见任何对中医的咆哮与批评。这些欲致中医于死地的声音,让我午夜思维,实在欲哭无泪。他们所提出的理由,虽然我不能全部认可,但我也不能不承认,他们所说的,有一部份确实是对的。

    以余云岫先生来说,他是中国积极反对中医的急先锋。他立志必致中医于死地而后已。

    而巴金先生说的,更是明显。要将中医消灭,而且是澈底地消灭,而且是干净的澈底消灭!我真有些不明白,不知何以这几位文学大师,对中医如此之深恶痛绝,要将中医连根拔除。陈寅恪先生说:宁愿让西医治死,也不愿让中医看病!郭沫若先生说:我一直到死,决不会麻烦中国郎中。傅斯年先生说: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

    傅斯年先生,是一位人人敬仰的近代文学家。台湾大学校长,而傅校长所说的,似乎是对中医的偏见。因为中医与校长所受的教育,应该无所牵连。不能说古时所留下的一切文化遗产,弃之如敝屣。宁死不闻不问。如果把中医学所包含的一切,用科学地方法,去芜存菁,保留中医学的部份精华,中医当然可以做为医学的一部分,以弥补西医学的不足。

   有一位大胆的女中医师,竟然在电视访问节目中,一边切脉,一边告诉患者:「你的心脏还有两条血管堵塞……。」试想,一位医师能用三个手指,诊断出心脏两条血管堵塞。


她若不是神以转世,必定是巫师复活。


像这样的中医师,公然在电视节目中,胡言乱语。难怪有那么多的人,要将中医澈底消灭。


1983年,马有度医师说:摸脉(切脉)那有那么神奇,就算是说出病人症状的大概,那也不是单靠摸脉摸出来的,而是综合望诊,闻诊,和问诊的结果,推断出来的。马医师又说:观察到病人脸色苍白,身体瘦弱,两眼无神,就可以知道病人气血不足。于是,也可以推测出精神不好,气少乏力,头昏眼花,睡眠不安,饮食欠佳等。假如医师妄加揣测,是绝对不能正确诊断,也不会有恰当的治疗。如果医师说:"病人不开口,能知百病根"的说法,无非是故弄玄虚。早在数千年,一部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出"诊病卒持寸口,(切脉)何病能中"?


现代名医施今墨先生,曾经描述我国清朝时期,御医为皇后看病。因为男女授受不亲,只能“悬丝诊脉”。医师与病人之间,各牵绵线之一头。就能为皇后处方开药治病了。假如今天某某中医师,仍奉中医古法为圣典的话,不妨开设一间绵丝中医诊所,说不定可以名扬海内外,大赚美金呢。


今天的中医圈子里,有一位“大名顶顶”的中医师,夸口说:跟他学习切脉,就等于跟美国篮球明星麦克乔登学打篮球;就等于跟老虎伍兹学打高尔夫。这种泯灭着良心,信口雌黄的胡言乱语。不用说几位文学家,要彻底消灭中医,连我也要先把自己彻底消灭。


一位中医学院毕业生,曾经在一篇“不如改行学西医”文中,描述他学习中医的经历:“自从报考了中医学院,本人一生的噩梦就开始了”。“在实习的日子里,跟着老中医-一位省级著名的老中医。每日抄方。三天没过,就发现,他是把一付柴胡疏肝散,反复变来变去地狂用”。“老中医治糖尿病很厉害,结果被中药房的老药师指出:所谓消渴一号。原来是西医用的二甲双胍”。“我过去是ㄧ个铁杆中医,我热爱内经,伤寒,狂背汤头,狂背针灸歌诀。我曾那样醉心于中医的古籍之中。但是,学校第五年,我终于转学西医”。


看了以上这些事实,中医学界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势必要对三只手指的诊断,从根本上,澈底地改良。试想,三支手指切脉的部位。只是手臂桡动脉,靠近腕关节处,两吋长的地方。再把这两吋长的桡动脉部位,分做三段。靠腕关节的三分之一,称之为“寸”。它可以诊断“上焦”从脖颈到肋骨的各种病症;中间的三分之一,称之为“关”。凭此处的血管,诊断“中焦”从肋骨到脐部的各种病症;另一端的三分之一处,称之为尺”。此处之动脉,诊断“下焦”从肚脐到耻骨的各种病症。


这两寸的桡动脉,左右也有区别:左手的上焦,诊断"心经"的病症。


右手的上焦,诊断"肺经"的病症。


左手的中焦,诊断"肝胆"的病症。


右手的中焦,诊断"肠胃"的病症。


左手的下焦,诊断"肾经"的病症。


右手的下焦,诊断"膀胱"的病症。


这种诊断方法,施行在今天,任何人都可以说它是荒唐。聪明的病人,怎能接受如此的疾病诊断。


    也是一位中医学的医圣。明朝时期的中医界前辈,李时珍先生。曾经有一部脉学著作,名为"濒湖脉学"。书中描述了二十八种常用的脉象(脉搏的形象)今天的中医师,大部都是遵照该书的"指示",来为病人做疾病的诊断。

    明朝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五六百年了。在那个时代,能有一位医学的前辈,发明了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实在是难能可贵,是太科学了。(有人指责中医不科学,不是中医前辈的不科学,而是今天的中医不科学)。只是,今天的中医界,未能将古代医学赶上时代。

    就像是古代的人骑驴赶路,今天人们已经是用汽车带步,而中医师们还在骑着驴为病人诊病,焉能不让人耻笑?中国古代医师,对脉(象)的描述,实在太不实际。今天的中医师,绝对有必要将其修正。不能食古不化而故步自封。

    我现将中医古代中医师对脉象的描述,提供几种给读者玩味。请读者试试看,可否能感觉出下面的脉象。

    在二十几种脉象中,其中“滑”脉,其脉象是,“如珠走盘”,表示气血充实。

    “涩”脉,其脉象是,“轻刀刮竹”,主精亏血虚。(有一位中医大师,解释此脉为“豆谷杂粮型”)“散”脉,其脉象如,“杨花散漫”。患者有可能是“气血耗散,而现虚脱。”“濡”脉。其脉象如,“帛在水中”。表示患者有水湿瘀阻。

    今天的中医师,就是以这种描述为患者诊断。(以上为二十八脉中之四种脉象)。读者能对“如珠走盘”,“轻刀刮竹”等做个合理地解释吗?在临床中医师接触到的脉博,只是动脉中血液在不停地流动。冲激血管壁时的感觉。

    这种感觉,有哪一个人能形容它是“杨花散漫”“帛在水中”。而杨花散漫”,又如何能与气血耗散连在一起?又“轻刀刮竹”又如何就是豆谷杂粮?现在的中医师,对古中医学。没有一定的官方解释。于是每一个中医师,都可以依照自己的理解,自由判定。张医师可以认为“涩脉”如“轻刀刮竹”。李医师就说“涩”脉是豆谷杂粮。假如再多几位中医师描述“涩”脉的话,馒头,面包,撒西米。

    就全都出笼了。而中医师们,难道就这样胡里胡涂地,永远欺骗下去,没有人知错吗?没有人意欲改革吗?

    明朝李时珍先生的二十几个脉象,在我来讲。不是全部不科学。有六七种脉象,依然可以应用在临床。像是:浮脉。指脉搏浮在肌肤表面,轻按即得。常见于外感热病,初起发热之时。

    沉脉,指脉搏沉在筋骨间,轻按不明显,重按始得。常见于里证。(内在之病)。

    迟脉,每分钟少于六十次,此脉多属寒证。(病属虚寒)。

    数脉,每分钟超过一百次。常见于热证。

    滑脉,指脉搏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多见于痰,食积滞和实热等证。

    涩脉,指脉搏细而涩滞不利。常见于血少,伤精或气滞血瘀等证。

    弦脉,指脉搏挺直,如按在拉紧的琴弦上。(弦读贤)常见于血管硬化等。

    代脉,(促结)指脉搏有不规则间歇,常见于心律不整等。

    根据以上的中医诊断方法,如果有中医师对病人说:你的心脏瓣膜闭锁不全,你有肺动脉高压。你有丙型肝炎。你患慢性肾小球肾炎,那不是胡说八道是甚么?我做中医师五十年,对病人说了五十年泯灭良心的话。万一,有一天,有人发现我被天打雷劈,那一定是我五十年胡说八道,欺骗病人的报应。

    中医学界的同道们,请勿再执迷不悟,尽快对"三指诊断"方式,加以澈底改革。在配合中医治疗学,以冀能对各种病症,做出正确的诊断与治疗,赶上时代。让中医学,继续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岂不善哉!阿门!(以上几位文学家的简述及一个中医学子的经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1-5 23:01
这篇文章的观点,有错误的的,也有正确的。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5 23:12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5 23:13 编辑

首先说明科学还明显不够科学。
不知梁是信科学还是信不科学。
另外技术与原理不同。
没有研究科学原理的技术还非常多,如中医药。
如武术,如做肉包子,你信不信都吃包子。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5 23:18
傅斯年先生说: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5 23:21
傅斯年吃不吃包子包子不是科学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1-5 23:40
dffaaoo 发表于 2019-11-5 19:18
傅斯年先生说: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

执着,有时可以成为优点,有时可以成为缺点。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1-6 06:47
     让历史继续作证。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6 06: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9-11-6 21:26
那么,这个所谓的老中医是怎么看病的?中医到底能不能治病,他敢说说吗?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1-7 21:12
老中医欺骗病人五十年
---------这话说的真实在,刘亦之也是这样说。既是骗人,为啥要当骗子呀?
---------这话说的有些怪,病人就那么好骗呀?骗子,只能行骗人于一时,为啥五十年一直有人找这位先生看病。
---------这话说出中医真实的状况。中医四诊是有效的。完全没效,徐先生绝不能在中医混迹五十年。疗效的多少,徐先生不知其理,也不能控制而已。
--------这话说明什么问题?中医理论的实践性。四诊把中医理论化为临床实践之法,行中医之法,必有中医之效。这是其一。其二,中医理论传承的重要性,不懂理论的五十年老中医,竟不知中医临床之效,所以说,不懂理论的中医临床是盲目的临床。其三,大家的事情家是以医论政;文学家是以医论文;哲学家是以医论哲。只有中医经典是以人论医。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9-11-10 06:52
不可否认徐济仁中医师的确是骗了病人五十年。但是这仅仅是他个人的行为不代表整个中医界。在中医界大部分中医师还是秉承古训,专研脉法,学有所用。脉学的寸关尺分部是古人利用刺激寸口脉六部诱发经络感传的实验得出的结果并用于诊断的方法。科学实用,绝无骗人之嫌。至于个别人没有学会在所难免。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9-11-10 08:16
我赞成实事求是地看问题,这位先生不管怎么引经据典,也不管有多少知名的文人墨客菲薄中医,但是中医药的功效、功绩和科学性是不可否认的。
至于人单凭摸脉就可以诊断出丙型肝炎,肾小球肾炎等这纯粹是昧着良心说话。但是脉诊可以区别一个人病情的虚实寒热,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脉诊,只是中医的诊断方法之一,被有些人说的神乎其神,甚至有些患者也迷信脉诊,认为只要是好中医就可以凭脉了解全部病情,其实也是片面的,不可信服的。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9-11-10 08:20
一位医师能用三个手指,诊断出心脏两条血管堵塞,这确实是一种欺骗。但是以此否定中医药也应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行为。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0 09: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0 09: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0 09: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9-11-10 10:17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1-10 01:49
千秋雪
刘亦之先生坚持不懈地否定中医的行为确实让人感动,可惜中医药并不是“主观臆想”。

请问千秋雪先生,十二经脉、奇经八脉是不是主观臆想!!??经络理论是不是主观臆想!!??
-------------------------------------
世界上,您看不到,看不见的东西,多去了。难道你都要否定他们的存在吗?您用手机打电话,你和对方是靠什么联系的?过去的电话确实是有电线存在,现在没有电线了,你看不到互相联系的物质了,难道就是“主观臆想”了吗?看不见,摸不到的,不一定不存在。看见的,摸得到的,不一定是唯一的。你说呢?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0 10: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9-11-10 11:23
千秋雪 发表于 2019-11-10 08:16
我赞成实事求是地看问题,这位先生不管怎么引经据典,也不管有多少知名的文人墨客菲薄中医,但是中医药的功 ...

看了这个帖子,挺困惑的。
这位先生为什么要欺骗患者呢?你不会平脉,那就不平脉好了,也不至于信口开河,糊弄糊弄患者吧?
脉诊,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再说了,脉诊的主要作用就是掌握患者的阴阳寒热虚实及表里上下等等,没有人让你一平脉就指出病灶及组织变化吧?
通观全篇,,感觉是这位老先生自己想骗人,这个和中医没什么关系。
就现在的水平来说,通过平脉,我能够平出部分脂肪肝、肾结石、宫颈占位、肝癌、重症肝病、直肠癌、、甲状腺占位等等,以后或许会了解的更多些,这个和个人水平有关。
至于某人说那条血管堵了,什么肾小球肾炎等等,让他说好了,和你骗人,有关吗?
同意千总版的观点,要实事求是看中医,不要把个人和中医划等号。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0 11: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0 12: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0 12:41
就现在的水平来说,通过平脉,我能够平出部分脂肪肝、肾结石、宫颈占位、肝癌、重症肝病、直肠癌、、甲状腺占位等等,以后或许会了解的更多些,?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0 12:43
至于人单凭摸脉就可以诊断出丙型肝炎,肾小球肾炎等这纯粹是昧着良心说话。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0 12:45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10 12:49 编辑

经络循行能够检测到吗!!??不能直接检测到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9-11-10 13:10
梁常兵 发表于 2019-11-10 03:23
看了这个帖子,挺困惑的。
这位先生为什么要欺骗患者呢?你不会平脉,那就不平脉好了,也不至于信口开河 ...

谢谢您的回复,看到梁院长再次光临和赐贴,心中感到无比欢畅。真心希望您常来看看。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10 20:57
这个所谓的老中医纯属一个没有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只是傍中医而生存的傍客而已,最后傍饱了反而说中医的不是,攻击中医药或对中医药执疑的人士最喜欢用这种人作为攻击中医药的“有力证据或武器了!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9-11-10 21:27
本帖最后由 梁常兵 于 2019-11-10 21:36 编辑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1-10 12:18
就现在的水平来说,通过平脉,我能够平出部分脂肪肝、肾结石、宫颈占位、肝癌、重症肝病、直肠癌、、甲状 ...

浏兄弟,这个不是太难的,回头专门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9-11-10 21:29
fayuan_guo 发表于 2019-11-10 06:52
不可否认徐济仁中医师的确是骗了病人五十年。但是这仅仅是他个人的行为不代表整个中医界。在中医界大部分 ...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9-11-10 21:33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9-11-10 20:57
这个所谓的老中医纯属一个没有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只是傍中医而生存的傍客而已,最后傍饱了反而说中 ...

先生说的是。此人尚未登堂入室,借中医糊口而已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9-11-10 21:35
本帖最后由 梁常兵 于 2019-11-12 11:23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9-11-10 13:10
谢谢您的回复,看到梁院长再次光临和赐贴,心中感到无比欢畅。真心希望您常来看看。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11-10 21:40
梁常兵 发表于 2019-11-10 13:33
先生说的是。此人尚未登堂入室,借中医糊口而已

谢谢梁院长赞同!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1-10 22:57
      看文章,主要是看有用的部分。

      无论是挺中医的还是贬中医的文章,都要进行客观地分析,寻找出对中医学有启发意义的内容,然后为我所用让中医学越来越适用于临床。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1-11 00:22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9-11-10 20:26 编辑

花甲谏
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518&extra=page%3D1&_dsign=e28add4e
曾子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熹解释说:“人穷反本,故言善”。意思是,人将死时,反省自己的一生,回归生命的本质,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我今年六十岁,虽没到将死的年龄,但从事中医工作四十年,已退休。退休后,往往回顾和反省自己的前半生,规划后半生。我的后半生尚未规划。对前半生的回顾和反省感触很深。从医四十年,始于初学,保持敏学,尝试过教学和修学,终于耽学。四十年来,恪守医德,修心自律,敬职敬业,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质量逐渐提高。这种结局,应该知足。但是,工作了四十年,学习了四十年,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充满了疑惑、尴尬、伤感、无奈和不甘心,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没知足感。通过回顾和反省,总结经验教训,对中医的学习和学术研究,又有了新的认识。出于职业责任心,宜早说。若临死再说,就晚了。我已过花甲"耳顺",“不逾矩"在即。除非是善意的真心话,言而有益,否则,以中医的稳重和操守,不该说的不轻易说。我是基层中医,凭一己之经历、一己之新识,策论中医的学术研究,谏言献计,事关中医的根基及未来的发展,自知位卑言微。遂引古贤言善之说,以表善意和真心,以示谏言可信纳。古人云,“下有谏争之言,上引而纳之也"。故曰花甲谏。
我的前半生很平淡,没轰轰烈烈的大事。二十岁前在农村,很穷,讨过饭,挖过河,参加过农村突击队,当民工。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农村劳动一天,工值0.11元,生活苦不堪言。二十岁学中医,进了城,学徒工待遇,解决了温饱,逐渐摆脱了贫困。之后,人生常事:盖房、结婚、养育子女、孝敬父母、供孩子上学、保护家人健康、改善生活条件,都因学了中医才有了保障。中医改变了我的人生,保障了我的生活,塑造了我的品格,成就了我的社会价值,是我的人生转折点和生活支柱。因此,在我心中,对中医感情深。感恩中医,热爱中医,维护中医形象,敬职敬业,工作之余钻研学术,尝试教学和修学,为中医发展作贡献,是发自内心的。
四十年来,我怀着感恩心从医,恪守医德,热情为患者服务,工作很顺利,零事故,零纠纷,零差错,零差评,医患关系亲近。工作之余,我对中医的学习和钻研,一直努力。论文和专著,获省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举办过全国性的专题研讨会,获特等奖。现在,全国各地中医院校的图书馆,几乎都有我写的书,有的传至海外。书中的内容,常被论文或著作引用。但是,直到现在,我对脉诊和中医理论,仍有很多疑惑。说真心话,从医四十年,我没学懂中医。甚至,对一些基本概念和临床常用的专业术语,没理解透。从未学过精确的、统一的、形成共识的解释。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真尴尬。不是求学不努力,不是求知心不切,而是无可学之处,无可求之人,很伤感,很无奈,也不甘心。
例如,经络是什么?经隧是什么?经气是什么?经络的根和结是什么?经络和经隧有何区别,是什么关系?经络与脏腑器官、皮肉筋骨脉、乃至腧穴,是什么关系?再如,三焦、命门、心包、革脉、牢脉、代脉、动脉、散脉、缓脉、微脉、伏脉等,对这些基本概念的解释,诸家之说很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众说纷纭,无可适从。这些基本概念,在脉诊和中医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脉诊和中医理论最基本的要素。中医的理论和临床,都离不开这些概念。这些概念解释不清,对脉诊和中医理论就理解不透,在临床上,会有很多问题无法解释,难自圆其说,甚至曲解误说。例如:
一,经络运行气血、营气独行于经隧、营为血之气、营行脉中,这些专业术语,都涉及气血运行。若不把相关概念解释清楚,能把气血的运行解释清楚吗?
二,经络运行气血、血脉行血、气行血、血载气、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也涉及气血运行,能解释清楚吗?
三,众所周知,目前尚未发现经络自身的结构,仍在研究中,是重点攻关项目。也就是说,经络究竟是什么,因无形可见,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就气血而言,气虽无形可见,血是有形可见的。试问,无形可见的经络,靠什么运行有形可见的血?怎么运行呀?
四,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版教材,引用《扁鹊心书》对经络重要性的论述:“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试问,教材说清经络是什么了吗?把经络的相关问题解释清楚了吗?其解释达到"明"的程度了吗?若达到了"明"的程度,还把经络列为重点攻关项目吗?若没达到"明"的程度,"无以识病证之根源"了怎么办?"开口动手便错"的中医是不是太多了?现在,整个中医学术界,有把经络及其相关摡念都能解释清楚的科研成果、论文或书吗?
五,教材说: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问,临床上,为什么没有经络自身的疾病和症状呢?既然说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该有生理和病理表现。在临床上,凡是人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如皮肉筋骨脉和脏腑组织器官乃至精气血津液神等,都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为什么没有经络自身的临床表现呢?哪个症状属于经络自身的症状呢?如果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意外损伤或外科手术过程中,伤到经络了怎么处理?有处理过的吗?
六,临床上,患者的自觉症状、他觉症状和病变体征,经诊断,都有相应的病因、病位或病灶。现代医学证明,人体微量元素或基因的变化,虽然用眼看不见,但也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从古至今,唯独没有经络自身的疾病和症状。甚至,用最先进的高科技仪器,也没找到经络。但是,中医对疾病的治疗,常说疏通经络、活血通络、疏筋活络、刺络、调整经气等,试问,既然找不到经络,怎么疏通?找不到经络怎么刺络?
七,《中医诊断学》说,代脉是脉来中止、止有定数、良久复来。所谓止,即歇止,或称间歇。《医学入门》说:代脉必死脏气绝,本人见此大不祥,惟有风家并痛极,三月妊孕却无妨。《脉确》说:女胎三月余,见之不为碍。还有《古今医统》、《三指禅》和《濒湖脉学》等其他脉书,都有类似说法。近代脉书也说,妊娠三月见代脉,是为常脉。试问,当女子怀孕三个月的时候,脉出现间歇,真是正常脉吗?真无妨或不为碍吗?
八,《脉经》说,革脉:有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其中,实大弦长和沉微伏,共涉七种脉象,且有相反的构成条件,能组合在一起吗?谁见过又实又大又弦又长又沉又微又伏的脉象?还有一种说法是,革脉按之如鼓皮,更难理解,简直不知其所云。日本著名汉医丹波元简,祖孙三代为医,谁也没理解革脉,也没见过革脉,疑惑了三代人。直到现在,中医对革脉的疑惑,仍很普遍。
诸如上述,疑惑甚多,举不胜举。因此,我说四十年没学懂中医,是实话。但是,我临床工作顺利,患者认可我的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并且,从首次独立接诊到现在,临床工作一直顺利。这也是实话。1983年元旦,我在定州市东亭区医院工作,接诊的首位患者姓蔡,东亭村人,中年男性,患关节炎,证属寒痹,针药并用,疗效良好。第二位患者姓寇,女性,元光村人,患子宫肌瘤,属症瘕证,用老师教的验方治疗,肌瘤渐消。一个月后,因疗效和服务态度赢得口碑,门诊量逐渐增多。当时,医院实行浮动工资,我虽年轻,却不愁挣不够工资,奖金反而比其他科室高。调离该院后,工作单位曾多次变动,临床工作都顺利。总之,我在理论上的欠缺,对临床工作好象影响不大。因此,我特别感激原保定地区中医院孙容章老师和刘春生老师。两位老师是名医,德高望重,医术精湛。实习时,我跟孙老师学用药,跟刘老师学针灸。实习结束时,门诊业务已基本熟练,老师教会了我独立应诊。若老师因事外出,我已能代替老师接诊。用老师教过的治疗方法,疗效已有保障。所以,我首次应诊和实习时一祥,业务已熟练,疗效有保障,能顺利开展工作。
我介绍临床工作顺利,不是显摆自己。我说没学懂中医,不是贬低自己,更不贬低别人。而是实事求是,通过回顾和反省,总结经验教训,摆差距,找原因,探索弥补差距的方法。
有差距就有原因。我没学懂中医的原因,不是笨,不是学习不努力。而是教材和现代医书对中医理论和脉诊的基本概念解释不清。年轻时,我的古汉语基础差,读经典医著少。但现代医书读的不少,从未读过统一的、形成共识的解释,而是众说纷纭,无可适从。后来,一边学古汉语,一边研读经典。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始有所悟,找到了突破口,有了初步收获。最近,在回顾和反省从医经历的过程中,结合研读经典的感悟和收获,对以前没理解透的基本概念和没理解透的原因,又有了新认识。根据《内经》和《脉经》,可以确定,教材和近代医书对中医理论和脉诊的基本概念解释不清,是历史造成的,与经典医著的传承有关,是历史原因给后人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因为,巜内经》和《脉经》已年代久远,渐有丢失和损毁,残缺不全,且表达方法隐晦,立象寓意,言简意深,不易理解。受此影响,在传承过程中,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解释逐渐丢失、埋没或被误解,日久年深,解释不清了。比如,《内经》成书时,经络不是解释不清的概念,古代医家知道经络是什么。《内经》曾解释过"经脉之始生",见于《灵枢》经脉篇,这是对经络进行研究的历史依据和突破口。对经络这一基本概念的解释,可以根据《灵枢》原文,从"经脉之始生"入手,结合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起源、以及经络的根和结,才能知道经络是什么。一旦知道了经络是什么,与经络相关的概念都可以解释清楚,现代中医理论的很多疑惑都能迎刃而解。详见《经络学说的真面目》。有证据表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古代医家知道经络是什么。例如:《内经》明确记载:“夫经脉十二者,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谓"此皆人所明知",说明古代医家知道经络是什么。所谓“工之所循用",说明古代医家用经络指导临床。《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根基,是奠基性经典医著。因此,《内经》对经络的解释,才是最权威、最经典、最真实的解释。
以上举例说明,在现存的中医经典医著中,仍有大量的学术资源,急待继承、发展和利用。再如,在古代,革脉确实是常用脉象,特别是对复诊的患者,革脉是必察的脉象,对分析疾病的变化、病理病机的转变和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脉经》对革脉的解释太难理解,后人理解错了。在宋代,革脉被误解为芤弦相合,还被误解为"按之如鼓皮"。现在,革脉几乎没人用了。革脉从临床常用到几乎没用,就是因为埋没和误解造成的。除革脉外,牢脉、动脉、代脉、散脉、缓脉、微脉等,也有类似情况。凡有争议的脉象,都是因为没有理解透,没继承好。由此导致,脉诊存在着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其理论和实用技术,埋没或丢失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掺杂着曲解和错误。受此影响,脉诊越来越难学,其诊断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差。因此,必须把《脉经》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脉形规范和诊断作用都搞清楚,中医最传统、最正宗、最完整、最实用、最容易学习和掌握的诊脉方法,才能挖掘出来,更好地用于临床。详见《最新实用诊脉法》。
总之,脉诊和中医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解释不清,是历史造成的,是历史原因给后人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后人没继承好,继承的不完整。因此,要想学懂中医,弥补理论上的差距,真正提高理论水平,唯一的办法是研读经典。必须从奠基性的经典医著入手,才能把中医理论和脉诊的基本概念解释清楚,除此之外,无可学之处,无可求之人。这种认识,是走了四十年的弯路才有的,而且是有大量事实依据的。《伤寒杂病论》的传承可以佐证,经典医著对现代中医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受《内经》和《脉经》影响,中医理论和脉诊的一些基本概念解释不清。但是,尽管如此,历代中医都有显著疗效,中医能够保障生存,这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与《伤寒杂病论》有一定关系。因为,《伤寒杂病论》保存的比较完整,被埋没或丢失的内容比较少,基础雄厚,起点高,立足于秦汉以前的医疗实践经验和中医理论的根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后人对《伤寒杂病论》的理解比较透彻,继承的比较全面。在《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发展比较顺利,临床各科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障了中医的疗效和生存。因此,中医是靠疗效生存的,疗效是中医的支柱。中医的理论根基和经典医著的医学基础,临床各科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医学成就,已经铸定了中医的生存力。因此,对中医的临床治疗学来说,《伤寒杂病论》居功至伟。总之,《伤寒杂病论》的内容比较完整,保障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发展比较顺利,保障了中医的疗效和生存。但是,《内经》和《脉经》埋没或丢失了不少,给中医理论和脉诊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受经典医著传承的影响,近代以来,在中医领域,有些现象是很不正常的,例如:
1,脉诊是中医的标帜,但脉诊并没充分发挥作用。其诊断作用的重要性,日渐消弱,越来越不受重视。
2,中医都学脉诊,都用脉诊,但是,脉诊的理论和实用技术不完整,支离破碎,夹杂着曲解误说,无法掌握完整的诊脉技术。有些脉象徒有其名,处于闲置状态,虽有专题研究论文,但没人会用。
3,中医的理论和临床发展不平衡。理论医著少,临床医著多。理论明医少,临床名医多。疗效口碑好,理论口碑差,
4,理论和临床貌似关系不大。学理论难,学临床技术相对容易。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不受重视。理论水平高未必治病效果好,治病效果好未必理论水平高。
5,五年本科毕业生,不如师承三年功。中医院校的教材和教学模式弊病太多。
6,中医虽能生存,但很艰难。中医虽有疗效,但科学性受质疑。
7,中医缺乏创新,没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8,中医尚未走出学术低谷,发展缓慢。
9,最令人难堪的是,当前,所有的近代医书、全国各地中医院校的教材、教授、乃至中医最高学府、研究机构、学术权威、学科带头人,竟然说不清经络是什么,没有精确的、统一的、形成共识的解释。
这些很不正常的现象,值得深思。众所周知,中医曾有辉煌的历史。其辉煌成就举不胜举。但是,近代以来,中医陷入低谷、生存艰难、发展缓慢、遭诽谤、受打击、后继乏人、“培养掘墓人”、甩不掉落后的帽子、被扣伪科学的帽子等,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在继承过程中岀了问题。其根源,是继承过程中把经典医著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解释逐渐埋没了。其结果,概念和理论思维混乱,不仅祸害了中医的形象,增加了中医工作的难度,还制约着中医的科研、创新、发展和提高,产生了太多的不利因素和负面影响。千万不要轻视概念和理论思维混乱对中医造成的伤害。因为,在这些基本概念中,包含着中医最核心的概念,包含着临床各科都离不开的概念,还包含着制约中医学术发展的瓶颈。若这些基本概念解释不清,对整个中医学领域,都有非常恶劣的影响。可以说,这是伤害中医的祸根子。因此,中医要想甩掉落后的帽子,要想走出困境,必须首先解决这个问题,铲除这个祸根子。然后才能启步,才能步入正轨,才能快速发展,才能重塑辉煌。
退休以前,我常关注中医的学术研究,曾尝试通过研读经典,把这些基本概念解释清楚,虽有收获,但工作量太大,涉及面太广,直到退休也没终止。我写的四本书,仅涉及脉诊和经络,刚找到突破口,是初步研究获取的收获,后续工作还有很多。四十年来,我的切身体会是,通过研读经典解决中医学术上的历史疑难问题,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因此,出于对中医的感情和职业责任心,不顾位卑言微,策论中医的学术研究。不揣冒昧,善意进谏:
一,要树立自信,也要实事求是,认真分析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缺陷和不足。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劳动工具和科学技术大变革的时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延续了数千年的劳动工具和已落后的科学技术,几乎都淘汰了。其速度之快,来势之猛,在人类史上从未有过。但是,被认为落后的中医却逆势而上,反而有了逐渐兴旺的趋势。因此,中医要树立自信心,坚信中医有不可摧毁的生存力,不必担心中医会消亡,而是要想办法改善中医的生存质量。当前,中医生存艰难,生存质量不高,这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把中医的学术研究搞好,用研究成果带动中医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疗效,拓宽医疗市场,一定可以改变中医生存艰难的现状,中医的生存质量会越来越好。因为,中医的根基永存,基础坚实、底蕴深厚、体系庞大、内涵精湛、疗效卓绝,且已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因此,中医树立自信心,坚信中医不会消亡,是有底气的。
在中国和日本,中医曾有被扼杀的经历,都没成功。也有陷入低谷、生存艰难的经历,都没消亡。因为,中医的根基、医学成就和疗效,已经铸定了中医不可摧毁的生存力。当前,医疗市场的竞争虽很激烈,但中医面向全国,已走向世界,形势已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不可能被淘汰出局。任何政权、任何势力、任何团体和个人,企图消灭中医,都是枉费心机,是不可能得逞的。因此,中医要坚持自信,别再为中医的消亡担心,而是要集中精力提高疗效,拓宽医疗市场;集中精力搞学术研究,带动中医事业更进一步的兴旺和繁荣,让中医的生存不再艰难,努力改善中医的生存质量。
坚持自信,不是盲目乐观,不是自傲自大,更不是满足现状。而是要建立理智力量的信心,焕发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再攀高峰。
要实事求是。既要看到中医的辉煌成就,也要看到中医的缺陷和不足。近代以来,中医的理论体系,确实有缺陷和不足。从学术角度而言,中医生存艰难的现状,与现代的中医理论体系有直接关系。但是,中医要坚信: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缺陷和不足,也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在中医的经典医著中,仍然保持着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只要把中医的经典医著继承好,可以弥补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缺陷和不足。之所以这样说,是有历史依据的。
中医理论体系以汉语系文字为载体。从古至今,汉语经历了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四个时期。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传承,也经历了这四个时期。根据汉语经历的四个时期和中医的传承经历,中医理论体系的载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古汉语的形式,是以经典医著为载体的中医理论体系,如《内经》和《难经》等经典医著。另一种是现代汉语的形式,是以现代医书为载体的现代中医理论体系,如《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学概论》等现代医书。这说明,现代中医理论体系是从经典医著继承来的。
在上古和中古汉语时期,以经典医著为载体的中医理论体系指导着中医的发展,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如《伤寒杂病论》、《针灸甲乙经》、《脉经》、《诸病源候论》、《千金方》等,不胜枚举。但是,现代的中医理论体系,却给中医造成了很多不利因素和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是后人对经典医著的继承不完整,造成了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缺陷和不足。举例说明如下:
医学史表明,《内经》原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成书于上古汉语时期。对经络的解释和详细记载,主要在《灵枢》部分。
由于历史原因,《素问》的传承比较顺利,《灵枢》流传不广。在古汉语递换为近代汉语之前(注:即宋朝以前),《灵枢》早已丢失,仅存一孤本流落朝鲜,几近绝迹。北宋元佑八年,朝鲜向宋皇室进贡,《灵枢》失而复得。在南宋时重新刊行。
《灵枢》丢失期间,对经络的解释和详细记载,主要靠《针灸甲乙经》传承。所谓甲乙,是以《灵枢》的内容为甲,以《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和皇甫谧增加的内容为乙,三部分合为一书,共十二卷,为区别等级和次第,故称甲乙。但是,《针灸甲乙经》把《灵枢》经脉篇第一段解释“经脉之始生”的原文省略了。这段原文,大约过了八百年之久,经南宋史崧之手,又重新面世。这对经络的传承必然有影响。
《灵枢》重新刊行时,已是近代汉语时期。因原文丢失了八百多年,其表达方式和汉语系文字的字义有了很大变化。原文的表达方法比较隐晦,不易理解。近代医书没把"经脉之始生"这一根本问题解释清楚。也就是说,受《灵枢》流传不广、曾丢失、刊行晚、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过渡、原文的表达方法隐晦、不易理解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以现代汉语为载体的中医理论体系,没把经络这一基本概念解释清楚,把中医最核心的基本概念埋没了。因此,现代的中医理论体系,确实有缺陷和不足。但是,在中医的经典医著中,仍然保持着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并且,以《灵枢》原文为突破口,根据《灵枢》对经脉之始生的解释,仍然可以说清十二经脉是什么时候"生”的,是怎么生成的。在此基础上,可以把经络和与经络相关的概念都解释清楚。详见《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类似以上情况,不仅见于《灵枢》和经络的传承。《难经》、《脉经》和脉诊的传承也如此。脉诊传承到现在,也埋没了不少。所以,一定要实事求是。应该承认:由于历史原因,现代的中医理论体系,没把中医的理论体系继承好,而是把最核心的基本概念埋没了。但是,在经典医著中,仍然保持着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因此,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缺陷和不足并不难解决。只要踏踏实实研读经典,把基本概念解释清楚,再把经典医著的深刻内涵和理论精华继承好,可以从根本上弥补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缺陷和不足。以现代中医的智慧,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进谏:
中医未来的学术研究,要多在研究经典上下功夫。对脉诊的研究,要先把巜脉经》筛选的二十六种脉象解释清楚。对经络和针灸的研究,要先把经络和与经络相关的基本概念解释清楚。因为,概念是理论思维和理论体系最基本的要素。把基本概念解释清楚,会产生链锁反应,波及中医学术研究的各个方面和临床各科,将有带动全局的作用。待条件成熟时,还可以融汇新知,重新构建中医理论体系。若这项工作做好了,中医再攀高峰,一定会有更高的起点。中医的前景会越来越好。请相信,这种思路是可行的。
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现阶段,要尽快转变中医学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以我自己的经验教训,不足以进谏转变学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故引前辈之言为谏:
原卫生部长崔月犁曾主编《中医沉思录》,书中说:"众所周知,中医学正面临着前所未遇的困惑、危机与挑战。关于其生存与发展,经过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方法与对策,对振兴中医起到了重要的启示和导向作用。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努力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中医学尚未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事实说明,不从中医学内在的突出问题着手,就不可能走出学术低谷,客观地说,中医学中没有比概念和思维混乱更为严重的问题了,冷静地剖析这方面问题,或许能够找到普遍认同的摆脱困境的可行性方法。"这是总结了近五十年的经验教训得岀的结论。值得深思。
该书1997年岀版,到现在,已经过了20多年。但是,书中所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中医学尚未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个结论仍然适用。因为,概念和思维混乱的问题,尚未解决。中医尚未走出学术低谷,尚未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该书说:"中医学中没有比概念和思维混乱更为严重的问题了",这种警示,特别应该引起中医主管部门和中医学术界的重视。因为,这个更为严重的问题解决不了,中医的学术研究和事业发展,永远面临不可逾越的沟壑。
概念和思维混乱实际是一回事。因为,概念是理论思维的基本要素。概念解释不清,必然导致思维混乱。因此,基本概念解释不清是中医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更为严重的问题。中医要想走出学术低谷,要想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必须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该书还说:"迄今为止,在已知解剖结构之外寻找经络的独特解剖结构的各种探索,都取得了零的结果,事实已经显示,经络的结构也不可能是未知的解剖结构。”这是建国以来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经络进行研究的总结,结果是零。这是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错误的必然结果,更令人遗憾。其功过是非,天知道,人知道,无需评说。结果是零,应该吸取教训。
总而言之,中医的历史和现状、中医学术研究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在现阶段,中医的学术研究应该尽快调整思路,改变方法。应该先从基础研究入手,多在继承上下功夫。要踏踏实实研究经典,先把基本概念解释清楚。对中医的基础研究不能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不能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因为,中医最基本的概念,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手段永远解释不清。只能靠研读经典,靠继承。除此之外,任何办法都行不通。
例如,《脉经》对革脉的解释,只用了10个字。必须把每个字代表的脉形脉理和相互关系都解释清楚,然后才能把革脉解释清楚。弄清楚以后才能知道:革脉确实是常用脉象。并且,革脉对提高复诊患者的疗效、对分析患者的脉象发生变化、疾病的发展趋势和病机的转变、乃至判断疾病的预后,都有重要作用。还可以知道:脉诊在传承过程中埋没并误解了革脉,是很大的损失,难以估量。但是,若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革脉,永远搞不清革脉是干什么用的。
现在,有些中医院校,用脉诊仪教学生学习革脉。其实,脉诊仪的设计者也没把革脉搞清楚。因此,这太不靠谱,别忽悠学生了。
中医并不排斥现代医学和科技手段,也需要融汇新知。但是,在现阶段,中医最需要的是解决最根本的学术问题,只能靠继承来解决,而不是靠现代医学和仪器。靠实验室的小白鼠和仪器,解决不了中医最根本的学术问题。因此诤谏:在现阶段,中医的学术研究要尽快转思路和方法。要集中精力,集中投入,多在继承上下功夫。踏踏实实研究经典,才能解决中医最根本的问题。否则,若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中医的学术研究和中医事业的发展,都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要重视对脉诊的研究,这是使中医取得巨大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
天津著名中医赵恩俭老前辈曾著《中医脉诊学》,书中预言:“今后脉诊,很可能是发展中医的一个突破口。因为脉法实际是中医学体系的一个侧面和缩影,它具有中医特色上和理论、临床上的相关内容。脉诊学"言中有物",是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概念一致,指标明确,又是中医独特的东西。对脉诊的研究,就是对中医的研究,不会因为它的前进而废了中医,也不会因为受到某些限制而偏离了中医的概念。如果计划周密,注意到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以脉学为课题研究国故,利用新知,很有可能是使祖国医学取得巨大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在收到成效的同时,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必然会找到途径和方法。那就由脉学为起点,使祖国医学从古代化进展到现代化的领域中来了。纵观古今之变,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赵恩俭老前辈是德艺双馨的著名中医,对脉诊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有杰岀贡献,深谙对脉诊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他说:"以脉学为课题研究国故,利用新知,很有可能是使祖国医学取得巨大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在收到成效的同时,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必然会找到途径和方法。那就由脉学为起点,使祖国医学从古代化进展到现代化的领域中来了。"这种思路和方法,确实可行,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该书1990年首次出版,到现在,已经过了近30年。这三十年,恰好是我研读经典的时间。我对脉诊进行研究的初步收获和初步成果,可以验证,赵老前辈预言的这种思路和方法,确实可行。
2004年,我完成了对脉诊进行研究的第二本书,即《最新实用诊脉法》。此书审稿时,中医科学院王风兰:教授对此书的评价是:《最新实用诊脉法》一书,极具学术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如若再深入研究,在字、词的使用上更缜密些,将是非常优秀的脉学专著。可以看出,这不是对我写作水平的赞赏,而是对书中内容的评价和认可。我知道,这是很客观的。因为,我的写作水平确实不高,并且是业余时间写作。但是,书中的内容,是刚从古文献挖掘岀来的。据考证,这些内容曾是脉诊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被埋没了数百年或上千年,乃至更久。诊脉的方法充实了这些内容,适用范围更广、诊断作用更大、实用性更强,更容易掌握。一千多年以来,这是首次用通俗语言完整叙26种脉名脉形规范、实际意义及其简便辨别方法的脉诊实用工具书。这是该书内容提要。简单的说,就是把脉诊被埋没的部分又找回来了,并用通俗语言叙述了一遍,仅此而已。因此,若再深入研究,通过更多人的努力,获取更大的收获,取得更大的成果,再进一步完善,才会产生非常优秀的脉学专著。我对《最新实用诊脉法》的评价是:对脉诊的研究刚打开突破口,对获取学术资源做了初步尝试,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验证了赵恩俭老前辈的预言。
2007年8月,河北省定州市卫生中等专业学校,以《最新实用诊脉法》"新挖掘出一套简便实用、量化性很强的诊脉方法"为科研课题,通过省级鉴定。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是国内领先水平。我知道,这个领先水平,不是我自己的发明创新,而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诊脉方法仍然领先。并且,在临床上确实好用。
2017年5月,某中医药大学和我联系,商议编写《中医脉诊学讲义》,准备试行。但是,我老伴意外摔伤,后因诊务较多,耽误了这项工作。因此,很愧疚,敬请原谅。
我在研读经典的过程中,已养成了低调的习惯。之所以介绍研究脉诊的经历和收获,不是显摆。是为了证明:赵恩俭老前辈预言的思路和方法,确实可行。若更多的人按这种思路和方法对脉诊进行研究,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并且,在收到成效的同时,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必然会找到途径和方法。赵恩俭老前辈说的这种必然性,也是可信的。例如:
我对脉诊的研究,始于革脉,终于牢脉。写完《最新实用诊脉法》,告一段落。但是,在研究脉诊的过程中,脉诊的基本原理涉及十二经,牵扯到经络和经络学说,越牵扯越多,甚至,与中医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和临床各科,都有关联。因此,不得不对经络进行研究。结果,对经络的研究也找到了突破口,也有初步收获。所以又写了《经络学说的真面目》,获河北省中医药学术会科学技术(科技著作)奖,一等奖。但我知道,这本书更是初步收获。因为,对经络的研究并没完成,后续工作还很多,需要更多的人努力,才会有更大的收获和成果。我坚信,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大成者。这大成者,将永载中医史册。我想说的是,对脉诊的研究,在收到成效的同时,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必然会找到途径和方法。赵恩俭老前辈说的这种必然性,是可信的。因此力谏:应该重视对脉诊的基础研究,这是使中医取得巨大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
四,要抓住时机,尽快启动,力争在本世纪的下一个十年,圆满完成对经络的研究。
2015年12月18日,领导总书记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总书记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种定位,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非常客观。因为,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思想智慧,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世界观、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思想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生命智慧和健康理念、以及理论体系和诊疗体系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等,都有非常精湛的内涵,都是中华文明的要素。因此,只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肯定是瑰宝,肯定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追溯世界医学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都有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一切有人群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都有其传统的医药和文化。也就是说,在世界各文化圈,都有各自的传统医学。但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体系庞大、内涵精湛、疗效卓绝、流传至今而且走向世界、尚不能被西方医学所取代的,唯有中华民族的医药学,即中医药学。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唯有中华民族的医药学能够打开中华民族的文明宝库。这是因为,中华文明和中医药学,都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都很悠久,是全世界唯一没有中断而能发展至今的文明。这是中医药学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因此,中医未来的学术研究,不仅关系到中医事业的发展,还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文明。任重道远,前景壮观。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时不我待。中医的学术研究和中医事业的发展,要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尽快启步,争时间,抢速度,力争在本世纪的下一个十年,圆满完成对经络的研究,为中医事业的发展除掉学术障碍。要尽快落实: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这并不是豪言壮语,而是中医最迫切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是改革大势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大势至,势不可挡。中医要顺其势、助其势,为中医事业和人类文明作更大的贡献。
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说:“21世纪医学的主宰者是中医中药”。中医泰斗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说:“21世纪是中医文化的世纪,是中医腾飞的世纪”。这不是预言,而是审时度势的科学论断。因为,国运兴中医兴,这是规律。物极必反,蓄久必发,这是必然。2003年非典过后,中医渐显兴旺,这是证据。证据是科学论断最不可缺的要素。因此,要坚信,21世纪是中医腾飞的世纪,中医会再攀高峰,重塑辉煌。
非典过后,中医事业渐显兴旺是事实,中医事业的发展有学术障碍,缺乏学术支撑,也是事实。迄今为止,中医学术上的最大障碍,仍然是经络。建国七十年以来,全国各行各业日新月异,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惟有中医的学术研究没有重大突破,对经络的研究没有圆满完成,这是有负使命。现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又将结束,对经络的研究若再不圆满完成,中医的学术研究若再不创新,势必影响中医事业的发展动力,有损中医的形象。因此,我不仅要善意进谏,还要强烈呼吁:中医主管部门和中医学术界,要抓住时机,尽快启动,力争在本世纪的下一个十年,圆满完成对经络的研究。
对经络的研究还有另一个突破口。《难经》第一难第一句话就说:十二经皆有动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十二经都分布着动脉,这是简而易知的常识。据此可以知道,十二经和动脉的关系是十二经都分布着动脉。还可以知道,十二经本身不是动脉。然后,根据十二经和动脉的关系,结合《难经》对奇经八脉的解释,可以知道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关系,还可以知道奇经八脉是怎么产生的。再进一步,可以知道十二经和奇经八脉与脏腑器官、皮肉筋骨脉、乃至腧穴是什么关系?用这种思路,也可以打开对经络进行研究的突破口。
对经络进行研究的两个突破口,最后结果一样,最终都能把经络解释清楚。因此,在本世纪的下一个十年,圆满完成对经络的研究,不是不可能。期待圆满完成对经络进行研究的大成者,早日出现。请相信,只要圆满完成了对经络的研究,接下来,中医的文化、中医的思想智慧、中医的健康理念、中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医的医学体系和学术研究、中医事业的发展,一定会在二十一世纪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对未来科学的革命性变革产生巨大影响。


                              许进京

                       2019年9月24日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1-11 00:33
       上面的两个老中医都是对中医学恨铁不成钢,做为中医执业医生、正在学习中医的学生、中医爱好者、中医粉丝,你认为中医学还需要发展吗?你认为中医学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1-11 02:28
什么叫信口开河?仅凭感性认识就直说。但信口开河者未必全是错误,因为信口开河者的本身,也是有知识储备的。
什么叫谨言慎行?就是时时事事,都要经过理性分析,通行的说法就是过脑子之后再发言。但谨言慎行者也不会完全正确,因为每个人的认识都会受到个人的经历、知识储备、当代的科技认识水平等等方面的制约。


有人说,大多数人的意见就是正确的,事实上那也未必。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1 03:34
对经络进行研究的两个突破口,最后结果一样,最终都能把经络解释清楚。因此,在本世纪的下一个十年,圆满完成对经络的研究,不是不可能。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1 03:35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11 03:43 编辑

在本世纪的下一个十年,圆满完成对经络的研究,是完全不可能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1 03:45
信口开河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ìn kǒu kāi hé,比喻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说话时嘴唇张合。也作「信口开喝」、「信口开合」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河知。"

示 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老老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近义词】胡言乱语、胡说八道、信口胡言、信口雌黄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1 03:56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11 04:15 编辑

实际上研究经脉是最难成功的。
而应做的是对中药基本药理的研究,因为中药与经穴治病效果完全相同。
其原理也应有相通之处,是比较好研究清楚的。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1 03:59
用中医药治病的治愈率是中医药有没有应用价值的试金石,也是中医生存状态的重要条件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1 05:37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9-11-11 00:22
花甲谏
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518&extra=page%3D1&_dsign=e28add4e
曾子说:“人之 ...

经穴治病与中药治病完全都是药理作用,而非有些人很多人以为的生理调节作用。
因为太多的试图说明经脉或中药的人都是基本不知药理学基本原理,也不清楚生理病理反应的不同药理作用的不同。
当然有些医生也学过些病理或应用简单药理,但是要想专业的说明中药经脉治症状和疾病的药理是不具备基础条件的。
在说明经脉治病方面就更不可能了。
经脉当然有其生理作用,但是经穴治病是其药理作用,根本不可以用生理调节说明药理作用,这是最起码正确认识。
当然中药经脉治病药理也绝不是与现代药物相同药理。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9-11-11 06:08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9-11-11 08:37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9-11-11 00:33
上面的两个老中医都是对中医学恨铁不成钢,做为中医执业医生、正在学习中医的学生、中医爱好者、中医粉丝,你认为中医学还需要发展吗?你认为中医学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不管你用什么诊断方法,也不管你用中药还是用西药,用药性才是中医,用药理(物质成分)则属于西医。但掌握药理知识对中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是因为西医药理虽然在治本上有缺陷,但还是能为中医治标提供帮助的。所以,我们对待西医和西方科学应该扬其长避其短。其是指所有能造福人类的西医和西方科学成果;其是指机械还原论及其治病时无法治本。这样,即可通过以中统西否定以西统中而为复兴中医创造条件。但这些问题的解决需通过天人合一观否定机械还原论才能完成。
这就是中医问题的瓶颈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1-11 23:50
高智海 发表于 2019-11-11 02:08
不管你用什么诊断方法,也不管你用中药还是用西药,用药性才是中医,用药理(物质成分)则属于西医。但掌 ...

有道理。赞!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2 05:52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12 05:55 编辑

中药也有药理中药也有物质成分中药药理也是还原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9-11-12 10:02
一种医学是否正确(能解决治病问题)的认定标志应当是有无疗效吧?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9-11-12 18:00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9-11-12 18:01 编辑
柴胡汤 发表于 2019-11-12 10:02
一种医学是否正确(能解决治病问题)的认定标志应当是有无疗效吧?

西医在治标上也是有疗效的,但西医秉承西方科学的机械还原论却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方法论。此问题该如何解释?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12 19:07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9-11-12 19:08 编辑

中医按自身规律发展,从巫卜医学,阴阳医学,汇通医学到现代新医学,是随时代发展自然而然的过渡阶段和必然过程。
虽然每个不同过渡阶段都有瓶颈,但仅仅是学术瓶颈,随科技进步都能突破,不足为患。
如今中医发展所遇到的瓶颈,并不是学术瓶颈,而是社会意识形态瓶颈。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12 19:14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9-11-12 19:18 编辑

先说余云岫,鲁迅,梁启超,陈独秀等文人,他们都不是客观看待中医,而是为了社会变革而摧古拉朽。
再说,现在一些维护中医的人,也不是为了治病救人,而是为了为了维护民族文化。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12 20:24
中医为什么成为社会变革时代斗争的焦点?
因为旧文化的守护者自己也感觉到,继续维护跳神算卦,金莲文化,已经没有可能了。
旧中医毕竟还有一张救死扶伤的金字招牌。维护中医才能聚集最真实的能量!

这样一来,中医在双方争夺战中,不再是一门单纯的自然科学,而是社会文化斗争的焦点。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12 21:03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9-11-12 21:08 编辑

无论是陈独秀,鲁迅,还是梁启超,都是把中医当做旧文化的活代表和被打击的活靶子。
无论中医多么能治病,在他们眼里都是要被打倒的。他们不会承认中医还能治病!

在传统派眼里,无论中医多么落后或有多少弊端,都是需要坚持维护的优秀传统文化。
双方都不能客观的看待中医的存在问题。
它既然能存在,必然有存在的理由。
反过来说,既然有那么多人攻击,必然存有被攻击的口实。

这样一来,中医就受到了不客观性待遇,失去了它自然科学本面目,充当了社会变革和文化斗争的牺牲品。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9-11-12 21:06
中医新思维 发表于 2019-11-12 19:14
先说余云岫,鲁迅,梁启超,陈独秀等文人,他们都不是客观看待中医,而是为了社会变革而摧古拉朽。
再说, ...

你说漏嘴了,暴露了你的真实嘴脸。
维护中医的人,既是为了治病救人,也是为了维护民族文化。
而你无视中医治病救人,目的是为了否定民族文化。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12 21:24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9-11-12 21:47 编辑

中医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治病,唯一的优势还是治病!它不是所谓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已经残存无几,多一项,少一项都无足轻重。
如果中医能从旧文化里解脱出来,以自然科学的本来性质而存在,那就价值连城了。

中医放在了当今一群中医科盲手里,不能不说是不公道的明珠暗投!
它即揭示不了自身的科学本质,又发挥不出它蕴藏的巨大医疗威力,只能被人误解为骗子,
把中医放到这些所谓文化人手里,那就更惨了!
与古代传统的小脚文化搅在一起,不沦为被打击的对象那才不正常!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12 21:46
把中医打成“传统文化”是当今人们错误的理解。邓铁涛叫嚣,宁肯亡国,都不能亡文化。有了文化可以同化入侵者。
然而。自然科学是超越一切民族文化的。它只有“战无不胜”,不会失败,所以也就不会沦为依靠文化来同化入侵者的悲惨地步!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12 21:53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9-11-12 21:54 编辑

总之,中医最大的瓶颈,不在学术上,而在意识形态上!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9-11-13 08:55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9-11-13 16:03 编辑
中医新思维 发表于 2019-11-12 19:07
总之,中医最大的瓶颈,不在学术上,而在意识形态上!

老兄说的中医最大的瓶颈,在意识形态上太对了!其实,天人合一观机械还原论(天人相分)之争就是意识形态之争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3 17:36
中医新思维 发表于 2019-11-12 21:53
总之,中医最大的瓶颈,不在学术上,而在意识形态上!

实际上如果药理研究有了对于一些症状产生原因的正确认识,或思想转变。
对于某种些症状是可以现代药理技术设计合成能治愈的合成药。
而这类合成药就与中药作用药理完全相同了。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3 20: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9-11-13 23:11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1-10 10:20
电磁波的频率波段是可以检测的,是客观存在的!!空气的成分也是可以检测的!!经络循行能够检测到吗!! ...

不知让您去查找前清华副校长就相关问题的观点资料,您查了没有。查完了,这个纠结,您应该就不存在了。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9-11-13 23:22
谈玄说虚 发表于 2019-11-12 21:06
你说漏嘴了,暴露了你的真实嘴脸。
维护中医的人,既是为了治病救人,也是为了维护民族文化。
而你无视 ...

说漏嘴了,可能是真的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1-13 23:23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1-13 20:11
中医放在了当今一群中医科盲手里,不能不说是不公道的明珠暗投!
它即揭示不了自身的科学本质,又发挥不 ...

中医已知你,你难知中医。无知者无畏,少脸没有皮。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9-11-13 23:27
高智海 发表于 2019-11-13 08:55
老兄说的中医最大的瓶颈,在意识形态上太对了!其实,天人合一观与机械还原论(天人相分)之争就是意识形 ...

您能给大家再分享更多、更具体些吗?谢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1-14 00:46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9-11-13 21:06 编辑
高智海 发表于 2019-11-13 04:55
老兄说的中医最大的瓶颈,在意识形态上太对了!其实,天人合一观与机械还原论(天人相分)之争就是意识形 ...

医学本身,从来就不讲政¥¥治,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4 07: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4 08: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9-11-14 09:52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9-11-14 09:55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9-11-14 00:46
医学本身,从来就不讲政¥¥治,

不同的指导思想之争也是意识形态之争。所以,意识形态之争属于哲学范畴的学术之争,不一定会与政¥¥治挂钩。但硬要与政¥¥治挂钩,也是容易的。毕竟,哲学是宽泛的东西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9-11-14 10:02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9-11-14 17:32 编辑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9-11-13 23:27
您能给大家再分享更多、更具体些吗?谢谢。

西方科学认为:天有天的规律,人有人的规律;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这说明,西方科学的机械还原论在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上表现为天人相分。很明显,其与天人合一观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说,天人合一观机械还原论(天人相分)之争就是意识形态之争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9-11-14 12:29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9-11-14 04:30 编辑

      老中医认为自己骗人主要是对诊脉而言,十医九脉却是一种不能理解的现象?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9-11-14 14:14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1-13 20:11
中医放在了当今一群中医科盲手里,不能不说是不公道的明珠暗投!
它即揭示不了自身的科学本质,又发挥不 ...

没人阻止你染指中医啊,你在论坛风头正劲,傲视群雄,你还委屈啊?
你不是还在针灸吗?你不是刺神经治病吗?你把临床病例发出来啊,让大家学习推广你刺神经理论啊,可是你始终不把事实具体说一说,刘先生就这么一直喊口号?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9-11-14 20:20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1-14 08:42
我没有找到相关问题,但是找到了饶毅教授的一篇关于中医发展的文章,很有意思链接如下:

饶毅:科学是 ...

  那看来只能看缘分了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9-11-14 20:22
高智海 发表于 2019-11-14 10:02
西方科学认为:天有天的规律,人有人的规律;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这说明,西方科学的机械还原论在指导思想 ...

  那我要说是价值观之争呢?世界观之争呢?人生观之争呢?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14 20: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9-11-14 20:36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1-14 20:30
请管理发个链接可以吗??

  不是我不发链接给您,是确实没有。再碰到发给您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1-14 23:05
张诚敬 发表于 2019-11-14 08:29
老中医认为自己骗人主要是对诊脉而言,十医九脉却是一种不能理解的现象?

标题有点偏激,但其中的内容有可取之处。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9-11-15 07:07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9-11-14 20:22
  那我要说是价值观之争呢?世界观之争呢?人生观之争呢?

那也是可以的。毕竟,天人合一观机械还原论(天人相分)均可体现各自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原因在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作为观念,与天人合一观和机械还原论(天人相分)一样,都是哲学概念。之所以说机械还原论(天人相分)也是哲学概念,是因为机械还原论(天人相分)是一种方法论,其与哲学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学问完全一致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5 09:38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1-14 07:31
施一公的文章没有找到,我搜到了饶毅的一篇关于中医学的文章,粘贴过来让大家看看。

饶毅: ...

宇宙不是随便就给什么人机会的。
不论研究什么发现什么都是有特殊人物完成的。
不是凡夫之人可以完成的。
这是说的经脉治病的药理作用。
而经脉还有生理作用,内经并不知经脉生理作用是什么。
经脉治病就是调阴阳或恢复阴阳结构。
经脉或经气并不能独立完成这些生理功能,是配合很多生理物质组织完成的。
经脉或经气不仅是濡筋骨,利关节还有皮肤毛发生长眼耳等生理功能。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5 09:40
天才如爱因斯坦可以颠覆牛顿力学,但他并未推翻物理学,而是发展,也证明了科学精神、科学标准、科学原则都能够经受考验,包括某些学科、理论被颠覆的考验。


中药如果超出科学,那需要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远远超过爱因斯坦的人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5 09:45
中药药理超人类现代药理研究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5 09:49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15 10:12 编辑

天才如爱因斯坦超越爱因斯坦可以颠覆人类现代药理研究,并未推翻人类现代药理学研究,而是研究中药药理发展药理科学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5 09:55
dffaaoo 发表于 2019-11-15 09:40
天才如爱因斯坦可以颠覆牛顿力学,但他并未推翻物理学,而是发展,也证明了科学精神、科学标准、科学原则都 ...

而如果古代中国没这些中药的存在,古代中国人就基本不可能有能治病药物应用及中医技术的发明应用了,这是肯定的。
因为这些可以治愈症状天然药物并不是古代中国人根据人体生理病反应设计合成的,古代中国人也不可能有这种能力。
当然人类现代治病药物在古代中国也不可能被研究设计合成。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5 09:57
dffaaoo 发表于 2019-11-15 09:40
天才如爱因斯坦可以颠覆牛顿力学,但他并未推翻物理学,而是发展,也证明了科学精神、科学标准、科学原则都 ...

在中国古代中国人实际一开始就在应用一些能治愈症状的药物了,就是像心烦口渴失眠少力尿少等症状。
而这些症状对于人类现有药理学来说,最多是有治疗作用,但是并不能治愈症状。
这些药物作用能治愈症状本身实际让用中药的人,有了能将症状反应与疾病联系的研究发现条件。
但是实际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有价值的发现。
而人类科学至今对于这些症状的研究药物研究设计合成还没有达到中药药理作用的水平。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5 11:30
dffaaoo 发表于 2019-11-15 09:45
中药药理超人类现代药理研究

恢复阴阳结构治愈症状像心烦口渴失眠少力尿少等是经气经脉独立完成的药理作用
作者: yanshoufeng    时间: 2019-11-16 20:39
这篇文章那里是什么老中医,一看就个侮辱中医的混蛋。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1-16 23:07
yanshoufeng 发表于 2019-11-16 16:39
这篇文章那里是什么老中医,一看就个侮辱中医的混蛋。

文章中的内容,就没有对中医发展有启发的东东?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1-16 23:11
对中医界来说,有反对意见,只会让中医学发展得更快;相反,天天赞歌,才会让中医界越来越膨胀、不思进取、萎缩、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19-11-21 20:05

                    

  状态应对医学--- 应对万千的中医学体系
         Kilter Rectification Medicine--A Chinese Medical System  
                        that Tackles Various  Body Conditions

                  悉尼    张有和     Sydney  Zhang YouHe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了现代病因病理医学的盲区与中医学的优势,进而探讨中医学的核心价值-状态应对医学的基本特征,从临床实践的现实证明状态应对医学-中医,与现代病因病理医学是人类现代临床医学互补的两大支柱。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grey areas in contemporary medical pathogenesis and the advantage of Chinese Medicine.
It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re ess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 the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of Kilter Rectifica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Deriving from clinical experiences and empirical facts, Kilter Rectifica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is one of the two most prevailing medical systems adopted by human pathology. These two medical systems supplement one another.
Two medical systems have been regarded by the medical fields as the world’s leading medical systems: Main stream Western medical system and representing all traditional medicines - the Chinese Medicine.
Nevertheless recently Chinese Medicine is being purged by its scholars in China where it first originated. Concerns are being raised regarding its clinical practice and teaching in Chinese Medicine that are vulnerably at the verge of bankruptcy.

   〔关键词〕中医学,状态应对,机理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Kilter Rectification, Pathogenesis

    在当今的世界医学领域,有两个主要的医学体系:一个是现代病因病理医学,被视为主流医学;另一个是传统医学中的佼佼者-中医学,在它的发源地中国,却被边缘化和面对临床、教学的困境。

   一、  現代病因病理医学的盲区与中医学的优势
         
    在笔者看来,把西医学与现代医学划等号是对人类医学的一种严重误导,确切地说,西医学是现代病因病理医学,它只是现代医学的一个主要部分;看似古老的中医学,在使用现代语言和思维表述其核心价值和内在规律之后,亦将成为现代医学的另一重要和必要支柱。
        本文把现代病因病理医学,称之为西医学,是要警示世人:目前的医学观念有误,西医学不等于现代医学,中医学的价值和科学性需要重新认识。
    西医学的长处是用现代科技手段寻找疾病的不同原因,和认识器官组织的病理现象,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指导。但是要切记,任何医学都只是疾病的某种相关认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客观存在与主观的诊治不可等同,因为主观的认识和治疗,有(A)对与错和(B)层次和角度的不同。所以,现代病因病理医学只是诊治疾病的一种主要方法,而不是现代医学的全部或唯一科技。為了更清楚地說明這些論點,本文分析以下臨床病例:
    例1、庄某,男,成,咽痛、干,咳嗽伴胸痛一周,诉头晕、全身乏力,双颞痛,怕冷,有铁锈色痰。查:体温摄氏38.4度,眼红,咽红,舌欠鲜、苔薄白黄,脉数90/分。诊断:痰热灼肺、气虚肺弱(肺部感染)。处方:桂枝汤、陈夏六君(人参)汤加柴胡、黄芩、鱼腥草、板兰根、茵陈、杏仁等。用药第三天晚上,其妻(西医)电话说,体温超过39度。答:可用阿司匹林。第四日复诊,其妻说,昨晚患者体温虽高,但自觉良好,不欲服降温药。当夜咯出一些浓痰后,体温回复正常。(1999年6月)
    例2、张某,女,成,经常上腹胀4-5年,劳累后腹胀甚,伴怕冷出汗,腰痛腿乏,少许口苦,查:面黄少气,形体壅肿,舌暗红苔黄,脉略弦(82/分)。此患者曾多方求医诊治,不得要领。笔者注意到劳累后腹胀甚,拟为脾虚气弱兼见郁热。处方:白参、干姜、白术、陈皮、枳实、白芍、甘草、龙胆草、柴胡、生苡仁、牛膝、川芎、延胡等。经两周治疗,腹胀诸症尽除,精神抖擞,至今未见诸证复发。请各位注意,这是用人参之补治疗腹胀。(2000年3月)
    笔者从医三十年余,先为西医,深明现代病因病理在疾病诊治中的核心意义,及其对相关疾病发生、演变和转归的洞见。然而人体数十亿而无绝对相同者,且疾病之现实非病因病理可以包揽无余。上述庄君,肺部病菌侵染,而体弱难支,如只用抗菌药虽中其一,却不能扶身抗敌,故笔者三十年前亲睹肺炎冷休克的患者,单纯西医亦不救其人,内心忧忧。而今日的科技群英,却视现代病因病理医学为一统天下病痛的唯一科技,举世之民众则朦朦然追随潮流,难辨是非,导致许多病痛失去中医治愈或改善的机会。
    张女之疾,相信在西医病名之册为未见。在某些医生那里,理化捡查无异者,应属”无病呻吟”之列。这正是世人中了”现代化之毒”,生病也要按现代疾病名册行之,否则医生无法诊治,患者只能自认”病不逢时”了。
    在笔者看来,张女之疾主要病理是胃肠植物神经失调,病因是移民生活的劳苦和精神上的压力;西医药能治与否,也许是个难字。
    例3、(这是原中山医科大学毕业的陈通诚医师所诊治的病例)男,10岁,因肺炎发热住院,经抗菌和支持疗法后,体温正常巳三天,但见面色苍白,神疲声微,纳差,大便软,舌淡脉弱,双肺仍可闻细湿罗音。正因为双肺细湿罗音的存在,不允许出院。陈医师诊为脾肺两虚,治予陈夏六君汤,数剂而愈。
    此为著名中山医大之病例,要说明的是:西医概念之外的诸多临床病象,你说它不是病,走遍世界也无人认同。换言之,现代病因病理医学的疾病概念实属一家之言,把它与现代医学等同,是当今跟风潮流误导众生的最大案例。
    分析上述病案是要说明:现代病因病理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主流,但不是全部,因为它对人类与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充其量只能是较大部分。严格地说任何科技都有其局限性,而人体与疾病的复杂性,在自然科学范畴应当说是无物可比。
临床医学的现实告诉我们:
(1)很多疾病的病因病理经反复多方检查亦不清楚,使病因病理角度的诊治无从下手。笔者的一位70岁男病患,因体温摄氏38度,X线检查见右胸膜腔有液体,无结核菌感染证据。但悉尼Westmead Hospital  按结核性胸膜炎住院治疗二个月,却见体温更高,纳差,腹胀,身体每况愈下,肝肾受损,消瘦失神,命悬一线。他的朋友看望之后告诉笔者,其生存希望甚微。稍后笔者介绍香港陈医生出诊多次,用中医药助他度过难关,现巳回家调治。至今西医仍诊断不明。
(2)同一病因病理的不同病患,临床病象不同。这类情况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最为突出:病人或怕冷头身酸痛,或咽痒咳嗽,或鼻塞流涕,或腹痛肚泻,或壮热,或寒热往来,不一而足。这诸多异象,西医多以解热止痛药处理,中医则各有其法治之。《實用中医內科表典》把感冒分二十五种见证,足以说明以病毒為主要病因的感冒,所引出的疾病现象,用病因病理学说来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那么,不同的个体对相同的病因病理有不同的反应,也就是必然的。因此,把病因病理医学视为现代医学的唯一代表,是对整个人类医学思维的严重误导。
(3)即便是同一患者,从始至终病程中的临床病象,也存在诸多不同。在《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肺炎从起病到痊愈可有:a)邪犯肺卫,b)热邪壅肺,c)热入营血,d)正气虚脱,e)温邪伤阴等五种常见证候-状态。在医疗实践中,有临床经验的医生都清楚,任何一种现代病因病理诊断明确之病,从起病到痊愈的过程中,患病机体有诸多不同的病象,只是现在的医生习惯于听之任之,让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去发挥作用,只有部分经久不能自愈者,才让医生考虑不同对策。就如前述例3肺炎巳愈,但病人仍是病人,即便站在西医的立场,散在湿罗音就是病态的铁证,从中医来看肺脾虚弱诸多症状、体征十分典型,病因病理医学方法的盲区由此可见。
    综上所述,现代病因病理医学-西医,是当今一个庞大有序的医学体系,其病因、器官病理的科技成就,在病因病理范畴绝对领先。然而,面对自然界最复杂的研究对象人体与疾病,1、西医只是人类医学的一种主要科学方法,2、诸多疾病的病因病理不明,西医便失去其诊治优势;3、同一病因病理的疾病,从起病到痊愈不同时期,病人的整体状态不同,西医无法诊治;不同病因病理的疾病可见相同的状态,西医对此亦不能辨识和治疗。这就是现代病因病理医学的局限性和盲区。
    中医学以症状、体征为依据,以寒热、虚实为状态分类的基点,从整体反应状态角度认识和治疗疾病,积垒了超过二千年的相关经验,填补了整体和个体医学无法认识和操作的历史空白,是人类临床医学的重大发明,和世界科技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二、状态应对医学
    为了让自然科学界和世人,重新认识中医学的科学性,和展现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临床实践价值,为了与西医「现代病因病理医学」正常对话和沟通,让中医学真正成为现代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之一,我们把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定义为:「状态应对医学」。
    所谓「状态应对医学」,就是首先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以寒、热、虚、实等整体状态分析为前提,进而考虑整体状态与局部病痛的关系,然后确立治疗方法。即以整体状态为基础,应对局部可能出现的各种病痛。现举例如下:
    例A、南韩裔男孩,13岁,其祖母代诉,患儿咳嗽痰多三年,求医无数(其父为律师,富有),但均不显效。谓此行是最后之治。查:体瘦,一般情况差,纳可,二便尚调,舌谈脉弱。处方:新会陈皮10、法夏18、茯苓15、甘草6、黄芪30、防风10、白术15、黄芩15、杭菊15、莱菔子15、苏子12白芥子12,服过七剂后,其祖母问:为何痰不复出。答:已无痰可出。嘱原方再服二周而愈。
    例B、尹某、女、40岁,两年来月经量少,一周后仍淋漓不净,有时排卵期大量经血,曾多方求医中西治疗,未见好转。现眠差,腰酸烦躁,怕冷,足底发凉,纳可,大便如石,查:体瘦面苍白,焦虑面貌,舌淡脉沉细。此为气血阴阳俱虚,肝气不舒;处方:八珍汤合生脉散、加柴胡疏肝散、田七等。服药三天后月经干净,经三个月治疗病愈。
    以例A而言,如果按慢性气管炎,西医可治什么?以至其祖母说笔者是最后一个医生。此少年患病三年余,身体虚弱,抗病力低下,中医以治整体状态之长,兼以化痰清肺,把不治变成治愈。以例B言之,妇科之疾,又哪止女性激素是否高低而论治,综观全方,只是补益气血、疏肝,仅田七一味调经止血。可见以整体状态为主,兼治局部之病,是中医学独特的立体诊治疾病方法,在经历数千年之后,于当今现代科技海洋之中,仍可治病救人行它学所不能,必可再传后世数千年。
    状态应对医学在临床医疗实践中有非常广泛的实践价值,它能治愈或改善诸多西医难治或不治的疾病,对临床各科的许多病痛都有运用的机会。
    笔者多次在相关文稿内论及中医学的两大临床优势:
    1、诊治病因病理不明的疾病     这类疾病可以说是临床医学的”无底洞”,无边无际,不知其数。只要有症状、体征,患者因为痛苦求医,医生不能因为在疾病名册上找不到相关的病名,而认为无病。但现实之中确有部分医生,因反复理化检查阴性,而诊断:无事或没病。
    众所周知,现今人类有六十多亿之众,最近,基因之父Jim Watson公开其个人30亿基因图谱。在人与人之间、种族之间的婚姻,家族的传递、交换,其表现是难以数计的。而做为临床疾病:有症状、体征之异常者,亦相应难以穷尽,相对之下能确立现代病因病理的疾病名册,仅以千计,依此而诊治者,有如地球的局限与宇宙万物之宏大。人类临床医学的实践,不能因为病因病理不明,而不设法解除其病痛,中医学从整体状态分析着手,同时应对局部病变的独特方法,历经二千多年的实践,形成了一个立体的诊疗体系,是迄今为止,可以用来诊治万万千千稀奇怪异病痛的第一医学。
    这里仅以笔者之所见,举例以资参考。
    阳具不温:一男子,年三十余,诉阳具不温多年,伴见肠胃虚寒,喜热食,如吃大白菜时可致腹泻,查:一般情况尚可,舌淡,脉欠力。处方:制附子、干姜合四君子(人参)汤、桂枝汤 ,用药两周后病除。
    面红异常:今年四月,一男孩,九岁,因面红异常三日,其母惊异而就诊。查:面奇红,不痒不痛,纳可,大便数日未行,舌红脉略数。疑为大便不行,毒热内炽。处方:柴胡、白芍、甘草、枳实、厚扑、大黄。三剂诸症除。
     右下腹痛:方某,男,年近四十。因右下腹痛二天而求治,查:一般情况好,自动体位,腹软,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无反跳痛,二便无异,舌淡红,脉略弦。此病无兰尾炎确切依据,处方:柴胡、白芍、枳实、厚朴、甘草、桃仁、红花、延胡、川楝子、银花。三剂而愈。
    2、治愈或改善西医(诊断明确)难治或不治的疾病     诊治现代病因病理明确的疾病,是西医学的绝对优势。问题是,西医面对很多这类疾病,仍无良好药物和疗法,如肝炎、出疹性疾病、SARS等病毒性疾病,至今西医无特效药,中医药虽然亦无抗病毒良药,但使用以整体状态分析,兼治肠胃失调的状态应对之法,对急性肝炎的疗效有目共睹,对多种病毒性疾病的病状改善,亦帮助良多。又如对急、慢性胰腺炎的疗效亦佳。
    细菌感染性疾病,本是西医学的绝对优势,但如果患者身体状态不好,就可能出现疗效不佳,甚至无效的事实。各种慢性细菌性炎症病人,需要几周或数月治疗,常因细菌耐药、胃肠功能紊乱、二重感染和病体虚弱,成为西医难治或不治之病。这些看似西医占尽绝对优势的疾病,临床上也有诸多情况让状态应对医学-中医发挥长处。                     
    皮肤病只重皮肤,不知体内环境对皮肤病的影响,当类固醇对皮肤炎变控制之后,一但停药,恶劣的体内环境常致皮肤病更形恶化,長期使用类固醇的危害亦众人皆知。中医注重整体状态,在皮肤病的诊疗中更显特色,其中也有不少特效方药。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子宫肌瘤看似病因病理清楚,为无药可治之病,如瘤体过大,或伴见失血过多,西医只有外科切割。某女,年30,患子宫肌瘤,悉尼的西医嘱其手术治疗,该女不从,返上海服中药半年后, 经悉尼的西医再检查,瘤体已消失,但此医不信中医药能治该病,直呼超声诊断有误。稍后,此女怀孕生下一男,现九岁。笔者将此案例告诉原暨南大学医科毕业的一位年轻女士,她说自己亦曾患该疾,稍后看中医治愈,但该校教授不信,认为必定是超声诊断错误。本诊所顾客邓女,患宫肌瘤伴经血过多,因肌瘤直径10厘米,想听笔者的治疗建议。经介绍,邓女就诊于一位精于西医的中医妇科专家,其水准应近于广东省中医院妇科博导黄健玲教授,治疗建议倾向手术疗法。但邓女自己一直在笔者诊所,购买疏肝清热中药服用,四个月后,超声检查肌瘤已消失。受此啓发,笔者以该法加田七,治疗宫肌瘤经血过多,亦多收良效。
    从宫肌瘤的上述所见,对于世人把西医视为现代医学唯一绝对科学技术的思维,应当有所效啓示。正如西人妇女Debra习惯性流产,手术缩窄宫颈后仍然流产,经原中山医大毕业的郭富宁医学博士,用丹梔逍遥散方加黄柏、蛇舌草治疗后,成功产下婴儿。这些看似天方夜谭的事实,诏示医学科学不能用理化科技,盲目代替人体与疾病的复杂现实,要从客观存在临床医学实践中,重新认识中医学的实践价值和科学性。
    事实上,在巳知用现代病因病理方法诊断明确的疾病中,有很多病被认为有非常理想的药物或疗法,但在临床应用中,亦鲜有100%地适用于每个人,即便最好的医生也有相当数量的病人,医治无效。这些现实都足以让我們反思西医学的局限,应当从状态应对医学(中医)的临床实践价值,和诊疗体系的规律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有效技术,以应对复杂的临床疾病。
    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整理事实,找出规律,做出结论---达尔文。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三、   结语
     人体与疾病的复杂和临床医学的现实,要求我们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廿一世纪,重新审视中医学的临床实践价值和科学性。
    现代病因病理医学的局限及学科方法的盲区,是任何学科都必定存在和不可变更的特性。正如状态---证候的实质是整体综合反应,与病因、病理和个体相关,但非物理化学的简单加减,是一种随机、模糊的病理生理病象,需要一套特殊的体系来分析归纳,形成一个模糊的状态应对医学体系。这种体系的运作与人类疾病模糊的病象相吻合,真正体现了整体状态的客观存在,和千千万万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状态应对医学」-中医学与西医-「现代病因病理医学」,必然成为人类临床医学互补的两大支柱,且将成为运用千万年的诊治疾病的科学方法。
    今天,我们有幸能为中医学阐明其状态应对医学的核心价值,为中医学成为人类现代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之一,奠定理论基础;为「状态应对医学」-中医学与「现代病因病理医学」-西医学,共同维护人体的医疗健康事业,造福人类千秋万代奠定基石。
        
     (本文承蒙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黄振兴教授、广州  杜同仿教授、原澳大利亚 澳华中医学会会长杨伊凡硕士、德国张亮中医师、陈建运中医硕士审阅指导,谨此致谢)
     (Email-youzhang@tpg.com.au)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有和,中医药临床实践的价值,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5,12:68-70
     2、张有和,状态病与器官病,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5,11:58-65
     3、陈贵廷等,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年,笫一版
     4、余海若,实用中医内科表典,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月,第一版
     5、张有和,人类疾病观念的偏差与临床医学的误区,中国中医药论坛(www.cntcm.org )  中西并用栏转学术人物栏(专集),2007年5月
     6、张有和,中西医学模糊与精确的科学背景,(  同5  )




        2007年6月              初稿   于悉尼
              2009/5/4修定           2014/8/12 再修定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9-11-21 20:44
悉尼张有和 发表于 2019-11-21 20:05
状态应对医学--- 应对万千的中医学体系
         Kilter Rectification Medi ...

张先生好。
向张先生表示感谢。
此文给中医学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06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那么,不同的个体对相同的病因病理有不同的反应,也就是必然的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11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21 22:16 编辑

不同的人,不同的病,症状相同不同的人有相同的病,有症状相同,有症状不同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18
现代病因病理医学的局限及学科方法的盲区,是任何学科都必定存在和不可变更的特性?现代病因病理医学的局限及学科方法的盲区可变更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21 22:23
天,我们有幸能为中医学阐明其状态应对医学的核心价值,为中医学成为人类现代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之一,奠定理论基础;?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 yanshoufeng    时间: 2019-11-26 18:54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9-11-16 23:07
文章中的内容,就没有对中医发展有启发的东东?

有理有据,相反相成,知己知彼,中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自知欺骗,不思进取,反辱祖先,罪在自己。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1-26 22:37
yanshoufeng 发表于 2019-11-26 14:54
有理有据,相反相成,知己知彼,中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自知欺骗,不思进取,反辱祖先,罪在自己。

说得好。赞!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9-12-4 19:35
除了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冠心病外,许多心脏的问题(心律不齐、早搏、心口闷)等西医根本就说不清原因。我认为这些病的原因可能与中医的经络与气有关。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2-4 19:49
这些病的原因与气有关与经络无关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19-12-10 09:35
dffaaoo 发表于 2019-11-21 14:23
天,我们有幸能为中医学阐明其状态应对医学的核心价值,为中医学成为人类现代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之一,奠定 ...

当我们阐明中医学的学科定位是『状态应对医学』,西医的定位是『现代病因病理医学』,为中医与西医的优势和盲区,建立了科学性坐标,且可预见中、西医互补和长久的并立。
中医与西医的学科定位,是世界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具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且标志着中医学在理论上进入现代。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2-10 22:39
悉尼张有和 发表于 2019-12-10 05:35
当我们阐明中医学的学科定位是『状态应对医学』,西医的定位是『现代病因病理医学』,为中医与西医的优势 ...

赞!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