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中医“思维”举例 [打印本页]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9-10-21 22:17
标题: 中医“思维”举例
例一、浮小麦的故事


当年山东的老中医,国医大师张灿玾给我讲了这样的故事,他当年学医用经典方的时候,他认为浮小麦没有用,什么是浮小麦?在一盆水里把麦子倒进去,飘上来的就是浮小麦,其实就是瘪麦子。那跟面包的成分有差异吗?就比面包多点麸子,就是咱们的所谓全麦面包。所以他就把这个方子里的浮小麦删了。

  结果这个方子开出去无效!后来把浮小麦加上了,效如桴鼓!老头惊了,这是为什么?浮小麦有效成分跟面包一样,你啃两口馒头是不是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明显解决不了。用浮小麦这味药,用的是它的升浮之气,现在的科学能解释得通吗?但临床实践中就是这样。

  所以你用管理西医西药的理念去管理中医中药一定出问题,你不尊重药物的升降浮沉,不尊重药物的四气五味,这是中药现在发展遇到的最大的障碍。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9-10-21 22:18
我贴出来这段是当笑话发的,大家有见仁见智,各自发表高见。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9-10-22 07:12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9-10-21 23:14 编辑

在一盆水里把麦子倒进去,飘上来的就是浮小麦,其实就是瘪麦子。那跟面包的成分有差异吗?就比面包多点麸子……

一一差异也许正是在麸子上。

谷壳(及麸子)中含较多的维生素B族成分,而维生素B族可调节植物神经之功能。自汗或盗汗,部分机理与支配汗腺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调相关。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2 07: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2 07: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2 07: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2 09: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9-10-22 10:05
这种解释本来就是牵强附会,请问落地的梧桐叶治疗难产是什么原因呢??

一一浮小麦可以固表止汗,这个作用是客观存在的,被临床实践广泛证实的。至于机制机理是如何的,在没有明确定论之前,大家可以见仁见智,百家争鸣,各抒己见。

至于梧桐叶治疗难产,只是故事而已。实际的诊疗工作中,没有谁在如此应用。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2 10: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9-10-22 10:25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2 02:12
浮小麦可以固表止汗难道不是主观臆想??!!我不相信浮小麦和籽粒饱满的小麦成分上会有不同!!这种宁可 ...

您相信,或不相信,对别人很有意义吗?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2 10: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9-10-22 10:42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2 02:29
您宣传这些伪科学,您觉得是一个版主应该做的吗??

您认为是伪科学,就是伪科学了?您好大的权威,赞一个。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2 10: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9-10-22 10:54
浮小麦就是没有成熟的小麦,它和成熟的小麦在化学成分上没有区别,只是蛋白质的多少而已……

一一参考一下谷米和谷壳的关系。
谷壳中含有一些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9-10-22 10:59
麦麸中含有的B族维生素……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2 11: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9-10-22 11:06
浮小麦中主要含有多量的淀粉与B族维生素……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9-10-22 11:10
既然是麸子中富含维生素,为什么要突出浮小麦的治疗作用?


一一这里重点讨论的是浮小麦的作用机理,不是应用浮小麦方法的优劣。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2 11: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0-22 13:15
        我想古人绝对想不到精液能够暗度陈仓产自睾丸存于附睾!
=================================================
       擀面杖吹火。太监是中国发明的!你的祖先不知道睾丸是生孩子的东东!!
       丢人现眼。能不能学习一点中国文化的常识!!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2 14: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9-10-22 21:37
浮小麦可以止汗,这是事实,小麦也入药,但止汗不用小麦用浮小麦,说明在止汗上二药机理不同。如何探索或解读其中的机理,有三种方法:

1,现代的药理研究方法。这个方法古代没有,不能要求古人。
2,分析浮小麦与小麦与小麦的不同。

3,臆想。

现在看来,第2个方法靠谱。
入药用同等剂量的小麦和浮小麦,有什么不同?它们的麸皮占的比例不同。
假设小麦的麸皮占总重量的百分之十的话,浮小麦的麸皮就占总重量的百分之二十、三十或更多。

那么,二者在药效上的差异就应该是麸皮多少的差异,也就是说,在小麦的药效里,起止汗作用的主要麸皮,其他作用是另一回事。至于陈斌先生提到的麸皮含有的某某物质,那是现代研究,古人没办法知道,再说,也未必是定论。

从中医的研究方法讲,只能观察到浮小麦止汗比小麦好,到此为止了。

第3个方法臆想,臆想是在事实基础上主观设想,事实是浮小麦能止汗,浮小麦在水里能浮起来,这位老先生就认为浮小麦有升浮之性,所以止汗。
老先生的这个解读,首先在中药气味理论上就是错误,止汗,需要收敛、沉降之性的药物,不知道他老人家为什么就要个升浮之性,和中药理论唱反调?
升浮之性的麻、桂、薄荷、防风、紫苏……难道这些也用来止汗吗?

另外,老先生说浮小麦和全面面包一样,那要看你的全面面包是浮小麦做的还是普通小麦做的,前面说过,两种面包的麸子比例不一样。
再说,汤药里的麸子和面包里的麸子,效果是不是一样,那还不一定。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9-10-22 21:46
llyyjj 发表于 2019-10-22 13:37
浮小麦可以止汗,这是事实,小麦也入药,但止汗不用小麦用浮小麦,说明在止汗上二药机理不同。如何探索或解 ...

另外,老先生说浮小麦和全面面包一样,那要看你的全面面包是浮小麦做的还是普通小麦做的,前面说过,两种面包的麸子比例不一样。

一一不仅成分不完全相同,炮制方法亦不同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9-10-22 22:36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9-10-22 14:40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9-10-22 13:37
浮小麦可以止汗,这是事实,小麦也入药,但止汗不用小麦用浮小麦,说明在止汗上二药机理不同。如何探索或解 ...

古人是先观察到浮小麦可以止汗,然后给以一定的解释,现代中医倒是学会了飘然用意,好的没继承下来,坏毛病学了不少。

这种风气《内经》里没有,《伤寒》里没有,明清倒有一些了。实在不值得提倡。飘然用意不是中医。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9-10-22 22:49
聊点闲话。现在大家吃白面,好像不怎么挑等级了,大概超市卖的面粉都是高等级的。以前吃供应粮的时期,白面是分等级的,九一粉(或八二?记不清了)、七三粉、五五粉,平时大家买的都是九一粉,偶尔供应七三粉,五五粉是个传说。

七三粉看起来就比九一粉白的多,吃起来口感有什么不同,现在实在想不起来了。


九一粉又叫普通粉,就是一斤麦子,出九两面粉,一两麸子。七三粉又叫标准粉,出七两面粉,五五粉叫富强粉,出一半面粉,另一半就都算在麸子里了。
现在好像不用这个标准了,估计最低的是标准粉。现代的面粉可能等级都高,浮小麦大概都挑出来不用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9-10-22 22:50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9-10-22 22:36
古人是先观察到浮小麦可以止汗,然后给以一定的解释,现代中医倒是学会了飘然用意,好的没继承下来,坏毛 ...

这种臆测思维,现在被当成中医特色宣传。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9-10-22 22:58
张教授这个故事的重点不是说浮小麦的升浮之性,中药书上浮小麦也不是主升浮的,而是想强调看似平常的浮小麦,也是古人临床实践出来的,有奇效,不要轻易否定。

与之类似的我看过一个马粪的医话,也是有了疗效,机理就没了下文,一些推测的话,就完了。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马粪(年久弥佳)不拘分两
【用法】瓦上焙干为末,老酒冲服二、三钱,不知,再作服。
【主治】治绞肠痧痛急,指甲唇俱青,危在顷刻
【方解】此方妙在以浊攻浊。马性刚善走,在卦为干,粪乃浊阴所结,其象圆,其性通,故能摩荡浊阴之邪,仍出下窍。
【治验】
吴鞠通:忆昔年济南方庵任九江,临行,一女子忽患痧证,就地滚嚎,声嘶欲绝。庵云∶偶因择日不谨,误犯红痧,或应此乎?余急授此方,求马粪不得;即用骡粪,并非陈者,亦随手奏功。
文秋昆仑(文秋昆仑博客):过去,在读中医名著中《温病条辨》中焦篇寒湿条载有“独胜散”方,治绞肠痧痛急,指甲具青,危在倾刻。陈年马粪。瓦上焙干为末,服时彰老酒冲服6-9克。每次读到这个时候,不以为然的一笑,认为是糟粕的东西。
  前些日子,在西北出差的日子,碰到朋友的儿子,因换发热、腹痛、呕吐、眼巩膜发黄,送到医院后,不管怎么用抗生素,就是高烧不退,呕吐不止,汤水不尽。半夜,朋友叩门,求其有没有中医的治法。我回答曰:有一古方,不知能用否?就将上述的方子告诉了他。在北方找马粪是非常好照的,照古人的方子。如法炮制,让其儿子服用,结果两天后,其儿子的状况恢复正常。
  通过此事,对古人纪载的古方,一定要科学的看待,也许植物通过马的唾液、以及肠道的消化,使其转换成一种新的物质,这种新的物质,会对治疗急腹症、肠梗阻、肠扭转、胃痉挛会有效呢?就像中药的五伶脂、夜明砂还有像麻雀的粪便等,不也是动物的粪便吗?同样马粪对某些疾病来讲,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9-10-22 23:03
llyyjj 发表于 2019-10-22 14:50
这种臆测思维,现在被当成中医特色宣传。

嗯。中医已经搞不清楚自己是什么了。五运六气现在也很火。不知道中医会走到哪儿去。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9-10-22 23:06
马粪治病,有效,就肯定有它的道理,只是对道理如何探索,如何解读,这是一个科学态度问题。
原著:
马性刚善走,在卦为干,粪乃浊阴所结,其象圆,其性通,故能摩荡浊阴之邪,仍出下窍。

王不留行先生:
也许植物通过马的唾液、以及肠道的消化,使其转换成一种新的物质,这种新的物质,会对治疗急腹症、肠梗阻、肠扭转、胃痉挛会有效呢?就像中药的五伶脂、夜明砂还有像麻雀的粪便等,不也是动物的粪便吗?同样马粪对某些疾病来讲,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这两种解读的区别,是明摆着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0-23 01:22
浮小麦有无效果,应该单味药试验,不应该放在组合方子里应用。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0-23 01:24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9-10-22 18:58
张教授这个故事的重点不是说浮小麦的升浮之性,中药书上浮小麦也不是主升浮的,而是想强调看似平常的浮小麦 ...

粪便的功效,应该主要是胆汁的衍生物所致。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3 07: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3 07: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3 15:13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0-23 15:18 编辑

为什么中药中只有浮小麦,而没有浮小米、浮大米、浮豆子、浮高粱?
如果浮小麦只是因为他能在水里浮起来,就有升浮之气,那么,谷子也有秕子,放在水里也会飘起来,为什么古人不用呢?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3 16: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3 16:25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0-23 16:29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9-10-21 22:18
我贴出来这段是当笑话发的,大家有见仁见智,各自发表高见。



我曾经学过一本好像是叫《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过程》的书,现在找不到了,只记得一些大概:


创新创造的过程,一般需要几个阶段:一、产生新想法,二、形成方案,三、付诸行动实践,四、分析修正方案,五、回到三,继续实践,直到结果满意,方案定型。


在第一个阶段,产生新想法,需要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及实现方法有很多,有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多向思维、求异思维、求同思维、直觉与顿悟、头脑风暴......可以说不一而足!


我认为,中医的 取象比类,也是创新性思维的一种。

通过取象比类得到的想法,形成的方案,不应该是最终方案,还应该经过实践检验、再修正、再检验......最终才形成一个定型的方案。


取象比类只是形成方案时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不是这个方案背后的科学原理!


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只是给人们寻找方案时提供一个启示、启发和提醒。


取象比类是一个很有意义、很有效的创新思维方法,这是中医古圣贤的很高明的创造!古人也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创造发现了很多有效的中医技法和方药。


但把取象比类时所参照事物的相似、相同或表现来当做事物背后的原理,这就是中医古圣贤受以往时代局限而产生的不足或错误。现代人应该对取象比类这个思维方式有更符合实际、更科学的认识。



认为浮小麦是因为他在水里浮起来,所以具有升浮之气,因此选用这个药,就是典型的取象比类思维方式。


我们既不能把古人想的太聪明,以至于我们后人不可超越,也不能把古人想的太愚蠢,想一出是一出,太随性。
所以,我想,如果古人真的是通过寻找升浮之气而找到的浮小麦,古人也应该同样试过浮谷子、浮稻子、浮豆子一类,效果没有浮小麦好,所以最后才用了浮小麦。


至于现代中医人,来检验浮小麦是不是有升浮之气,我觉得还很难。因为,就连“气”是什么,都还公说婆说众说纷纭,那么“升浮之气”就更难说清楚是什么了,何谈去检验呢?


就模糊的升浮之气来说,浮小麦的具体功效是敛汗的,属于收涩药。我不知道这个大师具体治了个什么病,如果是治疗自汗盗汗一类病,一个收涩敛汗药,与升浮之气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是浮小麦的升浮之气把其它药“浮”到皮肤表面来工作了吗?他不能也把水液之类的汗的成分也“浮”到皮肤表面吗?哈哈,这个升降沉浮也很怪异!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3 16: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3 17:04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0-23 17:11 编辑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3 16:33
取象比类是一个很有意义、很有效的创新思维方法,这是中医古圣贤的很高明的创造!古人也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创 ...

你这是你自己凭空主观臆想吧。

你没有任何文献或其他证据,证明古人是首先发现方药,然后用取象比类进行解释。
《汤液经》本身不是理论书籍,不能当做没有理论的证据。

你如果找到有其他文献,或者有个著名专家的话当证据,我就不说你是凭空主观臆想了,是凭证据臆想的。

我主观臆想一下:你说的情况或许部分存在,但我也没有任何证据,也不知道这个“部分”到底占比是多少,所以我承认我这是主观臆想。

但我说的情况,至少是根据许多老师傅的口传和中医故事来的,是根据《创造性思维......》那本书上的理论推导来的,不是我主观臆想的。
快快再修改一下你的帖子!:lol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3 17: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0-23 18:35
           为什么中药中只有浮小麦,而没有浮小米、浮大米、浮豆子、浮高粱?
========================================================
          古人把浮小米、浮大米、浮豆子、浮高粱、谷子、大豆等等粮食都做了人体实验,所谓神农尝百草,发现只有浮小麦具有敛汗作用。取象比类,以其浮于水面解释敛汗作用。又经过无数医生反复验证,正确无误。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3 20:29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10-23 18:35
为什么中药中只有浮小麦,而没有浮小米、浮大米、浮豆子、浮高粱?
========================= ...

浮于水面和敛汗作用有什么关系?是怎么联系上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9-10-23 22:56
柳之心 发表于 2019-10-23 16:25
我曾经学过一本好像是叫《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过程》的书,现在找不到了,只记得一些大概:

这个问题您也提出来了,升浮之气是什么东西咱们可以不管,可是用升浮之气干什么咱们得知道。要不,讲浮小麦的升浮之气就是废话。

这种思维,得出来一句废话,要它干嘛?
难道这位大师就是为了给别人笑话中医添笑料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9-10-23 22:57
柳之心 发表于 2019-10-23 15:13
为什么中药中只有浮小麦,而没有浮小米、浮大米、浮豆子、浮高粱?
如果浮小麦只是因为他能在水里浮起来, ...

这该您讲啊?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9-10-23 23:14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3 07:29
我也可以说粪便的应用是借助粪便内的有益菌群来治病,当然这都是没有依据的看法!!粪坑土、上吊的绳子、 ...

粪坑土、上吊的绳子、妇人裤裆布……这些入药,记载于《本草纲目》或其他书里,都是正经中药著作。
这里面的情况要说明一下,《本草纲目》记载药物时,有一项内容是附方。现代中药著作里,介绍某药时,选择该药为主药,有名的方剂,是为了说明该药的常用配伍。
《本草纲目》的附方,是为了收集民间用方,目的是收集资料,要求编辑者保留原始资料,这和现代中药学的编著任务不同。

上吊绳、裤裆步,这些东西烧灰,就是炭剂,炭剂作为药物,中药西药现在也还在用。医学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绳子、旧衣服烧灰治病,这些土方法后来就发展成中药的炭剂还有西药的活性炭等等。西医也是从嚼柳树叶子发展到阿司匹林针剂、片剂。

民间这些治病用物,本来是医学的最低价的原始技术,但到了中医书籍里,被后人吹捧,或者臆测,编出来一些恍兮惚兮的理论,这就成了中医理论中的糟粕。

当初民间为什么要用上吊绳?或许是舍不得烧一根新绳子,或许是和某种迷信想法有关,不管什么原因,绳子烧灰能用来治一些病,这是确定的。
对待古代留下来的经验,找出其中合乎科学的部分,抛弃错误、荒谬的部分,这就是继承和发展。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0-24 00:56
llyyjj 发表于 2019-10-23 19:14
粪坑土、上吊的绳子、妇人裤裆布……这些入药,记载于《本草纲目》或其他书里,都是正经中药著作。
这里 ...

对待古代留下来的经验,找出其中合乎科学的部分,抛弃错误、荒谬的部分,这就是继承和发展。

——————————————————————————————

说得好!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4 07:49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23

第225楼:

我认为,古人描述的现象是真实的,但古人总结的哲学原意,其中有部分是不符合事实逻辑的。我的目标就是从中找出符合事实逻辑的部分,与现代科学认知进行衔接!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0-24 07:58
           说得好,有什么用?说的比唱的好!有什么用?批中医几百年了,说得好、唱的好,嘴痛快了,没有拿出科学的证据证明粪坑土、上吊的绳子、妇人裤裆布不治病的科学根据!科学实在是太无能了!!
          运用经络针灸治病, 浮小麦中医拿来敛汗,几千年临床实践的验证有效!这是客观事实!你们拿伟大的、无所不能的现代科学理论、科学技术去验证他、证明他啊!科学既不能证明他错误,也没有证明他正确,科学还不如手纸有点用处。
          你们【找出其中合乎科学的部分,抛弃错误、荒谬的部分,】了吗???证据在哪里?拿出来!拿不出来,说得再好也是信口雌黄。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9-10-24 08:07
llyyjj 发表于 2019-10-23 15:14
粪坑土、上吊的绳子、妇人裤裆布……这些入药,记载于《本草纲目》或其他书里,都是正经中药著作。
这里 ...

李时珍是道听途说野史别录只要和医药有关的,就采录进来,糟粕不少,不能否认。没有几个中医按《本草纲目》看病。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4 08: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0-24 08:16
        科学,是用来证明客观事实的,证明客观存在的,揭示客观事实中的道理、规律,科学只能顺从客观存在,不能否定客观存在。浮小麦敛汗,按经取穴治病……这是客观事实,科学不能证明,那是科学无能!客观事实、客观存在是不能否定的。
       粪坑土、上吊的绳子、妇人裤裆布能不能治病,中医的临床实践自然淘汰告诉你,没有治疗作用的逐渐淡出中医视野,没有人再用它。和科学实验没有关系,运用科学实验否定一件事,有时候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于是不可能的。
       说得好,没有科学证据就是信口雌黄!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4 08: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0-24 08:28
   取象比类没有错,经过反复临床实践、社会实践,把或然性变为必然性,是一个取象比类、取类比象逐渐深化认识的过程,也就是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不要把取象比类简单化、机械化。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4 08: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4 09:59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0-24 10:05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10-24 08:28
取象比类没有错,经过反复临床实践、社会实践,把或然性变为必然性,是一个取象比类、取类比象逐渐深化 ...

[attach]15432[/attach]
[attach]15433[/attach]
[attach]15434[/attach]
[attach]15435[/attach]

这是康熙字典对取、象、比、类四个字的解释,哪个字有反复实践,不断深化的意思?

取,就是获取。象,就是事物的外部表现。比,就是相同的事物或现象。类,就是相似的事物或现象。

取象比类,就是获取事物的外部表象、获取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或现象来研究得出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

反复实践,不断深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方法论理论和创造创新创新理论里的。在中医传统理论中特别是现在的教科书中,我未见类似的说法。因此,我认为,把取象比类说成是反复实践、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是牵强附会,用刘亦之先生常用的词来说,就是臆想!

这个因看到浮小麦在水中浮起来,就认为它有升浮之气,就是取浮小麦的外部表象、取小麦在水中升浮与升浮之气的升浮的相似来得出的结论,这才是取象比类的正确用法!

在这个词中,因为 象、比、类三个字是并列的,所以顺序改变不改变整个词的意思。故,取象比类  也可以说成是 取类比象。有人说成是 比类取象 或  比象取类,我认为于文法是不通的,是错误的。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4 10:11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0-24 10:13 编辑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4 08:44
科学研究就不能用打比方的方法,而是需要切实的证据!!例如青蒿素治疗疟疾需要知道具体什么物质治疗疟疾, ...

在创造创新理论中,包括理论创新,第一步是需要发散思维,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此后才是需要切实证据的严谨的实验和符合科学原理的推导。

这个第一步,也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可见,并不是科学研究的所有阶段都是非需要切实证据不可。

中医的 取象比类 思维,是在科学研究中可以使用的,只是不能歪曲、过度拔高它的地位和作用!但也不能因噎废食,无原则的全盘否定。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4 10: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0-24 10:52
         这是康熙字典对取、象、比、类四个字的解释,哪个字有反复实践,不断深化的意思?
======================================================
          先生只知取象比类,不知取类比象。
          1+1+1+1不等于四!没有你这么解释词语的。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4 10: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4 12:3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10-24 10:52
这是康熙字典对取、象、比、类四个字的解释,哪个字有反复实践,不断深化的意思?
============= ...

你这个说法,非常苍白无力。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4 12:58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0-24 13:10 编辑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4 10:48
阴阳五行、经络理论、精气理论、脏腑理论、运气学说、中医脉学都是处于理论创新的第一步,都属于天马行空 ...

阴阳五行、经络理论、精气理论、脏腑理论、运气学说、中医脉学不是处于理论创新的第一步,是已经形成方案,付诸实践,再进行修正、再实践循环多次了。

在以往的实践中,这些理论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在当前的实践中,发现了新问题,需要继续修正。

当前正处于这么个时期节点!
比如,就中医脉学来说,最早的三部九侯,与现在的三部九侯已经很不一样了!已经变化很大了!现在也有很多的中医人还在继续探索修正脉学理论,当然也有很多像你刘亦之一样在否定推翻中医脉学理论的。

用宋小宝的一句段子来说就是:讨厌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哈哈哈!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0-24 13:12
柳之心 发表于 2019-10-24 08:58
阴阳五行、经络理论、精气理论、脏腑理论、运气学说、中医脉学不是处于理论创新的第一步,是已经形成方案 ...

阴阳五行、经络理论、精气理论、脏腑理论、运气学说、中医脉学不是处于理论创新的第一步,是已经形成方案,付诸实践,再进行修正、再实践循环多次了。

在以往的实践中,这些理论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在当前的实践中,发现了新问题,需要继续修正。

当前正处于这么个时期节点!

——————————————————————————
先生说得好!
许多中医所见略同!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4 14: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4 14: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4 15:45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4 14:19
在古人建筑的基础上是盖不起来摩天大楼的!!应该是用现代医学科学理论颠覆中医理论,而不是单纯的修正它 ...

嗯,你能先解释一下“扬弃”是什么意思吗?

“全世界其它国家的传统医学理论全部被扬弃”是什么意思?能举个例子吗?

“颠覆中医理论”是扬弃吗?

如果“中医学仍然用伪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医临床,这是中医药大学培养不出合格中医的根本原因”的话,是不是可以推论出,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过合格的中医?

没别的意思,是我真的不明白你要表达的 意思,所以问一下。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4 16: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9-10-24 16:20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4 08:14
我要表达的观点就是:用现代医学科学理论取代中医理论,用科学理论、科学方法揭示中药、针灸治病原理,确 ...

灸是如何刺渡神经系统的。你总是说革新,不能总是喊口号啊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4 16: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4 17:02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0-24 17:13 编辑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4 16:14
我要表达的观点就是:用现代医学科学理论取代中医理论,用科学理论、科学方法揭示中药、针灸治病原理,确 ...
[attach]15436[/attach]
这个“合格中医”是你在63楼提出来的,应该你解释!

你还没有解释你说的“扬弃”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0-24 17:07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4 10:19
在古人建筑的基础上是盖不起来摩天大楼的!!应该是用现代医学科学理论颠覆中医理论,而不是单纯的修正它 ...

科学一词,你尚且不懂,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4 17: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4 17: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0-24 17:51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4 13:25
请仁海先生科普一下如何。

你说西医学是科学的,那么,你说一下西医学怎么就是科学了?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4 18:16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4 17:24
扬弃就是不用的意思,不会治病的中医肯定不是合格的中医。

呵呵,看来你望文生义的东西不少!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4 18: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0-24 18:33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4 14:20
神经系统的发现不是科学发现??神经理论不是科学理论??激素、抗生素、维生素的发现、基因的发现不是科 ...

你吃饭科学吗?为什么?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4 18: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0-24 19:07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4 14:40
不是说西医吗,咋又跳跃到吃饭了。。。。。。。。

科学发现为人类所共有,也就是说,科学发现不仅仅为西医学所用,中医照样可以用,这就不能说明西医学是科学的,而中医学就是不科学的。
因此,你的西医是科学、中医不是科学的结论不成立。

你口口声声这科学那科学的,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吃饭科学吗?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4 19: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0-24 21:09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4 15:55
既然科学发现为人类所共有,您也提倡中医学可以借用,这说明我们的观点是一致,我一直提倡用现代医学科学 ...

既然科学发现为人类所共有,您也提倡中医学可以借用,这说明我们的观点是一致,
——————————————————————————————
这个论坛上有谁不是这样认为的?



我一直提倡用现代医学科学理论取代中医理论,
————————————————
用什么现代科学理论?不是应该用的都在用吗?




中医的治疗方法是科学的,。
————————————
为什么说中医的治疗方法是科学的?我咋不知道呢?



例如针灸完全通过刺激神经系统治病是非常科学的,而经络理论则是伪科学理论。为什么就不能放弃经络理论用神经理论指导针灸临床呢!!对于中药也是同样的道理!!
——————————————————————
什么叫伪科学?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9-10-24 21:19
哈哈,刘大神舌战群儒,谁与争锋,中西一统,唯我独尊。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4 21:30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4 17:24
扬弃就是不用的意思,不会治病的中医肯定不是合格的中医。

扬弃,现在一般是作为一个哲学专用名词使用,就是发扬和抛弃两个意思的合成,是对旧有的事物,既有发扬继承,也有抛弃更新的意思。

“全世界其它国家的传统医学理论全部被扬弃“,就应该被理解为“全世界其它国家的传统医学理论全部”被有部分继承、发扬,有部分抛弃、修改地发展了,而不是全部不用了!

如果你要清晰地、无歧义地表达“不用”的意思,应该用抛弃、摒弃,避免与“扬弃”这个哲学专用名词的意义产生混淆。

我认为你在这个可能产生歧义的场合仍然用“扬弃”一词表达“不用”的意思,就是望文生义,不知道扬弃的专用哲学意义!在不了解一个词汇的全部意义时,就想当然的以自己的偏见当做全部。

那么,以你的治学态度也就可以推论,你理解的所谓“科学理论”,也是想当然的望文生义,知道一点科学的表面名词,就狭隘的以为这是科学的全部!

你所全力宣传的东西有多少科学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4 21: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4 21:55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24 14:19
在古人建筑的基础上是盖不起来摩天大楼的!!应该是用现代医学科学理论颠覆中医理论,而不是单纯的修正它 ...

“不会治病的的中医肯定不是合格的中医”这句话,是个答非所问的回答!
按照你这句话推论,你的意思还可能是:
1、会治病的中医就是合格的中医。
2、会治病的中医可能是合格的中医。
3、会治病的中医可能是不合格的中医。

不知道你要表达的是哪种意思?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9-10-24 23:06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10-24 07:58
说得好,有什么用?说的比唱的好!有什么用?批中医几百年了,说得好、唱的好,嘴痛快了,没有 ...

你们【找出其中合乎科学的部分,抛弃错误、荒谬的部分,】了吗???证据在哪里?拿出来!拿不出来,说得再好也是信口雌黄。  
----------------------------------------------------
看来,您对中医、中医史生疏的的很,真不知道您是怎么中西医融合的。

中医自从萌芽状态起,就不断地处于一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否则中医就不会进步,更不会到今天还被说成博大精深。
讲一部中医史太费劲,举个中药学的例子,最早的《神农本草经》载药365味,到南北朝就《本草经集注》就是720味,以后历代有增有删,删 ,就是去粗的意思。到了文革期间,中药学大跃进,据说发现了两万多味中药,经过以后的整理审定,现在收录的中药是七千多种。

整个中医学历史上,一直在进行这项工作,本论坛讨论的最激烈的废除五行,您不是也参与了吗?忘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0-26 06:54
         后历代有增有删,删 ,就是去粗的意思。
===============================================
         这些增删,都是以中医临床实践为根据的!没有一个是经过西方科学实验证明的。西方科学实验怎么证明五行是错误的??西方科学实验怎么证明肝木克脾土是错误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0-26 07:00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0-25 23:03 编辑

         中医自从萌芽状态起,就不断地处于一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
           中医自从萌芽状态起,就不断地运用取象比类,反复的临床实践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西方科学的任何影子!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6 07: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6 07: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箋疏    时间: 2019-10-26 09:45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9-10-22 10:05
这种解释本来就是牵强附会,请问落地的梧桐叶治疗难产是什么原因呢??

一一浮小麦可以固表止汗,这个作 ...

梧桐叶秋天往下落,生孩子是瓜瓜坠地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1 19:03
李老师提出来“中医思维”的问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建国以来,科学家们都无法把中医的临床水平提的很高?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1 20:15
尽管说中医可以用科学解释,但很多临床技巧让科学家鞭长莫及。
也就造成了科学及科研成果放在面前,科学家们都不知道怎么运用。
临床技巧又称临床技术,现有的科学要想支持临床技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基础科学,到技术应用,西方努力了一百多年。
中医这门应用技术,想让科学支持,没有一百年的时间是不行的。

中医里面有很多技术,不是说科学解释不了,而是相应的科学还没有建立。
为什么这么难建立?
是由于试图建立相应理论的科学家都无法掌握中医临床技术。
为什么他们掌握不了?
因为他们训练有素的科学思维,是一种直线思维。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1 20:26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9-11-1 20:30 编辑

研究证明,建国后涌现出来的一批顶尖临床高手,全都是旧中医门下出来的。他们没有多少科学文化基础,也就意味着他们无论看病有多好,都无法把中医搞成科学化的。

当然,国家搞中医科学化,也没有指望他们。
然而,国家所指望的中医科学家,由于不了解中医临床技术,也就始终只能徘徊在中医的门外而不得入门的钥匙。
一批连中医门都入不了的中医科学家,国家的期望也只能春水东流。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1 20:40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9-11-1 20:45 编辑

大家一直都没有明白的一大问题就是,
真正能代表中医的不是四大经典,也不是各家学说,
更不是内经!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竹简,其实什么都不是。
真正能代表中医的是它的临床技术。
中医的技术不在竹简里,不在经典里,而是掌握在临床家私人手里。
它只是一种私有财富。

科学化的目的,就是把私有化财产转化为公有化财产。这就是所谓的“中医革命”!
那革命前提就是,科学得首先知道这些财产都是些什么内容?
也就是说要想让中医科学化,前提是科学家必须知道中医的临床技术都是些什么?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1 20:57
这些年大家都很努力,解读内经,又解读伤感甚至解读金匮。
倒是解读出了一大堆与西医及其基础理论有关的知识。
西医早就有了理论建立,全世界人都已经被科普过了,我们还在这里解释有什么意义?是显摆祖先聪明?还是卖弄自己落后?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1 21:04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9-11-1 21:16 编辑

中医治病,虽然说与西医有很多相似,但确实有它的独到的特点。
而中医科学化,就是要把西医不知道的中医特点揭示出来,而不是拿着中医的经典用西医来翻译。

如果中医的核心技术西医能解释,中医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了。
科学家或称科学思维,只学会了寻找中西医之间的“共性”,
大家所不明白的是,中西医之间共性的寻找,不仅是徒劳无功那么简单,
这些共性,反而否定了中医存在的价值。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11-1 21:28
总之,中医的科学化,不是把古代中医理论拿科学理论来解释,而是给中医的高端技术,按照中医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能够支持其高端临床技术的科学理论。

应用学科都是先有技术,后总结理论。
对中医这样的古老学科更是如此!
所以,新中医开辟的道路就是,首先了解掌握中医有哪些技术?然后再研究这些技术用什么样的科学理论能够支持?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9-11-1 22:33
中医新思维 发表于 2019-11-1 21:28
总之,中医的科学化,不是把古代中医理论拿科学理论来解释,而是给中医的高端技术,按照中医自身的特点,建 ...

直接说废除传统中医理论不就完了吗?拉个屎这么费事。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1-4 02:05
赞!

质疑,是认识提高的另一种方式。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9-11-4 23:29
中医新思维 发表于 2019-11-1 19:03
李老师提出来“中医思维”的问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建国以来,科学家们都无法把中医的临床水平提 ...

建国以来,中医的理论水平没有多少提高,近年还有倒退。临床水平,建国以来有很大的提高,提高的原因是什么?许多中医都不承认或不愿意承认,中医临床水平,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帮助下,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如果各位有兴趣争论这个问题,我有大量的例子 。远的不说,说个03年的中西医结合治非典,就是新进的典型例子。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9-11-5 00:13
柳之心 发表于 2019-10-24 09:59
这是康熙字典对取、象、比、类四个字的解释,哪个字有反复实践,不断深化的意思?

取,就是 ...

按取象比类,浮小麦应该是发汗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