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和寡未曾因曲高——闲谈阴阳 [打印本页]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14 08:15
标题: 和寡未曾因曲高——闲谈阴阳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1-14 10:27 编辑
======================================
内容提要:
阴阳是表达事物或现象相对关系的概念,是用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性的。
传统所谓阴阳的特点是传统所知的所有阴阳关系特点的总和。
阴阳域可以描述所有的阴阳关系,包括事实上存在的和不可能存在的所有阴阳关系。
具体的阴阳关系必须依附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而存在。
一个具体事物的阴阳只具有所有阴阳关系中的部分特点,即一个具体的阴阳只是阴阳域中的部分曲线。
======================================
本文的前篇:
[attach]15424[/attach]
诗曰:
春夏秋冬气有常,
才经寒露见秋凉。
天高云淡梧桐落,
闲对路人道阴阳。
金风送…凉,似乎尚未爽过,天气就有点偏寒,路人甲长袖厚衣,闲步路边缓言道:说说你曲低和寡的阴阳!
我:人甲兄啊,你要造个“曲高和寡”的反义词,我觉得用“曲俗和寡”比较合适。
路人甲:“高”是高雅,我说的“低”是低俗,低俗本是一个词,你觉得用“俗”可以,我用“低”有什么不可以吗?
我:嗯,不能望文生义!很多人学经典犯得最多的错误就是望文生义,从而导致很多错误。
路人甲:经常见很多人,特别是你这样的科学派会质疑,难道古人就完全没错?就不能是古人本身错了?我用个字你也质疑错了,是不是你们科学派就是习惯质疑?
我:哈哈,首先,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派。你们传统旧势力派说我是科学派,可科学派说我是旧势力派!而旧势力派也在质疑现代科学的错误。所以质疑不是哪个派的习惯。
回到正题上,我们本来约定要谈阴阳的,我先问你,你认为的阴阳是什么?
路人甲:我没有自己的认为,我就相信古人经典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我:用现代语言来说呢?
路人甲:阴阳就是天地之道。 这有什么好疑问的呢?!
我:那什么是天地之道呢?
路人甲:天地之道当然就是阴阳啊!这又有什么可疑问的呢?!
我:我前年曾经遇到路人乙,问他名字中的“路”是那个字?他告诉我说,路,是路人乙的路。我又问他“乙”是那个字?他又告诉我说,乙,是路人乙的乙!
路人甲:哈哈,乙老弟爱开玩笑!
我:你刚才是不是也在跟我开玩笑?
路人甲:嗯,仔细想想,我这样车轱辘话也确实没意思!那你说说你重定义的阴阳吧!
我:我所谓的重定义阴阳,不像我对气的定义一样,文字表述就与传统有很大不同。我认为现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对阴阳的文字定义没有多大问题,关键是对阴阳实质的理解!就像你所说的“曲低和寡”的“低”,既可以被理解为低俗,也可以被理解为音调低,这样就不好了!
路人甲:哦哦哦,原来你竟然可以将“曲低和寡”理解为音调低!!!简直你的脑回路太奇葩!
我:是你先入为主,没有仔细全面深入理解而已!如果强辩,音调低,低到一定程度,也没有几个人可以唱的出来!你的“曲低和寡”,也讲得过去呢!但我觉得你的本意并不是说音调低而导致“和寡”吧?
路人甲:好吧,那你就说说你对阴阳实质的理解!
我:那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天地万物都有阴阳吗?都可以用阴阳来分析吗?都必须用阴阳来分析吗?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14 18:39
山东子心,冒充斯文。不懂装懂,胡乱弹琴。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14 18:47
阴阳天地道,天道与地道。天道日月行,地道万物生。可叹子心愚,天地分不清。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14 19:01
阴阳有本源,太阳和月亮。阴阳生万物,万物应阴阳。子心胡乱编,闹剧演一场。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14 19:12
阴阳有虚实,虚用文哲史,实在医源中。天地成一统,气化万物生。子心无学识,虚实分不清。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15 09:33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0-15 09:34 编辑
路人甲:你叭叭叭像炒豆子一样问出这么多问题,这是要引导跑题混战吗?
我:嗯,你说的有道理,那就先说第一个问题:天地万物都有阴阳么?
路人甲:应该…都有…吧?你是个刁钻的人,既然你这么问,我觉得你的答案应该是“没有”!
我:嗯?你觉得我会以为,天地万物都没有阴阳?你知道我曾经写过一个帖子《人体气血阴阳的数学原理猜想》吗?
路人甲:哦,听说过,没仔细看过!我只是无端觉得你的重定义阴阳就是意图否定传统的阴阳!因为你之前已经否定了传统的“气”!
我:哈哈,你这次无端觉得,觉错了!还是跑题了!回到问题来。
你刚才说“应该都有”,说明了一个问题,你对阴阳的理解是囫囵吞枣,人云亦云,没有仔细思考!
我说过《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对阴阳的文字定义没有问题,那我们就先将《中基》中的话拿来仔细分析一下,我见到的版本是这样说的: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针对我刚才的问题,我说的重点在“都”还是“不都”,而你关注的重点是在“有”还是“没有”,说明我俩十分不默契啊!哈哈!
我们来仔细看《中基》的定义文本,“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特别注意这个“某些”,这就意味着,阴阳不是对自然界全部事物或现象而言的,只是“某些”!
路人甲:那你的答案就应该是“天地万物不都有阴阳”喽!
我:这是一方面,我这个问题还有另一方面的意思:我这样问合适吗?
路人甲:不合适你还问?!你不是有病吧?!!神经病!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15 13:25
我们来仔细看《中基》的定义文本,“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特别注意这个“某些”,这就意味着,阴阳不是对自然界全部事物或现象而言的,只是“某些”!
------------------------------中基的阴阳是阴阳吗?请问,什么是自然? 什么是事物?没有头脑呀。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0-15 18:05
言论自由,文责自负,别开生面,相互交流。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9-10-15 19:57
如诗如画,似咏似歌;滋润心田,令人欢乐。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17 10:07
我:别激动,我就是在测试你对阴阳概念的理解深度!
如果我直接说你不知道阴阳是说的两个东西,必须有两个东西对比才能谈阴阳的话,你就会顺杆子往上爬,说你知道阴阳就是说的“对立双方”啊、“一对范畴”什么的,死不承认分自己当初的浅薄和错误了!
路人甲:你就是挖坑呗!
我:对对对!我就是给你挖坑,你就主动跳进来了!因为你根本没有意识到“天地万物都有阴阳吗”这种问法的错误!
路人甲:哈哈哈,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你以为我跳进你的坑我就跳进你的坑了吗?
我:如果你没有跳进我的坑,那你怎么说?
路人甲:因为我根本不承认《中基》对阴阳的定义!阴阳定义要以经典为标准!
我:那个经典?
路人甲:当然是中医的经典!《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明确说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这就是阴阳的定义!你不是推崇白话现代文吗?用现代白话说就是:阴阳是天地的道!万物的纲纪!变化的父母!生杀的本始!神明的府!
这些,你,明白吗?
我:哈哈哈哈!你这叫现代白话?你这个话与路人乙的玩笑话“路人乙的路”有什么区别吗?你早就意识到了,这样说很没意思!
好吧,我们姑且不打岔,说点有意思的。你说你理解的“道”,是什么?别再说,道就是阴阳这样没意思的玩笑话。
路人甲:你肯定又给我挖坑了!我还是不跳,听你说的好!你说说你对“道”的理解吧!
我:嗯!道,就是事物间的关系。用数学语言说,道是个函数!
路人甲:你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18 15:49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0-18 15:51 编辑
路人甲:我瞄了一眼你的《人体气血阴阳的数学原理猜想》,那里面有阳气函数、阴气函数,那就是你说的道吗?
我:虽不中亦不远矣!那也是道,用没有逻辑歧义的话说,那也属于道!
路人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你的阴阳是函数,你的道也是函数,倒也能自圆其说!
但,古人显然不是这么认为的!
我:你认为古人怎么认为的?
路人甲:你的话怎么这么别扭呢?你直接问“古人怎么认为的?”不就行了,什么叫我认为?你以为我不能理解古人的意思吗?
我:嗯!是的!我并不认为你说的就是实际上古人所认为的,我只能认为是你认为古人怎么认为的!就是专家教授说的,我也是认为那只是他认为古人认为的,并不是真正古人自己认为的。
路人甲:不和你说绕口令了!
你看,《道德经》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也就是古人认为,能说出来的道,不是普遍的道,不是真正的道!真正的道是终极真理!
《道德经》还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可见,古人认为,道是一种物!
我:是的,我也认为,包括古今许多哲人,有认为道是终极真理的,也有认为道是一种具体的物的。所以这些圣贤都在不断的追求这个道!但至少这两种认识都出现了问题!
认为道是终极真理,就陷入了将道神化、神秘化的误区!比如在太极之上又创造出个无极,无极之上有创造个太虚等等,还有创造个○的符号,没有读音,释义为“那个东西”,以符合道可道非常道的老子之言!云山雾罩,越神秘就显得自己的认识越高明!因为神秘,就可以用来否定别人说的一切,抬高自己的身价!
而认为道是一种具体的物的,当然就是千百年来,谁也没有找到,最后就是否定道的存在,继而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上就是全面否定传统中医理论!
诶,突然发现被人甲兄你带沟里去了!你不是说以中医经典为标准吗?怎么把《道德经》给拿出来了?
路人甲:哈哈哈,你也有被人带沟里的时候?依你说,你的道是函数说就没有问题吗?
我:我的道是函数说,就是从我读过的中医经典中总结出来的!我认为中医经典都是务实的,虚无化“道”的概念是后人的错误!
路人甲:详细讲讲!
我:我认为在中医经典中,道的含义有几个,有的是道路之义,有的是道理之义,有的是道德之义,有的是法则、标准、规范之义,有的是技术之义,有的是知识之义,有的是规律之义,甚至在很多场合,是其中两种或多种意义的混合,古人却都简称“道”!
这也是后人在讨论道时,公说婆说一团乱麻的原因!
我认为,把其中表示“道理”、“法则”、“规律”之义的道单独拿出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道”来看待,才是合适的!表示这个意义的道,可以用数学上的函数表示!
路人甲:呵呵,与你说的“中医特有的气”一个路子!
我:是的。
路人甲:你这样定义了道,你就能说清楚阴阳了吗?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10-18 20:10
我的道是函数说,就是从我读过的中医经典中总结出来的!我认为中医经典都是务实的,虚无化“道”的概念是后人的错误!
---------------------------傻瓜,函数是实吗。中医衰败,败在傻子手里,柳子心如唐吉坷德大战风车,对中医何用,打败中医的不是西医,打败中医的是中医自身。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0-19 06:45
说到底的,问题的终结还是归到《实践论》。一个理论,不同的人群出之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按照各自不同的理解(包括推论、演化),去指导自己的实践,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你对于理论的理解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
阴阳五行,各自理解不同,有人拿来搞封建迷信,脱离实际推演,……得出不符合临床实践的结论。有的人运用阴阳五行在临床实践中建立脏象经络、辨证论治,2000多年的实践证明,他能够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
阴阳五行在西医临床中,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与西医的理论体系不一样。二者不能直接拉扯到一起,需要一个中介,二者才能进行比较、沟通。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0 09:05
我:岂止能说清楚阴阳,我认为读起中医经典来也清晰的多了呢!
路人甲:真的吗?光说不练假把式,我就找一下经典所言的道来,你给解读一下。
我:好的,请。
路人甲:著名的《上古天真论》中道字就不少,我们从头开始。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点点点,这个“道”是你说的哪种意思?
我:这个“道”就是规律之义!并且是泛指天地间一切事物之间的一切规律。
后面的点点点,只是具体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包括阴阳的规律、术数的规律、食饮的规律、起居的规律、作劳的规律等等。
路人甲:虽然听起来似乎也通,但总觉得你这是贬低了道的崇高地位。等我找到证据,再来批驳你!
我:好的。
路人甲:继续!“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这个“道”是你说的哪种意思?
我:与上一个一样!
路人甲:“合于道”就是合于天地间一切事物之间的一切规律?
我:这样的囫囵吞枣式的翻译是你的习惯?你这就是机械的文字代换而已,算不得翻译或解读!
这个合,是契合、符合之意。所谓“合于道”,就是指下民受圣人教化后的行为,能够符合天地间事物的规律!再具体点,这里是指与养生有关的规律,并不是指天地间全部规律。
路人甲:“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这个“道”是你说的哪种意思?“地道不通”就是地的规律不通吗?既然是规律,还能不通吗?
我:你这就是在瞎搅和!你是不是来找骂的?我说过这个道也是规律吗?
路人甲:你骂我,我就打你。
我:你打我,我就杀你。
路人甲:你杀我,我就杀你全家。
我:你杀我全家,我就杀你全族!
路人甲:你杀我全族,我就毁灭全世界!
我:你毁灭全世界我就毁灭全宇宙!
路人甲:全宇宙就是全世界,已经被我毁灭了,所以你没得毁灭了!你输了!哈哈哈!
我:全世界只是指空间,全宇宙还包括时间,我要把时间也毁灭!哈哈哈!
路人甲:哈哈哈,我知道吵架的规律了!
我:这就叫吵架之道!
路人甲:请继续解释“地道不通”之道!
我:这个道,属于我说的“道路”之义。就是通道。
路人甲:什么通道?
我:经水之通道。
路人甲:经水之通道就是子宫阴道喽!天癸竭则子宫阴道不通,不但不符合现代解剖所见,就是古人也能够发现这是错误的!
还说什么用你的解释能够读内经更清晰?!其实是更混乱错误!
我:不要急嘛!我认为这就是古人在当时科学水平条件下的认识。
当然古人会知道,正常情况下女人的闭经并不是阴道和子宫的堵塞不通,但他也不知道雌激素的存在!他只能根据日常经验,水流是有通道的,通道阻塞则水流不畅,甚而断流。经水的断绝也是先有不畅,慢慢断绝。因此就会联想到,在阴道和子宫以上,如同河道的上游,一定还存在一个经水的上游通道。是天癸竭导致这个上游通道的不通,从而经水断绝,不再受孕有子!
路人甲:你这个说法有什么证据吗?有什么文献证明这是古人的原意吗?你这不是胡编乱造吗?
我:嗯,我说过,我所说的就是我的理解,本来我就没说过这是古人的原意!你如果不认可,说我胡编乱造也符合逻辑。
我说过,古人描述的现象都是真实的,就像这个“地道不通”,就现象来说是真实现象,但我认为古人所理解的不通的“地道”,则是不存在的。
虽然如此,但这个“道”,在古人的原意中,就是个通道,不是规律!
你不能用“合于道”的道是规律的意思,这个“地道不通”的道就也是规律的意思!虽然古人用了同一个字,但实质意义并不一样,一定要甄别异同,才是科学的态度!
这也可以称之为,读经典之道!
路人甲:你这个“读经典之道”的道,是规律的意思!
我:嗯,这个道,除了有规律的意思,还有规范、法则的意思!在经典中,一个字包含现代汉语的几个意思的情况很多!
路人甲:我们继续!“夫道者年皆百岁”的道呢?是几个意思呢?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0 11: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3 11:25
路人甲:这个“道者”是规律的人?还是法则的人?
我:呵呵,你的积习难改!
这个“道者”是“明道者”或“行道者”的简称,就是知道“道”的人或按照“道”行事的人!具体到这个道的含义,就是我说的多种意义的混合。
路人甲:呵呵,你这不过是在含混其词而已!看来你也不甚明白!
我:看来人甲兄有话要讲。
路人甲:当然!《中庸》讲到:“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年皆百岁,当然就是得其寿!所以,年皆百岁者,就是有德者!所以,这个道,就是明确的指道德!没有什么多种意义的混合!
我:哈哈哈,你这就是东扯葫芦西扯筐!你早先说过,道的定义要以中医经典为标准,刚把《道德经》拿出来,怎么又把《中庸》拿出来了呢?
路人甲:今天天气不错!你看天上那一片白云,山前的一片红叶,是不是很有诗意?你可以再赋诗一首了!所以,说说你那故弄玄虚的道是函数吧!
我:好!函数本质上是描述事物之间关系的,传统文化中特有的“道”,就是事物之间的关系!
路人甲:你怎么说“传统文化中特有的道”而不是“中医特有的道”呢?
我:因为当前中医理论中,并没有将“道”的概念纳入。但中医的阴阳概念,与道又有很深的关系。如果不把“道”用现代语言落实了,让道的概念处于神秘状态,那么,阴阳的概念,也就一直会处于神秘状态!
因此,我将经典中与“道”有关的意义,分为道路之义、道德之义、技术之义、知识之义、道理之义、法则之义、规律之义。限于我的知识面狭窄,我知道我所言可能并不全面。
我把其中表示道理之义、法则之义、规律之义的“道”,单独提出来作为传统特有的“道”的概念。
路人甲:为什么把道路、道德、技术之类的,不包含在“道”的概念中呢?
我:因为道路、道德、技术之类的概念太具体,是形而下的,而道理、法则、规律是更具有宏观概括性的,是形而上的。
路人甲:《易经.系辞》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
我:对!
路人甲:那为什么不直接用《系辞》的定义呢?
我:系辞的定义也不是不可以,但这个定义太抽象,不接地气,难以与普通人衔接。
路人甲:你说函数就是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那道理、法则、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吗?
我:是。
路人甲:医道的“道”,是什么关系?
我:医道的“道”,就是为医的道理、法则和规律,就是与医有关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人文关系、疾病与人体表现的关系、药物与疾病的关系、药物与人体生理的关系等等。
路人甲:你说的道够多了,还是谈阴阳吧,你不是找我来谈阴阳的嘛,怎么打岔谈起道来了?!
我:还不是你的“阴阳是道,道是阴阳”惹得?现在反倒倒打一耙!
你反对《中基》的阴阳定义,为什么呢?
路人甲:先前你按《中基的定义》,得出结论说,天地万物不都有阴阳,现在你说说,什么东西没有阴阳呢?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5 08:42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0-25 20:51 编辑
我:嗯,我们来研究探讨一下吧!
请问,你认为,五行的木火土金水,谁阴谁阳?
路人甲:你认为五行没有阴阳吗?难道你不知道,五行与十干相应,有阴干与阳干,故有阳木与阴木、有阳火与阴火、有阳土与……
我:停!仍然默契全无!难道,没说明白?!
我说的是,五行的 木火土金水 这五者之间,谁阴谁阳?
路人甲:当然火为阳,《阴阳应象大论》明确说了:水为阴,火为阳!
我:水火的阴阳,有内经为据,那木土金呢?
路人甲:土就是地,天为阳,地为阴,土当然就是阴!
我:呵呵,土为什么是地?
路人甲:因为地上有土啊!这不是很简单明了的吗?
我:地上也有木,地上也有金,关键是,地上也有火!
路人甲:你这是胡乱联系!
我:我看你才是胡乱联系。
路人甲:依你怎么说?
我:嗯,依我说,五行之间,不论阴阳!
看《中基》对阴阳的定义: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我们上一次关注了其中“某些”这个词,得出了只有部分事物可以用阴阳来分析的看法。现在我们关注一下“双方”这个词,他界定了,只有分为双方的事物才能用阴阳来分析。
五行,是将事物分为五部分进行分析的,所以,他不属于阴阳的范畴。
因此,五行之间,不论阴阳!
路人甲:哦,按你的意思,就是只要一个系统能分为两部分,就可以用阴阳来分析!
比如,水和火单独组成一个系统就可以分阴阳,把水火置于五行系统中就不可以分阴阳了!
我:嗯,你说的已经进一步了!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一个窝里的出来的两只工蚁,怎么分阴阳?
或者,两块金子的质量和表面积,谁阴谁阳?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0-25 09: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5 09:45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0-25 09:59 编辑
哈哈,我又不强求谁相信我,我也不认为我说的是真理,我也不认为谁不相信我谁就是老顽固,我也不以拯救中医为己任,我也没这个资格和能力,我只是有感而发而已。
等哪天我的兴趣转到其他地方了,还真有可能从这里销声匿迹。或者我不在这个世界了,从论坛上看,我也是销声匿迹。这四个字你说的应该是对的!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5 22:02
路人甲:两只蚂蚁,如果左右并排走,则左蚁为阳,右蚁为阴!
我:如果两只蚂蚁前后走,就是前蚁为阳后蚁为阴?
路人甲:你说的不对!《金匮真言论》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背在后,腹在前,因此应该前蚁为阴,后蚁为阳!
我:哈哈,人甲兄对《内经》的应用很熟练那!如果俩蚂蚁一会儿前一会儿后,一会左一会右,他们就忽阴忽阳的喽?
路人甲:按理,应该……是吧?
我:是什么是!不是!再看《中基》的阴阳定义: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我们前面关注过“某些”和“双方”这两个词,我们还要关注“对立”这个词!这个阴阳双方,还要对立!如果不对立,就不构成阴阳!
这一个窝里的两只工蚁,是并列关系,他们没有对立,所以不能用阴阳来分析!
路人甲:那你说的“两块金子的质量和表面积”他们也是并列关系吗?
我:他们没有关系!
路人甲:金子的质量越大,表面积应该也越大,怎么能说没有关系呢?
我:哦,对不起,怪我没有说明白。我是说,有两块金子,这块金子的质量,和那块金子的表面积。
路人甲:嗯,这个例子我真找不到《内经》的原文做依据分阴阳了。
我:不能分阴阳就对了!因为《中基》的阴阳定义中还有个词:“相互关联”!如果是相互没有关联的两个事物,我们不能用阴阳来分析他们!
路人甲:总结你的意思就是:世界上只有部分事物能用阴阳来分析,这部分能分阴阳的事物必须是相互关联的,不关联不行;而且必须是对立的,不对立不行;而且只能是两方,多方不行!
我:人甲兄总结的很到位!
路人甲:我觉得你这解释,是对阴阳理论的亵渎,是对经典的背叛!
我:我虽然不以维护经典为己任,但就阴阳来说,你能从《内经》中找原文,所言阴阳是说世上全部事物的吗?所言阴阳是没有互相联系的吗?所言阴阳是不对立的吗?所言阴阳是三个以上事物的吗?
路人甲:有啊有啊!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就是说阴阳是天地之间所有的道啊!所有就是全部啊!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0-28 10:08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0-28 10:11 编辑
我:五行是不是天地之间的道啊?
路人甲:当然也……是…啊!呵呵,你这是挖的坑!
难道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是错误的?
我:不,古人这句话是没错的。我认为这是古人描述的一个客观现象,古人描述的现象应该是没错的!是你理解的错误!
路人甲:我哪里错了?难道我要理解成阴阳是天的道和地的道?而不是天地之间的道?
我:不不不,重点不在天地之间还是天和地两点。
我给你举个例子:路人甲者路人也。你怎么理解?
路人甲:我路人甲是路人。怎么了?
我:再揉碎了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路人甲是所有路人呢?还是:路人甲是路人之一呢?
路人甲:当然我只是路人之一!我老弟路人乙、路人丙也是路人呐!
我:对对对!这就对了嘛!
路人甲者路人也,这里表达的是路人甲属于路人,是路人之一。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里表达的是,阴阳属于天地之道,是天地之道之一!
我这样能说明白吗?
路人甲:似乎也有道理!虽然有点别扭!
那么,按你说,道是函数,那么阴阳也是函数?
我:是的,阴阳也是函数!
路人甲:那么,阴阳的函数式是什么呢?你有本事写出来吗?
我:要想写出阴阳的函数式,我们还得看阴阳的定义!
路人甲:这会子是要关注其中那个词儿啊?哈哈啊哈!
我:对,是要关注其中一个词,“事物”!
路人甲:你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呢?
我:这个幺蛾子就是:并没有独立的阴阳,阴阳必须是事物的阴阳!
其实定义文本中还有个“或现象”,我觉得《中基》这个定义中的“现象”大可不必要。因为现象一定是事物形成的,没有事物就不会产生现象。当然当初的文本拟定者可能考虑到“上升”、“下降”、“温热”、“寒凉”一类可以脱离具体事物而讨论的现象也可以给他分阴阳,所以就加了这个“现象”一词,也可以理解。但我们在这里闲谈阴阳的函数,如果遇到现象,我也必须具体谈是什么事物形成的什么现象,不可能脱离具体事物出来个阴阳函数。
路人甲:好的,你继续论!
我:你也不能只听不说啊!我问你,阴阳,有数量吗?
路人甲:数量?你是说,你身上有几斤阴几斤阳吗?你这幺蛾子不要太离谱哟!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1 11:07
我:你的意思是阴阳没有数量咯?
路人甲:嗯哼!
我:那么,《内经》中阳盛、阴盛、阳衰、阴虚之词颇多,随手即可抓来几个:
《素问 调经论篇》:
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
《灵枢 终始》:
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这个“盛”与“虚”不就是量的大小吗?
路人甲:呵呵,我知道你的意思,你就是不管如何都想往数学上扯而已!就像相信佛的人,以为所有结果都是佛的原因;相信基督的人,所有原委,都是主的旨意;相信神经的人,所有一切结果,都是神经的作用一样!
你相信数学能解决一切问题,所以就将一切往数学上扯,以为盛与虚都是数量,可是我告诉你,“盛”与“虚”只是表示病证的两种不同的性质而已,与数量无关!
我:是吗?那我再举一段经典,
《灵枢 根结》:
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
这个“阴阳之道,孰少孰多”的“多”“少”,“阴气少,阳气多”的多少,也与数量无关?不是说的数量?
路人甲:哦哦哦,今天天气越发冷了!
我:不要顾左右而言他!你觉得阴阳到底有没有数量呢?
路人甲:好吧,那就是,阴阳……有数量……喽。
我:哦,那么“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句话,静和燥有数量吗?杀的数量是多少?藏的数量是多少?
路人甲: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觉得你的话在前后矛盾,
我:呵呵,不是我的话前后矛盾,是古人的话本身就还不完美。你也觉得有矛盾,这才是正常的!
如果你觉得古人的话全是圣旨,一个字也不可更改,这种看法是不正常的!
如果你觉得古人的话全是瞎扯,需要全部推翻否定,这种看法也是不正常的!
路人甲:你也在顾左右而言他,你直接说你的答案,阴阳到底有没有数量?
我:哈哈,这要看具体的阴阳到底是什么的阴阳!
路人甲:你不是说阴阳属于道,道是函数,那么阴阳也是函数,那你直接说阴阳是个什么函数不就得了,扯来扯去的有什么意思?
我:哈哈,你希望简简单单的解决问题,想法是好的,但往往有个规律:简单的理论,带来复杂的操作结果;复杂的理论,带来简单的操作结果。所以,我理解的阴阳,不是直接说是个什么函数就能得了的。
路人甲:那你说你的具体的阴阳是什么?
我:具体来说,《内经》中所言阴阳,多指可分阴阳的气,也可以说是指气的阴阳。气有数量,气的阴阳也有数量。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9-11-1 11:47
有点意思哈。刚好读到一篇文章,讲阴阳与基因的,术数,我数学不大好,没看懂什么意思。柳大侠关于数学和术数很有研究,请帮忙看看,这篇文章有没有道理?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1 14:04
谢谢王不留行版主!我的数学知识也很匮乏,不过我试着去读读,看能不能读懂一二。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1 15:28
很遗憾,我看不懂!
我顺着文中的“数码公式”往上倒,试图找到它的出处,最后从网上找到了一个““弯曲相对论”数码公式”的名词!非常遗憾的是,我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也不知道那个数码公式是表达的什么意思!
也不知道作者吴思远的情况。
不过从作者单位“北京德威时空生物科技研究中心”这个名字来看,感觉是个很......神奇的地方!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1-1 16:47
记得好像有一个陈思远,是搞系统论的。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5 08:20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1-5 08:39 编辑
路人甲:哈哈,荒谬!且看《内经》的两句原文: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可见,至少,《内经》所言阴阳,除了指气,还指味!
我:哈哈,第一,我说的是“多指”,只是说最常用阴阳来分析的是气的性质,并没有否定阴阳也可以来分析其他事物。第二,在我看来,中医概念的“气”和“味”,二者本质是一样的。按我的定义来看,其实都是气。
路人甲:越来越荒谬!中药有四气五味,若按你的说法,就叫“九气”好了!
我:嗯,差不多不错!
按我的定义:气是事物的特性和作用。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与五味“酸苦甘辛咸”都是中药的特性,他们气的多少,就是四气五味对人体作用的大小!其中气的厚薄、味的厚薄就可以用阴阳来分析。
路人甲:哦?你所谓“差不多不错”是什么意思?就是还差一点喽?
我:差一丁点。按我的定义,四气五味不应该叫“九气”,应该叫“六气”。因为寒热温凉本来就是一个气,只是寒热的程度不同而已,并不是性质的不同。
我想,阴阳之内又可以分阴阳,这就是将数量值进行细分,更精确化的操作。
五味的酸苦甘辛咸,厚薄程度精细化以后,可以用酸度、苦度、甘度、辛度、咸度来称呼,四气的寒热温凉数值精细化以后该叫个什么名字呢?
到现在我还没想好该给这个寒热之气取个什么一个字的名字,人甲兄可以帮忙出个主意。
路人甲:嗨,这还不简单,就叫寒度、热度、温度、凉度呗!
我:哈哈,我刚刚说过,这四个度,其实是一个度,应该是可以用一个字表示的!
路人甲:哼!你的意思这是还差一丁点?差得多了,四气改成了一气,乱弹琴!你这是在颠覆中医理论!
我:人甲兄高抬了!我只不过与你路边闲谈而已,哪里敢称得上理论?我又有何德何能去颠覆谁?
我认为我对气的定义、阴阳、道的定义和这里四气本是一气的看法,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不是传统中医经典的本意,不是古人的本意。你尽可以按照传统中医理论去行事,我不妨碍你的。我不但没有能力去颠覆你,也根本无意去颠覆你。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1-5 19:10
各自保留自己的观点,也是学术讨论。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9 16:34
路人甲:好吧!且不与你纠缠这个问题。那按你的意思,寒热温凉用一个什么字表示好呢?
我:本来用“温”字最好,他的数值可以用“温度”表示。但温度这个词已经在现代科学的中文词汇中被使用了,意义明确,我们再搞个重名又意义不同的词出来,除了添乱,没有什么积极意义。
“热度”也是一个常用汉语词汇,与“温度”一样不方便使用。“寒度”和“凉度”我也不喜欢,因此我想另外找一个字:煦!
路人甲:寒热温凉称“煦”,寒热温凉的数值叫“煦度”?
我:人甲兄说的很对!
路人甲:不过,你如果将中药的四气五味改称为“六气”,岂不与五运六气的“六气”重名了?难道他们是一回事吗?
我:他们不是一回事!中药的四气五味合成的“六气”,是具体与中药的特性与作用相关的,是中药的属性。
传统中五运六气的“六气”,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是把表示时间的“气”与表示气候特性、人体生理、病理特性的中医特有的“气”混为一谈,需要梳理的地方很多!
不过,就像刚刚你说的,称中药的四气五味为“六气”是不妥的,除了易与五运六气的“六气”相混淆,还有其他原因。
古人之所以把“寒热温凉(煦)”与“酸苦甘辛咸”分称为气和味,我觉得是因为在形成药性概念的初期,察觉到二者的器官是不同的,就是说检测这两类性质的仪器设备是不同的,一个是服用后身体的整体感觉,一个是口腔的感觉。
但在药性概念的完善过程中,寒热温凉(煦)和五味都赋予了人体主观感觉以外的其他性质,属于中药的特性和作用,本质上是属于中医特有的气。因此,总体上,寒热温凉(煦)和五味是气,中医特有的气,具体上是中药的药性。
传统的四气,有时候也称之为“性”,药性有时候我们叫做“性味归经”,其中这个“性”就是指的寒热温凉。可见,称气为性也是可以的。所以,我认为,可以将“煦酸苦甘辛咸”称之为中药的“六性”。
这个“六性”是可以有数量值的,其数值可称之为:煦度、酸度、苦度、甘度、辛度、咸度。
路人甲:那这个“六性”的阴阳是如何分的呢?
我:六性的阴阳,我们可以从经典中找出对应的分法。不过我认为,阴阳还是个二分法,在很多方面可以给我们分析事物提供方便,让我们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质。但在中药六性上用阴阳分析意义不大,即使把他们分了阴阳,阴阳之间的函数关系也没有实用价值。
不如直接用更精确的数值分析,因此,建立六性的数值概念,用煦度、酸度、苦度、甘度、辛度、咸度来表达药性更有意义!
路人甲:那中药六性的度如何建立呢?
我:在这里我们是来闲谈阴阳的,等我们闲谈中药时再聊如何建立中药六性的度量值吧!
路人甲:哦哦哦,我们真是跑题了!
前面你说阴阳是有量的,这是阴阳的特点吗?
我:阴阳的特点?好,下一次我们聊聊怎么用阴阳的量表达阴阳的特点,也就是教科书中所谓阴阳的内容。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9-11-9 20:22
路人甲:我哪里错了?难道我要理解成阴阳是天的道和地的道?而不是天地之间的道?
我:不不不,重点不在天地之间还是天和地两点。
----------------------------------------------------------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是说阴阳是大自然的规律。并不是说“天的道和地的道”,更不是说“天地之间的道”。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10 15:50
谢谢千总版主光临!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12 11:02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1-12 11:04 编辑
路人甲:这个我知道,教科书中阴阳的内容分六个方面,一是阴阳对立制约,二是阴阳互根互用,三是阴阳交感与互藏,四是阴阳消长,五是阴阳转化,六是阴阳自和与阴阳平衡。
你是怎样用阴阳的量表达这六项阴阳内容的呢?
我:人甲兄总结的很好!给你竖个大拇指!
在用量表达阴阳特点以前,我想先与你讨论一个问题:阴阳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东西?
路人甲:不明白你说的是啥意思!
我:哦,那么还用刚刚讨论过的中药的六性或传统所谓的四气五味来说明我刚才的问题吧!
路人甲:恭听!
我:传统所谓的四气寒热温凉,也有人主张应该分五气,在寒热温凉中间还有一个“平气”,即不寒不热不温不凉!且不管他是四气还是五气,我认为可以用一个“煦”字表示,煦的数量值即煦度的不同,就能表示全部的寒热温凉平。
路人甲:还是不明白你要说什么!
我:哈哈,因为我还没有说完。
继续!比如,假如煦度的值在+100到-100之间,我就可以这样表示:煦度在100到50之间就是传统的热;煦度在50到0之间,就是传统的温;煦度等于0就是传统的平;煦度在0到-50之间,就是传统的凉,煦度在-50到-100之间,就是传统的寒。
用一个图表示就是:
[attach]15450[/attach]
你看,传统的寒热温凉平可以用一个煦度来表示,我们就可以说,寒热温凉平是一个东西!
但药性的煦度值再变化,也不能表示药性的酸度,我们就说,煦度和酸度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同理,煦酸苦甘辛咸互相也不能用一个数值的不同来表示,我们就说,我所说药性的六气是六个不同的东西!
所以,我要讨论的问题是:阴阳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东西?
路人甲:呵呵呵,绕了好大一个圈子!不就是阴阳可不可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吗?!
我:对对对!人甲兄总结的好!
路人甲:你的结论是什么呢?先拿出来,我好反驳你!
我:好!
我的结论是:阴阳是两个东西!不能用一个数值的不同来表示阴阳!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9-11-12 11:14
这个二人转挺好的,辛苦了柳兄弟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9-11-12 17:16
阴阳是概念,是属性,不是任何具体的事物。就像好和坏,上和下一样。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12 17:56
是的是的!非常同意千总所言!
我在帖子 人体气血阴阳的数学原理猜想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id=73109&extra= 的3楼中有类似表述:阴阳是表示事物相对关系的概念,阴阳必依附于事物而存在,没有独立的阴阳。
但那个帖子主要是讲各种平衡的数学原理,对我理解的阴阳的全貌没有展开说。而且行文较枯燥,不好读,争取在这个帖子中,用较风趣点的风格,集中将我理解的阴阳全貌展示出来。
再次感谢千总拨冗读我的帖子!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15 16:13
路人甲:为什么不能用一个数值表达阴阳呢?
比如昼为阳夜为阴,昼日温度高,夜晚温度低,越接近中午温度越高,越接近子夜温度越低,那么我们用一个温度不就可以表达昼夜的阴阳了吗?
我:你这个例子很好!在《内经》中很多地方描述的阴阳,非常符合你说的这个意思,比如著名的《生气通天论》有:
“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就是描述阳气从平旦到日中再到日西的昼间阳气的变化,即从阳气出现,到最盛再到已虚即消失的量的变化过程。
那么可以推知,阴气在夜间的量的变化也是由阴气出现到阴气最盛,再到阴气消失。
如果你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印象,你就会发现这个描述中,昼间没有阴气什么事,同理可以推知,夜间也没有阳气什么事!那么,就可以用一个量,比如人甲兄所参考的温度值,来描述这个阴阳!
即使在《金匮真言论》中有“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的话,虽然可以理解为阴中有阴,阴中也有阳;阳中有阳,阳中也有阴,但这仅是就相对关系说的,并非是说阴气和阳气可以同时存在。
路人甲:那么说,你是同意我的观点喽?
我:否! 我只是说,我认为你的这个观点与古人的一些观点很相符,但我并不认可古人的这些观点,况且,另一些古人还有另一些说法,而且越接近临床,越有正常人体中的阴阳之气必须同时存在的意思!
比如名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比如《灵枢 根结》:“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等等。
这都在表示阴阳是同时存在的,而其有量的变化,且很重要的是阴阳量的比例的变化!
如果阴阳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你用一个量可以表示两个东西吗?
路人甲:那为什么我的用一个温度表达一日阴阳的变化,看起来还是有道理的呢?
我:嗯,这就是只看到了表象,没有深入分析本质的结果。这也是古人在阴阳上面表达混乱的原因。
路人甲:你好像很看不起古人呢!
我:不不不!古人提出了事物的阴阳属性,为我们分析事物的变化规律打开了一扇门,这就很了不起,很值得我们敬仰的!我们要做的,是将古人的成果继续发展!
路人甲:你的发展是什么?
我:哈哈,我前面不是将“寒热温凉”合成一个“煦”了吗,这里我要分,就是明确说,阴阳是分为两个不同的东西。
路人甲:你说阴阳是个东西?!是具体的可以拿出来把玩的东西?
我:哦哦哦,我是说,阴阳是两件事、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属性,数学上必须用两个量来表示。不像寒热,可以用一个量的不同大小来表达。
路人甲:那你就用两个量来表达一下一日阴阳的变化,看是比我的方法更简单明了还是更复杂难懂!
我:可能是更难懂复杂吧,但更准确,几乎能描述所有阴阳规律和特点,可以厘清对阴阳的错误理解。
路人甲:哈哈,好!你就给我吹!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9-11-15 21:18
中医的阴阳在《内经》中确实是两件事。营是阴,卫是阳,营卫分属于两种不同功能,两者同时存在,不断在变化,同时又有具体的变化的量的不同。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5 21:53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15 22:01 编辑
阴阳是概念,是属性,不是任何具体的事物。就像好和坏,上和下一样,天为阳地为阴,水为阴火为阳,心为阳肾为阴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9-11-16 04:54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9-11-16 08:18 编辑
阴阳为天体运行中,物质存在方面的现象。如素问阴阳离合论: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此为何只言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而前曰广明不言太阳。意在阴为之主,阳与之正的描述。可知同地面直接相关的,是地为阴的方面 ,而外便是天为阳的方面了。所以说:天运当依日光明,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16 13:12
谢谢王不留行先生光临鄙帖!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16 13:13
感谢光临读帖!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1-16 14:01
感谢光临读鄙帖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18 11:00
我:好的,再与你讨论一个问题,阴阳的变化是什么意思?
路人甲:你怎么尽问些无聊透顶的问题呢?阴阳的变化就是阴阳的变化!用你的话说,阴阳有量,那就是阴阳量的变化!
我:嗯,你说的倒也不错,不过就是太笼统,不明确!
路人甲:还不明确?你还想怎么明确?
我:我理解的阴阳的变化,有三个方面:
一是阴阳随时间的变化,也称作阴阳关于时间的变化。数学上称作,阴阳关于时间的函数。
二是阴随阳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和,阳随阴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数学上称作,阴关于阳的函数,和,阳关于阴的函数。
三是阴阳随其他因素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这个其他因素我称之为阴阳系统的扰动,数学上称之为,阴阳关于扰动的函数。
路人甲:呵呵,是复杂!可更像故弄玄虚!
我:你有这样的感觉也不奇怪,不过我们可以讨论。
你所说的“一日阴阳的变化”,是不是说的阴阳随时间变化呢?所以这个观点,你我应该没有异议吧?
路人甲:嗯,这个我同意。你所说阴随阳变化和阳随阴变化,我也同意。
我:这一点,《内经》虽有相关文字,比如《阴阳应象大论》的“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言,虽暗含阴阳互存之理,但其意义表达的并不是阴随阳变化或阳随阴变化。比如在《金匮真言论》中有“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中之阳”“阳中之阴”的说法,但那只是对事物细分以后的相对关系而言,并非说阴阳之气互相作用的;
一直到了明朝,后来的医家才根据道家一些关于阴阳的观点和临床实际,将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补充完整,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人甲:何必训诂推究!你的“阴阳随其他因素变化而产生的变化”是什么意思?
我:如果不要求详细推究,则中医人常说的湿寒伤阳、大汗伤阴一类,就是阴阳随其他因素变化的例子。如果要训诂推究找到经典依据,则《阴阳应象大论》有“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的句子,这也是阴阳会随其他因素变化的观点。
路人甲:你就是将阴阳的变化分为三个方面,又能如何呢?
我:这三个方面的变化,要用不同的函数形式来表达!
为了适合借鉴现在成熟的数学方法,我引入几个字母来代表阴阳,本质其实是与用汉字代表一样的,只是方便借力而已。
我用r代表阳,s代表阴,那么,
阳关于时间的函数就可以表示为:r(t)
阴关于时间的函数就可以表示为:s(t)
路人甲:这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我认为继续下去就有意思了。
下一次我们聊一下怎么用这些符号具体表示你所说的,一日阴阳的变化,如何?
路人甲:好,天气渐寒,我们且围炉闲谈!还想看看你能搞出几种阴阳的数学形式幺蛾子!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21 10:38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1-21 15:40 编辑
我:好的,看我给你搞一个妖蛾子!
先说好,我们一日的时间划分用传统的地支计时划分。
按照传统对一日阴阳的变化的描述,昼间为阳,午时阳最盛;夜间为阴,子时阴最盛。
按照我对一日阴阳的变化的理解,昼间也有阴;不过在午时最弱,夜间也有阳,不过子时最弱。
二者合起来,这就是文字表达的一日之中阴阳量的变化规律。
我们为了数学分析时表达式由简至繁,这样好理解。我们对阴阳的量先模拟取最简单的一个数值。注意是模拟,而不是实际的值。实际的值可能对应于不同的事物可能有不同的值。
怎么取呢?
我们先搞一下阳。
按照刚才的理解,“昼间为阳,午时阳最盛”;“夜间也有阳,不过子时最弱”,那么就是说:
阳,午时最盛,子时最弱。
最盛是多少,传统未明;最弱是多少,我也不知。
那么,
最盛,取一万,可否?取一千,可否?取3.1415926可否?取2.71828可否?取0.618可否?……?取1可否?;我觉得都可以。
我还觉得,最盛取1,最简单。
最弱,当然得比最盛小一点吧?
最盛取一万时,最弱取九千可否?最盛取3.15926时,最弱取2.15926可否?最盛取0.618时,最弱取-0.618可否?最盛取1时,最弱取0可否?我觉得都可以。
我还觉得,最弱取0,最简单。
路人甲:好好好!好啰嗦!我们就一日之阳,最盛取1,最弱取0。
我:模拟!模拟!这只是为了推理一个模式!具体数值也就是,午时为1,子时为0.
路人甲:好好好!我要看你的数学形式幺蛾子!
我:为了循序渐进,我先用图形表示一下!
路人甲:怎么这么麻烦?
我:耐心!上图
[attach]15459[/attach]
这样是不是子时为0,午时为1?
路人甲:我还不太习惯看这样的图。让我想想!好像是子时为0,最小;午时为1,最大。
我:很对!那么再看图:
[attach]15460[/attach]
路人甲:还是子时为0,最小;午时为1,最大。
我:对对!那么再看图:
[attach]15457[/attach]
路人甲:虽然也是子时为0,午时为1,但中间有点太乱,不好看!
我:还有更不好看的:
[attach]15458[/attach]
路人甲:我反倒觉得这个比上一个还好看些!但这个午时虽为1,但不是最大,大概是未时冲着最大点!
我:呵呵,关于好看难看,这就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你看出来午时不是最大,说明你已经适应了用图形表示数量变化。
路人甲:你用图形表示数量变化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你觉得一天的阳气变化,与那一条图形更接近呢?
路人甲:后两个根本不能表示一天阳气变化,前两个还有点可能,我也不好确定了!
我:嗯,感觉很对!
第一图形叫折线,虽然看起来很简单,若用数学函数来表示则需要分段表示,一段直线一个函数表达式。
第二个图形,虽然看起来复杂点,很难手工画出来,但在数学上属于三角函数图形,可以用一个函数式表示。
路人甲:那你就将这个函数式写出来吧?!
我:如果用函数式表示出来,又要简单,这个模拟数值还要改一改!
路人甲:你这不是找麻烦吗?干嘛一再改这个数值?
我:现在麻烦是为了将来简单!现在不怕麻烦,将来就会简单!现在不想麻烦,将来会更麻烦!
路人甲:这话听起来颇有深意!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23 10:27
我:谢谢夸奖!
我说的改数值,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阳最大值,我们上面图形设定为1。为了函数表达式简单,我要将其改为2。至于为什么,呆一会再谈。
另一个是,我们现在谈的是模拟一日阳的变化规律, 其实日复一日,阳的变化是一个周期函数,那么,亥时以后还是子时,但后一个子时和前一个子时还是应该有区别的。我们只用时支表示就没法区分是今日的子时还是明日的子时。为了区分就要加上年月日,或者干支同时表示。但这样用年月日或干支表示时间是不方便在数学公式里使用的。
还有两个时辰之间怎么表示?传统是时之下用刻,刻之下用分表示。不管一日百刻还是一日96刻,在用现代数学公式表示时都是不方便的。
这就要求,要用一般的数字数值表示时间来代替中医传统文献用干支表示时间的方法。
路人甲:什么一日百刻还是一日96刻?到底一日是多少刻?
我:你不明白就算了,如果有兴趣就自己去查查。我们还是说阴阳的数值表示问题。
路人甲:又在故弄玄虚!你直接说怎么表示吧,反正我也觉得,我可能听不懂!
我:为了和传统的地支表示时间法尽可能接近,我用1234…代表子丑寅卯。
路人甲:这个我明白了,就是: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
我:虽不中亦不远矣!
路人甲:难道不对?
我:嗯,应该是:子=0;丑=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 。
路人甲:不就是一个从0开始还是从1开始的问题么,又有什么区别?
我:区别在于公式的简洁和复杂。
路人甲:那子时一刻等于什么数值?
我:0.25
路人甲:午时三刻就等于6.75?
我:非常OK!
路人甲:说你的函数表达吧:
我:好,上函数表达式:
r(t)=1-cos((π/6)t)
路人甲:不知道,不明白,不晓得,不清楚,不敢说,不敢问!
我:那我先说。这就是上面第二个图向右无限延伸下去的图形的函数式。
你把地支表示的时间,用上面说的地支和数字的对应法,转换成普通数字带入函数式,就得出阳的数值。
现在,你可以随便说,随便问!
路人甲:容我想想!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25 08:55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1-25 09:03 编辑
路人甲:为什么要用正弦函数而不用余弦函数呢?
我:如果用正弦函数,时间的起点就不是子时而应该是卯时。因为正弦和余弦的相位差为90度,正好三个时辰。
路人甲:为什么要用个1呢?不用1不可以吗?
我:我的理解,阳气都是正值,而余弦函数的值域是+1到-1,加上一个1,使得我的阳气函数的值域就移动到+2到0之间。这也是我上一次说的,我要将最大值改为2的原因!
路人甲:为什么出现一个莫名其妙的π/6呢?
我:在余弦函数中用弧度表示周期的部分是2π/T,T就是时间上的周期值。我们以12时辰的顺序为时间值,那么周期为12,带入进去就是π/6 。
路人甲:什么弧度?
我:这是个数学概念,我不在这里解释了。
路人甲:那你是不是又在故弄玄虚!
我:你这个“又”……我很无语。总之,我修改了几个数值以后,表示一日阳气变化的图就变成这样了:
[attach]15477[/attach]
当然,还可以同样得出一日阴气变化的函数表达式和图形。
路人甲:且慢搞什么阴气函数表达式!假使我相信你这个函数式的变换没有错误,但,你这样表示了又能怎样?
我:嗯,你提的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
现在我们来想一个问题:假如有一个试验箱,里面有温控和光控系统,使得里面的温度和光照恒定,你觉得,生活在里面的……人,感觉到的阳气变化,会是怎样的呢?还能用上面的函数式或图形表示吗?
路人甲:四季如春?
我:哈哈,是可以一日如晨!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1-29 07:47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1-29 07:52 编辑
我:用图表示就是:
[attach]15478[/attach]
用函数式表示就是:
r(t)=1-0×cos((π/6)t)
路人甲:直接是r(t)=1不就可以吗?干嘛还把后面一堆再乘以个0呢?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嘛!
我:这是为了说明这个表达一条水平线的式子与我的原始式子的继承关系!
路人甲:你是常有理!
我:嗯,有理走遍天下嘛!哈哈!
这是说明一日阳的幅度变化规律随环境不同会不同!
我们再考虑一个问题:还是一日阳气变化,中国和美国有不同吗?
路人甲:有什么不同?我们过一天,他们也过……不对!有不同!我们是中午,他们是半夜!差点被你引到沟里去!
我:哈哈,具体点说,中国和美国大体上是昼夜相反,我们可以说中国和美国的阳气周期变化的相位差为180度!
路人甲:那你的函数式还可以用吗?
我:需要修改一点参数,
如果以中国为基准,则:
r(t)美=1-cos((π/6)t+π)
路人甲:不懂不懂!
我:白话就是,阳的变化规律,除了幅度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相位也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路人甲:还有什么可以变化?
我:什么都可能变化!
路人甲:哇哦特?!
我:试想刚才的试验箱,如果光照和温度控制不按正余弦规律变化,也不是稳定不变,是不是也可以这样:
[attach]15479[/attach]
路人甲:随意变化?
我:对!可以随意变化!阴阳都可以随意变化!
路人甲:《内经》里可没有这样的描述!
我:不但《内经》,所有我所见的传统中医典籍,都未见这样的描述!
路人甲:那就说明你是胡说八道!
我:不不不,不要这么狭隘!这说明古人只是发现了阴阳冰山的一角,并未窥见其全貌!不过发现这冰山一角也是很了不起的,他引领我们继续探索,其成就是我们后人不可比拟的!如果没有这冰山一角的展现,我们可能永远与这座冰山错过!
路人甲:你这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吧?!
我:我没有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我们的路还很长,不可止步不前!
我们讨论了阳关于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函数表达式,还没有讨论阴关于时间的函数表达式,更没有讨论阳关于阴的函数表达式,更更没有讨论阴关于阳的函数表达式!
路人甲:晕!
我:晕不得啊!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找到阴阳的本质!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2-3 08:03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2-4 18:51 编辑
路人甲:你高兴就好!你继续,你的牛皮你做主!
我:呵呵!有了阳关于时间的函数,我们再来看阴关于时间的函数吧。
路人甲:阴和阳相反就是,这个很简单吧!
我:你说的也不无道理,有了阳做参考,阴的表达式应该简单多了。
但我们前面说过,阳的表达式会因我们考察的对象及其所处环境的不同,其变化幅度和相位都要变化,那么我们前面的函数式要能反映这个特点!所以要进行适当修改!
路人甲:又要修改!你到底有谱没谱?
我:这叫循序渐进,与时俱进!
路人甲:请常有理继续!
我:应该这样:
r(t)=B-A*cos((2π/T)t+P)
A表示变化部分的最大差的一半;B表示变化值的中点;T表示周期;P表示变化的相位差。
我们所说的一日阳气变化的函数式,就是这个式子中的A=1,B=1,T=12,P=0的结果。
路人甲:那,美国的那个公式就是A=1,B=1,T=12,P=π喽?
我:对,很对!赞一个!
路人甲:我只是机械的把你的结论带进去得出的结果而已,但我并不知道他的具体含义,也不是道为什么这样带入?!
我:这是根据阳气变化的具体含义得出的式子,所以还比较复杂。还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比如:
r(t)=a(b-cos((2π/T)t+p))
或者:r(t)=b-a*cos((2π/T)t+p)
或者:r=A(1-cos((2π/T)t+p)+a
等等......
这只是函数式的形式有变化,本质是一样的
路人甲:晕晕晕!而且,我觉得既然美国和中国阳气正相反,就应该加个负号不就行吗?干嘛还进行莫名其妙的什么变化?!而且阴气应该与阳气相反,那么美国的阳气,就应该与中国的阴气一样喽!
我:嗯,你说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个相反,是指变化趋势的相反,你增加时我减少,你最大时我最小,而不是数值正负相反!试想,阳气在中国最大是2,如果简单地加个负号,那不成美国的阳气最大为-2了?
所以,研究变化规律,需要熟悉三角函数的规律,而不是简单的正负数!
在三角函数表示的变化规律中,变化趋势的相反,是相位差个π,也就是180度。
第二个问题,你理解的很对!美国的一日阳气变化规律,正好与中国的一日阴气变化规律相同,如果用s表示阴气,就是:
s(t)=1-cos((π/6)t+π)
变换一下形式,就是:
s(t)=1+cos(π/6)t
为了能全部表示幅度、周期、相位,我们把其它参数补齐,就是阴关于时间的函数:
s(t)=B+A*cos((2π/T)t+P)
我们把阳气函数式也拿过来好对比:
r(t)=B-A*cos((2π/T)t+P)
看到了吧?确实是只差一个负号,但这个负号是加在表示变化的cos()前的,而不是加在整个式子前的!
路人甲:晕晕晕晕!你不是要找到阴阳的本质吗?你找到了吗?那就干脆说吧,别啰嗦!
我:慢慢慢!现在就谈阴阳的本质还早,我们还要搞一搞,阳关于阴的函数,和阴关于阳的函数。等都弄明白这个数学关系了,阴阳的本质自然就显露出来了!
路人甲:好,我忍着,你继续!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2-4 08: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2-4 09:57
呵呵,不要把我当回事。在论坛上发个帖子会对中医学有影响?你太高看我了,我都不认为真正的中医科学家或中医界会受我影响。我只不过自说自话而已。
也别用“们”,我只是我自己,我认为至今还没有谁能真正理解我所写的东西,我写的东西随着论坛的消失而消失也说不定。你虽然反对,其实你也没看懂!
毁中医?呵呵,我没有那能力!、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9-12-4 18:02
刘亦之先生应该把你在本论坛揭露出来的江湖神医做个一览表,公之于众,也是展示刘亦之先生对中医发展的伟大贡献,不能埋没了刘亦之先生,也给论坛争光。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2-4 19: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9-12-4 21:13
欢迎你多批评多揭露,加油!耶!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2-5 12: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2-5 12:58
哈哈哈,没关系,你揭你的,我扯我的,不耽误,不耽误!!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2-6 10:32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2-6 11:45 编辑
===============================================
我:我们把前面得出的一日阴阳函数拿过来,看看有什么特点:
阳关于时间的函数:
r(t)=B-A*cos((2π/T)t+P)
阴关于时间的函数:
s(t)=B+A*cos((2π/T)t+P)
嗯有点乱,我们还是用最初那个简单函数式:
阳关于时间的函数:
r(t)=1-cos(π/6)t
阴关于时间的函数:
s(t)=1+cos(π/6)t
仔细观察,有什么特点?
不卖关子了,我们计算一下阴阳的和:
r(t)+ s(t)=1-cos(π/6)t+1+cos(π/6)t=2
就是:
r+s=2
多么简洁的公式!
但,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有!2!又是2!记得在前面说过,要将坐标图中曲线的最大值改为2吗?
好了,不追究这些细枝末节了,这就是由一日阴阳变化函数或者是阴阳关于时间的函数,推导得出的阴阳之间的函数,或者叫阳关于阴的函数,和阴关于阳的函数。
用比较标准的函数表达式就是这样,
阳关于阴的函数:
r(s)=2-s
阴关于阳的函数:
s(r)=2-r
我们把这个函数图像画在坐标内,就是这样的,
阳关于阴的函数图:
[attach]15481[/attach]
或者,阴关于阳的函数图:
[attach]15480[/attach]
这就是我根据传统所描述的一日阴阳变化规律,所得出的阴阳之间的函数关系。
这个图所用的坐标系,我称之为阴阳坐标系。
阴阳坐标系展示了一个阴阳平面,
我们联系阴阳关于时间的函数图,可以看出,
阴阳关于时间的坐标系展示了阴阳在时间轴上的一个阴阳平面。
如果把阴阳坐标系和关于时间的坐标系合在一起,我们就得到一个阴阳时间的三维空间,我称之为阴阳空间,或阴阳域。
一日阴阳变化函数的图像在阴阳空间中的图像就是:
[attach]15482[/attach]
我们通过这个图可以发现什么呢?
路人甲:信息量有点大,我消化消化!感觉要要呕!
我:呕逆的原因很多,你这个属于积滞,需要健脾消食。健数学分析之脾,消阴阳空间之食!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2-6 11:42
[attach]15487[/attach]
呀!九公联想太丰富!我只是下意识插个科打个诨而已!

马上去改!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2-6 14:58
感觉要要呕!这个属于积滞,积滞消食,不用健脾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2-8 16:56
路人甲:闲话少说,你且说说从你这些图中发现了什么吧?反正我除了看到故弄玄虚,没有看到什么!
我:哈哈,我看到,表示你说的一日阴阳变化的曲线,在整个阴阳空间中,只占极其极其小的一部分!
路人甲:线当然只是面的一部分!更是空间的一部分!如果较真起来,理论上的线所占的面积是无穷小,空间中理论上的线,所占体积更是无穷小!
我:很对很对!人甲兄所言极有道理!
我以前说过一个试验箱,我们可以在那个试验箱里人工创造一种阴阳规律,比如我们说过的四季如春或一日如晨,比如可以是折线,或者可以是任意曲线。这些线也是阴阳空间里阴阳规律的一种!
路人甲:你要这么说,岂不是阴阳会有无数种规律喽?!
我:没错!阴阳本质上可以有无数种规律!中医经典中所说的几种阴阳规律只是其中极少极少的一部分!
路人甲:这句话“阴阳本质上可以有无数种规律”,这就是你说的阴阳的本质?
我:人甲兄很会挑字眼!要说阴阳的本质,应该这样说:阴阳的本质是事物的属性,不同的事物及事物所处的环境不同,事物的阴阳值就会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路人甲:你这个定义,很平淡无奇!
我:世事本无奇,庸人自扰之!
路人甲:你是说历代先贤都是庸人?你才是高明的人?
我:不不不!真所谓言多必失!你这么一解读我随口说的一句感慨,我就立马成了目中无人的狂傲之徒了!而且还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我的意思是说,我认为世界的终极规律应该是简单的,如果我们越弄越复杂,那是不应该的。
其实我就是个庸人,我也有很多困扰存在!比如,我说过阴阳是两回事,而寒热是一回事,传统上又认为,寒为阴热为阳,这就是一个矛盾,一个困扰!我还说过,阴阳是一对相互关联对立的事物的属性,这一对属性的性质必须相同。但传统说,水为阴火为阳,水和火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质!这又是一个矛盾,一个困扰!
路人甲:你这不就是越弄越复杂了吗?你这不是在自己打自己脸吗?
我:嗯,打脸其实就是存在矛盾,先前是有这样的感觉,但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以后再聊!
我们现在从阴阳空间中就可以很明了的看出,我们熟知的传统的阴阳变化规律,是阴阳可以有的变化规律中的极其少的一部分!
我们还能看出,阴阳的变化规律本质是事物的变化规律,事物的不同以及事物所处环境的不同,其阴阳的变化规律也不同!
并不存在一个脱离事物的阴阳变化规律!
所以,我们上面所说的一日阴阳,应该说是:地球表面大自然的一日阴阳的变化规律,而不是一个保温箱里的阴阳变化规律!
所以,以后我们提阴阳,必须同时要明确阴阳所关联的事物及其所处环境,而不能空谈阴阳!
路人甲:哈哈,你有一个帖子叫《人体气血阴阳的数学原理猜想》,开场诗中有一句:“日月无根有冬夏, 凭空可好弄阴阳”。意思不是说可以凭空弄阴阳吗?你又在自我矛盾自我困扰了!
我:嗯嗯,那是专讲阴阳气血平衡原理的,其实那句诗的最后应该是问号:凭空可好弄阴阳?
路人甲:哈哈哈,典型的常有理!
最初我是要与你聊聊阴阳内容的,六个方面。谁知你跑题拐弯的瞎聊出了个劳什子“阴阳空间”!从初秋到现在已是十冬腊月,什么时候你聊到正题呢?
我:嗯嗯,聊出“阴阳空间”以后,就可以聊传统所谓阴阳的六个方面的内容了!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2-16 09:09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2-16 09:14 编辑
路人甲:OK,那就一个一个来,你先讲一下阴阳的对立制约吧!
我:好的!那我们先来讨论一个问题:阴阳的对立制约是同时发生的还是有时间差?
路人甲:什么什么?什么乱七八糟同时还是时间差?
我:哦,这样,比如,假如,假设,比方说,按照阴阳的对立制约规律,有一个阳气出现,那么就应该出现一个阴气对它进行制约。我的意思是,这个进行制约的阴气是随着阳气的出现同时出现的呢?还是过一会儿,再出现呢?
路人甲:哈哈哈,你真是脑洞大开!怎么会过一会儿出现呢?当然是同时出现的了!
我:那么,制约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呢?
路人甲:制约就是制约,连这个词是什么含义都不明白,你还谈什么阴阳?
我:不不不,我们对一个名词,不能先入为主的各人有各人自己的理解,那样就会陷入公说婆说的乱象中!必须有个明确的,大家都统一的理解才好!
路人甲:那你说怎么统一、明确?
我:我认为制约,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对方的变化趋势进行制约,一个是对绝对数值进行制约。
就是如果对方的变化趋势是上升的,制约的结果,一是让它上升的慢了,二是让它从上升变为下降!反之亦然!
路人甲:这和我理解的“制约”意思相同,不过更有点装逼的意思而已!
我:嗯,以后会有逼格更高的“制约”表达形式!
路人甲:你这样明确了又能怎样?
我:我们先不用数学公式,继续用“比如”来讨论吧。比如有一个阳,增加了1,那么来制约它的阴,应该让这个增加了的1减回去!
路人甲:如果不减回去又怎样?
我:如果来制约的阴不能使阳完全减回去,就是阴不胜其阳,那就会使阳持续增加啊!《内经》里说的就是“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云云!
路人甲:按你的这个说辞,如果来制约的阳不能使阴完全减回去,就是“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喽?!
我:对对对!很很对!
路人甲:我们好像讨论的是同时还是不同时的问题吧?我觉得好像跑题了呢!
我:没有跑题!试想,在前面的例子中,如果制约的阴是与被制约的阳同时出现的,那么,当阳增加了1的同时,阴就将这个1完全制约回去,这样,我们还能看到阳增加了多少吗?
路人甲:那你的意思?
我:因为我们在实际观察中,对于一个阴阳制约系统,阴阳都是有可见的增加和减少的,所以,可以推断,制约必定是有时间差的!就是说,当阳气增加一个1以后,过一段时间,来制约它的阴才出现!就是因为有这个时间差,才使我们能看到阳的增加。
路人甲:你的意思就是,我打你一拳,你一定是过几秒钟才能还我一拳?
我:对对对!你的这个比喻很好,很贴切!
路人甲:那这个时间差到底是多少呢?
我:那就与阴阳所指的具体事物及其所处环境有关,这也是说明了没有脱离具体事物的阴阳!
路人甲:你搞出一个时间差有什么用呢?
我:我也不知道具体有什么用,但我觉得总会有用。
路人甲:那这个阴阳对立制约,与你的阴阳空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好,接下来,我们用阴阳空间表示一下这个对立制约关系!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2-19 16:46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9-12-19 16:51 编辑
路人甲:怎么才能用阴阳空间表达对立制约关系?
我:上面我们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描述了对立制约关系,这里就是要用图形表示一对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图形是画在阴阳空间里的。
路人甲:具体怎么做呢?
我:要在阴阳空间里画一条表达阴阳对立制约的图线,最好的做法是先求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函数表达式,根据这个表达式就很容易画出图形了!
路人甲:你继续!
我:我们以前述一日阴阳变化中的阴制约阳为例说明吧。
我们前面说过,当阳气增加一个值以后,过一段时间,来制约它的阴才出现!我们把这个“过一段时间”,叫做“时间差”,简称“时差”。我们用Δt表示。
我们若以r(t)表示阳关于时间的函数,u(t)表示来制约阳的阴关于时间的函数,则会得出:
u(t)=r(t-Δt)
我们把前面阳关于时间的函数(最简式)拿过来先看一下:
r(t)=1-cos(π/6)t
则:u(t)= r(t-Δt)
=1-cos(π/6) (t-Δt)
观察一下会发现,当我们取Δt=π时
u(t)=1-cos(π/6)(t-π)
=1+cos(π/6)t
即:我们取这个时间差为π时,
u(t)= 1+cos(π/6)t
我们把前面所说的一日阴阳变化函数中阴关于时间的函数拿过来对比一下:
s(t)=1+cos(π/6)t
可见这是一个函数式!
路人甲:你变魔术般地鼓捣来鼓捣去,又要表达什么意思?
我:这说明,一日阴阳变化函数表达的阴阳,从数学上看是符合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其制约的时间差是π!
路人甲:π是时间差?那,具体多长时间?
我:如果以一日为周期来算,一个周期是2π,π就是半个周期,就是半天,6个时辰,12个小时!
路人甲:你是说,中午产生的阳气,要过12个小时,到半夜才会来个阴气去制约它?
我:是的!
路人甲:但这不符合事实!事实是,中午12点产生的阳气,过了午时就会下降!按你所说,还没过12小时呢,制约它的阴气没产生呢,是谁来制约它让他下降的?
我:这个问题提的好,也很有趣!按函数式计算,午时的阳气值应该是2,制约它的阴也应该是2,(这关系到以后要谈的阴阳平衡问题,现在先不深谈。)假如过了1分钟,我们先不去计算具体数值,也会知道,阳气只是下降了一丁点,就是说,阳气只是被制约掉一丁点。这个来制约阳气的一丁点阴气,绝不是满满的午时值为2的阳气激发产生的。
路人甲:哈哈,真是奇谈怪论!那是谁来产生的这一丁点阴气呢?
我:是12小时前,半夜子时刚过时那一丁点阳气激发的。那时的一丁点阳气,正好激发一丁点来制约它的阴气,过了12小时(相位上就是π)才来产生作用!
从数学上来看,正是这个时间差,才使得我们能看见一日阴阳变化,日月盈仄,寒来暑往,诸般生命的精彩,都是因为这个时间差才出现的!如果没有阴阳对立制约的时间差,这个世界将会是一片寂静!
路人甲:我怎么觉得这个说法完全不符合直觉呢?
我:很多时候,你的直觉,其实是错觉!
路人甲:你说了这么多,还没有在阴阳空间画出图形呢?!
我:哈哈,好的,马上就画!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9-12-24 09:34
路人甲:按照你的思路,要在阴阳空间里画出阴阳对立制约的图形,是不是还要先弄出一个阴关于阳的对立制约函数式或者阳关于阴的对立制约函数式啊?
我:对对对!竖子可教也!
路人甲:你这是在骂人!
我:对不起,我用错字了,是孺子可教也!
路人甲:哼,也不是什么好话!好像你是什么高人似的!
我:嗯,我改!我的意思是:英雄所见略同!
路人甲:这还差不多!那你就弄一下这个函数式出来看看呗!
我:好的!
我们先明确一下:来对立制约阳的是阴,我们用u来表示;这个来对立制约的阴关于时间的函数,我们用u(t)来表示,那么阳关于其对立制约的阴的函数r(u),就是对立制约函数。
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在我们讨论的一日阴阳变化过程中,u(t)的表达式和阴关于时间的函数s(t)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不再重复推导,参照前面的阴关于阳的函数推导过程,我们能得出:
r(u)=2-u
图形当然就与阳关于阴的图形是相同的:
[attach]15516[/attach]
路人甲:你这是偷懒!
我:有懒为何不偷?哈哈哈!
路人甲:反正我也看不懂,再聊聊阴阳的其它特点吧?
我:好的,那我就继续偷懒,不展开聊这个对立制约了!在这里再偷懒一下,聊一个简单点的,阴阳平衡吧!
路人甲:好,你说。
我:什么是平衡?
路人甲:额!额滴天,又来了!这么简单浅显的问题!!!噢,不!你又有什么新观点?
我:算不得新观点,不过欲条分缕析而已!
路人甲:还是你自己说吧。
我:好吧,第一,平衡,就是参与平衡的诸多因素中,其中最本质因素的量相等。
路人甲:太……难以理解!感觉不对劲!请说人话!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20-1-6 08:03
我:我的意思是说,参与平衡的,不是简单的单一因素,而是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路人甲:还是太虚!不是太极、太虚的意思,是说你说的话太虚头巴脑!
我:那我打个比喻。比如大家常来比喻阴阳平衡的例子:杠杆的平衡。
路人甲:似乎你有一篇文章谈过这个问题。
我:嗯,我这里要说的是,参与杠杆平衡的基本因素有力和力臂,我们不能说杠杆平衡就是动力与阻力相等,或者,动力臂与阻力臂相等。
路人甲:这个大家都知道,是力矩相等!
我:对!这个“力矩”才是最杠杆平衡的最本质因素!
路人甲:我们说的是阴阳的平衡!
我:对!阴阳平衡中,就是阴阳相等!
路人甲:废话!这还用你说!你啰嗦这个有什么意思?
我:这句话的背后意思就是,阴阳不是一个独立的基本的东西,他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独立的阴阳。
路人甲:越来越虚头巴脑了!你说形成阴阳的因素都是有哪些?
我:比如,寒热,就是形成阴阳的重要因素之一!
路人甲:寒为阴热为阳,本来寒热就是阴阳嘛!
我:不,按我的推理,寒热不是阴阳!
我在59楼说过,我曾经有过这个困惑。但通过仔细分析,我认为寒热是形成阴阳的重要因素,但其本身并不是阴阳!古人将阴阳和构成阴阳的因素没有分清。典籍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这也是很多不愿意囫囵吞枣接受中医概念的后人,对阴阳概念越搞越糊涂的原因之一。
路人甲:哈哈,我按你的逻辑给你推理一下:按你的说法,阴阳是两回事,但寒热是一回事,所以寒热不是阴阳。是不是?
我:对对!
路人甲:你曾经说过,表里也是一回事。
我:我说过。
路人甲:还是按你这个逻辑,那么表里也不是阴阳。
我:对!
路人甲:那么你就是要将表里寒热的阴阳从中医理论中废除掉了?那以表里寒热阴阳来辨证组方的中医诊断和方剂理论都要废除喽?
我:世界不是你这么简单的逻辑堆砌来的!寒热不是阴阳,是组成阴阳的因素;表里不是阴阳,是组成阴阳的因素。但表之寒热与里之寒热却是一对阴阳!如同杠杆的力和力臂共同作用可以形成杠杆的平衡,寒热和表里可以共同作用构成一对阴阳,而形成阴阳的平衡!
路人甲:哦,你这样似乎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呢!这是砖家的拿手好戏!我们直接将寒热和表里分别看做是一对阴阳不好吗?
我:传统不就是那么认为的吗?结果不就是传统认为的阴阳越来越复杂化了吗?
路人甲:那你仔细讲一讲吧,或许有人能理解。反正我不理解!
我:还是,先到此吧,仔细讲的事,留待以后。
现在我要说的是虚头巴脑的第二点:平衡,还包括系统存在一个使构成阴阳的各参数向平衡点趋近的机制。
路人甲:这个好绕脑,感觉也不是人话!我关心你的阴阳平衡观点与你的阴阳坐标系有什么关系!
我:哈哈,快要过年了,我们先去置办点年货吧,提前祝人甲兄春节快乐,也祝所有路过的朋友春节快乐!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