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道物辨证法的医学略论 [打印本页]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19-8-12 10:27
标题: 道物辨证法的医学略论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19-8-12 10:29 编辑

                                       道物辨证法的医学略论

                                                                                 湖北省阳新县第三人民医院

                                                                                              周现强
                                                                                       【再次修正稿】


        哲学的二十一世纪,已经到了系统综合的时代【上古时代的祖宗们(伏羲和黄帝)已有整合,是被商周时代的封建‘神道设教’与战国时代的‘学术纷争’埋没了,仅是老子、庄子、周敦颐、朱熹等中继人在承担着真义的责任】。只有把分别处在宏观和微观、唯道或唯物上的哲学予以正确的系统化性整理、进行有机的综合,才能对自然与社会各门类的科学与技术起到指导作用。如此,医学也就不能脱离哲学为指导与运用的源头活水,而医是以人为对象的实在,人是自然之子,是一个小宇宙,站在宇宙自然的广度上对人的研究有着非常完备合理的内涵。因为人有高级的精神意识活动,任何事物不能形同人的综合性功能相比美。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的道法阴阳的自然法则原理。认知人体“常态”与防治“失态”性的疾病,有其不易之道,为“有道而来,有道而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因此对于人的问题必须放在“道”这个过程状态和“物”的功构实体的偶联互补、协同承制自然的逻辑方法【从繁体的“羅”字在其上面是四字,四字代表四面八方,具有东西南北中的空间意义;下面是“维”字,即四面八方网络维系在一起的意义,两字整合起来是“羅”字时空的整体观念;羅字加走之,是事物在时空的“四维一挚在行”的差异守度性“升降出入”交易运动的相互作用过程——太极】的人体效应场上予以探讨,在笔者的看来有着全面性与完整性的规律可寻,不但可以说明人体,也可用到社会与自然上的各个不同领域。
         于当前,存在着的许多“辩证法”是不全面与不完整的,并且把“辨”字都错认为“辩”的空谈性的错别字,而古人在讲阴阳虚实,在辨认其差异性的交易生运化,“差异性”【古语里是“盈亏往来涨落”、现在称为“梯度差”】的“交易”【相互作用】生运化,示意了整体与活体上的“形与神俱”,指出了既有“太空”的“道虚”之用、又有“星球”的“实体”的协同“兼容共利”关系,是虚实一体、交易互补上的无“对立矛盾”【在常态社会中人们不断地在调理化解着对立矛盾】性的健顺运化。证明此理,并不是分别的“唯物”、也不是分别的“唯道”,单纯的“唯物”或“唯道”、分别是站在“地球实体上”【现时的唯物论者】或是站在“太空虚体上”【过时的唯物论者(无极)——佛教与道教】的偏门立论、用来说话和办事,在办偏离宇宙整体之事。古人用“法于自然、和于术数”,意为自然为宇宙的“太极”整体一统的“阴阳虚实”,用阴阳虚实的运化“数理”表征自然,又把人体当着个“小自然”,用“道法自然”的认知办法予以相应的表征人体,再用人体证明自然,应该是没有异议的事情,而人体在大体上是通过“道物偶联”的差异有机协同交易互补作用【相互作用】功构而就【道中有物在运、物中存道既济】——人体的各种道【呼吸、消化、血循、泌尿、经络等的“以道运物”和“以物组道”的体制并不浮说,而且同宇宙一样的非常的实际】在传导化物。所以据此,本人在同上述相符的情况下,继古承新的创建了——“道物辨病辨证法”【道物协同互补承制自然论】。于是,相应的组建了“病证合辨与辨治”的统一理论,再也不是分别的“辩病”或“辩证”性的分割走偏,用口辩无凭更正为辨别与思辨的“辨”。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19-8-12 10:29
1.阐幽道物哲学体系,促进医道返朴归真:

1.1、        万物源“道”:

          从人类思想史上说,每个时代都必须对每个时代的知识进行综合,而综合必须带有全方位的意义。当科学进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时代,更进一步准确地接近了自然与人的机制问题,所以靳特西在几十年前就说:“我们站在一个新的伟大综合的开端上,相应的状态结构不是主题,而许多层次的相互关联的自组织动力学才是主题。现在,我们有可能把进化看成是物质能量、信息、复杂意识和自我反思一样的集合体”(1)。以医学人类的全面考察的方向看待:生命状态功构的活体,具有高度程序稳态,有机网络层次,不断择优目的,自我调控与完备,依靠遗传与自然生态信息自组织,具备精神思维意识,是机体必需要素同自然环境适应互换功能信息与基本物质的转化过程,具有偶联互补、协同承制(约束)的共同构成相互作用的特征,在不同领域里所具有的共同规律和原理控制着,这同中国上古的医道原理不谋而合。
          鉴此,笔者经过几十年的求索而领悟到,西方人在以当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系统综合哲学,已把当代的国人大大的抛在了时代的后面。可当代国人仅以品尝医道古玩性的重复翻译与诠释性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不进则退或因循守旧,甚或站在纯粹微观立场上对待国医,以纯粹的“辩证唯物主义”用来指导研究国医,所得出的是“阴阳平衡与阴阳的对立与矛盾斗争、或否定之否定”等低层低维的指导原则在解证国医的原理,把“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解剖位置以现代文字直议,不晓古文“右左”为上下之理【肺气通于天、肝气应于地】;把“藏象”和“腑象”分别议成偏颇的功信象、而不存在功构象的一边倒形为,或是把“藏象”和“腑象”分别议成偏颇的物质结构象、而不存在功信象的一边倒形为;把“阴阳五行”单独说为是为了证明事物属性和运行转化规律的代名词、不知道阴阳是以较高层次对事与物的归类和把低层次相互关系的功能信息整合、五行仅次于阴阳之下层次对事与物补充说理的整合作用;把“气”分别道之为功信态或是物质态,不予深究《内经》中的“善言气者、必彰于物”的明论,并且如何在微观上找到阴阳与经络的本质实在,或者是国医的不科学于以废医存药,把国药的整体功用分解提取其个别有效成份等的“道不明、理还乱”的离经叛道的可悲局面。在此,笔者不揣浅陋,于出发点上为“中华自然生态医学”如何“得道合物”的正源,以古代的“道”在结合现代公允的“物”的基础上予以阐幽,力求同‘物’的偶联互补、协同承制的相互作用效应场中如何获得较为全面的、一定正确程度的简略回答。此议题至今无人作出系统有机综合性的讨论,仅在文章中穿插些‘道’的义理予以述说。但以笔者冒昧可能的“道物协同承制”辨证,比‘场有’辩证更符合医学等称谓的惯性语言(2),真因“场”是功信与物质相互作用【差异性生交易】才形成的“效应场”,再加“有”有画蛇添足之感,可能不够圆说。而道有“社会之道、自然之道、中华医道、中庸之道、阴阳之道、生命之道、血脉之道、以图载道、光电之道、信频之道、取之有道、得没得道”等习惯称谓之故,便于广传之用。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论能否获得同道们的商榷,有待时间的验证。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19-8-12 10:30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19-8-12 10:32 编辑

           对于“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以笔者的“道物协同承制”辨证关系进行探讨,世界上的任何形上与形下的事物在常态情况下,都是“道物协同承制”的偶联互补、协同承制等枢机阈值规范秩序位点在起关键性作用,不管是高层次与低层次或功形于上与功形于下的事物,都是“道和物”在太极阴阳时空间距差异守度交易互补作用下的综合场效应原理,其实《黄帝经》中的‘黄道篇’讲得非常明白不过了:“亘先之初,道同大【太】虚,虚同为一,亘一而止。茫茫昧昧,未有明晦。神微周盈,精静必熙。故未有以,万物莫以。故无有形,大同有名。天弗能覆,地弗能载。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盈四海之内,又包其外。在阴不腐,在阳不焦”。可见是孔老夫子为了文词的装饰,已把相关有机的自然与人体、以人为认知不到位地予以分割了的不确之议,变成了个病态性的描述自然的无机性语言,这就是在辨其语言描述不符自然逻辑上的疾病,当然的在我国道教与佛教中的语言描述中,存在着虚、空、无、静、善等无极之道的严重走偏的许多说法,已经失去了太极世界上的虚实兼容、有无既济、动静适宜、善恶公度、天下为公的大同文化,实际上的人在讲逝去了的无极世界的不实在。程颐在解周敦颐《通书》时纠正孔子的人为装饰之词时曰:“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须著如此说。然器,亦道也,道,亦器也。得此意而推之,则庶乎其不偏矣”,这是程子给了孔子的脸面,评价得客套些。是孔子把事物一本互用的完整关系进行人为之见的剥离对待,用这种对待事物的方法是盲人摸象,把自然存在着的有机关联的整体瑰宝打碎了,至今形成人们思维与语言表达上难以弥合的裂缝,显然孔子过错的道器分离,在重于“形”,而不是“道物”的“有色界”的协同体用一源和“形而神俱”【內经原文】,在诱导人们分别走上了“道器分离”的“唯道论”与“唯物论”的歧途,孔子“人言不及”本然机制的切割,从而使“器”独立存为“形”,从此丢失了道之“功”,致“道”离开了“器”成为了无物所寄的游魂,致“器”脫失了“道”成为了无道所功的尸体,这样的致以“道与物”各自的单独分存的不连续,把自然与人体生态最基础的法理搞得混沌模糊了。         
          在《滴天髓》正名为:“人有精神,不可以一偏求也,要在损益之间得其中;地道有燥湿,生成品泯,人道得之,不可偏也;天道有寒暖,发育万物,人道行之,不可过也;五气不戾,性情中和;浊乱偏枯,性情乖逆”。即“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道通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就是一切事物成长发展起来的根本。这样的根本,孔夫子虽然提出了上述的“中庸之道”,而又在其一个理论体系中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极隐性“无为”的不序贯与不协调,出现了前言不答后语的逻辑冲突;唯物论的“对立矛盾”自然与社会为“恶”之极的显性“有为”;二者都偏离了“常态”自然与社会的太极之道执守中态公约度之全体,而是分别执偏于太极之两个极端:从上见到的是唯道论者与唯物论者,都不能够达到太极世界上的虚实兼容、有无既济、动静适宜、善恶公度、天下为公的大同文化,而是,唯道论者分别以“善”在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唯物论者分别以“恶”在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结果造成了善不制恶、恶而不善等的不良无度社会的循环发展过程之中,导致民生动荡不安。
         
         张三丰大师有过十分准确的论述:“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全真;亦不可着于‘无为’,‘无为’便落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也”。“后天”的东西,也就只能认识到“先天”的表像吧!其实,无极生太极之后、太极已含了无极在内,也是说先天生了后天之后、先天已经藏在了后天之中,即先天育后天、后天养先天、先后一体中,这样的真理只有医学者才能不走样的言得到位,人体的生命过程才是这一特征:先天是本,后天是相。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如来,在这里就是指先天到后天相联系的过程状态,并且后天之相与先天之道整合为一体了,已经道物同体承制在一起了,因为大家见到的是同一个状态,表达的则是不同的意思。后天的东西,是万物生长,百花齐放的有色世界,本然应是道物阴阳的具备。由于人们分别执于先天之无或后天之有的偏识,就是公说有公理、婆说有婆理了的固执己见罢了。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19-8-12 10:33

         其实自然社会是个大溶锅,彼此相合承制起来以后就是和!是和合相生、继往开来的汇溶,求大同、存小异的汇溶一体,所谓的“统一”是“整合、综合、融合、结合”在一起,“结与综”字的扭糸傍为多维网络纽带,“吉与宗”为事物好的主旨“交易”的生意,“合”字意味人们在同一个圈圈中生活着,合是和之用,老子于是指出:“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五十五章】,而“和合”为道与物的偶联协同,是以系统在论述;在《易经》中称为“生生之谓易”,这是在论说自然社会与人体的“常态”,故“知常”能明鉴其“病态”,而病态为凶,凶为恶意,为“不知常”的族群“对立矛盾”状态,是自然社会与人体的祸乱之源;否则不能行之有度,容易走向极端。你我“对立”是难以的谋生,这些都是“道物辨病与辨证法”的大学问,擎领其旨、能辨是非曲直。而庄子的:“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稷也”(庄子. 知北游)。不是“道”悬之于“器”外【而是老子的道无处不在,“有器必有道,道器不能分”的本根】!人们常言的“整体”,从啇周“神道设教”与“春秋割据伪是”以来的至今也沒有把握好“整体”的根本,其实是道物的同体,而且是功形显微体用于一源。从“道物协同承制”的体系来议:是“以道运物”与“以物组道”的关联功构,是周敦颐与二程的“物以道予通为用”基本理念,这在宇宙自然和有机人体不证自明,是《青囊经之河洛解义》言的:“中五立极,而四方方可临制,四方临制,方有四维界焉,八方立焉,八体布焉,子母【层次】施焉,阴阳八卦之交感会焉,生成五行之化机萌焉。而元空之理以此为根源。化育生机,终始勿极”。是一种“天人同构、身国一理”的学问,其重要的在于“守中致和”,方能体现一个“生”字的本义;以一个“因”字【事由】为起源;以一个“交”字为枢机;以一个“合”字为同化;以一个“变”字为异构;以一个“中”字为复常原则;以一个“和”字为创生;以一个“果”字为种子或细胞的世界延续,是宇宙自然自发繁衍的一切因素。能见“道物一体、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道规德矩合真的最高人生语言表达艺术境界。否则不是活着的自然与人体,不是用“唯物论”解剖所得到的尸体,也不是“唯道论”超越精神【‘精’为物质的‘上乘之品’;‘神’是难测量度之意与思维认知能力。精神相互协和、补充合一,类属于上乘物质精品和思维认知能力整合为一的高级元体层次,则‘物质与意识’处于‘精神’之母之下的子级层次,‘精神’统领着‘物质与意识’的同体利用,既往的‘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是有违“道规德矩”的母子层次关系的乱伦,属于不普适性的逆变过程】所得到的游魂。

         由是,可以这么的讲:有道无物则无道,有物无道则无物,道与物不可分割,是自然存在的事与物的互补功用。因为道为气运,气聚而成形,气合而有形,形气相依、形神合体。道是过程状态,包容功能信息(功信)与精神意识;物为结构实体,是事物的基本组成要素。物的生成与转化靠道的功信而生发,物就有了生命力的存在。大自然中的人和事是有机活体的存在,而且是那样的稳态有序、层次分明、周而复始,由大自然自我设置的程序系统控制着。如地球围绕太阳的椭圆形轨道时空规律的运转及地球自身自主的轴心磁场转运所表现的日、月、年,春夏的温热与秋冬的寒冷、往复周循;人体的生长壮老死等过程状态,这就是地球与太阳等星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干支力,这些力是“阴阳不测之谓神”的测不准原理,是自然地球围绕太阳的椭圆形轨道周而复始的运转时产生的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时空距离差异性盈亏涨落波粒二象性规范秩序【公约度】位移关系造成的,从而出现的昼夜明暗、季节寒暑变化阈度数列、对自然的启动效应和自动制控的场效应法则,同卢瑟福:“原子是缩小了的太阳系”是一致的偶合。这是宇宙大自然的大系统决定的物质功能信息对自然的事物的总制控,以此证明是“道与物”的各个不同层次【功形于上与功形于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序盈亏涨落枢机在调控着自然中的事和物,是道与物在各个不同维系层次上互相作用、产生的自然与人体的道物效应场、依据“阴阳差异”性在不断的发生着“有无交易”性的“循环【玄妙】运化”的大作为,依据自然哲学和物理学的结论,太阳系受着大宇宙二者相互作用下功构而成的“中态公约度”【标度律】的自动控制。从较高层次来论道与物(太阳、太空轨道、地球等)的互补作用产生的时空效应场是事物生发的原动力,在此概括为:差异性的不断产生的循环交易、才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枢机原理,才能正确的对老祖宗们的“玄”字的正确解读。《庄子》在古代早就有言:“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这个‘无所积’就是在恒通;我则曰:“人道灵而无所穷,故诸事生”,这个‘无所穷’就是在恒运。是有道的作功运动才产生了万物的理由,如果道的壅滞不运就无法产生物,同时也就没有了道,而道除了无始无终存在,而又所寄于事物的通运之中。以此,就站在宏观大自然上“道法自然”了,而自然又法于自然,这是“锅补与补锅”的关联意思。如果没有“道”与“物”相互生化回馈作用的控制枢机法则【基本大法】,也就没有现在地球上的一切。所以“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为此,“道”是所寄万物和万物寄托之中,道和物不可分割,是自然存在的事物同主观看待事物的互补承制效应场作用。因为道是“虚空运物”的【道同太虚】功信过程状态,道为气运,气聚而成形,气合而有形,形气相依,形神同体,才能见到事物的生发与演化,一个无思想和气息的人体或事物是无生命力的,思想体现于主观能动性素质的高低程度,为俗语谓之的“心思”,宽其心能容天下之事,虚其心能承天下之真,稳其心能论天下之序,度其心能观天下之理,定其心能应天下之态。于此,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失德就闲,其道:上必是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而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故尔万物源于“道”。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19-8-12 10:34
1.2、“道物”本源:

         老祖宗们在“道法自然、和于术数”的过程中,独具“一目了然”的“天眼”或“慧目”,具有“全视”的能力能够通达虚实、洞察显微、把握阴阳,提挈天地、正负齐观、适用就行,不但正视了宇宙伟大的物质存在【精】,同时也深究了宇宙同样伟大的精神同源【气、神】,一开始就把握住了宇宙功构的究竟,认知到宇宙的元素是渐演而成的:按《乾凿度》续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是从“无”到“有”与“有无具在”的“太极之道”的不断“差异”性生“交易”过程生态的全息图景了。生命是细胞核中的“基因”【端——端粒酶】与环境中的功信与物质自择互补“同化异构”而成,是永恒的——精神不朽!是不朽的精神【健—阳】与不灭的物质【顺—阴】因缘和合、阴阳大化而创生,并日益丰富着我们的大千世界,宇宙万物和芸芸众生。我们的老祖宗在数千年前就已经领证到并阐明了宇宙的“道物至理”或“绝对真理”,只不过受到那时生产力条件和适用就行等观念的限制,于局部没有现时的精准,短视的人们却视而不见!他们习惯沿着相对真理的路途,捧着“原子论”为指向,拄着“假说”的拐杖,忽忽忙忙而来,演出了一幕幕“真理”否定“真理”的糊涂闹剧。昨天的“真理”被今天的“真理”否定。其实气和素质本也,气可周流六虚、无处不有,有生发之元气、元气既精又神;有水谷之津气、濡养五藏六腑;有呼吸之肺气、通调四肢百骸。可见“气”既蕴功信又物质。“气”同“端”一样是构成万物的最小单位,把间断的物质转化为隐藏的连续状态,这个隐藏的连续状态,就是古人所称谓的“无”,其“无”由于生产力条件的限制无法观察到“有”的存在,而是“有”的隐匿作用,以现代语言来论,再也不能以人云亦云地谓之“无”了,不但起不到顺应时代的进步作用,反而对发展产生阻力。《黄帝经》中的:“一者,其名也,虚其舍也;无为,其素也,和其用也”,用现在来说就是:“一”是为道与物的整体名称,“虚”是道与物的时空场效应,“无”是用肉眼难能发现道与物的至微元素,“和”是为道与物的至微元素发生差异【阴阳】相互不断交易的结合作用。把“一”、“虚”、“无”、“和”当着道与物的“四个要素与关系的发生过程功形场效应”,是事物的“有无” 差异【阴阳】相互不断“交易”产生“变易”的普遍性至简原理。“虚其舍也、和其用也”是其內容之素质与关系,不是为了其它的什么?而是存道运物,在其时空间距中的综合转化与通运,是虚道有待容纳事物在其道中的传导化物的整体之功用,人体的各个不同的道【如消化道、血循道等】都如是,人体是个小自然社会,何况自然社会也如是,即“虚体”与“素质”的有机整合转化与通运的关系作用。《内经》有云:“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形与气同时存在和相互转化,“聚而成形,散而归于太虚”,“散亦吾体,聚亦吾体”,“阳化气、阴成形”的很好解证。元气的聚散造成了万物的生灭;元气的生生息息,导致了宇宙的发展演变,是道气与物质的综合互转作用。庄子有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其化均也——功构而成的“中态公约度”【标度律】的自动控制;其治一也——自然的一统法则在管理着世界,是大同文化,而不是现在偏专称谓的各种主义。说明事物于“常态”上,是在宏观与微观的差异生交易上协同互补的不断运化,都是统一有序守恒【公约守度】的规律在调控着。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19-8-12 10:35
          于上已知,从商周至春秋以来,我国的上古大同文化,分别都被“神道设教”与“纷争伪是”的人为认知不到位而坑葬。近世以来,我们的哲学与国医,我们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被西方的显性低层次的文化所拷贝,用来证说中国文化是不是真的。我们的哲学搞了这么多年,第一代是以胡适、冯友兰他们都是在西方留学的,他们就用西方的显性低层次文化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全部进行了格义,就象佛学到我们中国,我们要吸收,就出现格义佛学,就是用“老庄或孔孟”的思想来格义佛学,形成我们中国的佛教。我们中国的哲学呢,先被西方,反过来被人家格义,这样就搞出了“中国哲学史”,我们的医道同源性的国哲医学等在周汉时代被儒家文化所格义。建国以来,我们又用唯物论来格义哲学与国医,把哲学与国医偏向了唯物主义和现在的中医,不从渊源上追索“哲”知也【说文】;“哲”智也【尔雅】。而且还否认了中国没有哲学和逻辑,又把中国中古的“老子”和“孔子”先划阶级成分,从而忘本了远古的“羲黄”之“道物一体”的学问,简单并纳为代表腐朽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和无文字,还是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又把“道”划入唯心主义的阵营予以封杀。以致目前到底是唯道的呢、还是唯物的呢?那个学术大家也讲得不够明白和切中自然要义,从某些教授等在其网上的“唯道论”言的认为中国没有哲学,是从日本译过来的,要有也是唯道论;而任继愈先生出的书,一会儿说老子是唯物的,一会儿又说是唯心的,后来又说是唯物的来回地变。这近百年,我们净干了这些蠢事,让人非常愤慨,不得不奋起挚筆书之。为此,中国的哲学到底是什么呢?我看就是“道物协同学”,《內经》就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如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单凭“形与神俱”就点明了是“道物一体”之学,其旁证的道物是“道同太虚、万物莫以”,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的实在,以此证明:功信和物质是不可人为分割的有机综合作用。道和物是偶联调谐、互补承制存在的要素质与关系体制,道与物是“黄帝”讲的“虚同为一”,存在于一体的互补协同承制性作用关系。我们的国医实际上、本然上就是个“道物一体, 显微无间, 体用一源”的医学。从中可见那些专家在“貌合神离”【唯物论】或“神在形隐”【唯道论】的偏专可笑。关键观点在宏观上的不够成立,要成立也是拉兹洛言及的是“其特定专业视角被翳着的观念”。

         概全的哲学只有医学者才能完成,因为“上医医国”,李泽厚说:医疗语言乃高过一切。当然这不是指的现时在用的语言, 现时在用的语言已经被部份地异化或被西方文化绑架着殖民化了, 许多失去了同自然生态配匹这个真字,到如今还上不了主流性的这个正席位。


         如果我们只是埋头于研究生命体的物质结构【唯物】,而不去深入的研究其精神生命征象、则形同瞎子,继续犯着“典型的欧洲痴呆证”【李约瑟语】;反之,只是一味地探索精神现象【唯道】,而不联系物质、就等同跛子。瞎子与跛子都系偏见、偏执的下乘之见者,至多可得一点相对真理而沾沾自喜,却难登“道物一体、显微无间、体用一源”的生命第一生存的大雅之堂。远古圣哲们独具的慧眼与“三眼齐观”则不同,他们利用其“天眼”的“全视”能力,自己观察自己,自己剖析自己,不但剖析自我生命体的物质、生理功构,而且体察并悟证其能量流态与活态的精神生命现象。自我既是研究的主体,同时又是被研究的客体,主客一致、天人一理地自己审视自己,无须仪器中介,因而没有曲解;观察的活灵灵的生命现象,所以不会遗漏;一切都是“白箱”【不是过往认为的黑箱】过程,无须“假说”来做帮衬;如此所获结果都是真理、第一义谛!在“天眼”、“慧目”的彻照之下,心物齐观,显微毕露,古代生命研究家们不但熟知了组成了生命体的分子之“精”,还了知“精神”中的生命能量之“气”、流注其间,更深知指挥气行有序的生命信息之“神”的日夜操劳,彻知了“精、气、神”三者之间互转化生的深刻关系;高推圣境,并植天地,深入于万物之中,统筹于万事之因,显微于【若隐若现】“象、信、精、物”的“道物协同承制”的哲学纲领!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19-8-12 10:36
           如是,上古的大同文化是“择优避劣”的慧而大用,用之隐性的对自然社会不累与无害,不是平常人之见。古语云:“平人见见(物),知人见不见(道),智者见之与见不见(道物协同承制自然)”,“智者见之与见不见”、是“道物协同承制自然”的综合考证。
中华传统的“精、气、神”一体、形与神俱、有无具在,先后天一脉、天地人一统的“三分理一大整体”的生命之学。在未来的哲学和医学领域将发挥“人们所愿意承认的还要大得多的作用”【李约瑟语】。

         让我们顺着自然的过程状态行走,就知道是“道法自然”了,自然又法于自然,自然法于道,道法于社会,社会法于自然之道,人体法于自然社会之道。这就是“道物协同承制自然”的见证:道者“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老子》二十一章言:“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可见到的道是“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的自然的存在,展开表明为物质功信的相互作用创造的宇宙万物的本原和发生转化的枢机与盈虚往来交易自动调控动力之源,是依据“偶联差异”的互补交易而自发的盈亏涨落,在盈亏涨落往来互补交易的过程中产能作功,其化均也——功构而成的“中态公约度”【标度律】的自动控制;其治一也——自然的一统法则在管理着世界。是宇宙自然稳态秩序【守度】的太极阴阳时空间距【中态公约度——既无太过、也无不及的“升降出入”得度,黄帝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固立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所以守度的“升降出入”,是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无器不有】的法理。是用“对立统一”与“阴阳平衡”等论难以应解的大课题,只有进一步异化与遮蔽老祖宗们“道法自然”的证论。


           为此,再一次的逻辑如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椭圆形轨道所产生的时空有序性相互作用,时空规范有序破缺形成的涨落,以及一连串的信息自回馈,能量自催化,概率自交变,乃至功构【功能结构】或更复合性功构自发生成的基本整合条件,也是古人论及的“天干地支”【大地在太空中靠着宇宙自然的大气的综合承制力量以一定的标量规范椭圆形轨道稳态秩序、周而复始的惯性托起运动,是宇宙星球之间的彼此干扰与地球本身产生的综合支持力量】相互作用过程时空功信状态波粒二象规律的约束控制,所以生命也是尾随宇宙自身的目的塑造为自适应的系统。从医学生物学上的DNA是地球上唯一具有自我复制和自我记忆保存能力的大分子系统,通过其双螺旋功构的解链为RNA基因模板,在并协偶联有序互补承制、因果回馈、记忆诱导、自我组织与择优中复制,所复制出的个体既兼父母的共性,又具个体差异的新生命的特征,从局部与整体、从宏观到微观、从高层次到低层次等分别表现为类似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使生命的间断过程变为连续状态,所以生命正是在功信物质偶联互补、协同有序承制的转化过程中才成为生命。正如李政道教授在《科学与艺术》一书中所论的:“自然在其本身定律中具有自我展示美的设计,也就是物理定律中的对称性与和谐性,有着朴素简单性的朴素的美”(3)。


           人的生命和世界上的事物是自然力之道的产物:现实上人类的大脑有一个系统整合的物质功信基础的综合组织能力,大家从上可以发现自然上的各个不同层次维系的领域中,具有一种共同的规律和原理【地球围绕太阳的椭圆形轨道效应场】控制着,于笔者的可能是一元一道分出的自然阴阳生命力的作用,能够时刻证明着世界的一元化的统一性,《老子》在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而为和”,在第二十五章言‘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我则曰:“阴阳交易谓之道”、“阴阳二气中度离合而为道”——太极之道与物。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为“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天之道毕矣”。说明系统在各个不同层次维系上、具有阴阳规范守度盈亏往来的秩序枢机调控要素在关联,道物——阴阳——五行——万物在诸种盈亏“差异”往来生“交易”的关联中具有同构与异化的特征,这才是《易经》宗旨上的关键中的原义,其它的堂而恍之的异端之说什么的都不是。事物的“简单”归类统一是阴阳偶联调谐互补承制的作用,事物的“纷繁”万象是阴阳之道复制的异化,以同化显见其简单、以异构展示其纷繁。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19-8-12 10:40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19-8-12 10:41 编辑

1.3、“道物”枢机:

            从上可以说:用道物阴阳协同承制自然的系统法则,可以整合当前各科原理无法归类的论述。如果继续单独分别用整体或还原、宏观或微观、用与体、无与有、唯道与唯物、时间与空间、形上与形下的分割方法,不能明断事物的全部规则,也仅能停留在一定程度上的翻译与诠释的重复,或者事物部分的短暂准确,有时反而相当程度上忽略并遗失了古代道物阴阳(五行)协同承制自然学说中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的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或是自圆其说的分散表述,致使医学哲学体系到了“道不明、理还乱”的可悲局面。甚至站在低层次一维线性关系上以“唯物辨证法”为指导,把阴潜阳秘这个功信物质流处于最佳偶联调谐、互补择优自稳阈度有序态,说什么是“阴阳平衡”,不知道天地“授人以虚”的耗散功构守度的“非平衡”【有梯度上的差异、才能启动有无互补的原动力】原理,其实活态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功信与物质、系统与器官、组织与细胞、细胞外与细胞内都存在一定标量规范有序枢机的物质功信“梯度差”,正因有盈或虚与涨或落的往来交易要素与关系,才有物质功信的内外交换原动力,张景岳道:“……由太极生两仪,而水火俱焉,消长系焉,故为受生之初,为性命之本”。水往下流:正因水有比重与地球引力落差的要素条件存在;火性升腾:真因火无重量与定势和太空的虚寒需要为前题条件,太阳的火性光照辐射到地球,把地球之水以“温水化气”的手段搬运到太空成云化雨。真因太阳阳火的作用把地球的阴水搬到太空,遇到太空太极的寒凝条件的聚合为最原始性行星实体,阴阳水火“消长系焉”【用往来妥贴】的互根招引、升降的会合是为《易经》的“气交”——“阳化气、阴成形”的“中态公约度”的不断循环转运,任何事物是阴阳在主沉浮,同当代新物理学的对称、偶联、协同、互补、承制自然等逻辑方法基本一致,产生的疗法是修复与再生的调控——益不足、损有余、疏通道、利物运、调紊乱、复中态。这不是现在流行时毛的哲学者用对立、矛盾、斗争、平衡、统一等对自然社会人体生态产生的生硬与失态的牵强与异化能解释得通的,产生的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对抗疗法,虽然短期明显有效,但带来长远性的自然社会人体生态损伤。如是:阴阳差异性的“气交”,才是所称谓的“事物相互生化作用的自控回馈枢机”,也是事物生成与进化的杠杆原理。真因自然生态中有了太阳和地球阴阳水火的“消息盈虚”、“消长系焉”这个椭圆形运化的“道物枢机”,才有了“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自然先有阴阳水火之后才有土地,有水火才有土地上的木性植物的被覆、才有土地的氤氲,才能够发酵化醇,从无机到有机、生命也就表现了出来。所以物质的转化除了固然存在的本性之外,还需借助自然星球之间运转的时空之道与由其产生的涨落梯度差异功信(消息盈虚、消长系焉)作用,从而出现转化,这是道物存在的“自动功助”和“被动需能”化生运动的明显规则,是由阴阳水火自然存在的盈虚往来与涨幅和落差所产生的原始动力源,是阴阳水火的系焉,“故为受生之初,为性命之本”。正如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与系统之间和环境的道物有无互补交易非常的一致。

       而宇宙太极为太虚,是日月星辰需要无限与自限【中态公约度】的宇宙大自然的空间大道,人类社会的物质运输往来是相应双方的分别过剩【有】与必需【无】。如是,“哲学的意义”也许不是体现在“过余思辩”或“可控条件”为前提下的人为立论,更主要的是体现在“道物论”的“协同互补、调谐承制、关联一体”的“有机复合体”上,如是,“道物辨证辨病法”,是辨识自然社会和人体常态与失态的实用方法。用人为分割为一分为二【如阴阳默契性的正负回馈】或一分为多【如五行默契正负反馈或九九得八十一数理】的太极时空过程维系方式,是事物的太极阴阳时空间距维系过程差异“自由”交易度量标准,边界之维【界限】为择优避劣逾越“限度”与“自约”的规范秩序,如此,太极时空过程间距维系的交易转运之內容可“自由”;太极时空过程间距维系的屏障【如细胞膜、制度和法律等】为“自约”,是防御外环境对内环境干扰的屏障,用以维持内环境的“中态公约守度”秩序和环境內外的功信与物质的择优避劣性的互补交易,这不是西方人所含糊不清的纯“自由”,即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性的防突变【病】机制。由此产生的多层多维网络稳态秩序就为自然与社会的有机系统。这就是天地阴阳水火自发偶联、自主调谐、互补承制、有序开放破缺产生物质功信往来循环转运交易的原动力的枢机。这个枢机就是事物有序稳态阈值调控的位点或临界点,如有机体的免疫位点、自动正负回馈调控于中态的守度位点、耗散功构守度破缺位点、自组织自我更新位点、自我引导与复制位点、疾病的发生与转化位点等。所以天地授人以虚,身体的需要是自动有序位点枢机的破缺、存在诸多方面的落差与不足:体寒取热、体热用寒、虚以补实、实以外泄、饥而择食、阴多选阳、阳甚阴予是以虚授人,“虚”为机体能量同其环境差异的补充代谢作功的枢机和位点,国医用此原理以自然中的药性之偏以救人疾病之偏,如何达到“以适于中度为期”,在这里不是平衡、而是经过纠偏达到“常态”的生命指征阈值——益不足、损有余、疏通道、利物运、调紊乱、复中态【既无太过、也无不及】。由此可见,具有多么易懂的直觉方法论用来从现象看本质。所以《素问. 六微旨大论》云:“不生不化,静之期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以“平”不虚与不盈则是尸体解剖上的静之期,所以是否能够这么说:“虚”或“落差”同“盈”或“涨幅”为机体物质能量内外交换补充代谢的动力源泉。在线性状态下的“唯物辩证法”讲阴阳是对立统一与阴阳平衡的“西化”关系,虽然在线性局限关系有正确的某些方面,但不能揭示事物的全部规律,不够具备对世上事物的普适性原理。其实人们在不断的化解着“对立矛盾的失态”转化为“互补协同的常态”、化挑战为机遇的道路上而前行,而阴阳、实际上是在说明事物处在多层多维性时空间距中态公约守度的偶联调谐、互补承制自然的一体两用、便于对事与物属性归纳综合说理的功信性用认知方法论名称的杠杆性原理,只存在彼此相应或偶联互补、协同承制自然的逻辑方法,而绝对没有对立状态或是矛与盾的对立斗争与平衡的关系,而正常自然与人体(社会)是“中态公约守度”【中态化育】的时空间距标量规范稳态有序的法则,正确认知了这个关键,才是明智之举的道法自然。这与时空关系同时存在、整体融合性偶联互补、不可分割。空间必有时间、时间需要空间的延伸,只不过空间为框架、时间线性组合程序网络框架。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19-8-12 10:44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19-8-12 10:46 编辑

以道物互运的功信调节的基本原则,则归纳为如下三项:

        一曰“以和为贵”:《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国语.郑语》讲:“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承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杨万里说:“天非和不立,物非和不生”。道物以和为贵,和是阴阳双方的偶联协调、互补和谐、承制自组、往来转化、有序稳态,是依靠自我循环回馈调控原理而实现的自和;不和是阴阳离析、失态无序、致生变废。


         二曰“以通为顺”:《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王弼说:“物因无而通,因易而顺”;熟语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即所谓“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的“物予道以通为用”的根本道理,“通”是自然社会人体功信物质的“出入升降”的互易有无,才有日新月异的变化,是新陈代谢的枢机,维持大环境与小环境的协调统一。于人体是“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序和,五脏六腑得宜通”;否则是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道物以通为顺,调之以顺,求之以和,知常才能达“变”;致“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令能感邪,邪能恋阳亦或恋阴的不能谐和,导致枢机不利,血气不运,疏泄失宜;由“机能”疾病继之演深为“器质”疾病的“滞、郁、阻、瘀”性的“道与物”的运化失常脱规与失职不用;必须采取“以通为用”的方法措施,是以恢复有序健康稳态为主要目标。


          三曰“以稳为健”:《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形与神俱,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道物以稳为健,所以“稳”是内外环境的“稳态位移有度”的交易变化,通过阴阳的自我循环回馈调节,对来自环境的干扰加以缓冲或排除,从而达到维持整体“中态公约度”的规范有序,才能适宜万物的正常孕育。当阴阳循环回馈调控机制不健,就会出现不能“把握阴阳”两端之內的“中态公约度”规范交易的适宜生化环境,即超越了太极阴阳的两端之內的“中态公约度”孕育环境,人体与内在的组织器官无法适应这种超出常规的环境,无法继续交易、孕育、生化等道物自控作用的失调,表现为“太过与不及”性的、超越了“太极阴阳的两端常态规范‘中态公约度’之內”的偏盛或偏衰的病理征象,这时必须输入“道冲”的间距功信过程,予以复常性的人为调控机制,如“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等方法措施,以复体健。


          四曰“以易为生”:物极谓之易,物生谓之化,交易之生化,在道运其中。是《黄帝內经》所言的“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其所以有无生化,在乎太极的道物阴阳之间制造而出的适宜的环境而能够相互交易的守度转运而生化。
能够如此这样,我们不但可以还原祖国医学之道的本源面貌,而且在继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在现存医学的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结合的目标距离“自然生态医学”也就不远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8-12 11:21
       “道”这个过程状态和“物”的功构实体的……
      是不是“道”与“物”的定义 。“道”的定义是:过程状态;“物”的定义是:功构实体。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8-12 14:55
        这个枢机就是事物有序稳态阈值调控的位点或临界点,如有机体的免疫位点、自动正负回馈调控于中态的守度位点、耗散功构守度破缺位点、自组织自我更新位点、自我引导与复制位点、疾病的发生与转化位点等。
==========================================
       简单地说,枢机就是“太极图”的那条S线。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8-12 15:12
人体的各种道【呼吸、消化、血循、泌尿、经络等的“以道运物”和“以物组道”的体制并不浮说,而且同宇宙一样的非常的实际】在传导化物。所以据此,本人在同上述相符的情况下,继古承新的创建了——“道物辨病辨证法”【道物协同互补承制自然论】。
=============================================
         消化道,就是消化功能与运转消化物质(食糜、水、大便……)【道物协同互补承制自然论】。而不是消化道的三层物质结构。


     我的理解正确不正确?请先生赐教。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8-12 16:44
    消化道的粘膜层、肌肉层、浆膜层,是道还是物,是不是道物协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8-12 16:46
    拜读了先生的大作,有许多不明白之处,正在慢慢学习、消化之中。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19-8-12 20:03
2、彰显古代道物原理、促使中西文化整合:

       东西方文化在认识论、方法论、思维学和价值评判标准上的差异性,决定了知识体系的暂时不能够相融整合,不能以一个西化的标准对中国古代遗存的医学体系作出恰当的评判,在过去的近百年中,国医学从整体上已经进入了现在称谓的中医学不能生态自然的魔圈,不是废医存药,就是废除国医;用西医的方法研究国医,造就了目前存世的中医,把国医的宏观上的阴阳经络枉为微观实在化,给整体性的四两拨千斤的触一发而动全身的国医药疗效提取个别有效成份,这是离道叛经的悲哀。其实现存医学虽然各自方向路线的认识方法论所处的大与小、宏观与微观、用与体、时与空、道与物的路径不同,在探索自然终极真理及生命机制方面,东西方两种文哲体系,彼此之间为着同一个自然机理目标与各自走着分枝性的大小层次、显微体用不同的道路:西方析物言理的“原子论”,关心实物粒子构成【阴成形】,重在物质的结构【静】,虽然局部非常明晰,但与多维网络功信与物质【道物】之间的层次关联不够;东方观象【包括隐在的虚像】穷理的整体“元气论”,重视生命功信与道物的协同承制【阳化气、阴成形】,重在运化【动】,虽然整体网络功信层次有机关联,但义理概念模糊不清。

        自古至今,人类对宇宙和自身的探索认识方法,以个人之见大体有以下三类:一类偏重于对物质性质的探讨,一类偏重于对精神性质的探讨,还有一类则是物质和精神二者有机结合的探讨。前两种方法的探讨主要用人的思智之逻辑思维能力,去对众多的表面现象认知后再加以综合分析,以探索各自相对事物之间的某些共性规律,这可称之为相对认识的方法。而后一种形式的探讨则是人将自己的身心都融于事物之中,去形成直觉的感观,这种形式的认知,可称为无相的参同法。相对认识者只能认识事物的某些侧面或片断【仅作出碎片化的处置】;无相的直觉则能感知事物之全部。而从事这种直觉探索的杰出代表人物则是黄帝和管子、老子、庄子、周敦颐、张三丰及滴天髓的作者京图等,《內经》与《道德经》就是黄帝和老子在不同时代的探讨之结晶,也是我们祖先对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其中既有理又有法,融理法为一体。


       如果二者择优避劣互补,走上老祖宗的道路与现代系统论的道物阴阳的明晰协同与承制,以全息的“道物论”互补承制的逻辑形式,在论证着古代中国人的“阴阳交易之为道”、“动静适宜物之机”的结论的话,于自然生态上的意义非常重大。如此奇妙的文哲现象,正如西方大科学家、以太极图作为族徽的玻尔教授所言:与一种伟大真理相适应的,可能是另一种同样伟大的真理。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19-8-12 20:05
         但以道与物的相融结合的辨证关系予以对待,不但能辨病的找出文化被历史行程中被扭曲的弊端予以扶正,还能找到病态言论的伪劣本性,这就迫切需要两者方法认识论同时并存的比较之后,才能够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祛伪存真、择优改造,把握好符合道物辨证与辨病规律的方法原理予以继承和发扬,把不符合自然法理性的牵强附会等的内容予以忍痛改造或删除,如把五行“以一生一”改为“以二生一”,使其符合事物相互作用的相生承制的规律性:例肾水为先天之本、脾土为后天之本,二本合一才能生肝木。脾肺同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津微靠脾胃的消化吸收与转运;自然之精气靠肺的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二者的配合才能够满足机体的物质能量来源的补充代谢的需要。只有获得深刻的理解,才能达到百利而无害,但是必须尚待研究者的博学和站在怎样的广度予以思维整合,如以西合中或以中合西的话、各取得的结论是不同的,这是栽什么树结什么果的本性问题,所以不但要结果,同时也要树干和树根,而且还要见到整遍的树林。这就是说所结的果是为结构实体;那么果是怎样生结出来的呢?那就要过程状态的共同存在“中态得度”作用,也就是“道物协同学”上的辨证适用机制。以前对于“中庸之道”有阶段性的贬义,在笔者的看来还只得运用“中庸之道”(中态)这个方法学,对现存的哲学与医学的有机相融性的整合改造。因为微观医学的局限与不足正是需要从国医宏观为主的知识体系得到补充,以宏观医学为主的论证缺陷必需从现代医学微观的认知体系弥全,这决不是中西两医水火不容、相背矛盾的怪论现象,其实西方人在早稍后的时期、同中华医道有着非常一致的观念,是在后的四百多年随着社会环境和生产力条件的好转而出现的微观分析方法学上的分支,为了对事物的详细了解是非常需要的阶段性方法路线,但随着当代科学哲学的向前推进,在认识方法论上有日渐协同的趋势,诺贝尔物理学奖者——玻尔的互补思想就是取道中国哲学文明的基石,太极图就是互补原理的最好标志与象征。普利高津说:“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于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协调和协和,现代科学的发展,近十年物理和数学的研究,如托姆突变理论、重整化群、分支点理论等,都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4)。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Haken)说:“我认为协同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在整体观念上有很深的联系”,“虽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整体大于部分,但在西方,一到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时,就忘记了这一点,而中医却成功地应用了整体思维来研究人、人体和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将中医比西医优越得多”(5)。并且把每一个议题运用简洁直观易解的词句于以形义性的概括,如“阴阳、五行、表里、寒热、虚实、气血、痰瘀”;“风、寒、暑、湿、燥、火”;“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有着深刻的自然生态学直观易懂意义和语言高度归纳的简洁。所以当前现存医学仅是语言表达和认知方法论的暂时不够相容而已,只要把其古朴的语言正确义释为现代语法,绝大部分的观念只需适当改造之后可以同现代医学合体为一和殊途同归。其实中华古代哲学除了上述已有的讨论外,也对微观事物作过不懈的努力,其道气理论、墨子的“端”是原始物质最小的人体调控元素单位,就是《物质探源》一书中所肯定的原子(6)。所以就道:“至大无孙,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端,体无厚而最前者也”。天地与我共生,万物和我为一,是自然存在的一体,加上我的议论就成了二,二加一就成了三,如果这样往下算,也不可能概全事物本性和得出最后的终数,没有必要再往前计算了,能够实用就行了,不如顺应事物的本原。这就是技巧合于事,事合于义理,义理合于德,德合于道,道合于天。国医学有其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同当前的循证医学可以印证取长补短,虽然国医的每个证不局限于西医的病,只需认真重新逻辑疏理,可以达到治疗的协同功效之外,还能弥补当代医学上的许多缺陷,特别是急重和疑难疾病的医治。如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耐药性细菌与病毒感染(革兰氏阴性或阳性菌的舌脉象的辨治用药);肺心病、肝硬化、尿毒症、脑萎缩、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的逆转纤维化、疏通功信和物质的转运之道性的“祛瘀生新”作用效果,能够以“肾藏精”的观念诱导出人体內源性干细胞,发挥出修复与再生的作用(7),是内科非手术性原位变相移植方法。可以改变目前无法无药可以根治的被动剧面,在用费上符合当前国情。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19-8-12 20:08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19-8-12 20:12 编辑

3、道物辨证法的形式逻辑:
,
        总之,笔者的道物辨证法思想,是从古今分散哲学思想里以中庸之道(中态)的认知方法论有机阐幽彰显整合而成。从以上的逻辑形式具有如下基本成熟的方法学观念:

        如此,道物辨证辨病法的形式逻辑尝试性创建如下:


        一、“知常曰明,不知常、曰妄、作凶”。事物的发生有“常态”与“失态”;


        二、正负【阴阳】偶联调谐、互补承制性的盈亏涨落往来互动气交,为事物正负位势差异的相互交易生化作用的调控枢机;


        三、肯定之否定、否定而肯定;


        四、事物正负位势差异的相互正负交易回馈生化作用,是标量规范稳态“中态公约度”场效应守度秩序性【标度律——量效守度】的不累原理;


        五、事物的“虚、象、形、实”的同化异构位势差异征象,是在“多维网络层次全息程序系统功构联系状态”的“概率阈值位移循环交易复始转化”的“功形发生场”。


        即道与物的一本两用与共存协调统一;道物的相互作用与偶联互补、协同承制自然关系,是事物发生与转化的调控枢机;自然生态中的各种不同层次维系的事物,都以中态标量规范稳态秩序效应场作用而制控,是肯定存在之否定、否定而肯定,是正常自然和人体的正态之制;而失态自然与人体是对立与平衡,为诱导自然走进异常的静态之期。运用对立矛盾斗争等非常措施予以恢复正常有序的统一的对抗和代替疗法,是万不得已的短期行为,易致机体废而不用,如同化肥样的致使土地板结与沙漠化,不能松土含水保肥,生态的吐故纳新与循环利废易遭至诘,是治标不治本的自然损害作为;运用偶联互补、协同承制自然的环境调控修复再生疗法,才是长治久安之途,此原理不但用在医学上,同时可以运用到自然与社会上的各个不同领蜮。

参考文献x
2IvR©人龙论坛--老庄文化论
1、E.靳特西:《自组织的宇宙》,纽约英文版,1979年第132页;
2、江天骥:《场与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6.1(9);
3、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载科技日报,1993.07.18(4);
4、中国中医药报社:《哲眼看中医》、中医,东方智慧之学——王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47(154);
5、同4:147(155);
6、于光远:《物质探源》、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1.1(43);
7、从淫羊霍激活內源性干细胞探讨肾藏精的科学涵义《中医杂志》沈自尹 黄建华  2010年1月第51卷第1期  第8-10页。

完稿于2006年7月13日{修改于2013年4月12日12时

本文于今年被<作家报社>和<北京名文堂国际文化传播发展中心>,大型文献《中华文化传承经典》(2013珍藏版收载),入编号是:WHCCJD5-LP125。到现在已是被多家传媒转载了。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19-8-12 20:19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8-12 11:21
“道”这个过程状态和“物”的功构实体的……
      是不是“道”与“物”的定义 。“道”的定义是 ...

感谢中西医融合观先生参与讨论和正义上的理解。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8-12 21:38
气可周流六虚、无处不有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8-13 07:06
    我个人认为:唯物论,无论是机械唯物论还是辩证唯物论,都没有讨论物质之前是什么?只是说:世界的本源是物质。那么物质之前是什么?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同理,唯心论,只是说:世界的本源是绝对精神,那么,绝对精神是从哪里来的?绝对精神之前是什么?

      中国智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8-13 07:09
       请看老子与马克思论道。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8-13 07:17

              马克思与燕妮在极乐世界,尽情享受幸福与快乐。一日,马克思对燕妮说:我一生的遗憾是不懂汉语,没有去过中国,今天我们去中国看看吧。燕妮说:亲爱的,我随你。
        二人驾祥云一路东行,俯瞰沿途,楼兰古国欧罗巴少女,怀抱盛着小麦的草篓,飘飘然行走在绿茵成行的街道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敦煌人头攒动;周文王演绎八卦;姜子牙垂钓……无限风光,不必悉数。渐渐听到缕缕清音,直串脑颅,冲天而去,燕妮说:夫君,这是什么仙乐?马克思问道:亲爱的,你说什么?燕妮回过神来说:亲爱的,对不起,我不知道这种音乐怎么改变了我的欧洲语言习惯。
二人按落云头,循音而往,只见云雾盘绕,香烟袅袅,金碧辉煌的建筑时隐时现,一位老者仙骨飘逸迎上前来说到:闻马克思伉俪前来,有失远迎,见谅。
         马克思说:同志,我们到了那里?面生的很。
         老者说:此地楼观台,我叫李耳,人称:老子。请到观内品茶。
           说话间,一行来到观内,落座,童子献上茶来。寒暄之后,老子请品茶。
马克思揭开茶杯盖子,一缕清香直透心肺,品一口,神清气爽,说到:比咖啡清新的多。一边品茶,放眼望去,四壁六合之内别无长物,案头仅有竹简数十册。
          马克思问道:请问老同志,此为何物?
         老子答道:道德经5000言。简言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马克思一边翻看,一边疑惑,不懂汉语,更不懂古汉语。
           翻译成英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man must conform to the earth, earth to heaven, heaven to Tao and Tao to nature"(人反映地球。地球反射天堂。天堂反映了道路。这种方式反映了它自己的本性)另一位翻译为:The person reflects the earth. The earth reflects heaven. Heaven reflects the Way. And the Way reflects its own nature."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Tao Sheng one, life two, two birth three, three things.)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There is a mixture of things, born out of birth." Very lonely! Independence does not change, but weeks are not dangerous. I do not know whose son is like the first emperor; I do not know its name, the word "Dao".)
        翻译成英语,还是不知所云。
        马克思一脸疑惑;老子无可奈何。
         随从者建议:需要一个中介人,马克思熟悉这个中介人,而这个中间人懂得中国古代文化。哪个人合适?有智者推荐黑格尔,急招黑格尔到楼观台。
          黑格尔解释说:五千言即《道德经》,它参照伏羲先天八卦,以文字形式,重新阐解自然真信息,并融进了如何用元神进入并体悟自然全息的修炼方法,为后人解读伏羲八卦,了解、理解自然留下了宝贵钥匙。
          黑格尔进一步解释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 “东方古代世界的代表者”
           马克思说,你的书我读过,你看了许多中国书籍的翻译本,十分了解中国文化,对于儒家、封建皇权、封建社会……进行了批评,我不知道你对《易经》、《道德经》有如此深刻认识。我还是不知道“道”是什么?
          黑格尔说:先生知道我的辩证法,知道我写的“绝对精神”,我的看法是:“道”就是绝对精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绝对精神外化的万事万物。除此而外,与之相类似的经典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马克思对黑格尔说:我明白了,我把先生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改造为唯物辩证法,原来你的辩证法来源于老子的“道”。马克思对老子说:谢谢老同志,你给了黑格尔辩证法,也间接给了我唯物辩证法。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正说,意思是“无中生有”,反过来说,就是“有而化无”。
        马克思、黑格尔、老子楼观台论道,被量子通信把信息瞬间发到整个宇宙,爱因斯坦、霍金闻讯而至,宾再拜稽首,寒暄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比利时化学家、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利高津、英国生物学家李约瑟等,不期而至。
           众曰:唯心主义不知道绝对精神之前是什么?唯物主义不知道物质之前是什么?物质与精神、宇宙发展的结局是什么?
           “易”的回答是:无中生有,有而化无。闻此,各驾祥云,眾皆散去。
            草书记实。云云。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8-13 07: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19-8-13 20:5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8-13 07:17
马克思与燕妮在极乐世界,尽情享受幸福与快乐。一日,马克思对燕妮说:我一生的遗憾是不懂 ...

从幽默中见到无智与高深的对照比较。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19-8-13 20:55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8-13 07:52
没有中医临床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否则就如同闭门造车,只能徒增笑耳。

热实结胸证类似肠梗阻的症状,与 ...

论坛讨论,各有议见,尺有长短,优势互补。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8-13 21:56
急性腹膜炎中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有关,不等同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8-13 21:58
没有急性腹膜炎的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无关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8-14 10:34
        道物辩证法。
       精神与物质,唯心与唯物,有与无,形与神……不能分离,不是一个正确、一个错误的关系。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中国古代先哲认为是:道、无极,即无。太极、一,是精神与物质,形与神。两仪与二,是精神与物质,而后是世界、万事万物……。每一个事物中都包含着形与神、精神与物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各执一词,都不全面。唯物主义分为机械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承认了物质与精神可以相互转化,承认了在一定的条件下精神决定物质结构,精神起决定性作用。

      不知道我理解的正确不正确?欢迎批评指正,欢迎讨论。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9-8-14 18:16
上古时代的祖宗们(伏羲和黄帝)已有整合--------------------伏羲之易,以八卦为象征,是论天地万物生化循环规律的,是哲学。黄帝之医以人体为对象,是论生命与人体的关系,从而导出病治理法,是医学。医学守八卦之理,却又是人体自身的生化循环。如果八卦以四时阴阳为道,人体则是以三阴三阳的生化为生命。医学含哲学之理,却不是哲学,而是生命之学。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19-9-6 12:05
【过时的唯物论者(无极)——佛教与道教】


这括号内的唯物论,搞错了,更正为唯道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9-8 06:48
      先生的意思我明白,先生否定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唯心与唯物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协调的,实际上是二元论,道与物是协同的,是一对矛盾,应该得到同等的地位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同意世界归一,世界是“道与物”的矛盾统一,不能分离,缺一不可。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9-8 15:51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9-9-8 16:22 编辑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医有医道。
这三个道不是一回事。岂能协同?
天道是大自然遵循的法则;
人道是人类遵循的道德;
人类不遵循道德,自然法则就会惩罚人类。
医道挑战自然法则,
最终自然法则反过来戏弄医道。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9-8 16:28
人道追求长生不老,医道保人长生不老,

二者均违背天道。

天道只给人一个花甲子。
人道,医道,在天道面前,岂能协同?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9-9-8 16:37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9-9-8 16:41 编辑

一物,本身有其一道。
没有生命的物及其自身的道,
与天道本身就是一个道,不存在“协同”之说。

有生命的物,其道始终都是在与天道抗衡,只有胜负之说。没有协同之理。

作者: 陈正桐    时间: 2019-9-10 09:39
周现强 发表于 2019-8-12 20:08
3、道物辨证法的形式逻辑:
,
        总之,笔者的道物辨证法思想,是从古今分散哲学思想里以中庸之道( ...

一言以蔽之,动态平衡。中态即平衡之态,这个平衡之态是在阴阳相荡的大环境中实现的,阴阳升降沉浮,是圆运动的,是活泼泼的,因此平衡也是动态的,所以中态公约即动态平衡。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20-2-2 10:46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9-8 06:48
先生的意思我明白,先生否定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唯心与唯物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协调的,实际上是二 ...

       道与物协同运化在一起,是偶联着的阴阳,而阴阳的有机组合便是太极的一元论,太极层次之下的阴阳才是二元论,阴阳层次之下的精气神是三元论,精气神层次之下的五行运化是五元论,这些论从上到下从来也不独立过,总是在维持多维网络、层次关联的协同承制于一个大整体的自然生态法则。古人就有了“论太极不议阴阳、则无太极,议阴阳不论太极、则无阴阳”的诚诫。否则,人们就找不着“整体和正气”,这种解读是不矛盾与无矛盾的征象,也与新物理学中的“正负电子绕着原子核跃迁和走穴的守度转运供能”的无矛盾、无对立、非平衡、差异自动化的交易性协同互补运化产能是相一致的!庄子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其均为匀、其一太极,在表达着不同层次的整体,整体的运化“守度”【既无太过、也无不及,亢则害、亏则损,承乃制、制则生化——概率论、标度律、标量规范生命阈值频谱、道规德矩、中态公约度】。这些都是“上以下为基、左以右为邻、万丈高楼凭地起”的实际而论,不是那些割裂自然链条的歪门邪道。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20-2-2 10:50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0-2-2 10:55 编辑
中医新思维 发表于 2019-9-8 15:51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医有医道。
这三个道不是一回事。岂能协同?
天道是大自然遵循的法则;

       这三个道是层次相连的关系,不能人为短见的予以割裂,否则断层的不关大自然的生态整体。希望人们都有大视野、全格局,只有站在峰顶、才能一览众山小的一览无余。
作者: 周现强    时间: 2020-2-2 11:45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0-2-2 11:51 编辑
陈正桐 发表于 2019-9-10 09:39
一言以蔽之,动态平衡。中态即平衡之态,这个平衡之态是在阴阳相荡的大环境中实现的,阴阳升降沉浮,是圆 ...

从水平仪和度量衡来看,其分别见到的是水泡与指针及杠杆居中处于同一平面的“不动”!才是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平衡”了!从中可见是“静止不动”的征象!这是一种无生命力的现象——尸体而己!而且还是平面线性的噱头。而人体、自然、社会都是立体多维网络层次的稳态或欠稳态秩序体系,而人体的饮食津微、气血精液在依椐内外环境的“差异”【梯度差、浓度差、渗透压差、膜内外差、正负压力差等】在不断推动着吸收、运输、组织、产能、排泄的守度“升降出入、盈亏涨落、消息往来、循环不断”的杜故纳新活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的征象!才是活着的生命。于此,“平衡”是尸体、“动态”是生命,二者组词在一起,不伦不类,是死还是活!?概念含糊不清,到了如今精确的年代了,还在恍惚、定义难明,可见今天中医人还在言说“阴阳平衡或动态平衡”的头脑昏沌、界定能力太差、是非不明,缺乏开明的脑筋、太差人意的了,多次反复的“伪论”被世上误传千万次也就成为“真理”了?!可笑到了极端,到当前这类人们还在占绝大多数,难怪中医学到了如此的厄运在很难挽救?!形成一股势力很大的逆流,给传统中医学的正确继承与正常释义的拯救产生出严重的阻力难题【在此申明,对事不对人】。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