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人民日报:下一代名医在哪里? [打印本页]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6-17 18:56
标题: 转:人民日报:下一代名医在哪里?
人民日报:下一代名医在哪里?
2018-08-24 22:07
导语
“中医最大的危机是后继无人。也许不出50年,中医不需要被别人取消,就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一位老中医的感慨。此语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点中了中医人才培养的要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西医从业人数约800万人,而中医只有60万人左右,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20%。目前,我国主要是一批50岁以上的中医苦撑危局,有志于中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医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
下一代扁鹊华佗在哪里?
[attach]15277[/attach]中医高等院校是中医人才的摇篮,然而,即便是在这里,中医教育也面临着西医化的命运。学生1/3时间学西医,1/3时间学外语,1/3时间学中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一些中医经典课程不断被删减,甚至沦为选修课,而西医理论却日渐强化。很多学生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很高,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修养却很差,有的读不懂《黄帝内经》《伤寒论》,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药性赋、汤头歌诀也不会背诵。更可怕的是,受教育层次越高,离中医特色越远。很多中医研究生不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上下功夫,而是按照西医的模式,研究细胞和分子,做大量的动物实验。说是“中西医并重”,实际上是“重西轻中”。
结果,很多学生毕业后既不懂“望闻问切”,也不会开方配药,名为中医,实为西医。一些专家尖锐地指出:“现代中医教育把学生变成了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半成品,培养了一批中医的掘墓人。”话虽偏激,却不无道理。
以师带徒、师徒传承的师承教育,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数千年来,这种模式造就了很多医术精湛的名家。口传心授、因材施教,成为中医教育的一大特色。然而,到了今天,很多师承制培养的中医虽然水平很高,但由于西医知识不足,过不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关,无法取得合法资质,只能算是“江湖郎中”,靠偷偷行医维生。他们沿袭家族传承模式,一些“绝招”往往不愿公开,很多具有重要价值的验方因此失传。
[attach]15278[/attach]
中医人才青黄不接,还与中医院不景气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医院生存艰难。由于中医药收费低廉,体现不了中医的技术含量,大量中医院不得不弃“中”姓“西”,诊断治疗几乎与西医院没有差异。例如,对于闭合性骨折病人,运用中医正骨手法,不仅痛苦小、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但是,很多中医院为了多赚钱,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正骨手法,改用创伤大、费用高的西医手术治疗。而针灸、按摩等传统中医项目,其收费更是低廉,甚至连成本也无法弥补。在这样的体制下,很多中医辛苦一生,却家徒四壁;而西医不仅社会地位高,且收入可观。
面对如此反差,年轻一代自然不愿坚守中医了。
[attach]15279[/attach]
在中国医学体系中,中医和西医如同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有人断言:如果中医不能薪火相传,随着老一代中医纷纷故去,中国将只能成为教科书上的“中医故乡”,甚至连中医人才也要从日本、韩国引进。倘真如此,我们将愧对祖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古代的扁鹊华佗早已远逝,下一代的扁鹊华佗又在哪里?思古观今,谁又能不为中医的命运忧心忡忡呢?
加油吧,中医药!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6-17 19:09
加油吧,中医药!
为梦想而战
本文原发自人民日报,由杏林科普转载。2019年6用9日导航中医药微信交流群转发。
中医的命是什么?大家认为中医的命就是中医有悠久的历史,有文化的内涵,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立了多少功。大家都这样认为,那中医就不灭亡了吗?如果没有人信中医药了,中医药已经没有疗效了,全都西化了,不亡还等什么呢?中医真正的命是疗效啊!
平心堂这17年走了15个老中医,现在没有人能补上来。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补不上来,我就去社会上找,也找不来有那个水平的。
焦(树德)老一走,强直性脊柱炎没有人能治得象焦老那么好。焦老一走,治这个病的疗效也就带走了。
现在好多正骨祖传的东西全丢了,原来我们刘宝琦大夫,还有他父亲刘秉乾的祖上是跟着努尔哈赤进关来的,马背上的骨科大夫。那骨科大夫真厉害,刘宝琦行医的时候,一个患几十年的尺桡骨分离症的病人,手都变形了,从十来岁开始不能摁东西,不能拧手巾。我在现场眼见他一摁一拧,胳膊就平了。几十年的病痛,瞬间就给治好了,病人高兴得都跳起来了。
还有一个中年女教师颈椎全脱位,脖子已经没有支撑了,是拿8号铅丝把头牵引着才能出来气。从山东一路走来,所有的医院都不敢收,因为治不了,治不好就是一个高位截瘫。到了刘宝琦这,他一只手拽着牵引的铅丝,另一只手在她脖子那一抖,那病人就开始叫。我说这下坏了,弄一个高位截瘫,结果病人后面立马接了句话,“我脖子有劲儿了!”。
可这些医疗技术因为没有传人都失传了,多可惜啊!就像刚说的这种情况,到西医那怎么治?打钢板弄钢钉,花好几万做大手术,弄不好就高位截瘫。正骨手法呢?从前到后一共花了不到300块钱,还给她把所有的能用的好药全用上了,这膏药那膏药能用的全用上了,连诊费带药费不到300块。
中医多神奇啊!这么好的东西,丢了!为什么?——政策种种限制,不让人家行医。没有学历,没有各种证明就不给发医师证,他们行医都算是非法行医,就更不用说传承带徒弟了。民间那么多医生,一个医师法下来,(官方)还宣扬一年查出了12万非法行医的。中医基层一共有多少大夫啊?这12万不就是把基层中医灭完了吗?
现在一个乡都没有个好中医。樊(正伦)教授回宁夏去他插队的地方,一晚上给那个县的乡干部、县干部看病,看到晚上12点多。为什么?因为一个县都没一个像样的中医。中医后继没有人了,还怎么谈发展呢?
2003年中医治“非典”,效果确实非常好。那几个隔离区的人员把中药成车拉走,然后在食堂的大锅里熬,不仅“非典”疑似病的全没了,连有点咳嗽的病人都给治好了。。但是你说上“非典”前线,中医能不能上?能上!医生去了以后号脉开方子能不能解决问题?能解决!可问题是谁去啊?人呢?你不能让七十多岁的老大夫再上前线吧?!中医不是不成,中医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但是没有中医大夫了。所以现在这么好的东西要失传了,非常可惜!
建国初的时候治流行性脑炎,那时候蒲辅周在世,周恩来总理从故宫把犀角拿出来,让他们做药治脑炎。那是蒲辅周那一代人,能解决问题,马上全国办班推广。但是现在再出问题,谁还能办得了?人呢?没有人了。以前别的国家总统出了点儿问题,中国派个中医大夫,去了就把他的病治好了。现在呢?没有人了。
现在就光是一个治不孕症,还有几个人会治?不久前柴(松岩)老刚治好一个,病人去某大医院,最高级的专家检查完了,告诉她根本不可能生孩子,跟她说了一大堆妇科病。最后病人没办法来找柴(松岩)老,被柴老治疗后怀了孕。之后去那家医院做了检查,又跟她说这孩子不能要,如果生出来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很多问题,必须马上做引产。病人没听医院的,回来找柴老坚持中医治疗,前几天生了一个健康的胖胖的大儿子。
可问题是这样的中医全国还有几个?全国像这样的大夫连5个都找不着了,还怎么可能发展中医?按道理说,这样的大夫每个县最少应该有一个。但现在面临后继不是乏人,而是后继无人!!
“中医最大的危机是后继无人。也许不出50年,中医不需要被别人取消,就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一位老中医的感慨。此语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点中了中医人才培养的要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西医从业人数约550万人,而中医只有40万人左右,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20%。目前,我国主要是一批50岁以上的中医苦撑危局,有志于中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医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
中医高等院校是中医人才的摇篮。然而,即便是在这里,中医教育也面临着西医化的命运。学生1/3时间学西医,1/3时间学外语,1/3时间学中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一些中医经典课程不断被删减,甚至沦为选修课,而西医理论却日渐强化。很多学生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很高,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修养却很差,有的读不懂《黄帝内经》、《伤寒论》,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药性赋、汤头歌诀也不会背诵。更可怕的是,受教育层次越高,离中医特色越远。很多中医研究生不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上下功夫,而是按照西医的模式,研究细胞和分子,做大量的动物实验。说是“中西医并重”,实际上是“重西轻中”。结果,很多学生毕业后既不懂“望闻问切”,也不会开方配药,名为中医,实为西医。一些专家尖锐地指出:“现代中医教育把学生变成了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半成品,培养了一批中医的掘墓人。”话虽偏激,却不无道理。
以师带徒、师徒传承的师承教育,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数千年来,这种模式造就了很多医术精湛的名家。口传心授、因材施教,成为中医教育的一大特色。然而,到了今天,很多师承制培养的中医虽然水平很高,但由于西医知识不足,过不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关,无法取得合法资质,只能算是“江湖郎中”,靠偷偷行医维生。他们沿袭家族传承模式,一些“绝招”往往不愿公开,很多具有重要价值的验方因此失传。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
中医人才青黄不接,还与中医院不景气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医院生存艰难。由于中医药收费低廉,体现不了中医的技术含量,大量中医院不得不弃“中”姓“西”,诊断治疗几乎与西医院没有差异。例如,对于闭合性骨折病人,运用中医正骨手法,不仅痛苦小、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但是,很多中医院为了多赚钱,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正骨手法,改用创伤大、费用高的西医手术治疗。而针灸、按摩等传统中医项目,其收费更是低廉,甚至连成本也无法弥补。在这样的体制下,很多中医辛苦一生,却家徒四壁;而西医不仅社会地位高,且收入可观。面对如此反差,年轻一代自然不愿坚守中医了。
在中国医学体系中,中医和西医如同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有人断言:如果中医不能薪火相传,随着老一代中医纷纷故去,中国将只能成为教科书上的“中医故乡”,甚至连中医人才也要从日本、韩国引进。倘真如此,我们将愧对祖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古代的扁鹊华佗早已远逝,下一代的扁鹊华佗又在哪里?思古观今,谁又能不为中医的命运忧心忡忡呢?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7 19:10
下一代的扁鹊华佗又在哪里?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6-17 19:10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9-6-17 11:23 编辑
“中医高等院校是中医人才的摇篮,然而,即便是在这里,中医教育也面临着西医化的命运。学生1/3时间学西医,1/3时间学外语,1/3时间学中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一些中医经典课程不断被删减,甚至沦为选修课,而西医理论却日渐强化。很多学生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很高,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修养却很差,有的读不懂《黄帝内经》《伤寒论》,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药性赋、汤头歌诀也不会背诵。更可怕的是,受教育层次越高,离中医特色越远。很多中医研究生不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上下功夫,而是按照西医的模式,研究细胞和分子,做大量的动物实验。说是“中西医并重”,实际上是“重西轻中”。
结果,很多学生毕业后既不懂“望闻问切”,也不会开方配药,名为中医,实为西医。一些专家尖锐地指出:“现代中医教育把学生变成了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半成品,培养了一批中医的掘墓人。”话虽偏激,却不无道理。”
──现实如此,纠正很难!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取向就决定了未来中医药发展的道路与趋势!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9-6-17 20:37
一声长叹!谁之过?!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7 21:35
中医认为,犀角是珍贵的药材,它性寒味苦酸威,功能凉血,清热解毒,主治热病神昏、谵语发狂、斑疹、吐血、衄血等症。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8 01:24
一个患几十年的尺桡骨分离症的病人,手都变形了,从十来岁开始不能摁东西,不能拧手巾。我在现场眼见他一摁一拧,胳膊就平了。几十年的病痛,瞬间就给治好了,病人高兴得都跳起来了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8 01:32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6-18 01:34 编辑
手都变形了,瞬间就给治好了,气功大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6-18 06:42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渗光明的。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西方科学、西方医学中国化,创立现代医学,也会成为现实。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9-6-18 06:45
中医的辉煌还未到达顶峰,当代中医还应努力,名医会产生的!华扁也会有的!这些人就隐于人群中,过于的悲观是无必要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6-18 07:05
请大家关注:中国医学之梦。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9-6-18 09:13
感谢中西医融合观朋友的赞许!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8 15:56
西方科学、西方医学中国化,创立现代医学,也会成为现实。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8 16:05
如果有1000个病人用中药只治愈了80个或更少,中医药治病成本是不是太大了,中药是不是大都浪费了。
中医药能算是实用技术吗
如果是开饭店的,是这种有效率是不是肯定要关门。
如果有1000个病人用中药只治愈了80个或更少,中医药治病成本是不是太大了
病人如何评价中医药。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8 16:11
中医是什么治病技术?
中医是什么时候成为治病技术的?
中医的生理学论述是正确的吗?
中医的病理学论述是正确的吗?
中药的药理古代研究清楚了吗,现在研究清楚了吗?
中医药治病治愈率与现代药理学药治病有效率能相比吗?相等吗?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8 16:12
中国人在科学本质研究方面不想研究或就不会研究,会者极少凤毛麟角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8 17:01
实际未来生理学病理学还要建立很多很多的假说以说明疾病产生的原因。
其中也包括中药应用部分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8 17:29
这吹牛吹的有点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6-18 17:44
你自己呢?!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8 17:47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amp;_dsign=d970a719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6-18 17:4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是吹牛。你不敢说吧。所以西医中国化也是顺理成章的,符合逻辑的。大家应该共同努力才对。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9-6-18 18:12
原型的华佗那肯定是再也找不到了,只能期待新型的或更新型的华佗了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8 21:12
物理学中国化,是不是吹牛你不敢说吧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8 21:17
物理学中国化也是顺理成章的?符合逻辑的?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8 21: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8 21: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8 21:26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6-18 21:29 编辑
病理学生理学原理同中医药应用相结合,中医药原理化,药理化,科学本质化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8 21:42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6-18 22:36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宇宙大爆炸,回归到无极而太极……。物理学中国化!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8 22:44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6-18 22:46 编辑
无极而太极回归到物理学,无极而太极科学化,物理学化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6-19 07:17
易经与现代科学家
爱因斯坦:“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黑格尔:“《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学透《易经》。(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中国哲学”的“易经哲学”部分)。
瑞士哲学家荣格在为英文版的《易经》撰写的序言中说
: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易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协同论创始人哈肯在《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的序言中说:“协同学含有中国基本思维的一些特点。事实上,对自然的整体理解是中国道家哲学的一个核心部分。”
突变理论的创始人托姆在《转折点》一文中说:“在老子的理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突变理论的启蒙论述。我相信今天中国许多喜欢这个学说的科学天才,会了解突变理论是如何证实这些发源于中国的古老学说的。”
自发秩序理论创始人,奥地利社会经济学家哈耶克(1899-1992),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说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他又认为:“道家是其自发秩序理论的经典表述。”
互补理论创始人,丹麦大物理学家玻尔(1885-1962),在被丹麦王室授以勋章时说:“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得道者”“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
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与爱因斯坦并称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双雄”。玻尔在1937年访问中国时发现了道家的太极图,为互补原理找到了哲学上的基础。因为道家的太极图中的阴阳,就是处在对立的统一的关系之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进一步探索更让他震惊万分,他煞费苦心对光到底是什么所作的阐述,老子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即阴阳互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概念的相对性)、“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等互补思想。1947年,玻尔设计了他的哥本哈根学派研究所图徽,其中心是伏羲黄老的“太极图”,同时还加上了“对立即互补”的铭文。1949年,当他被丹麦王室授以勋章时,他说:“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得道者,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而且要求把太极图作为荣誉证书的背景图。
李约瑟自称名誉道家
李约瑟(1900-1995年),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聘任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教授。
李约瑟晚年自称“名誉道家”,他自取译名,李姓源于老子,取字“丹耀”,号“十宿道人”和“胜冗子”,道味十足!李约瑟历经30多年时间,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呕心沥血,从1956年到1983年已出版五卷《中国科学技术史》,该书一出版便闻名于世,1968年在巴黎被第十二届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家联合会授予“乔治·萨顿奖章”。
李约瑟在研究中确定了道家在中国科技史上的主要地位,发现了道家思想的世界意义,他在第二卷和第五卷高度赞扬道家思想,极力宣扬道家的科学民主精神,对道家文化的世界传播意义重大。
五、普里高津迷上了道家自组织思想
普利高津(1917-2003),比利时化学家、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认为中国的道家“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中具有“自组织”和“自发运动”的思想,这与西方传统结合起来,也许能导致一种面向未来的自然模型。普利高津指出:“耗散结构理论"对自然界的描述非常接近中国道家关于自然界中的自组织与和谐的传统观点。” “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性质。”
普利高津的著作有《从存在到演化》、《从混沌到有序》、《探索复杂性》、《确定性的终结》等,他在著作中喜欢引用老子、庄子的原作,如《老子》的“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为其大,故能成其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天运》中的“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
汤川秀树,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人。
汤川粒子物理学上的“混沌”说的产生,是受到《庄子·应帝王》中关于“混沌”的一则寓言的启发。他说:“最近我又发现了庄子寓言的一种新的魅力。我通过把倏和忽看成某种类似基本粒子的东西而自得其乐。只要他们还在自由地乱窜,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直到他们从南到北相遇于混沌之地,这时就会发生像基本粒子碰撞那样的一个事件。按照这一蕴涵着某种二元论得方式来看,就可以把混沌的无序状态看成把基本粒子包裹起来得时间和空间。在我看来,这样一种诠释是可能的。”
他还说:“更可能的是万物中最基本的东西并没有固定的形式,而且和我们今天所知的任何基本粒子都不相应。”“它可能是有着分化为一切种类基本粒子的可能性,但事实上还未分化的某种东西。用所惯用的话来说,这种东西也许就是一种‘混沌’。正是当我按这样的思路思考问题时,我想起了庄子的寓言。”
李政道,杨振宁等华裔诺贝尔得奖者也多次公开表示,自己的科学思想受《周易》影响很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6-19 07:20
看看,是不是现代物理学中国化,回归到了易经原理。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5:50
:“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5:50
:“《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学透《易经》。(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5:51
瑞士哲学家荣格在为英文版的《易经》撰写的序言中说: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5:53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6-19 15:56 编辑
惟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5:55
场粒子气或宇宙中最基本粒子亘古常新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5:59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6-19 16:09 编辑
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学会易经技术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5:59
:“《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学透《易经》。(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6:01
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学场粒子气或宇宙中最基本粒子,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6:05
世界著名信息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查理森·威尔海姆谈到: 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时代,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带给我们巨大冲击的这次革命,实在受惠于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易经》。《易经》中包含的信息论思想,不仅启发我们的科学家创造出了计算机,而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普遍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决策指南。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6:05
》。《易经》中包含的信息论思想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6:07
场粒子气或宇宙中最基本粒子,信息物质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6:11
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性质。”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6:13
互补理论创始人,丹麦大物理学家玻尔(1885-1962),在被丹麦王室授以勋章时说:“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得道者”“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
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与爱因斯坦并称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双雄”。玻尔在1937年访问中国时发现了道家的太极图,为互补原理找到了哲学上的基础。因为道家的太极图中的阴阳,就是处在对立的统一的关系之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进一步探索更让他震惊万分,他煞费苦心对光到底是什么所作的阐述,老子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即阴阳互补)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6:14
玻尔在1937年访问中国时发现了道家的太极图,为互补原理找到了哲学上的基础。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6:16
带电粒子或粒子电性的本质是场旋流对于粒子场的包裹和缠绕假说
为道家的太极图哲学找到了物理学基础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6:17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6:18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6-19 16:19 编辑
相互作用场假说
电场及磁场是相对宏观物质如原子分子中的相互作用场,在原子分子之外还有场物质或宇宙中最基本粒子存在。
而物质的不同的内外场气或或宇宙中最基本粒子在一定条件有时相互作用产生联系
|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6:20
“万物负阴而抱阳”(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6:22
带电粒子或粒子电性的本质是场旋流对于粒子场的包裹和缠绕纠缠,气或宇宙中最基本粒子场粒子相互作用。
是气或宇宙中最基本粒子场粒子的运动的能量成为电场能的。
对于这一本质物理学并没有真正揭示说明。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6:23
带电粒子的表面如电子质子表面应是有平面,它们在旋转中表面平面可以对场粒子气或宇宙中最基本粒子扫动产生气或宇宙中最基本粒子旋流,质子旋流场可包裹和缠绕纠缠电子旋流场,包裹电子,而有原子轨道效应。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6:23
物理学的原子轨道磁场能级公式,实际表示的是质子电子正负电场场粒子气或宇宙中最基本粒子的动能。
质子数电子数越数多,场粒子气或宇宙中最基本粒子密度越大,原子轨道能级数越大,
原子轨道能级实际反应是场粒子气或宇宙中最基本粒子的动能粒子数动能能量。
而场密度场粒子气或宇宙中最基本粒子密度随与核距离反比关系,离核越远场粒子气或宇宙中最基本粒子密度减少,粒子数减少,能级能量数越小。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6-19 16:25
质子阴,电子阳,气,场粒子或宇宙中最基本粒子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9-6-22 09:04
她在从丛中笑!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