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新华社:中医走向世界迎来里程碑 [打印本页]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9-5-26 19:56
标题: 新华社:中医走向世界迎来里程碑
中医走向世界迎来里程碑
  新华社记者
  正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25日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这一成果离不开各国医学界人士长期不懈的努力,体现出中医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之道”。国内外多位专家表示,这将是中医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6 20:15
国际疾病分类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6 20:15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5-26 20:17 编辑

中医药类疾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5-26 21:32

世卫大会将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


新华社新媒体
05-2520:00


新华社日内瓦5月25日电(记者刘曲)正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25日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医专家历经10余年持续努力取得的宝贵成果。


2019年5月20日,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万国宫,中国代表出席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新华社记者徐金泉摄)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报告》指出,《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包括一个题为“传统医学病证——模块1”的补充章节,将起源于古代中国且当前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普遍使用的传统医学病证进行了分类。将有关传统医学的补充章节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使人们首次能够统计传统医学服务和就医情况,评估其形式、频率、有效性、安全性等,并可与主流医学和研究进行对比。

《国际疾病分类》是世卫组织制定颁布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标准,是各国政府在医疗、管理、教学、科研以及政策制定方面,关于疾病分类的规范性标准,是全球卫生健康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基础和通用标准之一。

世卫组织传统医学、补充医学与整合医学处处长张奇表示,将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标志着以世卫组织为代表的整个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包括中医药以及来源于中医药的这部分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中医药在中国、在国际上应用越来越多这一现实的认可。“可以说,纳入本身对中医药具有里程碑意义。”

《国际疾病分类》历经百年已经过10次修订,并于2007年启动第11次修订工作。在世卫组织牵头组织和技术指导下,在中国与相关国家的通力合作下,《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最终建立了以中医药为基础,兼顾日韩传统医学内容的病证分类体系,推动了传统医学150条疾病和196条证候条目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传统医学章节。

纳入《国际疾病分类》后,中医药具体对哪些人群、哪些疾病有效,相关数据不仅可以从中国收集,还能在国际上更广泛地收集,因此可为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依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5-26 21:36
原标题: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

  央视网消息:正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昨天(25日)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医专家历经10余年持续努力取得的宝贵成果。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报告》指出,《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包括一个题为“传统医学病证——模块1”的补充章节,将起源于古代中国且当前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普遍使用的传统医学病证进行了分类。




  将有关传统医学的补充章节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使人们首次能够统计传统医学服务和就医情况,评估其形式、频率、有效性、安全性等,并可与主流医学和研究进行对比。

  纳入《国际疾病分类》后,中医药具体对哪些人群、哪些疾病有效,相关数据不仅可以从中国收集,还能在国际上更广泛地收集,因此可为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依据。
                                                                                                                                 

责任编辑: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5-26 21:39
   中西医融合观证态体系。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7 07:38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5-27 07:46 编辑

传统医学的150条疾病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7 07:41
传统医学的15000条疾病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7 07:42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5-27 07:47 编辑

传统医学的15000条疾病是15000条的国际疾病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7 07:43
国际疾病是传统医学的病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7 07:49
中医药具体对哪些人群、哪些疾病有效,?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7 07:51
中医药对症状不对疾病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9-5-27 09:37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9-5-27 09:39 编辑

“世卫组织传统医学、补充医学与整合医学处处长张奇表示,将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标志着以世卫组织为代表的整个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包括中医药以及来源于中医药的这部分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中医药在中国、在国际上应用越来越多这一现实的认可。“可以说,纳入本身对中医药具有里程碑意义。”
势在必行,不认可也不行。你不认可,中国人可以不认可你这个组织!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7 14:06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5-27 14:11 编辑

只认可传统医学的150条疾病?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7 14:10
中药只能治疗150条疾病?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7 14:21
是认可中药?是认可中药能治疗150条疾病?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7 14:23
是认可中药可以治愈症状?是认可中药只能治疗150条疾病?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7 14:27
是认可中药可以治愈症状的药理?是认可中药只能治疗150条疾病的药理?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9-5-27 15:06
要让只会用机械思维、科学思维、直观思维、简单思维的西洋人理解中医药理论,很难甚至不可能!外国患者接受中医药,看中的是实在的疗效:用西医方法治不好之病,被中医技术治好了,他们才信服。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9-5-27 15:09
用科学方法解释不了针(艾)灸理论与技术,但是老外能亲眼看到用针(艾)灸治病的患者及疗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5-28 06:34
      证态体系
一   中医外感热病与西医感染病的融合(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一)卫分、表证-前驱期、感冒证态
1、太阳表实-重感冒证态
2、太阳表虚-普通感冒证态
3、风温卫分-春季传染病前驱期证态
4、暑湿表寒-夏季感冒证态
5、湿遏卫气-夏秋季肠道传染病前驱期证态
6、燥热卫分-秋季感冒证态
7、风寒表郁-不典型感冒证态
8、太阳表实兼水饮-气管炎证态
9、太阳表实兼内热-重感冒证态
10、表热下迫大肠-胃肠型感冒证态
11、燥热犯清窍证-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证态
12、太阳少阴两经感寒证-老年感冒证态
(二)气分、阳明病-典型期证态   
1、气分-Sepsis综合征  
(1)热入气分~SIRS证态
(2)暑热伤气-高热、失盐失水证态
(3)热毒炽盛-败血症证态
(4)湿热(暑湿)弥漫三焦证-菌血症、毒血症证态
(5)热扰胸膈证-上消化道功能障碍证态
(6)上焦气热烁津证-早期败血症证态
2、肺部感染综合征   
(1)风热壅肺-急性肺炎证态
(2)燥热伤肺-急性间质肺炎证态
(3)暑伤肺络-肺炎合并咳血、鼻衄证态
3、胃肠道感染综合征
(1)感染性腹泻综合征   
1.霍乱样综合征
2.痞证-胃肠炎证态
3.少阳热迫大肠证-普通肠炎证态
4.厥阴热迫大肠证-痢疾性肠炎证态
5.下焦不固滑脱-慢性结肠炎证态
6.下焦虚寒便脓血-结肠溃疡性炎症证态
(2)湿温-亚急性肠道传染病综合征  
1.湿阻气分-菌血症证态
2.湿阻中焦-夏秋季胃肠功能紊乱证态
3.湿热困中焦-胃肠感染证态
4.湿热(暑湿)滞着胃肠证-慢性痢疾样综合征
5.邪伏膜原-肠道淋巴系统感染证态
(3)黄疸综合征  
1.气分湿热蕴毒-肝细胞性黄疸证态
2.阳明湿热发黄-肝炎病毒性黄疸证态
4、急腹症综合征
(1)结胸-胸腹腔感染综合征  
1.大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
2.小结胸-胸腔感染证态
3.悬饮-胸腔积液证态
4.寒实结胸-慢性炎症性积液证态
(2)肠腑不通综合征   
1.胃肠实热内结-肠梗阻证态
2.热结肠腑阴虚-失盐失水、大便干结证态
3.热结肠腑气阴虚-肠梗阻合并虚弱证态
4.脾约-便秘证态
(3)少阳证-肝胆胰感染证态  1个证态
(4)蓄血综合征  
      1太阳蓄血-盆腔感染证态
2.太阳蓄血身黄证-宫外孕盆腔积血证态
3.阳明蓄血-消化道出血证态
4.热入血室-急性盆腔炎(女)证态
5、痹症-风湿综合征  
(1)少阴阳虚寒湿证-类风湿证态
(2)血虚寒厥-重症类风湿证态
(3)风湿相搏-风湿性关节炎证态
(4)湿热郁于经络-感染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证态
(5)心阴心阳两虚-心肌炎证态
6、水电解质紊乱-阳虚、亡阳综合征  
(1)膀胱蓄水-渗透压调定点异常证态
(2)心阳损伤-电解质紊乱心功能障碍证态
(3)脾胃阳气损伤证-胃肠功能障碍证态
(4)少阴阳虚水泛-低血钾,低血钠证态
(5)津气欲脱-感染性休克证态
(6)寒厥四逆-低容量休克证态   3个证态
1.阳虚欲脱-急性失水休克证态
2.少阴阴盛阳越-暖休克证态
3.少阴阳衰阴盛-休克证态
7、邪扰心包-脑功能障碍证态   
(1)卫、表-感冒合并脑功能障碍证态
1.太阳阳虚心神浮越证
2.少阳里虚热陷证
(2)气分-典型期脑器质性病变证态
1.热陷心包-脑感染急性典型期证态
2.湿热痰蒙心包-非典型脑炎证态
(三)营血分-MODS证态  
1、热灼营阴-早期MODS证态
2、热入心包-中毒性脑病昏迷证态
3、热盛迫血-DIC证态
4、血热动风-中毒性脑病痉挛证态
5、气营(血)两燔证-重度中毒性脑病颅内高压证态
6、热结肠腑-肠梗阻中毒脑病证态
(四)余热未净、阴虚-恢复期、慢性期综合征  
1、少阴阴虚火旺-疲劳综合征证态
2、邪留阴分-异常消耗低毒感染证态
3、热耗真阴-异常消耗证态
4、阴虚风动-异常消耗、离子紊乱证态
5、太阴虚寒证-营养不良证态
6、少阴阴虚停水-泌尿系感染证态
7、余热未尽-恢复期证态

二、气血津液辨证论治(气血津液-内环境失衡证态)
(一)津液亏损-水电解质紊乱证态
(二)水气病-水肿证态
1、风水-肾性水肿证态  
2、皮水-皮下水肿证态
3、里水-慢性肾病证态
4、正水-营养不良水肿证态
5、石水-肿瘤性腹水
6、黄汗-汗腺分泌异常证态
7、水饮-第三间隙积液证态
            (三)水饮-第三间隙积液证态
1、悬饮-胸水证态
2、支饮-心衰证态
3、肠间痰饮(水走肠间)-腹水证态
(四)痰证-炎症证态
(五)瘀血-血液凝固证态
(六)中风-脑卒中证态
(七)历节病-类风湿关节炎证态
  三、脏腑辨证论治
(一)肺病症
风寒犯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证态
风温犯肺-细菌性呼吸道感染证态
寒痰阻肺-慢性支气管肺炎证态
邪热壅肺-急性支气管肺炎证态
水寒射肺-肺水肿证态
肾不纳气-呼气性呼吸困难证态
正虚喘脱-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证态
肺痨-肺结核证态
肺阴虚-1间质性肺炎证态;2肺结核证态
肺萎-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证态
肺胀-阻塞性肺病证态
肺痈-肺脓肿证态
哮-支气管痉挛哮喘证态
喘-呼吸困难证态

            (二)肝病证
肝气郁结-心身疾病证态
肝阳上亢-高血压证态
肝火上炎-五官小动脉痉挛、硬化证态
肝风内动-脑血管意外证态
肝阴虚-热病后期微量元素缺乏证态
肝血虚-维生素A、B2等缺乏证态

     (三)心病证
心气虚-神经衰弱证态
心血虚-心脏神经官能症证态
心火亢盛证:
心火扰神-焦虑型神经官能症及精神病证态
心火迫血妄行-剧烈情绪打击引起的出血证态
火毒疮疡-皮肤感染,外伤引起的败血症证态
心火上炎-口腔溃疡证态
心火下移-泌尿道感染证态
痰火扰心证-狂躁型精神病及急性中风证态
痰迷心窍-癫痫证态:
胸痹-冠心病证态
水气凌心证-心源性水肿证态
心阳暴脱证-心源性休克证态


    (四)脾病证
脾气虚-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证态
脾阳虚-胃肠神经官能症证态
脾失健运-代谢综合征证态
中气下陷-平滑肌、括约肌弛缓证态
脾不统血-凝血障碍引起的慢性出血,消化道慢性出血证态
脾血虚-营养不良性贫血证态
湿热蕴脾-非感染性黄疸证态
寒湿滞脾-生冷饮食引起的胃肠炎证态


    (五)肾病证
肾气虚-泌尿生殖神经官能症证态
肾不纳气-呼气呼吸困难证态
肾虚泄泻-功能性腹泻证态
肾精不足-发育、生殖功能障碍证态
肾气不固-性功能障碍证态
命门火衰-下丘脑垂体功能下降证态
肾阴虚-下丘脑垂体功能病理性升高证态
肾阳虚(阳虚水泛)-心力衰竭、醛固酮调节障碍证态


五、八纲辨证
    表证、卫分证-感冒、前驱期证态
    里证-器官系统疾病的典型期证态
    虚证-功能性疾病证态
    实证-器质性疾病证态
    寒证  1  阳虚内寒;2  阴盛内寒
热证  1   外感发热-感染病发热证态
          2   内伤发热-非感染病发热证态
3   实热-器质性疾病发热证态
          4   虚热-功能性发热证态   (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假热)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8 08:17
水气凌心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8 08:24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5-28 08:44 编辑

水凌心?气凌心?水气凌心?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8 08:25
气虚发热气虚假热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8 08:25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5-28 08:40 编辑

肾阳虚(阳虚水泛)-心力衰竭、醛固酮调节障碍证态?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8 08:40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5-28 08:43 编辑

肾阳虚醛固酮?肾阳是醛固酮?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8 08:46
肾不纳气-呼气呼吸困难证态?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9-5-28 09:46
dffaaoo 发表于 2019-5-28 08:25
肾阳虚(阳虚水泛)-心力衰竭、醛固酮调节障碍证态?

“善补肾者,当于脾胃求之”。
治阳虚水泛,单纯补肾,效果不显。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5-28 14:52
    证态体系,共计170多个证。证与证之间,病理状态与病理状态之间,证态与证态之间都具有中间型,过渡型,或者相互重叠,所列之证态总计:约170多个证仅仅是中西医理论重要节点上的证态,而不可能包含全部。
      证与证之间,病理状态与病理状态之间,证态与证态之间都具有中间型,过渡型,或者相互重叠,所列之证态仅仅是中西医理论重要节点上的证态,而不可能包含全部,请读者详查并谅解。
      辨证论治中的每一个证,只是典型状态下的证,在临床实践中单独出现是非常少见的,大多数情况下是兼证、复合证重叠出现,但是作为理论体系,必须抽象为最基本的单位,才能够说明白,这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例如:水气凌心,脾阳虚、肾阳虚、脾肾阳虚都可以引起水气-水肿证态,可能是偏重点不同,因此有些人适用于金匮肾气丸、另外一些人适用于真武汤,或者归脾丸、苓桂术甘汤等等不同的治疗方法,都能够取效,同一个证会开出不同的方剂。所以,在临床实践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种辨证论治方法,灵活运用。
        170多个证态,是中医临床理论中的主要节点上的证与西医相应病理状态的融合,每一个证态都包含了许多内容,例如:痹症-风湿性疾病证态,就包括了西医的100多种疾病,肝气郁结-身心疾病证态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证态,包括了中医的许多证,也包含了西医的许多疾病,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够正确的解决不同个体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5-28 14:54
   哪位先生能够把【疾病分类】中的中医疾病的内容、病名找出来,发表出来。谢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5-28 14:57
     170多个证态,是不是里程碑?自我吹嘘了。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8 17:34
痹症-风湿性疾病证态,就包括了西医的100多种疾病,肝气郁结-身心疾病证态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证态,包括了中医的许多证,也包含了西医的许多疾病,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8 17:36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5-28 17:37 编辑

证包括病就是融合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8 17:43
证还是证,病还是病,证病没有融合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8 17:47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5-28 17:50 编辑

证是病的证,病的证是病的原因是病证融合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28 17:52
证的病因不是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5-30 18:26
dffaaoo 发表于 2019-5-28 09:52
证的病因不是病

   170多个证态,是不是里程碑?哪位评论一下。谢谢,欢迎批评,欢迎否定。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30 18:42
是里程,不是碑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30 18:43
病证融合是里程碑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9-5-31 07:50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9-5-31 00:01 编辑

        中医所讲的病是某部位或器官组织表现异常,如疼痛、酸胀、麻木等表现的称谓?证是以该疾病在相关部位的体征表现来证明其病存在的证据,如肝热者色苍而爪枯....心 热者色赤而脉络溢等来证明某藏府器官组织疾病存在的的证据,实际上就是藏象,是用某个藏府疾病的外在体征来证明体内某藏府疾病的存在!老朽无知,胡诌吧了?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31 10:11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6-1 11:03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9-5-30 18:43
病证融合是里程碑


不同角度见到的相同事物结论相同,不同角度如果见到的是不同的事物质才可能有不同的结论。
一如你家房屋,从前面见是你家的,从后面也是你家的。
但是你家房屋前面是门,后面是窗,门窗它们就是不同的结构物质或事物了。
当然房屋也还是你家不会是别人家的。
二   再如肉包子,你可能说肉包子馅香,也有人说肉包子包子皮好吃,也有人说肉馅中大葱香,当然也都是说的肉包子这个相同事物物质,但实际却是肉包子不同的组成方面了,肉包子角度不同物质结构组成并不相同的了。
整体相同是包子,包子馅,包子皮,肉馅中大葱 ,物质组成却各不是相同了。
三    对于人体生理病理是相同道理,同一生理反应,疾病反应,是由各不同部分物质,不同结构,不同功能反应组成的复杂反应。
1疾病是最后反应结果,疾病之前还有很多或很多级的病理反应。
2症状是组成疾病的一部分,有些症状却还是疾病产生的原因或第一级病理的原因。
3而中药主要就是在病理反应第一级,症状级产生治疗作用,这与化学药不同,化学药是一般在病理后级反应产生治疗作用。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31 10:12
dffaaoo 发表于 2019-5-30 18:43
病证融合是里程碑

1疾病是最后反应结果,疾病之前还有很多或很多级的病理反应。
2症状是组成疾病的一部分,有些症状却还是疾病产生的原因或第一级病理的原因。
3而中药主要就是在病理反应第一级,症状级产生治疗作用,这与化学药不同,化学药是一般在病理后级反应产生治疗作用。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31 10:13
症状是组成疾病的一部分,有些症状却还是疾病产生的原因或第一级病理的原因。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5-31 10:14
dffaaoo 发表于 2019-5-31 10:13
症状是组成疾病的一部分,有些症状却还是疾病产生的原因或第一级病理的原因。

病证融合是里程碑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