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舌头开裂,舌苔厚,有裂痕是什么原因?怎么调理? [打印本页]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11-3 12:38
标题: 舌头开裂,舌苔厚,有裂痕是什么原因?怎么调理?
舌头开裂,舌苔厚,有裂痕是什么原因?怎么调理?
      舌头上有类似裂纹的痕迹,这就是中医说的裂纹舌,舌头的这种表现症状说明身体出问题了,那么,舌头开裂是怎么回事呢?
      舌头开裂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舌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开痕,故裂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实际表现
参考文献编辑
[1]邓铁涛.中医诊断学,第5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4.
[2]钱心如,陈依萍,胡庆福,等.齿印舌的舌蕈状乳头计数及舌尖微循环观察[J].天津中医,1990,7⑶:34-35.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人光彩照人,容光焕发,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看起来精气神十足,健康满满。

这究竟是为什么?别人活力十足,健康美丽,而自己却像中了“毒”一样,萎靡不振,满身的小毛病呢?
研究发现舌头开裂只是脾虚湿气重的其中一种表现,你还可以反观下自己,会发现经常困倦乏力,舌苔开裂白胖,早上不爱起床,饭后易犯困,头晕头痛等症状,看起来满身都是毛病。

如果你去检查,也发现不了什么重大问题;可是你可能每天都会受到下面这些小毛病的折磨:


这些小毛病,往往从西医上无法解释,但是如果你了解医典上的“湿、热、毒”,就会恍然大悟,舌苔白厚,舌头开裂这可能都是“湿、热、毒”惹得祸。

什么是湿热毒?
湿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一,自古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的说法。人如果夏秋淋雨涉水或在潮湿的环境中,湿气就会通过呼吸道、皮肤毛孔等入侵体内,在各个脏腑组织之中“安营扎寨”,并“长期居住”。

一个人长期被湿气困扰,湿气会久蕴化热,这就是医典上所说的“热”。身体受热之后会出现非常多的类似上火的症状,如:大便不成形、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头晕,头发油腻,苦干口苦,头发皮肤油腻......

毒是人体内多余的垃圾,因饮食不节、居处潮湿等,造成体内湿热蕴积,热盛成毒。

湿热毒对人有哪些危害呢?
湿热毒被称为万恶之源,健康杀手。那么湿热毒对人有哪些危害呢?

一、有损形象


湿热毒对容貌影响之大,难以想象,青春痘,面色灰暗、油光,毛孔粗大,眼袋,色斑,酒糟鼻等面部问题以及身材走形等,湿热毒都难辞其咎,湿疹,荨麻疹也与湿热毒关系巨大。

二、精神萎靡


湿热毒会让人倦怠,头晕,没有精力,对其工作和事业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当你的同事精力满满,而你全身不适,无心工作,会被同事和竞争对手远远甩开。

三、心烦意乱


湿热毒导致人心情变差,一个人的心情会影响整个人,甚至是身体健康。长期的抑郁心情,使人食欲减低,做任何事都没兴趣,从而丧失生活目标,诱发身体的其他问题。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热毒”?
湿热毒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长期被湿热毒困扰而浑然不觉,如果你伸出自己的舌头,观察下舌头的边缘,如果舌头表面开裂或者有白白的舌苔和齿痕,就像下面这种,那么你体内已经有湿热毒了。



湿:

1.舌头表面开裂,舌苔白厚,大便不成形。
2.食欲不好,容易反胃、恶心,消化不良。
3.常常觉得呼吸费力,胸闷!
4.常感心烦意乱。睡眠质量不好,稍有动静就会醒过来,或突然莫名地醒过来。
5.身体发沉,四肢无力,昏昏欲睡、没有精神,头晕。
6.眼睛容易疲劳、酸痛,或视力减退。

热:

7.头发才1~2天没洗,就油腻腻的,有头屑。
8.面色发黄、发暗,油腻,泛油光。
9.口干、口苦,口臭,有异味,泛酸。
10.牙齿比较黄,没有光泽。而且牙龈色红,口唇也偏红。
11.爱出汗,而且汗味重、体味大。
12.常觉得身体发热,皮肤发烫,尤其是手脚心爱发热出汗。

毒:

13.大便燥结或是黏滞不爽不成形;小便短黄。
14.皮肤起痘,长斑,湿疹,瘙痒,荨麻疹反复发作。
15.肥胖,有小肚子,游泳圈。

如果你符合上面15种中的很多种,那么,就说明你正在受湿热毒的严重侵害,清除湿热毒就刻不容缓。

否则湿热毒会夺走你美好的生活,让你满身都是毛病。

更重要的是,湿热毒缠身的人浑身没有精神,灰头灰脸,在职场上和事业上往往力不从心,被同事和竞争对手远远甩开。

对女性来说,湿热毒会造成容貌上的损伤,头发油腻,满脸油光,长斑长痘,对自己的爱情,婚姻,事业都极为不利,没有一点竞争力。而且湿热毒引发多种生理问题,让女性饱受折磨。

如何才能摆脱“湿热毒”呢?
之前我对湿热毒一点概念都没有,嘴里经常长疮,脸上,后背长满痘痘,满脸油腻,毛孔粗大,真是糟透了,但是这些都没有引起的重视。

当天气转凉时,湿气重、舌苔白腻、齿痕严重、大便不成形等总是反复发作,使我心烦意乱、头晕犯困、精力不济,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而我的竞争对手却精力充沛、雄心壮志,这让我不得不做出改变。

最终我还是把湿热毒这个难题给解决了。我一个朋友湿气很重,常年固定找一个老师调理,于是带我去看了看。

名医给我开了一个食疗除湿热毒的方子,名医说:每天三次,每次一袋,十天到十五天就能感觉到效果,但是不要停,至少坚持28天,湿热毒就会祛除,百试百灵。

名医说这个方子叫同旭堂茯莲散,源自于金元四大名医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经过千年验证,祛湿效果极佳。内含20味药材:红小豆、薏苡仁、茯苓、雪莲、燕麦、甘草、枸杞、砂仁、马齿苋、荞麦、白芸豆、橘(陈)皮、莲子、菊花、杏仁、山楂、白扁豆、南瓜子、芡实。因含茯苓,雪莲二味药材,出自同旭堂之手,故名“同旭堂茯莲散”。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11-3 20:55
学习了,这就是中医特色与优势之一!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11-4 05:16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8-11-3 12:55
学习了,这就是中医特色与优势之一!

谢谢先生,先生乃真做学问,真心研讨学术者也!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11-4 13:04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11-3 21:16
谢谢先生,先生乃真做学问,真心研讨学术者也!

谢谢千总!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18 20:40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这里的毒,是六淫之一还是第“七”淫?或者是六淫造成病理产物?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18 20:44
llyyjj 发表于 2018-11-18 20:40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这里的毒,是六淫之一还是第“七”淫?或者是六淫造成病理产物?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18 22:37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18 20:44

杨先生,别偷着笑,好好讨论问题。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11-19 04:46
llyyjj 发表于 2018-11-18 12:40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这里的毒,是六淫之一还是第“七”淫?或者是六淫造成病理产物?

李老师确实是不同凡响的人物,您认为这里的邪气是什么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20 00:08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11-19 04:46
李老师确实是不同凡响的人物,您认为这里的邪气是什么呢?

我真的不知道文章里说的“毒”是什么。
中医病机里,毒是指热邪极重,就是热邪。
外科上有热毒疮疡、疔毒走黄,温病里血热毒盛,三焦热毒,用犀角地黄汤汤、黄连解毒汤,这里的湿热毒,我真不理解。您怎么理解的,请赐教。

如果本文里的毒不是热邪的话,显然是六淫之外的一种邪气,会不会有七淫?咱们大家探讨。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20 00:13
还有一点不好理解的。
本文介绍了湿热毒以后,介绍的一个方剂叫“同旭堂茯莲散”,从前面讲的病机看,这里主要是湿邪为患,兼有热邪,本方主要是治湿药物组成,兼有一点清热作用,可是却用了一味性大热的雪莲,不知道什么意思。
中药里有产于青藏的雪莲花,简称雪莲,性大热,作用类似于乌头、附子。
或许这个“雪莲”是另外一种药物?这个就不清楚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11-20 03:35
llyyjj 发表于 2018-11-19 16:08
我真的不知道文章里说的“毒”是什么。
中医病机里,毒是指热邪极重,就是热邪。
外科上有热毒疮疡、疔 ...

李老师真的很天真。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11-20 03:38
llyyjj 发表于 2018-11-19 16:13
还有一点不好理解的。
本文介绍了湿热毒以后,介绍的一个方剂叫“同旭堂茯莲散”,从前面讲的病机看,这里 ...

李老师对雪莲认识的超深刻,看来李老师常用雪莲了!请介绍一下您临床应用雪莲的宝贵经验吧。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20 16:11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11-20 03:35
李老师真的很天真。

请千总明示。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20 16:36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11-20 03:38
李老师对雪莲认识的超深刻,看来李老师常用雪莲了!请介绍一下您临床应用雪莲的宝贵经验吧。

雪莲我没有临床用过,或许也算间接用过吧。聊点闲话吧。

八十年代,一位在新疆部队工作的同学回家,给我一朵雪莲,他们那里,常有藏民来摆摊卖草药,他一块钱买了一朵雪莲,拿回来看我有用没有。我那时候学医不久,查阅了一些权威的中药学著作,看这药和乌头一类热药差不多,只是内地用的很少。

听说一朵一块钱,虽然那时候钱很值钱,一块钱也是挺便宜的,我让他得空再买一些寄回来。后来好像寄来一次,有十几朵吧。
我收到这些,也没什么用,当时就看见稀罕,留下,第一朵还派上了一个特殊用场。
一位朋友,近些年家里老出点小乱子,请“法师”看了,说家宅有什么风水问题,要做一点改造。改造动工前,有个仪式,要用几种古怪的东西,其中有海马和雪莲,他不懂,到处问人,到中药店去了以后,药店给卖了海马,告诉他雪莲也是中药,只是我们这地方没有。就来找我。我正好放着也没用,就把第一朵给他了。

传说中非常神奇的雪莲花,我第一次也没有用在治病上,呵呵。
后来的那些,也都没有用来治病,过些年,大家时兴泡药酒,慢慢一个一个都送朋友泡药酒了。这东西听说泡酒能治风湿,中老年人,或轻或重都有点腰酸背痛腿抽筋什么的,跟我要雪莲的朋友,也没有什么严重的风湿病,他们的一大罐子药酒,也不知道喝了没有,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泡起来花花绿绿的一罐子,摆在客厅蛮好看的。

这两年兴起旅游,常有朋友到青藏旅游的,旅游景点带回来,装个漂亮的大盒子,一盒装一朵,有的花几十元,有的花几百元,也不知道他们后来怎么处理了。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0 17:03
雪莲花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雪莲花含有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具有补阴壮阳、通经活血、暖宫散瘀、散寒除湿、止血消肿、排体内毒素等功效。

中医常用雪莲花医治风湿性关节炎、妇女小腹冷痛、闭经、胎衣不下;妇女崩带、男子阳痿早泄;肩肘炎腰腿痛;骨质增生等关节疾病;小儿麻痹症;雪盲、肺寒咳嗽及外伤出血和由于肝、肾疾病引起的面部色斑等,各大药厂利用雪莲花生产的“娇妍弱碱性雪莲洗液”、“雪莲脉通”、“雪莲感冒胶囊”等十种新特药。临床效果显著,是国内外医药市场热销产品。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0 17:04
散寒除湿除湿除湿除湿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0 17:04
dffaaoo 发表于 2018-11-20 17:04
散寒除湿除湿除湿除湿

名医给我开了一个食疗除湿热毒的方子,名医说:每天三次,每次一袋,十天到十五天就能感觉到效果,但是不要停,至少坚持28天,湿热毒就会祛除,百试百灵。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11-20 17:05
dffaaoo 发表于 2018-11-20 17:04
名医给我开了一个食疗除湿热毒的方子,名医说:每天三次,每次一袋,十天到十五天就能感觉到效果,但是不 ...

雪莲花除湿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11-29 16:39
llyyjj 发表于 2018-11-20 00:08
我真的不知道文章里说的“毒”是什么。
中医病机里,毒是指热邪极重,就是热邪。
外科上有热毒疮疡、疔 ...

李版主,你不明白,很正常哈,否则,你这版主与总版主的差距怎么体现,圣人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千总版主很忙,吾来告诉你吧,“湿”与“热”,都可称为毒,它本意也是指“毒”!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11-29 16:47
llyyjj 发表于 2018-11-20 00:13
还有一点不好理解的。
本文介绍了湿热毒以后,介绍的一个方剂叫“同旭堂茯莲散”,从前面讲的病机看,这里 ...

        “中药里有产于青藏的雪莲花,简称雪莲,性大热,作用类似于乌头、附子。”
          李版主,以上言论,不可乱说哈,你无知?不怪你,无凭无据的乱讲,就是你的不对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29 20:54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16:39
李版主,你不明白,很正常哈,否则,你这版主与总版主的差距怎么体现,圣人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千总 ...

“湿”与“热”,都可称为毒,它本意也是指“毒”!
----------------------------
是啊,您说的不错,都是毒。湿热毒,就是毒毒毒,对吧?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29 20:56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16:47
“中药里有产于青藏的雪莲花,简称雪莲,性大热,作用类似于乌头、附子。”
          李版主, ...

雪莲花,我说的产于西藏、青海、新疆等地,那里人很看重的一种花,也是当地草药。我对它的了解来自《中药大辞典》,如另外有一种雪莲,或者另有权威资料,与我说的不是一回事,那就是我错了。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11-29 21:05
llyyjj 发表于 2018-11-29 20:56
雪莲花,我说的产于西藏、青海、新疆等地,那里人很看重的一种花,也是当地草药。我对它的了解来自《中药 ...

  李版主,我敢肯定你说谎了! 雪莲花,你依据《中药大辞典》???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29 21:17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21:05
  李版主,我敢肯定你说谎了! 雪莲花,你依据《中药大辞典》???  

您如果觉得我说错了,可以说我错了,可以讨论。争论。怎么能扣个说谎的帽子?
我说的雪莲的功效,可能说错,但我说谎是谎在何处?
咱们在论坛讨论问题,本身都是为了学术,不是为了吵架,更不是为了人身攻击,您怎么能开口说我说谎呢?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11-29 21:24
llyyjj 发表于 2018-11-29 21:17
您如果觉得我说错了,可以说我错了,可以讨论。争论。怎么能扣个说谎的帽子?
我说的雪莲的功效,可能说 ...

论坛讨论必须实事求是,每一位网友要本着诚实的态度,特别是各位版主,不知道,很正常,错了也没关系,错了继续狡辩,公开说谎就*******不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29 21:28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21:24
论坛讨论必须实事求是,每一位网友要本着诚实的态度,特别是各位版主,不知道,很正常,错了也没关系,错 ...

您说清楚,是《中药大辞典》没有雪莲花,还是我没有看《中药大辞典》,怎么个说谎法?
要说我讲《中药大辞典》的内容,讲错一部分,这有可能,毕竟雪莲花这一部分不是经常要看的。谎从何来?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11-29 21:35
llyyjj 发表于 2018-11-29 21:28
您说清楚,是《中药大辞典》没有雪莲花,还是我没有看《中药大辞典》,怎么个说谎法?
要说我讲《中药大 ...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16:47“中药里有产于青藏的雪莲花,简称雪莲,性大热,作用类似于乌头、附子。”          李版主, ...雪莲花,我说的产于西藏、青海、新疆等地,那里人很看重的一种花,也是当地草药。我对它的了解来自《中药大辞典》,如另外有一种雪莲,或者另有权威资料,与我说的不是一回事,那就是我错了。
            《中药大辞典》里根本没有你说的事实依据!!!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29 21:37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21:35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16:47“中药里有产于青藏的雪莲花,简称雪莲,性大热,作用类似于乌头、附子。 ...

这好办,您现在把《中药大辞典》拿出来看看就行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29 21:42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21:35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16:47“中药里有产于青藏的雪莲花,简称雪莲,性大热,作用类似于乌头、附子。 ...

您手头有书的话,您现在翻翻。没有的话,过两天看看也行。
性大热,是书里收集的一家之论。作用类似乌头附子,是我对其功用的理解。其他资料还有一些药理研究的内容,咱们就只说《中药大辞典》吧。其他资料用不着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29 21:44
喻家言
这应是你提供,是你的依据
----------------------------------------
《中药大辞典》当然是我提供的,现在就在我手边。您要说我说谎,得您拿《中药大辞典》来证明我说谎。
您该不会认为《中药大辞典》说谎吧?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29 21:45
一来我不会传照片。二来不是我的事。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11-29 21:46
llyyjj 发表于 2018-11-29 21:44
喻家言
这应是你提供,是你的依据
----------------------------------------

在你手边,你更应上传。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29 21:53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21:46
在你手边,你更应上传。

网上有照片的话,我可以复制粘贴,要我拍照传照片,我不会。再说,谁质疑应该谁拿证据,对吧?

也罢,我粘贴一点网上电子书的内容吧,本来这应该您做的事。

[size=1.2em]【出处】《纲目拾遗》

[size=1.2em]【拼音名】Xuě Lián Huā

[size=1.2em]【别名】雪莲(《西北域记》),霄荷花(《纲目拾遗》),大拇花(《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大木花(《四川中药志》)。

[size=1.2em]【来源】为菊科植物绵头雪莲花、大苞雪莲花、水母雪莲花等的带花全株。6~7月间开花时采收,拔起全株,除去泥沙,晾干。

[size=1.2em]【原形态】①绵头雪莲花

[size=1.2em]多年生草本,全体密被白色或淡黄色长柔毛,高10~25厘米。茎常中空,棒状,基部有棕黑色残存叶片。叶互生,密集,无柄,披针形或狭倒卵形,长2~10厘米,宽0.5~1.5厘米,边缘羽裂或具粗齿,密被白色长茸毛。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每序长15~25毫米;总苞片狭长倒披针形,长约12毫米,宽约2毫米,无毛,有光泽,中央草质,边缘膜质,有3条明显的纵脉;花两性,全为管状花,长约1厘米,直立,花冠管与檐部等长,裂片披针形;花药基部箭形;花柱线形。瘦果,长约7毫米,扁平,棕色,有不明显的4棱;冠毛2层,外层冠毛较短,上具短毛,内层为羽状。花期6~7月。

[size=1.2em]生长于高山上,以流沙滩上的岩石缝中较多。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size=1.2em]②大苞雪莲花,又名:新疆雪莲花。

[size=1.2em]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粗壮,基部有许多棕褐色丝状残存叶片。叶密集,无柄,叶片倒披针形,长10~18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抱茎,边缘有锯齿。头状花序顶生,密集;总苞片叶状,卵形,多层,近似膜质,白色或淡绿黄色;花棕紫色,全为管状花。瘦果,冠毛白色。刺毛状。花期7月。

[size=1.2em]生于高山石缝、砾石和沙质河滩中。分布新疆、青海,甘肃。

[size=1.2em]③水母雪莲花

[size=1.2em]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绵毛。茎短而粗。叶密生,具长而扁的叶柄;叶片卵圆形、倒卵形,间或扇形,边缘有条裂状锯齿,齿尖急尖,上部叶成菱形、披针形,基部延伸成翅柄或否。头状花序密集,无总梗,总苞球形,总苞片2~3层,膜质。线状长圆形,不等长;花紫色。瘦果,冠毛2层,灰白色,外层刺毛状,内层为羽状。

[size=1.2em]生于高山砾石间。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size=1.2em]此外,尚有西藏雪莲花又名三指雪莲花,毛头雪莲花等亦同等入药。西藏雪莲花高约15厘米,全株密被白色长绵毛。叶密集,叶片羽状分裂,被长绵毛,无柄。头状花序顶生,密集;花紫红色。分布西藏。毛头雪莲花高15~25厘米。全株密被白色长绵毛。叶羽状深裂,上面绿色,下面密被白绵毛。头状花序包藏在白色绵毛中。分布云南等地。

[size=1.2em]【性味】甘苦,温(大苞雪莲花有毒)。

[size=1.2em]①《纲目拾遗》:"性大热。"

[size=1.2em]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酸,无毒。"

[size=1.2em]③《新疆中草药手册》:"味微苦,性热,有毒。"

[size=1.2em]④《云南中草药》:"甘微苦,温。"

[size=1.2em]【归经】《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肝、脾、肾三经。"

[size=1.2em]【功能主治】除寒,壮阳调经止血。治阳萎,腰膝软弱,妇女崩带月经不调风湿关节炎外伤出血

[size=1.2em]①《柑园小识》:"除冷痰,助阳道。"

[size=1.2em]②《纲目拾遗》:"治-切寒症。又,陈海曙云:治痘不起发及闷瘄闷痘,用一瓣入煎药中。"

[size=1.2em]③《四川中药志》:"除寒痰水饮,壮阳补血,温暖子宫。治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及崩带。"

[size=1.2em]④《新疆中草药手册》:"通经活血强筋骨,促进子宫收缩。治湿性关节炎,妇女小腹冷痛,闭经胎衣不下麻疹不透,肺寒咳嗽阳萎。"

[size=1.2em]⑤《云南中草药》:"调经止血,治月经不调,雪盲,牙痛,外伤出血。"


[size=1.2em]早泄 小阴经 阳痿 月经不调 更多功能主治 >>>



[size=1.2em]【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苞雪莲花2~5分);或浸酒。外用:捣敷。

[size=1.2em]【注意】《新疆中草药手册》:"孕妇忌服。过量可致大汗淋漓。"

[size=1.2em]【附方】①治阳痿:雪莲花、冬虫夏草,泡酒饮。(《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size=1.2em]②治妇女崩带:雪莲花、蛾参,党参,炖鸡吃。(《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size=1.2em]③治风湿性关节炎,妇女小腹冷痛,闭经胎衣不下:雪莲五钱,加白酒黄酒100毫升,泡七天。每服10毫升,一日二次。(《新疆中草药手册》)

[size=1.2em]④治雪盲,牙痛:雪莲花二至四钱。生吃或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size=1.2em]⑤治外伤出血:雪莲花适量,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size=1.2em]【摘录】《中药大辞典》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11-29 22:39
        按你提供的《中药大辞典》是“【性味】甘苦,温”。
        根本没有你说的“性,大热”。
         我说是真的吧!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9 22:43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11-29 22:46 编辑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22:39
按你提供的《中药大辞典》是“【性味】甘苦,温”。
        根本没有你说的“性,大热”。
     ...

[size=1.2em]①《纲目拾遗》:"性大热。"。这是我在李老师转发的帖上复制的。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11-29 22:44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22:39
按你提供的《中药大辞典》是“【性味】甘苦,温”。
        根本没有你说的“性,大热”。
     ...

接上,
        而且,你提供的所谓《中药大辞典》是废止版,它是上世纪1976版,也就是第一版。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11-29 22:55
本帖最后由 喻家言 于 2018-11-29 22:58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9 22:43
①《纲目拾遗》:"性大热。"。读帖要认真点,这是我在李老师转发的帖上复制的。

        这是《纲目拾遗》引的各家学说的观点,1976版《中药大辞典》的定义是“【性味】甘苦,温”。
        而且,引用的是废止版。
        2010年已经出版第2版《中药大辞典》
      无论是第一版,或者是第2版,都不是中药大辞典本意。
     你可以说是纲目拾遗的观点,但不能说是中药大辞典的观点。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29 23:14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22:55
这是《纲目拾遗》引的各家学说的观点,1976版《中药大辞典》的定义是“【性味】甘苦,温”。
   ...

一味中药,不同书籍性味、功用记载有不同,这是常有的事。《中药大辞典》罗列出来此药各书内容,但收此药,来自《纲目拾遗》,其他书籍内容不列入第一项,可以认为,辞典是认可《拾遗》的记载。
即使各书有所不同,但药性没有“寒或凉”的记载。


这个话题,是从本帖里介绍一个治“湿热毒”的处方开始的。这个处方里用了一味“温”或者“大热”的药,引起我的一点疑问。
至于"类似乌头附子”,是我的理解。我从雪莲的应用上来理解的。资料我贴出来了。


我现在手头的是86年版本,可能是第二版吧。不清楚。最早见过别人好像是77还是79年版,编者署名“江苏新医学院”,显然最早编书,是在文革时期,最早的版本应该是70年代。
前段时间,看见淘宝网上卖新版的,没有买,可能是2000年以后的出版的。


不管哪个版本,我想这个高寒地区出产、专治寒证的药物,绝不会是寒凉药。


以上是我对这味药和《中药大辞典》的了解。


想问问喻先生,我的“谎”,谎在何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11-29 23:24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22:55
这是《纲目拾遗》引的各家学说的观点,1976版《中药大辞典》的定义是“【性味】甘苦,温”。
   ...

引用的是废止版。
-----------------------------------------------
废止版?这个名词没听见过。《新华字典》、《药典》、某些生产、质量标准、学校正式教材……这些带有标准性的出版物听说有废止某些版本的说法,普通学术著作,还真没听说会废止,听说过秦始皇焚书坑儒,没听“废止”一说。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11-29 23:32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22:55
这是《纲目拾遗》引的各家学说的观点,1976版《中药大辞典》的定义是“【性味】甘苦,温”。
   ...

我不是想浑水摸鱼,因为,没有鱼。其实,我也就是开开玩笑。因为,关于中医药学里的太多东西,都是含混不清的。这些问题,我们大家也不过是讨论一下,都算不上什么结论。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11-29 23:32
本帖最后由 喻家言 于 2018-11-29 23:34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8-11-29 23:14
一味中药,不同书籍性味、功用记载有不同,这是常有的事。《中药大辞典》罗列出来此药各书内容,但收此药 ...

“”问问喻先生,我的“谎”,谎在何处?
         回答:
        第一版,(86年版也是错,正确是1986再版或者1986年缩印版)或第2版,即2010年版,这两版的原意是明确一致的,是【性味】甘苦,温”。
  。   你自己看错,将《纲目拾遗》的内容,变为中药大辞典的内容,这不是你的“谎”吗?
         
作者: 喻家言    时间: 2018-11-29 23:59
我这人就是这样,认理不认人,不信?你去问王锡民教授!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11-30 05:37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11-30 00:02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8-11-19 16:13
还有一点不好理解的。
本文介绍了湿热毒以后,介绍的一个方剂叫“同旭堂茯莲散”,从前面讲的病机看,这里 ...

[attach]14608[/attach][attach]14609[/attach][attach]14610[/attach]


雪莲花性温,味甘苦,入肝、脾、肾三经,具除寒、壮阳、调经、止血之功,用于治疗阳痿、腰膝软弱、妇女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风湿性关节炎及外伤出血等症。雪莲花含有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具有通经活血、散寒除湿、止血消肿、排体内毒素等功效。

这种情况下使用雪莲,是利用雪莲的热性祛除体内的湿邪。因为湿性黏腻重浊,在湿热相结的情况下,要祛“热”,必须先祛除“湿”。而祛湿必须使用温热药,这就是方中选用雪莲的原因。李老师说“不知道什么意思”,我想李老师也应该是具有临床经验的人,对此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11-30 05:51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11-29 21:52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8-11-18 14:37
杨先生,别偷着笑,好好讨论问题。

湿热病辨治法则及禁忌

http://compaign.tudou.com/v/XMjAzMzQwNjU4MA%3D%3D.html?m=yunfan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