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关于辨体-辨病-辨证之模式 [打印本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10-27 16:01
标题: 关于辨体-辨病-辨证之模式
中医学自其诞生及在几千年绵延发展的过程中,即重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其所蕴含的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思想,形成了对人体疾病与健康生命现象的独特认知体系,从而使中医临床医学一直在自主发展中展现强大的生命力。近几十年来由于只强调辨证论治,忽略淡化了辨体、辨病等重要因素,致使临床思维局限,理论覆盖不全,解释能力不足,诊疗水平下降。

一一中医的诊断,实际上是以证为病。中医的辨病-辨证体系,这里的辨病,是辨中医的病,是中医的伤寒病、温热病、还是内伤杂病?确定后再进入辨证程序:伤寒病用六经辨证,温热病用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内伤杂病用脏腑气血津液辨证……这里的病,不是西医病的概念(一定病因作用下病理过程或状态的集合)。

至于辨体,应当是与辨证相对。证是病理过程或状态,体质应当是生理的状态,应当包括平和质及几种偏颇体质(偏阴虚、偏阳虚、偏气虚、偏血虚,阴阳气血平衡有偏颇但在生理阈值范围内)。王教授所谓的病理体质,将偏颇体质与中医的证(病理过程或状态)混合在一起,以证为主,应当属于中医的辨病-辨证之体系中。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233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10-27 17:00
马派中医主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马有度的"体质新论"把人的体质分为“常体、寒体、热体、特敏体”四类(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tid=73223#lastpost)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10-27 17:14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8-10-27 09:00
马派中医主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马有度的"体质新论"把人的体质分为“常体、寒体、热体、特 ...

主要有十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防、治、养三结合的治未病与治已病思想;二是以“常体、寒体、热体、特敏体”为纲的中医体质新论;

一一没有看到更具体的内容。从字面上看,所谓常体,大概是生理阴阳均衡的平和体质,寒体大概相当于偏阳虚体质,热体相当于偏阴虚体质,特敏体相当于过敏体质。新瓶装旧酒,换个名称,换个叫法。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10-27 18:13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10-27 09:14
主要有十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防、治、养三结合的治未病与治已病思想;二是以“常体、寒体、热体、特敏体” ...

是的!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8-10-29 16:30
临床中对门诊量大,辨体论治为主,结合病证用药,是许多老先生的常用法。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10-29 16:44
王勇123 发表于 2018-10-29 08:30
临床中对门诊量大,辨体论治为主,结合病证用药,是许多老先生的常用法。

临床中对门诊量大,辨体论治为主,结合病证用药,是许多老先生的常用法。

一一常见的病理体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本质上是一类较特殊的内伤杂病,或基础性病变,与其他一般病证是标本之关系(原发病、基础病、本病)。


作者: ygmingabc    时间: 2018-10-29 18:05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10-29 16:44
临床中对门诊量大,辨体论治为主,结合病证用药,是许多老先生的常用法。

一一常见的病理体质(气虚质 ...

王教授把他的八种病理体[定义为为非疾病状态,必须注意到这一点,这是我们争论的前提,是不能回避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