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60病案赏析之二外感病3~5 [打印本页]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10-8 20:06
标题: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60病案赏析之二外感病3~5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8-10-8 12:09 编辑

第三案 暑湿感冒

病史:张工,男性,35岁,初诊节气,夏至。
平素性躁,盛暑之时贪食生冷,入夜又露天过宿,晨起身热头重,胸闷噁呕,水泻三次,试表39℃,汗粘乏力,口渴尿少,但不欲饮,不思饮食,脘腹隐痛,就诊时体温39.5℃,已水泻五次,泻时腹痛,苔黄厚根腻,脉浮而濡软。
讲解与互动:
这个病,夏天,这些症状都是暑湿外感,用什么方?外感病我讲了三个:风热、寒和暑湿。风热用银翘散和桑菊饮,风寒用荆防败毒散。暑湿是什么药?
学生:“藿香正气散。”
对。藿香正气散中你用什么药?
学生:“藿香。”
藿香肯定用。这个我也举过例子,原来我就是背汤头,汤头歌诀365个方子横着背倒着背都能背出来,毕业三年以后,年龄大了,也复杂了,汤头歌诀全忘了。唯独就记住藿香正气大腹苏,后面三句话都忘了。藿香正气开不了了!藿香正气,藿香没问题,大腹皮和苏叶就记住三个药,所以你千万不要背汤头。记方子的特点,永远忘不了,而且能随证加减。看用什么药?除了藿香还有什么药?
学生:“香薷。”
香薷也行。
学生:“苍术。”
苍术对,燥湿。暑湿加上发烧39.5℃,你就要注意,苍术呀,太热,对湿有好处,对热可就不利了。温呀,助热呀!
学生:“竹茹。”
竹茹可以用。
还有什么?
学生:“云苓、陈皮。”
其实暑湿最好的药你都忘了,非典的时候我讲过。
学生:“杏仁、白蔻仁、薏苡仁。”
哎!三仁汤啊,三焦分利呀。上焦用杏仁,中焦用蔻仁,下焦用薏苡仁,云苓也可以用。你这么动脑子,印象肯定很深。
脉案:张工素躁,盛暑不慎,贪冷着凉,身热头重,试表39.5℃,汗粘乏力,胸闷呕噁,腹痛水泻,口渴不饮,尿少纳呆,苔薄黄腻,脉浮濡软,暑湿外感,法当清暑利湿,宗《和剂局方》所设“藿香正气散”出入,以祛暑解表为治。
处方:
鲜藿香(后下)60g鲜薄荷(后下)30g鲜芦根(后下)30g六一散(荷叶包)30g炒苍术10g云苓10g陈皮10g木香10g白扁豆10g白芷10g车前草30g连翘10g
我用的鲜藿香、鲜薄荷、鲜芦根,三个鲜。这三个鲜都得后下,鲜品有挥发油,煮时间长了不行,都得后下。藿香重用60g,别的用30g。还有六一散,用荷叶给它包上,用线捆绑以后,拿针给它扎成眼,叶包清暑力量更大。没有鲜的就用干的,干的分量减半。炒苍术用10g,当然我这是中病即止。
结果:
上方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1剂发热降为37.6℃,头重止,汗粘除,吐泻缓,连服3剂热退泻止,恢复正常。
按语:
1、暑性炎热,每多夹湿,清署宜凉,寒性恋湿,化湿应燥,燥能助署,治疗棘手,所幸《和剂局方》以“藿香正气散”处置,两者兼顾,不失暑湿效方。其方原本散外感风寒,除内伤湿滞,用治暑湿感冒时宜减桔梗,姜朴之温燥,易薄荷、叶之清署。
还有三仁汤是暑湿效方。藿香正气散它原方不治暑湿感冒,是外感风寒的湿,内伤湿滞,所以用藿香正气。把桔梗、生姜、厚朴去掉加上薄荷和荷叶,清暑了,就成了治疗暑湿外感的好方子。
2、藿香、薄荷、芦根鲜品力宏,取汁兑服更佳。清暑再以荷叶包六一散,化湿要佐平胃散。为防苍术过燥,以连翘之凉制之。连翘凉而不恋湿,又能退热止泻,是味妙药。
藿香、薄荷、芦根鲜品为好,拿这鲜品给它榨汁,取它的汁,兑服,效果更好。但取汁在鲜品里面还是加量,鲜藿香60g用到120g,鲜荷叶30g用到60g,芦根也60g,这样效果就更好。六一散用荷叶包,但是一定要扎窟窿眼,所以它化湿的力量,清暑的力量就更大了。化湿还要配合平胃散,这里他为了防止苍术的过燥,所以加了连翘来牵制它。另外一个办法,就是苍术中病即止,一定要用炒苍术,生苍术燥性就更大;连翘辛凉但它不会恋湿,又能退热止泻,所以在暑湿感冒里面,用连翘这是个妙药。但是苦寒药不能再用,再加一个苦寒药,那就利湿了,只用一味连翘。
3、白芷既芳香化湿又除头痛,木香行气和中,解腹痛又止泻;车前草清热利湿,使暑湿中消下渗,又可“利小便以实大便”这是治水泻的有效之策。

第四案 经期感冒
病史:陈妇,35岁,初诊节气,立秋。
平素经行量少腹痛,昨夜经潮,今晚沐浴,不慎感冒,半夜发热,试表38.6℃。头胀目眩,口苦咽干,胁满心烦,晨起恶心,不思饮食。经量更少,腹痛加重,遂来门诊,测表38.2℃。咽红充血,察苔薄黄,舌质较红,诊脉弦滑。
互动讲解:这个也很多见,来经期感冒。这么一个妇女,35岁的妇女,你给她号号脉,然后问她症状,你琢磨一下,怎么办这?
学生:“用小柴胡汤加减。”
小柴胡汤。好啊!用什么药?
学生:“柴胡、黄芩、茯苓、党参,再加点青蒿可以吗?”
青蒿可以呀!青蒿可以加没问题。
小柴胡汤千万别死记硬背,你抓住小柴胡汤的特点,半表半里,少阳病呀,所以他用柴胡、黄芩。我给你讲过经方,姜、枣、草你千万别用。时代不一样了2000年你不发展行吗?经方都必须用姜、枣、草,都没用,而且有副作用。尤其甘草,我都讲过,不是国老,有很大的副作用,所以你千万别用姜、枣、草。小柴胡汤就是柴胡、黄芩、党参。党参很重要,他用一个扶正药,由半里转出来了,转到全表,解除了里。党参是关键,柴胡、黄芩是关键,所以小柴胡汤就这三个药就行了,姜、枣、草去掉。
还加点什么药?你注意这个月经呀,告诉你经少。
学生:“用点赤芍、牡丹皮,加点车前草行吧?”
可以呀!车前草很好。
学生甲:“加点和胃的生山楂行吧?”
学生乙:“加鸡血藤、泽兰。”
对。都可以加。
学生:“加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就远了点,它在半表半里,还没进入血分呢。另外她还有好多症状,口苦、胁胀、目眩,你都要看这个症状。
学生:“加元胡、川楝子。”
川楝子、元胡,这止痛的好药。我讲过,理论上讲分虚痛、实痛。实痛用金铃子散。虚痛用什么?甘草芍药汤。记得吗?甘草不用,芍药好药。现在我已经发挥了,实痛、虚痛都可以用金铃子散,不矛盾。虚痛用金铃子散不会致虚,也可以止痛。
脉案:
陈妇35岁,经期感冒,头胀目眩,口苦咽痛,胁满心烦,恶心纳呆,经少腹痛,苔薄黄,质较红,脉弦数。东汉名医张仲景撰传世名著《伤寒论》名为“热入血室”。以小柴胡汤和之。
处方:
党参10g 柴胡10g 黄芩10g 川芎10g 白菊花10g 鸡血藤10g 香附10g 川楝子10g 玄胡10g 生栀子10g 生山楂15g 连翘10g 赤芍10g 丹参30g 芦根15g
邪在半表半里,所以桃仁、红花这些血分的药尽量不用,就用川芎加鸡血藤、香附;止痛用金铃子散。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3剂热退经增痛止。7剂后经事净,热末复,纳谷常,诸症除。
经期感冒很不好治,辩证很重要。你取效不是搞药理,更不是病理,更不能向西医学,要坚持中医的原生态,就是辨证才能论治,保证疗效。
按语:
1、经期感冒,多为邪停少阳,半表半里,仲景设小柴胡汤主之,切证有效。
2、经方精简力宏,只要切证,常有奇效。但事过境迁,必须改制,方能再效,此乃经方今用矣。小柴胡汤里,柴胡和解少阳为主药。黄芩清泄邪热,邪难入里;党参补中健脾,驱邪外出均为臣药。半夏、姜、枣、草温燥,应当免之。
3、经期感冒应助调经。本案经少,佐丹参、赤芍、山楂,痛经配鸡血藤、香附、金铃子散。川芎配白菊花除目眩头胀。连翘配芦根退热生津,生栀子除烦效药又疗口苦,均属取效之辅佐。

第五案 乳蛾发热
病史:王童,男,8岁,初诊节气,雨水。
男孩王童,平素饮食不节,零食无度,消化不良,经常咽痛。两天前淋雨,发热不退,咽喉肿痛,痰粘难咯,不思饮食,便干尿黄。门诊求治,试表38.5℃。扁桃体Ⅲ度红肿,满布脓点,面黄肌瘦,舌苔黄腻,质见深红,脉象滑数。
讲解与互动:
这么一个病人,男孩,才8岁。怎么办?用什么药?中医你把辨证要是搞好了,儿科、外科、皮肤科都能治,效果都会很好。什么药?
学生:“用保和丸和银翘散,行嘛?”
可以用保和丸。保和丸是个基础。
学生:“用升降散。”
也可以,这个思路。先辨证你给他辨好。这是什么病?再考虑方子。你看里面有痰,痰是粘的,很难咯出来,嗓子痛的,小便是黄的,大便是干的,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平常饮食就不好。首先你得看出来有痰。看出来没有?当然这是广义的痰,他假如有咯痰,也就是狭义的痰,反正有痰,祛痰是毫无意义的。有火你看出来没有?没问题吧?或者痰浊化热,而且热毒往上走,一个往上,一个往下。往上嗓子痛,往下小便黄、大便干。那这琢磨琢磨方子,把辩证搞清楚了,方子就好办了。用什么方?扁桃腺炎,我讲过一个经验方,你还记得吗?
学生:“用抗链丸。方子可以用:金银花、连翘、蝉衣、薄荷;大便干我好用制大黄;尿黄可以用点车前草和栀子这一类的药;用保和丸里面的山楂、莱菔子;葶苈子也可用点;茯苓、陈皮得用。”
你还记得我一个散剂,吹嗓子的。记得吗?
学生:“记得。”
用什么药磨粉?几个药磨粉?
学生:“四个药。”
完后对着他嗓子一吹,吹在嗓子里,外用的一个散剂,治扁桃体炎相当有效。这个思路都可以呀,但你一定要注意这是个孩子,他本来消化不好,你用的苦寒药就适可而止,尽量不用苦寒伤胃的药。
学生:“加焦三仙这一类的,完后加点扶正的白扁豆这一类,可以加点薏米。”
孩子他不一定扶正。因为他消化不好你扶正了没用,才8岁呀。
学生:“我就能想这些了。”
还是你想的对,首先要消化。他本来就消化不良,所有的儿科病你印象很深了。儿科病以保和丸为基础,这绝对是提高疗效的一个法则。然后再看这个病人消化不好的用保和丸更对;就是消化好了,你也要想到用保和丸打基础。然后考虑热毒,即上炎又下注,清热毒。但想到孩子的脾胃比较弱,不要用太苦寒伤胃的药。这几个原则定好,你的方子就很快出来了。
脉案:
王童8岁,饮食无度,消化不良,面黄肌瘦,不慎雨淋,发热咽痛,体温38.5℃,痰黄且稠,脘胀纳呆,便干溲黄,乳蛾红肿,苔腻质红,脉象滑数。乳蛾之热毒上炎,正如《疡科心得集》所言:“夫凤温客热,首先犯肺,化火循经,上窜入络,结聚咽喉肿如蚕蛾”。治当泻火解毒,投经验方“抗链丸”加味。
处方:
金银花10g连翘10g桔梗10g车前草15g板蓝根15g生甘草5g野菊花10g玄参5g云苓10g陈皮10g莱菔子10g草决明15g葶苈子10g大腹皮5g焦三仙30g僵蚕10g
结果:
上方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兑一匙蜂蜜,3剂后热退,痰出咳止。咽喉肿痛缓解,仍有便干尿黄。小孩喝药怕苦,千万别放白糖,放蜂蜜。
上方加全瓜蒌30g、生薏苡仁10g 射干5g,连服一周。咽喉肿痛解除,食纳增加,二便通调。嘱服加味保和丸午晚餐后各10粒,巩固其效。
按语:
1、泻火解毒选用银翘、板蓝根、野菊花,小儿脏腑季娇嫩加之素体消化不良,故用云苓、陈皮、莱菔子、焦三仙,即健胃又防苦寒伤胃,儿科消导取效当首选。
小儿甭管什么病,先要消导。消化不好的更要消导,消化好的孩子加消导也提高疗效,这是一个通则。
2、通腑至关重要,葶苈子、草决明、大腹皮,即祛痰又通腑,配以车前草分利二便,便于热毒外排。
3、僵蚕、射干、玄参、桔梗、生草均为利咽消蛾的特效药。因为这个病案是个孩子,不是孩子还有一个好药就是露蜂房。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0-9 20:12
     这两例与《中西医融合观》完全一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0-9 20:21
       五、湿遏卫气-肠道传染病前驱期证态
    【中医别名】湿遏卫阳证,湿温邪遏卫气证,湿热郁阻表里同病证,湿温在卫证。
【临床表现】发热的特点是:始恶寒,后发热,少汗,身热不扬,午后身热或午后热相较显,四肢发凉;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缓。与伤寒病的初期(前驱期,二次菌血症的前期,病程的第一周)一致。
    【证态概念】        
    本证见于湿温病初起,乃因夏秋之交,饮食不节或不洁,损伤脾胃,湿浊内生,湿郁化热,湿热内蕴,复感外界湿热病邪,内外合邪而病;湿热之邪郁遏卫气,卫气同病所表现的证候。
湿温是能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的病原体引起的一组疾病,即细胞免疫起主要防御作用的病原体,包括:①细胞内感染原体有:布鲁菌属、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属、肺炎军团菌、沙门菌属、巨细胞病毒、EB病毒、麻疹病毒、新型隐球菌、夹膜组织胞浆菌、利什曼原虫、衣原体、立克次体等;②细胞外感染病原体有:绿脓杆菌、脆弱类杆菌、疟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血吸虫等。 其中大部分病原体在体外对被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敏感。以上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基本上都属于湿温范畴。这些疾病的前驱期、初期均属湿热郁遏卫气-前驱期证态,包括消化系统感染病的前驱期、初期及轻型,夏秋季节感冒,胃肠型感冒等。
源于《温病条辨》上焦篇~湿温、寒湿
条文: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诊断】
(1)符合典型表现者
(2)伤寒病的初期
(3)其它感染病过程中,病原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后未被消灭,形成二次病原体血症者。
【治疗】
(1)按照西医病原体诊断程序进行病原体诊断,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抗病原体治疗。
(2)由于本证态涉及西医的多个传染病,也涉及中医的许多不同证,因此本证态还可以分为许多次级证态,以适应不同病原体引起的不同疾病的前驱期。中药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藿香正气口服液(丸)、三仁汤等。以上三方适宜于不同传染病的前驱期、轻型或初期,临诊时还要区分。
藿朴夏苓汤: 藿香、 半夏、赤苓、 杏仁、生薏苡仁、百蔻仁、猪苓、 泽泻、 淡豆豉、厚朴;
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百蔻仁、竹叶、厚朴、生苡仁、半夏
藿香正气口服液有丸、散、水等制剂
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霍香正气水的药理作用
(1)解痉:主要表现为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拟胆碱药所引起的肠痉挛;能够明显抑制拟胆碱药引起的狗及兔在体肠痉挛。能够抑制离体肠平滑肌的自发活动,又能够对抗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所以对肠管平滑肌尚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2)镇痛:实验证明水剂与胶囊均有镇痛作用,且镇痛作用相似。
(3)实验表明本方对在体胃肠道平滑肌蠕动有抑制作用。
(4)实验证明本方具有镇吐作用。
(5)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实验提示藿香正气丸能够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促进受损伤的肠断修复。本方口服液作用后的肥大细胞,其特异性脱颗粒倾向明显降低,说明本方对(1)型变态反应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6)增强胃肠道的吸收功能。
(7)抑菌:本方对藤黄八叠球菌等8种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尤其对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强。并对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大脑状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及皮炎芽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藿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柠檬烯,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
       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其病原沙门氏菌属肠道细菌科,包括那些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亦称为志贺菌病(shigellosis),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阿米巴肠病是由于溶组织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内,引起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结肠炎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0-9 20:27
         3.热入血室-急性盆腔炎(女)证态       
【中医别名】热入血室
【临床表现】月经适来而突然中断或经量骤减,寒热往来如疟状,神昏谵语,胸胁满闷或硬痛,舌红,苔白,脉弦数。
【证态概念】中医对本证的认识以及名称比较统一,本证是妇人在月经期间感受外邪,邪热乘虚入于胞宫,与血相搏而形成的一种病证。
源于《伤寒论》
144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5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对于热入血室证的认识现在基本统一,“热入血室”是指妇女在月经期间,生殖器官的急性感染,包括子宫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以及并发的败血症等。“热入血室”符合感染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急性典型期(与气分、少阳、阳明证是一个证态),子宫炎、输卵管卵巢炎是小柴胡汤等的适应症;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与膀胱蓄血证是一个证态,是桃核承气汤的适应症;严重败血症与营血分证是一个证态,可以按照营血分证进行辨证施治。当急性感染期过后,进入慢性盆腔炎期,在盆腔内形成粘连包块等,这时符合太阳蓄血证中的抵挡丸的适应症。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盆腔脓肿不仅妇女可以发生,男性也可以发生,因为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穿孔、直肠肛门周围感染都可以引起盆腔腹膜炎、盆腔脓肿。如前所述,盆腔腹膜炎、盆腔脓肿与太阳蓄血证是一个证态。
热入血室证的病理学机制:妇女月经周期受神经内分泌的调节控制,经期最重要的变化是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明显下降。雌激素的水平下降,使全身代谢水平低下,抗病能力明显减退,因此月经期间容易遭受感染,感染后发生以下主要症状:
(1)发热:由于月经期间抵抗力下降,细菌内毒素其它感染因子引起前列腺素e释放,其作用于体温中枢引起发热。可表现为往来寒热、热深厥深、日晡潮热。
(2)胸胁苦满:月经期间除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低下外,有的还兼有二者的浓度不平衡。若孕激素分泌过少,往往出现肝脏随月经期而充血的状况,例如,患胆石症的妇女则易诱发胆囊疼痛,表现出胸胁苦满的症状。
(3)神昏谵语:月经期间,雌二醇低下,这样激活腺苷环化酶所产生的环磷酸腺苷相对减少。有人发现昏迷时环磷酸腺苷水平减低,所以月经期间妇女感染容易出现神昏谵语。
       热入血室,如结胸状,当与结胸证鉴别,鉴别要点是:热入血室必与经水适来适断有关,而结胸证与经水无关;热入血室的腹痛是在下腹部或两侧下腹部、胸胁部、疼痛不甚剧烈,没有结胸证按之石硬,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的表现,按照西医的诊断标准,热入血室是妇女经期感染急性盆腔炎的表现,热实结胸证与热入血室的鉴别要点与急性腹膜炎与急性盆腔炎的鉴别要点是一致的。
【治疗】
      中医治疗:小柴胡汤
       西医治疗:对已经患了急性盆腔炎患者应取半卧体位卧床休息,这种体位有利于脓液积聚在一起而使炎症局限。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法,给患者降温,同时给予患者补充、吸收充足的营养及水分。根据感染细菌的种类使用大量的抗菌药物治疗。抗菌消炎可以综合多种药物同时使用,为巩固疗效,防止形成慢性盆腔炎,症状消失后应继续用药2周。对于久治不愈、形成盆腔包块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治疗。形成脓肿后应及时切开引流。
       小结:太阳蓄血热瘀证与急性盆腔腹膜感染、盆腔脓肿是一个证态;热入血室与急性盆腔炎(女)是一个证态;太阳蓄血身黄证与盆腔积血如宫外孕破裂是一个证态;太阳蓄血痞块证与慢性盆腔炎机化、包块是一个证态;阳明蓄血证与消化道出血是一个证态;温病营血分蓄血证与MODS合并DIC是一个证态,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
膀胱蓄血热瘀-急性盆腔腹膜炎证态,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
桃仁承气汤(《温病条辨》)桃仁、大黄、芒硝、当归、丹皮、白芍。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10-10 12:5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0-9 12:12
这两例与《中西医融合观》完全一致。

谢谢关注、回复!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