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学习点哲学常识,就乱不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8-15 03:14
标题: 学习点哲学常识,就乱不了!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15 00:36 编辑
学习点哲学常识,就乱不了!
对唯物辩证法认识的总结:
1、事物的客观存在决定人们对事物产生的意识,意识的能动性反过来可影响事物的变化。
2、事物的客观存在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3、任何相关或同一事物都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
4、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认识事物矛盾的立场、变化规律和再认识过程。
5、对旧意识的否定产生新意识的过程就是革命。
6、对历史上的客观存在从现代存在决定意识立场重新认识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7、从事物的客观存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观点、立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8、对立统一规律是认识事物的基本立场,量变质变规律是不同事物产生变化的标识,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不断对事物矛盾变化产生新意识的必然过程。
无知村人今夜无眠;将现代哲学中的总结推荐给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朋友们,无知村人老矣!对哲学不甚了了?敬请尊敬的朋友们多多赐教!
中医理论是在哲学基础上形成的医学 ,川渝民间有句土话就是从哪个磨眼钻进去,还得从哪个磨眼钻出来。无知村人认为,中医理论既然是以哲学观点认识发展起来的医学,就应该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来重新认识中医理论。
依据前述总结的第6项:对历史上的客观存在从现代存在决定意识立场重新认识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在此提出下面的几个问题供朋友们思考后作出您的回答:
1.中医经典是不是历史的客观存在的医学?
2.现代医学理论是不是现代人类认识及防治疾病和客观存在的医学?
3.从现代医学立场重新认识内经时代的医学理论,算不算得上是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4.如论坛有进过党校的朋友,请你们将在党校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重温,站在党性的公正立场为即将开展的讨论当个裁判!最后:无知村人在此预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振兴中医!
请朋友们心平气和、有理有节地讨论问题!敬请参予本帖子回帖的朋友们在讨论中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亦绝不容许污蔑和攻击马克思主义!
发帖时间:2018年8月15日4点11分修改完毕。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8-15 05:26
张老先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到了这个岁数,还在为中医事业操心,真是难能可贵。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8-15 05:56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14 22:00 编辑
最近几天通霄无眠,只好来此消磨时光,偶尔提出个哲学问题,算不上什么医学问题?仅仅是因为中医理论是从哲学发展而形成的。蒙两位版主关心,实在是不好意思了!谢谢二位版主关照!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18-8-15 06:12
什么奇葩的事都有,医学跑到哲学上去了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18-8-15 06:17
临床诊断治疗怎么用哲学?哲学是研究普遍规律的,什么病有普遍性?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15 06:32
6、对历史上的客观存在从现代存在决定意识立场重新认识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一一历史唯物主义不是这样定义的。
百度: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15 06:43
在此提出下面的几个问题供朋友们思考后作出您的回答:
1.中医经典是不是历史的客观存在的医学?
2.现代医学理论是不是现代人类认和防治疾病和客观存在的医学?
3.从现代医学立场重新认识内经时代的医学理论,算不算得上是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一一逻辑较混乱。
什么叫做"中医经典是不是历史的客观存在的医学"?是指中医经典本身是历史的客观存在?还是指中医经典是人类历史上所做的概括与反映医学领域内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的医学?张老先生的原意,大约是指后者吧?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8-15 06:48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14 22:51 编辑
无知村人期待朋友们回答个人提出的前三个问题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15 06:48
3.从现代医学立场重新认识内经时代的医学理论,算不算得上是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一一历史二字应去掉。中医与西医都是研究医学领域内的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不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8-15 06:49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14 23:04 编辑
无知村人:感谢陈总版主参与讨论!对这三个问题的个人理解等到讨论后期来谈吧!还是先听听朋友们的认识为好!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15 06:57
7、从事物的客观存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观点、立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一一这句话讲的很好。从事物的客观存在出发,对事物进行认识,而不是从书本,从理论,从概念出发。客观存在是第一位的,理论与概念具有主观性,是第二位的。二者发生矛盾时,理论与概念必须服从于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而不是相反。毛泽东同志把这一认识方法概括为"实事求是"。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8-15 07:11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14 23:24 编辑
董先生评议:什么奇葩的事都有,医学跑到哲学上去了。无知村人回复董先生:内经中的阴阳不是来源于古典哲学的么?
无知村人:我们重庆地区有句民间土话就是从哪个磨眼钻进去,还得从哪个磨眼钻出来。现代中医理论沿袭古代内经而成,当然应该用哲学思维去解读才会有希望!网友们相互探讨共同提高吗,其实本人对哲学也是门外汉。在此谢谢建军先生参与讨论!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8-15 07:35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14 23:37 编辑
陈总版主评议:这句话讲的很好。从事物的客观存在出发,对事物进行认识,而不是从书本,从理论,从概念出发。客观存在是第一位的,理论与概念具有主观性,是第二位的。二者发生矛盾时,理论与概念必须服从于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而不是相反。毛泽东同志把这一认识方法概括为"实事求是"。
无知村人回复:感谢陈总版主的评议!村人还是在学生时代了解一点哲学常识,对哲学实属门外汉,昨天 见乱了帖子,考虑到认识意识不一致是乱了的原因,只有认识立场相近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也就乱不了。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15 08:07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8-15 08:26 编辑
先生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第3个问题说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物在现代医学和中医里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现代医学说的物在微观层次。而中医的物在阴阳层次,其主体是动态的阳化气阴成形,是支撑天人合一观的基础;而现代医学的方法论机械还原论的本质是天人相分。二者恰好相反。所以,现代医学是无法振兴中医的。另外,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并没有体现出清晰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故对复兴中医作用不大。再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法则。其核心理念是天人相分,恰好与中医的天人合一观相反。马哲来到中国近百年,但未能使中医走出困境,能够证明这一点。更为严重的是,天人相分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方法论,既不利于中医的复兴,也不利于我国的科技进步。还有,天人相分过分强调自由,容易助长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利于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不自洽的地方。唯有天人合一观才能解决所有问题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8-15 08:14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15 00:15 编辑
无知村人回复:本人只针对帖子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不想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与问题无关的话题本人不持立场!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08:25
讨论啥啊,马克思主义不能振兴中医,谁说能举个振兴的例子看看。各种点赞,说明思维混乱,需要反思了。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15 08:30
您的核心观点是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振兴中医。我认为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并没有体现出清晰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故对复兴中医作用不大。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15 10:28
人 ,为什么有生,有死?
这个问题,基础不?简单不?常识否?请各位哲学家,用哲学回答一下。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8-15 14:15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15 06:17 编辑
讨论哲学问题希望能理智些:错误在何处?就算是失败也不等于毫无意义!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15 15:24
南京陈斌
对立统一。
一句对立统一,就解释了,人为什么有生有死?
你是糊弄自己,还是糊弄别人呢。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15:35
所有的中医可能都寄希望于用马克思主义振兴中医,别痴心妄想了,马克思主义不能振兴中医,能振兴了早振兴了,还能等到你?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15:41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8-8-15 15:44 编辑
所有的中医可能都寄希望于用马克思主义振兴中医,别痴心妄想了,马克思主义不能振兴中医,马克思主义能振兴中医早就振兴了,还能等到你?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15 15:42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8-15 07:45 编辑
一句对立统一,就解释了,人为什么有生有死?
你是糊弄自己,还是糊弄别人呢。
这个问题,基础不?简单不?常识否?请各位哲学家,用哲学回答一下。
一一什么是对立统一规律,太白侠要仔细研究学习哟~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15:43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8-8-15 15:45 编辑
所有的中医可能都寄希望于用传统文化振兴中医,别痴心妄想了,传统文化不能振兴中医,传统文化能振兴中医早就振兴了,还能等到你?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15:47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8-8-15 15:51 编辑
也有的中医可能寄希望于用玄学振兴中医,别痴心妄想了,玄学不能振兴振兴,玄学能振兴中医早就振兴了,还能等到你?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15:50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8-8-15 15:52 编辑
也有的中医可能寄希望于用西医振兴中医,别痴心妄想了,西医不能振兴中医,西医能振兴中医早就振兴了,还能等到你?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15:53
欢迎中医专业人士对号入座,呵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15 15:55
一个中医爱好者的铮铮之言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15:58
南京陈斌
马克思主义与唯物辩证法,有联系,有区别。
…………………………
所有的中医可能都寄希望于用哲学振兴中医,别痴心妄想了,哲学不能振兴中医,哲学能振兴中医早就振兴了,还能等到你?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8-15 16:0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哲学振兴。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15 16:02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8-15 16:07 编辑
松鼠也是这么说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16:03
呵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15 16:05
所有的中医可能都寄希望于用哲学振兴中医,别痴心妄想了,哲学不能振兴中医,哲学能振兴中医早就振兴了,还能等到你?
一一这句话虽是一个爱好者,一个外行所言,却也无意间道出了部分真实。哲学可以指导具体学科具体规律的研究,但不能替代具体学科具体规律的研究。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15 16:06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8-15 16:08 编辑
松鼠对小马说,你如果不信我的话,你能下河而不被淹死,我就把命都给你。因为,这样的铮铮之言,不是松鼠随便说的,他是有事实根据的,因为他亲眼看见了他的小伙伴,就是下河就淹死了。他是有事实根据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16:09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8-8-15 16:11 编辑
您不杨老师吗,啥时候成马老师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15 16:10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医学运用了哲学里的什么东西,其次,我们要知道,哲学里的什么东西,是怎么的被中医学所使用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15 16:11
我不是牛老师,我最多算是小马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16:12
对,是马老师,给您改过来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15 16:13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15 16:19
你懂对立统一?
那你就用你的陈氏哲学,解释一下,生死是怎么彼消此长,相互转化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16:21
马老师故事虽然讲得不错,但是您需要确认一下您到底是不是马老师,不然你不是酒后吐真言胡说吗?给马老师三天时间吧,发个帖子确认一下,看看您是不是马老师。这几天您勤喝酒别忘了哈。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15 16:22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16:24
呵呵,谢谢陈总版主。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16:32
我记得您曾经是哲学家,现在是马老师,请问哲学家马老师:脾主运化的哲学意义和哲学原理咋讲啊,请您讲一讲。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15 16:33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8-15 08:34 编辑
“生与死可互相转化”的毛氏辩证法
“红白喜事”的辩证法
生与死是对立的统一。马克思曾说过:“辩证法是死。”[7]他强调死亡或否定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没有旧事物的死亡或消灭,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死亡本身已预先包含在生命里面。”[8]恩格斯后来在《自然辩证法》里提出了“生就意味着死”[9]的唯物辩证法命题,坚持把死亡看作生命的重要因素,把生命的否定看作是包含在生命自身之中的东西。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与死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他在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专门讲了红白喜事的辩证法。他说:中国人把结婚叫红喜事,死人叫白喜事,合起来叫红白喜事,我看很有道理。中国人民是懂得辩证法的。结婚可以生小孩,母体分裂出孩子来,是个突变,是个喜事。至于死,老百姓也叫喜事。一方面开追悼会,哭鼻子,要送葬,人之常情;另一方面是喜事,也确实是喜事。你们设想,如果孔夫子还在,也在怀仁堂开会,他二千多岁了,就很不妙。毛泽东这番话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他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从不同的视角,生动地阐明了生与死的辩证关系。
第一, 生与死是相对立的。生与死是一对矛盾,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生命的实质就是生与死的对立统一。从一个人生命的自然发展过程来看,生是生命的开端和延续。死是生命的结束,两者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是显而易见的。人活着才能思维,才能劳动,才能创造,才有情感;人死了,生命也就结束了。二者存有区别。当一个人面临着生死抉择的考验时,要么舍生就死,要么舍死就生,两者必居其一,不能生死兼得。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是排斥死的,死是排斥生的,彼此相互斗争。就红白喜事来说,也是如此。要么是生的红喜事,要么是死的白喜事,这两者也是相互排斥的,不能同时并存的,不能说既是红喜事又是白的喜事。如果不承认生与死的相互对立,不承认生与死的不同界定,就会导致道家庄子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生死齐等,两者都是一样,生即死,死即生。这是违背生与死的唯物辩证法的。
第二, 生与死是相统一的。两者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统一的。毛泽东说,没有生就无所谓死,没有死,也无所谓生。可见,这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人类正是这样生生死死的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的。生包含着死的因素,死也包含着生的因素。正如恩格斯所说:“今天,不把死亡看作生命的重要因素,不了解生命的否定实质上包含在生命自身之中的生理学,已经不被认为是科学的了。因此,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即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联系起来考虑的。辩证法的生命观无非就是这样。”[10]恩格斯坚持把死看作生命的重要因素,把生命的否定看作是包含在生命自身中的东西。辩证法的生命观认为,生命是生和死的对立统一。没有生与死的对立统一,也就没有生命,没有人类的存在和发展。那种只看到生与死二者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一面,而看不到二者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面,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第三, 生与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按照对立统一这个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对立面是斗争的,又是统一的,是互相排斥的,又是互相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11]毛泽东认为,生与死是对立统一,二者互相联系,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生可以转化为死,死可以转化为生。否认生与死的同一性和互相转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1957年1月27日,他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苏联编的《简明哲学辞典》第四版关于同一性的一条,就反映了斯大林的观点。辞典里说:‘像战争与和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生与死等等现象不能是同一的,因为它们是根本对立和互相排斥的。’这就是说,这些根本对立的现象,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同一性,它们只是互相排斥,不互相联结,不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种说法,是根本错误的。……生与死不能转化,请问生物从何而来?地球上原来只有无生物,生物是后来才有的,是由无生物即死物转化而来的。生物都有新陈代谢,有生长、繁殖和死亡。生命活动的过程中,生与死也在不断地死相斗争,互相转化。”[12]在这里,毛泽东多层次深刻地阐明了生与死的同一性和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首先,生命的起源和演变的历史,就是生物与死物的不断互相转化的历史;其次,生物本身的生长、繁殖和死亡的过程,是生物自身新陈代谢的矛盾过程;再次,生命活动就是人体内新旧细胞的不断互相斗争,旧细胞的不断死亡,新细胞的不断产生。生命的本质就是生与死的对立统一,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生与死的互相转化。毛泽东认为,生与死的互相转化,也像春夏秋冬一样,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如果没有互相转化,如果自有人类以来所有的人都不死,这个世界怎么得了?如果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还活着,不能转化为死,则是不可设想的。因此,只讲生,不讲死,或只讲死,不讲生,只讲生与死二者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不讲这两个侧面的互相联系、互相联结,不承认生与死的同一性和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都是违背生与死的辩证法的。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还深刻地指出:“辩证法的生命力是不断走向反面。”这也就是说,生与死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是生命活动和人类发展的关键,是生与死辩证法活力之所在。没有这个转化,生命活动就会终结,人类也就难以延续发展。
有的人提出人死后能否转化为不朽永生?毛泽东未曾专门讲过这个问题。但如前面所述的,他实际上是否定有这种“转化”的。所谓“不朽”,有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指宗教神学的人死后灵魂永存说,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虚妄幻想,而不是什么生与死的矛盾转化;一种是庄子相对主义的所谓齐生死,所谓心未尝死,入于不死不生,这也只是虚妄的幻想而已;还有一种是从影响贡献来说。如《左传》中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孔子教人要努力有所立以求不朽,孟子讲的“创业垂统”而“可继”[13],明朝罗伦所说的,圣贤“死而不亡,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等等。中国著名哲学家张岱年认为,“《左传》中的三不朽说,以有所立为不朽,在今日仍是可以承认的。”[14]但是,这里的所谓“不朽”,是从生与死的价值、意义上来说的,而不是从生与死的互相转化来说的。毛泽东在讲到人的生与死的价值、意义问题时,也多次从伦理道德这个视角谈到这种不朽精神。这在下面还要详细谈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有些人把所谓“死而不朽”、“不朽之永生”、“肉身已死,心未尝死”等等,说成是生与死的互相转化,并且说这是“从社会主义”来看,“为人民利益而生,转化为精神永生”,认为“虽死犹生”或“虽活犹死”,也是生与死的互相转化。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不同范畴的两个命题,也就是把伦理道德上的人的生与死的价值、意义同人的生与死矛盾转化问题,混为一谈了。这是不符合生与死互相转化的辩证法的原意的。
生与死是对立统一,既是密不可分的,又是可分的。毛泽东关于生与死辩证法的思想,有力地批判了那种把死排除于生命过程之外,把生与死形而上学地对立起来的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同时,也有力地反对了那种关于灵魂不死的唯心主义宗教观念,破除所谓死后世界“魂魄”、“鬼神”亦在人间,所谓“死后相见”、“死后重生”的种种迷信。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15 16:35
真想听吗?还是先不讲了。讲清楚了,没有争论了,也就没意思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16:36
不知道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吗?请讲中医,比如脾主运化的哲学意义和哲学原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16:38
呵呵。喝酒!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8-15 16:42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15 08:48 编辑
无知在此举个例子吧:当应用阴阳观点认识男人和女人时就是男为阳,女为阴,男人和女人的形象和声音都 是有其特征的,因此才能一眼就能判别男女。否则就要将所有人脱光才能能分辨男女了?用阴阳观点来区分男女时,其阴阳是哲学观念,在人群中分辨出男女就是两种性别的人群了。古代人这样用哲学的阴阳观点来分别人群,属于古典的朴素唯物主义范畴的哲学意识。由于村人哲学知识肤浅,欢迎朋友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吧!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15 16:49
你也就有点鹦鹉学舌的本事。
知道你自己并没有看懂你转来的这篇文章吗?
你偷换了概念,这篇文章讲的是生物圈和人类的生与死,我问你的人的生与死,不是人类,更不是生物圈。
这就是你不从概念出发造成的,稀里糊涂偷换概念,自鸣得意进行诡辩。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15 16:56
我问你的人的生与死,不是人类,更不是生物圈。
一一生与死是对立的统一。马克思曾说过:“辩证法是死。”[7]他强调死亡或否定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没有旧事物的死亡或消灭,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死亡本身已预先包含在生命里面。”[8]恩格斯后来在《自然辩证法》里提出了“生就意味着死”[9]的唯物辩证法命题,坚持把死亡看作生命的重要因素,把生命的否定看作是包含在生命自身之中的东西。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15 17:06
又在诡辩,马克思说的是如何看待生与死。辩证法,是方法,在这儿,是看待生死的方法。
问你的是,人,一个个体生命,为什么有生死?
问你的问题,你都在诡辩。任何实质性问题,都回答不了。请问,你这种态度,能研究出中医的什么子午卯酉?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15 17:20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8-15 09:26 编辑
马克思说的是如何看待生与死。辩证法,是方法,在这儿,是看待生死的方法。
——“死亡本身已预先包含在生命里面。”[8]恩格斯后来在《自然辩证法》里提出了“生就意味着死”[9]的唯物辩证法命题,坚持把死亡看作生命的重要因素,把生命的否定看作是包含在生命自身之中的东西。
——这里的文句,是阐述看待生死的方法,还是阐述生死之间内在的客观的辩证关系?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15 17:27
就你还与毛泽东相比,假装懂哲学?
知道辩证法,为什么叫辨证-法吗?
别总是转移话题,进行诡辩。
直接回答,人为什么有生死?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15 17:31
直接回答,人为什么有生死?
——从哲学的角度,还是从医学的角度?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15 17:33
你能回答就行,不要谈什么角度,你也不懂哲学,医学也未必全懂,所以就不要谈角度了,只管回答就行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15 17:41
人 ,为什么有生,有死?
这个问题,基础不?简单不?常识否?请各位哲学家,用哲学回答一下。
——从哲学的角度,对立统一规律。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15 17:42
从医学的角度,生命的本质是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存在着,生命即存在着;新陈代谢停止了,生命即停止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15 18:20
你的陈氏哲学好牛啊,昼夜交替,是因为太阳地球懂对立统一。杨利伟往来太空,是因为懂对立统一;日本韩国火箭发射失败,是因为不懂对立统一。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15 18:22
为什么会有新陈代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8-15 18:30
退一步海阔天空。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徒。难得糊涂。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15 18:33
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徒。
——这个是辩证法,不是诡辩论。赞一个。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15 18:34
南京陈斌
自己百度学习。
那你还参加讨论个啥,我们与百度讨论得了。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15 19:09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8-15 19:10 编辑
哲学能振兴中医。但这个哲学是指天人合一观而非其他哲学。敢说我痴心妄想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19:13
能振兴好啊,太好了!咋振兴呢,您从开个帖子好好讲讲。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15 19:17
引言 中医在百年前就开始了伴随西学东渐而逐步陷入困境的历程。但我们不能说这一百多年中医界没出过能人。为何那么多仁人志士对此无可奈何呢?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无法协调中医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包括西医)与制止中医西化之间的关系。而习近平提出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简称天人合一观)配合钱学森说的中医的合理内核一旦被揭破,整个现代科学都要改写恰好能解决该问题。毕竟,天人合一观既是中医的合理内核,也是中医最大的特色和优势;而改写是指现代科学的核心理念由机械还原论改为天人合一观。这样,就可以使中医在保持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制止西化、与时俱进等方面通吃!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20:20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346
千秋雪总版主的意见值得参考。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15 20:21
建议发表。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15 20:30
陈总,太白大侠的那个问题,我认为是人类未知的问题,您别着了他的道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8-19 17:30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19 09:34 编辑
高先生认为:哲学能振兴中医。但这个哲学是指天人合一观而非其他哲学。敢说我痴心妄想吗?
无知村人认为:天人合一是古典阴阳学说中的一种观点,高先生既然认为能用来振兴中医,就请尊敬的先生发表论述的文稿来讨论。而你在此讲的话只能算是一句口号.......。是不能替代讨论证明过程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