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今年天气异常炎热,中医如何解释?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8-7 16:47
标题: 今年天气异常炎热,中医如何解释?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请有识之士赐教。
     今年三伏天是四十天,中国古典历法已经安排好了。我非常奇怪,不得其解,请有识之士赐教。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8-7 16:55
      转载   农历闰月会导致气候异常吗?

       这个问题我和许多人争论过。2009年夏天,大连出现了多次高温天气,报纸上说是因为闰五月的原因。2010年春节来得比较晚,碰巧3、4月相比往年冷许多,有人就说是过年晚的原因。2013年大连又遭遇倒春寒,于是报纸上又说是因为过年晚导致的,就连天气预报里面都这么说。难道农历日期真的和时令完美搭配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8-7 17:01
       今年又遇炎夏。有媒体报道,全国有43个市县日最高气温超过40℃,很多地方进入了“烧烤”模式。那么,古代夏天有多热?据《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记载,史上最热的夏天出现于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 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整个华北地区炎热异常, 7月20至25日的气温值均高于40℃,其中以7月25日的温度值最高,达到了惊人的44.4℃。北京:“六月丙辰(7月25日) 京师威暑。”天津:“苦热,,土石皆焦……”河北高邑:“薰热难当,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      西周时期“七月流火”     尽管古代夏季气温资料极为缺乏、简单,直到明清之后才开始丰富、详细起来,但古代文人笔下有关“天太热”的记述,多少弥补了气象史料的不足。    古人形容夏天炎热最出名的一句话,是“七月流火”。此说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中的《七月》一诗,诗歌开头即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周代历法中的第一个月与夏历(阴历)不同,是夏历中的十一月份,比夏历正好提前两个月,也就是说“七月流火”,实际是形容夏历的“五月天”,相当于现在公元阳历的夏季六七月。从“七月流火”来看,西周时的夏季气温确实不低,可能比现代要热。    对这一解释,不少饱学之士或曾有异议。有人认为,《七月》所写所记的是当时的农时农事,对四季变化和与飞鸟、动物的关系很敏感。如“七月鸣䴗,八月载绩”,䴗,即伯劳鸟,每年6月21日前后的夏至时节开始出现、鸣叫,冬至去,古人称此鸟为“司至之鸟”。所以三国时魏国儒学大师王肃谈及《七月》一诗时称,“蝉及䴗皆以五月始鸣,今云七月,共义不通也。古‘五’字如‘七’。”王肃的言下之意是“七月流火”实为“五月流火”。    “七月流火”被现代人用来形容天气炎热,也曾引发颇多质疑。2005年7月12日,台湾新党党主席郁慕明到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校长纪宝成在致词时便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纪宝成的致词旋即遭到炮轰,称人大校长“没文化”。质疑者的理由是,“七月流火”为七月大火星西去的意思,表示“暑气渐退,天气转凉”。   据考,把“火”理解为“大火星”,最早是东汉学史家班固在其所撰的《汉书·律历志》中的学术观点,此后便被持“大火星说”者据为经典。其实,班固的观点也仅是一家之言。因为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来看,《诗经》中的原意可能的确是指天热,表示“七月还很炎热,九月就已秋凉”。《诗经》成书于周代,其收录诗歌的创作时间可能更早至殷商,而自殷商到春秋时期,除了在西周早期有过短暂的寒冷期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温暖,夏季气温比现在约高2摄氏度。而且《诗经》中的诗歌采自民间,如果说创作者那时就知道“大火星”一说,似乎并无证据。因此“七月流火”在《诗经》中的原意未必是说“天气转凉”,反而可能就是形容“天气炎热”。    退而言之,即便“七月流火”有天气转凉之意,也侧面说明西周时的夏天非常炎热,不然诗人怎么会有天气转凉、气温下降的深切感受?     南宋嘉定八年“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     在气象学上,一般以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作为高温的标准,如果多天在35℃及以上高温,称为“热浪”,属于气象灾害,古人称为“热灾”。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综合卷》的统计分析来看,热灾相对其他自然灾害并不是太多,与“霜灾”并列,约占总数的1%。    气候学家竺可桢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公元1900年以前,中国气候史上出现过四个“温暖期”,相应的也有四个“寒冷期”。除公元前1100年之前的第一个温暖期持续时间很长外,其他三个总是寒冷交替出现。    相对来说,热灾多发生在气候“温暖期”内,明显多于寒冷期。如在从隋唐到北宋初年的第三个温暖期内,夏季极端高温天气就较多。    唐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春夏大旱,粟麦枯槁”。《旧唐书·德宗纪》上称,这一年“夏,热甚”。通俗说来,就是这个夏天太热了。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六月辛亥(公元908年7月17日),《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四》记载,这天是“亢阳”,意思是太阳太厉害了,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毒太阳”。    这样的极端天气在北宋初年较多,而且宋代诗中多有描写。如孔武仲《伏中作二首》“酷暑已旬日,熏炙势自如”;陈造《立秋日》“酷暑如酷吏,顷刻不可对”……    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六月,大热,民有渴死者”;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四月丁卯“隆暑”,六月壬午“人多渴死”。    在公元1400 年以前,高温热浪天气涉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发生于南宋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当时的皇帝是赵扩(宁宗),今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省份均遭受热灾。这一年又恰逢大旱,灾情严重。《宋史·五行志二》上有这样的记载:“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    “燠”的本意是温暖,史书上称“大燠”,则是“太热了”。因为对水的需求过于旺盛,“行都斛水百钱,江淮杯水数十钱”。放在眼下,这一杯水能值10元人民币,那时老百姓收入低,哪能喝得起“贵如油”的水?以致于“渴死者其众”。     清乾隆八年“京师威暑”河北高邑“日中铅锡销化”    然而,嘉定八年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热的夏天,史上最热的夏天出现于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 年。从《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第三卷“清代气象记录(上)”中上可以看到,这一年高温几乎涉及半个中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整个华北地区异常炎热,可以说是超极酷暑。有关乾隆八年极端炎热记录,在所涉地的史志上均有记录,兹录几条如下--    北京:“六月丙辰(7月25日) 京师威暑。”(《续东华录》)    天津:“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同治《续天津县志》)    河北高邑:(五月廿八(7月19日)至六月初六日(7月26日)薰热难当,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民国《高邑县志》)    山西浮山:“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乾隆《浮山县志》)    山东高青:“大旱千里,室内器具俱热,风炙树木向西南辄多死。六月间,自天津南武定府逃走者多,路人多热死。”(乾隆《青城县志》)    由此可见,当时的整个华北地区完全进入“烧烤模式”。《续东华录》中使用了“威暑”来记录当时的高温,天气热得像发威像吃人的老虎,来势凶猛。    这一年夏天,以北京的情况最糟糕。当时法国教士A.Gaubil(中文名“宋君荣”)正在北京,他在日后寄往巴黎的目击报告中写道:“北京的老人称,从未见过像1743年7月这样的高温”;“7月13 日以来炎热已难于忍受,而且许多穷人和胖人死去的景况引起了普遍的惊慌。这些人往往突然死去,尔后在路上、街道、或室内被发现,许多基督徒为之祷告”。    当时北京总共热死多少人呢?宋君荣引用当时朝廷官员的统计称,“7月14日至25日,北京近郊和城内已有11400人死于炎热。”实际被热死的人数当不止这些,加上其他地区,死人之众可想而知。    史上最热夏天的温度到底有多高?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古气候研究室主任、气候变化研究首席专家张德二的研究换算,1743 年7月20至25日下午的气温值,均高于40℃。其中以7月25日的温度值最高,达到了惊人的44.4℃。    这一极端高温纪录至今未被超过,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 和公元1999 年夏季,华北先后出现了两次极端高温纪录,分别为42.6℃、42.2℃,低乾隆八年2℃上下。 古人如何应对极端高温天气     据统计,在公元1911年以前的1000年间,中国历史上典型的“炎夏”有19次。遇到如此极端高温天气咋办?宋人释子益的选择是,“北窗一枕黑甜余,细听松风杂流水”,这代表了古人“战高温”的一种态度,朝廷也会采取相应措施。虽然没有高温预警机制,但官府会让老百姓减少外出和劳作,给受灾人口补助,以帮助大家过夏天。如《宋史·真宗纪二》中记载,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六月,盛暑,减京城役工日课之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皇帝赵恒(真宗)亲自下圣旨,在京城的打工者每天工作量减少一半。    在“热灾”发生时,有的朝代还会开展慈善和救济活动。如唐贞元十四年,唐政府便“出太仓粟振贷”;在史上最热的乾隆八年夏天,乾隆皇帝便命令有关官员采取救助措施,在北京的“街上和城门发放药物”,以减少中暑和死亡。    此外,过去迷信认为,出现极端天气是天神对人间君主的警示和惩罚。因此有的皇帝会检讨自己的施政过失。一是惩罚自己,减少饮食,即所谓“减膳”。如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六月“炎旱”,《魏书·天象志》记载,当时的皇帝元诩(孝明帝)便是“减膳”。二是“虑囚”,即复审、查讯牢里的囚犯,纠正冤假错案。《新唐书·高宗纪》记载,李治(高宗)当皇帝的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七月,天气特热又遇大旱,李治除了“减膳”,还“遣使虑囚”。    连皇帝都“检讨”了,如果主政官员在高温季节犯有过失或不作为,当然更要被问责。唐贞元十四年夏天,皇帝李适(德宗)曾将犯有渎职过失的长安市市长(京兆尹)韩皋撤职。 来源:北京晚报/倪方六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7 17:08
干支历,既不是现代的阳历,也不是现在的阴历,而是综合行星日月的综合历法。
今年是火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今天的热,是因为火运太过,和司天复气。
现代气象研究,应该借鉴先贤的智慧。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7 17:08
精通五运六气的人大概能解释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8-7 17:09
      今年2018年是“十二生肖年”中的狗年,是干支纪年法中的戊戌年。由于我国干支纪年法,每六十年一轮回,所以2018年往前倒60年的1958年也是戊戌年,往前倒120年的1898年也是戊戌年,戊戌变法就是发生在1898年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下一个中国农历戊戌年将会出现在60年后的2078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8-7 17:16
   今年伏天是40天,当然会异常炎热。农历为什么知道今年伏天会是0天?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7 17:19
题目似有问题。应当问:今年天气异常炎热,中国古典历法如何解释?或中国古人如何解释?

似不应当问,中医如何解释。中医没有义务来解释这个问题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7 18:59
系统讲起来,实在是太难,需要打很多字。大家有个基本印象就行了,五运六气就是研究天文历法、气候、物候、病候的。中医也是从这儿开始医学研究的,所谓上经言气之通天,下经言病之变化。现代气象学研究,实在是应该借鉴先贤的智慧,进而跨学科进行研究。
五运六气的科学原理与中医理论的整体构建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7 19:05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8-7 19:32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8-7 19:50 编辑

          最近几天,黑龙江省一直温度不高,一点不热。最热的时候是在头伏,三十几度,很热,但也没热几天。目前反而不热了,衣服也加厚了。总体来看,今年比去年、前年的伏天的气温都低。各地不尽一样,恐五运六气没法解释,不可靠。还是气象台预报的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7 20:21
五运六气的时代,观测数据只取中原,黑龙江那时候连戎狄蛮夷还算不上呢,中原人都不知道那个地方有没有动植物呢,哪管你物候不物候。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8-7 21:46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8-7 21:50 编辑

             所以我认为,五运六气是古人局部地区的认识,属于盲人摸象式的局部认识,不具有普适性和整体性,不靠谱,还是以气象台报的为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8-8 06:37
      世界上所有的气象台,也没有预报出中国中原地区伏天是40天,北半球与中国中原地区相类似纬度的大范围气象异常。倒是中国的历法计算出伏天40天,与现在的气象吻合,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18-8-8 10:56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8-7 11:32
最近几天,黑龙江省一直温度不高,一点不热。最热的时候是在头伏,三十几度,很热,但也没热几天 ...

五运六气是什么理论知识?温度变化证明是波动的,证明五运六气的存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8-8 17:12
         今年伏天40日,是早已算定的。还有那些年份出现40日伏天?有规律吗?这么算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8-8 17:18
        原标题:“热圆顶”笼罩北半球 炙热酷暑或持续一个月
        韩国大部分地区都已发布酷暑预警或警报,7月15日的天气也超过30摄氏度,蒸笼一般炎热的天气还在持续。
       目前韩国以岭南地区为中心,湖南地区、忠清道、京畿南部和江原部分地区都已经发布酷暑警报,包括首尔在内的其他地区则发布了酷暑预警。
       酷暑警报在白天最高气温连续两天超过35摄氏度时发布,预警在白天最高气温连续两天超过33摄氏度时发布。
     气象厅预计,未来十天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都将持续气温超过33摄氏度的酷暑天气。
      今夏的梅雨提前结束,酷暑天气提前袭来,主要是受到名为西藏高压的大陆热带高压的影响。
        来自青藏高原的热空气向东移动,与影响韩半岛暑热的北太平洋高压一起,给韩半岛带来了极端酷暑天气。

(图片来源:韩国《中央日报》)
        日本也在相继遭遇严重的暴雨天气和炙热酷暑,高温天病患者持续增加。而且,这种罕见的高温天气不仅发生在东北亚地区,在整个北半球都有所体现。
         据英国《卫报》报道,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瓦尔格拉地区的温度在7月5日达到51.3摄氏度,刷新了进行气象观测以来的最高纪录。
         而阿曼古利亚特地区深夜温度也达到42.6摄氏度,刷新了史上夜晚高温纪录。美国洛杉矶7月7日晚的最低气温也达到26.1摄氏度,刷新了当地7月夜间最低气温的最高纪录。
         分析认为,北半球罕见的酷暑天气主要是“热圆顶(heat dome)”现象在欧亚大陆扩散所致。
       “热圆顶”指天空中热高气压区域停滞不动,像一个锅盖一样将热空气锁在地面的现象。
    另外,气象学家们普遍认为,地球村各处频发罕见酷暑天气,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地球变暖的影响。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8-8 17:20
       今年六月份,全球高温,北半球很多国家都遭受热浪袭击,据世界气象组织20日发表报告称,七月份,半球天气依旧极端,炎热、干旱和灾难性降雨等都频繁出现,日本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水和山体滑坡,多地的日降雨量最高纪录均被打破,西部和北海道地区的降水尤为集中。
  根据日本政府统计,灾害性天气共导致200多人丧生,近1万间房屋被毁。紧随洪水和山体滑坡而来的则是一轮严酷的热浪,7月15日,日本全国的927个气象站中,有200个记录下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日本遭遇暴雨灾害
  气象组织表示,热浪在7月3日到10日期间席卷北非地区,摩洛哥在7月3日经历了43.4摄氏度的创纪录高温。7月5日,阿尔及利亚沙漠地区的一个气象站录得51.3摄氏度的最高气温,可能创下该国历史纪录。
  美国西海岸也受到炎热天气影响。7月8日,加州的一个气象站记录到52摄氏度的极端高温。洛杉矶地区则创下一连串新的高温纪录,平均夜间气温达26.1摄氏度,郊区最高气温48.9摄氏度。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炎热天气已造成多人死亡,尤其是体弱多病者和老人。
  西伯利亚北部地区的异常高温从六月一直延续到了七月。7月9日至16日期间,该地区连续五天经历了超过30度的高温,导致森林火灾风险加剧,电力供应受到影响。位于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气温比往年平均高出7摄氏度,山火已经影响了超过8万公顷的森林。
  而在欧洲部分地区,持续的异常反气旋现象导致降雨稀少,气温升高,对谷物和干草的生产带来影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遭遇持续高温,北极圈气温达到30摄氏度,挪威和芬兰分别报告了33.5和33.4摄氏度的创纪录高温,瑞典则在七月中旬发生了大约50起森林火灾。英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干燥的夏天,6月1日到7月16日之间的降雨量仅有47毫米。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刚刚过去的六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气温第二高的六月,而今年也是有史以来最为炎热的“拉尼娜年”。“拉尼娜”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降温现象,该现象会扰乱正常气候规律,为部分地区带来剧烈暴风雨,在其他地区则引发干旱,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年份即为“拉尼娜年”。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虽然目前通过研究确认人类活动与极端天气之间的直接联系仍然较为困难,但持续酷热和大规模降雨等极端天气的产生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与全球温室气体积聚的长期趋势相符。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8-8 17:27
       7月北半球很炎热,但其实此时地球离太阳最远
       太平洋电脑网 2018-07-10 14:05
        7月10日消息,在远日点,我们的星球接收到的阳光比1月份减少了7%,但是地球轨道的变化并不是导致季节变化的原因。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上周五,地球将向轨道最外点也就是远日点移动,你、我以及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离太阳的距离比我们离太阳最近的时候远了500万公里。
       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我们的行星轨道不是完美的圆形。相反,它被压成一个椭圆形,太阳从中心偏移,这使得地球每年7月会运行到其最远点,每年1月运行到最内点或近日点(确切日期每年略有变化) 。
因此,虽然创纪录的气温和北半球肆虐的野火可能会让你觉得太阳离我们仿佛近在咫尺,但事实恰恰相反,与1月相比,我们与太阳的距离更远,接收到的阳光量下降了7%。
        但也不要因此就为炎炎夏季松了一口气,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来源于直射阳光量的变化而非公转轨道,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太阳光入射地球的角度发生变化。倘若要由公转轨道引起季节变化,那么这个轨道必须要足够扁平,这样接收到的阳光量才会有显著的变化。
        倘若有如此运行轨道的行星,那这些行星上面的生命是怎样的呢?看看火星就知道了,它的椭圆轨道导致其接收到的太阳光量年度变化率高达31%,也就是说,火星上的季节变化确实是由其公转轨道引起的。
      “我觉得有趣的是,如果你在火星上,对地球季节的普遍误解实际上是正确的,”行星科学研究所的天体生物学家戴维·格里普森(David Grinspoon)说,“火星上的学生们学到的肯定跟地球上的不一样。”
        就像地球一样,火星也会在其北半球的夏季也就是南半球的冬季朝着寒冷的外太阳系移动。但是因为火星的移动幅度要大得多,阳光的急剧减少造就了火星上较温和的北半球夏季和寒冷的南半球冬季。之后,火星靠近太阳,带来了温暖的北半球冬季和炎热的南半球夏季。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行星科学家坦尼亚·哈里森(Tanya Harrison)在谈到火星南半球夏季时说:“这就像是从篝火上方的安全距离慢慢地烤着你的棉花糖,然后突然靠近火焰,将棉花糖快速烤成焦糖。”
       简而言之,这个星球戏剧性的公转轨道缓和了北半球季节的交替,但却加剧了南半球不同季节间的气温变化。
       这种效果如此明显,甚至通过望远镜就能看得到。比如,这颗红色星球的极地冰盖在冬季生长,在夏季缩小。但由于南半球冬季比北半球冬季更加极端,南极冰盖的增长速度是北极冰盖的两倍多。
    另一方面,火星上南半球炙热的夏季会产生强烈的风,将尘土从地面卷起,吹到大气中,甚至引发一些规模越来越大的沙尘暴,笼罩着整个星球,就像目前威胁美国宇航局“机遇号”探测器的沙尘暴一样。
更重要的是:这种被压扁的轨道不仅导致季节强度不对称,而且长度也不同。当一颗行星运行到其轨道的最外层边缘时,它的速度将显著减慢。然后,当它开始向太阳靠近时会加速移动。这意味着虽然火星南半球的夏季非常炙热,但要比北半球夏季短约30天。
图:火星的北极冰盖在冬天生长,在夏天收缩,但没有南方那么显著
火星上季节的变化仍然并没有那么剧烈。
麻省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理查德·宾泽尔(Richard Binzel)说:“在火星上能够比在地球上更明显地感觉到轨道距离的变化,但是要是在冥王星上,情况会更糟。”
          这颗矮行星的轨道甚至比火星的轨道更平坦,导致阳光变化率高达64%。也就是说,在冥王星按其轨道绕太阳运行的一个将近250年的公转周期里,它最接近太阳的时间是它的春秋两季,此时阳光增加带来的影响要比夏天更小。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由于太阳系永恒时间中行星的变化,冥王星最接近太阳的时点也在逐渐变化。
        就在不到一百万年前,冥王星在其北方的夏季靠近太阳。这两种效应共同创造了一个“超级季节”,气候如此温暖,以至于甲烷和氮气的液体可以在冥王星寒冷的地面上流淌。 “这对冥王星来说是非常炎热的一天,”宾泽尔博士说,“2015年,NASA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在探测火星时发现了这些水流的痕迹。”
虽然这个星球在过去的约90万年里已经降温,但在接下来的90万年里,它将迎来另一个超级季节,届时南半球将在其最靠近太阳的位置向太阳移动。
     地球的轨道,终有一天也会改变。虽然目前我们的星球最接近太阳的时点发生在北方的冬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时点在逐渐变化。大约一万年后,地球最接近太阳的时点将出现在北半球的夏季。
但是考虑到地球相对圆形的轨道,地球上永远不会出现像冥王星上那样的超级季节或者像火星上那样的极端不对称季节。相反,我们的星球将保持相对稳定,这一特征更有利于生命存续。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8 19:29
核导弹要不要狙击步枪的精度,狙击步枪要不要核导弹的威力?

现代气象预报是依靠卫星实观,和气象台网络实测数据,进行预报的,时间精度几分钟。而五运六气的精度是四个节气,显然做不了天气预报,但今年夏天为什么是这种情况,五运六气是强项,临时预报做不到。

作者: 董建军    时间: 2018-8-9 11:57
王锡民
哪跟哪啊?  发表于 昨天 11:04
======================
五运六气的六气在那?是什么东东?伤寒论的六经与五运六气的六气是什么关系?跟你懂不懂五运六气有关。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