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创新之难,难于上青天 [打印本页]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4:39
标题: 创新之难,难于上青天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8-5 18:01 编辑

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要颠覆共识。就是要对世俗的认识,给予否定。否定人类共识,不亚于与人类为敌,至少算是对人类普遍认知的一个挑战。

哥白尼的日新说,颠覆了教皇派的共识,支持哥白尼日心说的布鲁诺,被教皇烧死。

有一个寓言故事,大概叫一个国王的故事吧。故事是这样的,国王发现了一条有毒的河流,告诫他的子民们,不要喝这条河里的水,如果喝了这条河里的水,人就会疯。可是,他的臣民不相信国王,臣民们都喝了这条河里的水,于是,臣民都疯了,国王很无奈的对臣民说,你们看,不信我的话,你们,是不是都疯了。可是,臣民不同意国王的这个说法,臣民认为国王疯了。于是,国王没办法,自己也喝了那条河里的水,国王也疯了。可是,这时的臣民却欢呼起来,说国王的病好了。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5 14:46
其实,中医最大的创新是天人合一观。只要我们落实了天人合一观,中医的一切创新就都在其中了。您信不信?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4:50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8-5 18:03 编辑

古代理论中医学,在中国,可谓根深蒂固。近代的中国人,对古代理论中医学,提出了一些质疑,伴随着这样的质疑,也伴随着中医人自己的思考,走到了今天,中医学的创新之路,还是被很多人抵制。可想而知,最早对古代理论中医学提出质疑的人,是顶着多么大的阻力,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虽然一些对古代理论中医学的质疑,有一些是错误的,但是,他们的敢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还是很另我佩服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4:51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8-5 14:46
其实,中医最大的创新是天人合一观。只要我们落实了天人合一观,中医的一切创新就都在其中了。您信不信?:l ...

那么,请问志海,你自己把天人合一观,落实了吗?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5 14:52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4:51
那么,请问志海,你自己把天人合一观,落实了吗?

落实了一部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4:54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8-5 14:52
落实了一部分

如果您只是落实了一部分,您怎么就敢说,落实了天人合一观,中医的一切创新都在其中?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4:56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8-5 15:09 编辑

再退一步说,志海,你落实了哪一部分,落实的这部分,解决了什么样的实际问题了,请用具体事实来谈。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4:58
我也不是否定天人合一观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天人合一观,是一个什么样的合一观。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5:00
更何况还存在,我们自己理解和认识的那个天人合一观,是不是古代人提出的那个天人合一观。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5 15:03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4:56
再退一步说,志海,你落实了哪一部分,落实的这部分,解决了什么样的实际问题了,请用具体事实来谈。

具体的实施文章中已经谈到了。因还没有正式发表,不便在这里公开;故通过发消息给您发去了。有空看看是否满意?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5:11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8-5 15:03
具体的实施文章中已经谈到了。因还没有正式发表,不便在这里公开;故通过发消息给您发去了。有空看看是否 ...

谢谢志海的信任,我已经看到了你发来的内容,总体感觉,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认为,还是有一些不足。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5 15:15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5:11
谢谢志海的信任,我已经看到了你发来的内容,总体感觉,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认为,还是有一些不足 ...

哦,谢谢杨老师!可以将您说的不足指出来,我看看能不能修改?若因消息中的字小看不清的话,可移到您的文档中转换成大号字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5:17
我认为,天人合一这个词的提出,内涵太大,这个天人合一的概念,是古人的概念,还是现代人的概念,或者是经过志海重新认识和定义后的概念,这都是需要加以说明的。如果是志海对天人合一概念的新理解和新认识,这就需要志海要给予充分的解释和说明。如果还是古人的,天有日月,人有双目,天有列星,人有列齿的古人的天人合一观,那就是有很多错误的。

其实,我认为,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世界是存在普遍规律的。既然世界有普遍规律,那么,天地宇宙所具有的规律,人自然也会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承认天人合一观的。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5 15:19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8-5 15:21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4:54
如果您只是落实了一部分,您怎么就敢说,落实了天人合一观,中医的一切创新都在其中?

由于天人合一观是习近平提出的,并不是只针对我一个人,加上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的提高是没有上限的,所以,只能说我只落实了一部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5 15:21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07:17
我认为,天人合一这个词的提出,内涵太大,这个天人合一的概念,是古人的概念,还是现代人的概念,或者是经 ...

其实,我认为,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世界是存在普遍规律的。既然世界有普遍规律,那么,天地宇宙所具有的规律,人自然也会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承认天人合一观的。

一一天地宇宙是一系统,人也是一个系统。从系统层面来讲,是有许多共性的规律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5:22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8-5 15:21
其实,我认为,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世界是存在普遍规律的。既然世界有普遍规律,那么,天地宇宙所具有的规 ...

非常的支持陈总的这个认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5 15:23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07:17
我认为,天人合一这个词的提出,内涵太大,这个天人合一的概念,是古人的概念,还是现代人的概念,或者是经 ...

或者是经过志海重新认识和定义后的概念,这都是需要加以说明的。如果是志海对天人合一概念的新理解和新认识,这就需要志海要给予充分的解释和说明。

一一高氏天人合一观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5:25
比如,现代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和单独存在着的,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中存在着的。这就是世界普遍规律。人体脏腑的存在,也不例外。脏腑间,是存在着联系的,地球和月亮,也是存在着联系的。这就是普遍规律。这样的规律,是天地人,所都共有的规律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5 15:25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5:17
我认为,天人合一这个词的提出,内涵太大,这个天人合一的概念,是古人的概念,还是现代人的概念,或者是经 ...

天人合一是古人的概念,即内经说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而天人合一字后,就变成了哲学概念。所以,天人合一观是现代人的概念;但二者在核心理念上是一致的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8-5 15:25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5 07:48 编辑

杨版主讲的故事让无知看到了一个疯狂王国的产生!令人费解?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5 15:27
目前咱们论坛中对于阴阳的理解与定义,有高氏阴阳,太白氏阴阳,张氏阴阳等,可谓百鸟争鸣,百花齐放,一派繁荣兴旺之气象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5:29
张诚敬 发表于 2018-8-5 15:25
无知看到了一个疯狂国王国的产生!

请先生多多指教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5:30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8-5 15:25
天人合一是古人的概念,即内经说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而天人合一加观字后,就变成了哲学概念。 ...

我没有看出这样的认识,对中医学有什么帮助。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5 15:30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8-5 07:32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8-5 07:27
目前咱们论坛中对于阴阳的理解与定义,有高氏阴阳,太白氏阴阳,张氏阴阳等,可谓百鸟争鸣,百花齐放,一派 ...

还有一个黄氏阴阳,黄中正先生的科学阴阳。

其他的门派,大家可以补充。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5 15:32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8-5 15:34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5:30
我没有看出这样的认识,对中医学有什么帮助。

您认为应该用什么语言表达中医的思维方式合适?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正确的思维方式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5:34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8-5 15:32
您认为中医的思维方式应该如何表达》

志海,稍等,我去复制一段我写过的内容。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5:35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8-5 15:32
您认为应该用什么语言表达中医的思维方式合适?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正确的思 ...

古代理论中医学,有三个特点。
第一,他是一门抽象和简化的医学。因为,阴阳五行学说本身,就是一个抽象和简化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在这个学说基础上的古代理论中医学,必然就是一个用抽象和简化的方法,来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医学。
第二,古代理论中医学是一门整体医学。因为,阴阳五行学说本身,就是一个联系的、整体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决定了古代理论中医学,是一门整体医学。
第三,由于古代理论中医学所诞生的时期,他还没有能力从疾病物质的角度,来认识疾病,他只能从疾病表现出来的非正常的生理现象上,来认识疾病,从改善非正常的生理现象,来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我们知道,古代理论中医学讲究的是对症治疗,而不是对病治疗。所以有些人说,中医学不是治病的医学,而是治症的医学。无论是中医学的诊断,还是中医学的治疗,都是从疾病的症状上,来诊断疾病的,如中医学的四诊,望闻问切。望闻问切是看不到疾病物质的,他只能看到疾病的表现症状。其实,这个症,就是非正常的生理症状。其实,非正常的生理就是疾病,但是,这个认识疾病的方法,是从生理的角度,来认识的。所以说,古代理论中医学,是生理医学,因为,这个医学的诊断和治疗,都是针对的非正常的生理现象的。所以,这就决定了古代理论中医学,是一门生理医学。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5 15:36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8-5 15:23
或者是经过志海重新认识和定义后的概念,这都是需要加以说明的。如果是志海对天人合一概念的新理解和新认 ...

通过发消息给您也发去了那篇文章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5 15:36
还有101先生的阴阳。101先生的阴阳派较复杂些,内又有文化阴阳,玄学阴阳等。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5:39
之所以说,古代理论中医学,是抽象的医学,是因为,古代理论中医学所认识和定义的脏腑,不是脏腑的全相和全部功能,而是以脏腑的核心功能,或者说是核心现象,来认识和定义的脏腑。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5:44
中医学对脏腑内在的构成,采取的也是抽象的认知。比如,我们说肝阳上亢,肺阴不足等。这里所谈的肝和肺,他们是由什么来构成的,就是阴阳构成的一切脏腑。这也是抽象的认识。

什么是抽象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就是不是还原的,全部的去描绘事物,而是用一个特点,来确定事物。那么,这一个特点是从哪里来的?就是从整体事物的全相中,抽取出来的,这样的认识和定事物的方法,就是一个抽象和简单的认识和定义事物的方法。这样的医学,让医学解决和认识疾病,变的简单了。这也是我反对中医西化的一个原因。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5 15:46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8-5 15:48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5:35
古代理论中医学,有三个特点。
第一,他是一门抽象和简化的医学。因为,阴阳五行学说本身,就是一个抽象 ...

这段文字说的中医没有能力从疾病物质的角度,来认识疾病是事实。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中医用药性治病比西医药理(物质成分)治病高明。当然,中医可以让西医药理为中医服务。这个服务是借助天人合一观完成的。其他的理论都没有这个能力。文章已经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了,您大概没看完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5:52
简笔画,大家都是知道的,也都见过。简笔画,就是从原型事物中,抽取出原型事物的几个主要特点,来代表和描绘原型事物。这些原型事物的特点是从哪里来的?就是从原型事物的全貌中,抽取出来的。这就是抽象。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5:55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8-5 18:12 编辑

所以,中医学的脏腑,不是脏腑的全貌,而是核心和主要的功能现象。中医学脏腑内在的构成物质,也不是脏腑内在所有的物质,而是核心和本质的物质。认识不到中医学是一门抽象的医学,那么,我认为,他就是不懂什么是中医学,这是不懂一个方面。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5:59
可惜,古代理论中医学,错误的对一些脏腑,进行了抽象,这就导致了,现代人不认可中医学,也导致了一些人认为中医学的脏腑,不是解剖脏腑。因为,按古代描述的脏腑,和解剖脏腑是不相符,是说不通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6:01
把老虎的特征,说成了是猫的特征。你想在猫身上,研究老虎,那怎么可能有正确的认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6:03
古代理论中医学,最典型的错误,就是对脾的描述。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6:05
古人的一个错误的认识,就导致了中医学近千年的混乱。何况,古人还不仅仅是这样的一个错误。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6:09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8-5 15:15
哦,谢谢杨老师!可以将您说的不足指出来,我看看能不能修改?若因消息中的字小看不清的话,可移到您的文 ...

比如您文章里说,薏米与糖尿病,那个说法是不对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6:11
中医学有上千年的共识,想质疑他,真的是很不容易的。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5 16:12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6:09
比如您文章里说,薏米与糖尿病,那个说法是不对的。

6、如何运用“天人合一观”解决临床问题?
最近,中国中医药报有一篇文章标题是“警惕医学殖民主义淡化中医特色”。
笔者认为,中医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是“天人合一观”。所以,“医学殖民主义”不一定会淡化中医特色,关键是看谁对谁殖民。毕竟,我国医学战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中的“中西医结合”是保障我国人民健康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对中医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谓“挑战”是指其有可能步入西化误区即被西医殖民;“机遇”是指中医可乘机利用“天人合一观”对西医殖民。
例如:中药薏米健脾化湿的药性是通过中医方法认识到的;而薏米降糖的药理是通过西学方法认识到的。那么,面对血糖高兼湿邪内困的糖尿病人时,在不知其他健脾化湿药(如茯苓)有没有降糖作用的情况下,可选薏米。其中,薏米降糖是治标的;健脾化湿是治本的。
若我们放弃薏米药性而只用其药理降糖时,就成了“中医西化”。其体现在临床上,就是疗效的降低乃至病情的加重。例如,糖尿病人的病机为阴虚内热时,我们若不审察病机却仍用薏米降糖,不但糖降不下来,还会加重口干舌燥而出现很多副作用。可见,抛弃药性不但会影响疗效,也使中医没有了立足之本。
此例中,薏米降糖的药理虽然来源于西医的理念(机械还原论),但因其是在用药性的基础上用药理,即以“天人合一观”统领全局,所以,这种情况不属于“中医西化”而属于“以中统西”。就像借助西学的拼音认识汉字不属于“西化”。可见,“以中统西”体现出来的核心理念也是“天人合一观”。
再如,青霉素是西药。当我们用其杀菌抑菌时,青霉素还是西药;当我们用其苦寒清热解毒时,青霉素就成了中药即“西药中用”也可称为“西医中化”。
总之,不管你用什么诊断方法,也不管你用中药还是西药,“用药性”才是中医,用药理则属于西医方法。所以,解决中医西化问题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应该在保持“用药性”主导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天人合一观”包容西医药理。否则,不利于“以中统西”。毕竟,在不西化的情况下,掌握药理知识对中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当然,这不是说让中医去搞中药药理(物质成分)研究。而是说,西医搞出后,我们直接拿来用即可。这样,既避免中医干西医的活,也有利于将“用药性”作为优先选择而保持中医特色和优势,且有利于选药,还能提高疗效(即标本兼治)。
不难看出,现在中医所处的困境,就像我们长时间不给暖气炉加煤,底火不多了,直接加煤很容易压灭底火。若先给底火上放适量晒干的玉米芯,再适量加煤,就容易重新点燃了。其与前述的“借助西医药理选择薏米治疗糖尿病”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玉米芯易引燃却不能持久,就像掌握药理治病的方法容易,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煤的燃烧持久但不易点燃,就像药性虽然治本,但整体掌握药性治病的方法不易,导致中医成才周期长容易使初学者失去信心,就像前述的“直接加煤容易压灭底火”。故只有将药性与药理完美融合于“天人合一观”,才能缩短中医成才的周期,加快复兴中医的步伐。
此例形象的说明,用药理虽然对复兴中医有作用,但与用药性相比,相差很远。所以,用药理只能适可而止,用药性则可尽情。毕竟,很多疾病的治疗只用药性即可解决。就像暖气炉底火充足的情况下,直接加煤即可。这里,复兴后的中医就像熊熊燃烧的炉火。
很多人都说,中医治病的核心是辨证论治。但辨证论治不能保证中医师开出的方剂都是正确的。所以,完美无缺的中医思维方式(天人合一观)才是中医治病的核心,而且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原因在于,“天人合一观”的天可用阴阳五行表达;但阴阳五行的应用(不管本义的阴阳五行,还是引申义的阴阳五行)解释不了中医包容西医药理(如薏米降糖)的问题;而阴阳五行提供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观”却能统筹解决所有问题。所以,阴阳五行与“天人合一观”的关系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医理论与临床是围绕药性做文章的;西医理论与临床是围绕药理(物质成分)做文章的。若不借助“天人合一观”为中医争得话语权,不但会导致中医“用药性”的作用发挥不出来,也会导致人们继续用看待西医药理的方法看待中药,使更多的中药被扣上毒副作用的帽子而被禁用。所以,“天人合一观”对复兴中医意义重大!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6:19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8-5 16:12
6、如何运用“天人合一观”解决临床问题?
最近,中国中医药报有一篇文章标题是“警惕医学殖民主义淡化 ...

【中医治病的核心是辨证论治。但辨证论治不能保证中医师开出的方剂都是正确的。所以,完美无缺的中医思维方式(天人合一观)才是中医治病的核心】

辨证论治不能保证中医师开出的方剂都是正确的?那么,天人合一观,以什么来辩证论治??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6:21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8-5 16:12
6、如何运用“天人合一观”解决临床问题?
最近,中国中医药报有一篇文章标题是“警惕医学殖民主义淡化 ...

例如:中药薏米健脾化湿的药性是通过中医方法认识到的;

那么,请教,中医是以什么样的方法,来认识到到的?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5 16:22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6:19
【中医治病的核心是辨证论治。但辨证论治不能保证中医师开出的方剂都是正确的。所以,完美无缺的中医思维 ...

天人合一观是以思维方式身份在治病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6:24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8-5 16:22
天人合一观是以思维方式的身份在治病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所以,你认识的天人合一观,还是辩证法的思想认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6:26
你的天人合一观,太笼统,而辩证法,就很具体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6:33
第三,古代理论中医学,是一门生理医学。这是导致西医看不懂中医学,用西医学的方法研究中医,无法研究中医学的一个原因。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8-5 17:42
上天入地都是难事,但是喝了一种水就不是难事了。杨老师一楼故事讲的好,必须点个赞。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5 18:11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8-5 10:15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07:35
古代理论中医学,有三个特点。
第一,他是一门抽象和简化的医学。因为,阴阳五行学说本身,就是一个抽象 ...

我们知道,古代理论中医学讲究的是对症治疗,而不是对病治疗。所以有些人说,中医学不是治病的医学,而是治症的医学。无论是中医学的诊断,还是中医学的治疗,都是从疾病的症状上,来诊断疾病的,如中医学的四诊,望闻问切。望闻问切是看不到疾病物质的,他只能看到疾病的表现症状。其实,这个症,就是非正常的生理症状。其实,非正常的生理就是疾病,但是,这个认识疾病的方法,是从生理的角度,来认识的。所以说,古代理论中医学,是生理医学,因为,这个医学的诊断和治疗,都是针对的非正常的生理现象的。所以,这就决定了古代理论中医学,是一门生理医学。

——症,就是非正常的生理症状,非正常的生理就是疾病。这段话较让人费解。

症状,是病人主观的不适,广义的症状还包括病人的体征改变。症状是病理过程过程或状态的外在表现,对于中医言,病理过程或状态就是疾病。所谓的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治,就是治疗病理过程或状态。

对于中西医医学的区别,个人曾经提出过,西医的疾病诊治模式,是病因诊治模式。而中医的疾病诊治模式,辨证论治模式,是病理诊治模式。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5 18:14
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临床病症诊治角度出发,只是对病因诊治模式的补充和完善,不是质变,从病因诊治模式到病理诊治模式的转变,才是医学诊治模式的根本转变。
  
所谓病因诊治模式,其核心是把病因作为疾病的本质,以病名(实质上是一种以病因为核心的疾病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为病症诊治过程的枢纽。
  
所谓病理诊治模式,其核心是把内在病理改变作为疾病的本质,以内在病理改变为病症诊治过程的枢纽。
  
前者是西方人类在和传染病、流行病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诊治模式,其在人类诊治传染病、流行病曾经发挥,并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但对非传染病、流行病(参照中医的说法,我们且谓之内伤杂病)继续套用这一诊治模式,则是有极大缺陷的。因为传染病、流行病与内伤杂病在性质、特征上是有根本不同的。传染病、流行病的病因单一明确,引发的病理改变复杂多变,故我们在诊断治疗时,应以病因为重点,以病因为诊治过程的枢纽。内伤杂病则不然,其病因复杂多样,有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心理的、社会的,一个病因可以引起若干个病理改变,一个病理改变可以由若干个病因引起,且病因的找出有时对治疗难以有实际指导作用。这时,我们应当以机体内在的病理改变作为诊治的重点,以内在病理改变作为诊治过程的枢纽,以内在病理改变为诊治单位,去解释症状,去讨论不同病理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去讨论它的病因病机,它的转归预后,它的治则治法。一句话,对于内伤杂病,我们应当用病理诊治模式。
  
中医对内伤杂病进行脏腑辨证论治,其本质是什么呢?其本质就是病理诊治模式(把内在病理改变作为疾病的本质,以内在病理改变为病症诊治过程的枢纽),其与现代医学的矛盾,本质上就是病理诊治模式和病因诊治模式的冲突。为什么我们学西医的对中医难以理解,学中医的对西医难以理解,其根源在什么地方呢?根源正在于此。
  
从实践出发,在诊治传染病、流行病时,病因诊治模式是优越的。
  
在诊治内伤杂病时,则病理诊治模式是优越的。在诊治内伤杂病时,西医应当向中医学习,学习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诊治模式——把内在病理改变作为疾病的本质,以内在病理改变为病症诊治过程的枢纽。


也谈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和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374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8:23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8-5 18:25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8-5 18:11
我们知道,古代理论中医学讲究的是对症治疗,而不是对病治疗。所以有些人说,中医学不是治病的医学,而是 ...


看了先生的回复,我认为和我的认识,没有很大的冲突。但是,我认为,病理诊治模式这个说法,还是不够准确。
要想让这个问题准确了,我认为先要从中医学的角度,给疾病下一个定义,我认为,中医学意义上的疾病,就是,一切非正常的生理和生理现象,就是疾病。而非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即可以说,他是疾病物质导致的,同样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生理在疾病发生时候的一个生理反映。

为什么我们经常的听人说,中医是治本的,这个本是什么,我认为,就是生理之本。以恢复生理正常为治疗目的,我认为,这是中医的追求。以消灭病理物质,实现生理的正常,这是西医的追求。可是,在消灭病理物质,又没有对生理物质进行保护的情况下,西医的治疗,往往就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的。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5 18:52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6:21
例如:中药薏米健脾化湿的药性是通过中医方法认识到的;

那么,请教,中医是以什么样的方法,来认识到 ...

那就改成中药薏米健脾化湿的药性是中医的认识;而薏米降糖的药理是西医的认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8-5 18:58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0:23
看了先生的回复,我认为和我的认识,没有很大的冲突。但是,我认为,病理诊治模式这个说法,还是不够准 ...

我认为先要从中医学的角度,给疾病下一个定义,我认为,中医学意义上的疾病,就是,一切非正常的生理和生理现象,就是疾病。

——一切非正常的生理和生理现象,不就是病理和病理现象吗?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9:02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8-5 18:58
我认为先要从中医学的角度,给疾病下一个定义,我认为,中医学意义上的疾病,就是,一切非正常的生理和生 ...

我认为可以这么说,和这么看。一切非正常的生理和生理现象,他既是疾病现象,同时他又是一个生理现象。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5 19:08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9:02
我认为可以这么说,和这么看。一切非正常的生理和生理现象,他既是疾病现象,同时他又是一个生理现象。

非生理现象又是生理现象。你的逻辑的确能雷死人。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9:12
太白侠 发表于 2018-8-5 19:08
非生理现象又是生理现象。你的逻辑的确能雷死人。

可能是我打错了。我的意思是,非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生理现象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9:14
黄帝内经:阳气者,烦劳则张。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里的阳气,是不是生理?但是,阳气胜了,就是疾病了。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8-5 19:18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5 11:32 编辑

       无知认为:中医认识的疾病基本上分类为五类:寒、热、燥、湿、风,是源于自然界的寒、暑、燥、湿、风五类气候现象。因其暑无内生之可能,因此热以对应暑。因此认为古代人以现象来为疾病定性是源于自然现象。至于是不是科学的,希望朋友们发表大家从实践中所了解的这些疾病的规律来考虑治疗对策,其原则是: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燥则润之、风则驱之,这种治疗对策是针对性的,是依据疾病的属性的针对性措施,应该说是符合逻辑的经典治疗对策,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骄傲。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5 19:18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9:12
可能是我打错了。我的意思是,非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生理现象

你认为这么改,就语顺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9:19
太白侠 发表于 2018-8-5 19:18
你认为这么改,就语顺了?

呵呵,我是这么认为的,请多指教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9:20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里的阴阳,都是生理。可是,生理出问题了,那就是疾病。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8-5 19:22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9:19
呵呵,我是这么认为的,请多指教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5 19:29
《素问·六徵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亢是生理的亢盛,亢盛,既是生理现象,也是非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疾病现象。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8-8-5 20:22
“”创新就是要颠覆共识“”
--------------------
???!!!!
,创新不要只对中医,如针灸就是刺激神经系统,也要对西医创新,去把神经系统颠覆了?哈哈。。。。。。。。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6 09:06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8-6 09:09 编辑
王锡民发表于 2018-8-5 16:12

西药中用是倒退,是把清晰,打到糊涂堆里。

西药中用不是倒退。原因在于,西药中用用的是药性,而药性治本的,药理有效成分)是治标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8-6 09:14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8-6 09:17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6:26
你的天人合一观,太笼统,而辩证法,就很具体了。

天人合一观能提高人们道德水准。这样,既可和谐医患关系,也可缓解或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而导致的中药质量下降,还能抑制人们对地球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生存。这就是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中的医人通过天人合一观所做的贡献。
您能保证辩证法也有这些效果吗?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6 18:03
dffaaoo 发表于 2018-8-6 18:03
生理反应的弱化,生理反应的非生理化。

谢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8-6 18:14
   中医要创新,必须站到中医经典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学习中医经典找糟粕,拯救中医,你能爬到中医经典这个巨人肩膀上?找死!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6 18:16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8-6 18:14
中医要创新,必须站到中医经典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学习中医经典找糟粕,拯救中医,你能爬到中医经典这个 ...

,松鼠对小马也是这么说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8-6 18:22
        鲲鹏对燕雀也是这么说的。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8-7 05:56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8-6 22:01 编辑

中西医理论隔千年,不同口径亦自然,创新只要有道理,修条栈道上青天!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7 09:0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8-6 18:22
鲲鹏对燕雀也是这么说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7 09:58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8-7 09:59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8-6 18:22
鲲鹏对燕雀也是这么说的。

咱俩的这个对联,不匹配。我认为您该这么回答我,您该说,老牛对小马也是这么说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8-7 10:00
张诚敬 发表于 2018-8-7 05:56
中西医理论隔千年,不同口径亦自然,创新只要有道理,修条栈道上青天!

说的好,有气魄
作者: 中医新思维    时间: 2018-8-13 15:5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8-6 18:14
中医要创新,必须站到中医经典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学习中医经典找糟粕,拯救中医,你能爬到中医经典这个 ...

他日竖起凌云志,敢笑叔和不中医。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8-8-13 20:36
中医新思维 发表于 2018-8-13 15:50
他日竖起凌云志,敢笑叔和不中医。

终日跳梁甚可笑。鼠辈安能见天日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8-14 16:50
“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要颠覆共识。就是要对世俗的认识,给予否定。否定人类共识,不亚于与人类为敌,至少算是对人类普遍认知的一个挑战。”
哲学家啊?!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