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一篇因为理解错误而产生的中医“科学研究”的奇葩论文 [打印本页]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7 19:47
标题: 一篇因为理解错误而产生的中医“科学研究”的奇葩论文
一篇因为理解错误而产生的中医“科学研究”的奇葩论文

其实,目前中医的很多现代研究,与这大同小异。

只是这篇有点太奇葩了,竟然真认为离体的血液会在壶中自己动,还设计了相应的“科学”仪器。

想想都会觉得可笑。

可是目前的《内经》书仍然在延续这个奇葩的解释,这就让人觉得不只是可笑,更是有点可悲了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7-28 03:25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28 12:02 编辑

       奇谈怪论古今皆有,其中包括经典中也普遍存在,是不同时代对某个事物产生的现象无法理解,从主观立场取其进行猜测形成的荒谬认识。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荒谬认识,应该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现代科学理论立场重新对其进行认识,得出符合现代科学理论的理解。2018.07.28  3:26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7-28 09:55
感谢王版主的理解!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7-28 19:59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28 12:01 编辑

  _内经_中瓠壶置血及瓠壶血动原理的探讨_杨旭.pdf
  无知村人:非常新鲜?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7-28 20:41
刘亦之486:

中医发展的瓶颈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严重脱节,看现在的所谓论文,洋洋洒洒好像很科学,引经据典好像很有渊源,真正放到临床中去验证,有几个能经得起推敲和重复验证?

        学术的造假或者说学术的败腐造就了很多无用的垃圾论文,对学术的发展来说是个毒瘤。

         中医药发展,继承和传承是关键。中医要现代化,必须打破千百年来,那些自圆其说理论解释之陋习的束缚,必须要突破,必须中医理论现代化,用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和现代语言去阐述才能创新和发展!

         期待着中医现代化的到来!希望传统中医造福国人,甚至造福世界!


http://zhongyi.dxy.cn/bbs/topic/39227021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8-7-28 21:04
正确的理解怎么讲?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9 19:23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7-29 11:42 编辑
谈玄说虚 发表于 2018-7-28 13:04
正确的理解怎么讲?

确实有些难。看来不应该上论坛。因为大家的讨论都没有说到点子上,阐明它的关键之处。

简单说一下把。血应该是在身上动的,也就是血脉的搏动。之所以出现这样理解的错误,是因为他不了解古文行文的一种修辞方法。所以出了这样的笑话。根据自己的错误理解,还煞有介事的演绎阐发了一番,根本就不看事实。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8-7-29 22:07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29 19:23
确实有些难。看来不应该上论坛。因为大家的讨论都没有说到点子上,阐明它的关键之处。

简单说一下把。 ...

《灵枢·癫狂篇》云:“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骶骨也。
--------------
这是原文吧,古文的这个修辞方法,这个关键点,先生能再具体说说吗?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9 22:50
“至其发时,血独动”解释的是前面“病至”,与置其血于瓠壶之中没什么关系。

是古代倒装的修辞手法,又叫兜转法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8-7-30 21:31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29 22:50
“至其发时,血独动”解释的是前面“病至”,与置其血于瓠壶之中没什么关系。

是古代倒装的修辞手法,又 ...

虽然我的现代语文和古文都是高中水平,但是我学到的倒装修辞手法和你说的好像不一样,你这个所谓的“”古代倒装的修辞手法,又叫兜转法“”是专门为解释《内经》发明的吧?
要按照你的解释 ,“”置其血于瓠壶之中“”,又是为了干什么呢?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30 21:46
谈玄说虚 发表于 2018-7-30 13:31
虽然我的现代语文和古文都是高中水平,但是我学到的倒装修辞手法和你说的好像不一样,你这个所谓的“”古 ...

当时瓠壶是一种工具,就像现在的瓶子一样。没什么特别的意思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30 21:47
一种盛液体的大腹容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周 又有瓠壶,形长一尺二寸六分,濶五寸,口径一寸,两鼻有提梁,取便於用。”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8-7-30 21:51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30 21:47
一种盛液体的大腹容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周 又有瓠壶,形长一尺二寸六分,濶五寸,口径一 ...

瓠壶是什么我查过了,这不是我想看到的解释。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30 21:54
一种盛液体的大腹容器。 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 周 又有瓠壶,形长一尺二寸六分,濶五寸,口径一寸,两鼻有提梁,取便於用。”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31 06:43
《灵枢・禁服》篇云:“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灵枢・经脉》则说:“脉之猝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病也”,《素问・三部九候论》亦曰:“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以知病之所在”,认为正常的血脉搏动应该是相似的,若某处经脉出现了明显的搏动异常,则意味着该经脉或经脉相关的脏腑发生了病变,而通过审查血脉搏动的“不与众同”,就可以推知病位于“何脉”。经文反复申明“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脏腑之病”,并一再强调“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认为必须仔细诊查脉搏搏动的不同情形,以此作为选择刺法或灸法治疗的依据。病灶相关动脉搏动与正常血脉相比明显不同,这是《内经》三部九候脉诊法的理论基础,同时这也是符合临床经验事实和现代医学原理的。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31 06:46
《素问·刺节真邪》:“凡用针者,必先察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而下之”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31 06:54
《《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就是要详细询问病人刚开始得病时的情况与现在的症状,再在与病状相关的经脉上进行切循,判断“经脉沉浮”,即经脉的虚实也就是卫气的盛衰情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31 06:58
原文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31 06:59
原文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8-7-31 08:03
所谓探讨,是闭门造车还是真有实验数据?结论是什么?

学术论文通常有提要这部分,一般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结果是什么、贡献在那里,自然是让作者给自己卖广告,但也方便读者决定是否细看内容。像这篇文章,只有引言而无提要,这种学风不好,把卖关子的江湖习气带到学术界,可见刊物编辑的水平实在低。不过,这是1990年即近30年前发表的,OK,从作者到编辑水平都低,现在应该不会这样吧?然而,把30年前的低水平货色拿出来乱棒狠揍一顿,好像也不能因此就把自己的形象变高大耶。

所以,我不断说,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然就是浪费时间也。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7-31 08:48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7-31 01:01 编辑
张诚敬 发表于 2018-7-28 11:59
_内经_中瓠壶置血及瓠壶血动原理的探讨_杨旭.pdf
  无知村人:非常新鲜?

癞狂病——《黄帝内经·灵枢》第二十二篇:
  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
  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为止。
  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为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为止。
  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骶骨也。
  骨癫疾者,顑、齿诸腧、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悗,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筋癫疾者,身倦挛急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呕吐沃沫,气下泄,不治。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阳、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
  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顑。
  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骶二十壮。
  风逆,暴四肢肿,身漯漯,唏然时寒,饥则烦,饱则善变,取手太表里,足少阴阳明之径,肉清取荥,骨清取井、经也。
  厥逆为病也,足暴清,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暖取足少阴,清取足阳明,清则补之,温则泻之。厥逆腹胀满,肠鸣,胸满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与背输,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
  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抵上以长针。气逆,则取其太阴、阳明、厥阴,甚取少阴、阳明,动者之经也。
  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酸体重,懈惰不能动,补足少阴。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

------------------------------------------------------------------------------------------------------------
张老先生思想敏锐,言语高雅,为论坛少见的智者。以上内经原文,请老先生帮忙大家给翻译和讲解一下,好吗?望不吝赐教.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