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讨论】经络和血脉 [打印本页]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2 17:04
标题: 【讨论】经络和血脉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22 13:40 编辑

论坛里讨论经络和血脉的关系,感觉这是一个比较难以说明的题目,但是又不得不说。
说说自己的一些小看法,求教于方家。

【前漢 藝文志】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隂陽表裏。

很明显,在古人眼里。血脉和经络是两个概念。

还是从字义追踪开始。经络的字义追踪已经在一个帖子里说了,这儿再提提血脉。

脉这个字古今变化并不大,象形字典是这样解释的。


”的古字有两个:是“”和“”,衇可能是古人强调血行脉中,强调脉的功能,“血之府也”;脈则偏向于指示血管壁这种有形的实质成分,“壅遏营气,是为脉”。后来发展中这两种字义区别不大,渐渐就合在一起了。

脉字甲骨文没有发现,篆文才有,可能说明脉的认识历史并不是很长,可能是在春秋以后。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2 18:35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7-22 10:38 编辑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写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时来时去,故不常在。

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

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

太阳之胜,凝凓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食减,热反上行,头项囟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写。

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衡,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者,在腧横居,现之独澄,切之独坚。

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

如是者不开,则血脉闭塞,气无所行,流淫于中,五藏内伤。如此者,因而灸之,则变易而为他病矣。

四曰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

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刺道毕矣。

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胻善掣,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脉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慉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

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

六气者,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

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荥输。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荥输。

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藏腑之内乎?

血脉盛者,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即而泻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各如其度。

黄帝曰:何谓夜瞑?岐伯曰:瘖乎其无声,漠乎其无形,折毛发理,正气横倾,淫邪泮衍,血脉传溜,大气入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畜积,血气逆留,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此言其人暴刚而肌肉弱者也。

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岐伯曰:五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

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

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胀,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

因视目之五色,以知五藏,而决死生。视其血脉,察其色,以知其寒热痛痹。

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宜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其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

掌中热者,腹中热;掌中寒者,腹中寒。鱼上白肉有青血脉者,胃中有寒。

大风在身,血脉偏虚,虚者不足,实者有余,轻重不得,倾侧宛伏,不知东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复,颠倒无常,甚于迷惑。

善用针者,亦不能取四厥;血脉凝结,坚搏不往来者,亦未可即柔。故行水者,必待天温冰释冻解,而后水可行,地可穿也。人脉犹是也,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之,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然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故为之治针,必大其身而员其末,令可以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令邪气独出。

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2 18:48
《吕氏春秋·达郁》有这样的记载:“凡
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藏、六府,肌肤欲其比也,
脉欲其通也
,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22 18:53
【前漢 藝文志】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隂陽表裏。

很明显,在古人眼里。血脉和经络是两个概念。

一一应当全面的考察与分析古代文献,做出综合的,科学合理的判断。在这点上,可以向赵洪钧老先生借鉴与学习。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22 18:54
……经络指什么,本来是很清楚的。《内经》说:
“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本脏》)
“夫经脉十二者,内属于脏腑,外络肢节。”(《灵枢•海论》)
“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黄帝曰:愿闻脉度。岐伯答曰:……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灵枢•脉度》)”
可见,经络或经脉是人体中无所不至的、运送气血的隧道系统。
据现代医学所知,人体中无所不至而且呈网络分布的隧道只有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其中,运送气血的主要是循环系统。故可断言,经络或经脉的本意就是西医说的循环系统的血管。

……现有早于《内经》的医学文献,是著名的出土文物马王堆医书。其中的两种灸经,还只有脉的概念,而且只有十一脉。故此说发展的轨迹是,从“脉”到“经脉”、“络脉”再到“经络”。《内经》总提时,仍多称“经脉”,分述时,称经脉、络脉。
总之,“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这一简称很容易使人忘记它是定语,是形容词,它限定的东西是“脉”,也就是血管。

……不过要再强调一遍: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脉就是血管,经脉指大血管,络脉指小血管。无论从今《内经》叙述时的实指来看,还是从文字学看,脉就是那时医学家看到的血管,而且古人确切知道血液是在经络中运行的。

经络的本意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97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22 19:05
如果说经络是经络,血脉是血脉,经络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及交替循环体系,血脉有什么体系?再来一套十二正经血脉,奇经八脉血脉及交替循环体系?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2 19:17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22 10:54
……经络指什么,本来是很清楚的。《内经》说:
“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

关键是目前的血管系统学说无法合理解释中医经络的问题。

所以大家还是多听听多方面的意见为好。开拓开拓思路

论坛论坛,讨论争论之坛。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2 19:20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22 11:05
如果说经络是经络,血脉是血脉,经络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及交替循环体系,血脉有什么体系?再来一套十二正 ...

中医的 理论主要是建立在经络的认识上的,而不是血脉的认识。

中医认识到了心主血脉,仅此而已。它的循环和现代的血液循环存在太多不同,血脉并不是内经关注的中心。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22 19:21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22 11:23 编辑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22 11:17
关键是目前的血管系统学说无法合理解释中医经络的问题。

所以大家还是多听听多方面的意见为好。开拓开 ...

关键是目前的血管系统学说无法合理解释中医经络的问题。

一一经络的本意是血管,并没有说现行经络概念的内涵仍然只是血管。

欢迎争鸣,真理愈辩愈明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2 19:25
听听以前大家的不同意见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22 19:28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22 11:25
听听以前大家的不同意见

可以发上来,大家具体分析分析。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2 19:29
经络功能不同于血脉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22 19:33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22 11:29
经络功能不同于血脉

经络功能不同于血脉一一这是今天经络摡念的内涵与外延。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22 19:35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22 11:37 编辑

经络的本意是血管。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渐渐具有了新的内涵,不再是解剖的、形态结构的单位,而是成了生理的、功能结构的单位。是一系列相关相近的生理功能或生理过程的集合。具体言,是血管、神经系统、结缔组织的部分功能的集合。所以,从解剖学上去寻找经络的“独立”存在,就成为了一条走不通的道路。经络的概念是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与内涵的,但十四经脉及其循环,在解剖学层面上讲,是不存在的,是主观构建的产物。

袁其伦先生提出了经络本质的“血管及其神经学说”,提出了经络的外周物质基础是“血管及其交感性(内脏性)神经复合结构”。这是对中医经络学说的发扬,也同样是对现代生理学、现代医学理论的发展。

经络的物质基础,是血管及其交感性(内脏性)神经复合结构。经络、穴位的生理效应,是可以观察,可以重复验证的。比方针刺内关穴可以调节改善心脏及循环系统生理功能,针刺人中穴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针刺落枕穴可以缓解减轻颈部肌肉痉挛,这些都是可观察,可重复验证的。


经络是生理学的概念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183

经络是客观存在的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0696&extra=page%3D1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22 19:40
在经络概念及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神经系统的部分生理功能也被归纳整合到经络的概念里(经络的作用)。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22 19:48
我认为经脉里的经,是指神经更合理一些。而脉为血管,基本没有什么争议。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2 19:50
根据《内经》理论体系及中医理论的形成过程 ,认为血脉是心脏系统的形体组织 ,而
经络是整个人体生理功能的一个系统 ,不能用经络循行来代替血液循环。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2 19:53
其实已经争了很久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22 19:54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7-22 19:56 编辑

“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本脏》)这里出现的不仅是血,还有气的概念。而【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则很明确的说了,脉是血府,而不是经脉为血府。

中医学里,很多理气的药,现代研究,都有对神经的调节作用。气行则血行,血液的运行的动能,和神经的关系,也很密切。所以,行气的道路是神经,行血的道路,是血管。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22 19:56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22 11:59 编辑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22 11:50
根据《内经》理论体系及中医理论的形成过程 ,认为血脉是心脏系统的形体组织 ,而
经络是整个人体生理功能的 ...

经络是整个人体生理功能的一个系统 ,不能用经络循行来代替血液循环。


一一现行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只有经络系统,没有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是西医理论体系的概念。

脏腑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这三个学说构成了中医之生理学。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22 19:58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22 18:54
……经络指什么,本来是很清楚的。《内经》说:
“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

如果说,经脉就是血管,那么,就没有必要再说,脉者,血之府了。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2 19:59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7-22 12:01 编辑

六十年前的文字,却写得很详细中肯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22 20:02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7-22 20:08 编辑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22 19:29
经络功能不同于血脉


对于营卫,我也认为,是血液和神经的古代表达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22 20:04
调和营卫,我认为,就是调和神经和血液。这从桂枝汤的诊断和用药上,也可以有所发现。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2 20:12
经络不能从解剖的角度去理解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2 20:16
肥大细胞与经络现象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22 20:21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22 22:11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22 11:56
经络是整个人体生理功能的一个系统 ,不能用经络循行来代替血液循环。

现行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只有经络系统,没有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是西医理论体系的概念。

一一中医理论体系,只有经络的说法,没有血液循环系统的说法,血液循环系统是西医理论体系的概念。血液循环系统及功能,事实上已被归纳包含到中医理论体系的经络概念中去了(经络的本意就是血管)。经络概念的核心定义,即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血是血液,这点上无需辩驳争论了。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2 20:23
古人对经络实质的认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22 20:28
既然有大血管和微细血管,那么,也就会有大神经和毛细神经。我认为,经络也是在说,神经和血管,只不过是分的更详细了。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18-7-22 20:39
经络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8-7-22 21:00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22 18:54
……经络指什么,本来是很清楚的。《内经》说:
“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

我读赵老的书,可总结成“两个凡是”:
 凡是赵老已经说了的,任何与之相反的言论基本可以不理;
 凡是赵老没说的,基本上也可以不理,因为大概也没什么重要性。
当然,我这态度只是为了节省时间,避免浪费精力,尽力发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优势是也。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22 21:06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7-22 21:21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18-7-22 21:00
我读赵老的书,可总结成“两个凡是”:
 凡是赵老已经说了的,任何与之相反的言论基本可以不理;
 凡 ...

,很忠诚,但是,也很危险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22 21:18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22 13:20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18-7-22 13:00
我读赵老的书,可总结成“两个凡是”:
 凡是赵老已经说了的,任何与之相反的言论基本可以不理;
 凡 ...

我读赵老的书,可总结成“两个凡是”:
 凡是赵老已经说了的,任何与之相反的言论基本可以不理;
 凡是赵老没说的,基本上也可以不理,因为大概也没什么重要性。
当然,我这态度只是为了节省时间,避免浪费精力,尽力发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优势是也。


一一不能走向绝对化。只有相对真理,没有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中,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22 22:09
我前几年,曾经看过赵红军先生的医案,好像也是在咱们这个论坛,有治疗高血压的病案,我对赵先生开出的治疗高血压的处方,过去好像还质疑过。所以,人毕竟是人,不是神。作为赵先生的弟子,你是最该了解你的恩师,在临床上的事实疗效的。
我认为,评价一个中医的能力,临床的复诊率,是很有说服力的。不管中医人有多大的学问,最后,都是要落实到临床事实上的。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8-7-23 05:34
其实我只是想把“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意思说得夸张一点。

先说我读赵老的第一本书是《中西医结合二十讲》(那时还未拜师),之前已读过的中医书不下二、三十本,可说没有一本满意,故第一次读到赵老的书时,真有“临江一见,无言心许”之感。拜师之后,有机会读到赵老的内经时代和中西医比较热病学史等(那时内经时代还未重新发行),更对赵老的学识深为佩服。

须知研究工作是件风险极高的事,方向错了,一生就赔进去了,有些人因此而充满负能量,看看论坛就知道 。做研究要花很多时间看材料,最重要(或者说别人已经走过的路而且达到一个高峰)的你不知道,这样的研究,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重复大师走过的路而已;但赵老所走过的路读过的书,我不知中医界有几人能及。所以,如果做内经的研究而不知赵老的研究成果,那就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结果可想而知。不过,中医界自以为是的人莫名其妙的多,只能尽力告诫年青人罢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7-23 06:14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7-22 22:16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18-7-22 13:00
我读赵老的书,可总结成“两个凡是”:
 凡是赵老已经说了的,任何与之相反的言论基本可以不理;
 凡 ...


   赵洪钧:

         【笔者原则上同意对中医理论进行“解构与重建”的思路。】【勿庸讳言,解剖生理学的宏观融合,基本上是西医统一中医。】

        【西医知识结构的“硬核”是其解剖生理学,其“超硬核”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

          这是赵先生的致命伤。不仅仅是潜意识的、不自觉的迷信科学,而且缺乏最基本的历史常识。

          众所周知,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创立的,西医是文艺复兴(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之后产生的,实际上解剖学更早。如此常识性的错误,其众多弟子居然没有人发现,可见这么一个群体的知识水平可想而知。

        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这个时候马克思的爷爷还没有出生呢。维萨里知道什么是唯物辩证论!

【西医知识结构的“硬核”是其解剖生理学,其“超硬核”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请先生说说:今天的解剖生理学……其“超硬核”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根据是什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7-23 06:23
           我读赵老的书,可总结成“两个凡是”:
 凡是赵老已经说了的,任何与之相反的言论基本可以不理;
 凡是赵老没说的,基本上也可以不理,因为大概也没什么重要性。
当然,我这态度只是为了节省时间,避免浪费精力,尽力发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优势是也。
=================================================
      我没有读过赵洪钧先生的书,他的两个基本错误,可以说:赵洪钧所说的基本上是违背辩证唯物论的。实际上是一个科学主义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7-23 08:26
      赵洪钧:【笔者原则上同意对中医理论进行“解构与重建”的思路。】【勿庸讳言,解剖生理学的宏观融合,基本上是西医统一中医。】
【西医知识结构的“硬核”是其解剖生理学,其“超硬核”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
      这是他的两个错误论点,具有代表性,也是所有科学主义者对待中医的态度:1  解构中医,按照西医、西方科学改造中医;2  西医代表了现代医学是最先进的医学。
     尽管他们打着科学无国界的旗号,骨子里认为:中医不科学,中医属于经验科学;西医科学,属于理论科学。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7-24 11:12
【前漢 藝文志】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隂陽表裏。
--------------------------不知为什么认定【血脉和经络是两个概念。】醫經是人体的血脈,分为經脉,络脉,生骨髓,行隂陽,表裏。是一个整体概念。
  中医是整体医学,不能用西医的理论解剖中医理论。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7-24 12:02
【经脉者,受血而营之。】能说中医【只有经络系统,没有血液循环系统】吗?

——只看到“经脉”二字,未看到“血液循环系统”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