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第一节 什么是中医学【新中医】手稿 [打印本页]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12 20:48
标题: 第一节 什么是中医学【新中医】手稿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7-14 10:21 编辑
第一节 什么是中医学
什么是中医学,怎么给中医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目前看,众说纷纭。有人说中医学是经验医学,有人说中医学是文化医学,还有什么道医,宏观医学等等,不一而足。我认为,若想把中医学看懂,看清楚,从中医学构成的这个角度,来认识什么是中医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我就想谈一谈中医学的构成。想从中医学构成的这个角度,来研究什么是中医学。
中医学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但是,中医学也还是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增添和充实着新的内容的一门医学。
由于中医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会有不同的内容。而且今天和未来的中医学,还会不断的增加新的认识和新的内容,所以,中医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的在发展和变化中的一门医学。想用一个静止的、固定的方法,给中医学下一个完整和准确的定义,就比较困难,或者是很难办到。
如果我们想要对中医学有一个全面、完整而准确的认识,就需要我们用发展的、历史的、全面的眼光,来认识和定义中医学,这样才能对中医学有了一个全面、准确、完整的认识。
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医学,从不同历史时期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上,从中医学的构成上,分阶段的去认识中医学,我们对中医学就会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因此,从不同时期中医学构成的角度,研究和抓住不同时期中医学的核心,从不同时期中医学构成的角度,来认识中医学,来了解中医学,来看清看懂中医学,就显的很重要。
下面,我就从一个动态的、全面的、发展的角度,从经验医学,古代理论中医学,现代中医学,未来科技中医学,这四个方面,从中医学构成的角度,来谈谈什么是中医学。
一、 经验医学是中医学的第一个组成部分。
什么是经验医学?以神农尝百草为标志的,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学,就是经验医学。
经验医学是一门不问原因,只看结果的简单的医学。因为,经验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根据或者说依据,就是过去曾经的经验。治疗有效性的原因和道理,经验医学,他是不研究的。经验医学他的诊断和用药,依据的就是过去的成功的经验。就是过去有了一个病,用了某个药物或者用了某种方法,疾病就治疗好了,下次再出现这个疾病,我还要用这药或者个方法。用这个方法,用这个药为什么有效,这个疾病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问题,经验医学是不研究也不关心的。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经验医学的一大特点。诊断和治疗简单、快捷、方便、有效,是经验医学的最大的价值。
中医学历史悠久,中医学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掌握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大量和广泛的被中医或者百姓所应用。不仅是古代和过去,中医人在学习和使用着经验医学,就是在今天和未来,经验医学,都是中医学不可分割部分。
经验医学是中医学早期的和原始的内容,他虽然原始,但是,无论中医学怎么发展,他都会贯穿中医学的过去和未来,成为中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中医学里存在了大量的经验医学的内容,加上过去和今天的理论中医学,还很不完善,于是形成了大量的中医人,在临床诊断和用药上,还采取背诵烫头歌,以方症对应的,经验医学的方法,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由于经验医学的简单,便捷,甚至于出现了中国遍地是中医的局面。中国的每个人和家庭,都会掌握一些中医学里的经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由于经验医学,被太多的应用在我们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上,于是,今天的有些人认为,中医学就是经验医学。这样的认识是非常的错误的。经验医学,只是构成中医学的内容之一,而且是构成中医学里最简单的那个部分,他不是,也代表不了中医学的全部。而且,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里的经验医学的内容,将会越来越少。认为中医学就是经验医学的观点,是对中医学认知的误解,也是非常片面的对中医学的认识。经验医学决不是,也代表不了中医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经验医学的内容,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是构成中医学重要内容,但是,中医学决不是,也不等于就是经验医学。
因为,经验医学认识疾病的方法,是依靠经验而得来的,经验医学治疗疾病的方法,也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所以说,以实践经验为认知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医学,为经验医学。
二、古代理论中医学。
古代理论中医学是构成中医学的第二个内容。
虽然古代理论中医学,同样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可是,直到今天,中医学仍然运行在古代理论中医学的阶段。因此,我认为,古代理论中医学,构成了过去和现在的中医学的核心部分。
我们今天所研究和讨论的更多内容,都是以古代理论中医学为主要目标的。过去和今天,我们对中医学的研究和争论,也主要是对古代理论中医学。对于中医学里的经验医学的内容,基本上在认识和认可上,都没有什么大的分歧。
什么是古代理论中医学?
以黄帝内经的诞生为标志,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生理的角度,来认识疾病,从调整生理入手,实现对疾病的治疗的一门生理医学,就是古代理论中医学。
之所以说这个医学,是古代理论中医学,是因为,他诞生于中国,他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的。古代理论中医学,对药物的认识方法,是以阴阳五行学说认识事物的方法,来认识药物的药理和药性的。古代理论中医学对人体的生理和脏腑器官的认识上,用的也是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古代理论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采取的也是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来认识疾病的。古代理论中医学在对疾病的治疗上,也采取了阴阳五行学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说,古代理论中医学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
之所以说古代理论中医学是一门生理医学,是因为,他是从生理的角度,来认识疾病的。【黄帝内经】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也是对生理而言的。一个生理健康的人,他就是没有疾病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治病必求于本”。这里所谈的本,是什么?也是生理之本。古代理论中医学,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是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现象为目的的。《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都是从生理的角度,来认识和治疗疾病的。
中医学的四诊,望闻问切,看不见疾病物质,只能看见疾病或者是生理物质导致的非正常的生理现象。
中医学的治疗八法,汗、吐、下、和、温、补、清、消,也看不见疾病物质是否被消灭了,他只能看到治疗后,生理和生理现象,得到了恢复。【黄帝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平阳秘是生理最和谐的、最正常的状态。实现阴平阳秘,是中医学治疗的目的。
因此我说,如果从中医学的角度来定义什么是疾病,那么,一切非正常的生理和生理现象,就是疾病。
为什么说,古代理论中医学,是以黄帝内经的诞生为标志的?
因为,黄帝内经是第一个,把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了古代理论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的。所以说,古代理论中医学,是以黄帝内经的诞生为标志的。
那么,什么是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认识事物的?中医是如何的使用了阴阳五行学说,来认识和治疗疾病的?这些问题,我将在以后的章节里,将专门讨论,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不仅可以为中医所使用,他还广泛的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在军事,文化,政治等众多领域。可以这样的说,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的都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才有了,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说法。
综上所述,以黄帝内经的诞生为标志,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生理的角度,来认识疾病,从调整生理入手,实现对疾病的治疗的一门生理医学,就是古代理论中医学。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12 21:11
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思想,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可是,善于倾听别人的看法和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12 21:13
我想写新中医的目的,也是想研究和解决您所质疑的这些问题。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12 21:52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7-12 22:21 编辑
关于对五行学说的争论,其实,没有那么的不可调和。
我来谈谈我的看法。我先来举个例子。以我们对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的认识来举例。比如,现代人,学哲学和用哲学的人,他们已经基本的不在用古典哲学的方法,来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现代哲学,已经是抛弃和废除了古典哲学了?其实,也可以这么说,和这么认为。因为,有现代的、有更好的方法了,那么,过去的、比较落后的古典哲学,不学不用也罢。都不学和不用了,那是不是等于废除了?其实,对五行学说,也是这样。今天在临床上的中医人,基本上,也是不会再用五行学说了。所以,反五行学说的人,让今天临床上的中医人,谈谈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使用,等于给中医人,将一军。中医人,一谈五行在中医临床上的使用,很多人都迷糊,因为,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真的是不怎么好用,甚至于有不少的地方,都是自相矛盾的,所以,反五行的人,我认为主要反的是,按古代五行学说,生搬硬套的使用。
可是,挺五行的人,也有道理。因为,五行学说是最早的建立起,联系的、间接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现代哲学的建立,是以古典哲学为基础的,更何况我们寻找中医学里的脏腑联系,也是需要有五行学说这个思想,才会从整体联系的角度,来思考脏腑关系。可惜,现代人,还没有完全的掌握客观脏腑间存在着的,真实的关系。用金木水火土的属性和关系,套用在五脏上,肯定是会出现错误的。
在没有建立起客观脏腑存在着的客观联系的情况下,在对什么是中医学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和清晰的情况下,抛弃了五行学说,就等于抛弃了从本质上,认识清楚什么是中医学的方法,所以,我认为,挺五行学说的朋友,是从这个角度,来挺五行的。
认识不到古代中医学,是建立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的医学,那么,就不可能弄懂什么是中医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反五行,又是不行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12 21:59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7-12 22:25 编辑
今天,我们一些人认为,邓铁涛老先生提出的五脏相关,代替五行,没有什么突破性的结论和发现。但是,这个思路是很不错的。虽然研究五脏相关,不是套用五行关系,可是,之所以我们去研究五脏联系,是因为有了五行学说的,联系的、整体的认识事物的这个思想方法,我们才会带着联系的思想和目的,去研究五脏联系。其实,不仅是五脏存在联系,六腑和五脏,一样存在联系。我想,之所以邓铁涛老先生的五脏相关的研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其中一个原因,我想就是他们,太局限于五脏的关系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12 22:05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7-12 22:07 编辑
五行学说,被中医学所使用,确实是存在不足和错误的地方的,可是,没有五行学说奠定的,联系的,整体的、抽象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我们怎么会有中医学的出现。虽然,僵化的五行学说,存在不足,五行学说,在中医临床使用上,也存在问题和不足,但是,看清楚五行学说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才能看懂什么是中医学。
所以,我们要研究五行学说,弄懂五行学说在说什么。如果我们连五行学说的核心是什么,都没有看懂,就抛弃了五行学说,那么,我们对中医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会迷失方向。因为,不懂五行学说的价值,就不会真的懂中医学。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12 22:29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7-12 22:32 编辑
谢谢先生的关注。但是,请教一个问题,什么叫肺气,什么是肺气虚?肺气虚有什么样的症状?哪味药,是入肺,并且可以补肺气?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13 09:02
谢谢。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7-13 10:04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7-13 03:02 编辑
肺气是中医药的肺相关联级系的生理物质。
-----------------------------------------------------------------
肺气,就是宗气。是来自天之大气和脾胃消化吸收来的水谷之气混合而成。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7-13 10:56
坐个板凳,认真听杨老师讲阴阳五行。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7-13 16:09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13 08:11 编辑
杨版主认为:由于中医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会有不同的内容。而且今天和未来的中医学,还会不断的增加新的认识和新的内容,所以,中医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的在发展和变化中的一门医学。想用一个静止的、固定的方法,给中医学下一个完整和准确的定义,就比较困难,或者是很难办到。
无知认为:杨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
自古以来,中医理论都在不断的充实,但万变不离其宗,依据阴阳的胜虚导致的寒热现象来治疗疾病始终未变,之所以阴阳的胜虚与寒热的关系未变,为中医理论留下了完整的原因、结果与现象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从现代立场看来,是一种与生理代谢关联的原因、结果与现象之间的因、果、象关系,其规律与生理学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基本一致的。其寒是代谢削弱导致功能减退产热量减少的现象,其热是代谢增强导致功能增强产热量增加的现象。当确定了疾病是属寒或属热证时,就成为治疗疾病的依据。 也许笔者的观点是错误的,欢迎提出批评指正!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7-13 16:21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13 09:39 编辑
千秋版主认为:肺气,就是宗气。
无知认为:完全正确,肺气来源于体外,通过呼吸进入人体,是真正可感知其存象的气,是人体代谢产生元气的祖源,其中氧是元气产生必不可缺的物质基础,人体内若无宗气,新陈代谢过程就无法进行而终止。人体代谢产生的功能就是元气,没有宗气的存在为前提时元气无从产生,也就不存在生命了。 世界上存在生物,是因地球大气中具有一定含量的氧气才会产生大量生物。地球上若无宗气时,就不会产生出需氧代谢的生物来,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人类。因此也就不会有今天在此的争论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7-13 17:42
谢谢支持。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