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中医理论如何化繁为简:【中医探微】的设计思路 [打印本页]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8-6-25 15:59
标题: 中医理论如何化繁为简:【中医探微】的设计思路
现代中医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是传统学说有太多“套路”,基本的如阴阳[五行]、经络、六经、八纲、脏腑、卫气营血,加上各种门派,如经方派、火神派、道医、佛医、易医、术数医,还有圆呀零呀哲呀情呀艺呀什么的,真有需要弄得那么复杂吗?这对中医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现代专业看不出有什么好处,因为这种貌似丰富实质是零碎散漫的知识结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智力负担或成本,无论从传授、学习、还是沟通(包括不同学派之间和中医与受众之间这两种沟通)的角度来说,都是付出多而收效少。

以中医的证概念为核心,《自助中医》的【证候探微】提出一个揉合了气血、脏腑、和八纲的证名框架设计如下图所示:
[attach]13079[/attach]

这个框架可说是个2.5维结构:其中横向的“虚|寒|热|燥|湿|痰|瘀|风”和纵向的“心|肝|脾|肺|肾”构成基本的2D架构,“全身”理论上应分为“气|血|津”,但津的部分与燥湿有相当多的重叠,所以将这部分剔除并将气血合并为“全身”置于五脏之上,实际上这也有暗示全身和五脏两者是不同层次的抽象功能的意思。腑的部分基本上(如胃/胆/膀胱)但不完全(如肠)按中医传统归入与之相表里的脏。因此,这个2.5D的证名架构突破了现行所有纯以文字为载体(因而只有1D单线)的组织安排局限,既基于人体生理常识、同时亦体现中医传统的[八]纲领概念,因而本身即具备能突显整个证名空间内在纲目结构的功能。


在这个2.5D结构里,各纲/体之间的相对大小,实际上也是反映了各纲/体之间的重要性。正如赵老不断强调的,按内经的说法,“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俗语所说十病九虚。看上面的图做个简单的计算,虚-纲之下的证名(包括移到燥湿两纲的阴虚部分)超过所有证名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把握好各种虚证的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纵横关系,是当一个合格中医最起码的基本功。【证候探微】从列表的框架到选材和设计布局无疑都以这方面的考虑为出发点。

按照80/20的指导原则,我们选取了~80个最常用的证名,再根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把这~80证名分成核心和基本2组,并进一步将全身五脏配以不同对应底色,以便在每一纵列能够更有弹性地根据需要来调整各体-证所占空间,以达到屏幕上有限列表空间的最优化利用。

网页链接是另一个为提供能超越传统纸本媒体学习效率的技术支撑。比较一下传统证候学的文献,应该不难发现,现存的证候学教材基本是一个相当“平”(flat)的数据库。每一个证名下面的“知识包”相对完整,但证名作为某具体知识包的标签或抓手却缺少系统的分析,结果是几百个证名只作一个简单的线性分类,有时甚至以笔划排名。方剂学也存在类似情形。笔划排名好比英文字典,做工具书很好而且必要,但相信没有多少人会认为用字典学英文是个正确的途径,更甭说是高效的途径。【证候探微】不仅开创了2.5D架构,而且利用每个证名至少有脏/纲两个维度属性,在证名这个层次上进行多种不同视角的预分析,并通过链接让用户直接控制知识包的显示页,中医学子们可在证名层次上通过任意视角或方向的探索比较来掌握具体的证。想想在一个被1D纸本媒介固定排序相隔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几个证名之间进行比较互鉴,对掌握领悟证候间的差异虽然是必要的,但用户所需付出的气力(而且需要不断重复)难免会消磨用户的热情。【中医探微】让这样的探索变得毫不费力,其积累下来的效率提升应该轻易超过一个数量级。

总之,从证名入手,且从最重要、往后都会经常遇到的那20%证及其方剂药物入手,在初学中医的过程中,让【中医探微】使用者集中大部分时间,可以很轻松地从不同的视角去检视这筛选出来的50~100核心证/方/药上,并通过相关医案加深理解,这就是【中医探微】通过网页技术所落实的化繁为简方案的理念所在。

欢迎各路专家学者从理念到设计到材料到实施提出意见想法,由此建立起中医道器之间螺旋式相互推动上升的理想状态,共同把中医的教/学/沟通以至市场和应用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新时代作出中医的专业贡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5 18:45
       现代中医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是传统学说有太多“套路”,基本的如阴阳[五行]、经络、六经、八纲、脏腑、卫气营血,加上各种门派,如经方派、火神派、道医、佛医、易医、术数医,还有圆呀零呀哲呀情呀艺呀什么的,真有需要弄得那么复杂吗?
===============================================
      先生脑子里是一锅浆糊,所以复杂!
      中医学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哲学层次,即阴阳五行、取象比类;基础理论层次: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精气神;临床层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辩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
     你看看,是不是完整的理论系统。你看看你自己罗列的那一大堆平面的、杂乱无章的……
      你没有一个完整的全局的认识,差之分毫谬之千里!只能跟着歪嘴和尚念歪经。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5 19:52
很好的思路,希望先生早日成功!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5 19:5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5 14:45
现代中医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是传统学说有太多“套路”,基本的如阴阳[五行]、经络、六经、八纲、脏 ...

书呆子也有能力评论新生事物?守着上辈留下的那点基业,别弄丢了,就不错了哈。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8-6-25 21:05
萧先生一向支持中西医结合。建议萧先生应该把西医的相关病名也列入表中。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5 21:42
        
        我主张用~100个证/~100个方/~100个药去掌握~80%的中医之道。你呢?现在是第四本书了,才说对证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再过2-3年写第五本,到时肯定“更为完整”,到第六本,“最为完整” …… 你说那个方法有效率?
======================================================
     我已经完成了中医理论中的重要节点上的150个证的相应的西医病理状态,建立了一个【方剂-证-病理状态-诊断治疗方案】体系。其中,证-病理状态(即证态)是关键。例如:阳明腑实证,其对应方剂是承气汤类,西医病理状态是肠梗阻,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方案就是阳明腑实证的诊断治疗方案;肠梗阻可以使用承气汤类治疗。
       我现在已经完成了!而且在本论坛已经发表了。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8-6-25 22:11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8-6-25 22:16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5 21:42
我主张用~100个证/~100个方/~100个药去掌握~80%的中医之道。你呢?现在是第四本书了,才 ...

        我已经完成了中医理论中的重要节点上的150个证的相应的西医病理状态,建立了一个【方剂-证-病理状态-诊断治疗方案】体系。其中,证-病理状态(即证态)是关键。例如:阳明腑实证,其对应方剂是承气汤类,西医病理状态是肠梗阻,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方案就是阳明腑实证的诊断治疗方案;肠梗阻可以使用承气汤类治疗。
       我现在已经完成了!而且在本论坛已经发表了。


------------------------------------------------------------------------------------


       李教授确实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标杆!建立了一个【方剂-证-病理状态-诊断治疗方案】体系。
       李教授确实是一位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思维敏锐、治学严谨。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书中缺少中西医界限划分及中西医疗效对比。
自以西医为标志的现代医疗体制建立健全以来,哪些病西医疗效好?哪些病中医疗效好?现代西医及传统中医都不擅长的病,现代中医用什么样的创新方法才可以大显身手?书中并未提及。
       这是李教授著作中的硬伤。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8-6-25 22:14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8-6-25 22:16 编辑

         如果没有一点新的知识,仅仅是把张仲景的方证用西医病名来套,张仲景能治的病你就能治;张仲景治不了的你也不知道怎么治。那么,就指导临床而言,仍旧停留在后汉时代。        岂不知这一千八百年发生过什么变化?这69年又发生着什么变化?
        整天念叨《周易》的人,真的不知道周易的“易”字是什么意思?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8-6-25 22:23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8-6-25 22:24 编辑

         比如说:大陷胸汤治疗肠穿孔。是西医疗效好?还是中医疗效好?        中医治疗一旦发生意外,肠穿孔孔径过大,服过大陷胸汤,胸汤从孔径中流到腹腔中,这种情况下,中医下一步怎么处理?需要不需要西医帮忙?每一种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什么样的状况?中西医处理方案对比,都需要列出来。
         这样,李教授的著作便可称“划时代巨著”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5 22:39
   我没有必要对比二者的优劣,取消一个,保留一个!面对病人,取中西医之长,有何不可!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5 22:44
        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为证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中的所有证在西医临床学中都能够找到相应的病理状态,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个工作,见附表。中医方证对应,西医的病理状态具有相对固定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通过证态建立一个【中医方剂-证-病理状态-西医的诊断指标、治疗方案】这样一个体系,即临床层次的融合。
证态体系
外感热病与感染病的融合
(一)卫分表证-前驱期证态   12个证态
一、太阳表实-重感冒证态
二、太阳表虚-感冒证态
三、风温卫分-前驱期证态
四、暑湿表寒-感冒证态
五、湿遏卫气-前驱期证态
六、燥热卫分-感冒证态
七、风寒表郁-不典型感冒证态
八、太阳表实兼水饮-气管炎证态
九、太阳表实兼内热-重感冒证态
十、表热下迫大肠-胃肠型感冒证态
十一、燥热犯清窍证-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证态
十二、太阳少阴两经感寒证-老年感冒证态
(二)气分、阳明病、少阳病-典型期证态   
一、气分-Sepsis综合征   6个证态
(一)热入气分~SIRS证态
(二)暑热伤气-高热、失盐失水证态
(三)热毒炽盛-败血症证态
(四)湿热(暑湿)弥漫三焦证-菌血症证态
(五)热扰胸膈证-上消化道功能障碍证态
(六)上焦气热烁津证-早期败血症
二、肺部感染综合征   3个证态
(一)风热壅肺-急性肺炎证态
(二)燥热伤肺-急性间质肺炎证态
(三)暑伤肺络-咳血、鼻衄证态
三、胃肠道感染综合征
(一)感染性腹泻综合征    6个证态
1.霍乱样综合征
2.痞证-胃肠炎证态
3.少阳热迫大肠证-肠炎证态
4.厥阴热迫大肠证-肠炎证态
5.下焦不固滑脱-慢性结肠炎证态
6.下焦虚寒便脓血-结肠溃疡性炎症证态
(二)湿温-亚急性肠道传染病综合征   5个证态
1.湿阻气分-菌血症证态
2.湿阻中焦-夏秋季胃肠功能紊乱证态
3.湿热困中焦-胃肠感染证态
4.湿热(暑湿)滞着胃肠证-慢性痢疾样综合征
5.邪伏膜原证
(三)黄疸综合征   2个证态
1.气分湿热蕴毒-肝细胞性黄疸证态
2.阳明湿热发黄-肝炎病毒性黄疸证态
四、急腹症综合征
(一)结胸-胸腹腔感染综合征   4个证态
1.大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
2.小结胸-胸腔感染证态
3.悬饮-胸腔非炎症性积液证态
4.寒实结胸-慢性炎症性积液证态
(二)肠腑不通综合征   4个证态
1.胃肠实热内结-肠梗阻证态
2.热结肠腑阴虚-失盐失水、大便干结证态
3.热结肠腑气阴虚-肠梗阻合并虚弱证态
4.脾约-便秘证态
(三)少阳证-肝胆胰感染综合征  1个证态
(四)蓄血综合征   3个证态
1.太阳蓄血身黄证-宫外孕盆腔积血证态
2.阳明蓄血-消化道出血证态
3.热入血室-急性盆腔炎(女)证态
五、风湿综合征   5个证态
(一)少阴阳虚寒湿证-类风湿证态
(二)血虚寒厥-重症类风湿证态
(三)风湿相搏-风湿性关节炎证态
(四)湿热郁于经络-感染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证态
(五)心阴心阳两虚-心肌炎证态
六、水电解质紊乱-阳虚、亡阳综合征   6个证态
(一)膀胱蓄水-渗透压调定点异常证态
(二)心阳损伤-电解质紊乱心功能障碍证态
(三)脾胃阳气损伤证-胃肠功能障碍证态
(四)少阴阳虚水泛-低血钾,低血钠证态 (五)津气欲脱-感染性休克证态
(六)寒厥四逆-低容量休克证态   3个证态
1.阳虚欲脱-急性失水休克证态
2.少阴阴盛阳越-暖休克证态
3.少阴阳衰阴盛-休克证态
七、邪扰心包-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4个证态
(一)卫、表-感冒证态 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1.太阳阳虚心神浮越证
2.少阳里虚热陷证
(二)气分-典型期证态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1.热陷心包-急性脑感染证态
2.湿热痰蒙心包-非典型脑炎证态
营血分-MODS证态   6个证态
一、热灼营阴-早期MODS证态
二、热入心包-中毒性脑病昏迷证态
三、热盛迫血-DIC证态
四、血热动风-中毒性脑病痉挛证态
五、气营(血)两燔证-重度中毒性脑病颅内高压证态
六、热结肠腑-肠梗阻中毒脑病证态
余热未净、阴虚-恢复期、慢性期综合征   6个证态
一、少阴阴虚火旺-疲劳综合征证态
二、邪留阴分-异常消耗低毒感染证态
三、热耗真阴-异常消耗证态
四、阴虚风动-异常消耗、离子紊乱证态
五、太阴虚寒证-营养不良证态
六、少阴阴虚停水-泌尿系感染证态
共计:76个证态

气血津液辩证
气血津液-内环境失衡证态
津液亏损-水电解质紊乱证态
水气病-水肿证态
风水-肾性水肿证态  
皮水-皮下水肿证态
里水-慢性肾病证态
正水-营养不良水肿证态
石水-肿瘤性腹水
黄汗-汗腺分泌异常证态
水饮-第三间隙积液证态
悬饮-胸水证态
支饮-心衰证态
肠间痰饮-腹水证态
痰证-炎症证态
瘀血-血液凝固证态
中风-脑卒中证态
历节病-类风湿关节炎证态
共计:16个证态


脏腑辨证
风寒犯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证态
风温犯肺-细菌性呼吸道感染证态
寒痰阻肺-慢性支气管肺炎证态
邪热壅肺-急性支气管肺炎证态
水寒射肺-肺水肿证态
肾不纳气-吸气性呼吸困难证态
正虚喘脱-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证态
肺痨-肺结核证态
肺阴虚-1间质性肺炎证态;2肺结核证态
肺萎-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证态
肺胀-阻塞性肺病证态
肺痈-肺脓肿证态
哮-支气管痉挛哮喘证态
喘-呼吸困难证态
共计:14个证态


肝气郁结-心身疾病证态
肝阳上亢-高血压证态
肝火上炎-五官小动脉痉挛、硬化证态
肝风内动-脑血管意外证态
肝阴虚-热病后期微量元素缺乏证态
肝血虚-维生素A、B2等缺乏证态
共计:6个证态

心气虚-神经衰弱证态
心血虚-心脏神经官能症证态
心火亢盛证:
心火扰神-焦虑型神经官能症及精神病证态
心火迫血妄行-剧烈情绪打击引起的出血证态
火毒疮疡-皮肤感染,外伤引起的败血症证态
心火上炎-口腔溃疡证态
心火下移-泌尿道感染证态
痰火扰心证-狂躁型精神病及急性中风证态
痰迷心窍-癫痫证态:
胸痹-冠心病证态
水气凌心证-心源性水肿证态
心阳暴脱证-心源性休克证态
共计:12个证态


脾气虚-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证态
脾阳虚-胃肠神经官能症证态
脾失健运-代谢综合征证态
中气下陷-平滑肌、括约肌弛缓证态
脾不统血-凝血障碍引起的慢性出血,消化道慢性出血证态
脾血虚-营养不良性贫血证态
湿热蕴脾-非感染性黄疸证态
寒湿滞脾-生冷饮食引起的胃肠炎证态
共计:8个证态


肾气虚-泌尿生殖神经官能症证态
肾不纳气-吸气呼吸困难证态
肾虚泄泻-功能性腹泻证态
肾精不足-发育、生殖功能障碍证态
肾气不固-性功能障碍证态
命门火衰-下丘脑垂体功能下降证态
肾阴虚-下丘脑垂体功能病理性升高证态
肾阳虚(阳虚水泛)-心力衰竭、醛固酮调节障碍证态
共计:8个证态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8-6-26 06:22
本帖最后由 萧铁 于 2018-6-26 06:24 编辑

回前面各位的意见,先说《自助中医》使命清晰,目标明确:
[attach]13080[/attach]
所以我对各位的意见基本上分为3大类:一是对此使命/目标根本不同意的,就像中国说要搞中国制造2025,美国说我就是不让你搞,如果批评的人根本不同意这个使命/目标,那叫话不投机半句多,没有什么好说的,反正我就是一条心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二是针对具体的事项,从界面设计、选材、编排、甚至里面的文字叙述等,认为与此使命/目标不相符,或认为有更好的方案的,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不管最后是否同意采纳,我都由衷感谢。三是所有其他意见不属上面2类的,即属与《自助中医》使命/目标无关的,一概不准备回应。

所以,除对鼓励支持者再次表示感谢外,继续等待大家在上面所说第二类的批评指导。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6 07:06
   要当先生先当学生,你自己对于中医的认识是一锅浆糊,怎么样去提升别人的学习效率?你的师父是一个歪嘴和尚,你再教别人提升,差之分毫谬之千里。你还是老老实实把中医学习好了再说。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8-6-26 08:59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8-6-26 09:01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5 22:39
我没有必要对比二者的优劣,取消一个,保留一个!面对病人,取中西医之长,有何不可!


   我没有必要对比二者的优劣,取消一个,保留一个!面对病人,取中西医之长,有何不可!

----------------------------------------------------------------


中医确实有长处。但是古代人并没有将其从发挥出来。
寻其原因,主要是古人不掌握科学理论。只是按照固定搭配的处方治病。
无论是张仲景、葛洪、孙思邈,给后人留下来的只有固定处方。
张仲景的方证对应,在当时来说确实算先进。
但是到了现代,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古人是从症状上去认识,而现代医学是从病理上去认识。
为什么需要从病理上去认识呢?
因为通过症状诊断疾病,是非常不严谨的。多种不同疾病,可能发生同样的症状。
在古代,能把症状改善就算是“治愈疾病”。
可如今,症状改善,并不意味着疾病治愈。
也可能疾病原封未动甚至加重。

如果您是一位水平高的临床医生,就会接触很多来自中西双医治疗无效甚至病情加重的转诊者。
通过这些病例,中西医各自存在的问题,也就一目了然了。
人常说患者是“有病乱投医”。
一个和谐社会的医疗行业,不能任由没有医学知识的患者自己选择,
而是要抱着对人民生命负责的态度,
让患者了解中西医各自的问题。

西医发现问题尚能及时通报,及时制止。
中医只学会了自吹,问题沿袭千年都没有人通报。
药理学指出是有毒药物,还强词夺理说是进入配伍就可以解除毒性。
近现代中医反对派的一次次崛起,估计与这个问题有关。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8-6-28 17:43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6-28 09:48 编辑

       中医理论的八纲是完全足够简单的了,只要弄清了阴阳的虚实与寒热之间的生理学关系以及其外在的藏象表现,识别疾病就容易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8 18:26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5 14:45
现代中医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是传统学说有太多“套路”,基本的如阴阳[五行]、经络、六经、八纲、脏 ...

  先生脑子里是一锅浆糊,所以复杂!
      中医学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哲学层次,即阴阳五行、取象比类;基础理论层次: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精气神;临床层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辩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
     你看看,是不是完整的理论系统。你看看你自己罗列的那一大堆平面的、杂乱无章的……
      你没有一个完整的全局的认识,差之分毫谬之千里!只能跟着歪嘴和尚念歪经。
——————————————————————————
请看千秋雪老先生给你的评语:
   有道是:“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有的人能一目了然,成竹在胸;有的人却杂乱无章,不得要领!



于殿生也给您一个肺腑之言:
  做一个人,尤其是做一个老年人,首先心态要好,对人要诚,要希望别人出成就,不要动辄就讽刺人,更不要对别人的想法妄下结论。这样,才算是一个正常的人,进一步才能成为受人尊重的长者。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8 18:42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6-28 14:50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5 17:42
我主张用~100个证/~100个方/~100个药去掌握~80%的中医之道。你呢?现在是第四本书了,才 ...

中西医融合观
我写的150个证,诚心的拿出来,我诚心的希望别人看懂,你一个也没有看懂,就妄下结论,好像我不希望别人出成就,没有逻辑关系。


——————————————————————————

  你拿出来150个证,值得表扬。

  但你一上来就给人下结论,说作者脑子里是一锅浆糊,是否显得你很大度?
  人家发明的东西,最起码对中医无害吧?你不赞成,你就不说话,总算可以了吧?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6-28 20:17
萧铁 发表于 2018-6-26 06:22
回前面各位的意见,先说《自助中医》使命清晰,目标明确:

所以我对各位的意见基本上分为3大类:一是对 ...

易学,易用,这个目标定的非常好。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8-6-28 20:30
……我诚心的希望别人看懂,你一个也没有看懂……
呵呵,我其实很早就讲过这个问题。我说我初入行时,第一关要过的就是读使用手册,是行内人写给行内人看的,但后来大家想通了,如果别人(甚至是行外人)听/看不懂,不是听/看者的问题,是讲的人的问题,即讲的人水平不够,没有让听/看的人懂。


不少中医人还停留在走江湖卖关子的时代,这也是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改革的地方 ……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8 21:38
      我对于那些一心拯救中医,提升中医,而又不懂中医,不用心学习中医的人,一眼就能看穿了。他们压根就把中医看的低人一等,好像自己那一点点科学就了不起了,就能把中医提升了,简化了,科学了……。
      就拿我们论坛来说,上个中医学习班,就以为自己掌握了中医的全部;再到西医医院里进修一年,就以为自己西医毕业了。就这水平,在论坛里趾高气扬。
     我不止一次强调,老老实实学习中医,起码入门了,再发言。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8 21:44
        内经没有看,伤寒论看不懂,金匮要略没有五行,温病不知道!讨论中医一开口三七28,中医的行话都说不顺,就敢批评中医这不是,那不是!
       你不懂,你为什么说他?我为什么相信你!!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8 22:1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5 17:42
我主张用~100个证/~100个方/~100个药去掌握~80%的中医之道。你呢?现在是第四本书了,才 ...

中西医融合观
我说的话,如果你不赞成,你就不说话,你能做到吗??
——————————————————————————
如果你在中医方面也有发明的话,我即便不赞成,也决不会泼冷水。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8 22:19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8 17:38
我对于那些一心拯救中医,提升中医,而又不懂中医,不用心学习中医的人,一眼就能看穿了。他们压根就 ...

自己中医都不入门,动辄说外行话,还大言不惭地说,一眼就看穿了别人学习中医如何如何了。真是上嘴唇在天上,下嘴唇在地下——脸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9 09:52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6-29 06:06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5 17:42
我主张用~100个证/~100个方/~100个药去掌握~80%的中医之道。你呢?现在是第四本书了,才 ...

我主张用~100个证/~100个方/~100个药去掌握~80%的中医之道。你呢?现在是第四本书了,才说对证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再过2-3年写第五本,到时肯定“更为完整”,到第六本,“最为完整” …… 你说那个方法有效率?
======================================================
     我已经完成了中医理论中的重要节点上的150个证的相应的西医病理状态,建立了一个【方剂-证-病理状态-诊断治疗方案】体系。其中,证-病理状态(即证态)是关键。例如:阳明腑实证,其对应方剂是承气汤类,西医病理状态是肠梗阻,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方案就是阳明腑实证的诊断治疗方案;肠梗阻可以使用承气汤类治疗。
       我现在已经完成了!而且在本论坛已经发表了。

————————————————————————————————————
        全是抄袭的,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典型的生搬硬套、教条本本,这样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谬论有趣。这叫虽得其形、未得其神,纯粹是纸上谈兵。有你的自述可证: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309&extra=page%3D1&page=8


中西医融合观



734
主题
1万
帖子
1611
积分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Member
积分1611
73楼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13:10:35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写《伤寒论现代解读》的时候,参考的是杜雨茂主编的《伤寒论研究文献摘要》1988年出版,220页0729条,0730条,0731条,甘遂消黄散(即大陷胸汤)治疗急腹症、急性腹膜炎的临床应用,三篇文章共计230余例
          我没有使用过大陷胸汤治疗急性腹膜炎,但是,文献报道过,而且是真实可靠的。










中西医融合观



734
主题
1万
帖子
1611
积分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Member
积分1611
74楼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13:16:10 | 只看该作者


      顺便说一下,我写的150多个重要节点上的证态,都是这么论证的,而且在文献上相对应的病理状态有过对应方剂治疗的临床报道。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9 10:0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6-29 01:52
我主张用~100个证/~100个方/~100个药去掌握~80%的中医之道。你呢?现在是第四本书了,才说对证有“比较完 ...

汇集资料,是写书的基本方法。你不懂!你为什么说他?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9 10:02
   你去看看实用内科学,就知道书是怎么写成的!不读书,读不懂,瞎扯。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9 10: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9 10:29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29 02:04
我已经完成了中医理论中的重要节点上的150个证的相应的西医病理状态,建立了一个【方剂-证-病理状态-诊断 ...

   你有本事,就用医学术语指出热实结胸证-急性腹膜炎证态的错误!说不出来了吧!回家闭门思过。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9 10: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9 11:1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9 06:00
汇集资料,是写书的基本方法。你不懂!你为什么说他?

汇集资料,那充其量叫个编辑,不是著书。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9 11:19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6-29 07:23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9 06:02
你去看看实用内科学,就知道书是怎么写成的!不读书,读不懂,瞎扯。

汇集资料,是写书的基本方法。你不懂!你为什么说他?
——————————————————————————————————————

点评
董建军
如果临床资料是别人的就是偷,是自己的就是论文,就可以总结理论,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发表于 11 分钟前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8-6-29 13:46
其实李老先生自己就是中医教育需要改革的活生生的例子。怎么讲?譬如说大家都同意中医的证概念是中医最核心的概念、是与西医最大的不同。老先生自己说的,到写第4本书时,才对证这概念有“比较完整的认识”,那前面3本书呢?还不断要人去读,不正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李老先生应该以身作则,少唠叨几句,主动把前3本书下架,善莫大焉。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9 14:44
   实践-认识-再实践……到了一定的程度,对这个事物才能得出正确的、完整的认识。这是实践论。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其中的证都是具体的证,例如:热实结胸、春温气分证、肾阳虚证……,在西医理论中相对而言,能够找到相应的病理状态;而八纲辨证中的表里寒热虚实,每个证的外延非常大,以至于我不得不说八纲辨证实际上是病机、病理机制,例如:虚实,虚证是指功能性疾病;实证是指器质性疾病。不同的辨证论治证与证之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着重于时间结构;而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着重于空间结构。等等。
      先生如果编著过大型书籍,你是可以有体会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证态概念还许会有新的内容、新的发展。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9 15:0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9 10:44
实践-认识-再实践……到了一定的程度,对这个事物才能得出正确的、完整的认识。这是实践论。
   六经辨 ...

实践-认识-再实践……到了一定的程度,对这个事物才能得出正确的、完整的认识。——————————————————————————————————
       对你的文章,就是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思想对待,可以随便编造。
       对他人的东西,就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谬论套住,不得随便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人对己,用的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标准。






中西医融合观;
     我的书籍就是编著。


——————————————————————————————
      全是汇集他人的资料,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是只有编,没有著,何来的编著?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9 15: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9 15:1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6-29 07:01
实践-认识-再实践……到了一定的程度,对这个事物才能得出正确的、完整的认识。———————————— ...

     热实结胸证,我是原封不动抄《伤寒论》的,急性腹膜炎我是原原本本抄外科学的,热实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是我自己的。我为什么不把肝气郁结、阳明腑实证……与急性腹膜炎拉扯到一起?把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拉扯到一起,我用了30多年时间,一通百通。
     你如果能够用学术语言驳倒热实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我就全盘皆输,希望先生能够驳倒他。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6-29 15:42
萧先生这个设计,是供学习者使用的一种学习工具。中医历代都重视学习工具,中医教材、歌诀,都是学习工具,从古代就有了,
这套工具里面涉及的内容,需要商榷的,大家在这里讨论。工具需要改进的,也可以在这里讨论。

宋朝的《局方》,清朝的《医宗金鉴》,医生各人编的歌诀、秘法之类的书籍,都是为了让大家学习中医方便。
文革期间,也出现过类似的工具,当然比现在这个简陋的多。我见过一个是把《中基》教材里八纲辨证的内容,制成一个纸盘,转转,就可以快速找到你要的内容。那时候没有计算机,该算计算机的“雏形”吧?

中医古书里太极图、八卦图、五行图、经络图、穴位图、针灸铜人等等,也都是作为学习工具设计的。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6-29 16:15
这不是中医理论的化繁为简,而是临床辨证论治的化繁为简。说白了就是把前人的经验,弄得简单些,更利于操作,与十年一剑全息汤同属一类。既不用知其所以然,也不用知其然。

每一个人学习一个东西,都有着自己的方法。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都属于学习方法范畴,与理论没有半毛钱关系。

中医界分不清什么叫做理论,什么叫做学习方法。美其名曰创新,实则没有任何创新,也阻碍了理论创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八纲辨证。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