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我看中西医结合 [打印本页]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6-17 19:42
标题: 我看中西医结合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6-17 12:21 编辑
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 中西医结合研究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20 世纪60-70年代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开创阶段。其特点是临床各学科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全面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并开展实验研究,已经出现一批如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②20世纪80年代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深化发展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③9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发展阶段。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中西医结合”设置为一级学科,招收中西医结合研究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1992年,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又将“中西医结合医学”设置为一门新学科,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研究把学科建设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和历史任务。 多年以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三架马车,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教育设有中西医结合专业,专业技术职称系列中设有中西医结合医师职称系列,中西医结合医院遍布全国各省市区,还有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等核心期刊和多种中西医结合医学专著出版。通过多年的中西医结合的医学实践,不仅促进了中西结合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而且使中医、西医都得到了互补,提高了临床疗效,为人民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医疗卫生界对于中西医结合的态度,无论中医、西医,赞成、支持是主流,有不同的看法或观点是正常现象,持反对意见或反对态度毕竟是个别,但说中医界“那么多人反对”,“哭声、喊声、骂声连成一片”却并非事实,即使有几个人哭、喊、骂,那也决不是一个“那么多人”的群体,更不是主流。现在获得国家认可有执业资质的临床中医师,大部分人是在省、市、县各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各级综合医院的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工作,其他的在民营医院、个体诊所工作,在临床上即使完全单用中医药诊治疾病而又卓有疗效的,在诊治过程中,也很少绝对不引用一些现代医学的概念、观念者。
汉末的张仲景是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临床实际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开启了中医发展的新篇章,以后历代医家不断拓展,吸纳新知,使中医学得到了传承、充实、发展。现在的中医,面临西医这个用科技武装到牙齿的强大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要么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取彼之优补己之劣,拿来、移植为己所用,要么中西医结合,排斥是无益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之长与优势,推动中医药发展。但对传统中医、传统中医理论体系也不应蔑视、贬斥或轻易否定,而应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更新、完善。传统中医学及其理论体系存在了几千年,现在和今后仍有它存在与应用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实在是祖国的医学瑰宝,因理解不了或用科学解释不了而用不来用不了那是另一回事,比如不大会游泳的人总不能责怪水的不是吧!
总之,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早已形成定局、定势,反对无用,排斥无益。中医、西医、中西结合医三种医学服务于人民健康,是我国卫生体系有别于其它国家的显著优势,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显著特色。
2018.6.17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17 20:23
赞一个,顶起来!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6-17 20:27
谢谢千总评分、点赞支持!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6-17 20:44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8-6-17 13:17 编辑
谢谢陈总评分、点赞支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18 07:00
一般认为自明朝万历年间西方科学及医学相继传入中国,才有了中、西医之分,中、西医经过了汇通、结合、融合三个阶段,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经过将近400多年的历程,中西医融合已经到了水到渠成的阶段。中西医融合是必然发生、发展、完善的过程,时时刻刻都在自然地、潜移默化地进行着。
(一)中西医汇通
大约在明朝万历(1573—1619)年间,当时有意大利人利玛窦著《西国记法》传入国中,其中一部分是叙述神经学的,可称为西方医学传入我国第一部有关医学的书。天启元年(1621年)日尔曼人邓玉函来到我国澳门,作了第一次解剖术,继又译著成《人身说概》二卷,天启二年(1622年)意大利人罗雅谷来华,经澳门遍历绛州、开封、北京,译著《人身图说》。还有其他许多西方学者的著作,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涉及到医学。这一时期凡西方医学的解剖生理学、病理学、治疗学、药物学等,都逐渐渗入我国,开始中、西医汇通时代。王宏翰认为西人所谓水、风、火、土四元素说,与中国五行学说相似,便拿来与中医的太极阴阳之说加以汇通,还以胎生学阐发命门学说。王学权则认为《人身说概》、《人身图说》等著作中介绍的解剖学知识,可补中医学之不足,但也有不足之处,要“信其可信,阙其可疑”。在这一时期,张景岳的著作《类经》中所列“藏象专篇”有没有受到西方医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同时代稍晚时期的汪昂及金正希认同“脑主记忆说”无疑来源于西方医学,此后藏象学说不断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解放后,上世纪60年代在中医界曾经讨论过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什么?老一代中医都知道《伤寒论》是中医的必修课,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但是,当时大多数学者的意见认为:藏象学说、经络学说、阴阳学说等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在编写全国统一中医学教材时,确立了藏象学说为中医学的内核,藏象学说占据了中医学的统治地位,显然这受到了西医解剖学的影响。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大量传入中国,传教士的到来,西医书籍的翻译、建立西医学校、医院、吸收留学生,迅猛地冲击了中国的传统医学。面临这一严峻局面,中医界中出现了分化,一些人认为中医学已尽善尽美,毋须向别人学习;另一些人认为中医学一无是处,要全盘接受西医学的内容。中西汇通学派则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 ,必须吸取西医之长,为中医所用。但中西汇通派在具体认识和方法上也很不一致。
唐容川是中西医汇通派较早的代表,他认为中西医原理是相通的,中西汇通主要是用西医印证中医,从而证明中医并非不科学。即使西医的生理解剖学有自己的特点,但也超不出《内经》范围。因此虽然唐氏也说:“西医亦有所长,中医岂无所短”,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中西汇通。朱沛文认为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西医“专于格物,而短于穷理”。中医的弊病是玄虚,西医的弊病是僵固。在具体方法上他主张中西汇通要通其可通,存其互异。
中西医汇通派,是在近代中医学和中医界因西医传入而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候产生的一个中医学术流派。他们为了振兴中医事业和维护执业中医的社会地位,主要与“废止中医派”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汇通学派的队伍中,几乎都是谙练国术的中医名家,而缺乏精于西医的新型学者,更没有兼通中西的饱学之士。汇通派医家所接受并真正掌握的西医知识远远不是西医学的全貌,尽管当时的西医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他们著作中有关西医的记述,大多支离破碎,舛错百出。十分明显,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西医之说不可能和师传庭训的中医妙术占有同样的比重,在他们的心目中,西医远没有取得与中医分庭抗礼的平等地位。
(二)中西医结合
建国初期,中央卫生部受“废止中医派”思想的影响,制定了轻视、歧视、限制中医的错误政策和措施,破坏了中西医的团结合作,给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危机。毛泽东对卫生部的错误进行了严厉的指责和批评,使之在1954年开始得到纠正。毛泽东的多次指示和批示,作为制定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思想基础,一直指导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西医学习中医的群众运动、中医参加医院工作、改进中医进修教育、创建中医研究院和中医学院、提倡中医带徒弟等措施,使中医学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中西医团结合作得以真正实现。
中西医结合学派的骨干是西医学习中医的医生,由于他们具有坚实的西医基础,而中医的基本理论工夫相对不足,他们以西医为参考系研究中医,以西医的方法理论研究中医,在中西医团结合作的基础上,除确立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原则、推广了中西医综合疗法外,还在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和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大成就。如骨折和急腹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针刺麻醉的应用和原理研究、青蒿素的发现和成功提取等,都为世界所瞩目。
20世纪80年代初,实验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理论、方药等各个方面。不断发展的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被及时引进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开展了大规模的“证本质”的研究,最终没有结果。在这一阶段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虽有大量的论文发表或交流,但像骨折、急腹症、针麻、青蒿素等能够引起世界医学界瞩目的科研成果却屈指可数。
中西医结合学派以西医为参考系研究中医,由于理论构架不同,概念体系不同,始终结而不合,表现在:1病证结合,西医的每一个病按照中医的理论进行了辨证研究,例如每一种感染病按照卫气营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每一个内科疾病都按照脏腑辨证进行了研究,作到了尽善尽美,但是西医仍然不会应用,因为西医不懂中医理论;2中药的实验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对主要的中药方剂都进行了详尽的实验研究,其药理作用、药物成分甚至于加减变化、配伍原理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研究,但是西医仍然不会应用,因为西医不懂中医理论,西医不知道用了之后会出现什么结果;3 证本质研究,截止上世纪末,对证本质研究已经进行了40多年,其基本思路是:“用现代医学理论阐明中医证的本质是实现中西医两种医学理论结合的基础”,或者“用现代科学对中医传统理论做全面改造”。而中医对于“病”与“证”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换句话说,就是用现代医学或/和现代科学跨越两大或数个理论体系去阐释一个中医尚未确定的概念(证),并揭示这一概念的实质,跨越两大理论体系已非易事,而阐释的对象又是一个没有明确含义的概念,其难度可想而知,“40年来,中医证实质研究已将成百上千的实验数据摆在我们的面前,按照原定研究目标,这些不争气的数据给予我们的只是困惑和迷茫”。“40年来证本质研究未能取得根本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正确理论假说去指导实验”“现在大多数人体会到象西医那样用一两个特异的理化指标去判定中医的‘证’是不可能的。”这是20世纪末学术界的普遍看法。
如此艰巨而坚忍不懈的努力,出版了无数著作,并没有达到结合的目的,这是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中西医理论体系具有不可通约性,用西医为参考系研究中医,中医是个无理数。但是他们的努力是科学的,客观的,为中西医理论的融合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没有他们的努力,理论体系的融合是不可能的。
(三)中西医融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18 07:06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必然经过的一个历史阶段,无论发生多少失败,付出多大的代价,中医吸纳、消化、包容、改造西医的进程(西医中国化、西方科学中国化)不会停止,最终形成一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8-6-18 08:51
首先,想先补充2点关于中西医结合在国家政策层面的现状:
1)在去年公布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中,中西医结合仍然是一个重点科系;
2)中西医结合作为一个方向性的纲领,是写进中医药法内的:
第三条……国家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倒骑驴集团过去几十年把持中医药发展的领导权,它们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否定中西医结合,或用相对隐晦的“中西医并重”的说法来把中西医结合当作一个不存在的事物,间接否定中西医结合。最近几年,则更热衷搞所谓“融合”“整合”之类的文字游戏,会开了不少,成果一个没见到。一方面说中西医结合是国家的政策,一方面拿到钱的人不讲中西医结合 ,却搞什么“融合”“整合”根本不在国家政策里头的东东,这究竟是啥意思?
从国家资源分配的角度说,我一直很好奇究竟中西医结合的拨款有多少、谁来管?我印象中有些倒骑驴集团的干将拿的是中西医结合的钱,不干事不特已,还反过来明里暗里反对中西医结合,虽然这符合这帮人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派特性,却很难明白国家为啥可以长期容忍这些人如此作恶。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6-18 09:01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8-6-18 01:16 编辑
谢谢李先生支持并补述中西医交汇的历史!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6-18 09:13
谢谢萧先生的补充!
请教萧先生:"倒骑驴集团"一词的出处、含义和具体所指。望不吝赐教,谢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18 09:46
谢谢先生的评论,先生抬举中西医融合了。因为据我所知,中西医融合只有我一个人在搞,而且多数人无动于衷,也有人支持。
整合医学,大家都知到了,不再赘述。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伟大的过渡时期,如同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与欧洲的文艺复兴一样,……,不管否定也好,支持也好,西医的发展,中医的发展……所有的争论,必然要统一、归一。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6-18 09:58
支持。虽然我不太理解什么是中西医结合的确切含义,但是中医学在未来要想走的更好,更高,他就一定要把现代科技引入中医。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6-18 10:31
谢谢杨先生支持!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8-6-18 11:05
回杏林老师,先说倒骑驴出处,大家都知道是八仙[过海]传说里的人物,特点就是别人骑驴骑马都是与驴马同一个方向(往前看),而他却是把后背对着前方骑着驴往后看。早两年我到山东旅游时还发现蓬莱有个八仙群塑,当时还拍下照片写了个帖子说倒骑驴满脸愁苦相,当是人民的共识(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870)。
我觉得倒骑驴很形象地表达出过去几十年把持中医发展那帮人的心态。全国人民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们却是反对现代化,反对面向世界,反对面向未来;全国人民是改革开放搞创新,他们是“回归经典”搞倒退。我记忆中早在09年他们搞出所谓中医发展战略时就借用这个传统文化形象来形容这伙人,那时国务院还发过一个按照那个所谓“中医战略家”和邓国医合作搞出来的文件,我当时就在这个论坛的前身直斥其非(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578),到现在都快十年了,当时所说的现在再看,自认还是经得起历史和事实检验的。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6-18 11:10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8-6-18 03:38 编辑
谢谢萧先生回复和对中医发展的高度关心!中医学是传统医学,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创新发展,脱离了经典就谈不上继承,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对中医经典的学习、研究、掌握、应用,仍然是中医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与任务,对此是不能视为“倒骑驴”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19 09:33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6-19 01:44 编辑
我觉得倒骑驴很形象地表达出过去几十年把持中医发展那帮人的心态
=========================================================
我觉得倒骑驴很形象地表达出过去几十年把持中医发展的中医科学化、中医西化、科学主义者那帮人的心态。他们道听途说一点中医知识、略知皮毛,自以为中医就是这么简单,中医是落后的,迷信的,自以为自己掌握了中医的全部,自以为自己的的那一点点西方科学的牙秽就是西方科学;自以为自己是中医的救世主。
西方科学已经大大向前发展了,而科学主义者的科学知识还停留在原始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机械唯物论层面,拿着这些过时的已经被遗弃的知识评价中医这不是倒骑驴先生们的真实写照吗!
几十年来,把持中医发展的的不是中医,而是科学主义者。
哪一个中医不学习西医?请问,有几个西医学习中医?究竟谁是倒骑驴?究竟是谁不学习,向后看?科学主义者不学习中医经典,看不懂就说是糟粕,应当抛弃,而他们因为看不懂而抛弃的糟粕,恰恰是中医的精华。
要当先生先当学生,中医基本概念搞不清,差之分毫谬之千里,能够发展中医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19 09:37
哪一个中医不学习西医?哪一个中医不懂一点西医?哪一个中医不向前看?学习经典就是向后看?不是胡扯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19 09:43
你把中医的阳明腑实证的中医表述都搞不清楚,你把阳明腑实证的西医表述是什么都不知道,差之分毫谬之千里,基础错误了,搞什么软件都是必然错误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19 09:56
中医怎么不改革开放?中医把门开的大大的,所有的中医书籍任意看!科学研究中医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搞,中医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中医人能够拦得住吗?!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西方科学没有能力把中医科学化,更没有能力现代化、规范化!怪中医吗?!
经络,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发现的生理现象,是西方科学没有发现的医学事实。按照经络理论进行治疗,的确具有治疗作用。针刺四白、足三里能够治疗腹痛,这是客观事实!直至现在,西方科学没有办法完美的解释这个事实,难道针刺四白、足三里治疗腹痛是错误的?是不存在的?只能说明科学无能为力,科学还存在着短板,科学并不是认识真理的唯一正确方法。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6-19 11:14
科学不是万能的,所以我反对“科学万能论”。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6-19 13:30
赞同李先生的观点!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