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伤寒杂病论》为何未见“五行”之踪迹? [打印本页]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4 22:32
标题: 【原创】《伤寒杂病论》为何未见“五行”之踪迹?
《伤寒杂病论》为何未见“五行”之踪迹?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4 22:33
全文链接如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602c00102yh1j.html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6 16:4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6-6 13:13 编辑
《伤寒杂病论》为何未见“五行”之踪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602c00102yh1j.html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
《伤寒杂病论·原序》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云云,这三部经典“五行”思想充斥其中,而《伤寒杂病论》为何未见“五行”之踪迹?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有“神医”、“医圣”之称的东汉张机仲景,其生平业绩及《伤寒杂病论》一书,在正史如《后汉书》、《三国志》等没有记载。
《伤寒杂病论》问世后不久,即已散乱,经后人整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本著作。王叔和撰次整理的《伤寒杂病论》,在正史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中名“《张仲景方》或《张仲景药方》十五卷”,后离析为八种医书,见于《宋史·艺文志》。即如下:
《隋书·经籍志》云:“《张仲景方》十五卷。”
《旧唐书·经籍志》云:“《张仲景药方》十五卷。王叔和撰。”
《新唐书·艺文志》云:“王叔和《张仲景药方》十五卷。又《伤寒卒病论》十卷。”
《宋史·艺文志》云:“张仲景《脉经》一卷。又《五藏荣卫论》一卷。张仲景《伤寒论》十卷。《五藏论》一卷。《金匮要略方》三卷,张仲景撰,王叔和集。张仲景《疗黄经》一卷。又《口齿论》一卷。《金匮玉函经》八卷,王叔和集。”
钱超尘先生说:“仲景《伤寒杂病论》经魏太医令王叔和整理,名为《张仲景药方》十五卷,著录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至五代长兴三年以后,离析为八种26卷,著录于《宋史·艺文志》……因此,《张仲景药方》十五卷,是仲景遗著最早传本,最近仲景《伤寒杂病论》原貌。”(《伤寒论文献通考》)因此,无论是《伤寒杂病论·原序》,还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的具体内容,皆有王叔和撰次沾益的成分。
说“《伤寒杂病论》未见五行之踪迹”,似亦不妥。如《伤寒杂病论·原序》有“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伤寒论》之《平脉法第二》及《金匮要略》之《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等,皆有“五行”之踪迹,这怎么能说未见“五行”之踪迹呢?殊不知,有学者考证,此等文字或内容,乃王叔和撰次整理时补充沾益者,与原著《伤寒杂病论》无关。如民国儒医杨绍伊大夫,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及当代著名中医文献训诂学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等考证认为,《伤寒杂病论·原序》有王叔和撰次整理时补入沾益的成分。亦有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伤寒论》卷第一《辨脉法》、《平脉法》和卷第二《伤寒例》这三篇内容,大部分是王叔和补入沾益者。而《金匮要略》之《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部分内容,亦是如此,即与王叔和撰集整理时补入沾益有关。
要言之,以《汉志·方技略》律之,《素问》、《九卷》和《八十一难》当属医经家(学派),五行思想充斥其中;《伤寒杂病论》与《汤液经法》有渊源,当属经方家(学派)。经方家本与“五行”无关,此乃其中之缘由也!
观《伤寒杂病论》全书之方剂,无论是论述外感伤寒热病,还是内伤杂病,大多未用“五行”思想辨证施治。说与“五行”思想有染者,那是王叔和撰集整理时补入沾益者。《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该书理、法、方、药俱备。“五行”思想虽经王叔和“补入沾益”,然在原著《伤寒论》112方和《金匮要略》262方中,并未用“五行”学说来讲“理、法、方、药”!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确与“五行”学说有关,但不知《伤寒杂病论》的哪个方子是这样用的?“治未病”思想,见于医经家之《内》、《难》著作,与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有关。而《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开篇即讲“上工治未病”,与经方家似乎无关,所以前辈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以为非仲景原文”,不是空穴来风,是有道理的。
《伤寒论·阳明病篇》说“阳明居中主土也”,虽与五行有关,但并未见用“五行”学说辨证施治之相关方剂;而太阴虚寒病证之主方理中汤(丸),其“中”字指代脾,或与五行有染。《金匮·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说“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虽与五行说有关,但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另,《金匮要略》有“杂禁”三篇,即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其中第二十四、二十五篇有些内容,虽亦涉及“五行”思想,但与《金匮》262首方剂几无关系。
综上所述,《伤寒杂病论》为何未见“五行”之踪迹,即指《伤寒论》112方与《金匮要略》262方,为何未见用“五行”学说辨证论治?这是因为《伤寒杂病论》源于《汤液经法》,与五行说无关。虽《伤寒杂病论》亦涉及有关“五行”思想,有学者考证,系王叔和撰次整理时补入沾益者,但并未直接融入《伤寒论》112方和《金匮》262方,即未能用五行学说去指导这些方剂。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6 17:20
观《伤寒杂病论》全书之方剂,无论是论述外感伤寒热病,还是内伤杂病,大多未用“五行”思想辨证施治。说与“五行”思想有染者,那是王叔和撰集整理时补入沾益者。《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该书理、法、方、药俱备。“五行”思想虽经王叔和“补入沾益”,然在原著《伤寒论》112方和《金匮要略》262方中,并未用“五行”学说来讲“理、法、方、药”!
——————————————————————————
有道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6 17:31
要言之,以《汉志·方技略》律之,《素问》、《九卷》和《八十一难》当属医经家(学派),五行思想充斥其中;《伤寒杂病论》与《汤液经法》有渊源,当属经方家(学派)。经方家本与“五行”无关,此乃其中之缘由也!
————————————————————————————
除非《内经》成书晚于《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见不到,因此,《伤寒杂病论》中无法收入五行学说的内容,否则,作为中原河南的一代医学大师,不可能不穷其所能搜集所能搜集到的医书以供学习、参考之用。因此,这一观点不符合常理。
那么,张仲景不用五行学说的原因应该有二:
一、张仲景时代五行学说尚未产生,故无法采用。
二、张仲景否认五行学说的合理性,故不予采用。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6 18:54
古人(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不知道血压和细胞,不等于古时候的人身上没有血压,没有细胞。五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你认识不认识它,承认不承认它,它都起着作用。
就像有的人不知道人身上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等于他身上就不存在自主和不自主的生理活动一样!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6 19:0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6-6 15:11 编辑
老先生的意思是三个字:相当然。如果将这种理由用在对宗教的认识上,那么,我默认。但如果用在对医学科学的认识上,那么,我说证据不足。
请问老先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必须归纳到五行当中,为什么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脑,竟然不包括在人体的五行中呢?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6 20:08
你有什么证据说明“脑”竟然不包括在人体的五行中呢?请有理有据的回答。谢谢。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8-6-6 20:26
我虽然没有考证的本事,但是,从伤寒论很少出现五行思想这个角度,我还真的认为,伤寒论要早于内经。或者是五行学说,没有被伤寒论的作者所接受和使用。其实,五行学说,既是和阴阳学说有很多一致外,五行学说又开辟了更多的认识。那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外,还存在相生的关系。所以,仁海老兄认为只有阴阳就可以解决中医学的诊断治疗,我是不支持的。虽然,五行学说也存在不足。但是,五行学说开启了新的联系观,没有五行学说,何谈整体论治了。如果只有阴阳学说,我们只用阴阳对立关系来选药,那么治疗疾病就不需要复方了。寒者热之,热病,我们只用寒药就可以了,何苦用复方。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6 20:47
木——肝
火——心
土——脾
金——肺
水——肾
——请问老总,这大脑在何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6 20:51
仁海老兄认为只有阴阳就可以解决中医学的诊断治疗,我是不支持的。虽然,五行学说也存在不足。但是,五行学说开启了新的联系观,没有五行学说,何谈整体论治了。如果只有阴阳学说,我们只用阴阳对立关系来选药,那么治疗疾病就不需要复方了。寒者热之,热病,我们只用寒药就可以了,何苦用复方。
——————————————————
请老弟任意拿出个《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子,看看哪个离开了五行学说就无法组方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7 05:35
木——肝
火——心
土——脾
金——肺
水——肾
——请问老总,这大脑在何处?
-------------------------------------------------------------
难得仁海先生还知道人体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而且还知道五脏的五行属性!然而,你知道人体的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都是由五脏统属的吗?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7 05:44
请老弟任意拿出个《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子,看看哪个离开了五行学说就无法组方了?
--------------------------------------------
以先生的聪明和学识,应该知道人们每天都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吧?其实不管你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地球每天都在不停滴运转,而你每时每刻都在“坐地日行八万里”。每个方剂只要你是在实行“汗、吐、下、和、温、清、消、补”,那你肯定就离不开五行的生克制化原则!
作者: 探本寻源 时间: 2018-6-7 12: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7 17:32
答非所问,居然还有人捧场!
作者: 探本寻源 时间: 2018-6-7 17: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7 21:51
五行学说跟巫术差不多,都是起精神安慰作用。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7 22:15
木——肝
火——心
土——脾
金——肺
水——肾
——请问老总,这大脑在何处?
-------------------------------------------------------------
难得仁海先生还知道人体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而且还知道五脏的五行属性!然而,你知道人体的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都是由五脏统属的吗?
————————————————————
请问老总,
1、是大脑统属五脏呢?还是五脏统属大脑?
2、心包络也能统属大脑?那么,胸包络、腹包络也能统属大脑吧?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8 04:27
请问老总,
1、是大脑统属五脏呢?还是五脏统属大脑?
2、心包络也能统属大脑?那么,胸包络、腹包络也能统属大脑吧?
---------------------------------------------------------------------------------------------------
看来,先生受西医医学概念的影响太深了,以至于忘记了中医学的概念!先生思考问题总是站在西医的角度,自然看着中医的理论不顺眼。在中医学的概念里,脑为奇恒之府,它只是心的一个附属器官。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8 06:00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6-7 22:05 编辑
对于脑的功能,我国古代虽早有认识,但由于祖国医学以五脏为中心,因而将脑的生理病理隶属于五脏之中,居于从属地位。如“脑为心之使”、“肾气上通于脑”等。
中医言脑为奇恒之府,位置最上,元神所居之地,是人至精至粹之处,为诸阳之会,诸神之聚,是主司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器官。如明·李挺《医学入门》谓:“脑者,髓之海,诸髓者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骸,皆精髓升降之道路也”。
脑为“元神之腑”,主精神思维活动: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等,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反映于脑的结果。思维意识是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任物”的结果。中医学一方面强调“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灵枢·本神》),心是思维的主要器官;另一方面也认识到“灵性记忆不在心而在脑”(《医林改错》)。脑是精神意识活动的枢纽,神魂魄意志是脑的生理功能,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是脑受到各种刺激反映于外的表现。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8 08:46
请问老总,
1、是大脑统属五脏呢?还是五脏统属大脑?
2、心包络也能统属大脑?那么,胸包络、腹包络也能统属大脑吧?
---------------------------------------------------------------------------------------------------
看来,先生受西医医学概念的影响太深了,以至于忘记了中医学的概念!先生思考问题总是站在西医的角度,自然看着中医的理论不顺眼。在中医学的概念里,脑为奇恒之府,它只是心的一个附属器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上,医学知识不分古今中外,谁说的正确,就以谁的为准。
脑只是心的一个附属器官?不对吧?
敢问老先生,如果一个人只能在这两器官中任意保留一个的话,您觉得他应该保留哪一个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8 08:50
中医学一方面强调“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灵枢·本神》),心是思维的主要器官;另一方面也认识到“灵性记忆不在心而在脑”(《医林改错》)。
————————————————————————————————————
请问老先生,这两种观点,以哪个为准呢?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9 16:36
这两个问题,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横看成岭侧成峰”,“握手为拳,伸手为掌。”以你的聪明和才智,连这个问题也拎不清啊?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9 16:39
你是聪明人,你的地盘你做主,心和脑你决定不要哪个,这个问题还是你自己回答,你自己决定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9 17:30
中医学一方面强调“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灵枢·本神》),心是思维的主要器官;另一方面也认识到“灵性记忆不在心而在脑”(《医林改错》)。
————————————————————————————————————
请问老先生,这两种观点,以哪个为准呢?
————————————————————————————
这两个问题,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横看成岭侧成峰”,“握手为拳,伸手为掌。”以你的聪明和才智,连这个问题也拎不清啊?
————————————————————————————
学生鲁钝,不明白啊。
请问老先生,心脏置换术后,这人的任物是新换上的心的功能了?还是原有大脑的功劳了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9 17:39
请问老总,
1、是大脑统属五脏呢?还是五脏统属大脑?
2、心包络也能统属大脑?那么,胸包络、腹包络也能统属大脑吧?
---------------------------------------------------------------------------------------------------
看来,先生受西医医学概念的影响太深了,以至于忘记了中医学的概念!先生思考问题总是站在西医的角度,自然看着中医的理论不顺眼。在中医学的概念里,脑为奇恒之府,它只是心的一个附属器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上,医学知识不分古今中外,谁说的正确,就以谁的为准。
脑只是心的一个附属器官?不对吧?
敢问老先生,如果一个人只能在这两器官中任意保留一个的话,您觉得他应该保留哪一个呢?
——————————————————————————————————
你是聪明人,你的地盘你做主,心和脑你决定不要哪个,这个问题还是你自己回答,你自己决定吧!
————————————————————————————
学生鲁钝,就按老师的意见处理:既然心脏统属大脑,那就让病人留下心脏,换上个大脑得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19 06:34
《伤寒杂病论》为何未见“五行”之踪迹?
==============================================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确有五行,训诂学者把有关五行的部分说成是后人加入的,删除了,当然,就没有五行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19 10:07
千秋雪
只见一个标题就给10分。也太矫情了吧?看来“未见“五行””这几个字也能打动人心啊!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文章没发上,是我给补上的。给10分,是给的这篇文章,不是给的这个标题。
请问老总,按照您的意思,这种情况加分应该加在何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19 10:15
千秋雪
自己给自己的文章加分,也真是自爱有加了!
——————————————————————————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种公正的品质,很多人都缺乏。老先生做为资深中医专业人士,对此种行为理应加以褒扬,而不要贬低。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19 12:33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确实很可爱。谢谢指教!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19 16:02
如果老先生转发我的有重要意义的文章时,我也会给您加分。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19 17:55
金栋按:今通行本《伤寒论》有两个版本,即宋本和成(无己)注本。宋本原刻已无,而是明代赵开美的复刻本,是当前张仲景《伤寒论》的标准版本。赵开美复刻本《伤寒论》是这样记述作者的——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宋·林亿校正,明·赵开美校刻。
那么,相对于《伤寒论》这本著作而言,王叔和“撰次”是什么意思呢?
钱超尘《伤寒论文献通考》说:“所谓撰次,是指把仲景原著已散乱的条文,排列出具有条理性的条文来。”愚见此说未当。
撰,撰写,撰著。次,次序,排列次序、编排次序。所谓撰次,指既有撰写,又有编排次序之义,非惟指编排次序而言。
观《康平伤寒论》的小注、旁注、嵌注及低两格之文字等,当是王叔和撰写或发挥之义。若以今通行本即宋本《伤寒论》而言,此等文字或内容皆是正文刊刻流行,即法定经文传世。如此说来,所谓王叔和撰次,是指既有整理编排仲景《伤寒论》原著之义,又有注释、撰写补入增益《伤寒论》之文。
由于晋·王叔和沾益张仲景自序,致使后人误认为《伤寒杂病论》是“撰用《素问》、《九卷》”等而成,遂使后人误读几千年。从内容分析,《伤寒论》与《内经》无关。据钱超尘教授考证,《辅行诀五藏用药法要》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一书的基础上撰成的,属经方派,与医经派《内经》无关,与五行学说无关。
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说:“《汤液经》见于《汉书·艺文志》,晋代皇甫谧于《甲乙经·序》中谓:‘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可见仲景著作大都取材于《汤液经》。谓为论广者,当不外以其个人的学识经验,或间有博采增益之处,后人以用之多验。《汤液经》又以失传,遂多误为张氏独出心裁的创作,因有‘方剂之祖’、‘医中之圣’等无稽过誉的推崇。……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只以仲景序言中有‘撰用《素问》、《九卷》……’的为文,遂使注家大多走向附会《内经》的迷途,影响后来甚大,其实细按其序文,绝非出自一人手笔,历来识者亦多疑是晋人作伪,近世杨绍伊辨之尤精。”(《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19 19:05
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只以仲景序言中有‘撰用《素问》、《九卷》……’的为文,遂使注家大多走向附会《内经》的迷途,影响后来甚大,其实细按其序文,绝非出自一人手笔,历来识者亦多疑是晋人作伪,近世杨绍伊辨之尤精。”(《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
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6-19 23:13
五行学说对中医,本来就是“拖鞋”,人懒的走路时,趿拉一下。正经要上街时,就不穿拖鞋。
正经的鞋,鞋面、鞋底、鞋跟、鞋帮齐全,有的还加鞋钉、鞋饰、鞋套、鞋垫等等附设的东西。
拖鞋就随便了,有块底,能攀在脚上就行。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里,丢三落四,就像拖鞋,给中医里的懒人准备的。本来就是打比方的事,被说成中医理论的基础,简直太糊涂了!
大家不要多争吵了,哪位想继续争论五行学说,我提个条件:
五行有相生相克一共十个内容,您把这十个内容,每个在脏腑学说里找一个例子,不算多吧?只要您把十个例子找全了,咱们就说五行学说是一双正经鞋。找不全,就不要讨论了。
出来找全十个内容的帖我再回复,找不出来,咱们还是聊其他的吧。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6-20 16:14
不管是肯定五行还是否定五行都要弄明白五行的概念和原理,弄不明白五行的概念和原理就肯定或者否定五行,太随便了吧。由于不明白五行的概念和原理,现在肯定或者否定都没有充分的理由,怎么办?就两个办法:第一,尽快弄明白;第二;暂时弄不明白就留给后人弄吧。弄不明白就把它扔了,这绝对是个馊主意,你是咋想出来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6-20 16:17
五行的概念和原理弄不明白,举多少例子也百搭。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6-20 20:57
五行是一套理论,咱们起码得把这套理论有些什么说明白吧?咕咚来了,咕咚来了,谁也不知道咕咚是个什么玩意,就争吵咕咚来没来,这也太扯了。
您说的“概念”和“原理”,这是探讨学术时才有的步骤,五行这套所谓的理论,还远远够不到“学术”二字,您这要求太高,根本不是五行学说支持者能知道的。
这么说吧,您给人家提要求,但人家不要说达到您的要求,人家连您要求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探讨?
比如,语文老师要求学生造句,学生连造句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怎么造句?
我说的您要不信,您等着看会不会有人说出来五行的概念。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6-20 20:59
就算一天找一个,十天当可揍齐,十天提不全,那以后谁再啰嗦就先让他回家做功课。
----------------------------------------------------------
萧先生别担心,这个五行学说,在中医上的应用,先天不足,给一年两年时间也和脏腑学说配不齐。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6-21 10:25
千总介绍中医对脑的认识,很宝贵的资料。
这些本来应该成为中医认识生理的基础,可是这么宝贵的资料,楞让五行学说给整丢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21 12:33
中医从来没有否定过脑的存在,而且非常重视脑的功能,称其为“元神之腑”。但是中医理论是把人体以五脏为中心进行分类和研究的,而且把脑归属于心,这是人所供职的事情。汉语里心的概念里大多包含了脑的功用,换句话说中国人把许多脑的功用归结于心。例如:一心一意,用心做事,心灵手巧,尽心尽力等,这些词汇的含义都是用西医的心的概念无法理解的!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1 14:56
以《内经》而言脑的功能,是将脑的功能分属于五脏而总统于心!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1 14:59
结果使人误认为中医是无“脑”的中医,屡遭诟病。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1 15:02
除了医经家以外,经方家如《伤寒杂病论》基本上也是不用“脑”的理论。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1 15:05
是否需要训诂与考证知识,来阐释中医之“脑”呢?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1 15:46
另外,以脉诊而言,如《难经》、《脉经》等脉学著作中关于寸关尺之三部九候,基本上也是不用“脑”的理论。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21 15:50
金栋先生,你说得好。确实“需要训诂与考证知识,来阐释中医之“脑””,其实,自古以来,中国人从来没有忽视过心和脑的关系。先生善于考古和训诂,那就请先生帮助诠释一下“烦”这个字吧!我看这个字就可以说明中国人对心和脑的认识。谢谢了。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1 16:01
临床实践及观察,只有脱离了五行学说,才有“脑”的功能和地位!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1 16:16
烦者,心烦也。烦者,火+页(音协xie,头也,项上曰页)也。头脑有火,故烦也、心烦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1 16:17
说心非心,实脑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8-6-21 16:19
以现代而言,心烦者,即焦虑也。脑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神经焦虑症!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6-21 17:01
焦虑与焦虑症是有区别的。
百度资料: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比如快考试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复习好,就会紧张担心,这就是焦虑。这时,通常会抓紧时间复习应考,积极去做能减轻焦虑的事情。这种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也称为生理性焦虑。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就会诊断为焦虑症。
焦虑是预感到未来威胁,与惧怕不同,后者则是对客观存在的某种特殊威胁的反应。正常人的焦虑是人们预期到某种危险或痛苦境遇即将发生时的一种适应反应或为生物学的防御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情绪。焦虑也可以是所有精神疾病的一种症状。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控制不住,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其威胁与焦虑的程度很不相符。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21 17:34
谢谢陈版版的补充。
正如陈版版所说:“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比如快考试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复习好,就会紧张担心,这就是焦虑。”“焦虑也可以是所有精神疾病的一种症状。”这很形象的从临床的角度说明了中医的心和脑的关系。
担心,这里毫无疑问是指中医所谓的“心”,而绝不是西医所说的“心”。而“精神疾病”当然是指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那么,所谓“焦虑”到底是“心”病,还是“脑”病呢?中医和西医谁更能说得清呢?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6-21 18:00
担心,这里毫无疑问是指中医所谓的“心”,而绝不是西医所说的“心”。而“精神疾病”当然是指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那么,所谓“焦虑”到底是“心”病,还是“脑”病呢?中医和西医谁更能说得清呢?
一一中医的心与西医的心,只是名称相同,概念内涵是不同的。中医的五脏,不是西医的五个器官,不是单纯的解剖学概念,而是五个生理功能系统之生理功能与过程之概括与反映。中医的心,本身就涵盖了循环系统的泵血功能(心主血脉),及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思维认知功能与过程(心主神明)。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1 20:12
中医的五脏,不是西医的五个器官,不是单纯的解剖学概念,而是五个生理功能系统之生理功能与过程之概括与反映。
————————————————————
当年造字时,心肝脾肺肾不是指具体器官?你规定的?
中医的心,本身就涵盖了循环系统的泵血功能(心主血脉),及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思维认知功能与过程(心主神明)。
————————————————————————————
这不过是受了五行学说的误导而已。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8-6-21 20:39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6-21 12:51 编辑
当年造字时,心肝脾肺肾不是指具体器官?你规定的?
一一您把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当作文化识字课来学习研究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8-6-22 10:44
心烦经你一训诂考证就变成脑烦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22 15:54
101先生短短的一句话说破了中医和西医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心烦这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词汇,用西医的心的概念就难于理解,而用中医的概念去理解,就顺理成章了。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词汇,先生可以慢慢去体会其中的奥妙。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2 16:24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6-22 12:32 编辑
中医的心,本身就涵盖了循环系统的泵血功能(心主血脉),及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思维认知功能与过程(心主神明)。
————————————————————————————
这不过是受了五行学说的误导而已。
————————————————————————————————
千秋雪
作为中医人员,仁海先生你确实是走火入魔了!只能让人一声叹息。————————————————————————————————
我的观点与您老截然不同。
老先生现在70岁左右的年纪了吧,也算是干了一辈子中医了,竟然没弄明白五行学说是无用的东东,可能您这辈子是悟不透了,惜哉。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6-22 20:28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6-22 12:34 编辑
五行学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理念,千百年来经历了多少朝代和仁人志士,他们在许多方面包括军事、建筑,人事、生活,卜筮等进行应用,还没有人说五行学说是“无用的东东”。
现代,山东出了个仁海先生一下子慧眼识真,居然破解了五行学说,原来是个“无用的东东”。先生真是个”前无来者,后无古人”的奇人异士啊!久仰啊,久仰啊!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2 20: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2 20: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2 20: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2 21:01
行学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理念,千百年来经历了多少朝代和仁人志士,他们在许多方面包括军事、建筑,人事、生活,卜筮等进行应用,还没有人说五行学说是“无用的东东”。——————————————————————————
不管多少朝代,多少人使用五行学说,咱们就用事实说话。其中卜筮就先不说了,就先从军事、建筑,人事三方面谈谈吧。
一、先谈军事吧。
中国公认的兵圣孙子之《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您找出一句将五行学说用于军事理论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2 21:14
看看五行学说用在何处了?给您找出孙子兵法全文来,供您细细的搜寻:
孙子兵法全文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930/17/17813109_594933593.shtml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2 21: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8-6-22 21:29
1953年12月,毛泽东在听取卫生部副部长贺诚等汇报工作时,就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发展中医药事业,如何实现中西医团结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中医是在农业与手工业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这是一大笔遗产,必须批判地接受,把其积极的一面吸收过来加以发挥,使它科学化;另一面,对不合理的要研究,分析批判。“什么是科学?有系统的、正确的知识,这才是科学。西医也有不合理的部分,不合理的要批判。中西医要团结,互相看不起是不好的,一定要打破宗派主义。中医学习一点西医是好的。”
1954年6月5日,毛泽东在与时任北京医院院长周泽昭谈话时,认为看不起中医药是一种很恶劣的崇洋媚外的思想作风,他指出:“对新来的外国东西重视了,对自己本国的东西倒轻视了。按摩,连剃头的、修脚的都能做,就看不起,不叫按摩疗法。看不起本国的东西,看不起中医,这种思想作风是很坏的,很恶劣的。”
------------
这是原文,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你这是什么行为?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2 21:31
哈哈,你可真够大胆的,阴阳学说在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用。
建筑学上也同样应用阴阳学说,如布局协调等。
风水学,其实是门科学,并不是迷信。风,指空气要流通;水,便于人畜使用。一旦引进五行学说了,从此风水学也就神秘起来了。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2 21: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2 21: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6-22 21:37
中医是有许多脑的认识,可惜让五行学说搞的这些认识七零八落。
比如,咱们把中医脑的认识(包括心里面的一部分),用五行学说来解读一下,看能不能自圆其说。
五行学说的内容,是生克关系,脑和四脏六腑的生克关系,是不是能够说全,准确不准确倒先不要强求,只要能说出来就算。
比如,脑在五行中属什么?假如属火,五行里火克金,可否说“脑克肺”?脑和肺是什么关系?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6-22 21:38
木火土金水,脑是哪一路?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6-22 21:42
大家要支持五行学说,咱们先不要急着争论,争论了几年也没有结果。
哪位支持五行学说,就把五行学说在脏腑学说里的应用介绍出来,一共连生带克十个关系,凑够十个,咱们再争论。
前两年争论五行学说,我就又这么个要求,这是最低要求吧?可是谁也不愿意讲,大家不讲,就不是真心支持五行学说。就是“反五行”。
你们反五行,是不是还要“反中医”?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3 08: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6-23 15:50
您用沙盘比喻五行学说,不恰当。沙盘是实际地形的示意模型,首先得制作完整,然后再要求和实际相符。现在五行学说自己还没有完整,更谈不到和实际相符。
所以您“沙盘”的说法,对五行学说来说,要求太高了。
如果说五行学说是个沙盘,首先得把这个沙盘做出来,做完整。拿出来这个东西,才能看是不是符合实际,现在拿都拿不出来,没办法说是不是符合实际。
论坛争论五行学说好几年了,我屡次要求大家拿出来一个完整的五行学说,可就是没人拿出来。
也就是说,五行学说,连沙盘也算不上。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8-6-23 17: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8-6-23 21:10
“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全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我们的西医少,广大人民迫切需要的是依靠中医。对中西医要有正确的认识。中医是在农业与手工业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这是一大笔遗产,我们要把其积极的一面吸收过来加以发挥,使它科学化;另一面,对不合理的要研究,分析。什么是科学?有系统的、正确的知识,这才是科学。中西医要团结,互相看不起是不好的,一定要打破宗派主义。中医学习一点西医是好的。”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8-6-23 21:18
11、1953年12月
“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全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我们的西医少,广大人民迫切需要的是依靠中医。对中西医要有正确的认识。中医是在农业与手工业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这是一大笔遗产,我们要把其积极的一面吸收过来加以发挥,使它科学化;另一面,对不合理的要研究,分析。什么是科学?有系统的、正确的知识,这才是科学。中西医要团结,互相看不起是不好的,一定要打破宗派主义。中医学习一点西医是好的。”
12、1954年
“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富,如果任其衰落下去,那是我们的罪过。中医书籍应进行整理。应组织有学问的中医,有计划有重点地先将某些有用的,从古文译成现代文,时机成熟时应组织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编出一套系统的中医医书来。”
13、1954年4月21日
在指示草案的“对待中医的问题,实际上是关系四万万七千万农民的疾病医疗问题”一句中的“四万万七千万农民”之后,加上“及一部分城市居民”;在“我们应该有批判地接受这一部分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存其精华,把它的合理部分增加到医学中去,更好地为治疗疾病,增进人民健康服务”一句中的“医学”之后,加上“科学”二字,在“治疗疾病”之前加上“预防疾病”,在“依靠中西医合作,根据中医实际应用的经验,进行一种谨慎的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之后,加上“和说服教育工作”;在“将中医团结起来,安定下来,把他们现有经验保存下来……”这段话中的“现有经验”改为“现有的合理经验”。
-------------------
最全的***对中医的指示 (丁香园)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8-6-23 21:25
为什么在很多相关资料中都没有毛主席的那句话,毛主席有没有说,应该是存疑的。
我看你多看看毛主席的这段话。
1953年听取贺诚汇报时,针对中西医之间的不团结,毛泽东批评道:“互相看不起是不好的,一定要打破宗派主义。”他告诉贺诚,中西医都有不合理的部分,不合理的要批判,积极的要吸收。1954年,在与周泽昭的那次谈话中,就这种对新来的外国东西重视,对本国的东西反倒轻视的现象,毛泽东提出更加严厉的批评:看不起本国的东西,看不起中医,“这种思想作风是很坏的,很恶劣的”。
这次谈话后不久,毛泽东又于这年7月委托刘少奇召集会议,专门传达他关于中医工作的指示。在指示中,毛泽东认为,中西医团结问题没有做好,原因是西医存在很大问题,主要是西医有宗派作风。这个指示的批评更上一个层次:什么都是“舶来品”好,这是“奴化思想的影响”;看不起中国的东西,不尊重民族文化遗产,这是“极端卑鄙恶劣的资产阶级的心理在作怪”。愤怒之情,可见一斑。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6-23 22:33
这个图是五行的沙盘。
五行学说只有用来解读中医脏腑学说才有意义,如果不解读脏腑学说,咱们谁管真的假的、废除还是保留,它爱是什么就什么去,和中医无关的事咱们不管。。
要说和中医有关,就要把脏腑学说套在这个沙盘里,不管套的对不对,只要套进去,就算是个沙盘。可是,争论五行这几年,我在这里多次请大家把脏腑学说套在沙盘里,大家都不吭声。
您说说,人家连个沙盘也拿不出来,咱们还顾得上说沙盘是不是符合实际吗?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6-27 05:57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6-28 10:37 编辑
您怎么知道脑不包括在五行中啊?难道人脑中没有阳中之阴(金)阴中之阳(木)阴中之阴(水)阳中之阳(火)阴中至阴(土)?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7 09:00
您怎么知道脑不包括在五行中啊?难道人脑中没有阳中之阴(金)阴中之阳(木)阴中之阴(水)阳中之阳(火)阴中至阴(土)?
——————————————————————
脚趾头也如此,因此,以后就不用看脏腑、大脑了,脚趾头就全部替代了。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6-27 09:24
您承认脚趾头、脏腑、大脑都有五行不就对了嘛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7 10:30
所以,木配属肝,火配属心,土配属脾,金配属肺,水配属肾,就不成立嘛。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6-27 15:38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6-27 15:41 编辑
肝配属木(阴中之阳),心配属火(阳中之阳),脾配属土(阴中至阴),肾配属水(阴中之阴),肺配属金(阳中之阴)咋就不成立了?人的心肝脾肺肾若连阴阳都没有,还会有心肝脾肺肾吗?何况,本义的阴阳就是阳化气阴成形,没有阳化气阴成形,人体就没有了新陈代谢,人就活不了。再者,本义的阴阳阳化气阴成形既可存在于心(阳中之阳)肝(阴中之阳)脾(阴中至阴)肺(阳中之阴)肾(阴中之阴)合在一起的生命运动过程,也可存在于分开的心(阳中之阳)、肝(阴中之阳)、脾(阴中至阴)、肺(阳中之阴)、肾(阴中之阴)中。可见,阴阳五行的博大精深既不是您能理解的,也不是那些看起来挺阴阳五行的人能理解的。否则,千总就不会说五行擂台赛弄的一地鸡毛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8 09:1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6-28 05:18 编辑
头在胸之上,四肢、屁股在腹之下。
故以人身而论,阳在头,阴在四肢,或在屁股。阳中之阳在脑,阴中之阴在肛门。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6-28 09:26
我说的都是内经原话中都有的,您说的都是自己编的。您不相信内经,我也没办法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8 09:28
不管你引用谁的,那就说明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因此,你就应该对引用的东西做出必要的解释喽。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6-28 09:40
解释并不难。若解释不了或解释的您不满意就一概否定吗?您在另一个帖子已经承认了脚趾头、脏腑、大脑都有五行。难道您不担心否定五行很可能导致否定脚趾头、脏腑、大脑吗?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8 10:28
解释并不难。若解释不了或解释的您不满意就一概否定吗?您在另一个帖子已经承认了脚趾头、脏腑、大脑都有五行。难道您不担心否定五行很可能导致否定脚趾头、脏腑、大脑吗?————————————————————————————————————————
五行学说,是人为制造的理论,正确,就得承认,否则,就废除,何惜之有?
脚趾头、脏腑、大脑,是客观存在的东东,谁又能否定得了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29 07:19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6-28 23:20 编辑
金匮要略第3条
【原文】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词解】
苦冷者死:腹中冷,苦痛者死。
水气:水饮内停。
寒:水饮。
目正圆:两目直视不能转动。
劳:指肾精不足虚劳证。
难:指大便难。
【释义】
本条论述面部望诊在临床上的应用。鼻为“面王”,内应于脾,故面部望诊首先从鼻开始。如鼻部出现青色,青是肝色,症又见腹中痛,为肝乘脾;如再见极度怕冷,则属阳气衰败。鼻部色现微黑,黑为水色,此属肾水反侮脾土之象,所以主有水气。色黄是指面色黄,不单纯指鼻部。鼻部色黄,黄为脾色,多系脾病不能散精四布,因而水饮停于胸膈之间,所以色黄者胸上有寒,寒指水饮而言。面色白是血色不能上荣于面,失血过多之征,所以色白者主亡血。如亡血之人面色反现微赤,又不在气候炎热之时,此为血去阴伤,阴不涵阳,虚阳上浮之象。目正圆是两眼直视不能转动,此为风邪强盛,五脏之精气亡绝,多见于痉病,证属不治。但必须指出,本书各篇中所称死或不治,多为表明疾病危笃,并非绝对不治,不可以辞害意。
“色青为痛”以下一段,仍论面部的望诊。青为血脉凝涩之色,所以主痛。黑为肾色,劳则肾精不足,其色外露,所以主劳。风为阳邪,多从火化,火色赤,所以面赤主风。黄为脾色,若其色鲜明是湿热蕴结,脾气郁滞,多有大便难之症。面色鲜明为体内停积水饮,上泛于面,形成面目浮肿,所以反见明亮光润之色。
【教学参考】
吴谦《医宗金鉴》:“气色见于面部,而知病之死生者,以五气入鼻,藏于五脏,其精外荣于面也。色者,青、赤、黄、白、黑也;气者,五色之光华也。气色相得者,有气有色,平人之色也,即经云: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豚膏,黑如乌羽者生也。气色相生者,色或浅深,气或显晦,病人之色也,即经云:浮泽为外,沉浊为内,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夭泽,以观成败;察其散博,以知新故;视色上下,以知病处。色粗以明,沉夭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也。有色无气者,色枯不泽,死人之色也,即经云:青如兰叶,黄如黄土,赤如衃血,白如枯骨,黑如炲者死也。鼻者,明堂也,明堂光泽,则无病矣。而曰见色青,为腹中痛,鼻苦冷甚者死;黑色为水为劳;黄色为上寒下热,小便难;面目鲜明,内有留饮;色白为亡血;色赤为热为风,若见于冬,为非其时者死;目直视,正圆不合,如鱼眼者,痉,不治。此气色主病之大略也。其详皆载《内经》。”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8-6-29 19:01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
这一段文字,与五行学说无关。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9-1 10:55
《金匮要略》第7条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
有人说,《金匮要略》中没有五行的踪迹!【肝旺色青】从何而来?肝,是不是五行中的木、青?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