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中西医融合观之三《融合观》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5-10 07:41
标题: 中西医融合观之三《融合观》
中西医融合观之三《融合观》即将出版,全面系统的论述了:阴阳五行与矛盾论、系统论的融合;取象比类与形式逻辑、科学实验、实践论的融合;脏腑经络与器官系统的融合即心肝脾肺肾与西医九大系统的融合;精、气、神与物质、能量、信息的融合;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辩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中的150多个重要节点上的的证与西医相应病理状态的融合,建立一【方-证-病理状态-诊断治疗方案】的诊疗体系,其原基概念是证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5-10 07:49
之所以在《中西医融合观专栏》里发表,是为了我自己整理方便,以后,不要到坛子里找。
中西医融合观之三《融合观》这本书里就有许多内容,在本论坛已经发布过了,只是没有系统化,在本书里系统化,成为理论。
在这个帖子里,还要发表一些书中的部分内容,以及相关的介绍。正式出版之后,过了一定的时间,也许能够全文发表。
作者: 探本寻源 时间: 2018-5-11 12: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6-5 16:37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晶,这一不朽的结晶不但不随岁月的流逝、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她的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的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她非但不是某些人无情扣上的的朴素认识论,反倒是现代思维哲学的集大成,不由得让我们萌发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真正发源地恰恰是我们中国。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中国大陆有关古代阴阳哲学的认识几乎是统一的,而这种统一就在于阴阳学说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论。与此相关的认识是,五行理论就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论,而这种说法的依据就是把《尚书 洪范》中的五行理解成五种物质。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妨碍科学的进步。这是错误的认识,科学进步依赖于社会制度,上层建筑依赖于经济基础。西方科学之所以发生在欧洲,是因为欧洲的封建社会不完备,是世界封建社会的薄弱环节,而中国是世界封建社会的巅峰,最完备的封建社会,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西方科学不可能发生在中国。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妨碍了科学的发生发展。
上世纪50年代,讨论中医理论的时候,有人提出脏象经络是中医理论的内核,阴阳五行(哲学)是中医理论的铁核。这种说法发展到今天,中西医融合的时候,提出来中西医融合分为三个层次:哲学层次;基础理论层次;临床层次。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22 17: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23 07: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1-24 07:05
谢谢先生的批评,面前只要不是悬崖,我会一直走下去,向着既定方向,披荆斩棘,开出一条路来,直到珠穆朗玛峰的山顶。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1-24 07:09
这一本书出版之后,下一本书就是《金匮要略现代解读》,书稿已经完成一半,预计2021年出版。之后还有《温病条辨现代解读》,请大家继续等待。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1-24 07: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2-14 17: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15 07:16
谢谢先生持续关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19 00:38
简介:
中西医融合是指理论体系的融合,把具有不可通约性的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融合为中国医学。哲学层次是把阴阳五行学说,矛盾论、系统论的融合为“太极-系统观”,其代表符号是:太极-黄金螺旋图。太极-系统观建重新定义生命、动物、人体、疾病;重新审视进化论,树立功能决定结构的新观点;实现精、气、神与物质、能量、信息的融合。在医学基础理论层次,以调控、代谢、繁殖三大功能为参考系,实现脏象经络与器官系统的融合,即心-调控象态,脾肝肺-代谢象态,肾-生殖象的态象态体系。临床层次把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六种辨证论治中的170多个重要节点上的证与西医相应病理状态的融合,创立170多个证态的【方-证-病理状态-诊断指标、治疗方案】证态理论体系,实现了在诊断治疗的中西医的沟通与融合。在认识论、思维形式方面,完成取象比类与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的融合。
此前出版的《中西医融合观》与《中西医融合观续》已经完成了六经辨证、三焦辨证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辩证中的证与西医相应病理状态的融合,与本书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证态总计170多个证态,完成了中医临床理论中的主要节点证与西医病理状态的融合,建立起证态理论体系,实现了临床层次的融合。
本书适宜哲学界、理论界、国学界、医学院校师生、研究生、各级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国学、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打开一个新窗口,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认识客观世界。
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破中西医之壁垒,创新医学之理论,圆中国医学之梦,解中医经典之谜。打通中西马,融合古今事。海纳百川,承载着中国医学之航母,起锚远航,朝着自由王国的彼岸,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作者: 医见钟情 时间: 2019-12-22 09: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9-12-22 10:30
把具有不可通约性的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融合为中国医学
——————————————————————————————————
既然是不可通约,又能融合成一个理论体系,这个要如何理解呢?
还望先生解惑。
再就是,王锡民先生用现代医学知识解读中医学基本理论,先生好像不赞同,那么您这个融合,咋觉得和王先生的做法有太多相似之处,只是您的远不如王先生的更严谨罢了。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2-22 10:48
通约不是融合,通约不是结合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2-22 10:52
融合不是结合,结合不是融合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2-22 10:54
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破中西医之壁垒,创新医学之理论,圆中国医学之梦,解中医经典之谜。打通中西马,融合古今事。海纳百川,承载着中国医学之航母,起锚远航,朝着自由王国的彼岸,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2-22 10:56
圆中国医学之梦?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22 16:41
转载《中西医融合观》
(五)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统一论
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是统一的,不可通约性说的是革命前科学与革命后科学必须区分开来,不能混为一谈,他们之间的语汇、术语、概念不可能完全一致、对等、等同,不能够直接、精确翻译,不能对号入座。近代医学与现代医学具有不可通约性,如前述。可融合性说的是革命前科学与革命后科学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融合就是找发生在两个系统、两个层次或多个系统、多个层次之间的关联,关联就是相互之间的作用,就是共同参考系。古代西方医学、近代西方医学、现代医学;中国古代医学、中西医结合、现代医学,都是医学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不同类型,正因为它们具有不可通约性,这些不同的医学类型才有其特殊性,才能把它们区别开来;也正是因为它们之间有联系、有关联,它们才同处于医学这个大系统之中,才具有可融合性。在一个系统内,子系统之间、不同层次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是系统存在的必备条件,同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个性与共性,绝对与相对,对立与统一等概念一样,是事物本质的反映。医学发展的过程及融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事实上时时刻刻都处于融合的过程之中,最困难的是找到融合的方法更快的实现融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22 16:45
融合观,是一种世界观,方法论,是把具有不可通约性的两个系统,通过寻求共同参考系,使之融合成为一个新理论的观点与方法。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是融合观的一个具体实例,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突破口。例如:圆周与直径的比,是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这是其真值,具有不可通约性;但是,二者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只取其近似值就可以了,这个近似值就成为“共同参照物”,使之通约,也就是说,在融合的过程中,二者都必须舍去自己的一些东西,才能够找到共同参照系。不可通约性与不可通约还有点区别。不可通约性指的是类似于无理数(不可通约的数),是哲学科学借助于数学概念,来说明科学革命前后的理论之间的关系,是比喻。这个比喻恰如其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22 16:47
中西医的关系可以类比为地铁系统与地面公交系统的关系,二者都是网络系统,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地上,各自不能直接相交,汽车不能开到地铁里,地铁的电车也不能开到地面上。但是,通过两个系统的公共车站,每一个人从出发点到达所需要目的地,通过公共车站图,可以在两个系统内交替行走。公共车站就是证态,象态。形成三个个交通图:1地铁路线图;2地面公交路线图:3公共车站图。通过公共车站图,可以选择最佳运行路线。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22 16:51
千秋雪 发表于 2019-12-8 23:42
把热实结胸完全等同于急性腹膜炎确实值得商榷,但是把热实结胸完全等同于阳明腑实证也是值得商榷的!
把热实结胸完全等同于急性腹膜炎确实值得商榷,但是把热实结胸完全等同于阳明腑实证也是值得商榷的!
==================================================
先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很重要,先生说的很正确。所有的证态都存在这个问题,阳明腑实证不能等同于肠梗阻……。论坛上一直对于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提出过许多疑问,在此我做一个答复。
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从临床的角度看是一致的,这是可融合性,共性。另外一方面,大陷胸汤不能完全治愈所有的急性腹膜炎,在古代没有抗菌素、外科手术,许多急性腹膜炎的患者死亡了,患者转变成腹腔脓肿、胸腔脓肿、盆腔脓肿。现代社会里这些问题已经很少发生,大陷胸汤只适用于溃疡穿孔小于2厘米的、可以保守治疗的病例。大陷胸汤还可以治疗某些肾功能不全、流行性出血热等等,这就是不可通约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22 17:07
关于我和王先生的观点,既有共同性也有不同性。沟通中西医的愿望是相同的,出发点相同;方向不同、标准不同、采用的参照系不同。这些问题可以相互探讨,学术讨论,各自保留自己的观点。
《伤寒论现代解读》,我公开声明对于其中的一些内容、条文,我解不开,解读不了,这就是不可通约性,解读了的条文也许不正确,请批评指正。解读不了的留给后人,或者未来的科学研究去解决,我绝对不去否定它,把自己解读不了的当做糟粕、错误抛弃。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2-22 20:15
伤寒论现代解读不了,不可通约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2-23 17:37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2-23 22:40 编辑
什么是通约什么是融合什么是不通约
好像很多人都讲通约,但却又不清楚什么是通约。
古代技术的说明不能与现代科学理论通约,实际就是说同一种现像或同一种实验,古代的说明解释与科学研究的理论说明解释是不相同的。
通约就是相同,不通约就是不相同。
如中医药的食少,现代认为与消化物质合成减少有关,如组胺合成减少,这是现代生理学研究的发现或生理学理论。
而古代关于食少也有一些说明,但肯不是这种生理学科学说明,一般也只是简单猜测或根本不正确。
如水肿古代认为是什么水不化气,这显然与实际生理学科学研究不同,本身也是不正确。
生理学研究水肿与激素反应过强有关,这与古代水化气简单猜测显然不能通约或根本说明不同。
而关于很多古代技术发明应用,很多古代实验现像,人类科学大都研究过都有科学的说明。
但是关于中药应用方面,却还没有相关研究或真正的科学发现。
当然也不是都不清楚,是一部分清楚一部分不清楚。
就像消化弱,水肿,虽然人类医药学知道与相关激素或信号物质合成增多或减少有关,但并不知消化弱,水肿相关激素或信号物质合成增多或减少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而这一部分就不仅是能不能通约这么简单了,是古代现代都没有理论说明,当然就不存能不能通约了。
凡是古代技术应用没有被现代人类科学研究清楚的,不论古代有无说明解释都是不存在通约的基本条件。
或者不属于通约类,中药主要部分就根本不属于通约类,也不是通约不通约类的。
关于融合的条件。
就是古代技术不仅是古代不能正确说明,现代也不清楚部分,要有科学的研究,就像激素增加的原因是什么的研究。
当然首先要建立假说理论。
中医主要部分就是假说部分的现有人类医药学未知部分而不是人类医药学已知理论部分的。
如果人类医药学不建立中药医假说研究理论部分,直接将古代中医药简单猜测说明或技术应用与人类医药学现有研究已知理论部分或技术应用摆放在一起。
如人类医药学现有研究已知炎症病理理论部分与中药症状脉像 ,脉细,苔厚,口渴及应用中药摆一起,就以为是什么2种人类医药学现有治疗论理古代中医药简单技术应用及临床技术用药结合了。
只能说明头脑简单完全不懂科学研究,不懂人类医药学研究,不懂古代中医药简单技术应用。
说明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目光短浅
当然如果将古代中医药实验直接能说明部分,如果是人类现有研究已经研究部分,不包括没有研究部分,当然就不能真正说明中医原理药理,等于没有研究。
如口渴这种反应的原因相关人体结构变物质变化,中药是如何治疗药理中药结合细胞是什么中药结合受体是什么都应有相关研究说明,或理论研究假说。
这只是融合条件之一。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2-23 19:08
而如果用治口渴中药治愈相关疾病如炎症,口渴是如何与炎症产生联系的,是何种人体生理病物质的作用,也要有研究说明。
而另一部分炎症才是人类现有病理学比较能研究清楚,也还有不清楚不知道部分。
中医药症口渴如果要与炎症建立关系或相融合,就要有前面2个条件。
如果只是简单将炎症中医药症口渴放在一起就宣称是融合是十分草率可笑的。
不可能影响人类医药学,更不可能产生是一种新理论,是假大空。
至于像先天精是受精卵这类也根本不是研究中医药毫无价值。
也与说明中医药如何能治愈症状疾病没有作用。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9-12-23 19:23
关于水肿的激素增多的原因部分病理学也不清楚,古 代中医现代中医更不知没有理论,理论是0对0.
就是谈不存在通约不通约。
这2个0变成不是0或变成理论或假说,就要研究,而假说本身不是中医的也不是人类现有医学部分。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9-12-24 15:26
谢谢先生赐教,谢谢!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