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长江学者定纷争:青蒿素到底算中药还是西药? [打印本页]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2-20 18:46
标题: 长江学者定纷争:青蒿素到底算中药还是西药?
近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再次引发关于中药与西药的口水战:
有人认为此奖意味着中药终于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扬眉吐气,不再因药理机制不明确、作用成分不明等原因受人诟病;也有人指出,青蒿素的发现是借助了严格的现代化制药手段,现代医学才是最大功臣,中药的“不科学性”依旧存在。
当然也有人指出中西医结合才是从诺奖中应得的启发……
10月7日,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孔令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很多人习惯把化学药物与中药对立起来,实际上两者有很大的联系,化学药物来源于中药和天然药物,两者治病时起作用的物质基础都是化学成分。
青蒿素到底是中药还是西药
1971年10月4日,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屠呦呦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素,并成功得到了青蒿中性提取物“191号样品”。该样品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
那么,屠呦呦提取出来的青蒿素究竟算是中药还是西药?
“现在临床上用的青蒿素大多是它的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珀单酸酯等等。这些都是化学药物,不算是中药。”孔令义解释说,“但是青蒿素本身是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纯化合物,按照现在执行的中国西药审评办法,从中药中提取得到的天然化合物可以算是中药的一类新药,也可以算做化学药物的一类新药,两条路都能走得通。”
1973年,屠呦呦课题组研发出了青蒿素的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将抗疟的疗效提高了10倍。目前临床使用的都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很少直接使用青蒿素,因为纯化合物不溶于水,而合成的青蒿素衍生物,经过了筛选和毒性试验,具有抗疟疗效好、水中溶解度大的特点。
由此可见,青蒿素作为纯化合物既可以算作中药,也可以视为西药。但是,青蒿素的衍生物或者说它的结构修饰物通过了化学反应,不再是纯化合物,而是属于化学药物的范畴,应算西药。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2-20 18:49
有专家解释,中国历史上多个药典记载了青蒿主治“疟疾寒热”,但都有一个同样问题:没有给出科学的服用方法。
孔令义认为,青蒿成为真正有用的药物,是经历了严格的现代制药流程之后。
当屠呦呦确认青蒿的粗提取物对鼠疟、猴疟原虫抑制率达100%后,一套现代制药流程便启动了。这种“提纯—再试验—测定化学结构—分析毒性药效—动物试验—临床试验—提取工艺的优化—生产工艺”的模式,是所有现代正规药物出厂上架前必经的流程。
经过这个流程后所得的青蒿素,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毒副作用都非常明确。而这个过程,与传统的五行相生等中医理论和君臣相佐等中药理论,已经是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专家认为,青蒿素作为世界上新兴的抗疟疾类药物,其发明过程与1820年诞生的老牌抗疟疾药物奎宁,以及阿司匹林、吗啡等药物其实非常相似。其实质都是古人通过经验发现了某些植物具有特定治疗,但只有经过现代方法提取某些有效成分,如同柳树皮中提取阿司匹林、金鸡纳树中提取奎林、罂粟树中提取吗啡一样,当青蒿素从青蒿这种植物中剥离开来,成为疗效和不良反应都十分明确的真正药物时,才能真正意义上造福人类。
这也是所有现代药物的研发路径。在这方面,青蒿素可谓给中国的传统药物做出了榜样。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2-20 18:50
经过这个流程后所得的青蒿素,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毒副作用都非常明确。而这个过程,与传统的五行相生等中医理论和君臣相佐等中药理论,已经是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0 21:21
   中国人,用中国古代证实了的有效的中药,借用了没用国界的科学方法,在中国制造的药物,怎么成了西方的药了????!!!
       我家种的大米,在我家里用我家买的西大洋牌大铁锅,做成的大米饭,不是我家的大米饭,是西大洋家的大米饭!!!
        说这话的人,一定是个……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0 21:34
          青蒿素,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药。不是西医的药。西方医生使用中国药治病。
      我是一个中国医师,我自信,我自豪。
      科学无国界,中国人用科学理所当然。不能因为中国医师做个手术,就变成了美国医生。青蒿素,不能因为使用了科学方法,就变成了美国的药物了!!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2-21 13:29
青蒿素是“文革”期间集中全国力量用人海战 术研发出来的。动用了数十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后才发现了青蒿素。中医和中医典籍提供的众多药方没有 派上用场,和拿着一本《中国植物志》一个一个往下筛选的效率差不多。有人从青蒿素的发现认识到“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中药中当然完全可能含有某些 还未被挖掘出来的化学药,但是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恰恰说明想从中医典籍的记载中找到真正有用的药物极为困难。青蒿素发现之后虽然有无数的科研人 员试图从草药中再创奇迹,却再也没能找到第二种能被国际公认的新药,也就并不奇怪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2-21 18:34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4-11 10:29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8-2-20 10:50
经过这个流程后所得的青蒿素,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毒副作用都非常明确。而这个过程,与传统的五行相生等中医 ...

一种药物是中药,还是西药?不在于它是什么成分?还是怎么研制出来的?而是看你怎么看待它和应用它。比如阿司匹林片,如果你用它止疼,退烧,它就是西药;如果你用它发汗,散寒,活血,它就是中药。又比如黄连,你用它抗菌,它就是西药;如果你用它清热燥湿,它就是中药!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8-2-22 17:11
青蒿素属植物萃取物,属西药性质。没有讨论的价值。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4-11 17:14
dffaaoo 发表于 2018-2-20 18:49
有专家解释,中国历史上多个药典记载了青蒿主治“疟疾寒热”,但都有一个同样问题:没有给出科学的服用方法 ...

中医药原理不可能被现代化,也没必要现代化。
  或只能有限的现代化及科学化。
  现代医学在生理及病理方面的研究发现是要远落后于中医药的应用水平的,或它们在原理方面并不是在相同的水平的。
  以现有的生理病理的研究是不能说明中医药的原理的。
  现代医学对于生理病理的研究并不包括与中医药应用相关的部分。
  如对于像心烦纳差,少力,现代医学并没有相应的药物可以治愈,或者在产生的原理方面并没有研究过。
  但中医药却是可以治愈这类症状的,且这些症状可在很多疾病中存在表现的。
  在中药的应用中,也表明了这些症状与疾病间是有必然性的联系的。
  然而这些联系是如何产生的,现代医学却根本不知或根本没有认识到,也就根本不可能加以研究的。
  这说明现代医学是基本没有能将中医药的原理加以科学说明或科学化的基础条件的。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4-11 18:13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2-21 18:34
一种药物是中药,还是西药?不在于它是什么成分?还是怎么研制出来的?而是看你怎么看待它和应用它。比如阿司匹林片,如果你用它止疼,退烧,它就是西药;如果你用它发汗,散寒,活血,它就是中药。又比如黄连,你用它抗菌,它就是西药;如果你用它清热燥湿,它就是中药!

千总说的非常准确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4-11 18:39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4-11 10:13
千总说的非常准确

谢谢高智海先生对我意见的赞同和赏识。
一个人,不管他出身于哪个民族,出生于哪片土地,如果他具有中国国际,且具有一颗中国心,那他就是中国人;一个原本生在中国的人,一旦改变成了美国国籍,具有了一颗美国心,那他就是美国人了!一块木料,不管它是檀木,还是榆木,用它制作精美的器具,它就是材;用它去烧水做饭,它就是柴!如此而已!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8-4-11 18:47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4-11 18:50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4-11 18:39
谢谢高智海先生对我意见的赞同和赏识。
一个人,不管他出身于哪个民族,出生于哪片土地,如果他具有中国 ...

如何运用“天人合一观”解决临床问题?
最近,中国中医药报有一篇文章标题是“警惕医学殖民主义淡化中医特色”。
笔者认为,中医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是“天人合一观”。所以,“医学殖民主义”不一定会淡化中医特色,关键是看谁对谁殖民。毕竟,我国医学战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中的“中西医结合”是保障我国人民健康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对中医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谓“挑战”是指其有可能步入西化误区即被西医殖民(中医西化);机遇是指中医可乘机利用“天人合一观”对西医殖民。
例如:中药薏米健脾化湿的药性是通过中医方法认识到的;而薏米降糖的药理是通过西学方法认识到的。那么,面对血糖高的糖尿病人病机为湿邪内困时,在不知其他健脾化湿药(如茯苓)有没有降糖作用的情况下,可选薏米。其中,薏米降糖是治标的;健脾化湿是治本的。
也就是说,薏米健脾化湿的药性体现出来的是阴阳五行提供的核心理念“天人合一观”;而薏米降糖的药理体现出来的却是西学核心理念机械还原论。故只有通过对西学殖民(即前述钱学森说的“改写”)才能将薏米降糖的药理拿来为我所用。
若我们放弃薏米药性而只用其药理降糖时,就成了“中医西化”。其体现在临床上,就是疗效的降低乃至病情的加重。例如,糖尿病人的病机为阴虚内热时,我们若不审察病机却仍用薏米降糖,不但糖降不下来,还会加重口干舌燥而出现很多副作用。可见,抛弃药性既是对中医的伤害,也是中医西化的表现。同时也说明,“中药治本,西药治标”不准确,应改为“药性治本,药理(物质成分)治标”。
此例中,薏米降糖的药理虽然来源于西医的理念(机械还原论),但因其是在用药性的基础上用药理,即以“天人合一观”统领全局,所以,这种情况不属于“中医西化”而属于“以中统西”。即“以中统西”体现出来的核心理念也是“天人合一观”。
再如,青霉素是西药。当我们用其杀菌抑菌时,青霉素还是西药;当我们用其苦寒清热解毒时,青霉素就成了中药即西医中化。
可见,复兴中医的关键不在于用中药还是西药,而在于用药性还是用药理。 国医大师李今庸调侃的“吾人生性太愚钝,发展中医愧无能。卅年教学工作苦,培养自己掘墓人”的无奈也说明,解决中医西化问题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应该正确引导。否则,不利于“以中统西”。毕竟,在不西化的情况下,掌握药理知识对中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当然,这不是说让中医去搞中药药理(物质成分)研究。而是说,西医搞出后,我们直接拿来用即可。这样,既省力也有利于将“用药性”作为优先选择,且有利于选药(即避免开方时犹豫不决),还能提高疗效(即标本兼治)。
总之,现在中医所处的困境,就像我们长时间不给暖气炉加煤,底火不多了,直接加煤很容易压灭底火。若先给底火上放适量晒干的玉米芯,再适量加煤,就容易重新点燃了。其与前述的“借助西医药理选择薏米治疗糖尿病”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玉米芯易引燃却不能持久,就像掌握药理治病的方法容易,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煤的燃烧持久但不易点燃,就像药性虽然治本,但整体掌握药性治病的方法不易,导致中医成才周期长。故只有将药性与药理完美融合于“天人合一观”,才能缩短中医成才的周期,加快复兴中医的步伐。
此例形象的说明,用药理(物质成分)治病虽然对复兴中医有作用,但与药性相比,相差很远。所以,用药理只能适可而止,用药性则可尽情。毕竟,很多疾病的治疗只用药性即可解决。就像暖气炉底火充足的情况下,就没必要再借助玉米芯,直接加煤即可维持炉火的燃烧。这里,复兴后的中医就像熊熊燃烧的炉火。
综上所述,不管用什么诊断方法,也不管用中药还是西药,只要“用药性”就是中医;用“药理(物质成分)”则是西医。这样,有利于制止中医西化并纠正已有的西化问题,也有利于使中医掌握“中西医结合”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必然有利于我国医学战略有条不紊地向着有利于中医复兴的方向前进!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4-12 09:12
青蒿素是西药,有何可争论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生产、使用的药物,才能是中药,在西医理论指导的才能是西药。想一想:哪个中医用青蒿素治病?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4-12 09:21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8-4-12 15:48 编辑

青蒿素是用气味理论治病吗?不是!与中医药理论有关吗?没有!青蒿素,是运用中医药文献中关于青蒿能治疟的记载,用化学方法提取成分而得的药物,显然是化学药物(西药),中医治疟疾,是辨病施治而非用青蒿素。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4-12 16:33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4-12 16:34 编辑

青蒿素是用气味理论治病吗?不是!与中医药理论有关吗?没有!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4-12 16:54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4-12 09:01 编辑
柴胡汤 发表于 2018-4-12 01:12
青蒿素是西药,有何可争论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生产、使用的药物,才能是中药,在西医理论指导的才能是西药 ...

青蒿素的功效与作用

疟疾是世界上流行最广、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热带寄生虫传染病,而青蒿素的问世则极大的改变这一情况。青蒿素作为目前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它究竟有着怎么样的功效和作用呢?

青蒿素是什么 1
青蒿素是从青蒿等植物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我国中医研究炎中药研究所于1971年10月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对于鼠疟、猴疟有显著的抗疟作用,随后从该提取物中分离出来的有效单体即命名为青蒿素,是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疾药物。

青蒿素的功效 2
蒿素及其衍生物有良好的抗疟疾作用,它作用于原虫膜系结构,损害核膜、线粒体外膜等结构从而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起到抗疟作用。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

青蒿素的药理作用 3
青篙素是从中药青篙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青篙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篙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青蒿素抗疟的优点 4
青蒿素,吸收快,起效快,适用于凶险疟疾的抢救。其中,青蒿琥酯的抗疟作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而少,耐药率很低,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尤其适用于孕妇和脑型疟疾患者。 青蒿琥酯、甲氟喹对治疗耐药疟原虫感染效果好,不良反应轻、价格便宜,在妊娠妇女及儿童中安全,是很多国家对付疟疾的首选用药。

作者:舍利末
来源链接:https://www.leha.com/health/53117?from360
来源:乐哈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从以上描述来看,青蒿素确实是属于西药。但是青蒿素除了具有现代药理学的特性外,还用具有中医药的特性。可惜,还没有人从中医药的角度描述出青蒿素的气味,归经和功效。故而,十分遗憾!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4-12 18:12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4-12 18:18 编辑

          青蒿素来源于中草药黄蒿,是中草药的提取物。不能说与中药无关。
       提取后,疗效提高很多倍。证明西药青蒿素的疗效高于中草药黄蒿。
       把中药黄蒿一旦变成西药青蒿素,其疗效会大幅度提高。这时候,患者只会选择青蒿素,不会再选择黄蒿。
      我国70年代大面积治疗疟疾,使用的是奎宁。为什么不使用中药方剂?是因为中草药治疗疟疾的疗效不靠谱。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4-13 09:44
        青蒿素,肯定不是美国药、欧洲药、日本药、加拿大药。
        中药、西药,只有在中国国内才会有争论。非洲人拿青蒿素治疗疟疾,只会说青蒿素是中国药。
         屠呦呦、青蒿素、中医……都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这事争的头破血流,自相残杀。
        辽宁舰,是中国人的骄傲,不必要争论是苏联造还是中国造。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4-13 09:59
看青蒿素是西药还是中药,可看药品批号,若为“Z”字者,则为中药,若是“H”者,则为西药,这是官方规定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4-13 10:09
         青蒿 - 菊科蒿属植物
别称    草蒿,廪蒿,茵陈蒿、邪蒿,香蒿,苹蒿,黑蒿,白
酉阳青蒿目前国内最早、世界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青蒿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保护区域青蒿种植已实现规模化,仅酉阳青蒿种植实现青蒿种植10万亩、产量可达1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5亿元。
   药材概述
用药禁忌:
1. 《本草经疏》: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凡产后脾胃薄弱。
2. 《本草通玄》:胃虚者,不敢投也。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三焦、肾经。
采制:秋季花盛开进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茎,阴干。
炮制:
1.青蒿:拣去杂质,除去残根,水淋使润,切段,晒干。
2.鳖血青蒿:取青蒿段,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稍闷,待鳖血吸收后,入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青蒿段100斤,用活鳖200个取血)。
3.南方也多做成面食,俗称“蒿团”
折叠 药理作用
1、抗血吸虫:杀灭作用;花枝睾吸虫。
2、促免疫作用:可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促进机体细胞的免疫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青蒿水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对皮肤癣有杀灭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青蒿素能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
折叠 功能主治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该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虐之功。
1,解暑:可治外感暑热,发热烦渴。
2,截虐:主治疟疾引起的寒热往来。
3,凉血,退虚热:善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及温热病后期,热入阴分,夜热早凉者。
剂量/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克,治疟疾可用20-40克,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浸绞汁饮;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折叠 药方选录
1.治疗虚劳盗汗、烦热、口干:青蒿一斤 取汁熬膏入人参末、麦冬末各一两 熬至可丸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米饮下二十丸.(《圣济总录》青蒿丸)
2.治疗赤白痢下:青蒿、艾叶等份.同豆豉捣作饼 日干.每用一饼以水一盏半煎服.(《圣济总录》蒿豉丹)
3.治疗暑毒热痢:青蒿叶一两 甘草一钱.水煎服.(《圣济总录》)
4.治疗虚劳久疟:青蒿捣汁煎过 如常酿酒饮.(《本草纲目》)
5.治疗疟疾寒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补缺肘后方》)
6.治疗温病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水五杯 煮取二杯日再服.(《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7.治疗鼻中衄血:青蒿捣汁服之 并塞鼻中.(《卫生易简方》)
8.治疗酒痔便血:青蒿(用叶不用茎 用茎不用叶)为末粪前(便血用)冷水、粪后(便血用)水酒调服.(《永类钤方》)
9.治疗蜂螫人:青蒿捣敷之.(《补缺肘后方》)
10.治少阳三焦湿遏热郁,气机不畅,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包)三钱。水煎服。(《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
11、治骨蒸劳,体瘦、发渴、寒热:青蒿一斤(取叶曝干,捣罗为末),桃仁一斤(酒浸,去皮尖,麸炒令黄。研烂),甘草半(五)两(生捣罗为末)。另以童子小便三斗,于瓷瓮中盛,于糠火上煎令如稀饧,却倾于铜器中,下诸药,又于糠火上煎,以柳木篦搅之,看稀稠得所,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以粗疏布袋盛。每日空心温童子小便下三十丸,日晚再服。(《圣惠方》青蒿圆)
12.治劳瘦:青蒿(细锉)嫩者一升,以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温酒下,不以时。(《鸡峰普济方》青蒿煎)
13.治温疟痰甚,但热不寒:青蒿二两(童子小便浸焙),黄丹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仁存堂经验方》)
14.治阑尾炎、胃痛:青蒿、毕拨等量。先将青蒿焙黄,共捣成细末。早、午、晚饭前白开水冲服,每次二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5.治聤耳脓血出不止:青蒿捣末,绵裹纳耳中。(《圣惠方》)
16.治牙齿肿痛: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济急仙方》)
17.治金疮扑损:
①青蒿捣封之。
②青蒿、麻叶、石灰等分。捣和晒干,临时为末搽之。(《肘后方》)
折叠 药用禁忌
青蒿适合人群:脾胃虚寒者慎服。
青蒿食疗作用:青蒿味苦、微辛,性寒,归肝、胆、肾经,芬芳清冽,透内内外
具有清热退蒸,清暑截疟,除湿杀虫的功效
主治阴虚潮热骨蒸,外感温热暑湿,头目昏晕,疟疾,黄疸,泻痢,疥癣,皮肤瘙痒。
青蒿食物相克:青蒿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青蒿做法指导:青蒿常与藿香、佩兰、滑石等用于外感暑热;和黄芩、半夏、竹茹等用于温热病寒热往来及疟疾等症。用于阴虚发热或原因不明的低热,常和秦艽、鳖甲、地骨皮等同用。
用于夏季感受暑热,常配银花、连翘同用;治疗多种虚热,如骨蒸劳热、盗汗、温病热入阴分,亦可治疗久热不退及小儿夏季热,该品治疗疟疾发热疗效颇佳,常配鲜荷叶、鲜竹叶、金银花、滑石甘草、西瓜翠衣等配伍;该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疟之功,常与茵陈、栀子、黄连、黄柏、蛇床子、苦参等配伍。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4-13 10:20
         我国70年代大面积治疗疟疾,使用的是奎宁。为什么不使用中药方剂?是因为中草药治疗疟疾的疗效不靠谱。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
      【 是因为中草药治疗疟疾的疗效不靠谱。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是科学主义者的脑袋简单的不靠谱!
        如果说【中草药治疗疟疾的疗效不靠谱】,屠呦呦从青蒿中提纯出来的青蒿素,是从奎宁中提纯出来的?屠呦呦怎么知道青蒿中含有治疗疟疾的成分?葛洪怎么知道青蒿能够治疗疟疾?你知道奎宁的副作用吗?你知道为什么奎宁被淘汰吗??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4-13 10:40
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基地在云南,我说青蒿素是中国生产的西药,在外国人眼中,说是中国药,也是对的。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4-13 12:09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4-14 18:13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4-13 10:20
我国70年代大面积治疗疟疾,使用的是奎宁。为什么不使用中药方剂?是因为中草药治疗疟疾的疗效不 ...

    【 是因为中草药治疗疟疾的疗效不靠谱。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是科学主义者的脑袋简单的不靠谱!
        如果说【中草药治疗疟疾的疗效不靠谱】,屠呦呦从青蒿中提纯出来的青蒿素,是从奎宁中提纯出来的?屠呦呦怎么知道青蒿中含有治疗疟疾的成分?葛洪怎么知道青蒿能够治疗疟疾?你知道奎宁的副作用吗?你知道为什么奎宁被淘汰吗??
——————————————————————这你就不懂了。你看看你的脑袋都糊涂到啥样了?还不赶紧上医院?
       古代治疗疟疾的方剂多的是,你以为个个都好使啊?但在今天而言,都已淘汰。 这叫做优胜劣汰。
       屠呦呦查了大量的古籍,花了许多时日,才从旧纸堆里淘出这个宝来,容易吗?你以为随便拿个方剂,就能得诺奖啊?幼稚!大多数治疗疟疾的方剂对于今天来说,国家都不使用,就是因为不靠谱。这已被今天的事实所证明。你犟个没完,有啥用?

       辟如说,有些老中医会治肺结核,但不是每个中医都会治肺结核,整体来看,就不能保证全部疗效,用白话说,就是不靠谱。所以,我国消灭肺结核,靠的是抗菌素,而不是中药。


       讲科学,就是用事实说话,就是实事求是。不是你说的“科学主义”。如果这就是你的科学主义,我看很好。不象你反对科学,提倡主观臆想,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在你眼里,留大辨子、裹小脚是最好的;反而看留短头、大脚丫子不顺眼。
       别人到古书中去寻宝,你到古书中去寻糟粕。
       如今已经建成高铁,你却认为独轮车比高铁好。
       如今强国靠核武器震慑敌方,你却仍然认为大刀长矛比核武器好使。是你的脑袋有问题?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4-13 16:03
青蒿素是寒还是热?是苦味还是辛味?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4-13 16:08
柴胡汤 发表于 2018-4-12 09:21
青蒿素是用气味理论治病吗?不是!与中医药理论有关吗?没有!青蒿素,是运用中医药文献中关于青蒿能治疟的 ...

在信号系统的非生理性的物质合成化合反应
1
非生理性的细胞进入反应。
2
非生理性的外泄物质如酶的反应

与类风湿病相关的,

在细胞内的非生理性的化合反应,

如抗原肽与糖蛋白的结合反应形成的第一级内源性抗原。

在细胞外的化合反应如,

抗体IGM与IGA的化合反应生成的第二级内源性抗原。

这些非生理性的信号物质的化合反应的可能的种类是什么。

已知的信号物质病理性的组合方式的种类数的多少,与它们的在生理功能中的已知的种类的多少有关。
它们在病理反应中的重组的方式种类数可以用数学组合加以计算。
如可以是2个一组,3 个一组或更多种的组合方式。
可以是胞外与胞外的重组,也可是胞外与胞内的重组方式。
这种预测或可以结束信号物质病理研究方面越来越困难的,被动的只以检测才能发现很有限的病理化合信号物质的困境。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4-13 16:10
dffaaoo 发表于 2018-2-20 18:49
有专家解释,中国历史上多个药典记载了青蒿主治“疟疾寒热”,但都有一个同样问题:没有给出科学的服用方法 ...

炎症与抗生素及激素中药对免疫反应的作用
炎症反应与细菌病毒是有关系的。
但是并并不是仅有这些 抗原就能产生炎症的。
是因为这些物质影响的正常的免疫生理反应,又不晾了其它的生理的构象及物质扩散才将重反应变强为病理反应了。
用药物对细菌的作用,只是在阻止炎症反应的持续状态。
一旦人体中没有了抗原,炎症将不在产生,原有的炎症会被清除。
而用抗生素本身是不会产生免疫反应或生成炎症的。
这对于一些能危及生命的炎症是很有价值的。
因为这类炎症要求在短时间内被阻止。
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消灭抗原中同时也产生了炎症,不等待抗原完全消灭,炎症就可能噬了生命了。
但不应应该清楚的是,抗原并不是产生炎症的全部的原因条件。
如果没有与症状相关的受体的构象的变化及物质的扩散,免疫对于抗原的反应仅应是生理性的。
而如果能以药物恢复受体的构象,这种物质扩散也就被阻止了。
中国的中药就有这种药理作用。
在很多的急性炎症中都是用中药治疗症状,而治愈炎症的,比较著名的就是2003年的非典。
当然这对于当前的病理学药理学是不能理解的。
因为在免疫反应中,一旦受体构象变化,产生的物质扩散将是持续不断的,而抗原的数是有限的,免疫物质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抗原全部清除。
这时正常的免疫反应也就停止了,只有单方面的症状受体的物质扩散还不足以产生病理性免疫如炎症。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炎症是可以被人体的相关机制治愈的。
应用抗生素与中药治炎症的不同是,抗生素是减少免疫反应产生的时间及物质。
时间及物质。
中药却不能减少免疫反应产生的,但却能阻反应中的病理性部分的生成。
它们共同的结果,就是都能减少或部分的阻止炎症的产生。
这还是只在急性炎症方面的不同。
而在慢性炎症,它们就有了更为不同的表现了。



2017.10.8

--------------------------------------


抗生素

是对正常免疫反应的消除或让其不能产生,从而在开始就阻止了或减少了炎症的生成了。
1如果免疫反应还没有开始,它就是不让其产生作用。
结果是根本不会有炎症生成。
2如果免疫反应已经开始或正在反应中,其作用是阻止生理性免疫的继续。
而生理性免疫反应是产生炎症反应的原因之一。
结果是能减少炎症的生成,或已有炎症为止,不在增加新的炎症组织细胞了。
已有炎症会被相关功能清除。


激素
对免疫反应中的形成病理性部分的后级的免疫物质的生成及结合反应有阻止作用。
但却不会像抗生素能消除免疫反应本身第一级的开始。
1只有当免疫反应已经开始,其才能有阻止病理性或生理性部分反应的药理作用。
2在免疫反应没有开时始,用激素没有作用,或并不能阻止反应的开始,因为其不能有抗生素的消灭抗原的作用。

中药
像激素也不能消除免疫反应的开始,或在没有抗生素应用时,也不应有这种作用。
但却可以消除因生理性免疫反应而产生的病理性反应部分受体构变化而有的物质扩散,这种扩散是产生炎症的又一主要原因条件。
2017.10.11-2
=====================================
总结或结论是
药理学研究应用的抗生素和激素都不能对产生炎症的另一主要的原因,与症状相关受体构象或变形有恢复为正常的作用。
只有中药有这种特别的药理作用。
抗生素也只对外源性抗原有消除的作用,对内源性抗原还不能有消除的作用。
而在炎症转为慢性后,抗原必定是内源性的。
这时由于激素与中药都是在免疫反应生成后的不同的抑制或消除炎症产生的药理作用。
在慢性炎症中它们仍可能有治疗的作用,而抗生素就基本没有作用了。
但是激素还是在免疫联级反应的后级的抑制作用,而中药是第一级的作用。
激素虽然在急性炎症中能治愈炎症本身,但在慢性炎症时,由于抗原是内源性的,免疫生理反应是不能在免疫反应中将它们清除,激素也就不能治愈炎症,而只能是治了一一轮,还会有新的一轮产生。
而中这时就显现其特有的药理学妹力了,它们可以真正的治愈很多 慢性炎症的。
因为它们是可以消除内源性抗原的来源的。

2017.10.11-1

=====================================
激素对于各轮的生理性免疫反应都没有抗生素的制止的作用。
对于症状相关受体的构象变化也没有恢复的作用,激素是不能在病理免疫的前级反应中产生作用,而是在后级反应中的作用,是小分子酶的2种密度增加及产生的离子化之后的药理作用。
因为实际上炎症是病理性联级反应的最后一级的结果,其中间的反应有激素可以制约的作用。
如对细胞介素或酶的合成的抑制作用,这可以阻止炎症物质如蛋白酶的合成释放,这又与抗生素与中药是相同的阻止炎症发展扩大的效果。
但是如果不是用中药治炎症,虽然以抗生素和激素可治愈炎症,但是原有的因生理性免疫产生的小分子酶的扩散反应仍然存在,且又因为没有了正常生理性免过强产生的另一小分子酶的局部密度增加的存在及叠加产生的离子的存在,这些酶的密度就不断的增大于各生理系的各胞外受体空间。
在各生理系受体空间都有可以产生离子,而影响各生理系的生理物质或信号物质的合成反应,或加强或减弱,这将与离子的化学组成有关。
而这加强或减弱反应又会是很多疾病的产生的起源或启动物质。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4-13 17:09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8-4-20 09:31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8-4-13 16:03
青蒿素是寒还是热?是苦味还是辛味?


这个问题可能中西医均不知!因为中医不用,西医没有也不用寒热理论!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4-20 09:34
青蒿素是中国生产的西药,是中国药而非中药,最大的原料及产品地,在中国。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4-20 15:09
中西医融合观   西医会治肺结核,不是每一个西医都能把肺结核治疗好。你就不会治疗肺结核。
——————————————————————————————————————————
       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明白。西医治疗肺结核,只要确诊,知道用药,就会治疗,因为在《内科》教材中已讲的很清楚,有治疗模版。只要是学明白西医毕业生,生产实习中见过,人人都会治,这就是西医治病简单的地方,也是与中医不同的地方。中医就不行了,没有现成的治疗模版,只靠自己的判断能力,所以,不好掌握。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4-20 15:53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4-20 07:09
中西医融合观   西医会治肺结核,不是每一个西医都能把肺结核治疗好。你就不会治疗肺结核。
—————— ...

       只要是学明白西医毕业生,生产实习中见过,人人都会治,
=====================================================
        教材中讲清楚了,实习过了,见过了,你就会治病了???你脑子进水了!脑积水,你治治看!你怎么把反流性食道炎误诊为心肌梗塞的??
        你就没有见过危急重病。你把脑溢血送到神经外科,也就不奇怪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4-20 15:56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4-13 04:09
【 是因为中草药治疗疟疾的疗效不靠谱。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是科学主义者的脑袋简单的不 ...

      屠呦呦怎么想起来到淘汰的肘后方里找到了出路,在劣势里找到了诺贝尔奖??傻啊!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4-20 16:37
http://www.baike.com/wiki/%E8%82%BA%E7%BB%93%E6%A0%B8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4-21 17:36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4-23 16:50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4-20 15:53
只要是学明白西医毕业生,生产实习中见过,人人都会治,
===================================== ...

你是一输就造谣中伤,一输就造谣中伤!无聊之极!那个心梗患者明明是经过三甲医院循环内科确诊过的,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心肌酶等多项检查确诊的。这里是学术论坛,你怎么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呢?


你只知道反流性食管炎有胸骨后痛症状,却不知道心梗也会出现这种症状。请问,反流性食管炎有胸闷气短症状吗?这个问题,就让你露馅。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4-21 18:15
明代的李梃《医学入门》指出肺痨六大主症为:“潮、汗、咳嗽,或见血,或遗精”。清朝人李用粹《证治汇补》对结核病的描述:“痨瘵外候,睡中盗汗,午后发热,烦躁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痰涎带血,咯唾吐衄,肌肉消瘦”。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4-21 18:17
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结核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体中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耐药菌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影响疗效。
作者: dffaaoo    时间: 2018-4-21 18:18
.症状
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4-23 09:16
dffaaoo 发表于 2018-4-21 18:15
明代的李梃《医学入门》指出肺痨六大主症为:“潮、汗、咳嗽,或见血,或遗精”。清朝人李用粹《证治汇补》 ...

这个描述是正确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